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当今世界食品工业的走向如何,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有什么竞争优势,广东食品工业应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它的发展对策是什么,本报告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明的阐述。
一、食品工业的现状
(一)国际食品工业的现状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食品工业在各国始终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国际食品工业及其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跨国食品集团不断扩大,食品加工品市场日益全球化,食品产品竞争突显国际化,世界工业500强中,约有20个食品加工集团进入其中,充分显示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始终占国内各行业之首,占工业总产值的15%至18%。目前,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大约是农业总产值的2至3倍,农产品的总体加工度达到80%以上,食品深加工用粮已占到农业总产量的70%,已完成了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深加工的全面转移。
2.食品安全是国际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新困扰。世界各国每年都要遭受食源性疾病的侵害,工业化国家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占食源性侵害的3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则相应更高,而且难以准确估计。
3.世界各国的食品工业各具特长与特色。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使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有效结合,形成在世界领先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其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市
场占据相当份额。新西兰乳产品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其乳制品贸易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0%;巴西的橙汁加工量已超过美国,橙汁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50%。
4.国际食品标准日益提高,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各具特色。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量在27000亿美元左右,贸易总额为3000亿至4000亿美元,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特别注重食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
国际食品贸易遵循一般国际贸易规则,由于食品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导致国际食品规则和各国保护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技术性壁垒的使用日益频繁。
5.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食品工业呈如下发展趋势:(1)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能力越来越强;(2)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3)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越快越高新化;(4)投入比例越来越大;(5)越来越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6)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二)国内食品工业的现状。
1.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19316个,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增长率为9%,最高为14.5%。我国食品工业创造的产值已连续十年位居国民经济制造业之首,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值达10778.02亿元,同比增产16.6%.其中利润总额为530.86亿元。
2.食品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双汇集团除年上缴利税4亿多元外,每年消耗的禽畜带动粮食转化3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间接提供100多万农业人口就业,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亿元。蒙牛乳业扶持发展养牛户10万余户,创造民间就业岗位20万以上。
3.食品安全有明显改观,但问题依然严重。
食品安全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所关注。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得到初步缓解。许多食品企业也把产品的安全性质量作为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领域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还较多。
4.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其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利用多方面资金专项投资建设一批大型食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呈现如下特点: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投资额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工艺和设备先进,能拉动农产品的转化,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宗农产品利用和特种资源利用并举。
5.食品工业中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革效果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先进企业,并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中坚力量。另外,民营食品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也十分活跃,其比重在不断增加。
6.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刚刚开始。由于我国己加入了WTO,我国食品工业与国际上的食品企业在资本交流、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市场准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7.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产品加工的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的比例偏低;(2)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3)食品工业还没有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大型企业集团;(4)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5)食品产业的市场化还有许多缺陷;(6)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7)管理体制尚不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8)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
8.我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预测。
今后十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人们消费结构包括食物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关健时期,是人们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中渐变到突变的急剧提升时期。随著人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栝尔系数虽然进一步下降,但食品消费总额仍然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由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仍将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亦将发生较大变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己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某些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的产值和产量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明显优势,食品工业己成为
广东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广东食品工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行业结构优化取得初步成效。
2002年广东食品工业总产值968.21亿元,在全国排第二位。目前,广东食品工业的主导产品有软饮料、啤酒、味精、饼干、糖果、冷冻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近年来,广东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成绩显著,传统的行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主导行业突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出口比重逐年增长的良好局面。
2.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成绩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食品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产的各种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广东多数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如健力宝、珠江啤酒的灌装生产线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省食品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在依靠科技进步、创名牌、增效益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广东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名牌战略,整体效益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科学技术创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信誉的拳头产品。如健力宝、乐百氏、珠江啤酒、致美斋、海天等。
4.食品的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使广东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安全性有了提高,特别是绿色食品得到快速发展,且占椐了一定的国际市场。
5.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
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是:
(1)行业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食品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新产品不多、档次低、包装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热带水果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广东食品工业中大型企业所占比例太少,家族式的分散型小企业较多,缺少大型企业集团,且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缺乏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狠,影响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较低,综合利用较差。广东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在0.4-0.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3∶1。
(4)行业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装备急待提高。
(5)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
二、广东食品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竞争力
广东食品工业现有主导产品绝大多数在目前国内市场有较强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产品质量好。而广东食品工业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编低,新型设备投入量相对不足,研发机制和研发投入问题突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各类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的需要;三是在营造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和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企业竞争力
多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使广东食品企业相对于全国有较强的市场活力,为全省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又存在不足:一是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充分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的要求,抗风险能力不强,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企业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和传统观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三是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半数以上大企业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信息化建设落后制约了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
(三)行业竞争力
产品创新能力、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营销和生产集中度方面明显不足。突出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低档质量和差别化率较低,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集群竞争力
食品工业在开放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食品产业集群,但行业分工不明显。面对入世后更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广东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但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和探索的问题:—是生产加工型的初级区域集群较为普遍;二是全省发展极不平衡,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山区,食品加工业还处在很落后的状态。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
(一)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趋势。
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是:(1)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2)各类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发展迅速 ;(3)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日益受到销费者的青睐;(4)方便性食品日益走俏,并向小包装,多品种,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
(二)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
食品工业是广东吸纳城乡就业人口最多的的行业,为全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广东食品工业情况的分析来看,广东食品工业具备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高起点、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也具备了在食品工业发展新阶段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可能。
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从广东的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全省食品工业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深入进行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食品工业的全面产业升级,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扩大品牌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糸建设,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人们由小康向全面小康生活过渡时期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把食品工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为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竞争力,发展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措施。
1.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1)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引导;(2)有选择性地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示范重点项目;(3)增加政府对食品科技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支持食品工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对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形成食品工业的产业集群优势;(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1)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广东食品工业中现有的优势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等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使他们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2)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广东还具有海岸线长、滩涂多的沿海优势,有极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产品资深,应增加这些优势资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3.加速广东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步伐。
广东在传统食品上有很大优势,广东的粤菜、潮菜以其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它集中了大量饮食精华,还包含了浓厚的岭南文化内涵,应集中力量,加强开发,努力使传统食品的生产工业化、现代化,使它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的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应建立和完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体系和监督体糸。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和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秩序,严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5.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生产成本低,还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广泛占领市场的优势,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广东食品工业如要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必须加大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的力度,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采取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利用我省的资本优势,组建一批立足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扩大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6.加快优质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良好合理的产业链,试点建设食品工业园。(1)优质原材料是生产优质食品的基础。要深化改革,克服分散的农村经济与现代化食品工业在体制上的矛盾;(2)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转向以原料及市场为主的哑铃型的过渡;(3)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食品工业园区,以整体优势推进食品工业的区域性发展,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竞争力。
7.大力培养外向型企业,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出口比重。(1)广东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国际市场的联络渠道多,信息通畅等优势,加快外向型食品工业的发展;(2)应加强外向型经济和食品工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重点扶持一批有广东特色、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继续保持和巩固广东食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第二篇:物业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
物业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目的:为了更清楚物业公司与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之间的差距,认清物业公司在行业内的所处位置,以物业公司的相关数据与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相关数据作比较,以期达到目标,使物业公司早日进入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百强序列。
数据源自:
一、物业公司的数据以2010年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2010财务审计报告及物业公司入围中国物业服务企业评比(148名)上报的数据。
二、物业服务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包括企业网站公布的信息)数据 中国房地产研究指数(统计年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2011年)
基于物业公司的需求,只从①经营规模②经营绩效③服务质量④发展潜力⑤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与百强企业均值予以比较。
一、经营规模
1、总资产
2010年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达1.8亿元
物业公司总资产0.8亿元(参考:深业物业总资产1.6亿元)比较:物业公司总资产与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差为1亿元
比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低55.5%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5%
2、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900万平方米
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参考:深业物业在管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
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之差750万平方米,差距为83%(由于进入百强企业有多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巨头的子公司,其每年开发的房地产面积值几十万到几百万平方米,所以差距较大)。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30%
3、在管项目总数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均值52个
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数20个(参考:深业物业在管项目总数80个)
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数均值之差为32个,差距为61%,由于物业公司在外地管理项目有6个不是一体化管理项目,不能统计在内。
二、经营绩效
1、营业收入
2010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19860.9万元
物业公司营业收入12194万元(参考:深业物业年/营业收入14000万元)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之差为7666万元,差距为38.6%。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30%
2、利润
2010年百强企业利润均值1342万元
其中物业服务利润均值650.7万元
多种经营利润均值691.3万元
物业公司实际完成利润428万元,由于要预提住房公积金,财务报表反映利润为47万元。
其中物业服务利润35.49万元
多种经营利润11.5万元
比较物业公司实际完成利润与百强企业利润均值比较之差为914万元,差距为68%。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0%
三、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业主满意度
2010年百强企业业主满意度总体达83.2%
物业公司业主满意度达到96.4%
比较:百强企业的业主满意度调查方为第三方评价,物业公司此数据只取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的业主满意度数据(见附件:满意度调查报告),并且为内部评价,所以物业公司业主满意度数据高于百强企业总体均值16.2%。
2、物业服务费收缴率
2010年百强企业物业服务费收缴率均值95.4%
物业公司服务费收缴率98%
比较:正差为2.6%,物业公司在深管物业服务费收缴率较高,在外地所管项目主要是华为公司类型的高科技企业,不会拖欠费用。
3、管理合同续约率
2010年百强企业管理合同续约率均值99.6%
物业公司续约率95%
比较:物业公司2010年迈瑞项目无续约,造成与百强企业续约率均值差距
4.6%。
4、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总数
至2010年百强企业示范项目均值(约)5.5个
至2010年物业公司示范项目总数2各,差值3.5个,差距63%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5%
四、发展潜力
1、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增长率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收入均值增长率26.8%(与2009年比较)
物业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9%(与2009年比较)
比较:物业公司外接项目较单一(华为项目),集团内部开发项目无大的进展,因此造成17.8%的差距。
2、在营项目总建筑面积增长率与百强企业均值增长率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增长率为33%(与2009年比较)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增长率10%(与2009年比较)
比较:物业公司外接项目较单一(华为项目),集团内部开发项目无大的进展,形成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比较23%的差距。
3、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比较与百强企业比例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22.4%
物业公司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10.4%
比较:物业公司在这方面差距为13%(说明:在华为此类企业项目中,安全人员比例占90%)。
五、社会责任1、2010纳税总额与百强企业纳税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纳税均值为1354.7万元
物业公司纳税总额为828万元
比较:差额为526.7万元,差距为38.9%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0%
2、慈善捐款额度与百强企业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慈善捐款均值为134.7万元(说明:百强企业统计口径为只要是百强企业组织所在区域的民众捐款都纳入本企业的捐款数额)。
物业公司慈善捐款达5.2万元(只是物业公司与员工的慈善捐款)。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均值基本接近中值,也就是排名50—55名之间的数据。从以上数据比较,物业公司经过努力,通过争取市场项目,稳固住现有管理面积总额和利润总额,内部整合资源,将现有的代管项目并入物业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在相关项目上加以提高(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另外,希望集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帮助物业公司做强做大,物业公司有希望在2012年—2013年间迈入中国物业服务百强行业(90—100名之间)。
目前国家有二家机构在做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选,评选机构之一:中国
物业管理协会,在2011年的全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选,选出百强企业与综合实力入围企业60家,物业公司位列148名。
评选机构之一: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2008年以来每年 发布“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11年11月15号已发布“2011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深圳市XXX物业公司管理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
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8—2012)》通过评审
绍兴黄酒产业欲打造“五个全国中心”
■记者余万芳实习生王琼
本报讯食品饮料业,在绍兴经济产业家庭中个头仍显“矮小”的成员,被列为绍兴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日前,《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
(2008—2012)》通过评审。规划提出,未来5年,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以20%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300亿元。
截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13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5.8亿元,销售收入118.6亿元,利税16.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9%、2.4%、2.5%和4.2%。从产业特点来看,我市食品饮料产品特色鲜明,绍兴黄酒成为城市“金名片”,加多宝、重庆啤酒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以酱油、腐乳、传统糕点为特色的食品制造业历久弥香。
“食品饮料业总产值占绍兴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占比仅2.4%,行业整体规模较小,低于全省平均和杭州、宁波水平。”市经贸委一名负责人表示,食品行业作为潜在的主导产业,必须着眼未来,抓住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
规划提出了食品饮料业提升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达到300亿元,且都能保持年均增长20%;利润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递增25%;形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左右。
规划提出,食品饮料业提升的重点锁定四个方面,做大做强绍兴黄酒业,着力加快饮料业发展,大力推动特色食品发展,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其中,绍兴黄酒产业集群到2012年将打造“五个全国中心”。一是全国黄酒的生产、出口中心。到2012年,绍兴黄酒产量达到90万吨,销售额达110亿元,出口量达4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5%、27%和15%。绍兴黄酒市场占有率达35%,其中上海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和出口基地。二是全国黄酒的品牌中心。到2012年,绍兴黄酒行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只,使绍兴黄酒成为全国酒类强势品牌之一。三是全国黄酒的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建立国家黄酒研究中心。四是全国黄酒的人才培训中心。加强黄酒职业教育投入,在我市大专院校增设发酵专业。五是全国黄酒的交易中心。推出原酒交易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酒交易集散地和信息发布中心。
第四篇: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在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的工业支柱产业,尽快提升××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竞争力,使我市经济尽快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市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市的工业支柱产业以冶金,化工、煤炭及深加工,建材,机械以
及医药食品等产业为主,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是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贡献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31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五大支柱产业企业264家,比上年增加60家,总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85.16%,其中:冶金10家,化工、煤炭及深加工121家,建材92家,机械28家,医药食品1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9617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0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96个百分点。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优势较为明显。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一批产品产量在全国或全省占有较大份额,具有较强的产品优势。2005年,五大支柱产业中:成品钢材349.25万吨,占全省的34.31%;生铁819.84万吨,占全省的33.9%;平板玻璃626.36万重量箱,占全省的100%;水泥391.15万吨,占全省的10.57%;原煤1127.19万吨,占全省的43.94%;焦炭102.98万吨,占全省的25.91%;金属切削机床794台,占全省的18.59%;改装汽车1232辆,占全省的32.31%;电风扇229351台,占全省的100%。此外,我市的工业陶瓷、低压电瓷、烟花爆竹等产品都在各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05736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78%,其中:冶金为1100986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70342万元,建材为306484万元,机械为81273万元,医药食品为46651万元。五大支柱产业的应交税金为15141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0%,其中:冶金为47090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2375万元,建材为24501万元,机械为4790万元,医药食品为2658万元。
二、我市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五大支柱产业,就其总产值和增加值而言,在××工业30个行业大类中举足轻重,是××工业的有力支撑,但与真正的支柱产业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支柱产业及其骨干企业产业链延伸度不够。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度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坏,我市的支柱产业还仅仅是少数几个骨干企业的“单打独斗”,与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更没有形成产业带、产业群。比如冶金产业是我市产值份额最大的支柱产业,真正的骨干企业只有萍钢,企业只有中间产品在××本地生产,产品的产业链在本地没有形成,对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甚微。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未真正形成产业链,大多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主要生产上游产品以及低成本、低价格的中低档产品,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就连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也只能以加工制造基地的角色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些产业已逐渐向开发设计、品牌经营、产品营销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比如冶金行业,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产品深加工优势,产品没有做精、做深、做细,附加值不高,并且还是能源消耗大户,在目前的油电煤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粗放型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制约的变数影响太多,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玻璃和陶瓷这两大传统产业也同样存在着上游产品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三是支柱产业内企业合作程度低,规模效益差。同类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本地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产业内企业合作氛围淡、企业间交流少,有的甚至搞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看似很旺盛,其实内耗严重,实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比如我市的陶瓷产业,内部重复建设过多,集体生产能力过剩,一旦有外地资本或品牌进入该行业,本地的企业立马受到冲击,处于被“洗牌”的地步。此外,支柱产业与科研机构或地方高校的合作尚未真正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支柱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为:缺乏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成效不佳,资金投入和人力资
源严重不足。虽然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的氛围越来越浓,来萍投资考察的客商也日益增多,但真正在××落地生根的大项目并不多,有些项目虽然落地,但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暂时还发挥不了产业的聚集、带动作用。另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或者说,符合条件的高素质研发人才非常缺乏是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缺少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这是内陆
地区的共性问题,但对××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比较突出,既反应在量上不足,更反应在质上不高,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市市属企业中,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这和企业的规模有关,但也和企业缺少精通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有关。
三、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正确判断,不断增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主动性
首先要对××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不仅规模、技术、产品水平比较低,企业结构不合理,而且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数量不够,质量不优,一段时期内还形不成整体竞争力。其次要理性认识、科学应对全球化的、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升级形势,对承接产业转移,要有一个标准,要吸取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训,科学合理地选择转移产业,而不能搞“一锅端”,要使承接的产业能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为优化××的产业结构发挥作用。
2、遵循产业内在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支柱产业发展方向,为支柱产业的裂变储存能量
(1)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一是要科学定位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发展方向,尽量不与周边地区支柱产业进行同水平同方向竞争,在规划中要对符合定位的企业项目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或鼓励。比如“陶瓷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深加工,只要项目符合这个定位,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在科研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投资等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鼓励。二是做好支柱产业之间,支柱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以及配套服务产业的规划,在规划中对符合配套协作的项目明确具体的支持与鼓励政策。一方面尽可能地使××地区的支柱产业之间有一定的协作联系,如“化工产业”应该利用煤炭、冶金等产业的副产品或废弃品尤其是排放的污染物,对于这种有利用关系的项目政府就应该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支柱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应尽可能地安排在本地区,尤其是要通过规划,使现有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协作,对符合这种配套协作关系的项目尤其是现有企业的改造项目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如××的机电行业如何通过改造为客车、钢铁产业的提供配套服务,政府应该具体规划、指导,并在规划中确定具体的改造标准及其支持措施与办法。
(2)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产业内规划
主要做好四个规划:一是各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及其创新、升级的规划;二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服务,产品配套协作规划;三是各支柱产业内对于填补产业链空白和延长产业链的规划;四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产品的扩散规划等等。
(3)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引导
对核心企业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其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cam)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系统等一些大项目;对中小企业,政府要针对其数量多,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特点,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应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信息化水平和技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3、科学谋划、布局工业园区,不断增强支柱产业的集群效应
一方面要着眼全局,不断完善全市园区的总体规划,使各工业园区协调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市各工业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但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园区的技术方向定位不明确、规模普遍偏小、工业园区的建设停留在一般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的经营等,而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此,政府应该从规划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作一个总体要求,使我市的工业园区能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各工业园区内部规划,突出各自区域经济的特色。各工业园区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园区的布局设计、设施建设、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等都必须按照园区定位产业的特点、标准和目标进行规划。园区的规划最好尽可能围绕一个产业,甚至只是某个产业的某个方向来制定。对能够填补园区定位产业的产业链空白和延长该产业链的技术、产品项目,我们要提高优惠标准,放宽准入门槛。
第五篇: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概念
一般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特定产业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较之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都更为复杂。本文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前提下,本国的某一产业依靠自身资源、环境等优势,以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质量、更高生产效率地提供产品并获得持续利润的能力。
(二)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1992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他通过对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简称PDM)。钻石模型是由四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决定因素和两个外生的影响因素构成的一个体系。模型内的四个决定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他认为这四项要素形成的“钻石体系”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两个外生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和机遇。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每个因素都会相互作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
波特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条件: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例如熟练的劳工或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
2.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国内市场需求的细分有助于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策略,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作用。大型的国内市场会鼓励企业大规模投资,因而有助于提高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特点的产业竞争优势。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该国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4.企业战略和结构: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国内的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5.机遇:机会是外在因素,不受模型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有很多,比如说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汇率的变化,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
6.政府行为:政府合适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剂与挑战者,政府应鼓励或者推动公司提高其效率,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水平。政府的作用就是为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