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7: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

第一篇: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

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

信息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是否正确履行纳税人义务进行审查、审核的具体行政执法活动。税务检查执法风险,是指具有税收执法资格的国家税务人员在税务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进行执法或履行职责,给国家或纳税人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进而应承担执法责任的潜在危险。税务检查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纳税人双方权益的重任,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执法行为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进而引发执法风险。因此,认真研究税务检查执法风险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性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从而使税收检查行为更加规范。

一、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税务文书送达对象有误

税务文书的送达是税务机关履行税务检查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税务机关送达税务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财务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这也是税务机关普遍采用的税务文书送达方式的五种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的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不易直接联系(比如跨地区经营企业其上述人员不驻本地情形),或者有的税务人员为图方便,有时会把税务检查文书直接交于办税人员并由其签收。笔者认为这样是不会产生法律上的送达效力的,因为办税人员并非上述法规条文中规定的合法接收人。如果日后涉税纠纷中的取证工作涉及到该文书送达事项的话,我们的执法人员就将面临一定的执法风险。

(二)自由裁量权滥用现象仍然存在自由裁量权在税务检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在贯彻税法的灵活性、普适性的同时,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加以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适当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所引发的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显失公平。如行政处罚时对同样或类似的事实,因人、因时和因地的不同而各自不一,显失公平;二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未说明理由。如作出处罚决定时没有详细陈述理由,即没有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方法和手段、社会危害程度、主观恶性和陈述申辩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因而,行政处罚决定让纳税人难以信服;三是在行政处罚方面随意性问题比较突出。避重就轻,避轻就重。

(三)调查取证工作不够完善

税务检查证据是税务检查人员在日常执法检查当中依照法定的程序搜集到的事实根据,它是用以认定税案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具有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特点。根据《征管法》规定,调查取证的时间、方式、资料来源要符合法定条件。目前在日常税收执法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一是调查取证的程序及方式不规范,表现在调查取证时不注意按照合法定形式及程序获取证据。如未在证据的复印件上载明“与原件相符”及让纳税人签字等情形;二是调查取证的内容不完整。调查取证中对应收集的书证、物证等证据不完整,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不能全面反映涉税违法案件的基本情况;三是调查取证的针对性不强。在调查取证中,仅限于使用询问笔录这一单一的证据类型,对证明力度较强的原始证据材料的收集、运用缺乏认识,使得涉税违法行为从证据角度看显得较为薄弱。

以上表现为税务检查执法形成了风险与隐患。

二、税务检查执法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引发税务检查中的执法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执法者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的客观差距,又有部分人员执法不到位、随意性较强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身能力低。有的税务人员出现执法错误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受自身业务能力等所限,对税务检查中的法律法规要求知之不多,造成一些低级的错误;二是执法随意。少数执法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法律程序办事,不按现行的政策制度执行,凭主观想当然办事,执法不严,违法不纠,随意变通,敷衍了事,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作风漂浮。少数执法人员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税务检查中不深入调查、不认真核实,主观认为“只要纳税人不告就没事”,从而逐渐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为执法风险埋下了隐患。

三、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和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教育,从主观上提高税务检查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要提高税务检查的工作质量、切实防范其中的执法风险,就必须提高相关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在加强税收业务的学习方面,我们可以采取自学、集中授课、交流研讨、考试督促等方法,而针对税务检查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在这方面的业务学习上着重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加之相关法规要求理论性和原则性较强,部分执法者很难对税务检查中的各项要求在脑海中做清晰的梳理。因此建议上级机关对现行的税务检查需注意的原则做一个系统的、简单明了的规范,在系统内网站或FTP等平台进行发布并及时更新,以便执法人员查阅。这个总结归纳大到各项宏观政策的相关规定,小到在出具各项检查文书时报告上该体现哪个文件作为依据等具体操作实践上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为执法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又可以统一执法口径。这是“学什么”的问题。针对“怎么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坚持“重在平时”的原则,而不应该采取个别执法者的“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只有平时加强了相关政策的学习,才能增强税务检查工作的“底气”,才不会在“亡羊补牢”式的工作中疲于应付。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我们应当及时有效地对广大税务执法者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廉政纪律教育,从而引导执法者在税务检查的在工作的“细”和“实”上下好工夫。“细”是指克服税务检查过程中粗枝大叶、敷衍了事的做法,对受理的资料、调查的事项、审批的内容要仔细审核,对发现的疑点要仔细核查,对拿不准的事宜要仔细的查阅相关法规文件。因为有时仅仅是一字之错、一念之差,就可能使税务检查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会引发执法风险。“实”是指在税务检查工作中,要切实将相关政策和操作规定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更不能搞花架子。因为税务检查工作是税务机关行使国家机关检查权、确保税款应收尽收的重要举措,从一些复议、诉讼案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就与检查工作不实有关,因此加强检查时的责任心对于执法者防范相关执法风险非常重要。

(二)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上文提到,税务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以规范,很容易导致有意无意的滥用,从而引发执法风险。因此,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合法的前提下对税务检查需要用到的标准进行细化,建立合理可行的裁量标准体系。如第六十三条规定对偷税行为“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里罚款幅度比较宽泛,我们不妨针对偷税的主观性强弱、税务检查中的配合态度好坏、偷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大小等参考因素对处罚标准进行细化,从而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在执行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情报公开制度、处罚说明制度、时效制度等措施来增强处罚程序的透明度,确保信息公开,实现自由裁量权运用上的“阳光执法”。此外,我们还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进行有效制约,从而使自由裁量权得到合理的控制,使税务检查达到法定目的。

(三)提高调查取证质量

调查取证是税务检查执法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避免执法风险,就要努力提高调查取证

质量。一是坚持“广搜集、细整理”的原则,在保证证据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在证据采集上,检查人员不能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而是应该举一反三,对搜集到的情况进行扩展性思考,从而保证手头证据的全面;在此基础上,对大量的证据材料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符合逻辑的审查方式,准确判定涉税违法事实的证据,不断增强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二是不断加强证据搜集过程的合法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防止出现随意性强等问题。从近期税务检查出现的一些情况看,少数执法人员认为检查出的问题、补税和处罚的数额等实体内容没有问题了,就不会引发执法风险。其实不然,我们对执法的程序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到税务检查的整体质量,还涉及到税务机关、甚至整个国家机关的对外形象以及处理结果的效力;三是善于收集、保存有效证据。税务检查人员在调查取证时,发现纳税人有涉税违法事实证据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形式进行收集,以确保证据来源的有效性和法律效力。另外,对收集取得的有效证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登记,采取必要的保存措施,保证有效证据的安全与完整。

第二篇:浅谈税务执法风险及规避

浅谈税务执法风险及规避

2007-12-05 10:08:14 | 来源:湖南省永兴县地税局 | 作者:伍建军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和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税务执法要求日趋提高,税务执法风险逐年增大。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4年五年中,全国因税务执法导致的涉税行政诉讼案件,税务机关的败诉率达82%,远高于全国行政机关40%的平均败诉率。因此,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一)税务执法依据潜伏执法风险。一是法律层次低。我国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只有3部,其余大量的是法规和规章,法律级次低、效力差,这给税务执法行为留下隐患。二是实体法内容滞后。现行税法多为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其内容老化,明显滞后。为此,不得不以税收规范性文件作大量的解释,补充。每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数百期之多。税收规范性文件数量浩大、内容繁多、更新频繁、衔接性差,给税务人员学习和掌握带来极大压力,而且前后文件相互冲突,后文推翻前文屡见不鲜。失效、有效文件让人难以准确把握,稍不留神,就容易犯适用文件不当的错误。即使适用文件正确,一旦执法行为引发讼争,由于税收规范性文件效力不足,据此作出的执法行为,面临败诉风险。三是《征管法》潜伏执法风险。据统计,《征管法》规定税务执法主体违反法律应承担责任的条款达12条。譬如,《征管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征少征税款”属渎职行为,轻者给予行政处分,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立意很好,但后患无穷。“玩忽职守”与“工作疏忽”有时很难界定,任何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执法风险可想而知。

(二)纳税人法制意识提高加大执法风险。一是纳税人维权意识增强考验执法水平。随着法制意识增强,纳税人开始注意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二是税法普及渠道增多考量执法水平。如今,互联网上各种税收网站层出不穷,税收政策发布、更新比基层税务机关正式文件要快得多,纳税人可随时查询。税务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纳税人可随时比对,如果执法出现偏差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三)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导致执法风险。一是水平不高导致执法不当。部分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程序不到位、制作文书不严谨、引用条文不正确、性质认定不准确等错误。二是责任心不强导致执法随意。有些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随意执法,凭意气盲目执法,论关系、讲人情胡乱执法。应用信息化征管软件后,操作漫不经心,随意录入、修改数据,产生大量垃圾数据,导致系统数据失真、运行紊乱,生成虚假欠税和滞纳金,引起纳税人误会。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许多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我行我素,不加纠正。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最典型的就是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不移送,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四是方法简单导致纷争。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以“税老爷”自居,对纳税人颐指气使,引起纳税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增加执法风险。

(四)外部环境导致风险。一是形势发展增加执法风险。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干预增加执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违规出台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人为设置障碍,阻挠税务部门执法;替纳税人说情,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执法风险却由税务部门独自承担。如某县政府出台关于外来投资房地产项目税费包干的政策,就属于此类情况。三是部门配合不力增加执法风险。《征管法》虽规定工商、银行、房产、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务执法的义务,却未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或责任难以划分。这些部门要么拒绝配合,要么漫天要价,要么通风报信,人为设置阻力,使税务部门陷入孤军作战,执法效果难尽人意。四是税收环境欠佳增加执法风险。有些地区民风彪悍、宗族观念强、纳税意识差,税收环境恶劣,暴力抗税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有些纳税人涉黑,动辄以黑社会组织来威胁税务执法人员人身安全,让执法人员心生顾虑,投鼠忌器,执法力度难以到位。

(五)考核机制导致执法风险。一是税收任务与应收尽收的矛盾产生执法风险。现在仍然没有摆脱税收计划桎梏,各级政府仍以完成任务作为考核税务部门工作的根本要求。税收计划多年以来都按照上年完成数和计划预计增长率来制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客观经济发展和税源变化很难保持一致。有些地方更是“以支定收”,计划与税源严重脱节。如果税源不足,出现竭泽而渔、“收过头税”、“寅吃卯粮”现象;税源过剩,则会藏税于民、有税不收、压票压款。与应收尽收的依法治税原则背道而驰,执法风险显而易见。另外,对地税部门而言,除了总任务考核外,税收级次考核也是一个风险导火索。地方政府为了本级财政,拼命抬高本级收入数,各级次间严重不协调,使其脱离了税源实际。为了完成各级次任务,出现了“逼良为娼”的人为改变税种、混级调库等违法乱纪现象。二是信息化考核与征管现实矛盾促生漏征漏管风险。现在各地税务机关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国税部门统一应用CTAIS征管系统、地税部门则自行开发各具特色的综合征管软件,初步实现了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征管考核信息化。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主要是征管软件中录入的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为提高考核成绩,税收管理员可能将纳税不正常的纳税人不录入系统,或将其划入“未达起征点户”管理,造成大量的纳税人游离于征管范围之外,形成新的管理真空带,漏征漏管户数量不降反升,滋生“不作为”的执法风险。

二、规避和防范税务执法风险的建议

(一)完善税法体系,规避制度风险。税法纰漏产生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完善税法体系,修正税法纰漏,是规避风险的治本之策。一是要提高税法层次。建议将各暂行条例修订升级,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减少执法风险。二是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修订税法有助于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合并,内外资企业政策待遇平等,根治了“假外资”现象,消除了税务部门承担“假外资”企业骗取税收优惠的执法风险。最近,总局向社会公开征集《征管法》修订意见,要以此为契机,建言修正《征管法》中不切实际、原则性强、操作性差、潜伏职业风险的条款,比如,关于不征少征税款渎职犯罪的规定。同时,建议增加相关涉税部门不履行协税护税义务的责任条款,发挥部门协税护税作用,提高执法效果。三是要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直接依据,直接影响执法结果,制约执法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是规避执法风险的需要。具体要求是:制发宜慎重,税务机关制定各类操作规程、办法,须经法规部门审查,防止出台与法律相悖、与政策相左的文件,同时切忌过多过滥;表述宜严谨、周密、清楚,力戒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产生歧义;政策宜稳定,切忌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文件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清理宜及时,对过时、失效文件及时清理,公布废除,避免基层错把“鸡毛”当令箭,导致执法失当的风险。

(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现实风险。税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税务执法所面临的风险,充分认识执法风险对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在深化依法治税中规避风险。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基础。它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更强调征税人依法征税、依规管理、依章办事,体现出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对等。若有违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可规避税务执法风险。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优化纳税服务中降低风险。税收工作既是执法,也是服务。“聚财为国”是为国家服务,“执法为民”是为纳税人服务。优质的纳税服务可降低征纳矛盾发生率,从而规避执法风险。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严谨工作中化解风险。强

化责任意识,贯彻上级文件不出偏差,落实上级指示不打折扣,履行工作职责不走过场,确保政令畅通;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细致严谨,避免因随意性执法产生的风险。四是强化学习意识,在规范操作中防范风险。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税收政策频繁调整,税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学习意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要正确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要领,提高执法水平,以规范操作防范执法风险。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执法。规范执法是规避执法风险的落脚点。要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加强执法监督来规范执法。一是落实执法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执法。首先,分解岗位职责。按照法定权限,结合规范执法要求,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环环相扣的岗责体系。其次,明确工作规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量化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并注意有机衔接,确保链条式运行。第三,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对税收执法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以监督规范执法。首先,强化事前监督。对新出台的各种程序规定和文书,一律要经过法规部门审核把关,防止“带病上岗”,先天不足。其次,强化事中监督。认真执行大要案集体审理制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税务案件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工作,保证税务行政处罚全过程的公正、公开。第三,强化事后监督。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归口法规部门负责,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同时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自我纠错,自我保护。

(四)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执法风险。一是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减少执法阻力。通过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税法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税的意识和能力,不干预、不设障,多支持、多配合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二是科学分配税收计划,减少体制风险。要改革税收任务计划制定程序,变由上而下为上下结合,先由基层税务机关根据实际税源状况,结合当年征收情况,下年变化趋势,撰写潜力分析和税源统计,逐级上报汇总,上级再根据总体发展经济数据及规划统筹兼顾,安排确定税收计划,尽量做到计划与税源大致相符。由此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带来的执法风险。

第三篇:探讨规避税务执法风险的途径

探讨规避税务执法风险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听到的是“金融风险”、“投资风险”等名词术语。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的地位作用日益加强,税收风险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那么,什么是税收风险?要理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涵义,就必须弄清什么是税收风险。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具备税收执法资格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侵犯了国家或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导致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能面临承担法律后果的情形。因此,如何认识、规避和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有效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规范税务执法行为,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点

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稍有不慎或不作为、就会产生执法风险。具体表现在:

(一)综合服务窗口:负责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复业登记、外出经营税收管理、减免税申请受理等工作。以办理税务登记为例,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也是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此工作看似简单如不认真审核有关证照,往往会误导人们,容易出现不按规定办理、项目填写不全不完整、登记信息采集不真实等。特别是它的登记内容还会直接涉及到是否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就使得看似一般、简单、不起眼的工作,实际上都会导致执法风险.(二)申报征收窗口:负责受理纳税申报,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征收入库等工作。以税款征收为例,不按规定据实申报;对欠缴税款不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对查补税款不分税种入库;对纳税人把关不严或者管理不力,则存在着执法风险。

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也应懂得自我保护,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税收检查工作环境。那么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如何实现自我保护呢,(三)税收管理员岗

一是登记管理把关不严,不能认真审核、核实税务登记资料。表现在个体纳税人办理开业登记时,不认真调查核实、不到实地了解情况。由于情况不清,导致纳税人的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证办理情况不一致,有关信息错误,造成税种鉴定有误,产生多征、少征、错征税款现象。二是跟踪管理不到位。对管辖区内的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税源管理情况不清楚,纳税人的情况发生变化也不掌握,不能及时更改有关税务

信息、不进行税务巡查,对虚假停歇业、非正常户、注销户等情况。管理不精细、不到位、也极易导致风险。

三是执法文书的使用收不规范。在税务文书的使用上,会出现在文书的填写上,文字表达欠妥当;项目填写不齐全或不正确;应该相关人员签字,由于怕麻烦形成空白;送达回证没有注明签收或送达的日期和时间;有时和纳税人比较熟悉时,则送达文书履行程序更大意,送达回证不注意签字环节而出现空白;见证人没有签字或者根本没有见证人等等。

送达文书的种种不规范,在法律上都可能不视为或不一定被确认为已经送达,如果我们单方面认为已经完成送达工作,而当事人又没有适当的履行文书的内容,由此,如果涉及到要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等项措施时,引起争诉冲突的有直接的败诉风险。

四是发票日常管理。发票做为企业经营活动及企业间经济往来的有效凭证,地税机关负责的普通发票是相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言的,虽说是“普通”,但在税收征管中,它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着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从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每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存在风险。五是税款核定环节。税款核定是税务管理中特别敏感的事。因为人为操作因素比较多,所以税务人员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利益与风险的关系。一是税款核定由于受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因素影响,五是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环节。易出现程序违规和纳税人已缴纳税款而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等风险。

这是税收管理中优为要慎重的一项工作,在执行中不能准确估计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清单。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主要表现为:一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如未按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等等。二是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如《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作出的决定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规范性文件、工作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明晰,定性不准确。

纳税人抗税引发的风险。据报道,目前我国暴力抗税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抗税引发的执法风险,不但给正常税收秩序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直接危及税务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给税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二、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途径

从上述可经看到,任何岗位都会有执法风险,我们研究税务行政风险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与化解风险,从而有效确保税务行政行为的安全,全面提高行政行为效率。防范和化解税务行政风险的意义就在于保障税务行政部门有一个安全的行政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税收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税法的尊严。要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就必须围绕建立法治地税、和谐地税、阳光地税、效能地税而展开,本人认为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途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防范意识。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当前所面临的首要执法问题,税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执法风险的危害性以及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重要意义,将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本单位、本部门推进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要始终把防范税务行政风险、构建法治地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长久工作来抓,从领导成员到基层执法人员要始终紧绷行政风险这根弦,切实做到事事依法行政、处处规范执法。

(二)要建立合理的责任机制,对领导责任启动问责程序。要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做到问责有岗、问责有人。要解决领导和管理环节的责任明确与落实问题,做到对执法全过程的有效监控。要通过制度来约束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随意性。

(三)强化人员素质,提高执法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执法。不会执法了。规避执法风险的关健在于人,因此强化税务人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干部的执法水平尤为重要。首先要注重税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税务人员要熟知税收政策,了解执法操作规程,掌握财务会计知识,鼓励广大基层地税干部参与“三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学习,其次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教育执法者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滥用职权不仅会给事业造成损失,也会给自己留下隐患。要教育执法者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教育执法者爱岗敬业,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谨慎执法,使想违法者“不想为”。再者要辖区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企业资产等情况要掌握,分析会在什么地方出现会执法风险点,所以税务人员知识要全面,税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是防范行政执法风险的内在因素,也是关健因素。

(四)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绩效考核。上级部门、各分局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工作。事前监督不要局限在规范性文件制发一个方面,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监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领导具有高素质。事中监督除了重大案件审理外,还应包括对税收管理全过程的事中抽

样复查。事后监督主要是税收执法检查,要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重点监控。同时还要将检查结果与每个执法者的工作业绩挂钩。通过这些措施,使想违法者“不敢为”。

(五)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增强执法刚性及时处理遗留案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暴力抗税分之应予严惩,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方。对于经多次催缴仍拒缴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据税法赋予的权力,及时采取有效的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同时依据《行政处罚法》和其违法性质,对其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数罪”并罚,使纳税人每越“禁区”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建立一支独立的税务稽查司法队伍,从法律上授予其独立司法权限,可以有效遏制税务违法现象的发生,使稽查案件的查处真正体现税法的刚性,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

(六)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治税

首先加快税收立法步伐。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税收上“应当作为”和“不应当作为”条款,明确集体行政违法责任和个人行政违法责任,直接行政违法责任和间接行政违法责任,性质严重的要承担集体刑事违法责任和个人刑事违法责任,明确不同责任的不同追究方式和法定程序。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法规,尽早通过人大立法,增强其刚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快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建设,单独设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法庭,使税收执法有坚强的后盾。要完善税收司法方面的程序法,使涉税刑事案件在司法程序上有法可依。

总之,税收执法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就能够规避。有效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保护税务干部、维护税务干部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稳定和纯洁干部队伍、树立税务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第四篇: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出力的纳税人,维权意识也正日益升温。这不得不迫使我们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逐渐趋于阳光化、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着各层面的监督和制约。但就目前的税收执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征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廉洁、执法方式不当等执法风险点。为了构建平安国税,创建和谐国税,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执法行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纳税人利益的驱使。

一是由于税收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两者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因此,部分纳税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想方设法利用税收政策和管理漏洞偷逃税款,给税务干部带来失职渎职等执法风险。

二是部分纳税人甚至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或腐蚀

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如果稍有疏忽,抵制不住诱惑,就会因执法不严或执法犯法,受到责任追究。

2、纳税人法律意识增强和司法机关关注增加。

一是随着税收法律的逐步普及,纳税人的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矛盾多发期,使税收执法风险的变数更大。

二是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税收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内部因素

1、税务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执法风险意识不强,由于税收执法机关作为执法者兼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客观存在,使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权治”思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是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行事;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徇私舞弊。

三是业务素质不硬,执法水平低。有些执法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并不断修订更新,由于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容易造成工作方式单一,程序不到位,处理事务的能力差,文书不规范现象等执法过错。

2、税务机关管理有待完善。

一是税收执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存在管理漏洞可能导致风险。

二是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涉税事务可能掺杂人为操纵的因素,一旦干部未严格履行职责,或监管不严,就容易为个别税务人员提供权力寻租的可能,滋生人情税、关系税甚至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三是,一些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思想教育乏力,监督管理软弱,对违法违纪行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部违法成本较小。

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有效规避各类税收执法风险,是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安全的迫切需要。在目前征管条件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需要我们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联系、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税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努力。

(一)从外部环境角度看

1、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力求取得纳税人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减少税收公正执法中的干扰和阻力,就会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

度;加大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二是在宣传好税收政策的同时,要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多走访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国税部门的亲和力,树立阳光国税的温暖形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2、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的联系。

一是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地方协税人员的作用、加强与财政、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减少征纳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系数。

二是积极密切与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的联系,通过用正面案例的激励和反面教材的警示来教育税务工作人员,预防税务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行为的产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二)从内部环境角度看

1、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牢记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它直接关系到税务干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税务人员的幸福和前途,是不能随性而为的,必须严格做到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时刻绷紧责任风险这根弦。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廉洁风险防护墙。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树立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执法道德水平,从根

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专业化、法制化的培训教育,例如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础业务知识;开展经验交流会,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做到防微杜渐,提高行政执法的准确率,避免出现风险差错。

2、深化税务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执法制约,全方位监控管理,实行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强化对行政执法权的制衡与监控,深化执法制约。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执法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突出对执法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二是严格税收执法权限,按照征、管、查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臵岗位,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限的行使范围,有利于税务人员“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情况的发生。

三是强化执法过错追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权的监督,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确保执法不出错,干部不出事。发现问题根据权限及时进行弥补、修正或向上反映,减少执法风险。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不隐瞒、不偏私、不包庇”,要坚决进行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五篇: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规避政策

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规避政策

财务082缪文娟08273220

【摘要】:本文首先谈了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谈了企业的主要风险和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防 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意义;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

(一)、税务风险的概念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其结果导致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而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法征纳双方来说,避税与反避税是永恒的主题。从征税人的角度看,征管的水平和力度在逐年增强;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纳税筹划的认识和技巧不断提高。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企业合理避税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纳税人必须动态地看待税法,注意税务风险,因为今天的合法税务筹划行为,明天可能就成为违法行为。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经营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所说的风险。风险客观存在,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发展的眼光,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防范风险的措施,它将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因此,研究现代企业风险,就必须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并加以有效防范和科学管理。大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税务风险等。而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也有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的风险。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违规记录和纳税信用问题作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和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工作开展的一个参考条件,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做不好,给国家带来的是税收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是税务风险,甚至经营风险。事实上,企业作为纳税人面临的各种税务

风险问题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客观现象,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税务事

项需要进行税务风险防控。例如,国美、苏宁等诸多国内知名电器公司就因为增值税滞留票问题遭受了

国税部门的专题调查,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有些企业由于不懂或不熟悉税收政策而

适用了不准确的税法,不但未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而且承担了较大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已成为大企业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对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大企业

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既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税务机关要优化服务,就应当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包括防控税务风险在内的专业服务。

二、企业的主要税务风险

(一)、税收政策变动和执法不规范引起的风险。

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此外,国家一定时

期按照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

予的税收照顾,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时效性。另一方面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明晰和各级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

关法律、法规或法定程序受理税务纳税事项,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企业办税人员业务素质引起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

透彻,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

税,给企确认。为了解最新的税收法规,避免产生误解,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和维护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如对外投资、涉

足新行业、资产处置、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等,都应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听取来自税务机

关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了相关义务,各种税务方案才会转

化为企业的实际利益。

(三)、纳税金额核算面临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

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国税和地税在同一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或者模糊不清,导致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

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另外,税收法规的不明晰,导致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或依

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所计算的税基不正确或税率的选择错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

险。同时,由于办税人员粗心大意,或审检部门不严格,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在计算税额上出现问题。

(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和税务机关都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企业也在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内建立了包括

设置税务风险专职机构和人员,通过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与企业重大事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涉

税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对本企业涉税信息的采集交流和沟通处理等运行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遵从税法,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足用够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到最大的税收利润;

税务机关也采取了税企见面会、税务论坛、税法发布会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税收有关法规,帮助企业遵守

税法,减少税务风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税法的改革力度,实现了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实现了从地域优惠到行业优惠的转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政策的执行仍然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把握和执行上不全面,导致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这其中有税收政策的宏观性、原则性、复杂性和时效性原因,也有部分税务人员本身素质低、对政策理

解不透、执法不严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税收政策适用偏差,引起了税务风险。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或者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

受等情况。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力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并且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财务核算及时、准确,税款缴纳行为比较规范,但是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涉及业务繁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企

业内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加之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导致实际纳税遵

从度有所差异,从而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税收筹划忽视税务风险

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代理服务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

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

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企

业对税务政策理解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税

收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税企沟通协调不够

大企业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谋划,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报告的目

标,在分析指导财务工作中对涉税内容、涉税事项并不关心;而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只关心企业当月、当年入库税款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发展目标、存在困难等情况并不十分关心。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负责人与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触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容易

忽略一些具体的、实际的涉税业务中所包含的税务风险。

四、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选择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税种。

企业的税收负担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与决策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越广,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决策越复杂,涉及的税种也就越多。每个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风险规避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

同,因此通常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是规避税务风险的重点。

(二)、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加人WTO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都面临经营战略调整问题。在经营战略

调整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防范税务风险,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益,但对优惠政策的利用

必须恰当,符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鼓励开发西部,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

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当年主营业务收人超过企业总收人70%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后,企业可减按巧%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不仅要注意投资的地区和投资项

目,还要确保主营业务收人达到一定比例。

(三)、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

影响企业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1.税基。企业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与限额内,通过选择恰当的费用分摊方式来减少税基,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和摊销额的最大化,以减少应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负。例如,国家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可选择缩

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这主要指能促进科技进步、环保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长年处于振

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可申请税务审批。

2.税率。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同一税种内部也有税率差别。一般可通过改变税基,使适用税率降低。

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本税率为33%,还实行了两档过渡性的税率27%和18%,这也是规避税务风

险过程中常考虑的对象。

3.税额。这种方法最直接,即纳税人根据税收优惠中免征或减征条款,通过恰当的调整使企业的行为

在形式上符合减免税条件,从而合法地减轻或解除税负。

(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

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

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

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

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

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

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

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综上所述,从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途径不难看出,它涉及到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想有效

防范,必须了解引起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排除税务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努力减少税

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减少税务风险引发的其他成本。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

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

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艳.(1)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08(11)..【2】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7(9)

【3】李淑萍.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财贸经济,2005(11)

.【4】刘振宇.浅析企业税务筹划的技巧及风险防范[ J].科技资讯2007,(33).

下载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5篇范文)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频发环节 第一,选案环节。主要表现有:一是违法选案,现在大多数稽查单位还是主要依靠人工选案。人工选案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选案......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最终5篇)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浅析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外促整规、内促征管”的重要职责,极易成为征纳关系矛盾和法律法规冲突的焦点。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

    遵循“四项原则”规避税务稽查风险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面临风险和挑战。企业效益好,缴的税多,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偏偏有些人动歪脑筋,想方设法少缴税或不缴税,由此带来诸多......

    税务登记岗规避廉政风险心得

    税务登记岗规避廉政风险心得“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这是我在阅读了《部门内部廉政风险防范控制工作规程》一书后的顿悟。09年年底调到金都分局,从事税务登记的工作,工作当中......

    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

    align=left>浅析工商执法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规避途径近日,浏览工商论坛时发现,有不少人在为“黑砖窑”事件中被问责的工商同仁打报不平、喊冤。我想,出现上述原因的因素是多方面......

    浅谈安监人员执法责任风险规避

    浅谈安监人员执法责任风险规避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2011-04-14 10:18:02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成果,是审计活动的客观描述和结果,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审计工作成果的好坏、审计......

    浅议税务稽查中的执法风险

    浅议税务稽查中的执法风险 浅议税务稽查中的执法风险 随着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理念的深入人心,税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介被纳税人所关注,纳税人对自身利益和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