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知识心得
卫生知识心得
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然而我们的校园里常常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刚打扫的校园或教室地面上、走廊上我们就会见到一些废纸及食品袋;学生用笔随意在墙壁上、课桌上或厕所墙面上写一些脏话;还有些同学在课间跑到花坛里追逐打闹;甚至课间或放学后同学之间闹矛盾,说脏话等等,这些都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
1、牢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注重个人修养。严格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纪校规。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一个合格小学生的良好形象。
2、讲究文明礼仪,处处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团结同学,事事能谦让,处处讲诚信;遵守并维护公共秩序,待人接物讲礼仪;校内校外一个样,不讲脏话、粗话,使用文明语言,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争做文明人。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大声喧哗,不损坏公物,能随手拣拾身边的废弃物品;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玩耍,不乱穿马路。特别是夏季来临,要讲究个人卫生,自觉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每周认真整理和清洗自己的书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管住我们的口,不说脏话;管住我们的手,不 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折断学校的花草树木;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不损坏公物。讲究卫生,让文明之花开遍整个校园,让好习惯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养成讲文明、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第二篇:卫生知识竞赛心得-四季饮水
四季饮水——卫生知识竞赛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信通部举办了卫生知识竞赛,通过这次竞赛让我强化了对生命健康的认识,明白了健康的饮食对人体生命健康是多么重要,知道了在发生地震这样的天灾时该如何保护自己、进行紧急避难。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是感官性状良好、流行病学上安全和化学组成对人无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陷入沉思。以下谈谈我对健康饮水的认识。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适时饮水有益健康当人体失水量占体重的2%时会感到口渴,失水量达20%时会死亡。人每天不断地由肺、皮肤蒸发水分,经肾脏和粪便排出水分,人体每天约排出2000毫升的水,因此需要摄入同样多的水分,以保持人体的水平衡。除一日三餐约可摄入水分800毫升左右外,每日还需饮水约1200毫升。
喝水应注意:1.早晚应喝一杯水。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很容易造成血流不畅,所以清晨一定要养成喝水的习惯。睡前喝一杯水,也可使血液稀释,减低血黏稠度。2.出汗后不宜大量饮水。大量出汗时人体胃肠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大量饮水易在胃肠道里积聚,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应先用水漱口再喝一点淡盐开水,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增加饮水量。3.饮水过热易得消化道癌秋天很多人开始改喝热水,但经常饮用过热的水会使口腔、食道或胃黏膜发生炎症。而炎症长期下去有可能引起黏膜质变,发生癌症。因而,饮水过热和食物过烫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癌症的一个物理因素。4.适时补充盐分和矿物质。运动过后,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引起体内缺水同时失去较多盐分和矿物质。这时,饮用含盐饮料和矿物质水,可以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补充盐和矿物质。
5.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口渴表明人体细胞脱水到一定程度,大脑中枢以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经常饮水才能使体内保持平衡,有益于维护机体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减少疾病发生。6.别用饮料代替饮水。饮料大多还有一定的糖分、电解质等,这种物质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离开胃,长期饮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同时还会增加肾脏过滤的负担,影响其功能。7.就家庭而言,有条件的最好选用优质桶装饮用水。目前,自来水采用氟气消毒后会留有对人体不利的残留物,无论如何加热也无法取出。家用净水器对水的过滤作用有限,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滤芯本身又会因为杂志的聚集而成为污染源。对已经选用的桶装水的消费者,最好能选用对消费者开放参观的厂家。
春天的空气比较干燥,风也大,生活中及时补充水分对人的健康来说尤其重要。春季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要注意一下问题:1.春季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需要及时补水。春季户外活动增多,春风拂面的同时会带走大量水分,人体需要足够的饮水才能有效避免皮肤和粘膜干燥,组织细菌和病毒进入身体。2.春季饮水注意做好对饮水机的维护和保养。春季时细菌开始繁殖的季节,特别是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开始直接饮用不加热的水,这是更要注意对饮水机的维和保养。
一到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一天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但是喝水也要有分寸,既不能少也不能过,要少量多次定时补水。
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干燥,人体对水的需求也与盛夏有着不同之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能过皮肤蒸发,成年人一天也要失支约600毫升水分。气候干燥,烤火及使用电热毯等,都会导致失水,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双肺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项就可消耗约500毫升水。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水分面未及时补充,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人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和乏力,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加上排便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在2500毫升左右。而人们平均每天从食物中获得1000毫升左右的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新陈代谢可供给约300毫升代谢水,其余的1200毫升则必须靠饮用白开水、饮料、汤水等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水平衡。
一般情况下,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一次大量饮水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严重者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出现水中毒。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好习惯,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在出汗较多、运动或洗澡后也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也是补充水分的有效方法,既补充了水分,又提供了必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可谓一举多得。最后祝愿大家有棒棒的身体,一切顺利!
第三篇:卫生健康知识
“环保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守祥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所要讲述的是有关环境保护和卫生健康知识的话题。
一、关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环境有贡献。我们有责任让它更富饶、更美丽、更加生机勃勃。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粮仓、能源库,最终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让天蓝起来,让地绿起来,让水清起来,!”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环保为主题的世界,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我们应该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都愿意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那么,作为微观世界社会中的个人,在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待我们的环境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积极态度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做一些切实的工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节约,不只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你会因关心地球,关怀未来而受到尊敬。挥霍,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为你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毁掉后人的生存根基。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起,开始你的绿色人生!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现今,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
2、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亿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0.003%左右。
3、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资源,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4、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里,会使水质恶化。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较高的清洁剂,清洁剂中的致癌物就会从皮肤、口腔处进入人体内,损害健康。
6、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业、商业、住房和交通上.这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外层空间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全球气象变异,产生灾难性干旱和洪涝,并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海拔较低的孟加拉、荷兰、埃及、中国低洼三角洲等地及若干岛屿国家将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7、少开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煤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以气体形式排出碳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后形成高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又与雨、雪、雾一起回落到地面,这就是被称作“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雨不仅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还使土壤酸化,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湖泊水质变酸,鱼虾死亡。
8、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是我国节能重点之一。按照该工程实施计划,“九五”期间全国推出的广节能高效照明灯具。节约照明用电约220亿千瓦时,并节省相应的电厂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灰渣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9、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
纸张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二)、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 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如果每个消费者都有意识的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那么这些信息就将会汇集成一个信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环境标志产品上贴有“中国环境标志”的标记。该标志图形的中心结构是青山、绿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10个环表示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无氟制品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和动植物免受伤害。氟里昂中的氯原子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线的臭氧,使臭氧层变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会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1994年,人们在南极观测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屋空洞,它的面积有用2400平方千米。据有关资料表明,位于南极臭氧层边缘的智利南部已经出现了农作物受损和牧场的动物失明的情况。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在变薄。
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大量的含磷污水进入水源后,会引起水中藻类疯长,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由此成为死水、臭水。
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是*化学作用,通俗地讲就是*腐蚀作用产生电能的。而其腐蚀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镉、汞、锰等。当其被废弃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会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有的还能够致癌。电池可以说是生产多少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时使用,长期污染。
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北京年产垃圾430万吨,日产垃圾1.2万吨,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相当于每年堆起两座景山。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_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6、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食品污染源:一是工业废弃物污染农田、水源和大气,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聚集;二是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产品中残留;三是一些化学色素、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不适当使用;四是储存加工不当导致的微生物污染。水果和蔬菜上的农药侵入人体数年后,就会通过癌症和免疫系统、激素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紊乱表现出来。
(三)、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他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
1、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如果把这些塑料铺开的话,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北京1000万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袋是市区建筑面积的2倍。
2、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在德国,不少超市里的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这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国人买东西时,习惯提着布兜子,或直接将货物装到车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德国的旅馆也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饭店里都使用不锈钢刀具,高温消毒后再重复使用。
3、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环境浪潮使生产一次性产品的行业正在走下坡路,很多国家在开发生产可降解塑料,使其在使用过后能够在自然界中化解;有的国家已淘汰使用塑料,而用特种纸包装代替。很多国家提倡包装物的重复使用和再生处理。只有做到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我们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四)、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垃圾。这些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的垃圾被拉去填埋,侵占土地、污染环境。长此下去,我们的星球会不会变成无法生息的垃圾场?垃圾,不分类回收就是污染环境、耗竭资源的魔鬼;分类回收,就是造福人类和自然的宝贝。垃圾分类制造的最终是一个资源循环型的社会。回收,对我们来说本不陌生。许多人都还记得七八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桔子皮用来制药,废布头、墨水瓶等都是能够得到在利用。垃圾没有造成环境灾难,却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让我们把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的老传统拾回来,使它成为今天新的环保时尚!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难怪有人称回收旧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
1、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的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木,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容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土干电池都含有这两种有毒金属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2、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货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3、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混装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铝制易拉罐再制铝,可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原材料,还可节电,减少能量消耗,减少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
4、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回收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分类垃圾箱在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回收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
(五)、保护自然,万物共生
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动物,还有许许多多别的生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然而,人类为了自己的享受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大片的原始森林和珍惜植物被砍伐,大批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偷猎者——偷卖者——消费者,究竟谁之罪?救助野生动植物,必须从改变我们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开始。如果每个人都拒绝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那些偷卖者才会失去市场,偷伐偷猎者也才会销声匿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在每个人的心中,建起一座自然保护区。
1、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绝种;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约每4年有一种动物绝种;现在每年约有4万种生物绝迹。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而且这种速度仍有增无减。
2.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3.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保护脆弱的生物链。
我国已建立400多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100多处植物园及近800个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88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约9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穿山甲、黑熊、天鹅、鹦鹉230种。
4、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产品。商业部规定,禁止收购和以任何形式买卖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产品(包括死体、毛皮、羽毛、内脏、血、骨、肉、角、卵、精液、胚胎、标本、药用部分等)。我国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成员国之一。
5、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为挽救野生动物和生存,一些人捐钱“认养”自然保护区中的指定动物,并像看望亲属一样去定期看望它们。北京部分大学生假期到云南动员当地人保护原始森林和栖息于那里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很多人常去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吊唁已灭绝的野生动物。在美国,一些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给动物园的动物过生日。
6、植树护林,与荒漠化抗争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100多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以上。
7、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你外出旅游时,不要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垃圾量。如有垃圾则应投放到指定地点;在有费雷垃圾桶的地方,要分类投放。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不随便采集标本,不污染水源。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旅游,以此减少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如果你能骑自行车郊游的话,就更符合环保潮流了。近年来,我班始终把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我校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在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把绿化校园、清洁校园做为环保的实际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学校是我家,清洁*大家”、“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保护环境、爱我校园”自觉意识,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爱护校园、保护公物开始。校园内所有花坛、草地、长廊、柱子、栏杆、操场、实验室、体育场地等都划分到清洁区,责任到班。学校把对学生日常文明习惯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来抓。要求值日同学要提前到校清扫室内外卫生,全体学生要做好“一日三扫”卫生保洁工作,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看到废弃物时应随手捡起,不在门窗、桌凳、墙壁、栏杆上乱刻乱画,养成爱护公物,随手关灯、关电扇、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向上、环保的现代生活方式。
只有做到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我们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关于卫生健康
卫生健康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主要讲如何注意食物中毒和注意流感的措施两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注意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地,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二)、注意流感的措施
秋、冬季节是学校传染病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如下建议,请同学们遵照执行:
一、加强晨检及时就医
加强晨检工作,保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班主任、卫生委员要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并动员学生及时就诊,暂停上课,重者进行隔离治疗,直到病愈。
二、开窗通风
注意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保持空气新鲜、清洁;下课后,学生应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三、勤洗手
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关键。
四、劳逸结合
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证至少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增加抗病能力。经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五、少去公共场所。
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几率。与流感病人接触时,最好戴口罩。
六、注意生活细节
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合理均衡饮食提高人体免疫力。在秋、冬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冬季尽管出汗较少,也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故提倡清淡饮食。勤换牙刷,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牙刷,如果上面带有病毒,则容易反复感染;另外,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注意脚部保暖,脚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扰;同时提倡冷水洗脸。
七、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要增加室外的体育运动,改善学习的紧张情绪,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八、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发病学生所在的班级和宿舍进行随时/终末消毒,流行期间要对教室、宿舍进行空气消毒(过氧乙酸、乳酸、紫外线、食醋等),食醋熏蒸法对预防流感有良好效果,食醋用量5-10毫升/立方米,加水稀释一倍,置火炉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1次,连用3天,可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教室、宿舍地面每天坚持采用湿式打扫,疾病流行期间坚持对地面进行消毒。
九、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类药物目前公认对甲型流感有预防效果,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进入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但由于这些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易推广应用。亦可用中药贯众、板蓝根、藿香、生甘草各9g煎服,每用三日。
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手卫生知识
手卫生知识
一、什么是手卫生?
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二、什么是洗手?
指用普通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三、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冲洗或干手设备。
四、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消毒剂应具备持久抗菌活性。
五、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手卫生?
1、直接接触病人前;
2、直接接触病人后;
3、摘除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4、穿脱隔离衣前后;
5、进行侵入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6、接触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7、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8、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
9、直接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包括医疗设备)后;
10、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六、手卫生方式有哪些?
1、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卫生手消毒: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流动水洗手+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外科洗手+外科手消毒:手术前。
七、流动水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流动水打湿双手; 第二步:取适量清洁剂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第三步:双手相互揉搓至少15秒;第四步:流动水冲洗;第五步:用纸巾干燥双手; 第六步:取护肤液护肤。
八、怎样揉搓双手?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九、洗手时揉搓双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至少15秒。
十、怎样干燥双手?
使用干手纸巾擦干双手,防止再次污染。
十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步骤有哪些?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双手相互揉搓覆盖整个双手表面。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至双手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十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至完全干燥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至少15-20秒。
十二、外科洗手与外科手消毒的步骤有哪些?
(一)、外科洗手方法: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二)、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在戴手套前,用醇类手消毒剂在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十三、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或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十四、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十五、外科手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项?
1、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
4、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5、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6、术后摘掉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清洁双手。
十六、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十七、速干手消毒剂有什么优点?
1、快速、方便。
2、杀菌效果好。
3、有护肤作用。
4、在没有洗手池、清洁剂、干手设施的情况下使用。
十八、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1、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2、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3、揉搓步骤、时间与洗手一样,至少揉搓15秒,确保消毒效果。
4、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
十九、手消毒效果应达到什么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二十、洗手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哪些?
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佩戴饰物的部位。二
十一、如果使用固体肥皂,为了保证洗手效果,有什么要求?
皂盒应具有滤水的功能并保持清洁,以保持肥皂干燥、清洁。二
十二、戴手套能代替洗手吗?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二
十三、摘手套后需要洗手吗?
需要洗手。
第五篇:手卫生知识
〃手卫生宣传周知识园地〃
我们为何要洗手?
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菌数超过全中国的人口数。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
一些病毒可以在干燥光滑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以上。一些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以在门把手、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5个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到当天晚上7点,可以增殖到1千万个,三天后若无细菌死亡,则其可以布满整个地球。
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医务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您会正确洗手吗?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时,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而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往往会被遗漏。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小提示:
图示中第2-7步即为我们常说的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手腕即为七 步洗手法。
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 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果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非触摸式水龙头请用肘或感应开关水龙头,如为触摸式水龙头,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并用擦手纸巾包裹关闭开关,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再次污染。此外,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这些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擦手一定不要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应使用个人专用毛巾、一次性纸巾擦干或用干手器烘干。万一身边缺乏毛巾或纸巾,又没有干手器,自动“风干”也不错。
何时应该洗手
《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5年最新版)》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摘手套后;
3、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6、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 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 请您记住二前三后、把好五关。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
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用什么进行手卫生?
1、普通手清洗剂――非常有效!可以清除手上绝大多数细菌。
2、快速手消毒剂――理想产品!可以更好的清除手上的细菌,并且非常方便。但需注意,如果手部有可见污渍时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 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 需要水和毛巾。
你还在用固体肥皂,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您会正确佩戴手套吗?
手套的作用
1、保护自己:当接触血液,血液制品,分泌物,排泄物(汗水除外),粘膜和不完整皮肤时,手套形成有效的保护膜,防止手部被污染。
2、保护患者: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其它会接触病人不完整皮肤或粘膜的护理活动时,手套可以减少微生物从医护人员的手上传给病人,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照顾不同患者时,防止微生物从一个患者或物体上传播到另一个患者身上。
手套的使用原则
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等或其他污染性程度高的物质;
2、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而需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伤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手套的使用指征 清洁手套的使用指征:
1、手可能被血液、体液、患者的粘膜、分泌物所污染时应戴清洁手套。
2、工作人员接触传染患者时,做或配合胃镜、肠镜或类似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
清洁手套的选择:
1)非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采集动/静脉血、做支气管镜检查、更换湿性伤口敷料等可能发生物理性或生物性危害的职业暴露的操作中戴清洁乳胶手套;
2)一次性薄膜手套: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收集引流标本、清倒引流瓶内引流液、更换被血液、体液及粪便污染的布类(如床单)等操作时宜戴一次性薄膜手套。
3)无菌手套的使用指征:
1、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2、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时;
3、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如:插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术等)。
手套使用的要求
1、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脱手套或更换手套时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当一次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取下手套并洗手。
4、医护人员的手部有破损时应先用防水敷料保护再戴手套或戴双层手套;
5、戴手套执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6、不能戴着手套直接洗手,因为洗过的手套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进入手套内;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患者,同时多项操作时,应按污染程度从轻到重,否则要更换手套后方可进行另一项操作(如:更换床单后进行静脉抽血就需更换手套);
8、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戴手套能代替洗手吗?
有人认为洗手不方便,而采用戴手套代替洗手的方式。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APIC)的调查,有很多关于手套质量的可变性报道: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一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也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所以取下手套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一位专家在一个长期护理机构中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应该戴手套时的实际戴手套率达到82%,但应该换手套时按要求完成的却只有16%。事实上,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甲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机会。因此,不正确的使用手套是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10种情况需要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与患者接触后、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应洗手;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打开水龙头后,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涤液,均匀涂抹,搓出沫儿,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儿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以保证把全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要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办法搓冲五至六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三个环节不能忽视:
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二是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三是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
开关处也要用手打上肥皂沫儿摩擦一会儿,再用双手捧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关水龙头。如果用的是“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则省事多了。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如果用脏毛巾或脏手绢,甚至用衣襟擦手,实际上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洗手间置有“自动干手器”,洗净后及时把湿手烘干,当然更好;如果上述条件都不具备,让湿手自动“晾干”,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