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在我看来,就是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成才。也有人会问:“环境有顺逆之分,哪种环境出人才的呢?”我说,是环境就影响人,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可以出人才。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为豪杰的乳汁。”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校。”是啊,古往今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不饱尝艰辛。“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的话一语中的,而他本人又何尝不是逆境成才呢?试想,如果没有他身受宫刑仍能执著一念,著书不辍,怎么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传世呢?至于3而孤的范仲淹、屡试不第的蒲松龄以及当代的苏阿芒、张海迪等人,哪一个不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呢?这绝非偶然,因为只有在逆境中经受过磨炼的人,才能知道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才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进而成为人才。困苦环境的确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从而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人才也可以处于顺境。我们知道人才的形成需要经过学习和实践,而这一点又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才更容易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成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开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于是企业家、教育家、种粮大王、科技英雄等各行各业的“状元”大量涌现出来。他们生逢其时,旱苗得雨,完全得益于大好的环境。相反,那曾志在“大济苍生”,又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却因境遇的原因,虽然在文学上写下了一些流传后世的诗篇,在政治上却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最终发出了如同左思一样的“何世无奇才,遗之灾草泽”的感叹。南宋的辛弃疾也是,他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经天纬地、定国安邦之奇才,但朝廷昏庸、*臣当道,他也只能被弃置乡间借酒浇愁或登亭悲歌,抒发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愤懑。这正反的事例,不都在说明顺境与人才的关系吗?环境影响人的成才,这是不争的事实。顺境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假如陶醉其中,不思进取就会使顺境虚度、一无所成;逆境给人以艰难困苦,但如果变压力为动力,勇敢地同困难斗争,就能做出常人做不出的奇迹。因此,顺境中要头脑清醒,化不利为有利,坚定地向理想的国度进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总之,环境影响人的成长,这就是成才的规律。
第二篇:人才成长规律
1.模块综合测评认真对答案,回顾题型
2.阅读:知识清单P248(小说阅读)P252(人物传记)3.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丹墨莲梅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技法分析] 高度概括 立意恰当
作者对试题三则事例材料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并借用古语,以香臭丹墨为喻,概括出了环境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从儒者、兵家、诸葛亮、苏武、朱元璋、林则徐等大量的历史人物成就经历中,说明“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再用种子、雏鹰、莲梅来比喻,提出要像莲梅那样不被环境所改变,“在坚守着绽放自己,成就自己。”文章观点明确,比喻恰当,内容充实,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成长三步曲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态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同样,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
空间
心有多大,梦想的翅膀就能飞多高;空间多大,人才的成长就能有多广。热带观赏鱼体形的大小取决于它生存空间的大小,人才的成长同样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成长空间的大小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才的成长。无边的草原造就了蒙古民族宽广的胸襟,茫茫的戈壁磨炼出成吉思汗的勃勃雄心。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生送往美国、澳洲攻读博士,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适应更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
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
期望
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人生的纸张倍显辉煌。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肩负老师的期望,便勤奋进取,成绩进步。人生在世,一路前行,期望则是路途中的加油站,送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支撑。因为感受到民族的期望,鲁迅毅然拿起了拯救国人灵魂的笔杆;因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毛泽东勇敢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因为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一个个的奖牌„„他们的成长,与众人的期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
雄鹰直冲云霄需要翅膀的不停拍打,种子破土而出需要始终如一的钻劲;人才成长亦需要三步曲的轻轻弹唱。奏响人才成长的三步曲,让我们奋发向前,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技法分析]
构思精巧
层次清晰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层次清晰。除首尾两段外,中间分别拟了三个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层次。首段从自然界的风景到人才成长,自然贴切,充满哲思,充满才情,末句作为中心观点,统领全文。然后分别以“空间”、“兴趣”和“期望”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都是先列出典型事例,再用一句单独成段,作为对该小标题阐述内容的小结,这样,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精致,层次也很清楚,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用心。最后,由“雄鹰”“种子”再到“人才成长”,自然而贴题,文末点题,突出主旨。
第三篇:人才成长的规律
人才成长的规律
春暖花开,冬雪纷飞。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和事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也亦是如此。
小热带鱼在不同大小的水域中成长的快慢不同,罗杰塔尔的实验证明寄予更大期望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快。这些事情所体现出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外因,即环境。狼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这样生存下来则说明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因,即自身。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俞敏洪如果没有考入北大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又怎会有现在的成就,全国最大的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创始人?卡耐基如果没有继母对他寄予的期望楁信心,又怎会激发出 他内心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罗尔·罗杰斯如果没有小学时校长对他的期望与鼓励,又怎会让纽约州的州旗作为人生之信念永飘心中并实现,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所以,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极为重要。亦如那条热带鱼和那些被选中“最有前途者”的孩子们一样。在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快速,在期望和信心中成长的壮实。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试想俞敏洪自己不努力的话,也许北大就放弃了他,自己的余生也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试想卡耐基不上进的话,不管继母再怎么对他有期望和信心,也无法使他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试想罗尔·罗杰斯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语言上继续夹杂着污言秽语,衣服上继续沾满泥巴,不挺直腰杆做人,无论校长对他再怎么鼓励,亦不会让他出人头地。所以,不可轻视内因,自身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意义重大。狼没有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体验,空有好奇心,也不能顽强的生存下来。
环境和自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如世界万物都有其成长规律,只要找到各个事物的规律性,万物都会向其最自然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发展也应遵循其应有的规律。
正是因为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的热爱近乎痴迷,并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才能有如今声名鹊起的钢琴家郎朗;正是因为少时受到偶像的影响,对网球的坚持近乎疯狂,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才能有代表“中国力量”的法网冠军李娜;正是因为自小受到”硅谷”的影响,对电子学的追求近乎狂热,并年复一年的辛苦工作,才能有如今“改变世界”的苹果CEO乔布斯。
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只是需要大量人才之时。所以在培养人才之时更应该注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使我泱泱之中国更加强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
第四篇:把握人才成长规律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
培育航天科技英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高科技战略型企业集团,也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多年来,我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托重大工程实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注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才有序发展
一是分层把握科技人才成长特点。目前,集团公司拥有31名院士、300多名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专家、400多名型号领军人才。通过总结航天科技人才成长特点,我们将科技人才分为骨干、专才、将才、帅才和大家等5个层次。其中,骨干是承担型号任务的主体力量,专才是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将才是组织型号研制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帅才是实现航天里程碑式跨越的型号系列总师和领域首席专家,大家是引领航天技术战略发展方向的技术开拓者和杰出科学家。我们按照“工程实践,培养骨干;长期积累,成就专才;一专多能,培
育将才;艰辛砺炼,造就帅才;重德修身,成就大家”的育才规律,有意识地把那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骨干向将才、帅才培养,对那些执着专业、精于钻研,但性格相对内向、甘于寂寞的专才,鼓励他们在专业上向纵深发展,成为更高层次的专家。在人才的不同层次和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努力做到因才施育、因才施用。最近,我们遵照源潮同志的批示,组织力量专门编写了《航天科技人才成长之路》,对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分类畅通科技人才发展通道。我们在原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基础上,根据型号研制和技术创新等不同技术岗位的特点,建立了研究、设计、工艺、质量、标准化以及产品化等专业技术队伍,设置了从技术主管到总师和首席专家的不同等级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明确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任职资格以及考核办法,逐步建立起分层分类、进退有序的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体系。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明确了11大类、27个航天主体专业,形成了由国家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厂所)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队伍。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引导了科技人才在学术上发展、技术上进步,促进了科技人才有序发展。
二、依托重大工程实践,加快培养青年英才
一是搭建工程实践平台,用航天事业吸引凝聚优秀人才。
我们大力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强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近2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大规模开展航天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搭建开放式的工程实践平台。目前,已经建成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和1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5所高校建立了35个产学研平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空天技术研究院。通过建设这些技术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和高新武器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共引进了1700多名博士生、1.15万名硕士生以及300多名海外优秀人才,其中1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二是实施人才接力计划,着力培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我们始终坚持工程推进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着力实施人才接力工程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在重点型号研制、重大技术攻关中考察德才表现。及时选拔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工作实绩优的专业人才担任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让他们在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黄金期得到重用。通过实施让贤制、竞聘制、助理制,及时将后备人才放到重要项目、重要岗位强化砺炼,在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对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通过型号之间、单位之间的多岗位锻炼、交流,加快提高他们的技术掌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对
年轻的科技领军人才,做到既放手使用又严格要求,每年向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颁发型号任务责任令,严格考核,强化履职责任。目前,集团公司400余名正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的近60%,平均年龄仅44岁;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工程正副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仅38岁;月球探测工程设计师队伍中,35岁以下达70%。这一大批朝气蓬勃、极富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的青年科技英才正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栋梁和骨干。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励科技人才追求卓越
一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不断传承航天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几代航天人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也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十分注重实践经验与作风传承相结合,坚持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院士和专家群体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带徒,不仅将专家群体长期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及时传授给“弟子”,同时也将严慎细实的航天文化和科研作风代代相传。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做好科技人才的思想指导和文化引导,积极倡导技术民主,培育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切实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目前,“以成功报效祖国、以卓越铸就辉煌”已经成为广大航天科技人才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二是加大对优秀人才激励力度,带动广大科技人才快速成长。2010年,我们设立了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和航天贡献奖,对突破型号研制重大瓶颈、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最高金额达100万元,首批4位航天功勋奖获得者全部是一线的科技领军人才。对一线优秀科技人才,实行政治荣誉、物质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目前,集团公司14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11位是一线科技专家。集团公司各级领导人员都直接联系一线科技专家,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人才有多大的作为,就会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才华,就会有多大的舞台。正是有了这支激情昂扬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的航天事业才会有今天的勃勃生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源潮同志的重要指示,按照王勇同志的重要部署,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加快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五篇:人才成长规律作文
评析作文(一)
一、材料: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审题:切入角度可以多元化
今年的作文仍然是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材料作文,但给的是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重在谈鱼的成长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第二则材料则侧重的是狼得以生存的自身原因;第三则谈的是“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则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信赖、理解、热爱和对其较高的“人际期望”而产生的结果,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所给的文字中已经有所暗示“人才成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就这一组材料看,立意的中心应定在三则材料的核心词“人才成长”上,但切入角度却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多角度地从自身上挖掘致使一个人成长的种种因素,也可从成长的外在因素上来展开,更可以把内外因两者结合来谈,可以说角度非常多且不易偏离题意。
点评2: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其主旨都是引导学生如何励志做人。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关注励志成长,这是高考作文立足现实的体现,也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具体到材料中,应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依此作为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换言之,也就是整篇作文必须在“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的统摄之下,同时,“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之中——即三个小故事传达出的哲理。观赏鱼的故事的哲理是,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的环境;狼的故事则侧重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好奇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罗森塔尔心理测验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人才的成长中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点评3:寻求反复出现字眼
针对此三则材料的审题,考生可以在文段中寻求反复出现的字眼,比如“环境”,考生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以写“环境与人生”。即宽松的环 境可以促使一个人成长,受到约束的环境可能会阻碍一个人的成功。另这三则材料具有辩证性,狼的材料说明了环境并不是决定因素,所以考生也可写“环境并非决定因素”这个话题。第三则材料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信念、给予鼓励,心理暗示和环境一样同样影响人生。实质上心理暗示也是一种环境。
谚语名言: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风筝的天空
如果没有了大海,你还会看得见那惊涛拍岸的海浪,那绵亘千里一望无际的蓝吗?
如果没有了森林,你还会听得见那天籁声声的鸟鸣,那百兽齐喑气势滔天的物语吗?
他们都有着属于自身成长的天空――-环境。
风筝,也有。毕竟,世间万物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放飞的风筝,借着风势展翔在空漠地广宇,天空是成就它的根基,天空是它在世间走向绚烂的舞台。
天空,就是风筝需要的环境,一个能够给予风筝足够成长的宽松的环境。
人就象是那尾风筝,也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促使其成长。人才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外因。一个长期生存于自闭自满空间中的人是很难会想到走出那份天空的,一个长期生存于阴暗险诡危机四伏境况中的人是很难不会具有一丝狡黠的智慧以自保的;同样,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人,不管是多么杰出,也都会打上相应的时代烙印,受时代思潮的束缚,那些高于同时代的人正是在那种不被人理解的环境中而被喻为疯子、傻瓜的,如果有相对宽松的环境,那么他们就用不着在嘲讽、诋毁、反对中挣扎,成就将一定会更为可观。
古人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实恰正反映了对“给予人才的成长宽松的环境”这一规律的认同。放心地让他们去做,摆脱束缚,于是换来的是极大的成功。用人如是,培养人才不亦如是吗? 刘备对诸葛亮的言听计从、推心置腹、放心任用,得到的是诸葛一步步实践隆中对的既定战略目标的回报,把一个居无定所、兵少将寡的刘氏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一方强势诸侯。
唐太宗的大度,使魏征有了能施展才华的天空,在太宗给予他的宽松的政治环境里,他成就了一段贞观之治的不朽功勋。
知道吗?放在自然界的实物身上,这种规律更为直白: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长到了一尺长。的确,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而给予人才一定的宽松环境无疑就是规律之一。当然,诸如培养好奇心、积极地暗示都是人才成长中的规律。
让我们做一只风筝吧,只因为它能在宽松的空间中飞翔,从而走向成功!
丹墨莲梅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 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张爱玲的遗憾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她总“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氏的文笔也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呢? 我想,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
张爱玲的书多写些上海滩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细屑小事,多写些白流苏们的爱情。而20世纪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来的一个个舞台背景,隐在这一段段儿女情长背后,只为证明这些传奇恋情足可以“倾城”。时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环境,就这样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让人看得不真,觉得不深。而张爱玲,却沉溺在自己过去簪缨世家的小天地里,偶尔探出头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缩回去,继续她小环境里琐细的感情描摹。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学匕首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粹然的净土„„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万人敬仰。
很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把她的思想钳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或许,张爱玲的遗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高墙庭院里一个美丽但却苍凉而孤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