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2: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篇: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湘南学院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活动创新精神,积极推进我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

一、目的意义

1.培养学生学术探索和与研究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2.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在师生间营造一个更为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增进“教学相长”。

3.提高各语音室、英语角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更多的语音室成为开放性语音室,为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

4.加强大学生科学求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优秀人才和成果的涌现,为我系在院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

1.由学院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委员会统一领导,系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具体指导。2.成立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小组。

3.小组构成:组 长:张建佳,谭胜华

副 组 长: 李气纠,段良亮,高芳,周南,王建霞

组员: 陈军平,林彰立,肖杉,杨彦琦,袁颖丹

陈欢欢,史景军,谭政清

办公室: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设在外语系203房,办公室主任由周南老师兼任。

三、项目构成及经费来源

1.项目构成(1)教师申报的研究项目:教师结合本人的科研项目或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一定

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研究项目,经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管理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

(2)企业或个人委托研发项目:学校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外语系大学生课外

科技创新及实践管理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

(3)学生自行申报的研究项目: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自行提出研究设想,确定相

关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提出立项申请,经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管理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

2.项目经费来源

(1)学院设立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专项经费;

(2)政府、社会团体、企业提供的研究项目经费;

(3)教师的科研经费;

(4)外语系提供的配套经费;

(5)自筹经费。

四、项目要求

1.项目申请人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但项目实施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为指导人员。2.项目立项后,由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日常管理、进度监控、条件保障和经费使用审批等,对于学生个人申请的项目,外语系至少为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3.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项目的难度应与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项

目的大部分或主要工作应由学生独立承担。

五、学生申请条件及项目研究要求

1.学生申请条件

(1)参加对象:原则上以二、三年级为主的本科生

(2)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敏捷,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

(3)主要基础课成绩中等及以上,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科研潜质方面由突出表现

者,课适当放宽成绩限制。

(4)曾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者,系部优先考虑其申请。

2.项目研究要求

(1)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努力完成研究计划,又要学好其他课程,学习成绩有严重

下滑倾向或者不积极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者,小组课终止对其项目的资助。

(2)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积极参加指导教师指定的学

术活动。

(3)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4)根据项目研究情况积极撰写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制作科技作品,并积极参加成果评比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5)项目负责人要按照任务要求按时结题和验收,如不能按时完成项目的,需说明

理由并申请延期,延期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延期审批工作由小组负责把关,在结题汇总表中注明,对未结题且未通过延期审批的项目收回该项目所有立项资

助,取消该项目组在所有成员在其后的各类立项申报资格。

六、指导教师条件及职责

1.指导教师条件

(1)应负有创新精神,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责任心强,能够投入必要的精力关心

和指导学生。

(2)学术水平高,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

位。

2.指导教师职责

(1)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查找并利用相关的信息。(2)适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讨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下一步将

要进行的工作。

(3)对学生的学习、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确保每周都有适

当的指导时间。

(4)安排学生参与指导教师课题组的业务学习、学术讨论及其它学术活动,为学生

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或联系场地、仪器设备等。

(5)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及达到的的结果等方面多学

生进行考核。

(6)指导教师短期外出不能指导学生时,应委托其它教师指导学生,指导教师长期

外出时,应报请系部为学生另行联系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

一般不超过两项。

(7)指导教师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指导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广大教师要积极主

动参与,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避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发生。

七、项目申报立项

1.外语系每年在10月份开始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2.申请者填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

3.外语系评审小组评审后立项资助。

4.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年或半年,最短不能少于三个月,项目完成后应及时结题答辩

和研究成果汇总。

5.申报材料需上交打印稿件一份,同时将电子文稿汇总发至邮箱:

WYX2003@126.com

八、项目执行和中期检查

1.中期检查:

(1)实行中期项目检查制度。

(2)项目负责人如实填写《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项目中期检查申请

表》。

(3)外语系根据项目实施的内容、进度、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经费使用情况进

行检查,提出意见。

2.结题验收:

(1)项目负责人填写《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项目结题验收申请表》。(2)项目验收时,研究负责人提供相应的研究成果。如:实验报告、学术论文、调查

报告、学术著作等

(3)外语系领导小组对照研究成果进行考核。

3.项目经费管理:

(1)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调研、资料、复印、耗材、测试加工、交通费、办公费、专家

评审费等开支,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经费由指导老师和项目负责人按规定支付使用。

(3)项目经费实行分期规划,项目申报审核通过后,划拨50%的经费,项目中期(通

常是每年5月份)由项目负责人向系小组提交中期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以确定是否划拨后期经费。

九、鼓励政策

1.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训练,对立项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计算相

应的工作量,对获得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成果奖的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给予一次性奖励。

2.参加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提交相应的论文或报告等环节

后,按成果情况记相应的创新学分。项目达到一定水平的,由学生提出申请,经外语系

小组审核后,上报学院教务处,可替代相关的课程或实践性环节。

3.特别优秀的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通过相关专业和系部的认定,并经学院审核同意,可

转化为毕业论文或设计。

4.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并获奖者,可在奖学金评定、优秀生等评选中获得优先权。

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外语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小组负责解释。

湘南学院外语系

2011.9.10

第二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XX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调动我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我院学生科研活动新局面,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制

第二条 领导机构。学院成立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团委书记、学工办老师、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指导老师、学院学生会主席、科协主席为成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院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负责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立项和管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评选和管理。

第三条 活动组织。在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 管理方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检查、验收、评奖的项目管理流程。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项目申请10月中旬(3月下旬),学院将面向我院全体在校学生征集项目,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3-5人组成的小组(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结组)。办公室小组长要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和筛选,符合基本要求的由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第六条中期检查项目支持人填写项目申报书。检查通过的,由学生会进行保存,待参加校级科研立项活动;未通过检查的,视情况限期整改或中止项目。

第七条作品总结由校级、院级立项作品的项目主持人进行项目总结并给予奖励;对未在校里立项的作品,视情况评选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第八条结项报告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须提交包括项目研究情况、使用方法与手段、查阅引用资料情况、成果完成形式和价值、得失经验等在内的项目结项报告,研究论文及成果实物等。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九条 经费来源。

第十条 经费使用。资助经费按项目立项一次核定,专款专用。可用于图书资料费、印刷费,成果鉴

定、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费,实验材料购置、加工费等。除上述所列以外的特殊支出,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须经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否则一律不予列支。

第十一条 拨付方式。项目经费实行分阶段核销的原则,项目立项可预支不超过资助额度50%的经费,通过中期检查的报销资助额度的60%,通过验收的报销剩余的40%。如立项项目不能通过中期检查要追回全部费用,不能通过结项验收的要追回50%的费用。

第十二条注意事项。经费专款专用,可以跨使用;如发现有经费使用不当、项目组没有或很少

活动、成员不遵守有关规定等现象,领导小组有权对该项目组实施警告、停止经费使用直至撤消该项目等措施,以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五章 成果奖励

第十三条 成果权属。学院资助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的成果或专利属学院所有,如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约定。

第十四条 成果评比。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每组织科技创新成果的评比,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同时评选科技创新标兵,对我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XX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2013~2014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附件一:

2013~2014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校团委向各学院拨给专项经费用于资助2013~2014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包括“项目经费”和“组织经费”两部分。

第二条资助经费以学院为单位、分别以《2013~2014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项目经费)使用卡》和《2013~2014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组织经费)使用卡》的形式拨付。

第三条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购买书籍或电脑软件;复印参考资料;购买实验材料和制作材料;购置设备;赴外地开展调研及采购的差旅费。

组织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办公用品;宣传品;评审费;外地评委的差旅费、通讯费。

第四条经费使用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项目研究和组织经费的开支在立项或预算限额内凭符合财务规定的支出凭证和经费使用卡到学校计财处报销,票据上应由经手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指导老师签字确认,并由学院团委书记审批。

购置设备、配件等价值500元以上且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物品,必须事先提出申请,获得学院团委批准后方可购置。采购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按照政府及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第五条资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由校团委和计财处共同监督。

第六条项目经费实行动态管理,分批下拨,在项目实施中期进行检查,对于进展情况良好的项目可继续拨付下一批经费,对于进展工作不良或是研究成果不突出的项目应暂停拨付经费。学院团委定期向校团委报告本院各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条本办法由校团委解释。

第四篇: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

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科协,教育厅(教委),学联: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吸引了广大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有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竞赛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自觉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主办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根据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通讯表决结果,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将于2011年6月上旬开始报送作品,决赛将于下半年在大连举行。目前,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领导小组和全国组织委员会已经成立,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为切实组织好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提出如下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地要组成由团省委、省教育厅(教委)、省科协和省学联参加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本地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各参赛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群众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校、省、全国的三级赛制。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在团属报刊、网络上发布竞赛举办的消息,设立专门机构接受学生咨询,重点在校、院(系)进行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省级竞赛的作者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参赛学生的科研能力切实得到提高。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团委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学术科技活动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或工业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协调新闻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社会上和高校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要注意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下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产生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解放军所属院校的参赛事宜,可由学校所在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

附件: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数额分配表(下载)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3.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全国学联

2011年2月22日

附件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经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获得三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名、评审委员三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一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十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第十二条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第十三条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

第十四条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第十五条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六条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七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校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情形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学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7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八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十九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六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一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三件作品(含在六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四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二十二条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三条全国组织委员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可结集出版竞赛获奖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六条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余为三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各类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入围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七条入围获奖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获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九条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作品的件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三十条组委会对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进行表扬鼓励。

第三十一条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四条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三十五条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简介

1.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1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下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及实践活动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征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关于征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参赛作品的通知 各团支部、学生社团: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全国......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精选)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心得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中学生创新 能力的心得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百和镇土主学校周国辉[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

    课外科技学术类作品答辩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答辩流程 一、答辩准备工作 1.各参赛小组请将参赛作品的相关资料(包括答辩PPT、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准备好。 2.各参赛小组代表......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策划书

    前言:为深入贯彻团的xx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积极投身于科学实践,推动我院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部分获奖名单 《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领域、案例分析及策略建议--基于我国16个代表性城市的实证研究》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