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时间:2019-05-14 21: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第一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公共危机 ; 危机管理; 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

前 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由此可见,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者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处在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不定因素骤然增多,政府在解决处理一些问题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祸患或引发公共危机出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治理力和效能的检验,也是衡量和反映政府理政能力的主要方面。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1 公共危机内涵

公共危机,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公共危机往往与突发公共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各种自然与环境因素、政治与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国际因素,都会诱发公共危机。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的诱发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对经济利益片面的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污染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由于传统道德体系近乎崩溃和各种因素造成的信仰危机等。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一般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化解危机,保障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发展。2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意义

江泽民曾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因此,关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尤其是关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可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统,任何一国范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危机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那个公共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公共危机,像疯牛病一样起源于英国,席卷欧洲,波及世界。所以,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努力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只有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运作的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才可以从容淡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2)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权威和社会资源,而在紧急状态下,应对突发 公共事件正是需要这种权威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政府的信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社会状态下,是最可靠的,社会公众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会惊慌失措,谣言四起,这时候就需要利用政府的权威,告知社会公共事件的真相,安抚民众的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是为了实现和社会。

(3)可以保障公众利益和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公民希望政府提供化解公共危机的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公众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可以使政府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全面提升政府形象。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能力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及其前途和命运,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政府必须积极迎接挑战,及时采取措施,整合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应对危机,为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保证,为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1)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愿意,就是认识不足。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在于出现公共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公共危机之后再 取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发生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由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的心理。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有利时机被耽误,致使公共危机得以蔓延。元旦公众的侥幸心理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破坏性的后果比公共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2)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由于公共危机的爆发的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危机在一定时间里,一定范围里是可能处于失控的状态的。对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对危机的连带影响和强烈的破坏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公共危机所具有的突发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破坏性。对社会公众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日常生活次序遭到了破坏。并由此造成了心理的脆弱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公共危机的最终会得到控制和消除,但它给人们心理留下了恐惧和创伤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决不能低估公共危机都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危害程度。

(3)我国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

国外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中,拥有如突发事件法、国防动员法等一些相关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可在我们却仍然是空白。因为我们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内容较少,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最后,导致应急规律法规难以被有效利用,已有的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贯彻。

(4)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一方面事件的信息公开不透明,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并不把公开政府信息作为自身的义务,而是有意的隐瞒,漠视公众的知情权,把信息看成自己的特权,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总是先保密,再伺机处理,认为政府只要掌握了民众不知的信息,才能拥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由此体现其权威。一旦危机发生,信息越公开受关注的范围越大,很多官员害怕由于处理不当,而失去乌纱帽,于是试图在秘密状态下大事化了小事花了,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信息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部门无法将信息形成有机的互动,如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缺位,信息空间就会被一些不利的言论占领,由信息恐慌演变成社会混乱。在有些灾难危机发生的地区,政府对媒体在危机管理政策中存在问题,为了自己能够开脱责任或逃避相应的法律制裁,就阻挠媒体公正的介入危机事件进行报道的,企图不让公众通过新闻言论了解到危机事件的真相。

(5)社会组织缺少有效整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政府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GDP而忽略掉公共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对国家所带来的伤害,而正是因为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的不重视,使社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社会组织却无法有效的整合。在2008的雪灾中,一些盈利组织不能承担起应急管理的职责,出现了因资源短缺而恶意抬高物价的行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民众缺少自发组织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致使社会组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能力不足,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还需要完善。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措施(1)将社会力量的忽视者转变为发动者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等多方的帮助都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统计表明,共有300万以上的国内外志愿者深入到灾区,从心理、救助、助孤、扶残、支教到文化、科技、环保、民生等广泛领域呈现出多元化,与此同时,有许多社会组织前来救援、安置与重建过程一直坚守在灾区,以需求为导向,极具专业性。这就形成了公民和志愿者一起参与的救灾活动,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救助的效率,也借此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为建设公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展现出政府在动员、组织协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被动应对者转变为主动作为者

我们很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很难做到提前预测,往往等到事件突发后再去处理应对就难免显得被动,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危机事件。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在平时就加大力度去研究公共危机事件并收集相关信息,做到在应对危机事件上保持高度警惕,只有这样处理事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由被动变主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1)完善政府官员的问责制

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作为政府的职能,是一种常态管理,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职责。政府和政府的公务人员是管理公共危机的主体,所以干部问责机制必须建立起来,以此进行界定公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对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使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能正常有效地运转下去。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绩效问责制应属于要求最高的机制。绩效问责的意思就是当政府官员因工作成就和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时而受到责问,属于非过错问责。(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

纵观国际,大多数情况下,总统是总统制国家体系的核心,而总理则为议会制国家机制的核心。在美国组成危机管理决策中心体制分别是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而在俄罗斯组成决策指挥中枢的是总统、国家安全秘书以及紧急情况部长等。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如今,危机事件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这就使得即使级别再高,能力再强的单一部门,在应对大规模的突发性危机时也显得势单力薄。为此建立“同分结合”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平常充分发挥各部门自己的职责,危机发生时便可迅速形成三个统一,即部门协调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力量指挥统一的应对体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个快速应对危机的有效载体和指挥平台,这样将导致各系统各部门自己本身的力量比较强,但是政府统一指挥协调的机制相对比较弱。因此,首要任务是在省一级政府和部分大中型城市里建立起配套的应急指挥中心,试着组建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体系。所谓的政府危机管理只有在成立规范的危机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才能被推上到科学的,规范的轨道。完善的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度是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的必备条件。各级政府都需要设置相应.部门负责危机管理,行政首长对管辖范围出现的危机事件充当关键性责任角色。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对处理危机的常设机构的组建工作。

(5)完善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定位

一方面仓促决定者转变为科学决策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规决策。它易使决策者或政府相关部门不能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抉择,从而作出仓促的危机处理决定,最终导致所作的决定通常不能与危机事件的特点

和规律相符,致使延误最佳的应对时机,扩大危机事态。我国政府现在能够越来越科学地,精确地获取危机信息并有效处理应对。通过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良好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缩小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正从最初的仓租应对者逐歩转变为遵循科学的决策者。(3)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和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的技术跟踪手段针对于创建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是颇为重要的。技术跟踪即在危机预警之前,将各个类别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设置临界模式和临界点。采取技术跟踪的时候,通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随之也就产生了如何来验证这些假设的问题,这就是监测和预警的过程。然而在实现了技术跟踪的前提下,配备不同领域的专家队伍是不可以缺少的。因为专家们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出色严谨的专业知识。这样使他们能够在危机产生前通过信息的分析来做出相应的准确的判断,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争取宝贵的时间。电子预警系统和指标性预警系统是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立健全的危机汇报制度。明确危机信息的界定和分类;各级部门汇报各种危机类型信息的时间期限;特大危机的特殊汇报方式;向国务院直接汇报时的制度要领;责任追究细则;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筹建相关的危机公告制度。依据美国防恐的经验。特点以及性质进行掌握,分类危机的形态,依据危机的各种性质来划分等级;建立起系统来支持决策,这其中包括方法库、模型库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找到应对各级别危机、各类型危机、甚至是危机的各种不同阶段时的处理方法。知识库的作用在于当我们知识匮乏,经验不足时应该如何有效快速地处理危机。在评估系统中有三个重要关节:第一,在选定评估指标的情况下,形成科学且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第二,通过定期的标准考核来确保时时紧张的一种待命状态;第三,对危机进行监控,通过不同资源搜集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处理整合、判断并做出数据分析,掌握危机发生变化时的最新状态,分析危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影响,以此来达到科学地预测和判断危机的目的。最后,应该制定出应急处理的预备方案,为应对各种危机制定出详细的(4)制定与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

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体现,也是危机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整理并完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基本法律:首先需要政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并且加强相应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员的问责力度。其次,应加强立法,将法律法规变为处理公共危机的日常制度,使得应急工作更加制度化、常规化。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性也要得到有力提升,一方面,确保法律系统不能在各级政府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之中出现互相矛盾与重叠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无论是处于例如国家安全、交通运输、新闻舆论、贸易往来等的宏观领域,还是相对具体的微观领域,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都应得到保证,以确保各(5)建立与媒体公众透明的信息管理系统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86年就郑重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我国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是“风险社会”来临的信号。“三鹿奶粉事件”“山西溃坝事故”“开胸验肺”事件、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杭州水污染事件等众多危机让我们触目惊心,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对待公众知情权的态度被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改变了。作为标志性事件,2007年4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6)制定详实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

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公共危机管理得到根本保障,只有确立了详实的法律预案,才能让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更加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例如,一旦发生大规模、区域性的危机时,美国通常会宣布紧急状态,并动用特殊的法律进行封路、停航、停电等紧急措施。①由此可见,法律手段是世界各国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一个政府的能力和法治水平,可通过在紧急状态下能否做到依法办事,是否能有效的处理应急情况,从而减少危机所带来的危害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仍缺乏一部用来保障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的危机基本法规,一部对危机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的基本法律,即使在某些领域已经出台了一些危机管理单方面的法律,例如《戒严法》、《防震减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政府职能中一些关于处理危机的法律、规章、应急预案。可以看出,为了使政府决策能力得到制度基础的提升,我国目前很有必要制定一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危机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的全局性危机管理法律。今后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程应加快进行,并从立法的高度规定重大危机下领导的权力体系;规定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权力;应急预备方案以及启动标准;发布并通告重大危机信息的制度等等,以确保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依托法律手段迅速应对,更好地提高危机的快速决策能力。因此,危机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危机基本法律的方法使其真正被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更能以战略的角度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7)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危机管理是所有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由于危机管理需要使用到各种力量与资源,进行常态的管理,自然也包括常态的政策和机制,所以应该由统一的领导来统一指挥。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国的现在当下的国情、借鉴在此领域中领先的国家的宝贵经验,建议应该在中央政府中建立高层次的如紧急事务署的危机管理领导,负责指挥和协调的机构。进行评估危机风险、危机预警分析,

第二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11月22日 11: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26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发生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洪涝灾害、地震、空难、SARS、禽流感、矿难等天灾人祸频发,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高发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并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能够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具有结构不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人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危机性事件的演变趋势。危机既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积极作用,又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一面,而从社会现实来看,危机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因此,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并遏制,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

对应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管理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暴发期的应对、危机结束期的恢复,这四个阶段通常简称为PPRR,即指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尽管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工程,但仍应遵循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包括第一时间原则、全局性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等。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时的自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政府危机管理是与企业危机管理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企业危机管理在管理主体方面不同,政府危机管理面对的利益关系和危机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数十年的危机处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危机管理体系,该体系在预防危机发生、减轻危机损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协调社会安全包括公众健康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尚无实质性的进展。

1.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部分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我国已制定了《戒严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防洪法》等,但这些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覆盖面单一。在执法方面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另外,在政府处理危机过程中,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执法监督方面,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

2.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社会各部门在面对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团结协作,缺乏有效的内部考试,大网站收集协调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权责不明晰,造成危机应对效率低下。

3.政府危机管理中缺乏信息通报和公开机制。由于传统历史原因和官僚作风的影响,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危机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官员出于各种考虑,采取封锁消息等手段,增大了政府危机处理的难度。

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损失。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必须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的政府危机管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

1.建立和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我国宪法已对紧急状态制度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行使紧急状态权力,法律尚未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和制度框架,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应当在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以保证政府危机管理权的合法行使,避免肆意侵犯公众权利。再次,要强化执法,建立危机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危机管理执法评价工作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新闻机构等共同参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向社会公布,对于评价低的,应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为快速高效地处理危机,我国必须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实现应对危机时这些部门间的高效协调运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即危机管理的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这些不同的组织部门,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反思我国的现状,亟须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危机管理中心,以保证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协作。在实际运作方面,要在中央政府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该机构应是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领域内的专家智囊团,应定期就某一领域中当年或者更长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据此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危机发生时,它应当转为国务院处理有关紧急事务的具体指挥和协调机构,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权威地分配各种国家资源,并在危机信息的发布、灾害的预防和受灾考试,大网站收集区的重建方面发挥协调有关部门的核心作用。

3.进行信息沟通机制改革,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以便政府快速制定危机应对的政策和决策。当前建立完善我国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要增加透明度,畅通渠道。要重视和发挥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政府应与媒体作深入地沟通、协调和合作,使媒体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充分介入危机事件中。其次要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的联动机制。在危机管理中,信息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对于灾情汇集、灾情研究、求援指挥都是不可或缺的。危机一旦发生,政府部门应迅速率先发布事件的过程,以防混淆视听。要创造媒体公正介入的秩序,保持适度的新闻自由,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部门信息及时沟通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协同运作。

4.加强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进行危机的警示宣传,使公民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其次,对普通民众开展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形成比较强的社会整体危机应对能力;最后,组织开展危机应对演习,提高整体防控危机的能力。

第三篇:仓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仓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仓库改善事例.通过调查、观察及询问,仓库社区现从仓库组织结构、流程、收、管、发、盘等多方面将仓库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一、仓库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

1、问题现状:仓库无具体组织结构图,仓管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三个仓管员职责不明,未设立仓库班长或组长(直接责任人)。

2、产生弊端::现由生产计划部的***代管仓库,真正仓库无责任人,再加上三个仓库管理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无水喝”的局面。

3、改善措施:重新合理设置仓库组织结构图(具体在9月8号完成),仓库属计划部管,仓库设一班长(建议由***担任,此人工作主动性强,缺点:仓库管理经验欠缺),负责管理仓库工作,向***报告,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仓库各人员工作职责具体确定清楚,做到职责分明,有分工有合作。(仓管员工作职责计划于9月8号完成)。

二、仓库管理流程及规范不适用,制度缺失

1、问题现状:200*年3月订立物料入出库管理、仓库管理一直未修订过,里面内容简单,以前也许公司规模小,适合当时情况,而现在公司经营发生变化,不能适应现公司需用,如文件里无:成品进仓管理规定、成品出仓管理规定、仓库盘点管理规定、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物料退库控制管理等。

2、产生弊端::管理流程及规范不合理,不能按流程化进行,随意性大,造成管理混乱,对于仓库收、发、管、盘、账等方面工作将无据可依、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改善措施:对原有仓库管理流程、物料入出库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增加缺失的管理内容,完善后流程制度会适用现在公司仓库管理,通过制度的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来解决,并要求仓库强力执行。(修改流程及规范计划9月10号完成

三、副料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制造领取副料不用开领用单,拿多少由产线说,使用人只需在登记表上登记且不需核准,仓库就可发放,仓库自行登记在电脑系统中,发放时未进行以旧换新,月底没统计月发放统计分析等,会造成副料混乱,将是一笔糊涂帐。

2、产生弊端:副料管理,基本上属失控的,它助长任意挥霍,浪费的行为,副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品质,它还在成本中占据一定比例,产线对研磨工位消耗材料有管理,每月计算消耗费用,但只是一部分。

3、改善措施:制定副料进出管理表,产线据需要填写领取,并规定每周领取时间(特别情况除外)。规定副料领取为新领和更换(以旧换新)两种,新领需制造经理签字,更换(以旧换新)需车间组长签字,而更换下物品统一定期报上级批准后处理。

制定具体副料管理办法,包副料分类、领取、发放、保管、盘点、申请等内容。(副料管理办法计划于9月9日完成)。

四、副料申购不合理

1、问题现状:副料申购由仓库申请,按最低安全在库数进行申请购买,每月可能多次购买,有时与生产脱节,购进数量会过大,如研**进货为08年8月,现还未使用,超过有效期限1年规定,并会占有流动资金。

2、产生弊端:使用单位制造部每月不进行副料消耗统计,未统计单台实际消耗量,仓库只按最低库存申请,没据生产计划进行申购,容易造成盲目编报购买计划的现象,增加资金占用情况。

3、改善措施:原则上每月初定期申购一次(特别情况除外),每月底统计所有副料库存量,每月发放统计汇总,参考月生产计划,月底填写申购副料,月初统一购回。副料管理办法中将明确予规定。

五、易燃危险品未隔离管理、未设危险品仓

1、问题现状:易燃危险品(如酒精)一次购置数量多,虽有放置于三号仓库,但未隔离设专门危险品仓,工作中仓库为图方便,在原材料仓库内放置四箱酒精(9月4号见到)。

2、产生弊端:易爆易燃危险品,如遇特别情况,会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改善措施:在三号仓库划出一区域设为危险品仓,单独放置危险品,有条件可隔间设危险品仓,如无条件可进行区域设置,单独存放,严格发放制度,不可放于材料仓中,领取从三号仓库的危险品仓发放,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六、胶水特殊副材,未特别管理

1、问题现状:3****(A胶),3***(B胶)放在箱内,螺纹胶放在胶盒内,且分不同区域放置,研**1瓶出产日期08年5月,进货08年8月,超过一年使用期限。

2、产生弊端::胶水有一定的保存条件,超过一定温度或有效期限等原因会造成胶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影响产品品质,严重的会造成成批产品损失。

3、改善措施:由技术统一对胶水类等特殊性副材,列出管理规范,确保保存条件,防止胶水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同时注意胶水有效期限内使用。

七、副料没分门别类,没区分管理

1、问题现状:副料没分类摆放,如:工具类,辅料,消耗品。而消耗品体积大(如所看见纸盒),不经常发放的,也放于材料库,导致材料仓库空间更小。

2、产生弊端::不进行分门别类,发放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又不方便取料、盘点,效率低。并且还容易造成发错的事故。

3、改善措施:副料初步想法设在二号仓库,设定货架,分类摆放。

原则上要求每周定期(二次/周)发放(特别情况除外),仓管员在二号仓库发放。

(当然也可考量对于常用副料,放部分于材料仓中)。

八、主材申领手续无主管确认(不完备)

1、问题现状:仓库接到《生产任务单》进行备料,由仓库打出《主要材料出库单》,车间领物料时领取人自已签名就可领取,无需经过审批核准就可发料,晚班产线需料时,有时让技术人员到仓库给发料。

2、产生弊端:由于缺少上司确认,造成浪费上司也不知或发错料也无人审核到,不利管理及控制。没有签字确认出库单,属不健全的手续,也让仓库人员无所适从,也不知是给还是不给。非仓库人员发料,会造成材料缺失。

3、改善措施:《主要材料出库单》由产线领料人正确填写完整(或打印完成),报请上司承认。仓库管理人员见手续齐全的《主要材料出库单》后进行发料。(特殊情况可先发料,后补材料出库单)。非仓库人员不得乱发料。

九、材料入库数量有时不确认

1、问题现状:物品经过IQC检验合格后,由仓库收货,仓库因送货数量多或体积小,数量又多的低值材料,清点起来时间长,并且认为IQC已经清点数量,也许认为数量无差异。不进行清点。

2、产生弊端:公司料件多数为低价位的材料,如每个单位(如品保及仓库)都抱大致对得上吧,照单全收,总会有造成短装情况,也违反物料入库规定,规定中清楚规定确认数量正确后方可接收,对规定执行不力。

3、改善措施:供应商送货数量可参考,但一定验证数量,验证数量是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一定执行,否则将予处罚。对于体积小,数量多,难个个清点,可先称单个重,再用天平称,算出具体数量。如来料短装,通知采购,由供应商补货。

十、材料去向极少部分有点糊涂

1、问题现状:仓库发给产线物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不良品修理,报废,作业途中遗失跌落等原因造成少部分材料不配套,产线会要求补材料,但总是无合理的理由,基本理由是仓库发料时少了,所以要补料,每次仓库也都补料了。

2、产生弊端:不管何原因,都以来料短装原因给予补料,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产线从上到下对材料数目漠不关心,生产报废或遗失跌落也得不到追究责任。最终造成公司的浪费。

3、改善措施:产线每次领取物料,实施现场追源(现品票,产线已在执行)。材料因故少时,可由产线主管写申请,仓库可补发,确保生产计划达成。如属不良则每月退仓库,如遗失跌落或短装相关部门找原因改善。每月盘点,核销差异数目,平衡账目。

十一、原材料由仓库申请,不合理

1、问题现状:原材料由仓库据设有最低库存量,如库存降到最低库存量时,由仓库提出申请,交采购部采购。

2、产生弊端:由仓库申请,客户订单等信息仓库不可能及时掌握,可能会造成库存不合理,增加成本压力,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3、改善措施:应由生产计划部进行申请,生产计划部也能掌握库存量,再加上生产计划据销售订单制定,结合最低库存量以及采购周期,写出申请单。

仓库采用ABC管理法,对于数量少、价值大、重要性高的A类、B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申请时特别对照此类物品数量进行。

十二、贸易品仓库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在9月7号发现***车间有4500PCS***,而***车间工作人员不清 楚为何放于此处,品保检验8月初完成。仓库原来进料数量为10000PCS,加工完成后入库5500PCS,而此4500PCS***产线领出加工完成,至少有一月时间未入库。产线工钱已算,产线说已入仓库,仓库又未收到货,各部门不追根究底。贸易品仓库,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仓库只管账。

2、产生弊端:从4500PCS***一直放于衰减器车间无人理事件中,认为仓库对于贸易品管理有缺失。至少说明在8月底物料盘点时,账上有4500PCS***,但不知实物在何处,假设***车间的人如私自出售,也不会有人知道。

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应是不妥当,销售工作职责不应是管理物品,还有自管自销不利于公司控制物品,容易造成管理缺失。

3、改善措施:仓库是公司所有物料、产品的管理单位,包括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应由仓库管理,如销售部联络客户需样品,销售可领取,仓库予发放。

在管理上按收、发、管、盘要求操作执行,可避免4500PCS***事件。

十三、不良品管理不完备

1、问题现状:客户退回不良产品、产线制程中不良材料,实物由品保管理,放于仓库不良仓内,仓库不管实物不管账,不良品材料由品保签字确认可补料。

2、产生弊端:专人有专功,部门有人部门工作职责,品保负责品质检验及品质保证,仓库管理公司物品,如由品保管理不良品,会造成管理缺位,不利于工作推进。

3、改善措施:修订不良品管理办法,包括:客诉退回不良品,先入仓库不良品仓储,品保、技术分析,可领用,产线返工可领取,办理领出手续,以后返修后良品或不良品都入库。

制造过程中造成材料不良(包原材),由品保、技术确认无误,恁单据到仓库补料,不良品退回仓库管理,同时仓库把相关信息输入到ERP系统中的不合格记录单,不合格品处理单等中。

不良品可再利用的(如磁心),定期由专人从仓库领出,进行加工,加工后良品由品保确认后,交仓库入库。原材不良定期统一交采购,由采购跟供应商换货。仓库每月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报表,品保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月分析。

十四、成品试验品或样品入库无核准,成品库设置不合理

1、问题现状:成品入库手续正常,无问题。但技术部试验品或样品入库,由技术员直接送仓库。无技术主管确认,对于入到仓库试验品,需品质确认,仓库也不对试验品入库区分。成品入仓库后,因无成品仓库,在检验区划分区域,算成品仓库暂存区,不利成品防污。

2、产生弊端:技术试验品入库,无人确认督导,品保不验收,品质不能保证。成品放于IQC检验区域,无专用成品仓库,管理不利,出货时如不仔细清点,容易造成出货多或出货少现象,长时间不出货成品,放于外面也不利保管,也易丢失。

3、改善措施: 所有入仓库成品,入库单均需品保检验确认(包试验品),以便品质控制。不然,容易导致因无监督,不良成品入库,技术部制定试验品及样品管理办法,从试验到入库到出货给客户,可追查到,便于质量控制。

成品仓需重新设置,确保成品一定在库内,置于仓库管理仓中。

十五、.盘点工作不完整

1、问题现状:仓库对原材料及副料进行盘点,对成品,电缆线等可能未盘点。因有的成品不属仓库管理。

2、产生弊端:不利公司资材管理,会造成产品不安全因素,比如问题十二中,4500PCS***,8月初已完成检验,为何在9月7号还不知产品在何处。说明8月底盘点工作缺失,另,***不盘点,库存账面比实际会少(因为供应商供货时多送N米,累积下来就会多),而仓库会据库存量请购,导致有电缆而申请局面,容易占用公司资金。

3、改善措施:

制定盘点管理办法,按规范操作,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贸易品等管理责任单位确定为仓库,便于统一对公司资产进行管理。

十六、仓库5S较差和仓位设置不完备

1、问题现状:材料仓库因面积不够,环境挤、乱。需尽量做到整齐、整洁,等跟仓库管理要求还是有差距。

办公桌破烂不修理,且不收走,资料未及时整理,材料有的未分货架、分类摆放未明确标示,新旧,是否可用等物料未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如3万左右的尾套,使用较少),长期废旧备件积压在仓库(如大包螺丝,放于货架最低层)且未及时报告或跟进处理。人员进出太随意,且设备加工材料及工具放于仓库。公司三个仓库设置不完善,未设成品仓、危险品仓等。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2、产生弊端:分类摆放不明确标示,不方便取料、盘点。不对新旧及是否可用等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不可用备件被重新领用而造成生产事故。

废旧备件、长期积压备件(如螺丝或胶水)不定期上报,管理人员对库存信息、质量没及时掌握,不利于对积压料的处理。办公区混乱,容易造成数据输入错误等。

3、改善措施:

据仓库管理规范及相关流程,理顺仓库内实物。分货架、分类摆放清楚。理清楚新旧、是否可用等。清除长积积压不用的,移到另外仓库存放。

仓库内开展5S活动,整理、整顿。把现仓库墙上文件撕下,重新设立仓库内公告栏。

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

十七、人员训练

制定仓库管理细则及仓库相关管理规范,安排对仓库管理员进行训练,通过管理规范制定,明确仓库管理员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单据填写及作用;通过对仓库系统(流程+表单)的制定,让实物流转、单据传递一目了然,让仓库员掌握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做得制度化,流程化,摆脱仓库工作原言传身教的不利局面。

第四篇: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001]

编号:

毕业论文(设

计)题 目: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

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完 成 人: 班 级:

2010-04 学 制: 4 年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04-04 目 录

摘要(1)

·····················································

一、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1)

······································(一)绩效、绩效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1)·························(二)绩效管理的目的(1)········································(三)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2)

·····································(四)绩效管理的重要性(2)

·······································

二、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绩效管理实施中一点概全(2)

··································(二)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3)

···································· 1.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认识不够准确(3)

····························· 2.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3)

··································(三)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3)

·····························(四)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分析利用(4)

································(五)绩效管理中考评信息来源的单一性(4)

····························(六)绩效标准设计不科学方法单一(5)

·······························

三、破解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5)

·························(一)全面认识及理解绩效管理的过程(5)·····························(二)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6)

············(三)加强沟通及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6)

·····························(四)落实绩效结果的分析应用(7)

··································(五)重视企业内考评信息来源的多样性(7)

····························(六)建立科学的多样的标准的评价体系(8)····························

四、总结(9)················································· 参考文献(9)

·················································

Abstract(10)··················································

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外企的不断进入,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现在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技能,向内部管理要绩效,通过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绩效。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承接战略规划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企业实现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制度化竞争优势。然而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主要是绩效管理的效果不明显甚至起反作用。本文从绩效管理的目的、考核方法等基本概念出发,仔细分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随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使企业在以后的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关键词绩效;绩效管理;目的;方法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纷纷得到了企业的重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融入到了企业,加之绩效管理的宗旨是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与获利能力的提高,使企业更加意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促使了企业不断地对绩效管理进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管理绩效。

一、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绩效管理及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 绩效是完成、执行的行为,完成某种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通常是有功能性或者有效性。绩效考核是企业通过对部门、员工或者所属单位与个体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考察、衡量或比较,从而确定其行为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过程。绩效管理是在拓展了绩效内涵并总结绩效评估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绩效管理逐渐被理解成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三者的概念由小及大,需要很[1]好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二)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改善整体业绩,提高团队竞争力和凝 第1页(共10页)

聚力,因而企业绩效管理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分为三类:结果取向性、行为取向性和特性取向性。结果取向性的考核重点在于产出和贡献,而不关心行为和过程,对于客观的、具体的、可量化指标非常适合。行为取向性重点在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适合于绩效难以量化的考核。特性取向性主要考核员工的个性和个人能力,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关注不够。(四)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进来,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管理者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地沟通的前提下,管理者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愿景使命。并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对人力资源开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企业无不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二、目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实施中一点概全 绩效管理流程是确定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工作期望和绩效计划、设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形成过程督导、工作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面谈反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结果运用绩效改进。而现在企业只考虑几个或单一的方面。其实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传递、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评估、员工的激励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评估”,这一现象在我国企业较为普遍。许多企业将绩效管理做成对员工单一方面的绩效考核,而在绩效反馈、沟通、结果分析方面做得不到位,错误的认为做好绩效考核就是做好绩效管理。而实际上绩效考核只 第2页(共10页)

[2]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不能代表整个全体。(二)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对其真正内涵理解偏差,使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与其目标背道而驰。1.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认识不够准确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改善整体业绩,提高团队竞争力和凝[4]聚力。但是目前有超过40%的企业认为绩效管理没有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就其原因其一是企业管理人员只是单纯的通过考核而管理;其二是没有通过绩效考核确认员工的绩效水平;其三是没有通过结果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没有把绩效管理的目的层层往下分解,错误的认为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已实施奖励,这样就产生了对绩效评估作用的片面理解,使人们认为绩效与利益挂钩,甚至诱发矛盾与冲突。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利益上,忽视了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改进和提升,从而使绩效管理的目的无法实现。2.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理解 在企业里,员工之所以改善绩效,其主要动力不是来自对绩效管理的认同,而是来自于利益的驱使和对惩罚的惧怕。据调查,37.6%的企业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制定的,没有让员工参与,这样以来员工只知道做来获得利益,却不明白这样做的缘由,以致于碰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抉择,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长期以来会让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反感,此外,员工也不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会对其产生排斥的心理,最终导致管理者没有信心继续实施。(三)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管理的对象是人力资源,人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由于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的这一动态特点,使其成为限制企业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瓶颈。在工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员工不能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岗位绩效,管理者也不能了解员工对于绩效的想法,管理者很少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使员工不能融入到企业实施的管理模式中,从而不能发挥作用,使员工越来越与企业的管理目标背离。第3页(共10页)

现今有些企业由于管理者的主观原因,不将考核结果告知员工,使员工不能通过结果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进行改进来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有些企业进行反馈也是比较少的,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反馈上来的意见不重视,甚至不进行反馈。这样长此以往员工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等反馈给管理者的意识,这样不能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还会引起[6]员工的不满,最终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四)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分析利用 绩效考核结束,绩效管理也结束了,大多数企业做到这儿就告一段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就这样退下了。在考核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企业没有关注这些问题,去和员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没有给员工提供解决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机会,没有使任何人从中得到进步和改善。而考核的结果经过认真分析可以用在员工的工作调配、应聘及选拔人才等方面。但却有极少的企业会去认真分析。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其一,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管理层缺乏对绩效辅导的正确认识和沟通技巧;其二,超过半数的企业缺乏沟通制度和规定,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员工没有绩效沟通诉求;其三,还有许多企业绩效考评结果没有好好利用的原因是错误的认为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变样的克扣员工工资,即根据过去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然后进行个人奖罚,在这种思想下,绩效考核只是[7]作为年终奖及薪酬的一个发放依据。如果企业领导只是把眼光放在利益分配上,而忽视了进行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那么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无法实现。(五)绩效管理中考评信息来源的单一性 一阶段的绩效考核结束,企业首先看员工的完成结果。没有完成就认为是不好的,就追究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而没有关注结果之外的信息。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考评时,只是看到员工过去一系列的行为,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信息,我国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多由上级主管人员完成,信息来源更加堵塞。在实践中,工作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与之对应的工作业绩也是具有多维度的,如何对每一个维度进行把握,从而对员工进行合 第4页(共10页)

理的评定是值得企业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并且现在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不重视那些看得见的信息,就更不能确保绩效管理方案应用前后的一致,使员工一直工作在自己一直都完成不了目标的纠结之中,员工会觉得努力了没得到一点甜头,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企业的绩效管理在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断裂,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六)绩效标准设计不科学方法单一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在设计标准时出现了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很多企业的考核都是针对业绩进行的,没有考虑到整体,这样比较片面也不合理,并且忽视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导致有些员工为了提高绩效,不择手段甚至以损害公司长远发展为代价,这样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埋下祸根;第二,标准设计不够具体,使各部门之间的可比性差,指标设定与目标关系不大,指标设定也不能体现各部门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也没做到对具体岗位进行分析,影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第三,指标设定量化部分比较少,定性部分较多,加之考核随意性如在考核上设计等级,在各等级之间又没有明确的指标说明,使大多数员工处在一个级别,不能反映绩效的差异,使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目[9]的产生质疑,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三、破解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全面认识及理解绩效管理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企业的战略要落实,必须将战略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然后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对应的职位、人员分析,使管理者及员工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显然,绩效管理的工作不仅是和员工一起来完成,而且最好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它对经理、员工与企业都是有利的,在管理过程中互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好的实施绩效管理。实施一段就分析一下其中的不足或者其中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并及时的进行调整,从而使绩效管理更有效、更完善。(二)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

第5页(共10页)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其竞争力。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标的制定要更加慎重,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市场行情,把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再把小目标分解,下发到各个部门,使各部门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总目标的方向一致。绩效管理是衡量、开发个人及团队的绩效,并且是把这些绩效和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过程。绩效管理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互相学习,提高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绩效管理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发展,完成每一项绩效都让员工参与,让员工从中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努力方向与企业目标一致,而且还可以得到员工的支持,进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会出现前面所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级人员的观念、技能与技巧跟不上。企业必须加大对绩效管理的培训力度。培训的对象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甚至普通员工。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技能、工具和方法。只有向各级人员提供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绩效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才能完成企业的目标。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增强员工的自觉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各个层面的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到绩效评估等各个环节。并通过参与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深化整个企业的绩效意识。实施开放性培训,通过考核,发现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并且在培训时进行全方面的指导以收到实在的效果。(三)加强沟通及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绩效沟通作为管理沟通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管理者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获取员工信息。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和指导,从而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2)通过沟通获得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向员工传递组织期望,应对企业内外部发生的各种变化;(3)使管理者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对绩效的评价满意度;(4)通过沟通,管理者和员工能一起探讨、找出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使绩效改进计划具有基础和依据。对员工来说,沟通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可以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在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标准,发现这一阶段的绩效不足并加以改 第6页(共10页)

进,使双方绩效评估结果达成一致;(2)持续的绩效沟通使员工的工作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鼓励了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3)帮助员工随时了解企业文化,使其根据这些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4)使员工及时[11]得到管理者提供的资料、指导与帮助,以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反馈是将信息送回给员工,研究显示,反馈可以减少角色的暧昧并增加工作的满意度,还可以明确指导部署的行为;可以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服结果的给予申诉的机会,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具体的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其一,座谈法,定期召开座谈会,征询不同人员对绩效管理实施方面的意见,根据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案和改进方法;其二,问卷调查法,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员工之间的干扰,充分了解各级主管和下属对绩效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可以预先设计出一套检测其问题的调查问卷,然后发给相关人员填写,这样能掌握更详细、更真实的信息,能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剖析。这样使员工有一种被关注和重视的归属感,使员工工作有激情,与管理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组织执行力加强。而且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与企业的要求有多大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继续或纠正,以便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以来员工个人的绩效提高了,从而也促进企业达到既定目标的速度,也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四)落实绩效结果的分析应用 正确运用绩效评估结果以此提高绩效的完善度。具体应用在以下方面:第一,结果可用于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技能,通过发现员工在完成工作计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技能上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第二,绩效评估结果可以比较公平地显示出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据此可以决定员工的奖励和薪酬的调整;第三,通过员工的绩效状况,可以发现员工对现有的职位是否适合,从而对人员进行相应变动,使员工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能更清楚看到在实施绩效管理中,员工更适合在哪个岗位上,使员工各自发挥所长,也能看到企业在那些方面做得不到位,而进行改进以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五)重视企业内考评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绩效管理对企业的运营发挥着预警作用,是企业在人事决策方面的基

第7页(共10页)

[12]础,而信息的对称是保证绩效管理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进而,企业必须建立透明的信息体系,使员工获得真实的、所需要的信息,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关注结果之外的信息。结果没有完成目标,但员工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在考评时对于出色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好的给予相应指导;第二,公示结果。公示结果员工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了解考核结果,并积极参与到考核中,使管理制度公平、公正,还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考核的透明度;第三,多维度采集信息。每次评价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在各部门之间先进行评价,然后员工之间进行评价,最后综合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定,或者以茶话会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前提都不能生气发火,这样信息公开,问题也能被很好的解决。(六)建立科学的多样的标准的评价体系 绩效考评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评价员工的工作状况,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也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而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具体的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合适的评价方法。结果取向性、行为取向性、特性取向性这三大类,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企业可以选择几种方法来均衡各方法之间的缺点,以使有效性和成本达到合适的最佳点。二是合适的考评指标。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时,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关键绩效领域,突出最为关键的绩效关注点,尤其是不能面面俱到的。还应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绩效指标,结合部门职责、个人岗位职责进行层层分析,考虑工作能力类指标和工作态度类指标,正确认知绩效管理系统与薪酬的关系,确保管理系统的连贯性,同时让员工直接参与绩效管理的满意度。三是设定合适的指标权重和量化标准。正确处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权重,指标权重要能反映出企业对员工工作的引导意图及价值观念。而且还要确定每个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以分数的形式进行评定。四是确定合理的考评周期。周期过短增加成本,过长容易产生近因效应使考评出现误差,使员工对考评失去关注。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对绩效考核周期进行划定,一般一月或一季度进行一次为宜,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方面应该相对长一点较好。五是绩效指标应当具有差异性。对于每个部门来说,各个指标在总体绩效中所占的比重应当有所差异,因为不同的指标对部门的绩效贡 第8页(共10页)

献不同,这种差异通过指标权重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的员工来说,绩效指标应当有差异,因为每个员工从事的工作内容是不同的,例如生产经理与销售经理的就不一样。权重应该根据每个职位的工作重点进行合理的分配。

四、结束语 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企业在管理中遇到各种问题只是一味的逃避,不但不能把问题甩掉,还会使企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绩效管理的实施是在理论的指引下,是否适合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因此,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出现问题,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针对性、及时性进行解决才是绩效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正视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才能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参 考 文 献 [1]林新奇.绩效管理[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托尼.阿德金斯.绩效管理案例与评析[M].郭存海,周轶韬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但婕,汤磊.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王丹君,朱秀华.2011-2012中国企业绩效管理调查报告[P].北森研究院出品,2012.[5]刘畅.浅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7).[6]杨芸.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9).[7]侯玉凤.浅析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21).[8]张惠晨.绩效管理:与员工进行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M].中国质量,2004,(7).[9]杨艳琼.浅议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2).[10]刘智文.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外资,2012,(14).[11]李书成.浅谈如何在企业中应用好绩效管理[J].才智,2011,(24).[12]李安巧.国企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第9页(共10页)

[13]张碧波.浅析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城建设理论研究,2011,(20).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CAO Hui-l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oreign companies continue to enter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fac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is growing.And now the competition i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competition, we must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must master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kills to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unctions between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for enterprises to institutionaliz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However, enterprise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main effec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not obvious or even counterproductive.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purpose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 and its profound analysis, followed propose practical measures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future management.Key words: performance;performance management;purpose;methods 第10页(共10页)

第五篇: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之20(2009-09-07 22:14:16)转载 标签:

仓库存在问题

副料管理

管理流程

危险品

特殊副材

主材申领

不良品管理

杂谈

如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仓库改善事例.通过调查、观察及询问,现从仓库组织结构、流程、收、管、发、盘等多方面将仓库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一、仓库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

1、问题现状:仓库无具体组织结构图,仓管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三个仓管员职责不明,未设立仓库班长或组长(直接责任人)。

2、产生弊端::现由生产计划部的***代管仓库,真正仓库无责任人,再加上三个仓库管理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无水喝”的局面。

3、改善措施:重新合理设置仓库组织结构图(具体在9月8号完成),仓库属计划部管,仓库设一班长(建议由***担任,此人工作主动性强,缺点:仓库管理经验欠缺),负责管理仓库工作,向***报告,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仓库各人员工作职责具体确定清楚,做到职责分明,有分工有合作。(仓管员工作职责计划于9月8号完成)。

二、仓库管理流程及规范不适用,制度缺失

1、问题现状:200*年3月订立物料入出库管理、仓库管理一直未修订过,里面内容简单,以前也许公司规模小,适合当时情况,而现在公司经营发生变化,不能适应现公司需用,如文件里无:成品进仓管理规定、成品出仓管理规定、仓库盘点管理规定、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物料退库控制管理等。

2、产生弊端::管理流程及规范不合理,不能按流程化进行,随意性大,造成管理混乱,对于仓库收、发、管、盘、账等方面工作将无据可依、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改善措施:对原有仓库管理流程、物料入出库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增加缺失的管理内容,完善后流程制度会适用现在公司仓库管理,通过制度的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来解决,并要求仓库强力执行。(修改流程及规范计划9月10号完成三、副料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制造领取副料不用开领用单,拿多少由产线说,使用人只需在登记表上登记且不需核准,仓库就可发放,仓库自行登记在电脑系统中,发放时未进行以旧换新,月底没统计月发放统计分析等,会造成副料混乱,将是一笔糊涂帐。

2、产生弊端:副料管理,基本上属失控的,它助长任意挥霍,浪费的行为,副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品质,它还在成本中占据一定比例,产线对研磨工位消耗材料有管理,每月计算消耗费用,但只是一部分。

3、改善措施:制定副料进出管理表,产线据需要填写领取,并规定每周领取时间(特别情况除外)。规定副料领取为新领和更换(以旧换新)两种,新领需制造经理签字,更换(以旧换新)需车间组长签字,而更换下物品统一定期报上级批准后处理。

制定具体副料管理办法,包副料分类、领取、发放、保管、盘点、申请等内容。(副料管理办法计划于9月9日完成)。

四、副料申购不合理

1、问题现状:副料申购由仓库申请,按最低安全在库数进行申请购买,每月可能多次购买,有时与生产脱节,购进数量会过大,如研**进货为08年8月,现还未使用,超过有效期限1年规定,并会占有流动资金。

2、产生弊端:使用单位制造部每月不进行副料消耗统计,未统计单台实际消耗量,仓库只按最低库存申请,没据生产计划进行申购,容易造成盲目编报购买计划的现象,增加资金占用情况。

3、改善措施:原则上每月初定期申购一次(特别情况除外),每月底统计所有副料库存量,每月发放统计汇总,参考月生产计划,月底填写申购副料,月初统一购回。副料管理办法中将明确予规定。

五、易燃危险品未隔离管理、未设危险品仓

1、问题现状:易燃危险品(如酒精)一次购置数量多,虽有放置于三号仓库,但未隔离设专门危险品仓,工作中仓库为图方便,在原材料仓库内放置四箱酒精(9月4号见到)。

2、产生弊端:易爆易燃危险品,如遇特别情况,会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改善措施:在三号仓库划出一区域设为危险品仓,单独放置危险品,有条件可隔间设危险品仓,如无条件可进行区域设置,单独存放,严格发放制度,不可放于材料仓中,领取从三号仓库的危险品仓发放,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六、胶水特殊副材,未特别管理

1、问题现状:3****(A胶),3***(B胶)放在箱内,螺纹胶放在胶盒内,且分不同区域放置,研**1瓶出产日期08年5月,进货08年8月,超过一年使用期限。

2、产生弊端::胶水有一定的保存条件,超过一定温度或有效期限等原因会造成胶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影响产品品质,严重的会造成成批产品损失。

3、改善措施:由技术统一对胶水类等特殊性副材,列出管理规范,确保保存条件,防止胶水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同时注意胶水有效期限内使用。

七、副料没分门别类,没区分管理

1、问题现状:副料没分类摆放,如:工具类,辅料,消耗品。而消耗品体积大(如所看见纸盒),不经常发放的,也放于材料库,导致材料仓库空间更小。

2、产生弊端::不进行分门别类,发放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又不方便取料、盘点,效率低。并且还容易造成发错的事故。

3、改善措施:副料初步想法设在二号仓库,设定货架,分类摆放。

原则上要求每周定期(二次/周)发放(特别情况除外),仓管员在二号仓库发放。(当然也可考量对于常用副料,放部分于材料仓中)。

八、主材申领手续无主管确认(不完备)

1、问题现状:仓库接到《生产任务单》进行备料,由仓库打出《主要材料出库单》,车间领物料时领取人自已签名就可领取,无需经过审批核准就可发料,晚班产线需料时,有时让技术人员到仓库给发料。

2、产生弊端:由于缺少上司确认,造成浪费上司也不知或发错料也无人审核到,不利管理及控制。没有签字确认出库单,属不健全的手续,也让仓库人员无所适从,也不知是给还是不给。非仓库人员发料,会造成材料缺失。

3、改善措施:《主要材料出库单》由产线领料人正确填写完整(或打印完成),报请上司承认。仓库管理人员见手续齐全的《主要材料出库单》后进行发料。(特殊情况可先发料,后补材料出库单)。非仓库人员不得乱发料。

九、材料入库数量有时不确认

1、问题现状:物品经过IQC检验合格后,由仓库收货,仓库因送货数量多或体积小,数量又多的低值材料,清点起来时间长,并且认为IQC已经清点数量,也许认为数量无差异。不进行清点。

2、产生弊端:公司料件多数为低价位的材料,如每个单位(如品保及仓库)都抱大致对得上吧,照单全收,总会有造成短装情况,也违反物料入库规定,规定中清楚规定确认数量正确后方可接收,对规定执行不力。

3、改善措施:供应商送货数量可参考,但一定验证数量,验证数量是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一定执行,否则将予处罚。

对于体积小,数量多,难个个清点,可先称单个重,再用天平称,算出具体数量。如来料短装,通知采购,由供应商补货。

十、材料去向极少部分有点糊涂

1、问题现状:仓库发给产线物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不良品修理,报废,作业途中遗失跌落等原因造成少部分材料不配套,产线会要求补材料,但总是无合理的理由,基本理由是仓库发料时少了,所以要补料,每次仓库也都补料了。

2、产生弊端:不管何原因,都以来料短装原因给予补料,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产线从上到下对材料数目漠不关心,生产报废或遗失跌落也得不到追究责任。最终造成公司的浪费。

3、改善措施:产线每次领取物料,实施现场追源(现品票,产线已在执行)。材料因故少时,可由产线主管写申请,仓库可补发,确保生产计划达成。如属不良则每月退仓库,如遗失跌落或短装相关部门找原因改善。每月盘点,核销差异数目,平衡账目。

十一、原材料由仓库申请,不合理

1、问题现状:原材料由仓库据设有最低库存量,如库存降到最低库存量时,由仓库提出申请,交采购部采购。

2、产生弊端:由仓库申请,客户订单等信息仓库不可能及时掌握,可能会造成库存不合理,增加成本压力,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3、改善措施:应由生产计划部进行申请,生产计划部也能掌握库存量,再加上生产计划据销售订单制定,结合最低库存量以及采购周期,写出申请单。

仓库采用ABC管理法,对于数量少、价值大、重要性高的A类、B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申请时特别对照此类物品数量进行。

十二、贸易品仓库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在9月7号发现***车间有4500PCS***,而***车间工作人员不清 楚为何放于此处,品保检验8月初完成。仓库原来进料数量为10000PCS,加工完成后入库5500PCS,而此4500PCS***产线领出加工完成,至少有一月时间未入库。产线工钱已算,产线说已入仓库,仓库又未收到货,各部门不追根究底。贸易品仓库,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仓库只管账。

2、产生弊端:从4500PCS***一直放于衰减器车间无人理事件中,认为仓库对于贸易品管理有缺失。至少说明在8月底物料盘点时,账上有4500PCS***,但不知实物在何处,假设***车间的人如私自出售,也不会有人知道。

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应是不妥当,销售工作职责不应是管理物品,还有自管自销不利于公司控制物品,容易造成管理缺失。

3、改善措施:仓库是公司所有物料、产品的管理单位,包括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应由仓库管理,如销售部联络客户需样品,销售可领取,仓库予发放。在管理上按收、发、管、盘要求操作执行,可避免4500PCS***事件。

十三、不良品管理不完备

1、问题现状:客户退回不良产品、产线制程中不良材料,实物由品保管理,放于仓库不良仓内,仓库不管实物不管账,不良品材料由品保签字确认可补料。

2、产生弊端:专人有专功,部门有人部门工作职责,品保负责品质检验及品质保证,仓库管理公司物品,如由品保管理不良品,会造成管理缺位,不利于工作推进。

3、改善措施:修订不良品管理办法,包括:客诉退回不良品,先入仓库不良品仓储,品保、技术分析,可领用,产线返工可领取,办理领出手续,以后返修后良品或不良品都入库。

制造过程中造成材料不良(包原材),由品保、技术确认无误,恁单据到仓库补料,不良品退回仓库管理,同时仓库把相关信息输入到ERP系统中的不合格记录单,不合格品处理单等中。

不良品可再利用的(如磁心),定期由专人从仓库领出,进行加工,加工后良品由品保确认后,交仓库入库。原材不良定期统一交采购,由采购跟供应商换货。

仓库每月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报表,品保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月分析。

十四、成品试验品或样品入库无核准,成品库设置不合理

1、问题现状:成品入库手续正常,无问题。但技术部试验品或样品入库,由技术员直接送仓库。无技术主管确认,对于入到仓库试验品,需品质确认,仓库也不对试验品入库区分。成品入仓库后,因无成品仓库,在检验区划分区域,算成品仓库暂存区,不利成品防污。

2、产生弊端:技术试验品入库,无人确认督导,品保不验收,品质不能保证。成品放于IQC检验区域,无专用成品仓库,管理不利,出货时如不仔细清点,容易造成出货多或出货少现象,长时间不出货成品,放于外面也不利保管,也易丢失。

3、改善措施:

所有入仓库成品,入库单均需品保检验确认(包试验品),以便品质控制。不然,容易导致因无监督,不良成品入库,技术部制定试验品及样品管理办法,从试验到入库到出货给客户,可追查到,便于质量控制。成品仓需重新设置,确保成品一定在库内,置于仓库管理仓中。

十五、.盘点工作不完整

1、问题现状:仓库对原材料及副料进行盘点,对成品,电缆线等可能未盘点。因有的成品不属仓库管理。

2、产生弊端:不利公司资材管理,会造成产品不安全因素,比如问题十二中,4500PCS***,8月初已完成检验,为何在9月7号还不知产品在何处。说明8月底盘点工作缺失,另,***不盘点,库存账面比实际会少(因为供应商供货时多送N米,累积下来就会多),而仓库会据库存量请购,导致有电缆而申请局面,容易占用公司资金。

3、改善措施:

制定盘点管理办法,按规范操作,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贸易品等管理责任单位确定为仓库,便于统一对公司资产进行管理。

十六、仓库5S较差和仓位设置不完备

1、问题现状:材料仓库因面积不够,环境挤、乱。需尽量做到整齐、整洁,等跟仓库管理要求还是有差距。

办公桌破烂不修理,且不收走,资料未及时整理,材料有的未分货架、分类摆放未明确标示,新旧,是否可用等物料未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如3万左右的尾套,使用较少),长期废旧备件积压在仓库(如大包螺丝,放于货架最低层)且未及时报告或跟进处理。人员进出太随意,且设备加工材料及工具放于仓库。公司三个仓库设置不完善,未设成品仓、危险品仓等。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2、产生弊端:分类摆放不明确标示,不方便取料、盘点。

不对新旧及是否可用等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不可用备件被重新领用而造成生产事故。废旧备件、长期积压备件(如螺丝或胶水)不定期上报,管理人员对库存信息、质量没及时掌握,不利于对积压料的处理。

办公区混乱,容易造成数据输入错误等。

3、改善措施:

据仓库管理规范及相关流程,理顺仓库内实物。分货架、分类摆放清楚。理清楚新旧、是否可用等。清除长积积压不用的,移到另外仓库存放。

仓库内开展5S活动,整理、整顿。把现仓库墙上文件撕下,重新设立仓库内公告栏。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

十七、人员训练

制定仓库管理细则及仓库相关管理规范,安排对仓库管理员进行训练,通过管理规范制定,明确仓库管理员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单据填写及作用;通过对仓库系统(流程+表单)的制定,让实物流转、单据传递一目了然,让仓库员掌握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做得制度化,流程化,摆脱仓库工作原言传身教的不利局面。

以上问题为本人个人看法,也许经验主义原因,不足之处,请提出.

下载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5篇

    货物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 如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货物改善事例.、观察,现从货物组织结构、流程、......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2篇篇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按照办公室的总体部署,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

    我国公共组织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组织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说明原因)及对策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预算外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特......

    库存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

    XXXXX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 库存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往往在企业管理中被忽视。库存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企业利益和利益的相关方。因此,必须加强和......

    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http:// | 更新时间:2012-07-17 | 来源:中经专网 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 【打印本页】......

    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5则范文

    我国导游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应该怎样强化? 导游人员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旅游业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或该国家......

    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2. 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改变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 一、 学科发展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本专业学生把高校、研究院所作为就业首选,其培......

    综述我国酒店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综述我国酒店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财务管理工作在酒店经营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酒店财务管理的新特点,进而从我国酒店财务管理的现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