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浅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

一、重视音乐教育

“人类增长的第一个能力就是音乐能力”。研究证明:人在母体18周时就有听觉,出生后18周就会跟着音乐舞动手脚等。另外,音乐感强的人,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创造能力强、个性强、感觉敏锐等。幼儿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的教育,尤其音乐教育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音乐需要创新

参照教参讲课已是历史。现代教育提倡创新,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成长的需要开拓新的教育手段及方式。让孩子喜欢学、主动学,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例如:儿歌《两只老虎》,为了让孩子熟悉旋律,创编出“三只老虎......四只老虎......”我们也可以在更多歌曲中运用。音乐活动其实还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方式。例如:“在让幼儿做节奏练习时,不采用“哒哒”的单调形式,而是用儿歌来引导,如:“×0×”我是小钟表“嘀嗒”;“×××”我是小鼓手“咚咚咚”;“×××”大母鸡下蛋了“咯咯哒”等,可重复地说。快乐的模仿创编中不仅反复熟悉了歌曲旋律及内容,还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三、音乐融合生活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大胆表现。例:妈妈切菜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掌握三连音等节奏。我们可以将音乐教育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例如:早上,幼儿园里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孩子们踏着节奏,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欢歌笑语地走进幼儿园。在这同时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艺术熏陶,音乐情感的一种体验。

音乐教育可以与其它教育领域相结合。例如:可以将音乐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来表现。在音乐故事《小红帽》活动中,不但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还能激发幼儿表现力。小红帽:“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大灰狼出场:“小红帽,你去哪呀?”小红帽接唱:“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音乐就这样在故事中充分表现出来了。为了调动其他幼儿的兴趣,可以采取分组表演或扮演一群小动物一起接唱等,孩子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要学会举一返三

音乐教育不可以循规蹈矩的学习莫作曲家的作品,或教材中的几个乐曲和音乐游戏,而要结合本园教育条件和孩子的发展特点有选择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音乐游戏《虫儿飞了》,孩子并不熟悉这个音乐。我们就可以利用《小燕子》、《布谷鸟》等类似孩子们喜欢并熟悉的音乐来进行这样的音乐游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

另外,我认为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巧妙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幼儿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从音乐中得到快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篇: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新认识

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新认识

(张家口市桥西区民族幼儿园

贾薇

邮编:075000)

[内容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它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能够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音乐熏陶,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起初步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的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幼儿园想要立足,就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关 键 词]音乐 渗透 新认识

一、对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新认识

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一种形式,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儿对舞蹈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纲要》也提出: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实现全面启蒙幼儿艺术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依然有一些幼儿舞蹈教育误区。例如:

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学习,强调舞蹈的动作技巧,这样既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也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教师过多以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舞蹈,设计舞蹈动作,活动中忽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没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欲望,那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定位幼儿舞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对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能够感

知舞蹈音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情趣;

2、喜欢参加舞蹈活动,增强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3、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掌握运用简单道具,并能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

《纲要》也指出: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幼儿对舞蹈作品理解了、感受了,就不会囫囵吞枣地简单复制,而是有了新意,有了表现力。

1、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感性的、理性的,由具体到抽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开火车》《秋天 多么美》《采茶》只有 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 及动作之间的相关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在学习时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我就想了很多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所说直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像,才能忍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才能提高。

2、引导幼儿如何感受舞蹈作品

我在大班教学时上过一节《大中国》,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我利用季家园共育这一环节,引导家长启发,利用休息的时间带孩子到文化广场上参观秧歌队,并且跟着一起跳一跳、扭一扭、听听音乐、这样孩子自己尝试过,锻炼过,感受过,印象也就更深了,而且因为孩子脑中有一定的表象,也就易于表现舞蹈,对学习这个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律动《采茶》时,《采茶》的舞蹈和音乐是很美的,但幼儿却一无所知,所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时,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让

幼儿 了解茶叶的外形、用途、采茶的方法,从而初步感知了采茶的音乐。当然教学中的《织布》《五人新疆舞》等也都需丰富幼儿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得更深入,舞蹈《小白兔》的音乐节奏明快,形象也生动活动,有助于幼儿用动作、游戏来加以表现,是舞蹈感知活动较好的选材之一,我当时准备教案时在导入部分加大了活动,因为开始的导入部分是激发幼儿感受舞蹈的前提,(1)如教师提问导入:“小朋友们见过兔子吗?兔子长得是什么样,它是怎么跳的?(2)歌曲导入如:复习相关歌曲。(3)律动导入如:复习律动《织布》,将幼儿带入美妙的律动场景。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选择成自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引导幼儿去主动地、感兴趣地去感受舞蹈作品。

二、创造性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1、兴趣教学

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在意识 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幼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如小班舞蹈《摘苹果》让幼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我以苹果妈妈的身体来表现自己,幼儿在跳这个舞蹈兴趣很浓,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苹果丰收了。

2、情感教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力”通过“美----成----理”的,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3-

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互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1)教学观与儿童观的正确面对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音乐的教育中,要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心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式能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对刚入园的新中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在上音乐课时,有的性格内项幼儿胆胆怯怯,就连小小的歌曲都不敢放开声音来唱,针对这样的例子我在平时就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表现的动作总是能够多看一眼,或满意的一笑,或说一句激励的话,这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教师丰富情感的表现

教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而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给每个孩子,所以在每次音乐活动时,我们总以一般激情,和幼儿在一起啊、跳啊,用优美的歌声、动作渲染给幼儿,如在“可爱的小猫”这个音乐律动游戏的教学中,我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音乐的兴趣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音乐效果也发挥得很好,所以感情是音乐的灵魂。

三、音乐活动与即兴创作

1、音乐活动离不开想象,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创新的,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

造力和第三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创造的环境。幼儿学会了舞蹈、歌曲,并掌握了风格、情绪、节奏后,组织幼儿进行即兴创作,为幼儿创设迁移条件,让幼儿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让幼儿根据原舞蹈的旋律、节奏、风格,自己编动作或改编部分动作。

2、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教师起创 主导作用,要给幼儿有一定的创作回旋余地,那么教师要在技能、技巧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当幼儿用语言讲出动作的内容,但不会做动作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因为舞蹈的动作除了具有节奏性外,还必须具有造型性、也就是要美化动作。

3、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 给予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鼓励幼儿要有表演的欲望,自信心的无关痛痒百很重要的,幼儿在实践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以及教师的承认与鼓励和支持分不开。幼儿在充满自信心的条件下就会很有兴趣去做,会感到自己有能力,会在活动中充满喜悦之情不怕失败积极地去做,每当努力获得成功时,如果承认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和表扬,便是一种情感上的强化,并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努力、会形成一种独立的进取精神。

4、教师平时要从多方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积极发挥想象、提供材料、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教得扎实,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才能进行创作。如:在即兴创作时分成几组,一组用乐器伴奏,一组拍手,衬托出欢快的热闹气氛。

通过实践研究,幼儿不但在音乐领域的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有了未足的进步,而且通过音乐教育也大大促进了孩子们个性、情感、社会性、自信心和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幼儿的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敢于并善于与人交往,在幼儿园艺术活动周中,幼儿的这些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验证。

第三篇:幼儿园音乐教育

用歌唱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

______《幼儿园歌唱活动》讲座

一、关于歌唱活动

1、歌曲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

幼儿园歌曲的几种由来: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潘振声——<春天在哪里>、<好妈妈>《一分钱》;汪爱丽——《大猫小猫》;《小熊过桥》李晋媛——《小蚂蚁》);传统的童谣(《丢手绢》《小老鼠》);儿童们自己创作的或即兴创作的歌谣(由《小青蛙》即兴创作的《小波哪里去了》)。

2、歌唱表演形式

独唱: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齐唱: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和小组对小组的接唱等。常见的形式是半句接唱或一句接唱。举例:《欢乐颂》《这是小兵》,这些歌曲多以一句或半句描述一种事物形象。

对唱:包括个人对个人、小组对小组、个人对小组(或集体)之间的问答式的歌唱。举例:《谁会飞》,一问一答的形式。

领唱齐唱:一个人或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演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举例:《捉泥鳅》,表现交流呼应。前半部分领唱,后半部分齐唱。

轮唱:两个小组(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举例:《小星星》、《金孔雀》

合唱:包括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演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相同节奏朗诵歌词;举例:《欢乐颂》——一声部: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二声部:唔——;一个声部演唱歌词,另一个声部用相同的旋律唱衬词;举例:《柳树姑娘》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第一个声部休止或延长除演唱填充式的词曲;举例:《跷跷板》《柳树姑娘》一个声部唱歌词,另外一个声部演唱固定音型式的词曲或延长音,举例:《卖报歌》。歌表演:一边唱歌、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这些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有明确节奏的举例:《头发肩膀膝盖脚》,也可以是没有明确节奏的,举例:《我是只小小鸟》可以是表现歌词内容的《蝴蝶花》;也可以是表现歌曲情绪的《摇篮曲》或仅仅是表现某种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的举例《幸福拍手歌》;可以是空间移动的,也可以是在原地站着或坐着做的《小鸭小鸡》;可以是手脚配合或全身配合来做的,也可以仅仅只是用手或者脚甚至其他某个单一的

身体部位来做《小小蛋儿把门开》。

1、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1)正确的歌唱姿势包括:身体正直、两眼平视、两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坐着唱歌时不将椅子坐满,不靠在椅背上等。

(2)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下巴自然放松、嘴巴自然张开、自然地向前发音,既不司仪叫喊,也不刻意控制音量等。

(3)正确的呼吸方法包括:自然呼吸、均匀用气、吸气时不耸肩、一般不在句子中间换气等。

(4)正确演唱的技能包括:注意先准确地辨别、理解和形成清晰地印象(音响表象),然后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轻松自如地演唱。举例:《你的眼睛里有个我》(5)自然、恰当表达的技能包括:自然舒适地歌唱,有理解、有感情地歌唱,自然、恰当地运用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表情,不做作。举例:《办家家》——“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后部分声音变大,拖长。有感情地歌唱主要是指:在内心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咬字、吐字、气息断链变化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等演唱技巧进行歌唱。举例:《小红帽》——“我就一脚把它踹开”力度增强,速度稍快,停止干净。

(6)正确、默契的合作技能包括:注意倾听自己和他人的歌声,一起歌唱时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轮流歌唱时准确与其他人或其他声部和谐衔接。举例:《哈哈镜》——倾听两声部的声音,及时调整。

2、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歌词的选择

(1)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歌词结构应是简单重复,举例:《两只老虎》——12句重复,34句重复,56句重复,78句重复。《我是一个小鼓手》——开头和结尾重复,中间部分不一样。

(2)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3)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来表现

曲调的选择(举例)(1)音域较狭窄

2-3岁:e—g 3-4岁:d—a 4-5岁:c—a

5-6岁:c—c(2)节奏较简单(3)旋律较平稳(4)结构较短小工整(5)词曲关系较单纯

二、现状问题:

1、重记忆,轻感受。教师常常把记住歌词和旋律列为主要教学目标,认为孩子会唱了,歌唱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歌曲是由旋律和歌词组合起来的,这样的组合带给人积极地审美体验。而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是艺术的三大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关注歌曲带给人们的情绪体验是什么?比如:《云》抒发的是宁静、柔和之美;《颠倒歌》传递的是幽默之感。、重机械学习,轻快乐游戏。“教”的痕迹显得突出,孩子的唱成为了“任务”。幼儿园常常运用“跟唱”“教唱”的方法在学习新歌曲,教师弹唱,幼儿跟着一起唱这样机械的学习孩子的快乐在哪里?在2004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一书中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歌唱活动领域目标”提出:歌唱活动的首要目标是“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共同的语言快乐的源泉,教师巧妙地设计游戏,用这样的形式组织活动,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3、重反复唱,轻细致听。忽略“倾听的重要性,有时,我们教师基于急于向幼儿学会歌曲而放任幼儿“浮躁”任性地,“想当然”地跟着唱的行为,忽略了幼儿静下心来“听”的要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的基础是强大而敏锐的听觉能力。

4、多齐唱方式,少多元方式。在演唱形式方面,目前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多用“齐唱”的方式,偶尔会用“接唱”“对唱”的形式,至于多声部“轮唱”“伴唱”的合唱就更少用到。而运用过多种歌唱表演方式开展音乐活动的老师们一定能够会发现:这样的形式不仅丰富了歌曲本身,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深受幼儿喜爱。

5、重模仿学习,轻创造性表达。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第一条便是“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能力”。但是在日常音乐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让幼儿模仿跟唱的方式学习歌曲,其实,对歌曲做出处理后的创造性歌唱活动更能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启迪幼儿思维、。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提到歌唱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1)创编新歌词(2)创编表演动作(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4)即兴歌唱说话。在第一二方面我们有些尝试,在3、4方面做得较少。因此,我们应从这四个方面着力探索创造性歌唱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6、重教师教学行为,轻幼儿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较重视关注自身语言、组织方式,教具材料等,却很容易忽略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有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之分。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发的是幼儿的哪一种学习方式?哪一种学习内容适合用那一种学习方式呢?这些都需要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深入活动中去关注、去记录、去研究。

三、行动探究

看到了问题,我们再次阅读“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与“歌唱活动领域目标”,在歌唱活动中我们意识到将幼儿全面发展作为指导自己思考和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在行动上作出了一些尝试与改进,下面,针对以上六个问题,我将用四个教学活动案例来阐述我在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案例一: 游戏音乐,自然歌唱——中班新歌教学《摇篮》

(突破问题一:重记忆,轻感受、突破问题二:重机械学习,轻快乐游戏)

(请大家先听听这首歌曲)歌曲分析:歌曲传递的是一种优美柔和的意境和爱的情感,节奏平稳连贯,工整而带有重复的结构,七度的音域,适合中班上期幼儿。但学唱难点就在于两个方面:对于平稳节奏得把握;歌词内容稍多。我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活动:

(1)运用游戏带领幼儿感受歌曲情绪、意境。

每一个孩子都曾被妈妈摇着入睡过,因此首先,我请每一个幼儿抱一个洋娃娃玩摇摇篮的游戏。孩子们听着音乐,都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入睡,孩子一下子就被带入了情境,感受歌曲的意境并不难。之后,我请幼儿与同伴交换自己的宝宝玩第二次、找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为替代物第三次玩这个游戏,我发现,幼儿不管是望着洋娃娃,还是望着自己的选择的其它玩具,眼神里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动作轻轻的很温柔。完全走入了歌曲的情感中。有的孩子四拍摇一下,有的两拍摇一下,也有的一拍摇一下(2)运用游戏带领幼儿感受歌曲节奏特点。

接着,我请个别孩子当宝宝,老师来当妈妈,分别用四拍、两拍、一拍一下来摇晃,让孩子感受体验“每四拍摇一下最舒服,摇快了不舒服”从而感受乐曲连贯、缓慢的旋律特点。游戏同时,孩子基本听清了歌词,通过提问“什么是摇篮”幼儿回答“蓝天、大海、花园”,我接着问“摇篮里有哪些宝宝,带着疑惑,幼儿继续仔细聆听。这一次听完,孩子们都能回答了。

(3)游戏“娃娃睡着了”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结构。我让孩子们抱着自己的宝宝睡觉,当听到

“星宝宝睡着了”的时候,就把宝宝放到场地中间的彩虹伞做成的床上。孩子们在每一段结尾时都同时放下“自己的宝宝”这样孩子们不仅有了“段”的概念,由于每一次“摇宝宝”的时间长短相同,放宝宝的时候一致,幼儿非常容易的感受歌曲结构整齐的特点。同时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进一步熟悉并记忆歌词。(4)利用图谱搭建感知渠道,自然记忆学唱歌曲。

歌曲学习过程中,我在思考:怎么让记歌词不成为孩子的负担和障碍呢?于是我运用图示进一步来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歌词,根据歌词,一句一个图示,整齐完整的呈现整首歌词,引导幼儿除了听觉将视觉也调动起来,幼儿能直观形象的看见图画,就像直观形象的看见歌词一样,这样的方式减轻幼儿要迅速将歌词记忆于心的压力,幼儿在形象的图谱引导下,既调动了听觉听,又调动了视觉看,唱会新歌轻松了许多,也就自然唱得愉快。

启示: 1.巧妙记忆,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游戏方式巧妙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柔和的意境、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歌曲结构------

2、自然游戏

活动“游戏性、自然性”的特点,使孩子保持了愉快轻松的心情,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走进音乐的天地,让活动从头至尾都处于歌曲的萦绕中, 游戏形式的运用,是孩子的歌唱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2、案例二:聆听,捕捉典型乐句——小班歌唱活动《问候歌》

针对问题3:重反复唱,轻细致听。(请大家欣赏《问候歌》)

歌曲分析:这首歌四句歌词,歌词意义简单易懂,前三句非常整齐,最后一句有变化,但变化重复而有规律。对于小班幼儿难度不大。而且很明显,这首歌的特点就在于每一歌词的中间部分出现的重复音如果孩子能敏感地发现,并及时捕捉到,对这样典型的音一遍一遍倾听与摸拟。那他们便是真正捕捉到了这支歌的特点,演唱就很容易对他们把握音乐要素及音乐能力的积累提供有力支持。

热身——集中注意。首先,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拍手问候”:伴随问候歌,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在每一句话重复音处拍手。这一游戏一方面让孩子 觉得充满乐趣,每次拍手又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同时,也与音乐的重复音建立了联系。

捕捉典型音。反复的两三次游戏之后,老师将任务交给了孩子“捕捉典型音”。

老师:我们发现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比起来,有一个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孩子:它老是“恩呀恩呀,恩呀恩呀”的。

老师:真棒,那我们专门来听这些“恩呀恩呀,恩呀恩呀”的地方,好吗?

老师:把你的两手举起来,准备好,歌曲中只要一唱到“恩呀恩呀”的地方,我们就拍拍手。

当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专注的聆听后,我们发现捕捉这样的音并不难。我们一遍一遍的在“恩呀恩呀”处,变换动作,由“拍拍手——拍拍肩——挥挥手——转手腕„„”

通过孩子在音乐中的亲身参与,他们会很自然的获得这样一些概念:

1、这些“恩呀恩呀”不是零乱而是有规律的。

2、这些“恩呀恩呀”的出现在每句歌词的中间部分。

3、这些“恩呀恩呀”的歌词节奏都是平稳的,相同的。

捕捉典型歌词。老师再次提出任务,加深“倾听”的难度。老师:仔细听听,这些“恩呀恩呀”的歌词究竟是唱的什么?

孩子:“听呀听呀„„”“心呀心呀„„” „„(部分歌词孩子依然没有听清楚)老师没再播放录音,而是采取了清唱的方式让孩子听清楚歌。这一次,所有的孩子都听明白了。

巩固歌曲结构。老师出示了一幅图示来帮助幼儿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结构: —— „„ ——,—— „„ ——,—— „„ ——,—— „„,„„,„„ ——(圆点处表示有规律的重复音)

老师指着图示,幼儿听音乐让听觉与视觉同构欣赏。

创造性表现。看图示,用动作创造性表演音乐的重复音部分。当活动进行于此,我发现,通过这样的一些游戏,孩子目前对这

支歌曲的基本特质已能感受。通过仔细聆听,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通过捕捉音乐的典型乐句,激发孩子在音乐典型处去创造性的表现。

启示:不断提高倾听音乐的能力。

在忠实于音乐本身的倾听中,如果加强了听的细致性,就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组合、强弱特点、音程关系、歌词意义”等来判断整首乐曲的性质与情绪基调。如果能引导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到音乐作品中的典型乐音、典型乐句,那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对此首作品的意义的把握就容易到位。我们所做的就是从小班开始不仅要“营造倾听的氛围,培养倾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倾听的能力”,有了细致而深入的倾听,捕捉作品的精髓,才能有效促进细致而深入的想象与表达。

2、案例三:用歌声演绎故事——大班创造性歌唱活动《保护小羊》

针对问题4:多齐唱方式,少多元方式 针对问题5:重模仿学习,轻创造性表达。

(欣赏音乐《保护小羊》)歌曲分析:这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歌曲。大家听了以后会感觉它的旋律很活跃,内容很有趣,结构整齐简单,原歌曲用了“独唱”和“齐唱”的方式来表现。如果我们尝试对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再做处理之后,我相信你会感到歌曲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完成这首歌曲我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是学习新歌,第二个课时重点是创造性地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上。

(1)复习歌曲,引导孩子对歌曲提出自己的演唱意见。在孩子们齐唱一遍歌曲之后,教师提问:“哪些地方可以改变唱的速度、力度?为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为“小羊呼救”的时候可以有变化,因为它着急、害怕所以要大声、要着急地唱。在“打大灰狼”的时候很激动、有力所以也要大声、激动地唱。带领孩子尝试之后,孩子们觉得这样唱起来有趣多了。

(2)创编“呼救声”为衬词,进行二声部伴唱

以游戏的口吻,我引导幼儿“如果你看见温柔的小羊遇到危险时,会帮助他吗?”“你会怎样帮它呼救、喊人呢?”“救命呀,来人呀,帮帮我呀„„”孩子们说了许多。我用鼓点“X X X”来引导幼儿将这样的喊声配成这样的节奏喊出来。做为第二声部进行衬词伴唱。同时,通过步步推进,通过“组合数学模型”策略拓展幼儿思路,引导幼儿用一句衬词伴唱,用二、三、四句衬词组合伴唱,不断丰富二声部衬词的内容。孩子们在创编衬词伴唱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改变让整首歌曲的形象与情节更加饱满,更加丰富了。

(3)创造性表现,突出歌曲高潮部分

我带领孩子回顾了新歌最有趣的地方。很多孩子认为是“小动物们打大灰狼”的部分最有趣。于是我引导孩子一部分当“小样,”一部分当“小动物,”当唱到“小样呼救时”,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用固定的节奏型“救命呀,快来呀”伴奏,当唱到“打大灰狼”的地方,一个声部当“小羊”唱歌词,一个声部当“小动物”用“嘿嘿 嘿”的节奏边喊边挥动拳头打大灰狼。我不断鼓励孩子们“还可以发出什么声音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力量?”于是,有的孩子用“咚咚 咚”,有的用“嗨嗨 嗨”,有的用“噼噼 叭”等。我继续用引导语拓展孩子使用象声词,“看来这一拳是打在狼的背上了,咚咚 咚的”“这个声音是大灰狼摔在石头上的声音”„„在这样的启发下,第二声部的衬词越来越丰富。孩子们越唱越起劲。之后,我们还进行了分组唱,两两合作唱。

启示:

1.大胆尝试合唱感受和声的美感。

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合唱方式处理这首歌曲。那么,同“齐唱、独唱”相比,这个作品传递给人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角色更丰满,情节更生动” 2.激发幼儿创造性表达。

我改变了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单一模仿学习的方式,而是深入挖掘歌曲的创造价值,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创编呼救声和挥拳声,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不断地进行创造并用歌声进行表达,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也让幼儿在富有变化、富有挑战的歌唱活动中唱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3、案例四:在歌声中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大班歌唱活动《小小雨点》

针对问题6:重教师教学行为,轻幼儿学习方式。

(欣赏音乐《小小雨点》)歌曲分析:节奏跳跃,活泼欢快,孩子喜欢,“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这句歌词有规律的反复出现,但速度偏快,特别是弱起小结难度较大。因此虽然三段歌词内容简单仍然定位于大班歌唱。

在《小小雨点》的新歌学习中,教师分析到作品中有反复出现的歌词,于是设计“引导幼儿倾听,发现歌词规律,学习典型乐句”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学习,没有去教孩子唱“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这一典型乐句,而是通过提问“你发现这首歌曲在歌词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教师还有意地重点唱重复部分,忽略其他歌词,让幼儿主动发出歌曲的规律。然后鼓励孩子用动作、声音来反映这一乐句,从而学唱了这句歌词。在引导幼儿学习本首歌曲的重难点——弱起小节时。教师也用了这样的提问“现在我们来边听歌曲边找一找‘花儿、鱼儿、苗儿’在歌词中什么地方出现?找到了你就拍一下手告诉我。”在孩子们听拍“弱起小节”时,教师没有去教,而是让孩子去拍,让孩子自己尝试,让孩子自己发现“我们没有拍整齐”“”“跟不上”!从教师提问“为什么不容易找准,为什么不容易拍整齐”中,自己总结知道这个地方唱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要连着唱快一些”。这样的自我发现总结得出经验的创造性学习,不仅很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活动难点,不仅体现的是学习方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儿童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创造性学习经验!

启示:给予幼儿学习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不仅体现对音乐的表达表现上,也体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究与创新,作为教师应巧妙地给予幼儿支持,启发幼儿寻找、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规律、特点。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幼儿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不仅应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也应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并努力探索两者之间相互的支持与作用,这是教师作为孩子学习支持者的教育理念上的更新和改变。

“歌唱”作为一种最简单、最朴素的音乐活动,对幼儿、教师来说,都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成为最普遍、最容易开展的活动,我们可以没有乐器,没有音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教育观念、适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看到歌唱活动带给孩子的价值去思考教育方法,让我们一起以歌唱去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吧!

我的感悟:

这学期,我有幸代表幼儿园去给重庆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国培班大约300名骨干教师做了两次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讲座。也因为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静下心来把自己这几年在幼儿歌唱活动方面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当我站在专业的角度,联系理论与实践把这些做法和体会传递给骨干老师们时,我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被认同的幸福感,我感受到了听课的老师们对巴蜀幼儿园的认可及向往,自己作为一名巴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我也特别期望巴蜀的每位老师也能体会到这份教育的幸福感,所以,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梳理出了自己专业发展的经验,与老师们共享:

珍惜教学实践机会——执着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历练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教学实践的机会。(1)主动承担教学研讨活动。承担教学研讨活动能促进自我深入思考问题,能产生对话的话题,能有更多地与同伴对话交流、互助的机会,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2)与专家深度对话。我会在日常的活动中,收集问题,在专家来园时积极请教,深度对话,清晰教育观念、教学实践细节。(3)磨课。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后绝不要止步,多次尝试,反复总结,直至探索成功。

坚持专业学习——注入研究动力

我不仅反复地阅读音乐理论的专业书籍,如《幼儿园音乐教育》、《教育学的心理探密》《幼儿园音乐游戏》等。也阅读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爱与自由》、《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等。我从这些书籍中明白了音乐教育的目标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统一,看到了某一个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当前价值,更看到了这个活动对孩子发展的长远效益,让自己的教学有了更高的着眼点。

结束语:作为音乐专题组组长和年级组长,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将继续

倾注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爱带领老师们在音乐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快乐前行!

第四篇:浅论幼儿园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例如:教《春天》一歌时,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然后随着口唱“春天天气真正好”,画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画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画出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花儿都开了”,在地上画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

在学习歌曲《小鸡出壳》时,我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小鸡出壳”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时,运用“小鸡出壳”的玩具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当歌曲唱到“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时,我突然将裂缝的“蛋壳”打开,里面立即钻出了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鸡”的脑袋。丰富有趣的道具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孩子马上进入了学习歌曲的情景,睁大眼睛,一边认真地听一边入神地看,欣赏着老师的表演。

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为此,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愉快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动物的叫声》, 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姿势,使他们有兴趣符合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游戏。引导幼儿准确地随音乐变化做游戏,使他们感受动中的欢乐,静中的优美。幼儿在听听、动动、玩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慢吞吞”节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童话故事歌曲和歌舞剧中形象的旋律与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孩子们十分喜爱。如:《拔萝卜》、《小兔乖乖》里歌词口语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遇事要互谅互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 ,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 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在一次活动中,下起了一场大雨,孩子们听到雨声都跑到门口,观看下雨。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看着下雨的情景,一会儿,雨小了,我问他们:“刚才下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大雨时声音好大,哗哗哗的!”我又问:“现在下小雨了,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下小雨的声音小了,是滴答滴答的!”针对孩子对下雨的感受,我唱了一首歌曲《大雨小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一边听,一边跟着我学唱,当唱到大雨时,孩子们的声音很自然地变大起来,唱小雨时,声音就变得小了,很快地他们学会了歌曲。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拿出了四种乐器:串铃、铃鼓、鼓、沙锤。让幼儿选择大雨和小雨的配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声音进行尝试后,有的说:“下大雨时会打雷,我们就打鼓;下小雨时声音小,我们就摇沙锤。”有的说:“下大雨的时候,铃鼓和大鼓一起敲,下小雨的时候串铃和沙锤一起敲„„”我把孩子们设计的方案综合起来进行了尝试,孩子们敲得非常起劲。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之前,教师为幼儿制作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小模型,系上小绳,让幼儿放在装有肥皂水的盆里进行实验,取出后,一个个小模型像镜子一样透明,立体感强。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想想,什么东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来,并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洗涤灵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来。然后让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础上学习《 泡泡不见了》,既拓宽了知识,感受到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见了》,这首歌的欢乐情绪。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第五篇: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意义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使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现在幼儿音乐教育虽然得以普遍开展,但是其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对于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认识的还不够深刻。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它是一种能代表、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音乐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另一种“语言”。从禄培尔所创办的第一间幼儿园中,就以音乐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

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由此可见早期的幼儿音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幼儿音乐教育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在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在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这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们把学习音乐当成是自己事业的催化剂,从音乐中启发自己的灵感,启迪智慧,最终都成为了有成就的人,这不可否认的证明了音乐的功劳所在。由此可见,幼儿的早期发展离不开用音乐教育这个手段来实现,音乐对稳定

二、音乐教育目标

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通过我园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更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 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

(一)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海龙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

(二)幼儿音乐领域阶段目标

1.小班上学期

(1)歌唱活动。

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2)韵律活动。

①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②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3)节奏活动。

①愿意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②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

③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④尝试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欣赏活动。

①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④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2.小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④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2)韵律活动。

①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②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③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3)节奏活动。

①喜欢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②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

③继续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④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自已对事物的感受,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④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中班上学期

(1)歌唱活动。

①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城一般在c1一al。②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③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2)韵律活动。

①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②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③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

(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演奏型。

③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④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中班下学期

(1)歌唱活动。

①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②乐意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演唱,能自然地进行接唱和对唱

③积极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创编歌词,并尝试将新编 的词替换到歌曲中演唱。

(2)韵律活动。

①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②尝试用眼神或身体动作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和节奏的变化规律。③鼓励幼儿独立或结伴表演自己熟悉、喜欢或自已创编的韵律与动作组合。激发其大胆表现。

(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增加沙球、蛙鸣筒等)的演奏方法,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节奏型。

③能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提高合作意识、演奏水平,并积极尝试做小指挥。

④大胆地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 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和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5.大班上学期

(1)歌唱活动。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②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l—c2。

③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④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2)韵律活动。

①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②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奏方法。②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6.大班下学期

(1)歌唱活动。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②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③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④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2)韵律活动。

①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②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②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集体设计演奏方案。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 器负责的积极情感。(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③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已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种类

1、唱歌

2、舞蹈(律动、歌表演、舞蹈)

3、打击乐

4、音乐游戏

5、音乐欣赏

下载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音乐教育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音乐为价值取向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和以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两个方面。 以......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 音乐使人产生美感。在婴儿时期,孩子就可以通过摇篮曲以及一些优美、富有节奏感的乐曲,受到音乐的感染。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

    幼儿园音乐教育(最终版)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拔萝卜 活动名称:《拔萝卜》 (中班、音乐) 活动目标: 1、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 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能力;萌发幼儿初步感觉......

    音乐教育思考分析论文

    摘要: 扩大招生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扩大招生也给高师音乐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本文就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影响下的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与思考(5篇)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影响下的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与思考 【内容摘要】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唱歌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所理解和喜爱......

    浅析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思考

    浅析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教学改革 摘要: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幼儿园音乐教育(共5篇)

    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