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开展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局、相关单位: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安全监察效能,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和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方案》决定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含义
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是指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设备重要程度、设备安全状况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录为依据,按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确定为A、B、C三个类别,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对其实施监管的工作机制,也是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生产行为的一种监管、指导的工作模式。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王建明局长任组长、张鸿奇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安监科(联系电话:20522792051272)。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辖区内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全面掌握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实际情况,并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表》(附件1)将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成A、B、C等三个不同类别。
2、明确监管重点,采用不同监管形式,实施分类监管,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通过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督促、帮扶企业改进提高,使得A类单位达到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总数的2%以上,C类单位控制在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总数的3%以下,重点监控设备(重要设备、重点场所、重点行业)使用单位至少达到B类单位标准。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前)
召开相关会议,组织学习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标准、实施方案及工作程序,布置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使有关单位都能明确分类监管的内容、要求。
2、自查自评(8月30日前)
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照有关法规标准进行自查,对自查发现问题进行治理整改,并填写《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评分表》(附件2),8月30日前报安监科,自查认为符合A类单位标准的,同时填报《特种设备使用安全A类监管单位申请表》(附件3),并提交电子版《管理手册》、工作台帐等资料。
3、初审上报(9月1日至9月15日)
安监科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结合日常监管情况,认为符合A类单位标准的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4、审查确认(9月15日至9月30日)
市质监局对县(区)局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并按规定进行现场审查,结合日常监察情况和镇政府及安监部门意见,对确认符合A、C类单位标准的,报领导小组批准并按相应程序公布评定结果。
五、工作措施
1、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工作。通过开展标准化管理活动,督促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对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分类,有效落实分类监管措施。
2、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基层监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镇、部门和村(社区、居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区域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监管网络作用,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工作。
3、加强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管理,按照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和分类监管的要求,完善监控措施和手段,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4、积极与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ABC分类监管等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安全管理平台的作用,组织开展特种设备的分类监管工作。
5、加强考核,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将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作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单位应制订相应措施加强对分类监管的落实。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和提高安全监察效能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各村(居)委、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务必抓实抓好;要加强信息沟通和联运协作,促进分类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精心组织,扎实推进。(1)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坚持原则,科学制订分类监管的实施方案,成立相应工作班子,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推进分类监管工作;要结合推进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现场安全检查、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检验检测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推行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要全面摸排、分析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和使用管理水平,在确定监管类别基础上,建立分类监管台账,制订工作计划;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监管力量,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跟踪隐患整改,提高监管工作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分类监管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分类监管工作台帐,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定期分析、隐患整改、问题报告等相关工作记录,并及时归档。(2)镇政府将配合省特检院宜兴分院加强定期检验,加强服务,督促、指导隐患整改,帮助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对拒不落实定期检验或隐患整改等情况及时向质监局报告,同时对非法设备、无证上岗等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查处。(3)镇安监科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之中,努力实现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要注意整合监察、检验、使用单位和社会四个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检验机构技术支撑作用;要加强与A类单位的信息沟通和对B类单位的监督抽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督促予以有效整改,并按升降级处理的有关规定报请质监局实施升降级处理;要加强对C类单位的监管,将其列入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强化隐患整改督促,严格执法,帮扶、指导整改提高,实现监管升级;要注意分析、总结分类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分类监管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通过推行分类监管有效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效能。
第二篇:开展县级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实践和思考4
县级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实践与思考
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将其监管到位,提升管理质量,确保安全无事故,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将实践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科学思考、辩证分析县级特种设备监管难点的成因。
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苏北地区相对较为突出,形成难点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排解,带着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调研。我县经济发展欠发达,辖19个乡镇,一个省级开发区,共有生产型企业1000多家,其中列统企业180余家,目前在用特种设备1111台(件),其中锅炉216台,压力容器576台,起重机械210台,电梯75台,厂内机动车辆34台,涉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79家。企业少,规模小,特种设备总量少,分布分散,管理较难。通过日常管理和调研分析,县级特种设备监管难的成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监管难。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结构看,个体私营经济户、经济规模以下企业(销售额超过500万以下)较多,经济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据统计个体私营经营户124家,规模以下企业25家,规模以上企业101家,其他机关、部门29家。这些企业大都在乡镇、村,分布较散,点多面广,管理工作量较大,造成在监管上难度较大。
2、使用管理标准化实践操作难,从特种设备使用规模看,单台、单种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多,多台、多种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少。全县单台设备使用单位191家,2-10台设备使用单位74家,11-30台设备使用单位10家,31台以上4家。使用单位因设备的台量、种类和经济规模不同,若采取统一的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造成安全监管程序上繁琐,实践操作难。
3、自主规范化管理难。从人员素质看,我县个体私营经济户、规模以下企业较多,从业以及管理人员大多是初高中文化水平,甚至是文盲,1
经济基础薄弱,素质相对比较低,安全意识淡泊。使用单位因经营人员的素质以及安全管理意识的差异,造成地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能够自主规范化管理比较难。
4、监管目标实现难。从监管的重点看,作为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造成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在消除隐患的同时不断的出现新的隐患,造成安全监管工作上的被动,实现监管的目标难。
二、解放思想,实施分类监管,实现管理新突破。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学习先进,借鉴兄弟县市经验,挑战传统管理模式,创新创优。结合本县实际,剖析监管难点成因,结合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规模企业以及设备使用特点和规模进行科学分析和分类,制订了三种类别安全评价考核方法,建立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评价工作体系,简化了程序,明确了重点,提升了工作可操作性。并在安全评价考核和重点设备管理要求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行ABCD分类监管:
1、A类为安全评价优秀企业,对其实施远程监管。这类企业能够自觉履行安全主体的责任,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且落实到位,特种设备标识齐全,安全状况良好。按照省局《关于贯彻实施<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通知》规定每年不低于5%目标进行全面检查,日常管理通过业务开展、乡镇协管员网络和与检验检测机构联动建立适时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企业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自主性。
2、B类企业为重点设备使用企业,对其实施重点监管。这类企业按照江苏省质监局重点监控设备参考范围确定的重点设备使用单位。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开展巡查与督查工作,每年至少全面检查一次,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并签订安全承诺书,每一年至少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一次,使其严格按照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评价要求达到优秀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参照CD类进行监管。
3、C类企业安全评价为合格企业,对其实施近程监管。这类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随意,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不能自觉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大隐患没有,小隐患不断。通过制定工作计划,结合设备定期检验、安全大检查等及时进行巡查,加大督查和宣传教育的频次和工作力度,彻底整改设备一般隐患和使用管理问题,并按照安全评价要求,督促做好使用管理标准化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到检查一批,提升一批,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管理水平,逐步达到A类管理的水平。
4、D类企业安全评价不合格企业,对其实施贴身监管。这类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意识淡泊,自觉性差,无安全管理机构,未安全管理制度或流于形式,存在的安全隐患经责令整改,屡次不改,严重违反《条例》规定,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通过狠抓重管,专人跟踪督查,挂牌督办,签订安全承诺书,必要时采取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案件及时的移交稽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质监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对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和行政许可时,及时告知和指导企业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对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安排专人进行辅导,提供样本,确保在投产后半年内纳入分类监管档案,努力达到A类管理的水平。
经过我局安全评价和分类建档以及后期动态管理,目前确立了A类单位173家,B类单位9家,C类单位67家,D类单位12家,建立了分类监管的档案,突出重点的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分类监管带来的社会效应和安全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分类监管的实施,推动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提高。分类监管的目的是消除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其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推动使用单位实现使用管理标准化,全面落
实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分类初期,全县使用管理安全评价考核达到优秀企业有86家,通过一年多来实施分类动态监管,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目前已有173家企业使用管理考核达到优秀标准,企业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是到期检验检测率提高。通过实施分类监管,增强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落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到期设备的检验检测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管理部门通知检验转变为由企业对主动申报,加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监管系统的及时预警,检验机构和安全监察机构的快速联动,企业主动的履行安全义务,特种设备到期检验检测率由以前9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100%。
三是服务企业质量提高。在分类监管过程中,我们遵循“在服务中监督,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变事后监督查处为事前把关服务,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提高了服务企业质量。先后对江苏凡力钢管有限公司、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盱眙县鹏胜机械制造公司、盱眙德尔人造板有限公司、盱眙诺普纸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重点企业,实行“打包式”、“一条龙”式服务,建立了使用管理标准化体系,达到了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使用管理水平目的,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好评。
四是宣传教育影响提高。我们在开展分类监管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特种设备和安全管理知识。在推进分类监管的过程中,积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宣传使用管理标准化的优势,深入剖析一些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实现了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三个认识和三个提高:一是认识到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的意识;二是认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的理念;三是认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职责和需求,提高了企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水平。
五是行政执法效能提高。在分类监管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宣传引导、服务帮扶的方式,督促企业自我规范,落实使用管理标准化的各项要求,主动的消除安全隐患。对特种设备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的重大违规行为坚决的予以取缔并限期整改。对屡次不改、拒不按照规定要求整改的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使用单位,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在取得政府的支持同时,依据相关法规规定移交稽查进行立案查处。实施分类监管以来,实现隐患整改到位35家,实现晋级达到A类要求的28家,停用不符合要求锅炉、“土吊笼”,码头吊等设备36台,消除重大安全隐患8起。对重大违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始终保持高压的态势,起到震慑的作用,净化安全环境,确保分类监管有效实施并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监管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一是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种设备分布特点,制定符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际,可操作行的评价考核要求;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保障分类监管机制的执行和实施;三是要落实分类监管责任,将分类监管安全责任按照责任区划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责任区划范围、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明确责任人职责,确保分类监管机制实施的有效性。
第三篇: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机制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 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机制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建立我市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是指我局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设备重要程度、设备安全状况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录为依据,设定标准,将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划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不同方式对其实施监管的工作机制,也是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生产行为的一种监管、指导工作模式。
特种设备分类监管适用于***市范围内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二、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三、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类别和认定标准
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类别根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事故隐患情况、违法违规情况以及事故情况等进行综合认定,具体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个类别。
(一)A类企业认定标准
安全工作比较重视,安全管理机构与规章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有保障,且连续三年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二)B类企业认定标准
重点监控设备(重要设备、重点场所、重点行业)使用单位。
(三)C类企业认定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低的企业。
(四)D类企业认定标准
特种设备违法企业、严重事故隐患单位、重大问题单位和事故责任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和省局特种设备隐患监管办法相衔接)
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措施
各级质监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方法。
(一)A类企业监管措施
实施远距离监管。充分发挥这类企业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自觉性,依靠企业安全、设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质监部门每4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通过转发文件、召开会议、专业培训、组织企业联络员互查等方式,并运用安全监察-检验信息网络进行检查调度,建立预警机制,提醒企业履行安全义务。
(二)B类企业监管措施
实施中距离监管。按照《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和《**省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和重要设备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巡查与督查工作,要保证每年至少全面检查一次,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督检查、检验和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根据这类企业的特征,采取不同监管模式,对游乐园、大型商场、制冷站等具有一定数量特种设备的企业,参照索道安全管理审查方法,开展管理检查工作;对浴室等独立使用锅炉的企业,采用锅炉房监管模式;对气瓶、罐车充装等单位,采用监督检查模式。
(三)C类企业监管措施
实施近距离监管,即精细监管。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要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精细检查,同时,要针对情况,加大检查频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帮助、指导、督促企业逐件整改到位,彻底解决设备隐患和管理隐患。精细检查要做到“八查”和“八到位”:一查责任制,督促企业把责任层层落实,直到每个作业人员,实现责任落实到位;二查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督促企业把安全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三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督促企业把安全管理队伍落实到位;四查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持证上岗,督促企业把法定登记和检验的要求落实到位;五查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连锁装置的配备和定期检定,督促企业把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措施落实到位;六查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隐患整改,督促企业落实监控措施与消除隐患;七查企业的设备档案的管理,督促企业健全设备档案;八查事故应急预案、应急装备和应急演练工作,督促企业把应急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开展精细监管工作,做到检查一批,完备一批,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安全水平。
(四)D类企业监管措施
实施重点监控。
1.适时开展专项检查。
2.发放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告知书,告知责任,告知后果。
3.督促违法单位和隐患单位签定纠正违法行为或隐患整改承诺书。
4.建立安全责任培训、约请谈话制度,举办违法企业、隐患单位法定代表人学习班。
5.建立隐患整改挂牌督查督办制度,根据隐患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制定督查计划,实施跟踪督查,及时向上级质监部门、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和通报事故隐患情况。
6.建立责令改正制度、发出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等。
7.通报批评和建议查处制度。报告行政监察、纪律检查、安办,建议行政或党纪处分。
8.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法生产企业,违法案件,通过适当渠道进行通报。
五、开展分类监管的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将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抓好落实。要针对本地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各地开展分类监管工作要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其他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分类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1.与专项整治、隐患排查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摸排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定监管类别,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分类监管。
2.与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定期调整监管类别,根据情况对企业进行升级或降级。
3.与责任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安全使用告知制度和承诺书制度。严重事故隐患单位、重大问题单位提交隐患和问题整改承诺书,小型锅炉和常压锅炉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承诺书,承诺书应报当地政府、质监部门归档备查。
4.与“查促帮建”结合起来,“查”就是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全面检查的要求,查设备、查管理、查制度、查人员、查检验;“促”就是督促企业落实责任制、治理隐患、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帮”就是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安全规章制度、隐患整改措施和应急措施;“建”就是通过开展创建优秀锅炉房、管理先进索道、放心游乐园等争优活动,营造争创安全、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
5.与其他监管措施结合起来。对工业园区和边远区域的监管,要通过建立与工业园区管委会、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等方面的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帮助培训安全管理干部,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的协管作用,做好这些区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气瓶充装、气瓶检验、电梯维保等行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协会为载体,推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努力实现诚信经营。
(三)正确处理单位监管与设备监管的关系,按照就低原则进行监管。分类监管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解决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但设备监管是最终落脚点,因此各地必须将单位监管与设备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对单位类别较高的,但设备安全状况和管理水平类别较低的,应按照设备类别实施监管。
(四)切实加强分类监管工作的过程控制,不断完善分类监管工作机制。
1.各级质监部门要确定分类监管的责任人员,明确监管任务。
2.健全分类监管工作记录,各地要对企业分类、安全检查、定期分析、隐患整改、问题报告等要进行认真记录,并严格归档。
3.加强工作情况信息报告,对查处的违法企业和违法案例情况,以及需要上级协调处理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隐患要逐级上报上级质监部门。
(五)发挥检验机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的作用,检验机构应认真履行检验三确认和发现重大问题、严重隐患报告的职责。
第四篇:关于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总体上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但是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使用环节发生事故的比例居高不下,占事故总起数的70%以上。主要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对安全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力,非法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一进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质检特〔2010〕518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全面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和强化责任追究,不断提高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为出发点,以推进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为切入点,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落脚点,研究提升安全使用管理水平的新方法,探索创新使用单位分类监管的新方式,建立健全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
(二)工作目标。
—1—
通过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进一步促进使用单位建立实施安全使用管理的各项制度、合理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规范使用和管理特种设备、完善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理机制,不断提升安全使用管理水平,切实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全国30%以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使用安全管理达到自主管理水平,使用环节事故高发的趋势得以有效遏制,比例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
开展使用安全管理状况调研。各省级质监部门应当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安全责任义务的情况和使用安全管理状况开展调研,采集相关数据资料,客观分析使用单位使用安全管理状况,为总局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准则提供数据支撑。
制定使用安全管理准则。总局将根据各地调研以及使用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组织专家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通过推进实施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推进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试点。
确定试点范围。根据各地已经开展的使用环节监管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先行先试推进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
各级质监部门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解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疑难问题,积极推进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
(三)开展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评价。
各试点地区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对试点单位的使用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可以采用企业自评与日常安全监察和定期检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工作。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等次,并实行动态考核。对已经评价的企业,在以后的例行检查中发现出现低于原定等级的状况,予以降级;原评定等级较低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有提高的,通过评价予以升级。
(四)实施分类监管。
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结果是实施使用单位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各级质监部门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评定等级的使用单位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较好的单位,以自主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对使用安全管理水平一般的单位,以监督指导为主,重点改进企业的管理缺失,指导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较差的单位,以督促检查为主,采取督促整改和执法处罚等强制措施,督促其改善安全管理状况。
三、工作安排
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应当本着先易后
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原则进行。该工作将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2011年全年,主要任务是:在部分省市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状况调研,在已制定使用安全管理地方标准的地区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草案),确定4个以上省市的80个以上企业为试点对象,先行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探索开展分类监管。
第二阶段为2012年全年,主要任务是:在总结试点工作效果基础上,在已开展试点工作的省市全面推进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分类监管工作,其中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数量应当达到试点地区使用单位总数的15%以上;在其他省市和地区,试点开展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分类监管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
第三阶段为2013年全年,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分类监管工作,其中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数量力争达到使用单位总数的30%以上。
四、工作要求
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强化使用环节监管的重要措施,各级质监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在工作中积极争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各级质监部门在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使
用单位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评价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向社会公开使用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结果,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应当制定奖惩政策和措施,激励使用单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制订部署本地区贯彻落实本意见要求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执行落实到位。
第五篇: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浅论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安全效果
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市局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大胆创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有效杜绝了特种设备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一、摸清底数,找准特种设备有效监管突破口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质监部门重要职责,如何在现有监管力量条件下对特种设备实施有效监管,我们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我县行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卫星城之一,共辖17个乡镇,143个行政村,一个国家级开发区,62万人口。目前在用特种设备707 台(不包括气瓶),其中锅炉218台,压力容器152台,起重机械89台,电梯180台,厂内机动车辆35台,空中客运索道3条,拖牵8条,大型游乐设施22台,各类气瓶数万只,涉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5家。宾县现有2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10名乡镇义务协管员从事特种设备监察及安全管理工作,分析归纳有以下特点:一是这些特种设备大都在乡镇、村,分布较散,点多面广,造成监管难度大;二是使用单位因设备的数量、种类、地域和企业规模不同,若采取统一的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造成安全监管程序上繁琐,不宜操作;三是部分使用单位因经营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安全意识淡泊,企业自主规范化管理比较难;四是一些使用单位对监管有对立情绪,不情愿接受监管;五是专职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造成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监管难度增大,实现监管目标监管成本加大。
二、结合本地实际,实施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
2011年,在省市局《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局结合本县实际,剖析监管难点成因,结合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挑战传统管理模式,针对不同设备使用特点和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把特种设备分为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和非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两类,并在分类基础上,依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评价考核方法,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又划分为ABC级实行分级监管,即: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模式,提升了工作可操作性。
(一)设备分类,监管有重点
我局根据辖区特种设备实际状况,按照设备的潜在危害程度首先确定了重点监控设备和非最点监控设备两类,其目的在于监管的设备有重点,监管有轻重缓急,把有限的力量用在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及安全管理最差的企业,发挥监管的最大效能。
1、确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我局按在用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程度从全县707台在用特种设备中确定额定出口压力≥2.45MPa且额定出力≥10t/h的蒸汽锅炉21台;介质为易燃物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100MPa〃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3台;使用速度>1.75m/s且提升高度10层以上的电梯30台;B级以上大型游乐设施6台;3至9人医用氧舱1台;客运索道3条;额定起重量≥50t的起重机械10台以及学校、幼儿园、商场、医院、滑雪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15台锅炉7部电梯在内的共计96台设备为重点监控设备,其余611台设备为非重点特种设备。
2、采取的监管措施
一是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本辖区内各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登记造册,逐台落实监管责任人;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更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核心因素。通过督促企业做到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落实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专业队伍,并定期演练。目前,县局与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定了《安全承诺书》,提高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三是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了一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并根据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等情况适当增加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四是及时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有关信息、安全监督检查记录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录入特种设备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五是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六是发挥企业在质量安全方面自我管理的能动性,采取企业对非最点监控设备进行自主管理与监管部门抽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企业分级,落实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分级监管,是指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监管对象,就其安全管理水平、设备安全状况和依法遵规行为来设定标准,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划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不同方式实施监管的工作机制。
1、特种设备分级监管的级别和认定标准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设备重要程度、设备事故隐患情况、违法违规情况以及事故情况等进行综合认定,划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级别。具体分为A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好)、B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一般)和C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差)。
⑴、A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重视安全工作,管理机构与规章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有保障,设备完好,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且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⑵、B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符合A类使用单位认定标准且有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0条明确的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及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投入、设备安全状况一般的使用单位。
⑶、C级使用单位认定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差、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低,有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记录,设备安全状况较差,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和事故责任单位。
2、特种设备分级监管措施
一是对A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企业自我管理为主,安全监察为辅的监管方式。要充分发挥这级单位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自觉性,依靠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作用,定期进行巡查;按照省局《关于贯彻实施<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通知》规定每年不低于5%目标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对B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自我管理和安全监察并重的监管方式。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的要求,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前实施重点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中对重点设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每年都要组织召开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提出相关要求并督促落实;三是对C级使用单位监管实施督促自我管理基础上的严格监管方式。要针对使用单位具体情况,加大检查频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帮助、指导、督促整改到位,消除事故隐患。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督促使用单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安全状况。狠抓重管,专人跟踪督查,挂牌督办,签订安全承诺书,必要时采取查封等行政强制措施,并及时向上级质监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对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和行政许可时,及时告知和指导企业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对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安排专人进行负责帮扶,确保在投产后半年内纳入分类监管档案,努力达到A类管理的水平。
经过我局安全评价和分类建档以及后期动态管理,实现隐患整改到位25家,实现晋级达到A级要求的61家。目前确立了A级单位150家,B级单位49家,C级单位6家,建立了分级监管的档案,突出重点的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分类分级监管带来的社会效应和安全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分类分级监管的实践,推动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使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提高。分类分级监管的目的是消除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其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推动使用单位实现使用管理标准化,全面落实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分级初期,全县使用管理安全评价考核达到A级使用单位(安全状况好)有89家,通过一年多来实施分级动态监管,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模式,目前已有150家企业使用管理考核达到A级使用单位标准,企业使用管理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是到期检验检测率提高。通过实施分级监管,增强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落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到期设备的检验检测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管理部门通知检验转变为由企业对主动申报,检验机构和安全监察机构的快速联动,企业主动的履行安全义务,特种设备到期检验检测率由以前9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100%。
三是服务企业质量提高。在分级监管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观念,“在服务中监督,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变事后监督查处为事前把关服务,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提高了服务企业质量
四是减轻了企业负担。施行分级监管,既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前提下又相对减少了检查频次,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增强设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宣传引导、服务帮扶的方式,督促企业自我规范,落实使用管理标准化的各项要求,主动的消除安全隐患。对企业首次属于非主观政处罚。对特种设备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的重大违规行为坚决的予以取缔并限期整改,对屡次不改、拒不按照规定要求整改的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使用单位,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在取得政府的支持同时,依据相关法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