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5:0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

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2005年5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我局从2005年起开始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进行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并制定了《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见附件)。

但是,这几年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此项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信用分类评定标准制定不科学。在信用评定工作中有结果,无过程,缺少严肃性;三是监管工作还不实,不能按照所评定的信用等级实行相应频次的分类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和总结推广。五是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负面信息录入不够或没有录入。

二、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应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动态监管为手段、以信用体系为载体,按照经营户主体资格、经营行为、自律、被投诉和被处罚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根据食品经营单位的不同级别,采用不同程度的监管方式和巡查频率,在日常监管和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中,应以注册登记口工作人员、监管口工作人员和市场巡查工作人员承担工作任务。具体是:

(一)制定评定标准(此项工作是基础)。总体要求是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按照监管责任区不同时期、不同监管难点、重点以及上级局相关考评制度为依据,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要体现八方面:

1、依法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热照》等合法、有效证件,按时参加年检,并悬挂于明显位置。

2、考评期无投诉举报记录以及因违章违法行为而接受处理的案件。

3、上市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无“三无”、假冒伪劣、腐烂变质、过期失效以及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商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污染,有防蝇、防尘设备,环境良好,卫生合格。

5、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6、经营者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做到按供货厂商、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履行索证索票义务,能依法建立相应台帐和档案,做到整齐、真实、有效。

7、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主动组织不合格食品下架、停止销售、召回。

8、其它应规范的内容。

(二)市场巡查依据标准进行月份初评,并按等级巡查。具体把握:

1、按条件予以评格,记录在《市场巡查记录》中,符合总体条件的可评定为良好;有下列之一者,一项评为一般,两项以上为差:

⑴主体资格合法,但在市场巡查被发现未亮照经营或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

⑵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一般,地面有杂物,商品摆放不规范,散装食品无防蝇、防尘设备,裸露食品未进行包装而直接销售;

⑶经营者不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⑷已接到工商部门的通知,属不合格食品没有按规定时间及时退市、下架;

⑸不能按照规定建立食品购销货登记台帐或进销货发票未按要求认真粘贴或粘贴票据不全,又不能提供商品来源有效证明;

⑹食品经营单位在购进食品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并存档备案。

⑺出售的食品有两种以上不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 ⑻在工商部门食品抽样监测中,有20%以上食品品种被判定为不合格。⑼在工商部门巡查时被发现有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行为。

⑽在相关部门有不良信用记录或消费者投诉举报经查实有过错记录的。

⑾明知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隐瞒不报或不主动组织食品下架、停止销售。

2、按等级进行巡查:即:对D级巡查对象予以重点监管和查处,并开展重点检测;对C级巡查对象予以“特别关注”与管理;对B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监管与指导;对A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管理。

(三)工商所依据巡查员的初评意见每季定格评定。评定过程要有记载、要按要求对分类情况汇总,并对低等级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措施和办法,监督指导低等级经营者加强自律。

(四)季度评定和否决。

1、每季度根据月份检查评格进行等级评定,其具体方法:A级:三次良好或两次良好、一次一般;B级:一次良好,两次一般或一次差;C级:三次一般或两次差;D级:三次差。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票否决列入C级: ①私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营业执照;②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给予2万元以上罚款或停业整顿记录;③有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其违法行为或案例曾被媒体或相关部门进行披露和曝光。④法定代表人有因违法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高级别食品经营单位违反监督项目的,可降低其级别;低级别食品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的,可提高其级别。

二是分类情况汇总分析要务实。要重点对辖区低等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然后,要拿出具体的检查方法。

三是注意记录收集巡查监管信息,及时录入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控系统。

四是重视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为推进我县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营者的信用程度进行分类监管,使经营者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从而提高诚实信用经营效能。

一、根据食品经营者的不同的信用状况,将食品经营者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进行监管。

二、A类为守信用食品安全信得过经营者;B类为基本守信用食品安全基本信得过经营者;C类为食品安全无保障的失信经营者;D类为食品安全不合格无安全保障、严重失信经营者。

三、对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监管按“经济户口”档案的记录为依据并用颜色分类标示:A类经营者用绿色标志;B类经营者用蓝色标示;C类经营者用黄色标示;D类经营者用黑色标示。

根据上述分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对A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对B类食品经营者建立预警机制,可提出警示并督促提高食品质量;对C类食品经营者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记录和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D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严重失信淘汰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予以关闭取缔并吊销该经营者营业执照。

四、对食品经营者的评定标准按“经济户口”记录界定: 1、A类食品经营户:自成立之日起无违法行为记录,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连续三年信用记录良好;

2、B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违法记录不超过二次,能基本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

3、C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记录三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行为一次,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违法行为情节介于轻微和严重之间;

4、D类食品经营户:有严重违法行为二次以上或经营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后果严重的。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B级以下食品经营户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促使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整改存在问题,定期与不定期的对食品质量进行抽检,促使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

第二篇:经营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经营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一、一、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2005年5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我局从2005年起开始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进行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并制定了《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见附件)。

但是,这几年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此项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信用分类评定标准制定不科学。在信用评定工作中有结果,无过程,缺少严肃性;三是监管工作还不实,不能按照所评定的信用等级实行相应频次的分类监管,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和总结推广。五是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负面信息录入不够或没有录入。

二、二、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应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动态监管为手段、以信用体系为载体,按照经营户主体资格、经营行为、自律、被投诉和被罚款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价,根据食品经营单位的不同级别,采用不同程度的监管方式和巡查频率,在日常监管和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和上报工作中,应以注册登记口工作人员、监管口工作人员和市场巡查工作人员承担工作任务。具体是:

(一)制定评定标准(此项工作是基础)。总体要求是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按照监管责任区不同时期、不同监管难点、重点以及上级局相关考评制度为依据,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要体现八方面:

1、依法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有效证件,按时参加年检,并悬挂于明显位置。

2、考评期无投诉举报记录以及因为违章违法行为而接受处理的案件。

3、上市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无“三无”、假冒伪劣、腐烂变质、过期失效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4、商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污染,有防蝇、防尘设备,环境良好,卫生合格。

5、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6、经营者建立食品进销货台账,做到按供货厂商、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履行索证索票义务,能依法建立相应台账和档案,做到整齐、真实、有效。

7、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主动组织不合格食品下架、停止销售、召回。

8、其他应规范的内容。

(二)市场巡查依据标准进行月评初评,并按等级巡查。具体把握:

1、按条件予以评格,记录在《市场巡查记录》中,符合总体条件的可评为良好;有下列之一者,一项评为一般,两项以上为差:

(1)主体资格合法,但在市场巡查被发现未亮照经营或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

(2)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一般,地面有杂物,商品摆放不规范,散装食品无防蝇、防尘设备、裸露食品未进行包装而直接销售;

(3)经营者不熟知经营者自律制度;

(4)已接到工商部门的通知,属不合格食品没有按规定时间及时退市、下架;

(5)不能按照规定建立食品购销货登记台账或进销货发票未按要求认真黏贴或黏贴票据不全,又不能提供商品来源有效证明;

(6)食品经营单位在购进食品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并存档备案。

(7)出售的食品有两种以上不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8)在工商部门食品抽样检测中,有20%以上食品品种被判定为不合格。

(9)在工商部门巡查时被发现有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行为。(10)在相关部门有不良信用记录或消费者投诉举报经查实有过错记录的。

(11)明知存在重大质量问题隐瞒不报或不主动组织食品下架、停止销售。

2、按等级进行巡查:即:对D级巡查对象予以重点监管和查处、并开展重点监测;对C级巡查对象予以“特别关注”管理;对B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监管与指导;对A级巡查对象予以一般管理。

(三)工商所依据巡查员的初评意见每季度定格评定。评定过程要有记载、要按要求对分类情况汇总,并对低等级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措施和办法,监督指导低等级经营者加强自律。

(四)季度评定和否决

1、每季度根据月份检查评格进行等级评定,其具体方法:A级:三次良好或两次良好,一次一般;B级:一次良好,两次一般或一次差;C级:三次一般或两次差;D级:三次差。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票否决列入C级:①私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营业执照;②有违法法律法规规章予以2万元以上罚款或停业整顿记录;③有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其违法行为或案例曾被媒体或相关部门进行批露和曝光;④法定代表人有因为发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高级别食品经营单位违法监督项目的,可降低其级别;低级别食品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的,可提高其级别。

二是分类情况汇总分析要务实。要重点对辖区低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然后,要拿出具体的检查方法。

三是注意记录收集巡查监管信息,及时录入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控系统。

四是重视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指导。

附件

食品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为推进我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营者的信用程度进行分类监管,经营者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从而提高诚实信用经营效能。

一、根据食品经营者的不同的信用状况,将食品经营者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进行监管。

二、A类为守信用食品安全信得过经营者;B类为基本守信用食品安全基本信得过经营者;C类为食品安全无保障的失信经营者;D类为食品安全不合格无安全保障、严重失信经营者。

三、对食品经营者的信用监管按“经济户口”档案的记录为依据并用颜色分类标示:A类经营者用绿色标志;B类经营者用蓝色标示;C类经营者用黄色标示;D类经营者用黑色标示。

根据上述分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对A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信用激励制度;对B类食品经营者建立预警制度,可提示警示并督促提高食品质量;对C类食品经营者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记录和该经营者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D类食品经营者建立严重失信淘汰机制,监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予以关闭取缔并吊销该经营者营业执照。

四、四、对食品经营者的评定标准按“经济户口”记录界定:

1、A类食品经营户:自成立之日起无违法行为记录,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守信原则,连续三年信用记录良好;

2、B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违法记录不超过二次,能基本遵守法律法规和诚信原则;

3、C类食品经营户:累计轻微记录三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行为一次,单位造成严重后果,或违法行为情节介于轻微和严重之间;

4、D类食品经营户:有严重违法行为二次以上或经营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后果严重的。

五、工商行政机关对B级以下食品经营户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促使经营者加强内部管理,整改存在问题,定期与不定期的对食品质量进行抽检,促使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

第三篇:区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

区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

加入时间:2009-8-9 9:59:47来源:tcgs 访问量:29

3达州市通川区工商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统一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营造良好的食品流通市场信用环境作为学习实践的具体内容来抓,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和达州市工商局《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并实施了《通川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实现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长效监管的工作模式。

——分类细化,制定信用标准。根据主体准入、违法记录等方面的信用信息,把食品经营主体信用情况具体划分为守信、一般守信、失信3大类,分别用绿色标牌、黄色标牌、红色标牌标示在食品经营分类监管示意图上。一是绿牌为守信经营者。指近两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法规的不良行为记录,按时通过验照合格者评定为守信经营者,以绿色标牌进行公示。二是黄牌为一般守信经营者。指近两年内有特别轻微、轻微或一般违法行为记录者评定为一般守信经营者,以黄色标牌进行公示。三是红牌为失信经营者。指近两年内有严重或特别严重违法行为记录者评定为失信经营者,以红色标牌进行公示。同时,对特别轻微违法行为、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特别严重违法行为作了以下具体的界定:特别轻微违法行为是指违反食品经营管理规定,但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后果,且在被工商部门处以书面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变更等处理后,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纠正违章违法行为,采取积极措施消除不良影响,积极配合工商部门监督检查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可以不予处罚的行为。轻微违法行为是指食品批发经营者和食品总代理、超市及食品连锁店,被工商部门罚款1000元以下,或者没收违法所得3000元以下的违法行为;食品零售经营者被工商部门罚款500元以下,或者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以下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食品批发经营者和食品生产企业、区域总代理、超市及食品连锁店,被工商部门罚款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或者没收违法所得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违法行为;食品零售经营者被工商部门罚款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或者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是指食品批发经营者和食品总代理、超市及食品连锁店,被工商部门罚款30000元以下,或者没收违法所得50000元以上的违法行为;食品零售经营者被工商部门罚款10000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10000元以上并责令经营者停止营业的违法行为。特别严重违法行为是指食品经营者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撤销登记的违法行为。

——分类监管,强化市场巡查。对评出的不同信用等级的食品经营主体,以不同的监管频率和措施进行分类监管。一是对绿牌经营主体除专项市场巡查和消费者投诉、举报外,4个月至少巡查一次,予以重点扶持。同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鼓励食品经营者做大做强,优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二是对黄牌经营主体两个月至少巡查一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进行案后回查,有特别轻微或轻微违法行为的提出警示、限期整改。三是对红牌经营主体每个月至少巡查一次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曝光,重点跟踪巡查,密切监控其是否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对因特别严重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者,发布营业执照吊销公告,曝光其违法行为。

——加强领导,纳入目标考核。完善健全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度,实现食品安全分类监管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首先,区局成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列为区局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形成局所上下联动、合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其次,辖区工商所成立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机构,食品分类监管示意图上墙,建立食品经营者一户一档资料,将食品经营者的信用信息实行微机录入管理。再次,食品经营主体有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者,工商所应在处罚决定书下发

之日起10日内及时调整其信用等级;对食品经营主体的市场检查频率,可视情况增加但不能减少次数;并把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与片区监管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划分食品安全信用监管责任区域,实行片长负责制,确保监管效能的不断提升。

第四篇:沙区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沙依巴克区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现制订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一、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食品进入店面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在进货时查验进货单位的资质情况,查看供货单

位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查看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报考是否齐全;

2、检查供货方出具的“一单通”,看“一单通”内容与实际进货食品是否一致,并按

要求规范建档保存;

3、检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

4、检验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表明食

品主要成分和含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5、检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

导宣传的内容;

二、食品贮存、销售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1、对于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

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

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在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品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

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4、销售散装食品硬件设备:容器、盖子、夹散装食品的夹子,手套等设备;

5、销售散装食品场所保持空气清新、禁止吸烟、防止污染空气,将细小的烟灰等掉入

散装食品内。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每一年进行一次自身全面健康检查;

2、上班时统一换工装,保持工装干净整洁;

3、对于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

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制度

1、由主管定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店面员工全员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新入职

员工必须经过食品安全培训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必须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要求上岗;

2、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义务,依法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主动接受政府职

能部门、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监督;

3、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要求;

4、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

五、食品安全检验制度

1、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

品经营活动。

2、定期或不定期自行对所销售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

机构进行检验。

3、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及时予以处理,对

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有条件的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或委托食品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无害,清洁制度。

1、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按照食品类别分类,不定期的进行全

面清洁、消毒。

2、运输车在装卸食品的过程中,车厢内卫生要清洁,熟食与生鲜食品要隔离,避免互

相交叉感染。

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下架退市制度

1、不定期的对食品进行检查,如:发现过期食品,应立即进行退市;

2、对影响或危及群众健康安全的不合格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定要退出市场,要详细写

明不合格商品退市种类、数量等。

3、发现食品有质量问题,要及时召回,并做好详细记录。

4、针对食品召回的顾客,进行换货、退货处理。

5、对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

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按前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推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

八、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和食品事故报告制度

1、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清除食

品安全事故隐患。

2、如发生事故,将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危害扩散。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如下:

(1)采取措施立即停止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及原料的食用和使用;发生

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2)密切注意已食用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的,立即送至医

院救治;

(3)保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现场,控制好保存可能导致食品事故的食品及原

料,以便有关部门采集、分析等;

(4)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和用具进行停止使用,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消除污染后

才能继续使用。

3、自事故发生之时起立即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所报告。

4、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五篇: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经营者与监管机关签)

食品安全责任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明确食品经营和监督管理的具体责任如下:

一、食品经营者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相关证照,对其销售的食品安全负责,不得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

二、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食品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等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三、食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照;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设置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者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经营,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四、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同时向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强日常市场巡查,准确掌握辖区内的食品经营者情况,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受理消费者的咨询、申诉、举报,积极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

各经营者和执法人员要相互监督,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经营者:监管单位:工商所

责任人:监管责任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年月日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监管机关留存,一份由经营者张贴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

下载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