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是更大的健康威胁
谢谢主席,大家好!
糟糕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到流通上市的过程中缺乏安全保障。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于选择、食用事物时不正确或带有偏好。而“当今中国公众”这六个字也代表着双方的共同前提,显然中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与公众的饮食习惯都已经成为了健康的威胁。食品从生产出来到吃进我们的嘴巴,途径两道重要的关卡,一道是食品安全,一道是饮食习惯。现状是这两道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破损,我们显然不能够单纯的比较哪道门的破损程度更厉害就得出哪个对健康威胁就更大,因此今天的比较标准就在于何者危害大且更难排除。基于此,我方从三个方面向您论述。
首先,糟糕的食品安全导致的健康问题比不良的饮食习惯更严重。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流传了千年我们甚至习以为常,可见虽然它不正确,却也不至于直接危及生命健康。而与之相反的是,加了剧毒农药的火腿居然给人吃,瘦肉精累计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而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则是直接将枪口对准了婴幼儿,这些对身体健康更直接更可怕的危害正是由于令人堪忧的食品安全。相较而言,食品安全是食品上市需要经过的第一道防线,而这道防线是否被攻破对维持健康起着更为关键更为基础的作用。
其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比改变饮食习惯更艰难。食品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决定了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复杂多样,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出现潜在风险。而其中各个集团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更是纷繁错综。反之,饮食习惯仅仅受控于公众个人,而根据调查,68%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注重膳食合理搭配,只有2.8%的人很少注意。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公民健康养生意识的大幅提升,改变那些传统的做法已经没有想象中困难。
最后,民以食为天,然而中国饮食安全调查显示,八成的中国人对食品缺乏安全感,网上更有戏言称中国在食品中实现了化学扫盲。我们今天强调食品安全威胁之大不是为了去增加恐慌或者让大家忽略自身的饮食习惯,而是真正站在解决的角度去正视问题。呼吁各个部门担负起其应当的社会责任。重拾起消费者对食品的信心,吃的安全,吃的放心!
对方辩友你好,夏天防晒很重要,如果你现在撑着一把破了洞的遮阳伞,涂了劣质的防晒霜走在阳光下,你觉得这两者哪样对你的皮肤威胁更大呢?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凭借.。
3168284
第二篇: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第一威胁范文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第一威胁
近年大量显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部——它们只是由于事态严重而“被偶然曝光”的问题。迄今,中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基本上都是“事件应对型”、“事后弥补型”,这样的处理模式使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已暴露的事件上,而忽略了潜藏的、非事件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安全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上述这些冰山一角,而是被普遍忽视的农药残留问题!
2010年1月,根据武汉农业局的抽检,来自海南多个地区的豇豆样品均出现了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随着调查的深入,同样已被严令禁止的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实际上一直都在市面销售。根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农药厂家超过4000家,获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3万多个,进入海南农药市场的品种也有上万个。
据了解,农药经销商在应付检查时,通常是两种方式,“迎接一个月4次左右的检查,买烟、买水每次需花两百多元;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的时候,随便看看,没查出大问题,便象征性地罚500元。”掌管食品安全的政府执法部门如此轻率地工作,这无异于严重的渎职!
令人遗憾的是,农药市场乱象纷呈的局面不止发生在海南。2009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 个检测出农药残留;农药种类高达50种,其中5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一颗草莓上竟残留有13种农药。
而上述“潜规则”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鲜明的处理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食品的农药残留,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据了解,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危害。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50%,中国更高。同样,农药对其它生物也会形成直接杀伤和慢性危害,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
如果时间倒推20-30年,中国不会大面积感受到农药带来的危害。因为那时,中国有能力生产的农药尚不足80种,还很难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前理事长介绍,目前中国农药大约40%左右的产量出口,出口量达到了50万吨以上的水平,如果按照制剂计算数量更多。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农药产量为190万吨,2010年为240万吨,产量和增幅均居世界首位。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数据为此说法提供了佐证: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中国大陆是最大的毒源。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而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
四大环节层层失控 治理陷入“治乱循环”怪圈
一份食品,从田野走向餐桌,按中国现有的规定,要经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进出口、药监等六部门的监管,为何还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擅用高毒、不达标的农药显然是违法的,为何中国对农药残留的治理长期陷入“治乱循环”的怪圈?
农药进入市场后大致经历以下流通环节:原药提供商-制药生产厂家-农药批发商-农药经销商-农户。而在农民买入农药之前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规定来限制厂商的经营资格、收费标准和农药许可等。可以说,监管在所有环节中的把关不可或缺。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梳理的深入,农药从田间到饭碗隐藏了太多畅通无阻的绿灯。
第一,源头监管“关口”若有若无。
中国的农药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产量来看,2000吨/年原药生产厂家不足200家,农药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不足20家;从产值来看,中国农药排名前20的企业,其产值只占据行业约32%的份额;从销售来看,年销售量2000吨以下的企业占85%,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企业只有7家。相比之下,一个拜耳公司的销售额可与中国整个行业相当。
而作为“田间地头”最典型单位的县级蔬果产地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几乎缺失。比如,早已列入黑名单的水胺硫磷等并未从此退出江湖,而由于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每个县的农药厂都能生产,此类高毒农药一直潜伏于市场,所以才有了海南“毒豇豆事件”。
在2011年“两会”的分组讨论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居然发表“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农民用不起,自然会用畜禽粪便”的荒谬提议。如何能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绿色、安全的食物,唯一的解决方案竟是倒逼农民“出去拾粪”?
第二,农业生产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
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中。
第三,农药安全预防体系全面缺失。
2004年,中国取消了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经营门槛降低,经营单位数量猛增,农药市场秩序更加混乱。这意味着,农药流通环节中的企业、生产厂家,都有机会成为 “毒菜”事件的“策划者”。
一家广州农药经销商曾经“自爆家丑”:一些农药生产厂家在合法登记的农药产品中偷加高毒农药等“隐形成分”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而在这个链条上,零售商、经销商和农药厂家都难辞其咎。“许多山寨厂家一方面为了本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为迎合零售商的需求,把各种农药成分随意加减,然后冠以悦耳的商品名或者借以合法的标签,推出所谓的特效产品,给某些零售商独家经销。甚至直接把配置好的产品以大包装给某些零售商,任由零售商处置。”
“有毒豇豆”事件之后,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海南豇豆1亩喷一次药的用药成本是60-90元,平均3-5天用一次药,一季豇豆种植下来一亩地至少250元。与常规农药相比,水胺硫磷和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价格便宜,300毫升包装的每瓶7-8元,1瓶兑3-4桶水,可以喷1亩地。如果换成水胺硫磷,成本至少减掉三分之二以上,每亩用药成本不到100元。倘若取消个体经营,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广东农业县徐闻曾上演了一出管理者“借机敛财”的闹剧。在该县工商局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全县的药品进行了一次“紧急召回”:所有个体农药经营者的工商营业执照全部被收回,这次行动不是为了更换执照,而是要求个体经营者重新办理。一时间,徐闻个体农药经营者全部成了黑户。
而办理的程序是:农药店只要加盟供销社,每年上缴5000元管理费和5000元保证金,就可告别“个体户”,转为集体性质。与此同时,供销社根据农药店的经营规模制订了不同的收费价码:县城徐城镇的农药零售店需交管理费5000-8000元/年,保证金为5000-15000元不等。据农药店老板介绍,大的农药批发商则须交纳50000元的保证金。通过“收编”的方式获取巨额保证金,农药的经营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在这类事件中,寻租意识强烈的政府部门成为了问题的重要制造者。
第四,“最后一关”形同虚设。
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失效,也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009年湖北省工商局对武汉、荆州、黄冈、天门、潜江五个地区的农资市场进行的抽检中,共抽检农药样品78组,合格57组,有21组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3.08%,比2008年同期下降22.25%。
农药产品的合格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意味着,农药残留的把关令人担忧。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司长叶贞琴曾表示,“在影响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对生鲜蔬菜进行检测效率是个现实的大问题。在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和销售同时进行。如果检测速度过慢,蔬菜都卖完了,结果可能才会出来,那检测也就失去了意义,极易导致不合格蔬菜流入社会。正如济南农业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所说,蔬菜批发市场的农药检测设备,都是属于“快速检测”设备。
快速检测的结果没有法律效力,即使查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也不能作出处罚。按照常规,市场检出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的蔬菜后,一边让蔬菜商停售,一边上报市农业局,再由农业部门做精确检测;一旦确认蔬菜确实农药残留超标,农业部门就会出具检测报告,再由工商部门实施处罚。这个过程走下来,至少得两天的时间。
如何投入人力、技术、设备进行农药检测的把关,如何行之有效地设置流程、标准,将对农药残留物检测环节在农产品生产链条中向前设置,成为目前中国政府监管农药市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807项残留标准把关 四大弊病缠绕农药结构
与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农药残留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解决,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2010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宋稳成博士公开中国食品农药残留标准,发现现有的标准仅有807项。而相比之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直到2010年4月,在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对下一步农药残留标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3年内,中国的农药残留标准要从目前的807项达到7000项,探索建立由国家标准、临时标准、豁免物质名单和一律限量标准等组成的农药残留限量框架,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作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中国的农药出口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每天上市的蔬菜水果分别达到上千万公斤,由于检测标准不同,中国人每年要多吃多少农药?想想都让人心惊肉跳。
以黄瓜为例,根据2010年《农药电子手册》统计,在黄瓜上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达到111种。但根据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黄瓜》公布的标准,只要检测中不含有敌敌畏、乐果、三唑酮等8种农药和铅、镉、亚硝酸盐等3种重金属或致癌物质,就可以达到“无公害”的标准。而剩余的上百种农药成份,均不被纳入检测的范围。正是基于此,果蔬消费市场上“有机”、“绿色”等概念应运而生。据了解,有机蔬菜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首先由欧洲国家提出,2000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启动。在部分消费者心中,为了保证安全,往往愿意花上多好几倍的价钱去购买“有机”农产品,基于此,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
但在中国,截止到2007年底,有机食品产值仅30亿元,其中出口2亿多美元,占当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的1%;中国境内有机食品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国内消费总额2%相比,相差达100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食品消费市场中,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有机”真的能等同于“放心”吗?“有机”又是如何验证的呢?
安邦研究人员发现,有众多认证咨询机构收取高额的认证费,“收了钱之后如果检测不合格,那就需要整改,肯定就会通过的,我们一定会帮你过关拿证。”实际上,关于“有机食品”是否更安全、更营养的争论,美国农业部一直公开申明,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允许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他们的逻辑是:没有可靠的证据,不允许想当然地乱说。
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食品和农药是其中涉及的重点行业。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中国农药产品将部分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随着欧盟东扩,中国农药出口所受到的损失将超过8000万美元。
不久前,欧盟发布了新法规(EC)NO.901/2009用来代替(EC)NO.1213/2008法规,内容涉及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动植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监控计划。该法规已于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欧盟认为,农药的使用每3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每次欧盟都会制定一个3年的食品监控计划。
而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报告,中国农药结构存在巨大的弊端:
1.品种数量少。世界上已注册的农药化合物有2800多种,其中商业化应用的有1300多种,常用的有500多种,而中国能够生产的尚不足300个品种,且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十几个品种,大多还是老品种。
2.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不尽合理,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新品种短缺,而传统农药产品严重过剩。
3.部分高毒品种如灭多威、氧化乐果等还在大吨位生产,影响出口量。
4.农药制剂品种少,剂型不合理。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多达几千种,中国只能生产800多种,具体到1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中国只能做出5-6种。在剂型上,国外以无溶剂、水剂、固体化为主,而中国仍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纯苯以及溶剂造成环境污染。
监管的失控,跟中国本身的管理体系有关。美国管农药的只有三个部门,分工明确:环保局,主要管农药的注册登记、安全使用最大残限的标准制定,开发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农业部,专门有一个部门,专门做国内的残留抽样;FDA,则做国际和州之间的进出口检测。三部门工作协调,分工明确。相比之下,中国的农药监管多头并出,但在农药使用方面几乎毫无控制和限制。
中国已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又强调以人为本。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压力将持续加重,对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监管制度应该不断完善。然而,在此背景下,国内迄今对于农药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及生物等方面似乎仍未被列入系统防治的范畴。倘若中国仍然允许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对农药残留的监管继续放任,隐性的农药残留物问题,将继续悄悄地吞噬中国人的健康,这对整个中国将是个巨大的不幸!
4月初,青岛一些市民因食用韭菜而中毒,再次将蔬菜农药残留这个话题引爆。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有807项,而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有3000多项,欧盟更是达到数万项,两者还存在较大差距。”日前,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咨询时如此表示。
这些差距有望缩小,4月12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在京成立,成立会上释放一个信息让消费者振奋,那就是农药残留标准3年内有望达到7000项左右。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0年1月份以来,海南豇豆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市场连续三次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随后在武汉、上海、郑州、合肥、杭州、广州等11个城市检测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
一时间,消费者谈到海南豇豆就色变。在3月上旬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建议和议案。
4月8日,海南“毒豇豆”事件中涉及的13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毒豇豆”事件告一段落。
熟不知,随后一天,也就是4月9日,青岛市再爆“毒韭菜”。
据媒体报道,从4月1日开始,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名食用韭菜后中毒的患者,他们都是食用韭菜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
随后,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据工商局市场处的负责人介绍,当前受季节变换以及气温升高的影响,蔬菜的病虫害到了高发期,菜农加大了用药量和用药频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开始增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被查出的毒韭菜主要是来自山东潍坊高密的夏庄镇、河崖镇及潍坊寿光的稻田镇等地,销售渠道全部是青岛早市和夜市。
据介绍,青岛的早市夜市也是监管的盲点,截至到昨天一共抽检韭菜近2000批次,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蔬菜1930公斤,目前已经全部销毁。
尽管如此,记者在随机采访时,一些青岛市民均表示近期不会再吃韭菜。
需求决定市场,消费者不选购韭菜,对种植韭菜的菜农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标准数量少
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农药残留四个字近年来更是越来越被关注,通过百度搜索,相关信息400多万条。
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危朝安指出,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人民日益提高的安全消费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他表示,中国目前已建立了92种(类)作物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807项,农药在农产品、环境中残留量检测方法标准232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残留田间试验准则等技术规程39项,初步奠定了中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框架。但由于中国农药残留标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标准数量少、标准制定滞后、标准制定技术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农药残留问题上,欧盟走在了前列。
据悉,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仅807项,而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
危朝安同时指出,近年来,国际社会农药残留标准日趋严格,并成为发达国家或农产品进出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据测算,我国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问题屡遭国外拒收、扣留、退货、索赔,每年外贸损失达到70亿美元。
三年将达7000项
为尽快解决这一现状,加速推进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月12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成立会上释放一个信息让消费者振奋,那就是农药残留标准3年内有望达到7000项左右。
记者从农业部网站获悉,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由42名委员组成,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粮食局等7个单位,涉及农业、化学、医学、食品、营养等各方面专家。
据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将重点完成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加速清理现行国标行标、加快制定急需标准等。同时将认真研究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标准的相关方案,解决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标准缺失的问题。积极研究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作物分类原则,加快推进大宗农产品、优势出口农产品的残留标准制定,优先解决生产需要,增强标准制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篇:食品安全首要威胁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首要威胁 农药残留
中国下一步将转向“消费社会”,而食品安全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成熟的消费社会也应该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也许是过去的问题刚被揭开,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最大的危险来自被普遍忽视的农药残留问题!
中国下一步将转向“消费社会”,而食品安全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一个成熟的消费社会也应该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也许是过去的问题刚被揭开,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最
大的危险来自被普遍忽视的农药残留问题!
3.15日,农业部给河南与江苏农牧部门发出指令,令两地严查“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流入双汇发展(000895,股吧)(000895.SZ)。农业部当天成立专案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下午,双汇发展股票跌停。3月16日开始,双汇发展股票停牌,公司公告待相关事件核
实清楚后复牌。
早在2002年,国家多个部委就联合发文,严禁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甚至规定,对使用“瘦肉精”者追究刑事责任。安邦咨询认为,双汇发展爆出“瘦肉精”仅仅是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每年全国农药中毒者高达上百万人,农药残留才是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
农药残留潜规则年均百万人农药中毒
2008年,“三聚氰胺”中国乳业,威胁数千名婴儿生命。至今两三年间,“三聚氰胺”卷土重来,“激素门”、“皮革奶”、大米石蜡、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消费者的信心。
近年大量显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部--它们只是由于事态严重而“被偶然曝光”的问题。迄今,中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基本上都是“事件应对型”、“事后弥补型”,这样的处理模式使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已暴露的事件上,而忽略了潜藏的、非事件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安全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上述这些冰山一角,而是被普遍忽视的农药残留问题!
2010年1月,根据武汉农业局的抽检,来自海南多个地区的豇豆样品均出现了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随着调查的深入,同样已被严令禁止的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实际上一直都在市面销售。根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农药厂家超过4000家,获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3万多个,进入海南农药市场的品种也有上万个。
据了解,农药经销商在应付检查时,通常是两种方式,“迎接一个月4次左右的检查,买烟、买水每次需花两百多元;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的时候,随便看看,没查出大问题,便象征性地罚500元。”掌管食品安全的政府执法部门如此轻率地工作,这无异于严重的渎职!
令人遗憾的是,农药市场乱象纷呈的局面不止发生在海南。2009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个检测出农药残留;农药种类高达50种,其中5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一颗草莓上竟残留有13种农药。
而上述“潜规则”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鲜明的处理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食品的农药残留,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据了解,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危害。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50%,中国更高。同样,农药对其它生物也会形成直接杀伤和慢性危害,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
如果时间倒推20-30年,中国不会大面积感受到农药带来的危害。因为那时,中国有能力生产的农药尚不足80种,还很难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前理事长介绍,目前中国农药大约40%左右的产量出口,出口量达到了50万吨以上的水平,如果按照制剂计算数量更多。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农药产量为190万吨,2010年为240万吨,产量和增幅均居世界首位。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数据为此说法提供了佐证: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中国大陆是最大的毒源。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而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
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
四大环节层层失控治理陷入“治乱循环”怪圈
一份食品,从田野走向餐桌,按中国现有的规定,要经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进出口、药监等六部门的监管,为何还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擅用高毒、不达标的农药显然是违法的,为何中国对农药残留的治理长期陷入“治乱循环”的怪圈?
农药进入市场后大致经历以下流通环节:原药提供商-制药生产厂家-农药批发商-农药经销商-农户。而在农民买入农药之前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规定来限制厂商的经营资格、收费标准和农药许可等。可以说,监管在所有环节中的把关不可或缺。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梳理的深入,农药从田间到饭碗隐藏了太多畅通无阻的绿灯。
第一,源头监管“关口”若有若无。
中国的农药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产量来看,2000吨/年原药生产厂家不足200家,农药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不足20家;从产值来看,中国农药排名前20的企业,其产值只占据行业约32%的份额;从销售来看,年销售量2000吨以下的企业占85%,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企业只有7家。相比之下,一个拜耳公司的销售额可与中国整个行业相当。
而作为“田间地头”最典型单位的县级蔬果产地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几乎缺失。比如,早已列入黑名单的水胺硫磷等并未从此退出江湖,而由于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每个县的农药厂都能生产,此类高毒农药一直潜伏于市场,所以才有了海南“毒豇豆事件”.在2011年“两会”的分组讨论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居然发表“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农民用不起,自然会用畜禽粪便”的荒谬提议。如何能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绿色、安全的食物,唯一的解决方案竟是倒逼农民“出去拾粪”?
第二,农业生产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
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
斥城乡食品中。
第三,农药安全预防体系全面缺失。
2004年,中国取消了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经营门槛降低,经营单位数量猛增,农药市场秩序更加混乱。这意味着,农药流通环节中的企业、生产厂家,都有机会成为“毒菜”
事件的“策划者”.一家广州农药经销商曾经“自爆家丑”:一些农药生产厂家在合法登记的农药产品中偷加高毒农药等“隐形成分”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而在这个链条上,零售商、经销商和农药厂家都难辞其咎。“许多山寨厂家一方面为了本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为迎合零售商的需求,把各种农药成分随意加减,然后冠以悦耳的商品名或者借以合法的标签,推出所谓的特效产品,给某些零售商独家经销。甚至直接把配置好的产品以大包装给某些零售商,任由零售商处置。
”
“有毒豇豆”事件之后,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海南豇豆1亩喷一次药的用药成本是60-90元,平均3-5天用一次药,一季豇豆种植下来一亩地至少250元。与常规农药相比,水胺硫磷和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价格便宜,300毫升包装的每瓶7-8元,1瓶兑3-4桶水,可以喷1亩地。如果换成水胺硫磷,成本至少减掉三分之二以上,每亩用药成本不到100元。倘若取消
个体经营,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广东农业县徐闻曾上演了一出管理者“借机敛财”的闹剧。在该县工商局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全县的药品进行了一次“紧急召回”:所有个体农药经营者的工商营业执照全部被收回,这次行动不是为了更换执照,而是要求个体经营者重新办理。一时间,徐闻个体农药经
营者全部成了黑户。
而办理的程序是:农药店只要加盟供销社,每年上缴5000元管理费和5000元保证金,就可告别“个体户”,转为集体性质。与此同时,供销社根据农药店的经营规模制订了不同的收费价码:县城徐城镇的农药零售店需交管理费5000-8000元/年,保证金为5000-15000元不等。据农药店老板介绍,大的农药批发商则须交纳50000元的保证金。通过“收编”的方式获取巨额保证金,农药的经营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在这类事件中,寻租意识强烈的政府部门成为了
问题的重要制造者。
第四,“最后一关”形同虚设。
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失效,也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009年湖北省工商局对武汉、荆州、黄冈、天门、潜江五个地区的农资市场进行的抽检中,共抽检农药样品78组,合格57组,有21组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3.08%,比2008年同期下
降22.25%.农药产品的合格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意味着,农药残留的把关令人担忧。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司长叶贞琴曾表示,“在影响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对生鲜蔬菜进行检测效率是个现实的大问题。在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和销售同时进行。如果检测速度过慢,蔬菜都卖完了,结果可能才会出来,那检测也就失去了意义,极易导致不合格蔬菜流入社会。正如济南农业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所说,蔬菜批发市场的农药检测设备,都是属于“快速检测”设备。
快速检测的结果没有法律效力,即使查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也不能作出处罚。按照常规,市场检出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的蔬菜后,一边让蔬菜商停售,一边上报市农业局,再由农业部门做精确检测;一旦确认蔬菜确实农药残留超标,农业部门就会出具检测报告,再由工商部门实施处罚。这个过程走下来,至少得两天的时间。
如何投入人力、技术、设备进行农药检测的把关,如何行之有效地设置流程、标准,将对农药残留物检测环节在农产品生产链条中向前设置,成为目前中国政府监管农药市场最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807项残留标准把关四大弊病缠绕农药结构
与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农药残留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解决,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
有很大关系。
2010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宋稳成博士公开中国食品农药残留标准,发现现有的标准仅有807项。而相比之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
5万多项。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直到2010年4月,在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对下一步农药残留标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3年内,中国的农药残留标准要从目前的807项达到7000项,探索建立由国家标准、临时标准、豁免物质名单和一律限量标准等组成的农药残留限量框架,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
全和公众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作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中国的农药出口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每天上市的蔬菜水果分别达到上千万公斤,由于检测标准不同,中国人每年要多吃多少农药?想想都让人心惊肉跳。
以黄瓜为例,根据2010年《农药电子手册》统计,在黄瓜上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达到111种。但根据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黄瓜》公布的标准,只要检测中不含有敌敌畏、乐果、三唑酮等8种农药和铅、镉、亚硝酸盐等3种重金属或致癌物质,就可以达到“无公害”的标准。而剩余的上百种农药成份,均不被纳入检测的范围。正是基于此,果蔬消费市场上“有机”、“绿色”等概念应运而生。据了解,有机蔬菜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首先由欧洲国家提出,2000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启动。在部分消费者心中,为了保证安全,往往愿意花上多好几倍的价钱去购买“有机”农产品,基于此,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
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
但在中国,截止到2007年底,有机食品产值仅30亿元,其中出口2亿多美元,占当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的1%;中国境内有机食品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国内消费总额2%相比,相差达100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食品消费市场中,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有机”真的能等同于“放心”吗?“有机”又是如何验证的呢?
安邦研究人员发现,有众多认证咨询机构收取高额的认证费,“收了钱之后如果检测不合格,那就需要整改,肯定就会通过的,我们一定会帮你过关拿证。”实际上,关于“有机食品”是否更安全、更营养的争论,美国农业部一直公开申明,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允许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他们的逻辑是:没有可靠的证
据,不允许想当然地乱说。
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食品和农药是其中涉及的重点行业。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中国农药产品将部分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随着欧盟东扩,中国农药
出口所受到的损失将超过8000万美元。
不久前,欧盟发布了新法规(EC)NO.901/2009用来代替(EC)NO.1213/2008法规,内容涉及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动植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监控计划。该法规已于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欧盟认为,农药的使用每3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每次欧盟都会制定一个
3年的食品监控计划。
而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报告,中国农药结构存在巨大的弊端:
1.品种数量少。世界上已注册的农药化合物有2800多种,其中商业化应用的有1300多种,常用的有500多种,而中国能够生产的尚不足300个品种,且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十几个品
种,大多还是老品种。
2.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不尽合理,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新品种短缺,而传
统农药产品严重过剩。
3.部分高毒品种如灭多威、氧化乐果等还在大吨位生产,影响出口量。
4.农药制剂品种少,剂型不合理。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多达几千种,中国只能生产800多种,具体到1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中国只能做出5-6种。在剂型上,国外以无溶剂、水剂、固体化为主,而中国仍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纯苯以及溶剂造成环境污染。
监管的失控,跟中国本身的管理体系有关。美国管农药的只有三个部门,分工明确:环保局,主要管农药的注册登记、安全使用最大残限的标准制定,开发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农业部,专门有一个部门,专门做国内的残留抽样;FDA,则做国际和州之间的进出口检测。三部门工作协调,分工明确。相比之下,中国的农药监管多头并出,但在农药使用方面几乎
毫无控制和限制。
中国已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又强调以人为本。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压力将持续加重,对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监管制度应该不断完善。然而,在此背景下,国内迄今对于农药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及生物等方面似乎仍未被列入系统防治的范畴。倘若中国仍然允许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对农药残留的监管继续放任,隐性的农药残留物问题,将继续悄悄地吞噬中国人的健康,这对整个中国将是个巨大的不幸!
第四篇:九件事威胁上班族健康
亚健康的上班族已经不是少见的了,少见的是懂得给自己保健的上班族。上班族要想养生保健,首先要明确哪些事情会威胁到上班族健康。盘点威胁上班族健康的9件事,多注意一些吧。
1.睡眠不足
长期缺觉会增加你患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以及肥胖的风险,缺觉可以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以及免疫系统,还会引发交通事故。睡眠不足还会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节奏,导致食量增大、饮食带来的满足感下降。成人应该每晚保证至少
6.5小时的睡眠时间。应对:减少噪音、灯光等其他因素对睡眠的干扰,比如你养得猫;给自己安排一小时不插电时间,不上网,不打机,不上微博;保持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如果你发现还是忧虑,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写个睡眠日记吧,忧虑写下来,就不再那么让人担心了。
2.营养不足
有人为了减肥而节食,很容易导致身体某些营养素或者热量的不足。每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1500大卡的热量,工作量较大的话,则需要2000大卡左右,不断补充营养是你工作状态不错的前提。应对:早餐是一天里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可能会让你血糖低下,引起贫血或者精神涣散。早上应该吃一些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食物,辅助蔬果、牛奶以及一些肉蛋类食物。
3.贫血
贫血的人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身体能量不足,就会觉得虚弱头晕、明显感觉心慌,如果长期如此,手指甲会变得很脆,脸色苍白、缺乏活力。贫血会造成大脑缺氧、记忆力差,还会出现健忘、精神错乱和抑郁。应对:多吃一些瘦肉、肝脏、贝类以及谷物食品,这些可以缓解贫血引起的疲劳症状。
4.抑郁症
持续性感到身心疲劳和乏力;对许多事情缺乏兴趣和驱动力;丢三落四,尤其感到思想效率低下。典型的疲劳型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慢性疲劳,睡眠被打乱、入睡困难、情绪很糟、感到无助、常常会哭,常想自杀,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应付日常琐事,无法整理思维。应对:除了注意经常自我评估精神状况,及时去找心理医生,是最好的办法。
5.甲状腺功能减退
早上起来仍然觉得疲惫;每天睡10个小时也不够,或者如果不睡一下就无法继续工作,这些都有可能是甲减造成的。而患有甲亢的人,可能会因为晚上失眠而导致白天倍感疲劳。应对:你需要到医院进行一次抽血检查,另外从自己的生物钟开始慢慢调理。
6.脱水
身体轻微脱水会导致疲劳,因为缺水时血流量降低,而这时心脏不得不增加跳动次数来保持足够的血量。不要等口渴再喝水,就像以前强调的一样,当你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失去了2%~3%的水分。应对:如果补充水分,最好和凉开水或者淡茶水,水可以增加血红蛋白的活力,改善免疫功能,常喝水的人不容易感到疲劳。
7.心脏病
疲劳实际上就是身体开始缺氧的提示了,只是因为疲劳感实在太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是那么在意。疲劳时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梢,令人产生疲劳感。应对:一项研究显示,许多人在心脏病发的前一个月,都出现不寻常的疲劳与睡眠混乱现象。因此,你应该注意自己是否有这些征兆,及早预防可能的心脏危机。
8.倒班工作
倒班工作者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就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差错频出,而且工作人员的身体也会受到很大损害。应对:在加夜班的时候,要尽量使用明亮一些的灯光。光线可以诱导人体分泌出褪黑素,这种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人感到困倦。值夜班时,如果光线明亮,那到了白天,就容易让人入睡。另外,白天睡觉时避免噪音干扰,也注意避光,窗帘最适合用遮光布,避免光线的促醒作用。
9.疲劳综合症和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非关节型的风湿病。其中90%的患者会有睡眠障碍;50%以上的患者会有疲劳感。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如果你经常觉得疲劳却不知道原因,不妨去医院查一下是否患上了纤维肌痛综合征。应对: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研究表明感觉疲劳的人可以在适度的锻炼计划后有明显的精力补充。如果你每周能有3天拿出20分钟骑单车,就足以应对工作的疲劳。
第五篇:时事政治:不合理用药威胁健康
http://tj.offcn.com/
时事政治:不合理用药威胁健康
不合理用药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带来健康隐患。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有一半的药物被不合理应用,使病人产生耐药性甚至严重伤害。在中国,不合理用药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输液8瓶,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不合理用药根源何在,民众用药有哪些常见误区? “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13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日在北京启动,主题为“合理用药”。据介绍,合理用药的概念主要包括安全、经济、有效等基本原则。长期以来,中国的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介绍说,从药品的生产、经营、处方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隐患。她说:“有些医疗机构受以药补医机制的影响,大力采购医保政策外的高价药品,出现常见病使用昂贵药、营养药,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现象。公众缺乏自我保护和相关知识,稍微不适就要求输液,打针吃药,形成药物依赖,有些患者误认为药价越高,疗效越好。有人长期囤放大量药品,甚至受潮过期变质还在继续使用。”
张淑芳还说,有些药品生产企业热衷于高价药生产,不愿意生产疗效稳定,质优价廉,临床急需的常用药品;个别企业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甚至将变质过期的药品改头换面推向市场,危害民众健康。
不合理用药,轻则会造成毒副作用和过敏等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此外,滥用抗菌药物还会导致细菌耐药,造成“无药可用”的局面。为了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从2011年开始卫生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滥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滥用抗菌药物整顿行动,进一步规范药物临床应用,防止药物滥用,目前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孙咸泽介绍说,药监部门也在药品生产和经营领域,完善监管机制,开展市场整治,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孙咸泽说:“最近,我们在全国开展了打击药品违法生产和经营的专项行动,针对药品安全领域发现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多项措施,构建了药品安全规范化制度化的格局。”
目前,民众用药安全意识薄弱,用药基本科学知识相对不足,还存在不少隐患。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药品领域专家和监管部门计划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开展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合理用药,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说,民众应当养成科学用药的好习惯,避免用药的常见误区。张淑芳说:“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不擅自购买使用处方药。特别提醒公众,儿童老人孕妇等患者应该用药谨慎,从事驾驶和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应该严格规范,按照说明书存放药品,不使用过期药品。”
http://tj.offcn.com/
此外,专家还提醒公众,一般的感冒发烧由于人体免疫力作用会自然痊愈,无须服药。而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也会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使用中药也需要谨慎。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http://tj.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