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02:3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第一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09-6-3信息来源:

【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观念和理论认为只有大型的公司才有可能开展国际经营,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涉足到国际市场中来,国际化因而也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国际经营不仅能让中小企业引进先进技 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同时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中 小企业国际化的风险与现状,提出我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风险防范的对策。

1.引言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促进,越来越多的 中小企业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浙江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已经 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浙江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走在全 国的前列。然而,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较大企业 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如何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中小企业在经营国际化过程中要 面临的风险,并针对风险采取各种防范与规避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扶持、指导中小 企业国际化经营,给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提供协助,是一个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的问题。

2.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图表中得到说明。中小企业在浙 江省工业企业总数中一直占据了大半江山,而且其比重逐年有上升趋势,中小企业数量在工 业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 1998 年的 97.54%上升至 2006 年的 99.64%。

从 1998 年到 2006 年,虽然少数年份有所波动,但从总体趋势上

来看,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小企业是浙江省工业 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浙江省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省。中小企业为浙江省的经 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与其他省市相比,作为浙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国际化方面具 有自己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浙江总体开放水平处于国家领先地位,经济开放程度高。浙江较高的经济开放度 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经营的大环境。而且浙江的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与全 球贸易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外贸依存度越高表明国际化程度越高,浙江经济与全球经济 的紧密联系使其中小企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国际化经营中。

其次,浙江的企业国际化在本土展开,外资已经在浙江经济中占了较大比重。外资的引进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 和引导作用。再次,随着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浙江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企业制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可称 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生产经营活动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国与国之间达到比较成本优势就体现为在价值链 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导致国与国之间被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分工的 现象,生产经营环节

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构成是不同的。[1]中小企 业开展国际化生产经营,并不需要在所生产产品的一切价值活动上都领先,浙江外向型经济 发展多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和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中小企业集中的行业,这使得浙江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可以利用自身在生产、经营或价值链活动 某一环节上的优势,实施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

4.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

尽管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中小 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仍然较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因而存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 规模等条件约束,资本不是很充裕,资金的缺乏致使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上受到 限制,从而造成企业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因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受资金短缺等因素的连带影响,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上便显得较为软弱,银行考虑到对中小 企业进行贷款等金融服务的风险较大必定抱有谨慎心理,因而向银行贷款这一重要融资渠道 对中小企业来说变得可望而不可及。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使中小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小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抵抗能力便十分微弱了。

4.2 信息风险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比较薄弱,信息闭塞。中小企业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没有能力像大型企业一样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收集机制或信息平台,因而对国外有关法律法 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资金管理、投资环境等了解不够,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敏感,缺乏面临风险时的应变能力,难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例如,在中国加入 WTO 后,虽然关税壁垒减少了,非关税壁垒中的进口配额也逐步取消,并可以享受到诸如最惠国待遇 等优惠政策,然而许多发达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等等,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而且经常变化,中小企业就很难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壁垒。

4.3 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险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中最主要的是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 险。所谓资源位,就是在广义资源空间中,能够被某经济系统(经济主体)实际和潜在利用、占据或适应的部分,就称为该经济系统的资源位。[2]根据这一定义,可知企业资源位则是指 在广义的资源空间中,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实际和潜在利用、占据和适应的广义资源,而企业资源个人化是指企业的核心资源转化为个人所有。对中小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 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资源,这两者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相对于以实物形态存在 的有形资产来说更难进行保护与管理。其中,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资源一般掌握在作为企业创 始人的核心管理层手中,因此核心技术资源个人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般不会产生很大影 响;但客户资源个人化对企业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多数没 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而主要是用OEM方式进行经营,所以客户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资源 之一,一旦客户资源被个人掌握并离开企业带走客户时,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小 企业由于机构比较简单,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分工管理制度,因而某个人包办某项 业务的现象难免是存在的,产生企业资源位个人化现象自然在所难免。

4.4 技术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尽管在专业化技术创新上拥有一定优势,然而却缺乏投入研究 与开发的成本,在技术人才上也处于劣势。尤其是我国包括我省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 中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WTO 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自由 贸易来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力方面中国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但这是一个浅层的 优势,你如果在浅层开发这个优势,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卖苦力,打苦工。深层的比较优势 不是一个企业的比较优势,而是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国现在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是在 打苦工。宏基的施振荣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制造业价值链的两头‘设计和研发’是翘起来 的,中间环节‘制造’是很低的。而且施振荣说,微笑曲线翘得越来越厉害。”[3]如果继续利用 人力资本优势,我省中小企业便只能停留在 OEM 方式上,而无法真正做出自己的品牌。另 外,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极有可能遭遇反倾销诉讼,产品不仅失去 原有市场,还要遭受巨额损失。

4.5 文化风险

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定会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因素引发的冲突 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风险。例如,有些国际化企业在国内的营销方式十分成功,所以在国际市 场上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营销方式就是最可取的,而不根据目标市场当地的文化特征与消 费习惯改造产品以适应市场的特殊需求,这显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再有,各国语言文 化背景很不相同,在对某品牌或广告语进行翻译时,如果采用直译便很可能会曲解原文的意 思,例如在中国,把“山羊”作为某商品的商标是很正常的,而在英语中,山羊“goat”却有“好 色”的意思,这样一来,作为商标就很不恰当了。[4]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中小企业要 成功开展国际化经营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因而,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仍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方能走好国际化之路。

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风险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类似于金融风险,也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予以分散;而系统风险是市场固有的,企业只能防范,不能消除它。而中小企业在分散风险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可能导致风险防范不利 现象,因此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管理不仅是自身内部管理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府行为、社会服务体系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外部协助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在防范 国际化经营风险时所需的措施。

5.1 防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政府协助行为

5.1.1 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利用其有形的“手”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融资支持,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地方政策性银行等给中

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并对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其他金融服务,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与担保体系,通过放宽中小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的条件来拓 宽中小企业的 融资渠道。另外,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自己的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由各中 小企业通

过缴纳会费加入互助基金,从而基金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贷款金额。通过解决中 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从而可以使中小企业的抗 风险能力得到一定的保障,防止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措手不及。

5.1.2 信息支持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薄弱、信息闭塞,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服 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 会中介,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政 府还可以利用与其他国家外交中收集信息的成本优势收集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需要的诸如 法律政策、贸易壁垒情况等信息,将信息作为公共物品通过一定渠道传递到企业。此外,还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以及行业动态等,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联合构建网络优势,互通信息,以降低 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网络成员之间较为固定的关系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来降低国 际化经营的风险。

5.2 防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内部管理措施

5.2.1 逐步摆脱 OEM,发展品牌营销 目前,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要

求很高,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很强,另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十分完善,对生产者责任的要求也很高。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企业可能要承 担很大的赔偿责任,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是防 范国际化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省乃至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优势都是劳动力优势,目前大部分产品都是进行贴牌生产,因而,当前中小企业需要做的关键就是要逐渐摆脱贴牌 的影子,进而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而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出口企

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从产品质量抓起,积极争取获得各种国际认证。正泰集团便是在品牌战略上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典型。总部位于 浙江乐清的正泰集团是一家以制造电器为主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正泰产品先后通过了国际CB 安全认证、美国 UL 认证、安比利时 CEBEC 认证、荷兰 KEMA 认证、德国 VDE 认证、意大利 IMQ 认证。

5.2.2 组建企业集群,减低市场密集度

为了减少市场开发成本,降低费用,在中小企业中可能会出现整个地区的某类产品出口 集中在几个国家或地区,这样虽可以减少成本,但是容易造成市场过早饱和,由此引起企业 间的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引起的低价政策又容易遭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这样就难免会引起 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而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 建企业集群来规避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中小企业集群能借助群内企业的网络,发展国际化 经营的优势,对于防御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很难在短期内扩大规模的中小企业 提高“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能为中小企业带来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方便 中小企业即使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浙江省以小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现象并不乏见,例如,义乌企业在南非等国设立的“中国小商品市场”,温州企业在巴西设立的“中国商城”,海宁企 业在莫斯科设立的“海宁皮革专业市场”等,此外,还有绍兴的轻纺小企业群、宁波的服装小 企业群、永康的五金小企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小企业群等。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仅 靠个体力量,单枪匹

马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比较大,风险较高,而依靠企业集群的力量则可 以提高总体的竞争优势,更好地防范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

5.2.3 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人才管理

风险是中性的,在给企业带来威胁的同时还能带来机会,因此,如何把握风险带来的机 遇,驾驭风险,利用风险是把握企业命运的关键,而人是把握风险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 应借助机制,广泛吸收国际化经营的人才。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中小企业必须以人 为本,进行组织制度、管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培养和选拔熟谙技 术、外语、经济商务、涉外政策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高新 科技、法律、财务会计等知识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适合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队伍。同时,中 小企业还应进行制度与观念创新,完善组织机构,避免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客户等资源集中到 少数人手中,防止企业资源位个人化带来的风险。

5.2.4 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规避文化风险

中小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需要在国外环境中生存,因而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异国 的文化,而对文化差异的不熟悉难免会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障碍,带来风险。鉴于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来规避国际化的风险。所谓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或各自的战略目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 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松散合作模式。[6]小企业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减少与异国文化的摩擦,利用联盟一方的本土优势,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消 费习惯、市场需求等,在他国的文化环境中可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此外,企业还可以引进 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利用外商的销售渠道出口产品,从而提高 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6.结论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在世界的企业群体中占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 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而且是科技创新的推进器,是托起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就浙江省 而言,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绝大多数,创造了大量的 财富,而且中小企业数量如此之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策 略,研究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与对策,是为了使 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开展国际经营,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更好地促进我省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中小企业走向 世界的趋势更加迫切,在新时代的潮流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规避国际化经营的风险,顺利开展国际化经营,这对于我省乃至我国的经济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爱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战略与策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吴敬琏,周其仁,储小平等.《“走出去”的思辨——本刊“2004民营企业国际化.深圳沙龙”精彩观点》[J],《IT

经理世界》,2005年1月5日,第22页.[4] 尹柳营.《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金一群.《文化温州——昭示新温州模式的真谛》[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5 月.[6] 董蕙梅.《跨国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第82~83页

发布时间:2008-7-25

第二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徐琼霞

1.引言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促进,越来越多的 中小企业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浙江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已经 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浙江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走在全 国的前列。然而,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较大企业 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如何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中小企业在经营国际化过程中要 面临的风险,并针对风险采取各种防范与规避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扶持、指导中小 企业国际化经营,给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提供协助,是一个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的问题。

2.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图表中得到说明。由表 1 可见,中小企业在浙 江省工业企业总数中一直占据了大半江山,而且其比重逐年有上升趋势,中小企业数量在工 业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 1998 年的 97.54%上升至 2006 年的 99.64%。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总产值对浙江省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小企业总产值在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从 1998 年到 2006 年,虽然少数年份有所波动,但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小企业是浙江省工业 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浙江省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省。中小企业为浙江省的经 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与其他省市相比,作为浙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国际化方面具 有自己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浙江总体开放水平处于国家领先地位,经济开放程度高。浙江较高的经济开放度 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经营的大环境。而且浙江的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见表 3),与全 球贸易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外贸依存度越高表明国际化程度越高,浙江经济与全球经济 的紧密联系使其中小企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国际化经营中。

其次,浙江的企业国际化在本土展开,外资已经在浙江经济中占了较大比重。外资的引进在带来资金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 和引导作用。

再次,随着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浙江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企业制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可称 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生产经营活动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国与国之间达到比较成本优势就体现为在价值链 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导致国与国之间被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分工的 现象,生产经营环节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构成是不同的。[1]中小企 业开展国际化生产经营,并不需要在所生产产品的一切价值活动上都领先,浙江外向型经济 发展多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和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中小企业集中的行业,这使得浙江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可以利用自身在生产、经营或价值链活动 某一环节上的优势,实施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

4.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

尽管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中小 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仍然较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资金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因而存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 规模等条件约束,资本不是很充裕,资金的缺乏致使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上受到 限制,从而造成企业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因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受资金短缺等因素的连带影响,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上便显得较为软弱,银行考虑到对中小 企业进行贷款等金融服务的风险较大必定抱有谨慎心理,因而向银行贷款这一重要融资渠道 对中小企业来说变得可望而不可及。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使中小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小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抵抗能力便十分微弱了。

4.2 信息风险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比较薄弱,信息闭塞。中小企业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没有能力像大型企业一样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收集机制或信息平台,因而对国外有关法律法 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资金管理、投资环境等了解不够,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敏感,缺乏面临风险时的应变能力,难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例如,在中国加入 WTO 后,虽然关税壁垒减少了,非关税壁垒中的进口配额也逐步取消,并可以享受到诸如最惠国待遇 等优惠政策,然而许多发达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

壁垒、技术贸易壁垒等等,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而且经常变化,中小企业就很难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壁垒。

4.3 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险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中最主要的是企业资源位个人化风 险。所谓资源位,就是在广义资源空间中,能够被某经济系统(经济主体)实际和潜在利用、占据或适应的部分,就称为该经济系统的资源位。[2]根据这一定义,可知企业资源位则是指 在广义的资源空间中,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实际和潜在利用、占据和适应的广义资源,而企业资源个人化是指企业的核心资源转化为个人所有。对中小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 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资源,这两者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相对于以实物形态存在 的有形资产来说更难进行保护与管理。其中,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资源一般掌握在作为企业创 始人的核心管理层手中,因此核心技术资源个人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般不会产生很大影 响;但客户资源个人化对企业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多数没 有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而主要是用OEM方式进行经营,所以客户资源是其最重要的资源 之一,一旦客户资源被个人掌握并离开企业带走客户时,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小 企业由于机构比较简单,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分工管理制度,因而某个人包办某项 业务的现象难免是存在的,产生企业资源位个人化现象自然在所难免。

4.4 技术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尽管在专业化技术创新上拥有一定优势,然而却缺乏投入研究 与开发的成本,在技术人才上也处于劣势。尤其是我国包括我省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 中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WTO 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自由 贸易来发挥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力方面中国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但这是一个浅层的 优势,你如果在浅层开发这个优势,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卖苦力,打苦工。深层的比较优势 不是一个企业的比较优势,而是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国现在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是在 打苦工。宏基的施振荣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制造业价值链的两头‘设计和研发’是翘起来 的,中间环节‘制造’是很低的。而且施振荣说,微笑曲线翘得越来越厉害。”[3]如果继续利用 人力资本优势,我省中小企业便只能停留在 OEM 方式上,而无法真正做出自己的品牌。另 外,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极有可能遭遇反倾销诉讼,产品不仅失去 原有市场,还要遭受巨额损失。

4.5 文化风险

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定会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因素引发的冲突 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风险。例如,有些国际化企业在国内的营销方式十分成功,所以在国际市 场上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营销方式就是最可取的,而不根据目标市场当地的文化特征与消 费习惯改造产品以适应市场的特殊需求,这显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再有,各国语言文 化背景很不相同,在对某品牌或广告语进行翻译时,如果采用直译便很可能会曲解原文的意 思,例如在中国,把“山羊”作为某商品的商标是很正常的,而在英语中,山羊“goat”却有“好 色”的意思,这样一来,作为商标就很不恰当了。[4]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中小企业要 成功开展国际化经营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因而,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仍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方能走好国际化之路。

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风险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类似于金融风险,也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予以分散;而系统风险是市场固有的,企业只能防范,不能消除它。而中小企业在分散风险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可能导致风险防范不利 现象,因此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管理不仅是自身内部管理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府行为、社会服务体系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外部协助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在防范 国际化经营风险时所需的措施。

5.1 防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政府协助行为

5.1.1 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利用其有形的“手”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融资支持,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地方政策性银行等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并对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其他金融服务,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与担保体系,通过放宽中小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的条件来拓 宽中小企业的 融资渠道。另外,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自己的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由各中 小企业通

过缴纳会费加入互助基金,从而基金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贷款金额。通过解决中 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从而可以使中小企业的抗 风险能力得到一定的保障,防止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措手不及。

5.1.2 信息支持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薄弱、信息闭塞,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服 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 会中介,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政 府还可以利用与其他国家外交中收集信息的成本优势收集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需要的诸如 法律政策、贸易壁垒情况等信息,将信息作为公共物品通过一定渠道传递到企业。此外,还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以及行业动态等,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联合构建网络优势,互通信息,以降低 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网络成员之间较为固定的关系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来降低国 际化经营的风险。

5.2 防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内部管理措施

5.2.1 逐步摆脱 OEM,发展品牌营销 目前,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要

求很高,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消费者的质量意识很强,另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十分完善,对生产者责任的要求也很高。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企业可能要承 担很大的赔偿责任,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是防 范国际化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省乃至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优势都是劳动力优势,目前大部分产品都是进行贴牌生产,因而,当前中小企业需要做的关键就是要逐渐摆脱贴牌 的影子,进而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而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出口企

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而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从产品质量抓起,积极争取获得各种国际认证。正泰集团便是在品牌战略上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典型。总部位于 浙江乐清的正泰集团是一家以制造电器为主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正泰产品先后通过了国际

CB 安全认证、美国 UL 认证、安比利时 CEBEC 认证、荷兰 KEMA 认证、德国 VDE 认证、意大利 IMQ 认证。[5]

5.2.2 组建企业集群,减低市场密集度

为了减少市场开发成本,降低费用,在中小企业中可能会出现整个地区的某类产品出口 集中在几个国家或地区,这样虽可以减少成本,但是容易造成市场过早饱和,由此引起企业 间的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引起的低价政策又容易遭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这样就难免会引起 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而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 建企业集群来规避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中小企业集群能借助群内企业的网络,发展国际化 经营的优势,对于防御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很难在短期内扩大规模的中小企业 提高“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能为中小企业带来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方便 中小企业即使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浙江省以小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现象并不乏见,例如,义乌企业在南非等国设立的“中国小商品市场”,温州企业在巴西设立的“中国商城”,海宁企 业在莫斯科设立的“海宁皮革专业市场”等,此外,还有绍兴的轻纺小企业群、宁波的服装小 企业群、永康的五金小企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小企业群等。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仅 靠个体力量,单枪匹

马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比较大,风险较高,而依靠企业集群的力量则可 以提高总体的竞争优势,更好地防范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

5.2.3 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人才管理

风险是中性的,在给企业带来威胁的同时还能带来机会,因此,如何把握风险带来的机 遇,驾驭风险,利用风险是把握企业命运的关键,而人是把握风险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 应借助机制,广泛吸收国际化经营的人才。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中小企业必须以人 为本,进行组织制度、管理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培养和选拔熟谙技 术、外语、经济商务、涉外政策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高新 科技、法律、财务会计等知识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适合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队伍。同时,中 小企业还应进行制度与观念创新,完善组织机构,避免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客户等资源集中到 少数人手中,防止企业资源位个人化带来的风险。

5.2.4 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规避文化风险

中小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需要在国外环境中生存,因而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异国 的文化,而对文化差异的不熟悉难免会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障碍,带来风险。鉴于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来规避国际化的风险。所谓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或各自的战略目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 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松散合作模式。[6]小企业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减少与异国文化的摩擦,利用联盟一方的本土优势,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消 费习惯、市场需求等,在他国的文化环境中可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此外,企业还可以引进 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利用外商的销售渠道出口产品,从而提高 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6.结论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在世界的企业群体中占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 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而且是科技创新的推进器,是托起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就浙江省 而言,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绝大多数,创造了大量的 财富,而且中小企业数量如此之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策 略,研究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与对策,是为了使 中小企业能更好地开展国际经营,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更好地促进我省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中小企业走向 世界的趋势更加迫切,在新时代的潮流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规避国际化经

营的风险,顺利开展国际化经营,这对于我省乃至我国的经济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 刘爱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战略与策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吴敬琏,周其仁,储小平等.《“走出去”的思辨——本刊“2004民营企业国际化.深圳沙龙”精彩观点》[J],《IT

经理世界》,2005年1月5日,第22页.[4] 尹柳营.《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金一群.《文化温州——昭示新温州模式的真谛》[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年 5 月.[6] 董蕙梅.《跨国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河南金融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第82~83页

第三篇: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成份之一。发展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创造最大价值、实现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中小企业规模相对不大,生产工艺先进性不强,产品知名度低、依附性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主导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信贷的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部分中小企业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偷逃国家税收现象较普遍,逃废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现象仍有发生。伴生信用风险的因素仍有一定基础。

3、经营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集中,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必然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4、道德风险。由于目前社会征信系统还不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中小企业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商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

二、银行在与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合作时必须坚持的原则

1、“市场化”运作原则。据安博尔中诚信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5年左右。因此,在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合作中,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谋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必须坚持市场化的运作原则,相机而动,一笔一清。

2、“现金流至上”原则。衡量企业还款能力最核心的指标是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在与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合作的全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和把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向,合理安排贷款品种、期限、回收方式等,确保我行信贷资金安全。

三、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

1、合理细分市场,科学把握信贷投向。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2、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突出第一还款来源。一要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二要从严把好中小企业客户信贷准入关。坚持放贷标准,把好准入这一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三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调查、审核、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制度。加强贷后跟踪检查,特别要掌握企业资金流向,强化资金结算管理,突出第一还款来源的监控。

3、完善贷款担保手续,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现金流即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还要采用抵(质)押等方式落实第二还款来源。

4、加强定价管理,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是根据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的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二是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组合方案,通过产品组合提升客户价值回报,减少风险损失;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损失拨备、呆账核销的风险补偿机制。

5、建立与中小企业信贷文化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要制定专门的风险防范和业绩考核办法,突出对客户经理和审批人等从业人员的正向激励;二要建立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问责制度,加强对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四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与对策分析

陈祖武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经济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少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更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不少中小企业选择了将人力资源的工作外包出去。然而,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也就构成了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研究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与对策,对企业减弱风险,加强风险的应对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风险;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84-03 在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分工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在经济洪流中制胜的法宝。于是,外包策略应用而生,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人力资源外包。因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日益得到关注和应用。人力资源外包(human resource outsourcing)是指企业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核心业务、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的GDP、社会销售额、税收等有5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国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可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专设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系统的人事制度,不能给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更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所以很难招聘到高素质员工,并且导致关键人员流动率高,员工满意度差。为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的业务进行梳理分离,将一些对企业贡献价值小的业务外包出去,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缩减成本的目的。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受“把不懂的业务全部外包出去,我们只做我们熟悉的”这一管理思潮的影响,人力资源外包理念应运而生。据《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外包调查数据报告》,目前中国有76%以上的企业还没有使用过HR外包服务,其中有近8%企业正准备使用;有18%的企业正在使用HR外包,也有6%的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外包。由此看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相当多的企业、公司、机构已经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同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外包的水平还比较低,覆盖面还比较窄,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理论指导。

第一,外包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不高,服务单一,多以提供基础性服务为主,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目前在我国境内,开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主要是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人才市场等,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比较少,并且这些机构的服务单一,多以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为主。

第二,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褒贬不一。虽然说,人力资源外包既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又可节约成本,但也有的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将太多的企业内部事情交由他人来办理并不合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会牵扯到企业的秘密,而且从员工的发展角度来看,容易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生疏,不少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仍心存疑虑。

第三,立法滞后。我国尚无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包服务机构的具体运作,相关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的行为,因此要保证外包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充当好“裁判员”的角色。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存在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帮助企业节约资源,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多种风险,且风险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风险。

(一)业务决策阶段

1.外包内容决策失误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是将企业部分人力资源业务交给外包商去做,也就意味着企业对该项业务的控制权降低。外包商的权力越大,企业对该项业务的控制能力就越低。因此,企业在将人力资源工作进行外包时,首先要确定何种业务适合外包,何种业务不能外包。如果企业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业务外包出去,则会导致企业对外包商形成过度的依赖性。另外,如果外包商将企业的核心内容卖给竞争者,那么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面临重大的威胁,这些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2.潜在的高额成本支出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企业都能对显性的成本,如:薪酬福利、办公设备、场地租赁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但对一些隐性成本,很多企业却重视不够。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外包后企业确实因为减少了人员、机构设置而节省了开支,降低了运营成本。但在外包过程潜在的高额成本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成本。为了制定出更加适合外包企业的方案,外包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和辅导外包商,以增进对企业的了解。(2)转换成本。由于服务商需要对企业的外包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因此外包之后并不能保证立即从外包商那里获得专业化的好处。而且,服务商提供的方案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致使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因为错误的导向造成相关的损失。

(二)选择外包服务商阶段 1.外包商选择不当的风险

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是整个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外包服务商选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与之合作是否成功。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进入门槛低,加上缺乏相关部门监管,从而导致外包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近几年,虽然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外包商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都使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因而导致有接近6%的企业放弃使用外包服务。2.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外包过程中,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但由于企业的目标、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逆向选择。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到外包商的经营状况、社会声誉、发展状况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从而导致在外包前未能准确选择外包商,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2)败德行为。外包商在有契约保障的情况下,可能采取一些不利于企业的行为,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如外包业务的不及时或者外包质量下降。3.企业商业信息泄密的风险

企业在与外包服务商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透露一些企业信息,这其中有很多都属于商业秘密,而这些秘密一旦泄露给竞争者,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虽然双方合作时会签订保密协议,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保障,但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来规范、约束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运作,一旦出现外包商出卖企业商业机密或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障。

(三)外包关系维持阶段

1.企业与外包商文化冲突和沟通困难的风险

文化是员工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体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些是由企业的历史以及企业初创者的风格等因素决定的。文化方面的风险一方面体现在外包服务商能否深刻理解、适应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还包括企业对外包服务商的适应。如果双方的文化冲突剧烈,就难免会在外包过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甚至造成外包项目的失败。2.企业内部矛盾激化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一种变革,原来的管理流程、权责分配及员工的职业发展定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员工随之会产生各种顾虑和猜疑,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造成企业优秀员工外流,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另外一方面,当员工在无法清晰了解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将外包决策看作仅仅是对组织有利的一种方针时,他们将会对外包变革产生抵制,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3.对外包商的服务过程缺乏有效监控的风险

由于外包服务公司是一个独立运作的法人实体,与企业之间属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因此,企业对外包服务商的监控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对外包服务商进行有效的监控,服务商的工作很容易偏离正常的方向,从而影响外包项目的按时完成及效果,甚至会直接导致外包失败。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对策

(一)业务决策阶段

1.根据企业的外包目的,选择合适的外包项目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需要谨慎考虑外包项目,确定哪些内容适合外包,哪些不适合外包。一般来讲,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商业安全性的业务,如高层员工招聘、人力资源规划等不宜外包。但是对于一些常规性的职能,比如低层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发放等工作可以考虑进行外包。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前,必须认真研究自身的状况和潜在能力,充分分析和评估自身条件,进而选择合适的外包内容,避免外包涉及企业商业机密或威胁核心业务的业务。2.正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大多数的企业在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都会关心支付的成本和得到的投资回报。企业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不光要核算现有人员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成本,如员工薪酬、福利、办公设备等,还要将此成本与外包成本进行比较,同时要注意一些隐性成本,如时间成本、转换成本、企业员工未来的工作能力、员工与管理人员对外包服务的满意度等可能引起的损失。

(二)挑选外包服务商阶段 1.挑选合适的外包服务商

在进行外包商的选择时,要有详细的目标计划,广泛地收集外包服务商的信息,建立资料库,重点考察外包商的要价、信誉、质量、可靠性等。选择企业曾经合作过或熟悉的外包服务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机密的泄露,减少磨合期。如果从未用过外包服务商,可以选择外包服务行业中实力雄厚、信用记录好的公司,或者通过其它正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企业了解相关服务商的信息。在这些前提下,外包服务商当然还要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通过各项比较,企业从中挑选出合适自己的外包服务商,切忌盲目地追求大公司,那样会使外包的成本过高。

2.与外包商签订完善的外包合同 由于企业与外包商不属于行政隶属关系,所以必须要用具有法律效应的外包合同来约束双方的行为,这是企业和外包商合作的基础,是直接关系到外包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包企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提高合同的完善度和针对性,规定好外包的具体业务、承接各种业务的价格、双方的职责范围、合同期限、工作进度、预期达到的目标、违约条例等等。另外,企业向外包服务商提供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商业机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策略时,既可以单独签订保密合同,也可以在人力资源外包合同中附加保密条款,通过保密条款或保密合同,限制外包服务商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使用。

(三)外包关系维持阶段

1.保证企业在外包过程中的参与和监控能力

企业将人力资源外包出去后,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负担,但不少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会担心自己未来,此时规划好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至关重要。通过定位,使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到外包过程中去。通过不断的参与,保持和提高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最重要的是,作为与外包服务机构接触最为密切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承担起对外包服务的监控和评估职能。2.建立外包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我国法律体制不完善的前提下,企业在作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应建立未雨绸缪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外包过程进行全面的策划,着重分析外包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估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估计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界定责任的承担者等。通过这种预警机制来预测和分析外包实施中的风险,加强前馈控制工作,从而使可能出现的外包风险降到最低。3.加强与外包服务商的沟通

外包合同一旦签订,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便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企业内部相应的工作人员应积极地与外包服务商的人力资源代表进行沟通,主动配合,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双方关系。与此同时,针对双方协议签订后存在的道德风险,企业除了用正规高效的手段对外包商的工作成效进行监督,以确保服务质量外,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使企业与外包商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从而使双方合作更加密切。

第五篇: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据工商局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455家,其中规模企业221家。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38178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6.51%;税收占全市工业比重79.09%。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难,融资贵。

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内源融资,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分别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5%和30%;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抵押物难,尤其是初创企业;申请无抵押物的信用贷款难;寻求第三方担保难;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苛刻等原因导致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利息10-15%,社会融资更高。银行贷款的成本构成:基准借款利率+咨询费+担保费+过桥资金费,成本高的达到贷款额度20%左右。民间借贷成本构成:接近银行同期基准借款利率的4倍+变相咨询费,一般达到24%甚至更高。

二、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多数中小企业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也难以从外部获取。另外,国家没有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来源的体系。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低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即使有自主品牌的也大多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无法形成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这些大大小小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

三、企业劳动用工问题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劳动用工存在用不起、找不到、留不住等问题。一是随着工资标准的上调,企业普遍反映负担重,用工用不起;二是企业由于招收普工难,一线工人不足,有些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无力完成订单生产任务;三是部分城乡求职人员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企业招工的选择范围;四是企业职工在就业上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对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期望值升高,同工不同酬也加大了职工的流动概率,加大了企业在职职工的流动性,减弱了企业凝聚力,导致企业留不住有技能的职工。

四、扶持政策难落实,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省、市都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红头文件,已制定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我市也制定了“**市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而事实却是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很多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如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181号)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预留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留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到位。另外,也有企业反映减免税费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帮助扶持中小企业突破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质是要改进整体经济环境,以政府为主体、多部门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

一、提供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

1、各承贷银行要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市场前景较好、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工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压贷、不抽贷,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积极支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健全间接融资服务,完善配套措施,政府为担保机构提供一定财政补贴。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和担保基金的作用,为市内信誉良好、发展潜力大、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引进更多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适度放宽中小企业呆账核销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臵政策,为金融机构减压助力。

4、支持和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对成功融资及新上市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二、创建优质的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1、将中小企业列入政府服务的重点,政府应积极主动的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开拓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及其他服务。

2、要构建创新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来源。通过发挥商会、工商联等民间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好社会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产业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

3、完善公益性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政府应与大中型企业或重点院校联系,形成长期公益讲座或企业巡诊模式,为本地中小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供有力环境。

三、识别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

1、全方位招募招聘人才。组织大型招聘和专场人才招聘相结合、线下招聘和网络招聘相结合、市内招聘和市外招聘相结合,以及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招聘活动,解决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

2、企业、劳动者需要调整,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素质。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免费订单培训和职业技能对口培训,按有关政策给予培训补助,切实提升企业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水平。

3、通过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制定培训企业家计划。对有需求的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四是为优秀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我市对部分企业法人发放了“金卡”,在部分问题如子女就业、交通通行等问题上提供了优惠待遇,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对企业的优秀员工也应提供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和帮助。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梳理现有政策,取消“过桥”资金,推出“中长期”贷款及政府贴息政策,以低于市场利率向中小企业提供专项扶持基金,如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资金、名牌产品奖励资金、企业技改贴息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等,以推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最大限速发挥财税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的杠杆作用。

2、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改,降低用工成本。对于技改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智能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企业要给予支持鼓励;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减免部分税费,按照企业实际安排劳动力人数给予财政补贴,适时降低企业和职工“五险一金”比例,以缓解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带来的困难。

3、政府要抓大扶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要培育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为我市培育壮大更多企业,做大县域经济这个“蛋糕”奠定基础。

4、加大专项督查力度,着力解决政策“不落地”问题。打通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发挥政策效应。

下载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目 录 1前言 ....................................................... 1 2中小企业筹资概况 ........................................... 3 2.1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

    农家乐项目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1与传统农家乐的竞争风险 传统农家乐一般都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经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利因素.客源相对稳定。对策:1、避免竞争,寻找还没被开发或者是.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从目前国内银行开始的国际化经营看,在风险管理、盈利......

    国际化问题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首先从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家银行相继建立起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积极主动、灵活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08级政治经济学 王倩 208020101026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剧烈增加,但在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5.17)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及其面临障碍的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我国主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迅速,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其财务管理问题,使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