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评价总结
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目前我国现对现行的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还是按照传统的毒理学评价顺序: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d喂养试验,繁殖实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GB15xxx03)
2.食品--指各种工人食用或引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 即使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食品卫生(food sanitation)--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4.食品质量(food quality)--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特征
5.食品安全(food safety)--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6.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损伤
7.Nutrition secretary--健康有活力的土壤 土壤缺足量营养
8.食品卫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结果安全+过程安全
9.现代食品安全性评价--除了毒理学评价研究外,还需有食品的成分、生产工艺、食品质量标准、人体研究、残留量量研究、暴露量研究、消费水平(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评价等
10.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为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风险评价包括:危害确定、危害鉴定、暴露量评估和风险鉴定
11.危险性评估--对活动或过程进行系统化检验以识别可能的伤害和疾病、评估可能的后果,评估操作对人员的(潜在影响),采取步骤预防或减少这些影响(网)
12.实质等同--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似,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既有实质等同性。
13.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
评价原则:危险性评个和实质等同
评价内容包括:申报资料审查评价、生产现场审查评价、人群食用后的安全性评价、安
全性的再评价
申报资料的审查:新资源食品的特征、使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使
用量、推荐使用量、适宜人群,卫生学、毒理学资料,国内外相关安全性资料,与类似食品原料比较
14.辐照食品概念--是指用钴-60、铯-137产生的r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照射加工保藏的食品,包括辐照的食品原料,半成品
15.公共卫生-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16.公共卫生安全-为尽可能减少对危及不同地理区域以及跨国范围公众群体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
17.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18.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使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19.食品安全性评价概念-对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或消费者接受,据此定制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
20.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纯铜毒理学评价研究,食品的成分,生产工艺,卫生学,食品质量标准,人体研究,残留量研究,暴露量研究,消费水平研究(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凭借
2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实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实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
括致癌试验)22.
第二篇: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
食品安全评价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品链的所有阶段采取的一定条件和措施。以上两者的区别:
一是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而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安全。二是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完全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包括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安全标准的作用:1.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2.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
3.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4.促进生产,推进贸易
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第二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发病特点:1.发病呈爆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人数呈突然上升趋势。2.中毒病人一般有相似的临床症状。3.发病与食物有关。4.食物中毒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引起原因的不同分三类: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污染的防止措施:1.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
3.食用前彻底杀灭病原菌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1.食物中污染大量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2.污染后食品放置在适合产毒条件下; 3.有足够时间是葡萄球菌产毒;4.食物成分和性质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和产毒。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
酮、伏马菌素
寄生虫的防止措施:1.消灭污染源;2.切断全波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常见的食源性疾病:1.肠道病毒;2.诺沃克病毒(SRSV);3.克雅氏病毒(疯牛病);
4.口蹄病毒;5.轮状病毒;6.农药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
农药、兽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农药残留毒性控制的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2.研究开发使用生物农药,并培育出抗病虫害及草害的新品种,改善农作物栽培技术;3.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
产生兽药残留的原因: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如:瘦肉精;2.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一般休药期为4—7天。3.不正确的使用兽药和滥用兽药;4.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5.用药方法错误或未作又要记录;6.屠宰前使用兽药;7.粪池中含兽药。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是部分所含的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残留。
休药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残留总量:是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某种药物残留的总和,由其原形药物或(和)其全部代谢产物组成。
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1.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农用投入品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并通过动植物的摄取造成污染。2.自然环境的高本地值,既有些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土壤、水体及空气中某些金属含量过高致使此环境中的动植物体内有毒金属较高。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加工过程中因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品质部纯,或使用的容器、管道、金属机械等中含有有毒金属杂质,造成食品污染。
常见有毒金属的危害:铅的危害: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4年,以骨骼计达4年。铅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贡的危害:食品中金属贡几乎不被人体吸收,而有机汞吸收率很高,甲基汞的人体吸收率达80%以上,主要损伤神经系统。砷的危害:主要损伤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
控制金属污染的措施:1.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2.改善环境质量;3.加强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控制。
食品污染苯并芘的途径:1.食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的污染;2.食品成分在烹调郭加工时油脂经高温裂解或热聚反应产生苯并芘。3.食品在加工中受到润滑油,输送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中杂环胺的来源:来源于蛋白质的裂解。食品在高温(100—300℃)条件下杂环胺的前体物是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肌酸或肌酸酐,糖的存在可能是催化剂。杂环胺的形成受前体物质的含量、加工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肉类在油煎之前添加氨基酸,其杂环胺产量比不添加氨基酸的高许多倍。温度对杂环胺的生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二噁英的危害及控制:危害:1.二噁英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致癌性极强,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2.二噁英计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3.有极强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等。
控制:1.减少含氯芳香族化工产品(如:农药、涂料等)的生成和使用。2.改进造纸漂白工业,采用二氧化氯或无氯剂漂白。3.采用新型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或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4.加强对环境、食品和饲料中二噁英的检测。
第三章 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形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转基因生物:是指遗传物质基因被改变的生物,其基因改变的方式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而不是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组的方式产生。
转基因食品: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开发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它是通过一定的遗传学技术将有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而使他们获得有利的特性。
转基因食品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分为:增产型(增加作物对环境的抵抗性)、营养型(增进作物之营养成分)、控熟型(控制作物之发育)、加工型(改变作物的代谢品质)、保健型(开发植物化学工厂)、新品种。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1.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3.回答公众疑问;4.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5.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植物性原料的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有哪些:大气污染(自然源、人工源)、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土壤质量变化。肥料的污染:最令人担忧的是硝酸盐的积累问题,生长在使用化肥土壤上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硝酸根离子进入作物体内后,经过体内硝酸酶作用还原成亚硝态氮,在转化为氨基酸类化合物,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理作用。另一污染问题是化肥中常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随着肥料的使用,污染物进入农田,造成土壤和植物的污染。
储粮的化学药剂有哪些:1.熏蒸剂;2.防护剂;3.空仓杀虫剂;4.杀鼠剂。植物性原料在储藏过程中的质量与控制:1.水分控制:控制在安全贮藏要求的水分含量一下;
2.仓库卫生要求:严格执行粮库的卫生管理要求。3.防止有机夹杂物及有毒种子的污染:清除有机杂物。
第六章
动物性的原料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动物性污染来源?途径?
来源:按其来源分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1.微生物污染;2.寄生虫污染; 3.有毒生物组织污染;4.昆虫污染;化学性:1.工业“三废”污染。2.农药污染;3.兽药污染; 4.食品添加剂。物理性:食品可吸附放射性核素,其来源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核爆炸实验、工农业、医学和其他科学实验室中使用核素。
途径:分两类: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称省钱污染或第一次污染、动物在 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自身污染所造成的食品污染。外源性污染:食品加工流通过程的污染或 第二次污染,1.通过水污染;2.通过空气污染;3.通过土壤污染;4.通过加工和流通环节污染。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1.滥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2.饲料被病原微生物污 染;3.过分添加微量元素;4.环境污染对饲料原料的污染;5.转基因饲料原料引起的食品安 全性问题;6.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兽药对人体的危害:1.一般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
5.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6.激素作用。
兽药残留控制措施:1.加强兽药科学合理使用和规范化;2.严格遵守休药期,控制食品中最
大残留限量;3.加强监督检测工作;4.合适的食品食用方式
第七章
食品加工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食品添加剂毒性危害:1.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2.引起变态反应;3.体内蓄积;4.食添加剂转化产物问题;5.食品添加剂抗营养因子以及食品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2.注重食品营养物质最小损失原则;3.加工过程无污染原则;4.无环境污染原则。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金属包装材料:镀锡,锡会溶出污染罐内的食品;2.玻璃包装材料:作色剂含有重金属会迁移到食品中;3.搪瓷和陶瓷包装材料:制作釉彩时大多使用无机金属颜料,如:铅、镉、钛、锰等。食品贮藏与运输中可能发生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第八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运用毒理动物学实验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种 特定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性质和强度,预测人体接触后的安全程度。毒性: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外源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内源化合物:是指机体內源已存在代谢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半数致死量(LD50):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需要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 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这一段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有称中毒阈值。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ADI=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
风险分析的组成部分:风险信息交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价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制订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实验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LD50。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第九章
食品安全的监控与保障体系
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1.生产企业的自我管理;2.行业管理(行业协会);3.政府监管。HACCP: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程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
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 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HACCP的七个原理:1.进行性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建立关键限值4.建立CCP监控系统5.建立CCP失控时的纠正措施6.建立验证程序以确定体系的有效性。7.建立相关适用程序和记录文件系统。
良好卫生操作规范: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卫生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或管理文件等形式出现。
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四个管理要素:1.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2.选用良好的原材料;3.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4.采用适当的工艺。
SSOP: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其生产操作达到GMP所规定的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
不良因素,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 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性文件。
SSOP的八个方面:1.水和冰的安全性;2.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防止外来污染物造成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志,贮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状况;8.昆虫与鼠类的扑灭及控制。
GMP、SSOP、与HACCP的关系:SSOP没有GMP的强制性,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性文件;GMP 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而企业在满足GMP和SSOP的基础上实施 HACCP计划,可以将显著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和消灭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
第三篇:2013食品安全总结
XX年,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强部门联动,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构建平安洞头、和谐洞头,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周密部署,示范县创建取得新成绩
一是领导重视。今年是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攻坚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全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县委书记亲自率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检测机构专题调研食品安全状况,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县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动员部署全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
二是责任落实。县政府与各部门、各乡镇签订了《XX年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和分解XX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目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是示范引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十个示范”创建活动,评选出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居、社区)6个,农村示范放心店3家,示范超市(便利店)2家,示范农产品种植基地1个,示范水产品养殖基地1个,示范食品生产企业3家,示范酒店3家,示范企业食堂1个,并借力抓好宣传,通过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食品安全工作。
四是全力迎检。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认真对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做好创建资料收集整理,完善台帐,逐条逐项的抓好落实。同时,多次组织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分解创建工作任务,研究创建有关工作,积极动员全县各方力量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并切实加强督查,扎实做好示范县创建迎检准备工作。6月底,顺利通过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考核验收,并获得殊荣。
(二)狠抓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逐步得到完善
一是初步实现“多员合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基层自治,各方合作互动”的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格局的要求,对基层队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职责,出台考核标准,正式启动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整合工作,县府办印发了《洞头县组建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实施方案》,将已设在各行政村内的12315联络员、农村消费维权监督员、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质量协管员、公共卫生协管员、农技联络员、渔技联络员等进行统一整合,初步实现“多员合一”。
二是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制定出台了《洞头县举报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有功人员奖励办法》,深化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打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逐步健全应急网络。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133名食品安全应急联络员和19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分布在各部门、乡镇、村居和企业,初步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应急队伍网络。同时,成功举办了全县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并召开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宣传培训会,使应急工作常规化、实效化,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三)努力创新,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形成良好氛围
一是组织开展了“3.15”宣传咨询、让食品药品安全走进“两会”代表等活动,通过分发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消费常识。二是向各乡镇、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参加“第三届全国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并在洞头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站首页做好相关链接,引导公众积极、广泛参与竞赛。三是利用短信平台、简报、网站等阵地开展宣传。每月发送2条温馨提醒短信,定期在洞头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上更新发布新的预警信息、食品安全常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四是联合广电台设立了食品安全专栏,制作了食品安全专题宣传片,并在五岛沿线及连城大道等地设立户外大型食品安全宣传广告1个,灯箱广告15个,横幅、直幅标语60余条,营造了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四)保持“高压”,食品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继续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切实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全面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各项检查。据统计,上半年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812余户次,检测食品5234批次,其中不合格174批次,查处违法行为15起。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制定印发了《洞头县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督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应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对辖区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检查,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并结合本地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抽验监测,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通过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及外来游客营造了“食无忧”环境。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偏远乡镇、城郊地区的食品安全隐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广大人群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亟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巩固创建成果。总结创建工作经验,针对示范县创建考核组提出的建议、意见积极进行整改,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同时,制定新目标,落实措施,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营造“食无忧”新环境,再创食品安全新业绩,让全县人民群众和外来游客受益。
(二)推进“三网”建设。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网,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网,全力推进农村公共安全员整合工作,保障专项经费,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专业培训,完善考核方法,初步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联防、共促安全的农村公共安全监督体系;进一步巩固现代流通网,巩固扩大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成果,在提升其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后期监管。
(三)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作用,确保食品安全检测达到“五统一”要求:统一确定和分配抽检任务、统一配置和使用检测资源、统一检测项目标准、统一核拨检验检测经费、统一汇总和利用检验检测结果。
(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按照“主体自愿、多方参与、客观评价、动态管理”的原则,确定试点行业,制定考评标准,完善企业内部信用档案和外部监管档案,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五)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结合我县实际,针对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现全县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创新载体,大力拓展宣传阵地,建立健全宣传长效机制,营造宣传声势。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以农村妇女、中老年群体、学校教师等为教育主体开展针对性宣传。继续发挥洞头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站和短信平台的作用,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饮食常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并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主要渠道作用,重点突出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篇:食品安全总结
2010年上半年双牌县商务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我局食品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扎实开展商务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维护了市民的切身利益,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商务局作为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在定点屠宰和酒类管理方面担负重要的职责。今年年初,我局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并成立了商务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局长蒋玮任组长,分管商务执法工作的副局长唐明珍同志任副组长,黄洁华、杨迪坤等同志负责具体实施,要求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并根据《双牌县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结合我局所管辖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局《二0一0年肉食品和酒类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整治目标、工作重点、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工作措施进行了具体安排,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顺利展开。
(二)大力宣传,争取重视。
今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宣传资料发放、宣传车上街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共计开展包括“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假酒识别常识、白板肉和注水肉鉴别等多种内容的宣传达10多次,共计出动宣传车辆34台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5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4000多份,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大力宣传,广大经营者弄清了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明白了依法经营的重要性。通过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领导提高了商务执法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得到了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去年,县委书记郑柏顺带领县委办、编办、人事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到商务局进行了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商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在家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宋振平同志主持县政府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商务综合执法工作,成立了商务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统战部部长李长于,县人大常委副主任邓美英,县政府副县长蒋陆阳,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陶思荣等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商务执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商务执法工作;县编办根据政府常务会精神,为商务综合执法专门安排了5名全额事业编制;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专门经费,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等取证工具,今年又新增了3万元专项经费。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了强大的商务综合执法合力。
(三)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1、加强生猪肉食品市场安全监管。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依法查处私屠滥宰生产加工窝点,确保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加大查处私屠滥宰窝点的力度,发现一处查处一处,确保县城定点屠宰率100%,乡镇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二是加强对定点屠宰厂的监管,规范生产过程,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落实进场生猪检疫率达100%,出厂肉品合格率100%,检出病害肉品无害化处理率100%,从源头上提高肉品质量。三是规范经营活动,对制售注水肉、以次充好,经营病害肉的不法商贩,将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严肃处理。今年上半年我们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1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达280多人次,查处私屠滥宰案件12起,打掉私屠滥宰窝点7个,收缴各类违法工具56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肉3852公斤,确保了居民吃上“放心肉”。
2、严格酒类流通市场监管。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办理酒类零售备案登记证148家,占工商登记注册商的90%;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证3家,占工商登记注册户的100%。今年对全县酒类经销商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共出动酒类市场稽查人员150人次以上,并联合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分别在“元旦”、“春节”、“3.15消费者维权日”、“五一节”、“端午节”进行5次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违法酒类商品238余件,价值13万元,有效的规范了酒类市场。目前酒类市场秩序良好,经销商绝大多数能自觉遵守随附单制度、备案登记制度,主动接受商务执法人员的检查,确保了居民消费安全。
同时,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围绕“两个重点”进行。一是围绕打击私屠滥宰的重点,杜绝末检疫检验肉品上市销售。县商务执法大队建立了举报制度,并设置了举报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形成了政府、部门、社会于一体的监督机制。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大队主动联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发现私屠滥宰及时举报。执法大队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罚,坚决不允许私屠滥宰抬头。平时,执法大队把市场稽查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各县城各市场、街道、学校每天巡查到位,确保肉类安全供应。二是围绕酒类流通随附单重点,杜绝假冒伪劣上市销售。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坚持日常巡查制度。对无酒类流通随附单的业主,一律按规定予以处罚。同时积极联系厂家,加强市场监督。凡检查出的假酒,经厂家鉴定确认后,坚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二、存在的问题
总结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经费制约,无执法专用车等必要的硬件设施,遇到问题时,只能靠执法队员私人摩托车执法,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我局在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等方面工作任务重,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导致监管工作到位不理想。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进一步规范全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南岭屠宰场、开发区屠宰场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大整顿力度,对确实难以达到要求的,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取缔;三是积极主动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双牌县商务局
二O一0年八月十八日
第五篇:食品安全总结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学校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学校师生参与食品安全的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根据东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校于9月在全校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月活动。经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高潮,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活动中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位,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
二、活动期间,我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落实上级任务。
(一)通过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专题讲座向广大师生介绍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如:《如何识别真假商品》、《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各种有色食物对补充微量元素的特效》、土豆变绿不能吃、豆角半生吃了中毒等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常识的全面宣传教育大会,引导学生科学饮食。
(二)班主任利用晨会、班队会、校讯通等形式教育学生不得购买路边小摊三无产品或不洁产品,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谨防病从口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及在校门、教学楼、饭堂、宿舍等区域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保障食品安全,建设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把食品安全宣传到学生家庭,家校齐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此外,大队部还利用校园广播向广大师生宣传食品安全,并鼓励大家积极主动投稿,提供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广泛参与。
(五)组织一次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和温馨提示牌设计比赛,孩子和家长齐动手,使食品安全知识深入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
周围的人一起参与。
„„
三、进一步加强了食堂、师生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把好源头食品卫生安全关。主要采取如下几点措施:1.把好食堂食品采购关,五类食品采购要有国家规定的“QS”标志食品并有供应方“三证”复印件;肉类、蔬菜要定点采购并且索证。2.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搞好食品卫生工作,饭菜要弄熟;要坚守岗位,做好防蝇、防鼠、防投毒等工作。3.学校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的水池注意做好消毒,龙头设备完好无损,并定期清洗消毒。4.学校制出表格,对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每天的检查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校长和后勤负责人根据检查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召集当事人开会,进行有效整改。5.通过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禁止学生乱吃乱喝。
通过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增强了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关注、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马宅镇中心小学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