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3:3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

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

胡亚西山西省大同大学037 0 0 9

【文章摘要】

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中小企业也不会例外。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大的,但相对而言,风险对中小企业来说远远超过大企业。中小企业虽然“船小好掉头”,但它由于“本小根基浅”,故只能“顺水”,不能“逆水”,不能左右风险的发生。从实际情况看来,中小企业消化吸收亏损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中小企业更应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求未雨绸缪,防忠于未然。所以本文分析中小企业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的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目前情况下出口主导型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然后提出 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风险管理;出口主导型;内需主导型

一、简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运营环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中小型企业已经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内需主导型企业,另一类是出口主导型企业,而这两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其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是不尽相同的,对于内需型为主导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更加接近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中小型企业的风险认知;而对于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虽然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出口过程中这些企业更加要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出口利益最大化,保证经营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内需主导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一般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内需主导型中小企业所面的风险有现金风险、授权风险、领导风险、成就风险以及持续经营风险,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简要的分析一下内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①现金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损益表上利润的期末余额巨大,但实际上企业现金表中的期末数额却小到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经营者以为,帐面上的利润就是现金,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因为赊销虽然也计入收益,但销售时并没有收到现金。另一方面,赊销增加了销售/存货的成本,但并没有立即支出现金。这种误解往往使企业的现金状况发生假象,经营者因而在企业扩张或新项目上马时忽视了对现金供需的平衡核算。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从日常经营活动看,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没有充足的现金,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而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不抵债,走向破产。现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业主只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感兴趣,而忽视了指标掩盖下的问题;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而忽视手中掌握的现金;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企业的变现能力降低,导致资金沉淀;企业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相应的短、中、长期计划。

②授权风险。许多成功的小企业,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业主或经理发现由他一个人唱“独角戏”管理企业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此时就需要将部分管理工作授权其他人承担而由自己抓主要工作。一般认为,生产过程比较简单的企业,职工人数达25人以上便会产生这种需要。如果生产工艺和销售职能较为复杂,即使职工人数达不到25人,仅靠经理和业主个人也难以有效地经营企业。授权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人员选择的不确定性;不能授权

别人分担沉重的责任和繁杂的决策事务;存在心理障碍,授权者认为“只有我才能干好”,缺乏选拔和指导别人的能力;对下级缺乏信任感;业务发展,责任增加,但业主或经理用于经营管理企业的时间并没有增加。

③领导风险。当小企业发展到有职工150到250人的中型企业的水平时,就会面临企业的领导风险。处于扩张趋势的企业一到这个阶段,经营者就需要一套新的管理体制和技巧。经营者应该放弃过去曾经为自己带来成功的老经验、老办法,重新学习现代管理知识。领导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仅业主或几个合伙人无法承担逐渐变大的企业的管理责任;不愿授权别人分工负责并建立一个管理班子;不采用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一切靠自己的老办法;对具有领导才能的专门管理人才不能坚定不移地起用。

④成就风险。有些中小企业在度过了一段好时光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大跃进”,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或者放弃了过去获得成绩的踏实作风,把精力和时间范在投机或其他事务上。许多事证明,这些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的企业经营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结果还是被成就风险所压垮。成就风险的主要表现:满足于眼前成就,开始注重个人享受,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下降不以为然;不注意新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原材料替代、新产品和消费者爱好的变化。

⑤持续经营风险。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的原管理者会逐渐衰老,年龄的增大,事务的繁忙,会使其越来越无法像当初那样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当创办人或业主死亡、长期生病或丧失工作能力时,持续经营风险就会降临。此时出现三个问题,首先是由谁来照看企业的管理;其次是解决表决权或控制权的分散,推动统一的控制,尤其是家族制企业,家属问在企业控制上的意见分歧,将为企业带来灾难。最后一个问题是接班人要求获得其他所有者股东)、职员、雇员的拥护和支持,还要获得金融机构、客户和供应商的信任。深谋远虑的企业所有者从企业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迟早都会遇到这一问题。但是许多中小企业所有者不愿考虑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出现的问题,而企业则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持续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在风险降临时没有准备好由谁来接替管理责任;二把手在企业里没有占有必要 的股份;没授权,缺少规划,过分自信;遗产税产生的债务。

以上这些是所有中小型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状况,而对于出口主导型中小企业除了要面对类似的风险之外,由于进入了世界贸易的大环境,他们所面临的风险问题要更加的艰巨,下面我们就主要分析这一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风险状况。

2、出口主导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对于这类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在出口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贸易壁垒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条件下,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采用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国外的产品。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且经常变化,中小出口企业如不能及时把握、了解和适应这些壁垒,在出口产品时就会陷于被动。如进口限制是进口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常用的措施之一,但进口国何时采用、对什么商品采用、对哪些国家采用等具有不确定性,中小出口企业对此较难预测,如企业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则当这些国家实施进口限制措施时会对企业出口造成极大的影响。

②面临进口国厂商或消费者起诉的风险。国际贸易面对较为复杂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不同于国内法律,如在美国,即使产品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但根据其可能性就可以认定损害赔偿责任,而我国法律则规定只对产品发生的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如,以前我国某服装制造商出口一批童装到日本,由于服装口袋内的断针刺伤了购买者的手指,该消费者通过消费者协会起诉,最终该服装制造商赔偿20余万日元并花巨资购买了日本的检针设备才保住了日本市场。这说明,如果出口产品由于质量问题遭到进口国消费者的起诉,出口企业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一旦损害赔偿责任成立,出口企业不仅

要承担巨额损失赔偿,而且还可能失去原有的市场。

③信用危机风险。信用危机是指由于某一突发事件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信用而造成的信任危机。对信用危机处理不当会损害企业的形象,降低顾客的忠诚度。由于没有处理好影响企业形象的突发危机而导致企业迅速衰败的例子时有发生。但同时也有许多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妥当地处理好了危机事件,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如1982年发生的“泰诺”中毒事件对于生产该药的美国约翰逊联营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危机,民意测验表明,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对该危机事件如处理不好,不仅“泰诺”胶囊可能从此消失,而且约翰逊联营公司的其他产品也会受到影响。约翰逊联营公司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决策,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理解与支持,使公司的信誉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④政策变化风险。政策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制订政策时会考虑到其连续性,但对企业而言,政府制订政策的依据、何时制订以及制订什么样的政策则难以预测,一旦政府制订的政策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但由于政策执行的强制性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⑤环境突变风险。企业的经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有的是渐进型的,如经济形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有的是突变型的,事先无征兆,或有征兆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9.11”事件是典型的突变危机,这样的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往往是防不胜防的。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迅速采取了空中管制措施,暂停了中美之间的航空运输,造成我 国一些出口商品积压,部分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如山东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向美国出口的价值120万美元的6000台激光打印机合同因此而被迫取消。

⑥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险。对于企业特别是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当掌握了企业资源位的个人脱离原企业并带走客户时,不仅使原企业的客户流失,而且增加了十分熟悉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会使原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由此带来巨大的危机。

⑦客户信用危机风险。出口企业如对客户资信的调查工作做得不够,选择了资信不佳的客户,在客户不能履约时,便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或者所选择的客户在签约之初就存心诈骗,但出口企业没有察觉,以致合同签订后被客户骗走货物,造成经济损失。中小企业的规模本身就很小,如果一笔大额合同的货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势必影响其资金周转,导致经营困难。

上述种中风险问题是专门针对出口主导型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所以相较内需主导的企业而言,出口为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应该更加的强烈,应该更加注意应对风险的管理问题。

三、相应的对策

1、内需主导型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实践中,多数企业把风险管理的目标都限定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企业通过购买保险,转包、签订合同等经济、技术手段去控制财务风险以减小经济损失是许多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对经营风险进行化解和处理的方法有许多,以下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一些解决风险的措施:

①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机构。中小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去分析和确定风险,即通过对经营政策、运营程序及以往事故的调查报告研究分析并结合与员工、顾客的广泛交流来确定自己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整而严密的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每一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都有监控,每一种业务都有管理规范。制定完成的各种制度,还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和改正,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防范风险的效能。

②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系统。对于反映经营、资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国内外形势、行业态势、企业经营资产负债叱例等,根据历史数据及与同行的比较,确定合理的警戒线。⑧根据自身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特点,列出风险清单。确立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建立风险处置的预案库,并根据经营、环境等的变化,不断充实或更新,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持适当的资源储备,确保风险损失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有力的反应,有效地控制风险损失。

④善于利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法与企业越来越密不可分,建筑企业要善于利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利益受损、造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充分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出口主导型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针对我国出口主导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熟悉目标市场国惯用的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影响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出口企业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主要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或者是绕开其贸易壁垒,或者是通过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其要求。此外,要建立对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其变动趋势,防止贸易对象国突然采取某项限制进口措施而造成我国出口金业的措手不及。

②加强品牌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适当进行相应的投保。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而质量是品牌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企业都真正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它是企业长久占领市场的要件。出口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从产品质量抓起,积极争取获得各种国际认证。目前,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很强,另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十分完善,对生产者责任的要求也很高。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企业可能要承担很大的赔偿责任,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因此,出口企业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应投保产品责任险。

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任何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不同的企业面临风险的类型、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以诈骗风险为例,警惕性强的企业遭受诈骗的概率要小于疏于防范的企业,再如市场突变风险,事先做好防范工作的企业遭受的损失要小于没有防范措施的企业。出口企业要想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就必须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全面识别在出口过程中本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认真评价其对企业出口可能带来的影响,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的措施,为产品出口保驾护航。

④重视人才培养,管理好企业战略资源,防止战略资源个人化。风险是中性的,风险的存在给企业构成威胁,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机会。面对同样的风险,有的企业能化解风险并从中获利,有的企业只能遭受损失,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人才是企业驾驭风险、化解风险、利用风险获利的利器。中小型出口企业要借助机制灵活等优势,下大力气吸引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人才,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企业的战略资源知核心技术、客户关系等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以防止人员流动带来战略资源的流失。

⑤通过跨企业资源配置,构建网络优势,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信息闭塞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小型出口企业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就中小企业的网络而言,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相互联系的企业组织)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并企图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协议、承诺或信任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性关系。近年来,部分中小型企业借助于企业网络已经取得了成功。对于中小型出口企业,要认识到在出口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联合构建网络优势,互通信息,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网络成员之问较为

固定的关系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来降低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了很多的风险问题,怎样认知这些风险并且合理的划归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合理的控制风险才能使这些企业走的更远更稳。

【参考文献】

l、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机械工

业出版社

2刘伟,从管理机制入手预控企业

经营风险,3.黄甫君,论风险投资的代理风险与

制度安排,新浪网,2002

4朱其凯,企业未能广泛运用管理会

计的症结,江苏国税网,2004

5孙昌军,全面防控企业法律风险

一一理论探索、机制创新与运行操作

6白津夫,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战略

问题,学习与探索,2003①

7王利群,给企业提个醒:注意规避

培训风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

8孙泽厚,李冬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接128页

量将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到工作中去,积极提出有利建议,并鼓励大家进行岗位创新。

3、重视资源优化配置化

资源优化配置就是能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效益。通过资源的优化配

置,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就是降低了有关的目标成本。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争取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服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对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班组的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成本也就相对较高。

4、重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必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却容易陷入下列误区如管理者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重视对构成企业运作流程的一个单项活动进行成本分析,而忽视了把握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成本分析的方法过分依赖于会计方法和制度,而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等。没有从战略高度与全局上来予以考虑。

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不同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与分解,使管理人员对产品成本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除了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还要注意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也要多加分析,努力寻找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在人、物等各方面,把整个生产运作当中的成本降到最低,才是真正的全面化的目标成本管理。

五、结语

在目标成本的制定时,我们只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效益性的原则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严格按照目标成本制订程序,充分挖潜,认真决策,就能使目标成本计划真正成为一项具有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性文件。

在目标成本控制中,既要充分发挥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严肃计划,增加计划修改调整的审批难度,使目标成本汁划真正起到指导我们开展项目管理的作用,在推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还要注重抓好制度建设、健全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强各层次操作者的培训、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等工作,要注意处理好思想与工具、主动与被动、综合与单项、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通过几轮循环,我们的企业才能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容应对入世冲击等形势。

【参考文献】

1、夏博辉.企业财务成本控制M,长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郭向伟、郭顺祥.现代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J]经济论坛,2008年第1期

3,陈亮,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对策

及建议[J].经济师,2007年第1期

4吴斌,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纺织,2008年03期

第二篇: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随着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大环境下,中小企业顺应时机蓬勃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机构进行重组、发展影响愈来愈大。但是中小企业要不断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优秀管理人才的流失或较难聘用到优秀管理人才以至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在缺乏管理下使企业经营模式落后,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等等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不高。以至于应对新环境的变化反应慢。为了中小企业在当下环境稳定快速发展,本文认为管理技术创新和发展品牌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竞争力的关键而根据这两个核心要素,政府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扶持,变革当地市场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制定有利的市场策略提供良好外部条件促进中小企业稳定科学持续发展。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出口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in China's expor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orce of China's export, the U.S.swept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ontinue to spread,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entity's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xport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reasons leading to such problems,and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help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ut of the woods.[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Financial crisis export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1)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3)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3)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3)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3)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4)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5)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5)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5)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6)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7)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7)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7)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8)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9)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9)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10)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10)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11)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11)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12)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12)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13)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14)参考文献..........................................................................(16)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我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出口,而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美国人借钱消费的模式曾消化了中国过剩的产能,出现了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重繁荣,但是随着美国金融的倒下,我国的制造也随之受到影响,对外贸易环境逐渐恶化,出口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显著,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加快中小企业的出口发展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据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占全国企业的75%,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左右,上交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0%左右。据2008年我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小企业在资产总数、户数、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额方面分别占总数的60%、99%、60%、40%和60%,并在解决就业等重要方面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据2009年11月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71.8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3.41万户,个体工商户3184.02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超过4000万户。中小企业不仅对 1 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海关统计,2008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2009年1月出口下降21.1%,2月下降25.7%,3月则下降17.1%,从环比上看,3月份出口回升18.3个百分点,显示外贸下滑势头有所放缓。09年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口径是63290多亿元,我们现在出口退税达到了6486.8亿元,已经达到了1/10的水平,特别是我们的税收增长是9.1%,我们的退税额的增长是10.6%,高于这个数字,同时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额已达到正增长,比较好的形势已经出现。

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35.1亿元;其次,在减免税赋方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次,放松信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对民间金融已经承认合法性,努力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健康发展。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我国在9个月内6次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对外贸易大幅下滑的局面,第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到3802个税号的相关产品,明确规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 2 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已经完成了全额退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与全额退税只差一个百分点。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既有国际上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企业出口增速回落,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也有国内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影响;还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一系列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次贷危机导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减速,国际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美国虽然继续保持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位居第一位的欧盟相比,外贸差距从96.4亿美元迅速飙升至541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减速是导致其对我国进口需求回落的主要。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一季度升值 411 %,为人民币汇改以来季度最高升值幅度。到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元大关,人民币自汇率改革至今累计升值已达1514 %。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美,人民 3 币升值使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优势下降,原来显得 “物美价廉” 的产品现在已经涨价不少,这对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产品是个沉重的打击。正因为这种优势的减弱,使外国客商将选择产品更便宜的国家,不仅使中国企业的利润减少,损失加大,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接的订单更少,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对出口逐渐失去信心,难以维系企业的生存。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现在“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当“中国制造”出口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险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和升级,不断出台限制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往往都是被动地应诉,加上贸易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导致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与矛盾,增加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冲击和打压。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减少,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壁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直都是出口的一大障碍。21世纪以前,贸易壁垒主要以关税壁垒为表现形式,各国政府通过征收高额的关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而21世纪之后,出现了贸易新壁垒 — —非关税壁垒。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社会责任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也更为强烈,同时隐蔽性非常高。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2008年,4 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更加严重。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007年7月1日,我国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涉及纺织、冶金等几大行业。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对于主要依靠价格、劳动力的微弱优势获取微薄利润,甚至是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很难通过涨价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国外进口商或是内部消化退税率降低增加的成本,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对其影响巨大。出口退税品种的减少和额度的下降,使一些企业的利润受到较大冲击。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5 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农民工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制度规范、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劳动密集型、接单出口、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法律实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成本:裁员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以及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首先将会沉重打击那些靠侵害劳动者权益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其次对其它合法用工的中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大约比2007年上升了10%左右,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增加了20 %~30 %,企业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状况来看,除少数高技术企业外,目前中小企业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所涉及的产业主要是加工业、制造业及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一般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属于引进技术或模仿他人技术生产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靠薄利多销维持了庞大的出口规模,而忽略了自身企业素质和产品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成本上升、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等情况下陷入困境。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人才匮乏,很难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只占很少一部分,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为跨国公司充当加工组装车间,靠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维持生存,6 出口产品单

一、附加价值低、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只能成为人家的廉价生产基地,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

一般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信用程度低,持续盈利时间短,经营风险大,这些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加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搜寻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遇到的问题是:信息不足、风险过高、成本过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出口业务上都存在一定的收帐风险,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意识,甚至连对进口商最基本的信用调查都没有进行,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订单取消,客户倒闭等现象,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不利于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 100人以内,资产规模过小,且与大企业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从 2004年出口额最大的100家民营企业排名来看,名列第一的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也不过151573亿美元,不及民营企业总出口额的1.5%。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面广、起点不高,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 7 业,就业人员80% 左右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中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四川、湖北、吉林等四省民营企业抽样问卷调查来看,平均69.43%的民营企业认为,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偏低。企业普遍缺乏精通国际金融、贸易、投资、法律以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缺乏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项对基于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湖北、辽宁、云南等七省的3027份有效问卷分析表明:中小企业中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比重不到10%,研发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不到15%,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是令人堪优。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既需要政府的相关宏观调控及辅之以一定的“减震”措施,并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上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出口的扶持,更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能力与水平。具体而言: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进出口企业亏损比较严重的现象, 政府可对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减税或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选择地扩大授信转授权的品种范围,灵活运用承兑、贴现、授信开证等多种融资形式,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为了稳定出口,应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考虑到 8 目前我国面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政府应暂时放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节奏,甚至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实行小幅度的贬值;四是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因此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领域,要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另外,目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只是一个特定过渡时期的战略思想,并不是我国的最终目标,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会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在发达同家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良机,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目前还未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要争取机会介入,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创新,把国内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同时,还要更多地提出新工作项目,并担当新工作项目的召集人,实质性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主动权;对于已有国际标准的领域,应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的工作,主导国际标准的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健全进口监控体系;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等等,以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各类贸易摩擦,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的问题,不是局部问题,从产业关联度看,很快会影响到大企业,因此,从长期看,中小企业要渡过难关,还需政府的帮扶。在如今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应参考国外经验,结合国情,为中小企业创造真正有效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通过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为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产品研制、产品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制定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始终注意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为进口的出口增长培植力量;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这条底线不放松,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带来全球贸易量的萎缩,内需推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只有坚持摆脱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才是应对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经济动荡的长久之计。当然,扩大内需还需要国内配套政策的完善才能得以实现,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内部市场,分担出口压力,要进一步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拓展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10 也应加快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逐步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也应加强同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采取各种方式推动我国对这些地区国家的出口,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继续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尽管中小企业目前融资困难的加剧的确是经济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客观使然,但国家和企业都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改进投融资环境,努力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政府要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组建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而企业也应该加强信用管理,摒弃“失信用、无信誉”的不良风气,建立诚信的商业伦理关系,将企业的信用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担保机构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全社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产品开发方面,促进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在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适应特殊用户 11 的需求发展,引领行业发展,要通过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向工时、向材料要利润,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

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而且从长期来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才是化解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进一步下调“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可以适当上调高基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实行更显着的差别出口退税政策,既保证出口规模的增长,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

在经济紧缩时期,中小企业只有把成本降到最低,不断开拓新市场才能稳中求进,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打开海外新兴市场的成本。中小企业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将自身难以胜任或没有优势的环节外包给其它企业,与分包企业共同组成一个集研发、销售、原材料供应、生产等各环节为一体的虚拟企业,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2007 年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了1181.4 万家,占中小企业的28%,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003亿元,占总贸易额的5.7%。200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CNBC、CNN、Fox等美国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帮助中小企业在欧美市场开展深度营销,这是基于对欧美市场准 12 确的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能力很强的成熟的市场。无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大量减少的应是奢侈品的消费。当金融危机来到时,由于奢侈品消费的需求弹性非常大,会产生大规模的收缩,但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却具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民众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发达国家民众一致的认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对于价廉物美产品的消费需求。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不足,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价格高,即使有产品的独特性也难以发挥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利用地理空间的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同时,集群内部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制造在现实经济发展中表现为“专业镇”经济、“块状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出口加工贸易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现象。

产业集群内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联系造就了集群内知识、信息的外溢效应,激发各企业产生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为了获得产业集群的各种好处,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由于产业集群是由位于一定地理区域的各类企业密切竞争与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间的松散组织形式,企业进出相对 13 自由,企业间平等交易,因此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手段不外乎:积极参与集群内的合作和竞争,允许员工相对自由的流通,允许一定量的知识和信息产生外溢效应等。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它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要想快速解决缺乏外贸经营人才问题,应采用外地引进和本地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引进人才,政府要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构造一个引进人才的宽松环境;企业也应采取积极措施,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高校专门培养,结合具体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职业务培训,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也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手段。留住人才,着力塑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对于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推行认股权制等激励方式,形成留住人才的强大凝聚力。

总之,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出口的中坚力量,应该在金融危机中完善自身的 14 体制和产品质量,根据自己的行业和产品特点,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顺利转型,战胜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关法律,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易开刚.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9,(Z1).[2] 吴家曦.推动中小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J].浙江经济,2009,(08).[3] 陈彦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 2009,(01).[4] 薛颖.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5] 罗鹏, 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6] 汤慧子.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及对策探析[J]大众商务, 2009,(08).[7] 李京福.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8,(11).[8] 罗鹏,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9] 何玉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8,(15).[10] 肖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09,(15).[11] 任玉岭.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五大困境”[J].中国经济周刊, 2008,(24).[12] 郭丹.浅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如何转“危”为“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0).[13] 邵忍丽.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经营与管理, 2009,(03).[14] 张孟才, 耿娜.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崛起的机遇[J].商场现代化, 2009,(18).[15] 李毓.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9,(09).[16] 雷芳,邱卫林.浅谈中小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价格月刊,2009,(02).[17] 沈瑞,王莉.浅论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之策略[J].现代经济, 2008,(07).[18] 龙玲.当前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J].统计研究, 2008,(08).[19] 蒋剑丰,陈曦.金融危机局势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 2009,(04).[20] 胡启兵.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08,(11).[21] 朱庆超.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之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22] 黄绍林.浅析中小企业困境中的出口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3).[23] 顾涵, 邵大庆, 蔡晨.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09,(26).[24] 范萌萌.浅谈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J].中国集体经济,2008,(01).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文/松

【摘要】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中小企业形成竞争的不仅是国内企业,更有众多的外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及现阶段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万家,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总数的99 7%,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占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的40%。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据1997年江苏省调查,从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的职工,半数以上是通过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1 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到1996年,河南省县属以上的科研机构仍有300个之多。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

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2)中试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以乡镇企业为例,1996年以来该省先后被关停“五小”乡镇企业达17300多家。

(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在该省效益尚可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该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平均每户固定资产仅为41万元,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也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6)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逐年回落,由“八五“时期年均递增34 1%下降到“九五”时期的年均17%,1997年又降到9%,以上虽然是一个省的情况,但据此推算,其他各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不乐观,甚至更为悲观。此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折旧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一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提取,处于只能“吃剩饭”的境地,也就难以谈及技术开发和创新。

1.2 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从全国范围看,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东南部较发达,内地相对落后。但总体上以“家庭企业” 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 2002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只占到其销售收入的0.31%,由此证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3 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以河南省为例:“八五”期间,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累计105.98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超过142.08亿元,实际使用总量累计分别是94.63亿元和126.03亿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三项费用“八五”期间累计只有4.99亿元,加上1996年累计也不过6.99亿元。这种投入的绝对数量是很小的。

(2)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致使近几年来,全省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来,河南省财政用于直接扶持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仅为700万元,占省科技三项费用的1/10,而其他兄弟省市,此项资金都占科技三项费用的30%以上,有的达到50%以上,而且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给予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该省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制造等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

初探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与国家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2.1 模仿创新的战略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战略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科研开发能力弱,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瞄准国内一流企业,加大“仿创创新”和“改创创新”的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量,使中

小企业“小而专”、“小而精”。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有典型性。日本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是对引进技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日本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开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开始,进而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然后,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吸收其他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实现企业的多角化经营。这样,当某一种产品滞销,就可以马上转产,使企业具有分散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调节能力。

2.2 联合创新的战略对策

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

(1)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如三明制药厂和福建医学院联合开发的蛇酶注射液项目,金陵制药厂与江苏省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治疗脑血栓的中药脉络宁等都属国内首创,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区域联合创新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注重实现技术中心外部化和人才培训中心外部化。通过“长期联合”、“自主创新”、“引进转化”、“嫁接改造”、“委托攻关”等形式,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尤其是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益的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使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如由江苏省科委、扬州水箱厂、扬州有机化工厂、南京理工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国家“863”项目和CIMS工程,就属国内首创。该项目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省企业的科技进步。

2.3 与大企业合作创新的战略对策

在当今市场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昔日的“单兵作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了,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更有必要进行彼此间的有效合作。使之共同应对市场冲突、成本上升,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成果,共创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双赢。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分工协作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生存空间,所以称这种相互信赖关系为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合作,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信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小企业在实施这种战略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与大企业的协作条件。作为大企业的加工承包单位或委托加工单位,在决定价格、交货期、质量、支付条件等协作条件时,一方面需要承包企业注意谈判策略的采用,以一种对等的关系来确定协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求承包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争取主动。(2)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在协作生产期间,必须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树立信誉,逐渐摆脱大企业的控制而独立地面向市场,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应采取特色战略,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产品,逐步使自己扩大规模,争取主动。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的实施,还应得到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和技术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李培培,傅宗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6年01期

林妮.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年06期

王林.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装备制造技术 >>,2005年04期 余姜,王安民.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对策及战略探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02期

王静,王俊霞.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6年10期 梁瑞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难与对策.<<经济经纬 >>,2001年02期

第五篇:erp在中小企业的风险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中小企业ERP项目实施

风险及控制方法

学院:电气学院

班级:电气11-2

姓名:韩喜刚

学号:1103010205

时间:2012.11

中小企业ERP项目实施风险及控制方法探索

哈理工大学电气学院韩喜刚

摘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在建设ERP系统之前应充分了解系统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现状;其次,以企业在ERP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并详细分析各类风险的产生时机和具体存在形式;最后,以ERP项目建设的管理和执行过程为基础,结合风险管理一般理论,对上述各类风险分别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ERP;实施;风险;控制方法

目前,国内很多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ERP,以此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但是真正实施成功的却很少。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在ERP的实施中会遭受挫折,ERP 实施中会有哪些风险,如何应对和化解这些风险,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ERP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其所用的ERP功能相对简单,只是建立了订单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控制以及财务管理模块,很少有企业实现了完整的生产运作过程的信息管理。由于企业本身不成熟等原因,使得在进行ERP系统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企业对自己的管理需求并不了解,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导致ERP系统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不但没有改善经营,反而使产值、利润下降。

1.企业实施ERP未能发挥其预期作用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中完全按销售订单生产是不可能的,而且市场需求潜力也不止是订单上的数量,即使采用直销模式也会留有相当的库存,由于预测能力和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一些企业的ERP实际上仅仅是把分公司看作客户,这样就把所有的预测和计划问题推到了分公司层面上解决,这样做的结果是总部的库存确实能得到控制,但是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以说预测和计划系统的完善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ERP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

在企业物流运作中,ERP能很好地解决库存问题,能处理出库、入库的流程,库存数量和库存位置等。在仓储面积大、库存品种多、订单频率高的中央配送中心,仓库内的运作效率因仓库管理系统的不完善而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对企业来说,这一问题影响了订单响应时间的稳定性。

二、企业实施ERP的风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只有通过风险识别明确风险发生的时机和环境,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本文将从环境风险、选择风险、实施风险、合作风险和业务流程转变风险等5个方面对ERP实施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环境风险——企业外部风险

1.社会环境风险

ERP是管理思想的载体,首先必须符合应用行业的约束规范;另外,ERP是企业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它需要符合社会的法律规范。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ERP软件逐渐趋于标准化,需要对企业的ERP功能模块进行审计,如果业务流程、核算体系不符合相关规定,就必须作相应的调整,给企业ERP系统建设带来成本风险。

2.供应链环境及其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一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设情况以及他们的一般认为企业对ERP的应用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优化,延伸和拓展提高竞争力3个发展阶段。企业在ERP项目规划时应该将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作为一种企业资源,采取统一的信息传输标准,提高企业和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选择风险

1.项目招标风险

目前我国的ERP供应市场还呈现一种无序的、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状态。在选择咨询单位时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往往选择老资格的管理咨询服务商,但可能该咨询公司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或者企业看中的咨询公司没有做过企业所选择软件的实施,从而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实施困难、投资回收期长、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后续实施工作无法进行等风险。

2.软件功能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软件功能是否满足企业的关键业务需求上。许多企业提出的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表面的而不是根本性的,导致ERP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软件功能的风险在于企业没有正确认清功能的匹配程度以及需要匹配到多大的程度。

(三)实施风险

1.实施队伍组织风险

有的企业将ERP系统实施完全外包给软件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有的企业则完全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单独进行项目实施,这些做法都将增加系统实施的风险。在项目实施的组织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ERP系统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实施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安排跨部门的实施人员,避免出现扯皮现象是企业必须

解决的问题。

2.时间和进度风险

ERP系统实施通常需要6个月甚至1年时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整个实施过程能够按照预计的时间表进行,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许多ERP实施项目在一开始就没有制订明确的、可行的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按时实现里程碑性的目标,造成项目最终半途而废或系统上线严重延误,即使最终系统上线,也不能符合时间和预算的要求,客观上造成项目实施不成功。

3.成本控制风险

造成ERP项目超支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变革管理的需要,培训的投入,软件功能无法满足要求而导致的额外开发费用,软件系统的客户化和集成等。一般来说,在确保ERP标准系统能够满足业务主体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客户化定制,追求系统完美地与业务需求匹配是不现实的。由于企业特点不同,还会有许多没有考虑的成本,这些往往隐藏在支撑ERP系统使用所需要的辅助项目中。

4.数据管理风险

在建设ERP系统之前,企业的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甚至没有电子文档记载。在ERP上线时,必须对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统一编码,使数据标准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给企业实施ERP增加了风险。另一方面,数据管理的风险来自数据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权限、数据的丢失风险。在数据安全方面,由于人为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破坏,将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病毒入侵、系统硬件损坏和自然灾害等。

5.质量评估风险

除了对ERP项目实施需要进行时间和成本的控制,对实施的质量和最终实施的结果也需要作出评估。不少企业在实施之初没有制定实施的目标和期望,在实施过程中未能随时控制实施质量,在实施完成时不知道如何进行实施成果的评估,造成“为上系统而上系统”、“系统上线就算成功”的现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四)业务流程转变风险

ERP项目的实施需要调整和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岗位职责,意味着部分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员工在参与ERP项目实施方面经常表现出迟疑和缺乏积极性,业务流程转变需要企业所有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适应,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适应程度决定企业实施业务流程转变所面临的风险。

三、ERP实施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环境风险应对策略

1.咨询先行

ERP的实施就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植根到企业内部的过程,环境的风险就在于企业不了解哪些外部因素将对ERP系统实施产生影响,参考过咨询公司提供的建议,企业可以针对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做好实施准备,制定一个长远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2.标准化

企业在建设ERP系统时,往往缺乏对供应链的整体考虑,加之缺乏专家意见,很难发现由标准不统一所引发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在系统建设初期并不明显,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加深,一方面表现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交换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同时,ERP系统应用于不同行业,各个行业也有相应的标准,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数据编码的标准。各个业务也有特定的规范,比如财务模块要满足国家的会计准则等。

(二)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在选型时既要立足于当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发展的需求,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所选择的ERP软件系统。企业在选型的过程中,应避免自身开发软件,一定要选择成熟的,有大量行业成功用户的ERP软件,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需求,选择“适用、好用、易用”的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

(三)实施风险应对策略

1.分阶段实施ERP

分阶段实施可以分散ERP项目的一次性大数额资金投入的风险;企业能够及时总结前一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改善和优化公司的实际管理活动;企业有时间实施管理架构创新、业务流程重组,让公司的管理活动逐步适合ERP实施的要求。

2.组建实施团队

企业应成立一个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领导,有ERP实施引起变革的各部门的骨干人员参与的高效的ERP项目团队。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ERP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软件功能及软件操作技能,结合本部门的实际业务与供应商的实施顾问一同制订本部门的软件实施方案,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部门内部进行软件应用的推广工作。

3.加强进度控制

ERP的实施大体上分为3 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对数据进行进行标准化;中期进行界面测试,业务流程重组;后期是实施适应期每一阶段都需要领导强有力的推进和各方的协调,项目领导小组必须谋划得当,监督有力,实施项目管理,及时沟通,分析过程中偏失的原因,积极寻求对策。

4.实施合理的成本控制

在ERP开始产生效益之前,除了软件成本预算外,财务方面还应该考虑咨询、返工、集成测试以

及其他费用。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到ERP中的隐含成本,财务人员应该参加实施小组,以帮助调整项目预算成本清单,以确保在预算过程中忽略的项目投入。

5.进行ERP阶段评价

在质量评估方面,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负责,或者根据需要引入第三方项目监理机构负责。企业实施ERP项目监理的过程如下:

(1)为各模块的实施制定里程碑;

(2)针对项目实施计划和里程碑,监理方在每个里程碑中都要设置多个检查时间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实施情况、数据准备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形成进度监理日志;

(3)在每个检查时间点,由监理方根据进度监理日志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

(4)每次检查后将监理日志和比较结果提交企业和实施方,并要求双方就监理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办法或措施,作为下一监理检查点的检查内容之一。

(四)业务流程变革风险应对策略

变革中来自人的阻力。首先对于项目决策者来说,必须确保整个组织都有共同的实施ERP系统的目标,包括定义实施ERP后企业所获得的新的能力和最终实现的收益。这个目标是实施ERP流程优化变革的基础和业务驱动力。尽管系统的使用会引入新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对这一信息化手段产生怀疑。只要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就能够获得期望的收益和回报。

主要参考文献

1.价值工程 > 2012年19期 > 基于ERP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曹汇坚

2.价值工程 > 2012年19期 > ERP动态领域模型 张利军

3.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12年5期 > 合作学习理论在ERP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王丽娟

4.中国商贸 > 2012年12期 >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不足与优化 秦花花

5.信息技术 > 2012年2期 > ERP带来的新管理模式与中国式管理相结合的探索 赵志宏

6.会计之友 > 2012年19期 > 中小型工业企业ERP的抉择与分析 孙晓燕

7.科技管理研究 > 2012年4期 > ERP实施对制造企业成本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谢霞董丽

8.中国注册会计师 > 2012年3期 > 中外ERP软件总账模块功能的比较研究 张念珍

9.信息技术 > 2012年1期 > 中小企业应用开源ERP的选型问题 丁浩王欣欣霍国辉

10.会计之友 > 2012年19期 > 基于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 王铁王成孟祥成11.商业时代 > 2012年3期 > 中小企业ERP实施风险因素量化控制模型构建 张静娜 孟祥瑞

12.财务与会计 > 2012年7期 >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作用的探讨 李姗姗李金平

时间:2012年11月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2......

    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人、财、物、信息和时间共同构成了决定煤矿企业胜败兴衰的五大要素。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舒以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

    2021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作者:朱忱上传时间:2021-9-2413:54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外包的探讨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外包的探讨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曹璐[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才能通过管......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成份之一。发展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创造最大价值、实现稳定......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09-6-3信息来源:【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观念和理论认为只有大型的公司才有可能开展国际经营,然而,随着......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徐琼霞1. 引言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

    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突出风险和重大挑战 (宁化国保大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