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时间:2019-05-14 03: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第一篇: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align=left>

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近日,浏览工商论坛时发现,有不少人在为“黑砖窑”事件中被问责的工商同仁打报不平、喊冤。我想,出现上述原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从主观或客观上单方面找出原因,只有在正确认识工商执法风险的成因,加强法制监督,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御工商执法风险,避免以上现象发生。

1、对工商执法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履行法定的职权并负有相应的行政责任,行使职权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没有或者不能履行好职责自然会有风险。由于风险与职权、责任相伴相生,职权和责任是法定的,是必然性,风险只是可能的,是偶然性。只要我们正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法定职权和责任,就能够全面认识工商执法风险。

2、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重权力轻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有职权才有责任。正如前苏联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雷日可夫在反省苏联解体时所说的: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成为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3、不依法行政是工商风险的根源。不论是工作人员执法思想不端正,为费行政、为案执法、简化执法程序、超越执法权限或行政不作为、乱用自由裁量权、适用法规不当等行为;还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责“错位”、“缺位”,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而对工商执法行为加以限制或干涉,都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行政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追逐个人私利,而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与执法机关进行对抗,其目的也是促使工商部门不依法行政。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抵御执法风险。

4、风险观、责任观的认识不正确。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克服麻痹思想,坚持以使命为重、责任为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确保队伍安全。

另一方面,不能因为风险客观存在而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或因噎废食,被风险吓倒。如同走路可能跌跤,开车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一样,要执法肯定有风险,但只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5、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违法行为的发生多种多样,工商行政执法点多面广,工商执法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监督检查等各方面都有法定的职权,按照省工商局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有36种;按照《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属徇私枉法、超越或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案件事实证据认定错误、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累计有56种,要想对上述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职能机构间,特别是法制监督和纪检监察机构间一定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

6、要学会自我保护,为己勉责的本领。在现实工作中,比喻取缔无照经营,责任人本来对当事人做了不少工作甚至多次向主管领导汇报过,但没有留一点证据。当问题发生了,只有吃哑巴亏。怨谁呢?!

第二篇:探讨规避税务执法风险的途径

探讨规避税务执法风险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听到的是“金融风险”、“投资风险”等名词术语。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的地位作用日益加强,税收风险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那么,什么是税收风险?要理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涵义,就必须弄清什么是税收风险。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具备税收执法资格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侵犯了国家或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导致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能面临承担法律后果的情形。因此,如何认识、规避和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有效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规范税务执法行为,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点

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稍有不慎或不作为、就会产生执法风险。具体表现在:

(一)综合服务窗口:负责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复业登记、外出经营税收管理、减免税申请受理等工作。以办理税务登记为例,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也是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此工作看似简单如不认真审核有关证照,往往会误导人们,容易出现不按规定办理、项目填写不全不完整、登记信息采集不真实等。特别是它的登记内容还会直接涉及到是否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就使得看似一般、简单、不起眼的工作,实际上都会导致执法风险.(二)申报征收窗口:负责受理纳税申报,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征收入库等工作。以税款征收为例,不按规定据实申报;对欠缴税款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对查补税款不分税种入库;对纳税人把关不严或者管理不力,则存在着执法风险。

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也应懂得自我保护,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税收检查工作环境。那么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如何实现自我保护呢,(三)税收管理员岗

一是登记管理把关不严,不能认真审核、核实税务登记资料。表现在个体纳税人办理开业登记时,不认真调查核实、不到实地了解情况。由于情况不清,导致纳税人的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证办理情况不一致,有关信息错误,造成税种鉴定有误,产生多征、少征、错征税款现象。二是跟踪管理不到位。对管辖区内的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税源管理情况不清楚,纳税人的情况发生变化也不掌握,不能及时更改有关税务

信息、不进行税务巡查,对虚假停歇业、非正常户、注销户等情况。管理不精细、不到位、也极易导致风险。

三是执法文书的使用收不规范。在税务文书的使用上,会出现在文书的填写上,文字表达欠妥当;项目填写不齐全或不正确;应该相关人员签字,由于怕麻烦形成空白;送达回证没有注明签收或送达的日期和时间;有时和纳税人比较熟悉时,则送达文书履行程序更大意,送达回证不注意签字环节而出现空白;见证人没有签字或者根本没有见证人等等。

送达文书的种种不规范,在法律上都可能不视为或不一定被确认为已经送达,如果我们单方面认为已经完成送达工作,而当事人又没有适当的履行文书的内容,由此,如果涉及到要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等项措施时,引起争诉冲突的有直接的败诉风险。

四是发票日常管理。发票做为企业经营活动及企业间经济往来的有效凭证,地税机关负责的普通发票是相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言的,虽说是“普通”,但在税收征管中,它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着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从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每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存在风险。五是税款核定环节。税款核定是税务管理中特别敏感的事。因为人为操作因素比较多,所以税务人员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利益与风险的关系。一是税款核定由于受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因素影响,五是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环节。易出现程序违规和纳税人已缴纳税款而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等风险。

这是税收管理中优为要慎重的一项工作,在执行中不能准确估计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清单。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主要表现为:一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如未按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等等。二是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如《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作出的决定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规范性文件、工作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明晰,定性不准确。

纳税人抗税引发的风险。据报道,目前我国暴力抗税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抗税引发的执法风险,不但给正常税收秩序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直接危及税务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给税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二、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途径

从上述可经看到,任何岗位都会有执法风险,我们研究税务行政风险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与化解风险,从而有效确保税务行政行为的安全,全面提高行政行为效率。防范和化解税务行政风险的意义就在于保障税务行政部门有一个安全的行政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税收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税法的尊严。要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就必须围绕建立法治地税、和谐地税、阳光地税、效能地税而展开,本人认为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途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防范意识。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当前所面临的首要执法问题,税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执法风险的危害性以及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重要意义,将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本单位、本部门推进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始终把防范税务行政风险、构建法治地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长久工作来抓,从领导成员到基层执法人员要始终紧绷行政风险这根弦,切实做到事事依法行政、处处规范执法。

(二)要建立合理的责任机制,对领导责任启动问责程序。要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做到问责有岗、问责有人。要解决领导和管理环节的责任明确与落实问题,做到对执法全过程的有效监控。要通过制度来约束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随意性。

(三)强化人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执法。不会执法了。规避执法风险的关健在于人,因此强化税务人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干部的执法水平尤为重要。首先要注重税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税务人员要熟知税收政策,了解执法操作规程,掌握财务会计知识,鼓励广大基层地税干部参与“三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学习,其次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教育执法者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滥用职权不仅会给事业造成损失,也会给自己留下隐患。要教育执法者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教育执法者爱岗敬业,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谨慎执法,使想违法者“不想为”。再者要辖区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企业资产等情况要掌握,分析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会执法风险点,所以税务人员知识要全面,税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是防范行政执法风险的内在因素,也是关健因素。

(四)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绩效考核。上级部门、各分局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工作。事前监督不要局限在规范性文件制发一个方面,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监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领导具有高素质。事中监督除了重大案件审理外,还应包括对税收管理全过程的事中抽

样复查。事后监督主要是税收执法检查,要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重点监控。同时还要将检查结果与每个执法者的工作业绩挂钩。通过这些措施,使想违法者“不敢为”。

(五)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增强执法刚性及时处理遗留案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暴力抗税分之应予严惩,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方。对于经多次催缴仍拒缴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据税法赋予的权力,及时采取有效的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同时依据《行政处罚法》和其违法性质,对其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数罪”并罚,使纳税人每越“禁区”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建立一支独立的税务稽查司法队伍,从法律上授予其独立司法权限,可以有效遏制税务违法现象的发生,使稽查案件的查处真正体现税法的刚性,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

(六)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治税

首先加快税收立法步伐。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税收上“应当作为”和“不应当作为”条款,明确集体行政违法责任和个人行政违法责任,直接行政违法责任和间接行政违法责任,性质严重的要承担集体刑事违法责任和个人刑事违法责任,明确不同责任的不同追究方式和法定程序。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法规,尽早通过人大立法,增强其刚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快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建设,单独设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法庭,使税收执法有坚强的后盾。要完善税收司法方面的程序法,使涉税刑事案件在司法程序上有法可依。

总之,税收执法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就能够规避。有效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保护税务干部、维护税务干部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稳定和纯洁干部队伍、树立税务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第三篇:浅谈税务执法风险及规避

浅谈税务执法风险及规避

2007-12-05 10:08:14 | 来源:湖南省永兴县地税局 | 作者:伍建军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和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税务执法要求日趋提高,税务执法风险逐年增大。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4年五年中,全国因税务执法导致的涉税行政诉讼案件,税务机关的败诉率达82%,远高于全国行政机关40%的平均败诉率。因此,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一)税务执法依据潜伏执法风险。一是法律层次低。我国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只有3部,其余大量的是法规和规章,法律级次低、效力差,这给税务执法行为留下隐患。二是实体法内容滞后。现行税法多为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其内容老化,明显滞后。为此,不得不以税收规范性文件作大量的解释,补充。每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数百期之多。税收规范性文件数量浩大、内容繁多、更新频繁、衔接性差,给税务人员学习和掌握带来极大压力,而且前后文件相互冲突,后文推翻前文屡见不鲜。失效、有效文件让人难以准确把握,稍不留神,就容易犯适用文件不当的错误。即使适用文件正确,一旦执法行为引发讼争,由于税收规范性文件效力不足,据此作出的执法行为,面临败诉风险。三是《征管法》潜伏执法风险。据统计,《征管法》规定税务执法主体违反法律应承担责任的条款达12条。譬如,《征管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征少征税款”属渎职行为,轻者给予行政处分,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立意很好,但后患无穷。“玩忽职守”与“工作疏忽”有时很难界定,任何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执法风险可想而知。

(二)纳税人法制意识提高加大执法风险。一是纳税人维权意识增强考验执法水平。随着法制意识增强,纳税人开始注意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二是税法普及渠道增多考量执法水平。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税收网站层出不穷,税收政策发布、更新比基层税务机关正式文件要快得多,纳税人可随时查询。税务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纳税人可随时比对,如果执法出现偏差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三)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导致执法风险。一是水平不高导致执法不当。部分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程序不到位、制作文书不严谨、引用条文不正确、性质认定不准确等错误。二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执法随意。有些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随意执法,凭意气盲目执法,论关系、讲人情胡乱执法。应用信息化征管软件后,操作漫不经心,随意录入、修改数据,产生大量垃圾数据,导致系统数据失真、运行紊乱,生成虚假欠税和滞纳金,引起纳税人误会。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许多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我行我素,不加纠正。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最典型的就是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不移送,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四是方法简单导致纷争。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以“税老爷”自居,对纳税人颐指气使,引起纳税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增加执法风险。

(四)外部环境导致风险。一是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干预增加执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违规出台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人为设置障碍,阻挠税务部门执法;替纳税人说情,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执法风险却由税务部门独自承担。如某县政府出台关于外来投资房地产项目税费包干的政策,就属于此类情况。三是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征管法》虽规定工商、银行、房产、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务执法的义务,却未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或责任难以划分。这些部门要么拒绝配合,要么漫天要价,要么通风报信,人为设置阻力,使税务部门陷入孤军作战,执法效果难尽人意。四是税收环境欠佳增加执法风险。有些地区民风彪悍、宗族观念强、纳税意识差,税收环境恶劣,暴力抗税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有些纳税人涉黑,动辄以黑社会组织来威胁税务执法人员人身安全,让执法人员心生顾虑,投鼠忌器,执法力度难以到位。

(五)考核机制导致执法风险。一是税收任务与应收尽收的矛盾产生执法风险。现在仍然没有摆脱税收计划桎梏,各级政府仍以完成任务作为考核税务部门工作的根本要求。税收计划多年以来都按照上年完成数和计划预计增长率来制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客观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很难保持一致。有些地方更是“以支定收”,计划与税源严重脱节。如果税源不足,出现竭泽而渔、“收过头税”、“寅吃卯粮”现象;税源过剩,则会藏税于民、有税不收、压票压款。与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背道而驰,执法风险显而易见。另外,对地税部门而言,除了总任务考核外,税收级次考核也是一个风险导火索。地方政府为了本级财政,拼命抬高本级收入数,各级次间严重不协调,使其脱离了税源实际。为了完成各级次任务,出现了“逼良为娼”的人为改变税种、混级调库等违法乱纪现象。二是信息化考核与征管现实矛盾促生漏征漏管风险。现在各地税务机关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国税部门统一应用CTAIS征管系统、地税部门则自行开发各具特色的综合征管软件,初步实现了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征管考核信息化。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主要是征管软件中录入的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为提高考核成绩,税收管理员可能将纳税不正常的纳税人不录入系统,或将其划入“未达起征点户”管理,造成大量的纳税人游离于征管范围之外,形成新的管理真空带,漏征漏管户数量不降反升,滋生“不作为”的执法风险。

二、规避和防范税务执法风险的建议

(一)完善税法体系,规避制度风险。税法纰漏产生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完善税法体系,修正税法纰漏,是规避风险的治本之策。一是要提高税法层次。建议将各暂行条例修订升级,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减少执法风险。二是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修订税法有助于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合并,内外资企业政策待遇平等,根治了“假外资”现象,消除了税务部门承担“假外资”企业骗取税收优惠的执法风险。最近,总局向社会公开征集《征管法》修订意见,要以此为契机,建言修正《征管法》中不切实际、原则性强、操作性差、潜伏职业风险的条款,比如,关于不征少征税款渎职犯罪的规定。同时,建议增加相关涉税部门不履行协税护税义务的责任条款,发挥部门协税护税作用,提高执法效果。三是要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直接依据,直接影响执法结果,制约执法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是规避执法风险的需要。具体要求是:制发宜慎重,税务机关制定各类操作规程、办法,须经法规部门审查,防止出台与法律相悖、与政策相左的文件,同时切忌过多过滥;表述宜严谨、周密、清楚,力戒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产生歧义;政策宜稳定,切忌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文件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清理宜及时,对过时、失效文件及时清理,公布废除,避免基层错把“鸡毛”当令箭,导致执法失当的风险。

(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现实风险。税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税务执法所面临的风险,充分认识执法风险对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在深化依法治税中规避风险。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基础。它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更强调征税人依法征税、依规管理、依章办事,体现出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对等。若有违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可规避税务执法风险。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纳税服务中降低风险。税收工作既是执法,也是服务。“聚财为国”是为国家服务,“执法为民”是为纳税人服务。优质的纳税服务可降低征纳矛盾发生率,从而规避执法风险。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严谨工作中化解风险。强

化责任意识,贯彻上级文件不出偏差,落实上级指示不打折扣,履行工作职责不走过场,确保政令畅通;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细致严谨,避免因随意性执法产生的风险。四是强化学习意识,在规范操作中防范风险。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税收政策频繁调整,税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学习意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要正确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领,提高执法水平,以规范操作防范执法风险。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执法。规范执法是规避执法风险的落脚点。要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加强执法监督来规范执法。一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执法。首先,分解岗位职责。按照法定权限,结合规范执法要求,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环环相扣的岗责体系。其次,明确工作规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量化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并注意有机衔接,确保链条式运行。第三,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对税收执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以监督规范执法。首先,强化事前监督。对新出台的各种程序规定和文书,一律要经过法规部门审核把关,防止“带病上岗”,先天不足。其次,强化事中监督。认真执行大要案集体审理制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税务案件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工作,保证税务行政处罚全过程的公正、公开。第三,强化事后监督。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归口法规部门负责,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同时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自我纠错,自我保护。

(四)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执法风险。一是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执法阻力。通过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税法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税的意识和能力,不干预、不设障,多支持、多配合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二是科学分配税收计划,减少体制风险。要改革税收任务计划制定程序,变由上而下为上下结合,先由基层税务机关根据实际税源状况,结合当年征收情况,下年变化趋势,撰写潜力分析和税源统计,逐级上报汇总,上级再根据总体发展经济数据及规划统筹兼顾,安排确定税收计划,尽量做到计划与税源大致相符。由此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带来的执法风险。

第四篇:浅议税收执法风险及其成因和防范

浅议税收执法风险及其成因和防范

从近几年税收执法检查掌握的情况看,税收执法风险伴随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呈逐年增大之势,可以说依法治税的高要求与治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执法工作,深刻认识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及其表现,深刻剖析其形成原因,力争从观念、制度、执法队伍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可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不断将执法风险降低到最大限度,提升地税系统的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及其表现

根据税收管理行为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容,税收执法风险有共有风险行为、具体风险行为两种。

(一)共有风险行为及其表现

一是行政决策方面,主要表现为作出决策依据的事实与实际不符,或者未依法定的权限、条件、范围、程序和方式作出决策。二是法律关系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不具有执法资格却实施执法行为。三是执法依据方面,主要表现为法律的适用以及法律规范的援引存在错误。四是执法程序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未依照法定的顺序、步骤、方式、方法、时限实施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的职责与义务,导致执法行为程序违法。五是履行职责方面,主要表现为税务人员(包括执法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国家税收利益或者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二)具体风险行为及其表现

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管理事项划分,有以下八类税收执法风险:

一是征收管理方面,主要是在税务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发票管理、票证管理和税款征收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二是税务检(稽)查方面,主要是在实施税务检查过程中,存在不依照法定权限、内容、程序、方式实施检查的行为,导致处理结论与管理相对人的实际状况差异较大,损害了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税政管理方面,主要是在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及税收业务解答过程中,存在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相冲突的行为。四是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方面,主要是在审批减免税以及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存在未按法定条件、范围、类型、程序、方式、时限审批减免税和作出许可决定的行为。五是税收保全和行政强制方面,主要是在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定条件、权限、范围、内容、程序、种类、原则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六是税务行政处罚方面,主要是在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帐簿资料管理和税款征收等违章处罚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定条件、权限、内容、程序、种类、幅度、原则实施处罚的行为。七是执法证据、文书与卷宗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执法证据、执法文书记载与反映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本身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具有直接的、充分的证明力。八是税收法律救济方面,主要是在办理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案件过程中,存在不按照法定权限、范围、内容、程序、时限办理复议、赔偿事宜的行为。

二、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生性原因

一是对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观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实施管理行为的随意性较大;二是政治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造成违法执法或者工作失误;三是缺乏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在人情、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四是税收计划管理体制诱发执法风险,各级税务机关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追求的是完成税收任务,向上级和当地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刚性的任务指标必然会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从而产生不应有的法律风险。五是税收制度机制不完善。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执法责任制并未形成完备实用的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造成岗责不清职责不明,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二)外部原因

一是税收法制环境尚不健全。税收法律级次、效力低的,而且部分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制度不具连续性或过于原则而与基层管理现状脱节。如对于应征营业税和应征增值税应税行为的规定、企业所得税国地税征管范围等。

二是税收执法环境不佳。在生产经营方式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化、隐蔽化,税收部门税源监控、税收检查的难度与日俱增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违规出台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替纳税人说情,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而执法风险却由税收部门独自承担。同时工商、银行、房产、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配合不力,造成执法力度难以到位。

三是在仍然缺乏依法诚信纳税的风气的同时,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能力日益增强,通过法律途径,包括复议、诉讼、控诉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为越来越多的纳税人所接受和采用。

四是市场经济环境里存在利益寻租行为,在趋利心理与趋利行为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带来税务人员让渡国家税收利益,换取个人非正当利益的行为,由此产生执法违法行为。

三、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工作机制和有效措施

在推进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地税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税,从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根源出发,积极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将依法治税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落实制度和责任

必须深刻认识到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当前所面临的首要执法问题,一把手担当推进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研究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和有效工作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并逐级抓好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

(二)严抓税收法制建设,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要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规定,充分揭示和反映税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要求,避免文件、制度与上位法相冲突。制定的税收制度要具有操作性,既要避免制度陷阱,又要防止制度泛化,不成熟或者不必要的制度不宜出台。二要探索建立涉税规范性文件听证、税收政策评价反馈和定期清理制度,深入推行促进税收管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检查与监督,多层面发挥监督效能

一要坚持全面落实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岗位设定为基础,依岗定责,明确具体岗位的执法内容与执法程序,减少不作为、慢作为或任意作为等行为。

二要切实发挥税收执法检查的功效与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和执法检查,查摆问题,纠正错误,落实责任,并加强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管理。三要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借助税收执法考核系统、税务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等,健全完善评议考核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采用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税收执法质量,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四要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同时要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重视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

(四)强化纳税服务及协作机制,构建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一要严格执行纳税服务制度,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满足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正当、合理的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努力营造和构建和谐的税收管理环境。二要积极探索建立税务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工作配合与协调机制,提高税务系统内部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减少因内部配合不利而导致的执法风险。三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税源管理。

(五)加强执法管理,提高税收执法质量

一要切实坚持依法治税和依法管理,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熟练掌握履行管理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依据、执法权限、范围、幅度、程序、步骤、方式方法、时限等内容,全面、准确、适当地实施执法活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二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注重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快税收执法信息化建设进程,将执法环节、执法内容与执法过程固化在计算机系统中,提高管理效能。

(六)加强税收执法基础工作,保障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要严格执行税务稽查案件管理、税务稽查证据规则、税务稽查卷宗管理以及执法文书规范的规定,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不得先作决定后补证据。二要正确使用并准确填写和制作各种税收执法文书和证据材料,依照档案管理规定立卷保存案件的检查记录、证据材料和执法文书,进一步提升执法案卷质量。三要建立健全行政救济工作制度,包括税务行政赔偿工作制度、行政赔偿听证及协商和解制度、复议调查和听证制度,并严格依法抓好落实。对于能采用调解方式处理的案件,要采取调解方式结案。四要正确对待并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建立执法机构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自觉履行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收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要强化税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执法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法律知识以及税收实务的学习,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提升税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切实降低并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

第五篇: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出力的纳税人,维权意识也正日益升温。这不得不迫使我们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逐渐趋于阳光化、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着各层面的监督和制约。但就目前的税收执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征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廉洁、执法方式不当等执法风险点。为了构建平安国税,创建和谐国税,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执法行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纳税人利益的驱使。

一是由于税收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两者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因此,部分纳税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想方设法利用税收政策和管理漏洞偷逃税款,给税务干部带来失职渎职等执法风险。

二是部分纳税人甚至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或腐蚀

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如果稍有疏忽,抵制不住诱惑,就会因执法不严或执法犯法,受到责任追究。

2、纳税人法律意识增强和司法机关关注增加。

一是随着税收法律的逐步普及,纳税人的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矛盾多发期,使税收执法风险的变数更大。

二是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税收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内部因素

1、税务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执法风险意识不强,由于税收执法机关作为执法者兼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客观存在,使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权治”思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是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行事;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徇私舞弊。

三是业务素质不硬,执法水平低。有些执法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并不断修订更新,由于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容易造成工作方式单一,程序不到位,处理事务的能力差,文书不规范现象等执法过错。

2、税务机关管理有待完善。

一是税收执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存在管理漏洞可能导致风险。

二是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涉税事务可能掺杂人为操纵的因素,一旦干部未严格履行职责,或监管不严,就容易为个别税务人员提供权力寻租的可能,滋生人情税、关系税甚至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三是,一些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思想教育乏力,监督管理软弱,对违法违纪行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部违法成本较小。

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有效规避各类税收执法风险,是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安全的迫切需要。在目前征管条件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需要我们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联系、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税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努力。

(一)从外部环境角度看

1、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力求取得纳税人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减少税收公正执法中的干扰和阻力,就会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

度;加大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二是在宣传好税收政策的同时,要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多走访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国税部门的亲和力,树立阳光国税的温暖形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2、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的联系。

一是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地方协税人员的作用、加强与财政、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减少征纳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系数。

二是积极密切与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的联系,通过用正面案例的激励和反面教材的警示来教育税务工作人员,预防税务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行为的产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二)从内部环境角度看

1、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牢记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它直接关系到税务干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税务人员的幸福和前途,是不能随性而为的,必须严格做到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时刻绷紧责任风险这根弦。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廉洁风险防护墙。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树立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执法道德水平,从根

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专业化、法制化的培训教育,例如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础业务知识;开展经验交流会,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做到防微杜渐,提高行政执法的准确率,避免出现风险差错。

2、深化税务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执法制约,全方位监控管理,实行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强化对行政执法权的制衡与监控,深化执法制约。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执法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突出对执法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二是严格税收执法权限,按照征、管、查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臵岗位,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限的行使范围,有利于税务人员“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情况的发生。

三是强化执法过错追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权的监督,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确保执法不出错,干部不出事。发现问题根据权限及时进行弥补、修正或向上反映,减少执法风险。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不隐瞒、不偏私、不包庇”,要坚决进行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下载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因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或行政不作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

    浅谈安监人员执法责任风险规避

    浅谈安监人员执法责任风险规避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基层工商执法的风险及防范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局“三定”方案,更加明确了工商部门的职能,突出了工商机关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地位。在国家的行政法律体糸中,工商部门是涉及法律法规最多的机关,这是其他......

    试用期风险规避

    。《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

    风险管理规避

    一位IT管理专家这样说到,很多风险管理工作失败,不是因为风险管理的软件程序不运行,而是很多IT管理员不了解风险的由来,未深入了解风险的症结,仅仅是单纯的尝试管理,那么风险管理注......

    创业如何规避风险

    创业如何规避风险?十年前我兼并了一个街道小厂,以偿还该厂欠信 用社70万元的贷款为条件获得了该厂的所有资产,生产高级板金腻子。半年时间也达不到质量标准。开始以为就是配方......

    规避审计风险

    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业绩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措施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规避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消费结构的调整,社会大众对商品住宅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许多投资者都被房地产开发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