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类(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3:4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分类》。

第一篇:食品分类

食品是非常重要的必备物质:

粮食米面水果肉制品酒类方便食品绿色食品

清真食品

食用油干果蛋制品饮料罐头食品有机食品糖类

豆制品食用菌水产品调味品休闲食品无公害食品

蔬菜蜂蜜乳品焙烤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

第二篇:功能食品分类

功能性食品依制造过程不同,可以分类如下:

第一代功能性食品:如灵芝、绿茶和小麦苗等原本不为人所知的生理调节功能,经研究

发现并证实其功效后,此类原被当作普通食品者被重新定位为功能性食品。

第二代功能性食品:将食品中所含的功能性因子加以定量后,利用改良的制造加工过

程,提高功能性因素的含量,以期达到更有效的生理功能调节功效。卵磷脂、鱼油、甲壳素

和鲨鱼软骨等为典型的第二代功能性食品。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它是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复合性功能产物,主要是以特定目标作

用设计理念而开发,因此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但在成分上结合了多种具有共同特性的生理

功能调节因子,因此可以达到更高效率的调节功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生物技术

与食品相结合的最好契机。

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举例如: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高钙奶、益智奶、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举例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恒宁固之宝等。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举例如:防感宝贝、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纳豆、金御稳糖等。

第一代食品大多是厂家用某些活性成分的基料加工而成,根据基料推断该产品的功能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同时原材料的加工粗糙,活

性成分为加以有效保护难以成为稳定态势,产品所列功能难以相符,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实验予以验证的食品充其量只能算

是营养品。我国目前相当多的产品上属于这一代产品,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这类性产品列入一般食品。第二代功能性食品是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确知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功能,建立在量效基础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功

能性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提供确有保健功能,才能允许贴有功能性食品标签,目前第二代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已

经崭露头角。在具有某些生物调节功能的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分立、纯化起有效的生理活性成分,鉴

定活性成分的结构,研究其构效和量效关系,保持生理活性成分在食品中有较稳定态势,或者直接将生理活性成分处理成功能性食品成为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大部分是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而我国第三代

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才开始初具一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迅速成长标志着我国功

能性食品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是给予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良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功能性新型食品很多都与活性多糖产品的相配组合分不开,因此产品原料单一逐渐出现组合,功效为之提高,所以有人

称呼21世纪为多糖实际,多糖的研究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生物高科技发展水平的衡量尺度。活性多糖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活

性的多糖化合物。主要分为真菌多糖和植物多糖两大类。真菌多糖主要有香菇多糖、银耳多糖(又称白木耳)、金针菇多

糖、云芝多糖、茯苓多糖、冬虫夏草多糖、灵芝多糖、黑木耳多糖、灰树花多糖等10种,尚有核盘多糖、裂褶多糖、滑

菇多糖、平菇多糖、竹笋多糖和草菇多糖等。植物多糖包括海藻多糖:从螺旋藻中提取的螺旋藻多糖,从褐藻中提取的海

带多糖,还有羊栖菜多糖和鼠尾藻多糖等。药用植物多糖:包括从人参中提取的人参多糖,从刺五加中提取的刺五加多糖,从黄芪、红芪和黄精中提取的多糖等等。这些活性多糖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可以起到保肝、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血栓作用,并且能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多糖对人类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于衰老,它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功能,是当今已知的最佳免疫增强剂、促进剂和调节剂。这项高科技出现需要较复杂的加工手段,在国内也已出现,现举两例如下: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研究席在美国嵇庆生学博士和美国拉里博士等大力支持下利用香菇

提纯工艺研制出国产好尔多糖初乳粉功能性保健食品已经面市。另山东鲁东大学蔡德华教授(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

食用菌份团团长)用菇蕈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与应用对灵芝黄伞等品种研究出十种菇蕈菌丝体多糖,其中有8个菇类液

体菌种应用于生产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简介食品包装材料的分类

简介食品包装材料的分类

2011/8/29/9:2来源:中国包装网

【慧聪食品加工及包装网】食品包装材料: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食品包装材料分类

打包带的介绍

打包带是由PP和PET两种塑料混合制成的。主要生产流程:塑料粒融化---压带----成型----冷却-----缠卷----包装--入库打包带系采用聚丙烯通过加热、熔化、拉伸、冷却生产出的网状结构的包装材料,影响打包带质量的基本参数是拉力、长度、弯曲度、伸长率等。在拉力和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长度越长成本越低。杭州永创引进四条世界上最先进的打包带生产线,采用加工工艺,生产高强度,高品质,环保型3000米全新料打包带,打包带价格每米单价成本远低于国内的回料带及同类进口带的单价,成本降低120%,欢迎致电联系。缠绕膜的介绍

PE缠绕膜是工业用装膜制品,具有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自粘性好,透明度高等物点。用于手工缠绕膜,也可用于机用缠绕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货物的集中包装。

PE缠绕膜主要由几种不同牌号的聚工烯树脂混合挤出而成,具有抗穿刺,超强度高性能,对堆放在托板上的货物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更超强防水作用,被广泛使用,在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

PE拉伸缠绕膜:LLDPE拉伸缠绕膜,是以高品质的LLDPE为基材,别配加优质的增粘剂,经加温、挤压、流延,再经激冷辊冷却而成,具有韧性强、高弹性、防撕裂、高粘性、厚度薄、耐寒、耐热、耐压、防尘、防水、有单面粘及双面粘等优点,在使用时可以节省材料、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广泛应用于造纸、物流、化工、塑料原料、建材、食品、玻璃等方面。

PE分切缠绕膜:是以高品质的LLDPE为基材,别配加优质的增粘剂,经加温、挤压、流延,再经激冷辊冷却而成,具有韧性强、高弹性、防撕裂、高粘性、厚度薄、耐寒、耐热、耐压、防尘、防水、有单面粘及双面粘等优点,在使用时可以节省材料、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广泛应用于造纸、物流、化工、塑料原料、建材、食品、玻璃等方面。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包装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包装食品的安全标准是QS

(QUALITYSAFETY),即质量安全的缩写。包装材料的溶出物是影响食品安全卫生的关键。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食品包装专家CONORRELIY就在《METALCONTAMINATIONOFFOOD》一书中所论述,近年在HACCP安全体系中亦有规

定。

。纸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包装材料,但它的不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其主要原因是造氏过程中需在纸浆中加入化学品如防渗剂/施胶剂、填料(使纸不透明)、漂白剂、染色剂等。防渗剂主要采用松香皂;填料采用高岭土、碳酸钙、二氧化钛、硫化锌、硫酸钡及硅酸镁;漂白剂采用次氧酸钙、液态氯、次氯酸、过氧化钠及过氧化氢等;染色剂使用水溶性染料和有着颜料,前者有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后者有无机和有机颜料。

纸的溶出物大多来自纸浆的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漂白剂在水洗纸浆时安全消失;染色剂如果不存在颜色的溶出,不论何种颜色均可使用,但若有颜色溶出时,只限使用食品添加剂类染色剂。另外,无机颜料中多使用各种金属,如红色的多用镉系金属,黄色的多用铅系金属。这些金属即使在ppm级以下亦能溶出而致病。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定,食品包装材料禁止使用荧光染料。此外,从纸制品中还能溶出防霉剂或树脂加工时使用的甲醛。

玻璃纸的溶出物基本同纸一样,不同之处就是玻璃纸使用甘油类柔软剂。防潮玻璃纸需要进行树脂加工,大多使用硝酸纤维素、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等。

。塑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塑料一般可分为热硬化性和热可塑性两种。前者有尿素树脂UF、酚醛树脂PF、三氯氰酰胺树脂MF;而后者则包括氯乙烯树脂PVC、聚偏二氯乙烯树脂PVD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尼龙NY、苯乙烯树脂AS、苯乙烯树脂ABS、聚酯类树脂,如PET、PEN等。根据不同的树脂使用不同的添加剂以及制作复合材料时使用的粘合剂,如TDI、TDA等。

对于食品包装而言,不安全隐患在于UF、PF、MF的甲醛,PVC在于氯乙烯单体,PS在于甲苯乙苯丙苯等化合物。此外,与塑料添加剂亦有关,如稳定剂(抗氧化剂、用于氯乙烯树脂的稳定剂及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着色剂、抗静电剂、可塑剂等。稳定剂一般应使用安全型的,使用重金属系稳定剂一般要慎之又慎,食品包装材料一般禁止使用铅、氯化镉、二丁基锡化合物等稳定剂。可塑剂的添加量应控制在5——40%,其余各种添加剂添加量均在3%以下。

金属包装。一般分为箔材和罐材两种,前者使用铝箔或铁箔(过去少量的锡箔);后者多用于镀锡罐。使用铝箔时对材质的纯度要求非常高,必须达到99.99%,几乎没有杂质。但是使用铝箔因为存在小气孔,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塑料薄膜粘合在一起使用。金属罐的表面大部分用塑胶涂覆。

过去使用的镀锡罐,一般来说其溶出的锡会形成有机酸盐,毒性很大,此类中毒事例较多。如1960年日本发生的果汁罐头中毒事件中,250ml的每盒罐头内,竟查出锡溶出量高达1000~1500MG。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物质是柠檬酸或苹果酸的锡盐。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日本镀锡的果汁罐头锡的溶出限度为150ppm以下,英国为200ppm以下。此外,焊锡也能造成铅中毒,不过现在大部分罐头盒的内壁均有涂层,因此几乎不存在由于镀锡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木制容器、陶瓷与搪瓷食品容器。木制食品包装容器与陶瓷搪瓷食品容器虽质地不同,但其表面都要经过处理,或涂涂料或上釉。涂料、釉都是化学品(釉含硅酸钠和金属盐,以铅较多)。另外,着色颜料中也有金属盐,因此也会有不安全隐患。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密度纤维板制月饼、茶叶包装盒,因含有大量游离甲醛和其他一些有害挥发物质而令人堪扰。研究表明,釉涂覆在陶瓷或搪瓷坯料表面,并在800~1000度温度下烧制而成,如果烧制温度低,就不能形成不溶性的硅酸盐,在40%的醋酸溶出试验中见到金属的溶出。据研究报道,已上釉的包装容器,如使用鲜艳的红色或黄色彩绘图案,会出现铅或镉的溶出。玻璃容器。玻璃也是一种无机物质的熔融物,其主要成份为SiO2-Na2O,其中无水硅酸占65~72%,烧成温度为1000~1500度,因此大部分都形成不溶性盐。但是因为玻璃的种类不同,还存在着来自原料中的溶出物,所以在安全检测时应该检测碱、铅(铅结晶玻璃)及砷(消泡剂)的溶出量。

玻璃的着色需要用金属盐,如蓝色需要用氧化钴,茶色需要用石墨、竹青色、淡白色及深绿色需要用氧化铜和重铬酸钾,无色需要用碱。安全卫生法规定,铅结晶玻璃的铅溶出量应限定在1~2ppm之间。

橡胶。橡胶单独作为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的比较少,一般多用作衬垫或密封材料。它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后者还可以细分。橡胶的添加剂有交联剂、防老化剂、加硫剂、硫化跃进剂及填充料等。天然橡胶的溶出物受原料中天然物(蛋白质、含水碳素)的影响较大,而且由于硫化促进剂的溶出使其数值加大。就合成橡胶而言,使用的防老化剂对溶出物的量有一定影响。一般常用的橡胶添加剂中,有毒性的或怀疑有毒性的有β—萘胺、联苯胺、间甲苯二胺、氯苯胺、苯基萘基胺、巯基苯并噻唑及丙烯腈、氯丁二烯。

由于橡胶本身具有容易吸收水分的特点,所以其溶出物比塑料多。现在的日本食品卫生法,除了对哺乳用的奶嘴有一定的限制外,对橡胶制品还没有作出限制规定。根据日本厚生省公告,可以用限制塑料制品的规定,因此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第四篇:典型食品分类杀菌温度时间技术

食品杀菌技术

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即低温保持式杀菌法。亦称低温长时间杀菌法。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食品杀菌技术主要有热杀菌和非热杀菌,其中热杀菌主要有:湿热杀菌、干热杀菌、微波杀菌、电热杀菌和电场杀菌等;非热杀菌主要有:化学与生物杀菌、辐照杀菌、紫外线杀菌、脉冲杀菌、超高静压杀菌、脉冲电场(PEF)杀菌以及振动磁场杀菌等。下面就针对这些杀菌技术作一下详细的介绍:

湿热杀菌:

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而湿热杀菌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是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

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直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食品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介质及其特点

加热剂种类

加热剂特点

蒸汽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温度易控制,凝结潜热大,但温度不能太高

热水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加热温度不高

空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

烟道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可能污染食品

煤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成本较低,但可能污染食品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温度易于控制,但成本高

一、加热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微生物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细菌、霉菌和酵母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食品原料都带有微生物。在食品的采收、运输、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也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使食品失去原有的或应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图谱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当温度高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时,微生物即会出现死亡现象。

最低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嗜热菌

30~45 50~70 70~90 嗜温菌

5~15 30~45 45~55 低温菌

-5~5 25~30 30~55 嗜冷菌

-10~-5 12~15 15~25

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与热致死温度(℃)

(三)湿热条件下腐败菌的耐热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而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加热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蛋白质的热凝固条件受其它一些条件,如:酸、碱、盐和水分等的影响。

(四)影响腐败菌耐热性的因素

1、加热前--腐败菌的培育和经历对其耐热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细胞本身的遗传性、组成、形态,培养基的成分,培育时的环境因子,发育时的温度以及代谢产物等。

成熟细胞要比未成熟的细胞耐热。培养温度愈高,孢子的耐热性愈强,而且在最适温度下培育的细菌孢子具有最强的耐热性。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发育的孢子耐热性强,营养缺乏时则弱。

2、加热时--加热温度、加热致死时间、细胞浓度、细胞团块存在与否、介质性状和pH值等方面的因素对腐败菌耐热性的影响。

(1)加热条件: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细菌(芽孢)随时间变化呈对数性规律死亡;温度愈高,杀灭它所需的时间愈短。

(2)细菌状态: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愈多,杀灭它所需时间愈长。细胞团块的存在降低热杀菌的效果

(3)介质性状:包括水分(水分活度)、pH值、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无机盐等,是影响杀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4)各种添加物、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影响

3、加热后--热死效果的检验

腐败菌受热损伤后有如下表现:发育时的诱导期延长,营养需求增加;发育时最适pH范围缩小;增殖时最适温度范围缩小;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强;细胞内的物质产生泄漏;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加;细胞中酶的活力降低;核酸体的RNA分解等。

判断腐败菌是否被杀灭,需测定其热死效果,常通过对经过热处理后的细菌芽孢进行再培养,以检查是否仍有存活。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果腐败菌没有再生长,说明杀菌工艺适用。

(一)热破坏反应的反应速率

食品中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一般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也就是说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呈正比关系。这一关系通常被称为“热灭活或热破坏的对数规律(logarithmic order of inactivation or destruction)”。这一关系意味着,在某一热处理温度(足以达到热灭活或热破坏的温度)下,单位时间内,食品成分被灭活或被破坏的比例是恒定的。

DT值

即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是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的负倒数,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由于上述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热处理(致死)温度下得出的,为了区分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D值,一般热处理的温度T作为下标,标注在D值上,即为DT。很显然,D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微生物的D值时,D值愈大,表示在该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愈长,即该微生物愈耐热。

必须指出,DT值是不受原始菌数影响的,但随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变化,温度愈高,微生物的死亡速率愈大,DT值则愈小。

TDT值

即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1~10分钟)对细菌进行热处理时,从细菌死亡的最低热处理温度开始的各个加热期的温度称为热力致死温度。

在某一恒定温度(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min),一般用TDT值表示,同样在右下角标上杀菌温度。

F值

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min)。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和温度均为特指,通常F值要采用上下标标注,以便于区分,即。一般将标准杀菌条件下的记为F0在121.1℃热力致死温度下的腐败菌的热力致死时间,通常用F值表示。F值可用于比较相同Z值时腐败菌的耐热性,它与菌的热死试验时的原始菌数有关,随所指定的温度、菌种、菌株及所处环境不同而变化。

Z值

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一般用Z值表示。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TRT值

即热力指数递减时间。在某特定的热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或1/10n(即原来活菌数的1/10n)所需的时间(min),记为TRTn,单位为分钟,n就是递减指数。

很显然:。可以看出,TRT值不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可以将它用作确定杀菌工艺条件的依据,这比用前述的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的TDT值要更方便有利。TRTn值象D值一样将随温度而异,当n=1,TRT1=D。若以D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加热温度T为横坐标,根据D和T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与拟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相同的曲线,也称为TRT1曲线。

低温长时杀菌法

(一)概念

低温长时杀菌法也称为巴氏杀菌。相对于商业杀菌而言,巴氏杀菌是一种较温和的热杀菌形式,巴氏杀菌的处理温度通常在100℃以下,典型的巴氏杀菌的条件是62.8℃/30min,达到同样的巴氏杀菌效果,可以有不同的温度、时间组合。巴氏杀菌可使食品中的酶失活,并破坏食品中热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巴氏杀菌的目的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主要取决于杀菌条件、食品成分(如pH值)和包装情况。对低酸性食品(pH>4.6),其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而对于酸性食品,还包括杀灭腐败菌和钝化酶。

(二)特点

①简单、方便,杀菌效果达99%,致病菌完全被杀死;

②不能杀死嗜热、耐热性细菌、孢子,以及一些残存的酶类; ③设备较庞大,杀菌时间较长; 高温短时杀菌法

(一)概念

高温短时杀菌法主要是指食品经100℃以上,130℃以下的杀菌处理。主要应用于pH>4.5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二)特点

①占地少,紧凑(仅为单缸法的占地面积的20%)②处理量大,连续化生产,节省热源,成本低; ③可于密闭条件下进行操作,减少污染的机会。但杀菌后的细菌残存数会比低温长时杀菌法高;

④加热时间短,营养成分损失少,乳质量高,无焖煮味;

⑤可与CIP(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系统)清洗配套,省劳力,提高效率; ⑥温度控制检测系统要求严格(仪表要准确)

(三)设备适用范围

需要快速有效的热传导,通常采用刮板式或管式热交换器。这种方式适用于液体或小颗粒混合体。但如果是很粘稠的液体或颗粒直径大于3cm时,加热就会受到热传导的控制,此时产品就需要受热数分钟才能达到杀菌要求,这样产品的质量、营养成分和口感会受到影响。

通常采用热水或蒸汽加热的管式或刮板式热交换器。超高温瞬时杀菌 特点

①温度控制准确,设备精密;

②温度高,杀菌时间极短,杀菌效果显著,引起的化学变化少; ③适于连续自动化生产;

④蒸汽和冷源的消耗比高温短时杀菌法HTST高。

蒸汽喷射式加热灭菌法

(一)概念 是指采用蒸汽喷射的UHT灭菌法,通常叫做直接蒸汽喷射或DSI。在最后的灭菌阶段将产品与蒸汽在一定的压力下混合,蒸汽释放出潜热将产品快速加热至灭菌温度。这种直接加热系统加热产品的速度比其它任何间接系统都要快。

(二)特点

1、加热和冷却速度较快,UHT瞬时加热更容易通过直接加热系统来实现。

2、能加工粘度高的产品,尤其对那些不能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良好加工的产品来说,它不容易形成结垢。但蒸汽压力将限制设备长时间运转。

3、产品灭菌后需要进行无菌均质,由此设备本身的成本和运转成本大大增加。

4、结构复杂,装置大多是非标准型,系统成本是同等处理能力的板式或管式加热系统的两倍。

5、运转成本高,能量回收的限制性使加热成本增加。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该系统连续运转较长时间可适当弥补其高成本的缺陷。尤其对于牛乳来说,间接系统会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直接加热体系更符合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

二次灭菌法

(一)概念 二次灭菌法按设备运行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间歇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超高温灭菌机,然后经灌装、封盖后放入间歇式灭菌器内进行第二次灭菌。连续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或板式超高温灭菌机,第二次灭菌采用连续式灭菌机。该法灭菌处理的产品保存期长,有利于长途储运。

(二)特点

1、间歇式二次灭菌法设备简单,投资较低,但产品质量不稳定。

2、连续式二次灭菌线的特点是投资大,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

3、二次灭菌机是二次灭菌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要求其升温、降温快,传热均匀,尽量减小热冲击和热惯性,性能良好,严格执行灭菌规程。

杀菌方法的选择

选择热杀菌方法和条件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应达到相应的热处理目的

1、以加工为主:

热处理后食品应满足热加工的要求。

2、以保藏为主要目的:

热处理后的食品应达到相应的杀菌、钝化酶等目的。

(二)应尽量减少热处理造成的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热处理过程要重视热能在食品中的传递特征与实际效果,满足食品卫生的要求,不应产生有害物质。应根据产品热处理的目的选择优化方法。

热处理的一些优化方法

热处理的种类 优化方法

热 烫

考虑非热损失所造成的营养成分的损失(如沥滤、氧化降解等)。巴氏杀菌 若食品中无耐热性的酶存在时,尽量采用高温短时工艺。

商业杀菌

对对流传热和无菌包装的产品,在耐热性酶不成为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时,尽量采用高温短时工艺。对传导传热的产品,一般难于采用高温短时工艺。

热能在食品中的传递

在计算热处理的效果时必需知道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微生物等食品成分的耐热性参数,另一是食品在热处理中的温度变化过程。

(一)罐头容器内食品的传热

影响容器内食品传热的因素包括:表面传热系数;食品和容器的物理性质;加热介质(蒸汽)的温度和食品初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容器的大小。要能准确地评价罐头食品在热处理中的受热程度,必须找出能代表罐头容器内食品温度变化的温度点,通常人们选罐内温度变化最慢的冷点(Cold point)温度,加热时该点的温度最低(此时又称最低加热温度点,Slowest heating point),冷却时该点的温度最高。热处理时,若处于冷点的食品达到热处理的要求,则罐内其它各处的食品也肯定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热处理程度。

罐头冷点的位置与罐内食品的传热情况有关。

1、传导传热方式的罐头: 由于传热的过程是从罐壁传向罐头的中心处,罐头的冷点在罐内的几何中心。

2、对流传热的罐头: 由于罐内食品发生对流,热的食品上升,冷的食品下降,罐头的冷点将向下移,通常在罐内的中心轴上罐头几何中心之下的某一位置。

3、传导和对流混合传热的罐头: 其冷点在上述两者之间。

(二)评价热穿透的数据

测定热处理时传热的情况,应以冷点的温度变化为依据,通常测温仪是用铜?康铜为热电偶利用其两点上出现温度差时测定其电位差,再换算成温度的原理。

在评价热处理的效果(如采用一般法计算杀菌强度F值)时,需要应用热穿透的有关数据,这时应首先画出罐头内部的传热曲线,求出其有关的特性值。

传热曲线

传热曲线是将测得罐内冷点温度(Tp)随时间的变化画在半对数坐标上所得的曲线。作图时以冷点温度与杀菌锅内加热温度(Th)或冷却温度(Tc)之差(Th-Tp或Tp-Tc)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得到相应的加热曲线或冷却曲线。为了避免在坐标轴上用温差表示,可将用于标出传热曲线的坐标纸上下倒转180度,纵坐标标出相应的冷点温度值(Tp)。以加热曲线为例,纵坐标的起点为Th-Tp =1(理论上认为在加热结束时,Tp 可能非常接近Th,但Th-Tp ≠0),相应的Tp 值为Th-1,即纵坐标上最高线标出的温度应比杀菌温度低一度(℃),第一个对数周期坐标的坐标值间隔为1℃,第二个对数周期坐标的坐标值间隔为10℃,这样依次标出其余的温度值。

杀菌条件的计算

食品热杀菌的条件主要是杀菌值和杀菌时间,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改良基本法、公式法和列线图解法。

(一)改良基本法

1920年比奇洛(Bigelow)首先创立了罐头杀菌理论,提出推算杀菌时间的基本法(The general mathod),又称基本推算法。该方法提出了部分杀菌率的概念,它通过计算包括升温和冷却阶段在内的整个热杀菌过程中的不同温度-时间组合时的致死率,累积求得整个热杀菌过程的致死效果。1923年鲍尔(Ball)根据加热杀菌过程中罐头中心所受的加热效果用积分计算杀菌效果的方法,形成了改良基本法(Improved general method)。该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在杀菌过程中,食品的温度会随着杀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的致死温度时,微生物就会出现死亡。温度不同,微生物死亡的速率不同。在致死温度停留一段时间就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可以把整个杀菌过程看成是在不同杀菌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所取得的杀菌效果的总和。

(二)公式计算法

此法是由鲍尔提出,后经美国制罐公司热工学研究组简化,用来计算简单型和转折型传热曲线上杀菌时间和F值。简化虽然会引入一些误差但影响不大。此法已经列入美国FDA的有关规定中,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

公式法是根据罐头在杀菌过程中罐内容物温度的变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所绘出的加热曲线,以及杀菌结束冷却水立即进入杀菌锅进行冷却的曲线才能进行推算并找出答案。它的优点是可以在杀菌温度变更时算出杀菌时间,其缺点是计算繁琐、费时,还容易在计算中发生错误,又要求加热曲线必须呈有规则的简单型加热曲线或转折型加热曲线,才能求得较正确的结果。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达到既正确又简单,且应用方便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公式法和改良适用法一样准确,但更为快速、简洁。

(三)列线图法

列线图法是将有关参数制成列线计算图,利用该图计算出杀菌值和杀菌时间。该法适用于Z=10℃,m+g=76.66℃的任何简单型加热曲线,快捷方便,但不能用于转折型加热曲线的计算。当有关数据越出线外时,也不能用此法计算。

杀菌条件的确定

确定食品热杀菌条件时,应考虑影响热杀菌的各种因素。食品的热杀菌以杀菌和抑酶为主要目的,应基于微生物和酶的耐热性,并根据实际热处理时的传热情况,选择食品热杀菌条件,以确定达到杀菌和抑酶的最小热处理程度。热杀菌技术的研究动向集中在热杀菌条件的最优化、新型热杀菌方法和设备开发方面。热杀菌条件的最优化就是协调热杀菌的温度时间条件,使热杀菌达到期望的目标,而尽量减少不需要的作用。热杀菌的方法和工艺与杀菌的设备密切相关,良好的杀菌设备是保证杀菌操作完善的必要条件。目前使用的杀菌设备种类较多,不同的杀菌设备所使用的加热介质和加热的方式、可达到的工艺条件以及自动化的程度不尽相同。杀菌设备除了具有加热、冷却装置外,一般还具有进出料(罐)传动装置、安全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等。

相关设备与装置

间歇式

连续式

立式杀菌锅  

喷淋连续杀菌机 卧式杀菌锅  

静水压式杀菌机 淋水式杀菌锅 

水封式连续高压杀菌锅 全水回转式杀菌锅 

超高温瞬时杀菌机

罐头食品热杀菌条件的确定

(一)实罐试验

以满足理论计算的杀菌值(F0)为目标,热杀菌可以有各种不同杀菌温度-时间的组合。实罐试验的目的就是根据罐头食品质量,生产能力等综合因素选定杀菌条件,使热杀菌既能达到杀菌安全的要求,又能维持其高质量,在经济上也最合理。

(二)实罐接种的杀菌试验 将常见导致罐头腐败的细菌或芽孢定量接种在罐头内,在所选定的杀菌温度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再保温检查其腐败率。通常采用将耐热性强的腐败菌接种于数量较少的罐头内进行杀菌试验,藉以确证杀菌条件的安全程度。如实罐接种杀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很接近,这对所订杀菌条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和高度的信心。

1、试验用微生物

(1)低酸性食品:梭状产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orogenses)PA3679芽孢(2)pH3.7以下酸性食品:巴氏固氮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或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芽孢(3)高酸性食品:乳酸菌,酵母

2、实罐接种方法

(1)对流传热的产品 可接种在罐内任何处。(2)传导传热产品 尽可能接种在冷点位置。

4、试验分组

根据杀菌条件的理论计算,按杀菌时间的长短至少分为5组,其中1组为杀菌时间最短,试样腐败率达到100%;1组为杀菌时间最长,预计可达0%的腐败率;其余3组的杀菌时间将出现不同的腐败率,通常杀菌时间在30~100之间,每隔5分钟为1组,比较理想的是根据F值随温度提高时按对数规律递减情况,F值可按0.5、1.0、2.0、4.0、6.0,确定不同加热时间加以分组。每次试验要控制为5组,否则罐数太多,封罐前后停留时间过长,将影响试验结果。因此试验要求在一天内完成,并用同一材料。对照组的罐头也应有3~5组,以便核对自然污染微生物的耐热性,同时用来检查核对二重卷边是否良好,罐内净重、沥干重和顶隙度等。还将用6~12罐供测定冷点温度之用。

5、试验记录

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接种微生物菌名和编号;

B.接种菌液量、接种菌数和接种方法;

C.各操作时间(如预处理时间、装罐时间、排气、封罐前停留时间等);

D.热烫温度与时间;

E.装罐温度;

F.装罐重量;

G.内容物粘度(如果它为重要因子);

H.顶隙度;

I.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J.热排气温度与时间;

K.封罐和蒸汽喷射条件;

L.真空度(指真空封罐);

M.封罐时内容物温度;

N.杀菌前罐头初温;

O.杀菌升温时间;

P.杀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Q.杀菌锅上仪表(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纪录仪)指示值;

R.冷却条件。

(三)保温贮藏试验 接种实罐试验后的试样要在恒温下进行保温试验。培养温度依据试验菌的不同而不同: 霉菌:21.1~26.7℃

嗜温菌和酵母:26.7~32.2℃

凝结芽孢杆菌:35.0~43.2℃

嗜热菌:50.0~57.2℃

保温试验样品应每天观察其容器外观有无变化,当罐头胀罐后即取出,并存放在冰箱中。保温试验完成后,将罐头在室温下放置冷却过夜,然后观察其容器外观、罐底盖是否膨胀,是否低真空,然后对全部试验罐进行开罐检验,观察其形态、色泽、pH值和粘稠性等,并一一记录其结果。接种肉毒杆菌试样要做毒性试验,也可能有的罐头产毒而不产气。当发现容器外观和内容物性状与原接种试验菌所应出现的征状有差异时,可能是漏罐污染或自然界污染了耐热性更强的微生物造成,这就要进行腐败原因菌的分离试验。

(四)生产线上实罐试验 接种实罐试验和保温试验结果都正常的罐头加热杀菌条件,就可以进入生产线的实罐试验作最后验证。试样量至少100罐以上,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 热烫温度与时间; B. 装罐温度; C. 装罐量(固形物、汤汁量); D. 粘稠度(咖喱、浓汤类产品); E. 顶隙度; F. 盐水或汤汁的温度; G. 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H. 食品的pH值; .I 食品的水分活性; .J 封罐机蒸汽喷射条件; K. 真空度(指封罐机); L. 封罐时食品的温度; M. 加热杀菌前食品每克(或每毫升)含微生物的平均数及其波动值,取样次数为5~10次。pH3.7以下的高酸性食品检验乳酸菌和酵母; pH3.7~5.0的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可能的话,嗜温性厌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pH5.0以上的低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嗜热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可能的话,嗜温性厌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这对于保证杀菌条件的最低极限十分必要。N. 杀菌前的罐头初温; O. 杀菌升温时间; P. 杀菌温度和时间; Q. 杀菌锅上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记录仪的指示值; R. 杀菌锅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S. 罐头杀菌时测点温度(冷点温度)的记录及其F值; T. 罐头密封性的检查及其结果。

生产线实罐试样也要经历保温试验,希望保温3~6个月,当保温试样开罐后检验结果显示内容物全部正常,即可将此杀菌条件作为生产上使用,如果发现试样中有腐败菌,则要进行原因菌的分离试验。

典型食品的湿热杀菌条件

4.gif(6.83 KB)

不同食品巴氏杀菌的目的和条件

5.gif(7.63 KB)乳制品常见的热杀菌方法

6.gif(13.39 KB)

我国常见的罐头食品热杀菌的条件1

7.gif(11.94 KB)

我国常见的罐头食品热杀菌的条件2

罐头食品热杀菌条件的确定

(一)实罐试验

以满足理论计算的杀菌值(F0)为目标,热杀菌可以有各种不同杀菌温度-时间的组

合。

??实罐试验的目的就是根据罐头食品质量,生产能力等综合因素选定杀菌条件,使热杀菌既能达到杀菌安全的要求,又能维持其高质量,在经济上也最合理。

(二)实罐接种的杀菌试验

??将常见导致罐头腐败的细菌或芽孢定量接种在罐头内,在所选定的杀菌温度中进行不同时

间的杀菌,再保温检查其腐败率。

??通常采用将耐热性强的腐败菌接种于数量较少的罐头内进行杀菌试验,藉以确证杀菌条件的安全程度。如实罐接种杀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很接近,这对所订杀菌条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和高度的信心。

1、试验用微生物

(1)低酸性食品:梭状产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orogenses)PA3679芽孢(2)pH3.7以下酸性食品:巴氏固氮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或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芽孢

(3)高酸性食品:乳酸菌,酵母

2、实罐接种方法(1)对流传热的产品 可接种在罐内任何处。(2)传导传热产品 尽可能接种在冷点位置

3、试验罐数

保温试验时必要试样量和可能检出变败率的关系

4、试验分组

根据杀菌条件的理论计算,按杀菌时间的长短至少分为5组,其中1组为杀菌时间最短,试样腐败率达到100%;1组为杀菌时间最长,预计可达0%的腐败率;其余3组的杀菌时间将出现不同的腐败率,通常杀菌时间在30~100之间,每隔5分钟为1组,比较理想的是根据F值随温度提高时按对数规律递减情况,F值可按0.5、1.0、2.0、4.0、6.0,确定不同加热时间加以分组。每次试验要控制为5组,否则罐数太多,封罐前后停留时间过长,将影响试验结果。因此试验要求在一天内完成,并用同一材料。

??对照组的罐头也应有3~5组,以便核对自然污染微生物的耐热性,同时用来检查核对二重卷边是否良好,罐内净重、沥干重和顶隙度等。还将用6~12罐供测定冷点温度之用。

5、试验记录

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接种微生物菌名和编号;

B.接种菌液量、接种菌数和接种方法;

C.各操作时间(如预处理时间、装罐时间、排气、封罐前停留时间等);

D.热烫温度与时间;

E.装罐温度;

F.装罐重量;

G.内容物粘度(如果它为重要因子);

H.顶隙度;

I.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J.热排气温度与时间;

K.封罐和蒸汽喷射条件;

L.真空度(指真空封罐);

M.封罐时内容物温度;

N.杀菌前罐头初温;

O.杀菌升温时间;

P.杀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Q.杀菌锅上仪表(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纪录仪)指示值;

R.冷却条件。

5、试验记录

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接种微生物菌名和编号;

B.接种菌液量、接种菌数和接种方法;

C.各操作时间(如预处理时间、装罐时间、排气、封罐前停留时间等);

D.热烫温度与时间;

E.装罐温度;

F.装罐重量;

G.内容物粘度(如果它为重要因子);

H.顶隙度;

I.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J.热排气温度与时间;

K.封罐和蒸汽喷射条件;

L.真空度(指真空封罐);

M.封罐时内容物温度;

N.杀菌前罐头初温;

O.杀菌升温时间;

P.杀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Q.杀菌锅上仪表(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纪录仪)指示值;

R.冷却条件。

(四)生产线上实罐试验

??接种实罐试验和保温试验结果都正常的罐头加热杀菌条件,就可以进入生产线的实罐试验作最后验证。试样量至少100罐以上,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 热烫温度与时间;

??B. 装罐温度;

??C. 装罐量(固形物、汤汁量); ??D. 粘稠度(咖喱、浓汤类产品);

??E. 顶隙度; ??F. 盐水或汤汁的温度; ??G. 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H. 食品的pH值; ??I. 食品的水分活性; ??J. 封罐机蒸汽喷射条件; ??K. 真空度(指封罐机); ??L. 封罐时食品的温度;

??M. 加热杀菌前食品每克(或每毫升)含微生物的平均数及其波动值,取样次数为5~10次。pH3.7以下的高酸性食品检验乳酸菌和酵母; pH3.7~5.0的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可能的话,嗜温性厌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pH5.0以上的低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嗜热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可能的话,嗜温性厌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这对于保证杀菌条件的最低极限十分必要。

??N. 杀菌前的罐头初温; ??O. 杀菌升温时间;

??P. 杀菌温度和时间;

??Q. 杀菌锅上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记录仪的指示值;

??R. 杀菌锅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S. 罐头杀菌时测点温度(冷点温度)的记录及其F值;

??T. 罐头密封性的检查及其结果。??生产线实罐试样也要经历保温试验,希望保温3~6个月,当保温试样开罐后检验结果显示内容物全部正常,即可将此杀菌条件作为生产上使用,如果发现试样中有腐败菌,则要进行原因菌的分离试验。

第五篇:31大类食品分类及类别剖析

附件 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粮食加工品 0101 小麦粉 1.通用(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营养强化小麦粉、全麦粉、其他)2.专用[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小麦胚(胚片、胚粉)、其他]

0102 大米 大米(大米、糙米、其他)

0103 挂面 1.普通挂面 2.花色挂面 3.手工面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0104 其他粮食加工品 1.谷物加工品[高粱米、黍米、稷米、小米、黑米、紫米、红线米、小麦米、大麦米、裸大麦米、莜麦米(燕麦米)、荞麦米、薏仁米、蒸谷米、八宝米类、混合杂粮类、其他] 2.谷物碾磨加工品[玉米碜、玉米粉、燕麦片、汤圆粉(糯米粉)、莜麦粉、玉米自发粉、小米粉、高粱粉、荞麦粉、大麦粉、青稞粉、杂面粉、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红豆粉、黑豆粉、豌豆粉、芸豆粉、蚕豆粉、黍米粉(大黄米粉)、稷米粉(糜子面)、混合杂粮粉、其他] 3.谷物粉类制成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米粉制品、其他)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0201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食用调和油、其他)

0202 食用油脂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植脂末]

0203 食用动物油脂 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鹅油、骨髓油、鱼油、其他)

调味品 0301 酱油 1.酿造酱油 2.配制酱油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0302 食醋 1.酿造食醋 2.配制食醋

0303 味精 1.谷氨酸钠(99%味精)2.加盐味精 3.增鲜味精

0304 酱类 酿造酱[稀甜面酱、甜面酱、大豆酱(黄酱)、蚕豆酱、豆瓣酱、大酱、其他]

0305 调味料 1.液体调味料(鸡汁调味料、牛肉汁调味料、烧烤汁、鲍鱼汁、香辛料调味汁、糟卤、调味料酒、液态复合调味料、其他)2.半固态(酱)调味料[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番茄酱、风味酱、芥末酱、咖喱卤、油辣椒、火锅蘸料、火锅底料、排骨酱、叉烧酱、香辛料酱(泥)、复合调味酱、其他] 3.固态调味料[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风味汤料、酱油粉、食醋粉、酱粉、咖喱粉、香辛料粉、复合调味粉、其他] 4.食用调味油(香辛料调味油、复合调味油、其他)5.水产调味料(蚝油、鱼露、虾酱、鱼子酱、虾油、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肉制品 0401 热加工熟肉制品 1.酱卤肉制品(酱卤肉类、糟肉类、白煮类、其他)

2.熏烧烤肉制品(熏肉、烤肉、烤鸡腿、烤鸭、叉烧肉、其他)

3.肉灌制品(灌肠类、西式火腿、其他)

4.油炸肉制品(炸鸡翅、炸肉丸、其他)

5.熟肉干制品(肉松类、肉干类、肉铺、其他)

6.其他熟肉制品(肉冻类、血豆腐、其他)

0402 发酵肉制品 1.发酵灌制品 2.发酵火腿制品 0403 预制调理肉制品 1.冷藏预制调理肉类 2.冷冻预制调理肉类 0404 腌腊肉制品 1.肉灌制品 2.腊肉制品 3.火腿制品 4.其他肉制品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乳制品 0501 液体乳 1.巴氏杀菌乳 2.调制乳 3.灭菌乳 4.发酵乳

0502 乳粉 1.全脂乳粉 2.脱脂乳粉 3.部分脱脂乳粉 4.调制乳粉 5.牛初乳粉 6.乳清粉 0503 其他乳制品 1.炼乳 2.奶油 3.稀奶油 4.无水奶油 5.干酪 6.再制干酪 7.特色乳制品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饮料 0601 瓶(桶)装饮用水 1.饮用天然矿泉水 2.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0602 碳酸饮料(汽水)碳酸饮料(汽水)(果汁型碳酸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其他型碳酸饮料)0603 茶(类)饮料 1.原茶汁(茶汤)2.茶浓缩液 3.茶饮料 4.果汁茶饮料 5.奶茶饮料 6.复合茶饮料 7.混合茶饮料 8.其他茶(类)饮料 0604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1.果蔬汁(浆)[原榨果汁(非复原果汁)、果汁(复原果汁)、蔬菜汁、果浆、蔬菜浆、复合果蔬汁、复合果蔬浆、其他] 2.浓缩果蔬汁(浆)3.果蔬汁(浆)类饮料(果蔬汁饮料、果肉饮料、果浆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果蔬汁饮料浓浆、发酵果蔬汁饮料、水果饮料、其他)0605 蛋白饮料 1.含乳饮料 2.植物蛋白饮料 3.复合蛋白饮料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0606 固体饮料 1.风味固体饮料 2.蛋白固体饮料 3.果蔬固体饮料 4.茶固体饮料 5.咖啡固体饮料 6.可可粉固体饮料 7.其他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谷物固体饮料、营养素固体饮料、食用菌固体饮料、其他)0607 其他饮料 1.咖啡(类)饮料 2.植物饮料 3.风味饮料 4.运动饮料 5.营养素饮料 6.能量饮料 7.电解质饮料 8.饮料浓浆 9.其他类饮料 方便食品 0701 方便面 1.油炸方便面 2.热风干燥方便面 3.其他方便面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0702 其他方便食品 1.主食类(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方便米线、方便粉丝、方便湿米粉、方便豆花、方便湿面、凉粉、其他)2.冲调类(麦片、黑芝麻糊、红枣羹、油茶、即食谷物粉、其他)0703 调味面制品 调味面制品 饼干 0801 饼干 饼干[酥性饼干、韧性饼干、发酵饼干、压缩饼干、曲奇饼干、夹心(注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圆饼干、蛋卷、煎饼、装饰饼干、水泡饼干、其他饼干]

罐头 0901 畜禽水产罐头 畜禽水产罐头(火腿类罐头、肉类罐头、牛肉罐头、羊肉罐头、鱼类罐头、禽类罐头、肉酱类罐头、其他)

0902 果蔬罐头 1.水果罐头(桃罐头、橘子罐头、菠萝罐头、荔枝罐头、梨罐头、其他)2.蔬菜罐头(食用菌罐头、竹笋罐头、莲藕罐头、番茄罐头、其他)

0903 其他罐头 其他罐头(果仁类罐头、八宝粥罐头、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冷冻饮品 1001 冷冻饮品 1.冰淇淋 2.雪糕 3.雪泥 4.冰棍 5.食用冰 6.甜味冰

速冻食品 1101 速冻面米食品 1.生制品(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汤圆、速冻粽子、速冻面点、速冻其他面米制品、其他)2.熟制品(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粽子、速冻其他面米制品、其他)

1102 速冻调制食品 1.生制品(具体品种明细)2.熟制品(具体品种明细)1103 速冻其他食品 1.速冻肉制品 2.速冻果蔬制品 薯类和膨化食品 1201 膨化食品 1.焙烤型 2.油炸型 3.直接挤压型 4.花色型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1202 薯类食品 1.干制薯类 2.冷冻薯类 3.薯泥(酱)类 4.薯粉类 5.其他薯类

糖果制品 1301 糖果 1.硬质糖果 2.奶糖糖果 3.夹心糖果 4.酥质糖果 5.焦香糖果(太妃糖果)6.充气糖果 7.凝胶糖果 8.胶基糖果 9.压片糖果 10.流质糖果 11.膜片糖果 12.花式糖果 13.其他糖果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1302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巧克力 2.巧克力制品 1303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1.代可可脂巧克力 2.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1304 果冻 果冻(果汁型果冻、果肉型果冻、果味型果冻、含乳型果冻、其他型果冻)

茶叶及相关制品 1401 茶叶 1.绿茶(龙井茶、珠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其他)2.红茶(祁门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其他)3.乌龙茶(铁观音茶、武夷岩茶、凤凰单枞茶、其他)4.白茶(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贡眉茶、其他)5.黄茶(蒙顶黄芽茶、霍山黄芽茶、君山银针茶、其他)6.黑茶[普洱茶(熟茶)散茶、六堡茶散茶、其他] 7.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其他)8.袋泡茶(绿茶袋泡茶、红茶袋泡茶、花茶袋泡茶、其他)9.紧压茶[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六堡茶紧压茶、白茶紧压茶、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1402 边销茶 边销茶(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沱茶、紧茶、金尖茶、米砖茶、青砖茶、方包茶、其他)

1403 茶制品 1.茶粉(绿茶粉、红茶粉、其他)2.固态速溶茶(速溶红茶、速溶绿茶、其他)3.茶浓缩液(红茶浓缩液、绿茶浓缩液、其他)4.茶膏(普洱茶膏、黑茶膏、其他)5.调味茶制品(调味茶粉、调味速溶茶、调味茶浓缩液、调味茶膏、其他)6.其他茶制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茶茶氨酸、其他)

1404 调味茶 1.加料调味茶(八宝茶、三泡台、枸杞绿茶、玄米绿茶、其他)2.加香调味茶(柠檬红茶、草莓绿茶、其他)3.混合调味茶(柠檬枸杞茶、其他)4.袋泡调味茶(玫瑰袋泡红茶、其他)5.紧压调味茶(荷叶茯砖茶、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1405 代用茶 1.叶类代用茶(荷叶、桑叶、薄荷叶、苦丁茶、其他)2.花类代用茶(杭白菊、金银花、重瓣红玫瑰、其他)3.果实类代用茶(大麦茶、枸杞子、决明子、苦瓜片、罗汉果、柠檬片、其他)4.根茎类代用茶[甘草、牛蒡根、人参(人工种植)、其他] 5.混合类代用茶(荷叶玫瑰茶、枸杞菊花茶、其他)6.袋泡代用茶(荷叶袋泡茶、桑叶袋泡茶、其他)7.紧压代用茶(紧压菊花、其他)

酒类 1501 白酒 1.白酒 2.白酒(液态)

3.白酒(原酒)

1502 葡萄酒及果酒 1.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2.冰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3.其他特种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4.发酵型果酒(原酒、加工灌装)

1503 啤酒 1.熟啤酒 2.生啤酒 3.鲜啤酒 4.特种啤酒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1504 黄酒 黄酒(原酒、加工灌装)

1505 其他酒 1.配制酒(露酒、枸杞酒、枇杷酒、其他)2.其他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水果白兰地、水果蒸馏酒、其他)3.其他发酵酒[清酒、米酒(醪糟)、奶酒、其他]

1506 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

蔬菜制品 1601 酱腌菜 酱腌菜(调味榨菜、腌萝卜、腌豇豆、酱渍菜、虾油渍菜、盐水渍菜、其他)

1602 蔬菜干制品 1.自然干制蔬菜 2.热风干燥蔬菜 3.冷冻干燥蔬菜 4.蔬菜脆片 5.蔬菜粉及制品 1603 食用菌制品 1.干制食用菌 2.腌渍食用菌 1604 其他蔬菜制品 其他蔬菜制品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水果制品 1701 蜜饯 1.蜜饯类 2.凉果类 3.果脯类 4.话化类 5.果丹(饼)类 6.果糕类

1702 水果制品 1.水果干制品(葡萄干、水果脆片、荔枝干、桂圆、椰干、大枣干制品、其他)2.果酱(苹果酱、草莓酱、蓝莓酱、其他)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801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烘炒类(炒瓜子、炒花生、炒豌豆、其他)2.油炸类(油炸青豆、油炸琥珀桃仁、其他)3.其他类(水煮花生、糖炒花生、糖炒瓜子仁、裹衣花生、咸干花生、其他)

蛋制品 1901 蛋制品 1.再制蛋类(皮蛋、咸蛋、糟蛋、卤蛋、咸蛋黄、其他)2.干蛋类(巴氏杀菌鸡全蛋粉、鸡蛋黄粉、鸡蛋白片、其他)3.冰蛋类(巴氏杀菌冻鸡全蛋、冻鸡蛋黄、冰鸡蛋白、其他)4.其他类(热凝固蛋制品、蛋黄酱、色拉酱、其他)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2001 可可制品 可可制品(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块、可可饼块、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2002 焙炒咖啡 焙炒咖啡(焙炒咖啡豆、咖啡粉、其他)

食糖 2101 糖 1.白砂糖 2.绵白糖 3.赤砂糖 4.冰糖(单晶体冰糖、多晶体冰糖)5.方糖 6.冰片糖 7.红糖 8.其他糖(具体品种明细)

水产制品 2201 非即食水产品 1.干制水产品(虾米、虾皮、干贝、鱼干、鱿鱼干、干燥裙带菜、干海带、紫菜、干海参、干鲍鱼、其他)2.盐渍水产品(盐渍海带、盐渍裙带菜、盐渍海蜇皮、盐渍海蜇头、盐渍鱼、其他)3.鱼糜制品(鱼丸、虾丸、墨鱼丸、其他)4.水生动物油脂及制品 5.其他水产品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2202 即食水产品 1.风味熟制水产品(烤鱼片、鱿鱼丝、熏鱼、鱼松、炸鱼、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其他)2.生食水产品(醉虾、醉泥螺、醉蚶、蟹酱(糊)、生鱼片、生螺片、海蜇丝、其他)

淀粉及淀粉制品 2301 淀粉及淀粉制品 1.淀粉[谷类淀粉(大米、玉米、高粱、麦、其他)、薯类淀粉(木薯、马铃薯、甘薯、芋头、其他)、豆类淀粉(绿豆、蚕豆、豇豆、豌豆、其他)、其他淀粉(藕、荸荠、百合、蕨根、其他)] 2.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虾片、其他)

2302 淀粉糖 淀粉糖(葡萄糖、饴糖、麦芽糖、异构化糖、低聚异麦芽糖、果葡糖浆、麦芽糊精、葡萄糖浆、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糕点 2401 热加工糕点 1.烘烤类糕点(酥类、松酥类、松脆类、酥层类、酥皮类、松酥皮类、糖浆皮类、硬皮类、水油皮类、发酵类、烤蛋糕类、烘糕类、烫面类、其他类)2.油炸类糕点(酥皮类、水油皮类、松酥类、酥层类、水调类、发酵类、其他类)3.蒸煮类糕点(蒸蛋糕类、印模糕类、韧糕类、发糕类、松糕类、粽子类、水油皮类、片糕类、其他类)4.炒制类糕点 5.其他类[发酵面制品(馒头、花卷、包子、豆包、饺子、发糕、馅饼、其他)、油炸面制品(油条、油饼、炸糕、其他)、非发酵面米制品(窝头、烙饼、其他)、其他]

2402 冷加工糕点 1.熟粉糕点(热调软糕类、冷调韧糕类、冷调松糕类、印模糕类、挤压糕点类、其他类)2.西式装饰蛋糕类 3.上糖浆类 4.夹心(注心)类 5.糕团类 6.其他类 2403 食品馅料 食品馅料(月饼馅料、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豆制品 2501 豆制品 1.发酵性豆制品[腐乳(红腐乳、酱腐乳、白腐乳、青腐乳)、豆豉、纳豆、豆汁、其他] 2.非发酵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泡、熏干、豆腐脑、豆腐干、腐竹、豆腐皮、其他)3.其他豆制品(素肉、大豆组织蛋白、膨化豆制品、其他)

蜂产品 2601 蜂蜜 蜂蜜

2602 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蜂王浆、蜂王浆冻干品 2603 蜂花粉 蜂花粉 2604 蜂产品制品 蜂产品制品 保健食品 2701  片剂 具体品种 2702 粉剂 具体品种

2703 颗粒剂 具体品种

2704 茶剂 具体品种

2705 硬胶囊剂 具体品种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2706 软胶囊剂 具体品种

2707 口服液剂 具体品种

2708 保健饮料 具体品种

2709 保健酒 具体品种

2710 其他剂型 具体品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80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全营养配方食品 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呼吸系统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肌肉衰减综合征全营养配方食品,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全营养配方食品、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脂肪酸代谢异常全营养配方食品,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

产品(注册批准文号)2802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母乳营养补充剂)

产品(注册批准文号)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婴幼儿配方食品 2901 婴幼儿配方乳粉 1.婴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2.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3.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产品(配方注册批准文号)特殊膳食食品 300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1.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米粉、婴幼儿小米米粉、其他)2.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高蛋白婴幼儿米粉、高蛋白婴幼儿小米米粉、其他)3.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面条、婴幼儿颗粒面、其他)4.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饼干、婴幼儿米饼、婴幼儿磨牙棒、其他)

300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1.泥(糊)状罐装食品(婴幼儿果蔬泥、婴幼儿肉泥、婴幼儿鱼泥、其他)2.颗粒状罐装食品(婴幼儿颗粒果蔬泥、婴幼儿颗粒肉泥、婴幼儿颗粒鱼泥、其他)3.汁类罐装食品(婴幼儿水果汁、婴幼儿蔬菜汁、其他)

3003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助营养补充品、其他)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其他食品 3101 其他食品 其他食品(具体品种明细)

食品添加剂 3201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产品名称(使用 GB2760、GB14880 或卫生计生委公告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名称;标准中对不同工艺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括号中标明;不包括食品用香精和复配食品添加剂)

3202

食品用香精

食品用香精[液体、乳化、浆(膏)状、粉末(拌和、胶囊)]

3203 复配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明细(使用 GB 26687 规定的名称)

注:1.“备注”栏填写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需载明产品注册批准文号或者备案登记号;接受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的,还应当载明委托企业名称及住所等相关信息。

2.新修订发布的审查细则与目录表中分类不一致的,以新发布的审查细则规定为准。

3.按照“其他食品”类别申请生产新食品原料的,其标注名称应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可以用于普通食品的新食品原料名称一致。

下载食品分类(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分类(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皖垦食品集团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总结

    集团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 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皖垦食品集团实际,集团党委精心组织,坚持标准,细化指标,拓宽评议范围,使基......

    甘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

    甘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11-04-16来源: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核心提示: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的若干措施》,鼓励甘肃......

    食品商城的茶酒冲饮类坚果如何分类?

    优通天下的食品商城的茶/酒/冲饮类分级目录:茶/酒/冲饮:茶/酒/冲饮 >> 酒类 >> 葡萄酒茶/酒/冲饮 >> 酒类 >> 国产白酒茶/酒/冲饮 >> 酒类 >> 其他酒类茶/酒/冲饮 >> 茶叶 >>......

    分类专题

    《分类》教学反思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 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2005年5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

    食品相关

    116 佛山市顺德区祥彩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食品用塑料包装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富安集约工业区4-1号地 1.复合膜袋其它类多层复合食品包装膜、袋[内层材质:聚丙烯(PP)] 2013.01.17 1......

    食品

    大足县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考评自查自评总结报告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顺利完成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我局严格按照市局《关于做好......

    食品

    204、以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食品添加剂合成的安全 B、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应该一概禁止 C、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