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是高中历史第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学情、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突破方法:一方面通过史料、图表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表演历史短剧,通过合作学习等方法从而突破重点。
2、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历史,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教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新课改中“改变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会利用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导入新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一看课题,提到秦朝,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秦皇陵……)(用PPT播放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师】的确,这些都是秦朝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一笔丰厚的世界文化财富。但隐藏在这些物质文化背后的政治制度,才是秦朝最具有开创性的历史遗产。让我们一起走近秦朝,去了解一下秦朝的制度。
(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李白的诗《古风》,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问题设计: ①诗中第一句提到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在那个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期,秦朝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势力消灭六国呢? 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教材,之后给学生补充播放历史专题记录片《复活的军团》中关于”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的片断,展示图片《秦灭六国形式示意图》,让学生总结出问题的答案。
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图,设问:假如你是嬴政,面对自己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对自己的称号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他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哪些表现?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总结皇帝制度的表现和特点,得出皇权至上的结论。秦始皇确立的专制皇权制度使皇帝集一切大权于一身,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疆土、众多人口,又岂是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独自所能管理的。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 【课件展示】《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回答三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三公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加强了皇权。
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地方?
在这里排演一场小的情景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秦始皇等人,围绕是恢复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进行辩论,并分别阐述理由。丞相王绾等人主张恢复分封,廷尉李斯等人坚决反对,主张实行郡县制,最终李斯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情境创设: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西周分封制的结构职权示意图》和《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结构职权示意图》。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组交流展示答案,我进行补充和点拨,最终得出结论。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展示图片:《秦朝疆域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
展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材料从故事及你所掌握的材料中,你认为秦朝能否长治久安?为什么?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3.课堂小结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约5~6分钟)
题目的选择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朝之所以灭亡,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结合课文,你是否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2、原因: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⒈皇帝制度的确立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第二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六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C.“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D.“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
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
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5.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 材料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秦王„„提出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依辩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1)从秦王对其称呼的选择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材料二所含的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要推行郡县制?
4)你如何评价“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D C B D C C
(1)神话君权,体现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
(2)(皇权之上,皇帝地位不可僭越。
(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秦朝中央存在三公九卿。
(3)吸取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的历史教训。
(4)适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需要。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第三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测试2
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形成及其影响。
1.关于秦的统一,要分析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要从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三个方面来掌握。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够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分析其作用。认识秦朝亡于暴政,体现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消极的一面。
[知识网络构建]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重难点导析]
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历史意义
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第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例证】(2005·上海)“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本题答案B。“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例证】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解析】本题答案是C。本题为最佳选择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人民对统一的渴望等,都属于统一的条件,这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而其他条件,只有建立于基本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
2.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历史根源:a.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c: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
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意义: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例证】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是从政治角度,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答案是D。
【例证】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A.改王为皇帝
B.建立这样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本题答案是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把握其核心是君主专制独裁。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例证】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
【例证】(2005上海历史)“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本题答案B。“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例证】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
【解析】本题答案是B。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批”,反映了的来历是()A.上古天神名号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2、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3.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作了哪些规定()
①皇帝称“朕”②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③皇帝的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据此回答4~6题。
4.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5.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4—6题 10.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1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将战国时期的防御城墙连接成长城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12.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二、材料问答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还有什么措施?(2)秦朝采取这些措施出于什么原因?
(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效果?对秦的统治有何作用?
三、问答题
14.谈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A4.D5.C6.D7.D8.B9.D10.C11.D12.C
二、材料问答题
答案提示:(1)统一文字、货币、修建长城;另外还统一度量衡、车轨。(2)原因: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地位。(3)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问答题
答案提示: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第四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1秦始皇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 建立这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2如何评价始皇及其所创的制度?
【导入新课】
(1)以近年来火爆的影视穿越剧作为切入,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神话》、《宫》这一系列的影视穿越作品。并重点以《寻秦记》的相关剧情为入口,直接进入本课讲解。
(2)背景(条件):
客观上:
1、诸侯混战,加强各地的交流联系,民族交流、融合。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使秦国统一所消耗的精力减少。
3、诸侯长期混战,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和平。(民心所向)
主观上(秦国):
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
2、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视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3)过程:先后十年,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4)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历史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教师总结】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至高无上的皇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集权制度”。那么为什么秦王嬴政要实行这一制度呢?那我们就开始下面的讲解。(背景)
1、最重要的就是: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
2、经济根源:传统的农耕经济,3、现实原因:大河文明,国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4、秦王朝总结西周以来实行分封制的教训,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5、理论准备:战国韩非子的法家集权思想。【教师总结】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教师讲述】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中央官制
(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 【教师讲述】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 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要点点拨 在秦代“国家”和“皇家”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家天下”的特征明显。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皇权为中心、“家天下”充分体现、三公九卿 【教师提问】
根据教材P10第1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学生同答】【教师总结】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职、权、位相互配合,彼此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第三、臣议君决,减少失误。
第四、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教师讲述】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要点点拨: 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这一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提问】: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点呢?为什么?
(由此引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进入课程导入部分。)
1、郡县制的起源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2、郡县制的概况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人口较少的县设置县长)、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3、郡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学生同答】【教师解答】
相同点: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二、都是为了巩固最高统治权; 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在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四、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课程总结】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布置作业】
(1)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3)完成历史练习册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相关内容。
第五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练习
高一历史精编练习主编人:王万里
审核:
日期18年9月3日
编号2 内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姓名
分数
1.“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批”,反映了的来历是()A.上古天神名号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2、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3.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作了哪些规定()
①皇帝称“朕”②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③皇帝的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5.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4—6题 10.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1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将战国时期的防御城墙连接成长城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12.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高一历史精编练习主编人:王万里
审核:
日期18年9月3日
编号2 内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姓名
分数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13.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 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14.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的一个“世界”不包括()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 现了国家的统一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1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 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8.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 皇帝制 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