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4 02: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第一篇: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致使双边贸易增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6,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头,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构,再者,从总体上?*****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

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但那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因此,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明显。为此,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尽快从‘‘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70年代,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

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如韩国,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第二篇: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摘要: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始终保持顺差,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由于韩国的农产品保护政策,中韩农产品贸易存在摩擦,影响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扩大。本文简单地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形势进行一下分析。

关键词: 优势互补

关税壁垒

互利共赢

中韩双方农贸合作基础

从农业方面来看,两国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及饮食文化相似,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差距不大。中韩农业合作体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的特点。

(一)中方农业状况

我国耕地面积19.5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0.4%,人均占有耕地1.5亩,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1/4。在我国目前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发展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缺乏优势。小麦、棉花、大豆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中国在其他发面有很多优势。

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劳动力资源优势。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

市场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4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3%,日、韩、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我国对亚洲市场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韩方农业状况

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平原则以西部和南部居多。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较大,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对发展畜牧业很有利。由于韩国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养牛业,养牛专业户迅速发展,占家畜饲养户的68%。大部分韩国人都喜欢肉食,尤其是用牛肉款待客人是非常高级的待遇。但除了牛奶和鸡蛋基本 1

上可以保证自给外,牛肉、猪肉和鸡肉每年都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韩国三面环海,韩国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河流大多注入黄海和南海。韩国海岸线总长为5259公里,东海岸总长415公里,水产资源丰富,是世界水产大国之一,海域广且深,潮差小,水产资源丰富,冬季不封冻,水产品也是韩国的主要食品之一。不过现在除了每年出口一些上等鲜活海鱼如金枪鱼等外,还进口部分海鱼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另外,水产养殖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正在不断地发展。

韩国的大米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能够保持自给。大麦和小麦也是韩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麦,勉强维持自给,而小麦主要依靠进口。其中大豆是韩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也需要进口。杂粮主要包括玉米、小米、养麦和高粱等,玉米的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蔬菜以大白菜、萝卜、洋葱、辣椒、大蒜为主,约占总产量的71%。随着塑料大棚的普及,蔬菜生产发展很迅速,主要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水果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市场要求。苹果和梨可供出口,进口的水果主要有香蕉等。

(三)优势互补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上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中韩两国距离近、运输费用低,更利于开展农业合作和发展农产品贸易。中国国土辽阔,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韩国则在育种、加工、流通技术及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农业合作的形式,韩国可以从中国稳定地获得国内市场短缺的农产品,而且可以做到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符合韩国消费者的需求。互补性表现为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反映,其计算公式为:

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i产业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当Bi接近于0时,说明双方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此外,蘑菇﹑蕨菜﹑芝麻籽﹑花生﹑赤豆﹑面条﹑糖﹑威士忌酒等主要进出口产品的计算值都几乎为零。这说明,中韩间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惠互利。

二 中韩农贸合作现状

(一)总体形势繁荣

今年四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韩新农村建设合作签字仪式”上,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李繁分别与大韩民国京畿道副知事俞莲采率领的高层政府代表团签署了《中韩投资合作备忘录》,与大韩民国京仁日报社签署了《韩国新村运动40年成果展 2

览展示会》和《中国农业干部培训基地》的合作协议。中国“入世“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平稳,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21.7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31.4亿美元,增长了44.7%。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

韩国是我国大米、小麦、豆粕、鸡肉制品、水竹笋、对虾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韩国在我以上商品出口市场中均居于前3位。2008年,我对韩国出口农产品31.7亿美元,同比减少12%,占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其中,我对韩国蔬菜出口数量为48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额为2.8亿美元,与2007年持平;对韩国水果出口1.9万吨,同比下降17.5%,出口额为1806.5万美元,同比下降6.9%;对韩国冻鱼及冻鱼片出口16.4万吨,同比下降31.3%,出口额为3.3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对韩国大米出口16.2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额为8078.5万美元,同比增长14.5%;对韩国大豆出口24.9万吨,同比增长52.3%,出口额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倍。

(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2009》)

中韩两国耕地资源稀缺,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这是中韩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虽然出现三次较大的波动,但并没有改变总体呈温和增长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中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的基本格局。从比重上看,中韩农产品贸易对韩国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中韩两国间主要贸易农产品的品种较为稳定,而且品种的波动幅度较小。从两国农产品贸易属性看,“大宗农产品”和“其他”类产品是中韩两国相互进出口最多的农产品种类。近年来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相对稳定,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是韩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

(二)合作中的问题 1产业内贸易水平低

中韩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呈很强的互补性,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为主导,产业内贸易内部来看主要由技术差异为主导,贸易水平比较低,主要按传统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安排,因而也引发很多贸易争端。

数据来源,和讯网

要提高中韩间产业贸易发展水平,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水平,中韩间农产品是我国具有绝对比较优势的项目,推动FTA的建立对中韩农产品贸易有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农产品进口量快速增加,变成农产品进口国家,而韩国则一直是农产品进口国家。两国只是在食用蔬菜、谷物、肉类等农产品形成了互补关系,而种子鲜花、谷物制品、油脂等农产品形成了竞争关系。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韩国竞争力较低,对于互补性产品,两国之间要强化合作、充分考虑两国的情况并减少贸易摩擦。对于竞争性产品,要避免过度竞争、强化合作和共同挑战世界市场。

2贸易摩擦频繁

中韩是密切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韩国设置了高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这一矛盾引发了中韩农产品贸易领域的许多贸易摩擦问题。2000年发生的“大蒜**”1就是韩国单方面采取贸易手段而导致的一场中韩贸易大战,自此以后,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直到2005年的“泡菜**”,又将中韩贸易摩擦提升到了重大贸易纠纷的高度。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发生。再者,中国农产品在质量上的不稳定,也容易引起韩国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韩国在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人为的添加了政府保护本国农产品的意志,在一定程

1“大蒜,手机贸易摩擦”由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大蒜逐年增多,韩国国内大蒜市场批发价连年下跌引起的。韩国出于想保护本国产业的角度,曾宣布过暂停进口中国大蒜并正式对大蒜进口采取保护性措施,紧接着中国政府决定即日起对进口激增的原产韩国的手机、聚乙烯暂停进口,使得韩国股市中从事手机业务的三星、LG等企业的股价就大幅下降,业务量急剧萎缩。

度上歪曲了法律法规的初衷,造成了政策法规的不透明,给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造成了障碍。

三 韩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容忽视

(一)韩国对农产品进口的关税壁垒

1韩国农产品总体进口关税过高。2008年韩国农产品简单平均适用税率高达47.8%。最高关税达到了887%;谷类及制品的相应税率分别为133.7%和800%。含油种子、脂肪及油类产品的最惠国最高适用税率达803%,咖啡和茶叶为514%,饮料和烟草为270%,糖类和糖果为243%。

2对农产品进口的调节关税。韩国政府对其国内竞争力较弱、因进口增加可能导致国内市场混乱或产业受损的农、林、水等产品,实行调节关税。2008年韩国在食品、饮料等产品上存在明显的关税升级,其制造业产品的平均适用税率为10.5%。处于最初加工阶段的食品、饮料和烟草的税率约52%,处于半加工阶段的税率高达约95%。调节关税的实施,构成了对中国优势产品的贸易限制。

3对农产品进口的特惠关税。韩国2008年在《亚太贸易协定》承诺的特惠关税适用对象为1282个税目,特惠幅度是WTO最惠国税率的5%-98%。其中,工业品简单平均适用税率为6.5%,农产品简单平均适用税率高达47.8%,农产品的优惠很少,而中国是韩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益极少。

4对农产品进口的关税配额。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韩国获准对大米、玉米等67种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目前,韩国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绿豆、红豆、芝麻、淀粉等。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均在韩国关税配额管理范围之内,许多农产品在关税配额外的关税高达30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800%。实行市场准入配额管理的许多农产品的配额外关税仍然高达30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800.3%。绿豆的配额内税率为30%,配额外税率高达607.5%;红豆的配额内税率为30%,配额外税率为420.8%;大豆配额内税率为5%,配额外税率为487%。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均在韩国市场准入配额管理范围之内。

5对农产品进口的特别保障措施关税。韩国对某些进口农产品实行特别保障措施关税。2006年韩国政府曾种产品征收44种特别保障措施关税,2007年剔除了14类进口量不大或国内无生产的产品,但仍对绿豆及人参等30种产品保留特别保障措施关税制度。其征收特别保障措施关税的多种产品,都是中国对韩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以上是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分析图。关税的贸易效应如下:征税前,小国面临对PW的国际市场价格,国内的需求量为OQ2,而国内的供给量仅为OQ1,需要的进口量为Q1Q2。征税后,由于国内价格提高,国内需求量缩减为OQ4,而国内的供给量增加为OQ3,相应地,进口量减少到Q3Q4,减少了Q1Q3+Q4Q2的数量。再加上我国同韩国贸易的巨大基数,韩国的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上带来的限制是非常大的。

(二)韩国对农产品进口的非关税壁垒

1对农产品优势进口的限制。韩国对中国具有优势的农产品采取进口限制,甚至直接禁止进口,所涉产品包括大蒜、人参、泡菜、新鲜水果等。据中国出口企业反映,韩国农产品民间贸易保证金和基准价制度存在不合理性,致使国内多年从事对韩国红小豆民间贸易的企业出口严重受阻。依据WTO《海关估价协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应为成交价格,完税价格不得根据海关最低限价,或任意、虚构的价格确定。韩国对红小豆进口设定的最低基准价格,是不合理的。

2对农产品通关环节的限制。韩国进口通关程序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韩国农林部、海关等各政府部门采取的各类农产品抽验、通关前税额审查等措施延长了通关时间,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也缺乏透明度。2006年韩国曾突然改变计税方法,提高海关基准价格,不以发票金额作为征税依据,在政府估价的基础上征收关税。计税方法忽变不仅使中国相关产品的对韩贸易缺乏稳定性,导致中国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3对农产品检验标准的限制。韩国不承认出口国的试验和认证,取样和检测程序 6

繁琐,一些标准比国际标准还严格。韩国的检验方式主要包括感官检验、抽检和全检三种,一般对美国、巴西、泰国等主要进口来源地的产品实施感官检验,而对中国进口农产品一律实施全检。据中国出口企业反映,韩国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项目达到100多项,并且片面提高检验标准,货物到岸后有时不顾合同约定,临时增加韩国强制性检验和合同检验之外的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标准,并对未能达标的产品征收附加关税,检验标准过于苛刻,今年的泡菜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方曾称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泡菜卫生超标,发现寄生虫卵,禁止进口中国泡菜,很多超市饭店甚至打出“本店无中国泡菜的牌子”,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虚惊一场,但是由此却看出,韩方在中韩贸易方面实在太敏感。

这些方面的标准可以是真正为了提高社会福利而不一定是限制进口。然而,如果政府的目的是要保护国内生产者,它总是能够制定出一些只有本国生产者才可以满足的规定。而将外国进口产品轻易地拒之门外。

四 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都包含了一个基本命题: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支持自由贸易政策或不干预德尔对外贸易政策。中韩两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两国农业和谐发展与共赢;建立两国共同的粮食储备机制,消除韩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顾虑等,以促进中韩农业一体化进程。中国应采取策略:

(一)企业应寻求农产品出口的最佳途径

1了解韩国颁布的与农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如韩国《对外贸易法》《外汇交易法》《海关法》《关税法》等。二是了解韩国政府部门每年新修订和发布的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三是要了解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布、修订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发布的《韩国对中国特别保障措施实施细则》;2002年的《关税法修正案》,增加了对中国等特定国家的商品征收特别紧急关税(特别保障措施关税)的制度。

2掌握韩国农产品进口的相关标准。韩国政府近年来倾向于鼓励发展和选择韩国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对于新兴技术,有时甚至要求采纳单一的韩国国内标准,不允许企业自由选择最合适的技术。依据韩国法律规定,新鲜水果须经韩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病害虫风险评估后才能进口,而这一评估过程耗时数年。中方曾就此对韩提出交涉,并向韩方提交了病虫害风险评估申请。又如,2008年韩国要求南瓜、香蕉、柑橘、菠萝、甜瓜、西瓜和榴莲果等七种水果必须在每一件水果表面标注原产国,这样要求显 7

然过于苛刻。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对此应该高度重视。

3.熟悉韩国农产品进口通关环节。随着韩国与贸易伙伴优惠安排的增多,多个协定下的原产地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韩国通关日趋复杂。企业对韩国通关环节采取的措施应特别注意:一是韩国关税厅发布的《进口物品安全对策》;二是韩国通关前税额角查制度;三应注意韩国阻止低价出口农林渔产品的预警系统;四是韩国进口检疫制度。

4建立与韩国农产品进口商的贸易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出口信誉。如,加强农产品的信息交流,建立双边农产品信息平台,内容包括农产品贸易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农业发展及需求、技术标准、市场需求、中介机构等,通过网络、媒体、展会、驻外官方机构等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为农产品进出口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政府要寻求经贸合作的最佳途径

维护和发展中韩经贸关系,为农产品贸易开辟顺利通道。2005年发表《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签署《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新规划反映了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新形势的新要求。在农业方面,强化农业合作机制,加强现有重点领域合作,拓展合作新领域。中韩两国既是WTO的成员,《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又有东盟“10+3”合作,要努力预防和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相互投资,提高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透明度。根据互利原则探讨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从而推动农产品贸易及整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佳途径。

(三)要注意加强文化的交流

2010年9月28至29日,由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农业部工会主席陶永平率领的中国农业部青年干部代表团赴首尔与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干部进行了访问交流活动,参观了韩国汉盛食品公司并与公司管理技术人员就先进管理与技术进行座谈交流。

很多人都怀疑农业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如果熟悉了韩国人就知道他们的“我们”我们意识有多强了。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越来越大;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严重;贸易结构不合理;双方贸易存在摩擦和纠纷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根本是由两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构成来决定的,不是一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关税的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困难的。第一,农产品的高关税并不违背世界贸易的法律条文,它可以这么做。第二,我们知道韩国最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就是它的农会,活动 8

能量很强,它成功地绑架了韩国政府的农业政策,让韩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松动的空间。基于这样的基础加强文化交流就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事实上,韩国人民族意识特别强,现在,一些韩国人认为自己是“历史的受害者”。一些中国人则有一种近代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伤害及战后仍受冷战体系影响的意识,于是希望用“过去的中华帝国的优越主义”来补偿。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中韩人民的这些意识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会给彼此带来不愉快,而这些不愉快很容易被添加上政治色彩,添加到贸易合作中,所以加强理解是防止摩擦产生的重要条件。

合作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发展引起的不平衡往往导致分歧与纠纷。而只有化解纠纷,从分歧走向再度合作,发展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世界贸易如此,中韩贸易亦如此。中韩双方的合作是对彼此都有利益的,不是只存在竞争或者剥削的合作。双方要认识到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双方的合作空间是“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的,是需要“为了实现互利共赢”而进行的,只有弄清楚这一点。才能将双方合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1]冯玉忠.互补、互利、互动的中韩经贸关系[J].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8):第22-27页

[2]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新编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第9, 102页 [3]崔渶敦,王要武.中韩贸易的现存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3):第118-122页 [4] 于德清.是谁在臆造中韩文化之争[N].中国青年报,2007-12-22(10)

[5] 田维明.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7,(5):第4-11页

[6]刘兴华,胡芳.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动与发展趋势 [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8):第82-85页

[7]崔渶敦,王要武.中韩贸易的现存问题研究 [J].商业研究,2008,(3):第118-122页

[8]崔超,吴林海.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08(8):第45-50页

[9]黄满盈.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研究 [J].世界经济,2008,(12):第23-24页

第三篇: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涉及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 企业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主要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以三个特点: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

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不断地扩展电子、通讯、网络、生物领域的保护范围,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南非等国家都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将网络营销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专利保护范围。

(二)战略化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由过去的被动防御阶段转入主动进攻阶段,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知识产权运作策略。比如抢注商标专利,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现阶段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国家或企业并不实施这些专利,而是通过收集贸易目的国的经济信息,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事实,采取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在出口目的国进行权利诉讼,收取高额的知识产权利润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或建立知识产权联盟,联合相关权利人组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团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国际化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趋势,各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先后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定》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世界性公约协定。各国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广泛开展多边合作,结成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以此获得国际合作保护。

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为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WTO《TRIPS协定》的要求相符合,我国在2000年和2002年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2004年4月,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增设了保护知识产权专

章,旨在通过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产品进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利。

2008年7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展露纲要》,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09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新专利法,更是顺应WTO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的修改法案,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同《TRIPS规定》完全符合。

我国已加入大部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逐步与国际标准靠拢,所有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

(二)企业、外贸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我国企业、外贸经营者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从1985年4月—2010年4月,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6095949万件:其中。国内申请5134526万件,国外申请961423万件。且连年增长。商标方面,2002—200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版权方面,2009年软件申请登记总量7.09万件,同比增长49.75%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量679万件,同比增长48.6%。可见我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有提高更加重视对自己无形资产的保护。

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滥用各类技术标准的防范制度

技术标准指对1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要达到的水平以及为达到这一水平而实施的技术。但是当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技术标准涉及的技术被知识产权的方式合法控制时,任何人要使用标准化技术,就触及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此时,使用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昂贵的代价使用他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要么因不甘心知识产权人的宰割而放弃市场。因为标准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不按标准就不可能被市场接受,而采用标准就必然使用他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需要取得许可、支付报酬。我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上的缺陷,在防范国外滥用各类技术标准方面,缺乏有力的武器。

(二)知识产权转化率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转化率就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通过自己实施,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以此来获取最大利益占知识产权研发所花费费用的总额。从授权数量来看,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就无形资产质量而言,中国远不是知识产权强国。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报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在何方》,说我国500余万项的专利成果实际转化率不足30%;在商标领域,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排行榜单上,中国企业商标无一进入100强,进入500强的只有12家。就外贸而言,中国企业出口200强,70%以上是定牌生产、加工贸易。在合资企业,90%以上是使用外国投资方的品牌。据统计,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利用率高达95%。

只有当知识产权付诸生产时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获得了知识产权之后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使之转化为实质生产力并获取最大利益,实现由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且人才匮乏

首先,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从我国专利申请人前10名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有30%是高校,60%是民营企业,作为占据大部分国家研发资金的国有企业仅占10%。

其次,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也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而我国知识产权的人才配备与发展

需要不相符。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应按技术人员总数的4%比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依此比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应该是8万人,我国现在所能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现在所培养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也缺乏必需的综合专业知识背景。如果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往往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大大增加了外贸知识产权保护成本。

最后,中介代理市场也不完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不仅可减少企业申请或注册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可抓住侵权行为的要害,收集有利证据打击侵权。目前,全国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已具规模,但在各地发展不平衡,且知识产权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相应需求。当企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问题时,往往因为不了解侵权所在国法律而导致诉讼失败。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形成有关专利、商标、版权和技术合同等的中介服务和保护网络。以此来满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四、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同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鼓励创新,谴责剽窃、盗版和造假行为: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并依据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惩处。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首先,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很好地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的发言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和在标准领域里的经验优势控制国际市场。其次,要在评议的基础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研究机构及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再者,对标准技术性措施造成的贸易摩擦,要积极利用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加以解决。努力避免和化解贸易冲突。

3.充分行使海关的监管职能。有效利用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非法贸易。加强对知识产权敏感商品的监控,坚决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使得侵权行为在进出口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强化海关国际合作,使海关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企业应及时将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并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使核心专利成为标准,取得有效保护。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从小技术到大专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扩大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知识产权进行最大化的实质生产力转化,创建和保护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2.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到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队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是与市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加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可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使维权之路更加顺畅。

3.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改变以往消极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态度,积极应诉。不少中国企业自身并没有侵权行为,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常常放弃应诉,失去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而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消极应诉而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外贸企业还应注重和商会的合作,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企业联盟,这样有利于增强寻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第四篇: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蕾

国贸08—1

2008148

3我国劳务输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国际劳务输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据世界银行1986年统计,世界劳务市场的劳务容量约为2000万人。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而具有一定规模的输出则始于15世纪末(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16至18世纪,殖民主义国家贩卖黑人到美洲的奴隶贸易。这是历史上大

规模远距离劳动力转移的开始。但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是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作为劳动力的拥有者即奴隶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力拥有者和出卖者出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而是作为生产工具——会说话的工具”被人用强迫的方式从一个国家运送到另一个国家,因此,这还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人。真正是自由人,是自身劳动力拥有者的劳动力国际流动,并作为生产要素在他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最早当属18世纪初的欧洲技术工人。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才对技术工人入境采取欢迎态度,但是由于各自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这个时期的迁移量仍然十分有限。真正大规模的现代意义上的劳务输出与输入则是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二战之后,随着大量新兴国家的建立以及战后重建的需要,国际劳务输出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增长,国际劳务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我国近代的劳务输出,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即有雏形。19世纪中叶,北美、澳洲大陆发现了金矿,由于黑奴买卖己经停止,加之当时的清政府把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当作“贱民”、“弃民”对待,采取不予保护的政策,殖民者便趁机通过利诱、拐骗、强拉等不法手段,掳掠了大量中国劳动力,即“华工”。这是我国近代劳务输出的开端。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动力,为英、法、俄以及东南亚国家抵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提供了巨大的后勤支援。由于我国这一时期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并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带有很强的为战争服务的性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

到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劳务输出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劳务输出大都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以援助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蒙古、尼日利亚等的经济建设为主。派遣了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和医务人员,基本上是无偿的或是优惠的,同样并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说当时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劳务输出,但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劳务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劳务输出事业才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真正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央“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到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国开展对外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劳务输出的现状1对外劳务合作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仍与我国人口资源总量不相称,并且创汇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2普通劳务依然是外派劳务大军的主力,但在少数省份已有改观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外派劳务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75%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科教文卫、设计咨询和IT服务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3亚洲市场份额独大,新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1外出务工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与劳务输入地日益要求的高素质务工者相互矛盾2县内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不健全,劳务输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畅3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工作不到位4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输出共识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输出质量3上下联动,扩大输出总量4建立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拓宽输出渠道。

第五篇:国际贸易实务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例题一:

标准版答案:

1、我方应拒绝撤销合同的无理要求。

2、这个安全涉及 FOB 术语总是根据 FOB 术语,买方负责租船订舱、输运输、支付运费。为了卖方装船交货方便,卖方也可以接受买方的 委托,代为租船订舱,但费用和风险应由买方承担,卖方不承担租不 到船的责任。

3、结合本案例,因为卖方代买方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 装运港,因此卖方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买方也 不能因此撤销合同。

例题二:

有一份出售一级大米 300 吨的合同,按 FOB 条件成交,装船时经公 主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 通知,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 方赔偿损失。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应否负责?

标准版答案:

1、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不需负责。

2、这个案例涉及 FOB 术语问题。根据 FOB 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界 点在装运港的船舷,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卖方承担,越 过船舷以后的风险买方承担,在本案例中,卖方已完全履行了自己的 义务,将货在装运港装船时及时发出了装船通知。

3、结合本案例。这一批一级大米在在装运港已经公证人检验品质合 格,说明卖方交货时,货物的品质是良好的。大米之所以发生变化,完全是由于运输途中被海水浸泡的结果,而这个风险已经越过装运港 的船舷,应该由买方自己承担,卖方对该项损失不需负责。

例题三:

标准版答案:

1、我方不能以风险界点在装运港船舷为由而拒绝买方的索赔要求。

2、这个案例涉及 CFR 术语,根据 CFR 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界点 在装运港船舷,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货物 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有鉴于此,卖方为了保证自己在遭 到风险时能够将损失减低,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办理货运保险手续将 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但是买方能否及时办理保险取决于卖方在装运 港装船后是否即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根据 CFR 术语,卖方在货 物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是其重要义务,如果卖方未及时向 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保险手续,由此引起的损失 由卖方负担。

3、就本案例而言,很显然卖方没有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结果 买方未办理货物保险,而货物却因海上风险而损毁,故此我方理应对 该项货物损失负责,而不能以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为由而拒绝卖方的索 赔。

下载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贸易-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市石油贸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天津市石油贸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石油产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贸易业在我市商品流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中均是排名第二位的重要支柱行业。......

    黑龙江省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程宝栋1,宋维明2 (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品贸易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摘要:俄罗斯木材是中国进口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在中国俄罗斯木......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谈谈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摘 要]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却属于贸易弱国,存在着贸易逆差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

    中韩电视剧在彼此国度传播现状分析论文(精选五篇)

    摘要:影视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但是在韩剧热潮席卷中国大陆地区的今天,走进韩国的中国电视剧屈指可数。......

    论文: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姓名:学号:班级:舒云康 200830010416 农学院生物技术1班2011. 06. 01 摘要: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 阔的国际市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推荐]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加,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渐凸显,不容忽视。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人,这些......

    六盘水市研发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六盘水市研发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伍应德 骆 英〔内容摘要〕 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研究投入,对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具......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