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

时间:2019-05-14 21: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

第一篇: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商务谈判》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是一种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预测和分析。

2、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指的是谈判语言要具备。

3、从一般理解,是指与谈判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情况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

4、是直接领导和管理谈判队伍的人员。

5、,是指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已方强硬的姿态,从而获得谈判对手必要的尊重。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谈判谋略理论

2、坚持使用客观标准原则

3、思维差异

4、还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通过逻辑思维的运用提高对事物判断的准确率。

2、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3、信息收集的途径有哪些。

4、如何对谈判对手进行信息调查。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对谈判方案进行制订。

2、开局气氛的营造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篇:《商务谈判》期末考核及评分

一、考核课程:《商务谈判》

二、考核班级:《商务谈判》公选课各班级

三、考核形式:小组结课论文

四、考核题目与内容(标题可作适当调整):

×××模拟商务谈判的策划与总结报告

商务谈判策划与总结报告内容撰写:

(1)制定商务谈判计划。确定谈判目标;安排谈判期限;拟定谈判议程(交易内容、交易条件、双方关系、双方地位评价);安排谈判人员(主谈与辅谈)及其分工,为什么这么安排;选择谈判地点;安排谈判现场;谈判成本预算、谈判策略、替代方案、谈判结果形式等等。

(2)商务谈判前的准备。谈判前你们了解了哪些资料?双方为什么会坐上谈判桌?双方的优势劣势?谈判焦点?双方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争执?等等(3)商务谈判的过程。整个商务谈判的过程进展如何?双方的沟通是否比较顺畅?对照书本上的所讲述的谈判策略,你们运用了其中的哪些谈判策略?在评分的这些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①队名,口号,商务礼仪,气势,着装得体正式;②临场发挥,思维敏捷;③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默契,语言的得体;④谈判策略、技巧;⑤时间控制情况。小组每个人表现如何。

(4)商务谈判的结果。成交的可以合同形式上交,未成交的要详细写明原因。(5)商务谈判的总结与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做一个总结,总结小组谈判得失与心得体会,从中学到什么;顺便也对本课程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同时对各位同学在模拟商务谈判和本报告中的贡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做一个排名。每位同学的总结≥500字。

五、考核要求:

1、小组结课论文是以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打印稿,正文的内容全面,尽量包含本课程所讲的内容框架。

2、结课论文要分析恰当、文章切题;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言之有理,逻辑性强。紧密结合小组的模拟商务谈判,不要偏题。

3、格式规范。有封面、目录,正文为小

四、宋体、1.5倍行距;结课论文正文≥15页,A4纸单面打印,封面封底页粘贴上去;格式次序:封面→目录→正文。如有参考文献要加上;格式请参照文件“《商务谈判》结课论文封面与格式”。

4、提交时间:2011年6月16日课堂上提交电子版,2011年6月22日上午10:45提交最后的打印稿

5、提交地点:工商管理学院楼305室

六、判分标准:

评判依据以小组结课论文及个人在小组结课论文中的贡献为主。满分为100分,其中:内容完整丰富、能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框架、表达准确(25分);谈判计划周详、谈判准备充分(25分);分析有理有据、策略运用得当、取得良好的谈判结果(25分);总结部分有感而发、语言流畅、能与本课程所学知识紧密结合(15分),格式规范工整、能与本结课论文的要求一致(10分)。

第三篇:2018年春季《房地产法》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房地产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土地使用权确认

答:土地使用权确认是指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明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 人请求有关权利机关确认土地使用权归属,从而解决土地使用权争议的行为。

2、兼营房地产开发企业

答:兼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在经营其他种类营业范围的同时,兼做房地 产开发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3、城镇廉租住房

答: 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 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人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廉租住房的租 赁是政府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城镇最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 题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保障性质的房屋租赁方式。

4、房地产纠纷

答:房地产纠纷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相互之间以及他(它)们与房地产管理机关之间有关土地和房屋权利义务的争议。这里的公民和法人包 括涉外房地产关系中的外国公民、外国法人和港澳台当事人。这种纠纷主要涉及 到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以及由于买卖、租赁等引起的经 济权益争议。

5、房地产抵押

答: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 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基于该行为而形成的房地产抵押法律关系,是抵 押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商品房预售作为商品房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商品房预售作为商品房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 房屋预售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特定的。② 房屋预售合同的标的是尚在建设中的房屋。

③、房地产预售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均要受到国家法律较严格的限制。

2、处理房地产纠纷的原则有哪些?

答: 一方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处理民事、行政和经济纠纷案件所必须遵守的各项法律原则,主要是诉讼法的各项原则,这方面的法律原则主要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调解与审判相结合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等;另一方面是与房地产法相关的原则,也就是基于我国房地产法的本质要求,在处理房地产纠纷时所必须遵循的特殊的原则,这方面的法律原则主要有: ①、公民住宅利益优先原则 ②、消费者保护原则 ③、利益协调和兼顾原则。

3、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房产税的免税范围有哪些?

答: 根据 《房产税暂行条例》 的规定,房产税的免税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l)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2)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3)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4)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5)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包括危险房屋、大修停用期间的房屋、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房屋等。除此以外,纳税人缴纳房产税确实有困难的,还可以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人民政府确定给予定期减征或免征。

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条件。

答: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③有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注册资本。④足够的专业 技术人员。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答:1.占有和使用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就是为保存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而使用土地的权利,因此使用土地是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最主要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土地的使用权,应当在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例如,限定房屋的高度或者限制房屋的用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时不得超出该项范围。由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使用土地的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为实现其权利,自然以占有土地为前提。同时,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也可以准用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

建没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没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2.权利处分。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处分其权利。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既然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保存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为目的,则其必须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共命运,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是,在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如果当事人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作了限制,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得超出该限制流转其建设用地使用权。

(2)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此时,其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也随之抵押。另外,当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

(3)出租。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作为出租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连同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租赁给他人使用并收取租金。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出租人)仍须向土地所有人履行义务。但是,通过土地划拨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可以转让、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②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③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④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其他情况下通过划拨土地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3.附属行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其地基范围内进行非保存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的附属行为,如修筑围墙、种植花木、养殖等。

4.取得地上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的补偿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其所有权应当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立法例上有认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有取回权的。但取回难免会使物受到毁损,而且即使取回后恢复土地的原状,也往往对土地不利,从社会利益上看是有害的。因此,立法例上又往往确认土地所有人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以购买权补救之,即土地所有、·以时价购买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时,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得拒绝。这种购买权是否行使,由土地所有人决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得勉强,而且该项购买权一旦行使,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即不得再行使其取回权。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另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房地产开发的原则。

答:(1)、依法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原则。在我国,通过出让或划拨方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提条件,房地产开发必须是国有土地。我国另一类型的土地即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不能直接用于房地产开发,集体土地必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成为房地产开发用地。(2)、房地产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对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城市发展的纲领,也是对城市 房地产开发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科学制定和执行城市规划,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合理安排各项建设,指导城市有序、协调发展的保证。(3)、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效益是房地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大小,是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效益指房地产开发给社会带来的效果和利益。环境效益是指房地产开发对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上三方面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还会产生冲突。这就需要政府站在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进行综合整合和管理。

(4)、应当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 设的原则。

即综合开发原则。综合开发较之以前的分散建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综合开发有利于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改变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各项建 设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原则。

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导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的战略方针,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应受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约。

第四篇:2016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答:错误。传统教学论中对“学”的重视、研究不够,并不等于对教师主导作用讲多了或抬得太高了,从而应该少讲一些或贬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学习还必须强调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重犯教育史上走极端的错误。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2、智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

答:错误。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1、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 1)在没有学校教育的参与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2)要智力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客观知识体系)同主观的智力成果(主体的认识能力)结合

2、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社会角度,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3、教育上培养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答:正确,只有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以学生全面发展割裂为代价培养出的事片面的。

4、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答:正确,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能力发展的程度,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5、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政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

答:错误,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 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其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

答: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组成。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都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完成全面培养人才的任务。

(一)各育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担负着不同任务,都有是学校教育的有面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们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1)五育必须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它们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的结构上的联系(2)各育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不能截然分开(3)各育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育学生,指导学生和评价学生。

3、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传递知识经验,创新知识经验。

4、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具体地讲: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试剖析当前教育实际中对教育方针的背离现象及其原因。

答:(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当前教育中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教育方针的背离。封闭教育,背离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培养途径;对人的素质的片面培养,背离了教育方针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教育实际对教育途径与人的素质结构的背离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背离。即现实教育对教育方针的背离表现主要有:一是背离了教育的公平性;二是背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三是背离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

2、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合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

答: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同留作业和考试并不是对立的和矛盾的。“减负”的实质不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作业和考试。“减负”要取得实效,也并不是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以下是课堂作业的原因:

(1)、升学考试的压力。今天社会,激烈的竞争性考试,以分数和文凭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强化了“唯有读书高”这一传统观念。有人预言,即使教学内容减一半,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一小时,家长也会用“奥校”、家教等来填补学生剩余的时间,在这种观念推动下,学生课业负担在无形中越减越重。

(2)、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不少家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没有充分认识孩子在学校面临的激烈竞争局面, 却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往我们知道, 学生之间的比较, 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只是当能力、水平相差不多时, 这种对比才有一定的可行性, 有助于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 但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 这种对比只能使他们无奈, 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只能一点点消磨他们原本还有的进取心。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使孩子奋发努力, 提高成绩, 那为什么在如此严格要求屡屡催逼督促下, 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愿, 差距依旧存在。

(3)、新课程的错误实践。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但在全面推广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未完全落实到实践层面。新课改后小学生的作业形式虽然有了变化:机械抄写、运算的作业少了,动手实践、创造、合作的作业多了,但作业难度也相应加大,学生的作业时间与课改前的相比有增无减;考试和竞赛方面,形式变了,但实质没变;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变小学课程类型单

一、科目比重失衡、课程内容繁重和陈旧局面,基于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原则构建课程结构,这一结构上的调整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于是出现一些学校仍然使用旧教材,不少学校采用两套课程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

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育起引导作用,整个社会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首先,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别的,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挖掘每个受教育者的 潜能、特长,因此整个社会应确立凡是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奉献于社会的都是人才的观念;其次,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质量观。显然,基础教育的质量应以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来衡量,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全球性视野表述了现代基础教育的质量内涵,归纳起来,就是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重视能力的培养胜于知识的学习;强调身心和谐发展。

(2)、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是满足社会公众对优质资源需求的物质保证,通过推进小学标准化建设,城乡小学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均达到标准要求,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提升小学师资整体水平基础上,建立教师配置和交流制度。

(3)、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努力解决。在这个协同努力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承担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学校要担负起教学的主要责任,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家庭应提供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而不能代替教师角色;社会应提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智力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实践场所家庭、学校和社会目标一致性的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大环境,合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减负”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但我相信只要从现在开始大家转变观念,社会、国家给予支持,作业“减负”肯定能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2018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东师2018年春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 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 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 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 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 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答:错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2)学习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3)学习程度。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4)加工程度。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答:正确,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第一,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第二,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不同点:第一,所说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内容不同:布鲁纳称之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三个阶段:奥苏泊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第二,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为学习.第三,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第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第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易程度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受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制约,有一定难度。

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

答: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精制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须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精制性复述的作用有两个: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第二,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

3、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1)学习结构模式。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1974年,他描绘出一个典型的学习结构 模式图。加涅的学习结构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右边的结构叫操作记忆,是一个信息流。来自环境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然后到达感觉记录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初步的选择处理,停留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便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也只停留几秒钟,然后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当需要回忆时,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而回到短时记忆中,然后到达反应发生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加工便转化为行为,作用于环境,这样就发生了学习。第二部分是左边的结构,包括预期事项(期望)和执行控制两个环节。预期环节起着定向作用,使学习活动沿着一定方向进行。执行环节起调节、控制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实现。第二部分的功能是使学习者引起学习、改变学习,加强学习和促进学习,同时使信息流激化、消弱或改变方向。加涅认为学习的外部条件应加以区别,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活动是学习过程,它是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维持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加涅提出了他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心理过程的假设。①动机产生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②了解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注意、选择性知觉。③获得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编码、存入。④保持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贮存。⑤回忆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检索。⑥概括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强化。⑦作业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反应。⑧反馈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

(2)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在学习中作用。加涅认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即学习者已经发展形成认知结构。认为学习要在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和新输入的信息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新结构。学习的理想条件是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差距,给以适当调整。这样,新信息能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又作为高一级学习的基础,这样认知结构得到逐级发展和提高。

下载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春季《商务谈判》期末考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 × )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则......

    2018年春季《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

    2014年春季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核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网络教室 2、电子邮件 3、研究性学习 4、教育技术 5、教学媒体 6、文件传送协议FTP 二、......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劳动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劳动法》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劳动争议 答:劳动争议,亦称劳资争议或者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

    2014年春季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核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文化概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

    2018年春季《项目管理》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项目管理》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项目管理中,__ ___有责任创造一种气氛,使各项目干系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使项目得以成功实施。......

    2018年春季《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 。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七大方面......

    国际商务谈判期末报告

    国际商务谈判期末报告 国际商务谈判期末报告 ——国际商务谈判的礼貌理论分析和应用 2007111205103 王希 目录: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