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工作内涵:领导十戒律
领导者工作内涵:领导十戒律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叶红宇
成功的组织变革通常是一个耗时而且极端复杂的八步骤流程,并非一蹴可至。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不断的研究组织领导人物的举动,尝试记录并澄清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们如此表现,以及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个人以及企业等等。一开始,我并没打定注意要专注于“领导”这个议题,说实在话,这个字眼并不常在我的早期著作中出现。然而,我的努力方向终究被带到领导,这说明了“管理”工作的进化本质。
经过十四个正式研究报告,超过1000次现职高阶主管的面谈以及无数的调查分析后,我深信目前绝大多数的组织缺乏适当的领导。这种不足的情况十分严重,不只是10%,而是200%甚至400%,而在组织层级上上下下有更多的职位缺少领导。这不是因为没有才能、缺少斗志的人占着管理职位;相反地,通常是聪明又努力的老手拼命想做一些自认为对的事。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数具有企业、政府或其他地方所需要的领导能力。
有些人认为,缺少高品质的领导能力是历史过程中的常态。这种说法不全正确,可以确定的是,21世纪的竞争环境将是多变的,只有仰赖更多的领导才能使企业茁壮。当缺少所需的领导能力,组织将停滞不前,失去方向,甚至落入悲惨的结局。
虽然我们常听到人们渴求新世纪的“新领导风格”,但是领导风格不是重点。身处于地球村的上班族,除了教育程度相对提高,变的不喜欢被监督外,也希望自己的心声被聆听,因此,的确有新领导风格的需求,但是风格并不是领导能力的重点。内涵才是重点,内涵是关于领导的核心行为,是一种超越文化、产业并且与时俱进的变革核心。
有些人认为不适当的领导对组织造成的影响有限,因为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外因素实在太多了。不过,即使组织的绩效是由诸多因素形成,但是绝大部分的因素将归于领导的优劣。当变革被领导人急就章的带至错误方向,或者方向正确但是速度不宜的情况下,结果堪虑。最坏的情况下,不仅企业倒闭,工作泡汤、顾客、社区及财务利益将被涉及,甚至个人的人生规则也将因此泡汤。好一点的话,公司的绩效会如同羸弱的对手般下滑,有些财务数字虽然容易显现上述的失败情况,但数字通常无法呈现真相。譬如,当一家企业的绩效看似与竞争者相仿时,如果以其资产及起始点来衡量,则我们可以发现他应该有比现在更好的绩效表现。
组织成员常因无能的(即使是善意的)上司或暴君而感到挫折,其引发组织崩溃的情况远比财务数字更戏剧化。当人们因为失败的变革而丢掉工作或努力硬撑时,所感受的痛苦是十分巨大的。
当我和组织的高层主管面对面讨论上述事实时,许多人不是马上辩驳就是以沉默表示不认同“没错,我们或许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市场竞争逼得我们不得不……”、“在这个
产业里,你怎能期待……”。这些面对面的测试呈现出高阶主管对高效率领导力的认识差异。组织中常常存在无关紧要的训练课程及偶像崇拜,对于犯小错误但积极的员工xuexihr.com仍以处罚为管理手段,反而不关心培育人才、培养员工领导能力及试误的文化。员工也甘之如饴,因为他们无法实际评估自己的发展需求,并积极想办法满足需求。
诸如此类的混淆另我惊讶。关于“领导”的内涵,人们总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然而,但谈到“管理”时,人们可以侃侃而谈。一般人认为领导等同于指挥风格,领导的内涵只不过是几场“多头马车如何导致灾难”式的演讲,或是一些难懂的术语罢了。我不只一次的在一些聪明人身上发现这种混淆的思维,如果连那些才能之士都怀有这种想法,这是一个警讯,告诉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领导者的工作内涵。
领导十戒
管理工作者不断面临的变革环境,而科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以及劳动力的分布,则是这些变革的驱动力量。这些力量已摧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稳定性,并急剧提升变革速度,使得管理者必须同时具备渐进变革的能力。
二十世纪中叶时,世界经济为寡占及独占企业所垄断,全球竞争障碍仍多,大副变革的空间有限。产业变化缓慢,组织变革的需求不大。渐进变革是最有效率的手段,几十年才会有大幅度产生。然而,在愈渐成熟的现代产业架构下,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过去数十年间,组织变革的呼声不断,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再造工程、组织变革、策略重建、品质计量、文化变革以及并购等。
1、成功的组织变革通常是一个耗时而且极端复杂的八步流程,并非一蹴可至。经理人如果想投机取巧跳过一些步骤,或者不遵守应有的顺序,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微小的。
2、虽然变革牵涉到复杂且多步骤的流程,高效率的经理人总是能够随着环境调整关键行动以达到变革的目的。缺乏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一招半式闯天下的心态,通常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3、许多受二十世纪历史以及文化影响的人——包括有能力、用意善良的经理人——常常在处理重大的变革时犯下可预见的错误。
4、领导不同于管理。成功变革的驱动力来自与领导而非管理。缺少了领导,错误产生的比率将大增而成功机率则大副下降,并不会因为变革的概念构架——如新策略、再造工程、组织再造、品质计量以及文化变革等——而有不同的结果。
5、由于变革的机率大增,领导在管理工作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分量。然而,多数位居权力枢纽的经理领悟这层重要的观察。
6、管理工作渐渐被视为计量安排与远景的综合体,因此管理者将通过科层关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实践远景。
7、管理倾向在正式组织阶层中运作,而领导则不然。当变革牵涉到打破组织藩篱、减少组织层级、增加委外服务以及提高领导能力之需求时,管理工作将把人们置身于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8、由于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项领导任务,而领导人通过复杂的人际互赖关系遂行目的,因此管理工作渐渐成为依赖他人,而非权力施展的游戏。
9、当我们试图从网络与依赖,而非阶层与正式授权的角度思考管理工作时,各种有趣的推论将纷至沓来。一些在传统观念上人认为怪异且不合宜的想法,如“管理”上司——一下子突然变成重要的思维了。
10、管理或领导人的日常作息极少符合一般人对管理人、英雄式领导人或高阶主管的刻板印象,这个事实容易造成管理工作者或新进员工的混淆。然而,当我们将工作的多元性(包括管理及领导)、工作的困难度(包括维持与变革)、以及管理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复杂度(远超过正式的科层关系)纳入考虑时,他们日常管理行为便不难理解了。
当你仔细研究高效率主管时,你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的逻辑性,而且是一种微妙的逻辑。若与其他管理或商业上的主题相比较,这些手法极少被教授,甚至这些主管本身都很难描述他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我较少谈及手段运用,更着重新产品的开发。毫无疑问的,有些人会说:为了服务顾客及发展新产品,我们必须同时管理上司以及运用手段。就某种程度来说,我同意。但是当更多的行动缺乏道德的约束时,他们将伤害更多的对象,而且这种短视近利的手段将伤害一个人的长期领导能力。
但有些人理解这个道理,却不当一回事。以我的观察,伟大的领导者无不体会其巨大的重要性。
今昔相比,现在人们比较不会混淆领导与管理的不同。
可以,问题仍然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挂在嘴上的领导,有时是指管理,有时是领导与管理的综合体,甚至是我们所期待的领导,但完全忽略当事人真实的表现。这种混淆显示一般人对真实领导的了解。
缺少对领导的真实了解,人们便无法培养正确的技巧。训练课程将失去重心,不适任者被擢升,而最糟的是,才能之士将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以完成任务。
他们在管理变革时,无法提供适当的领导;在管理人员时,无法激励员工去接受困难的挑战。他们成功的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却无法寻找企业免于风险的机会。
我所知道最好的企业,有的努力弄清管理与领导的差异,有的幸运地成为本世纪伟大的标杆企业。
然而对绝大多数组织而言,弄清这种差异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挣扎历程。过去数年间,“管理能力”经常被条列失呈现,好像是一种充满管理、领导以及其他技巧的大杂烩,不仅缺东缺西而且没有优先顺序。关心企业的智慧人士必然可以做的更好。
由于变革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因此弄清混淆是十分重要的。更多的变革需要更多的领导,而了解领导的特质有助于领导人才的培养。
变革如影随形,无所不在。有些思维谨慎的人们认为现在的进步速度和过去五十、一百甚至一千年没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有许多的产品生命周期由二十年缩短为十年,或者由五年缩短为两年;资讯科技的进步速度不断增加,并且影响所有人类;全球性事件对人类的影响,由以往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瞬间作用,影响层面大大的增加。这种步调不仅不会减慢,而且将影响领导议题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体系中约有十亿人口是通过产品与市场的结合,而全球总人数是五十八亿。因此,供应一个的德国小镇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多半来自外地。但是,这种与大经济体系的连结,对位于印度或伊拉克的数千个小镇可能是遥不可及。
几乎所有的未来学家都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有更多人口将被纳入这个体系,因此更多的机会、危险以及变革是可预期的。试想二十亿人口的经济体系必然比现在的十亿人口经济体系更具有活力,而三十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科技时代来临的指标之一,是过去以稽核工作为主的大型顾问公司投入资讯科技相关业务。或许有人认为资讯时代只会导致更多高等教育的人力需求。然而,这种结果也将带来许多影响,至少将影响变革与领导。
例如,一个高中程度的工作人员可能害怕工作上的变革,而拥有硕士学位的电子工程师也许乐于在一定范围内创造变革。后者恐怕较喜欢没有领导概念的上司所下达的命令。
二十一世纪的组织不断的面对变革,应随时有枕戈待旦及谦冲为怀的心态,而不应只在变革开始才显出热忱。组织应强调团队精神,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变革为主导的部门团队。组织的每一个层级都应有远景,并且持续更新及传达远景。员工的职能应被加强,以便面对新的挑战。
当具备这些特质后,原来需要五年的变革工程,或许只要一到两年就可以完成,如此以来,企业才可以持续的保持产业竞争力。
第二篇:领导者领导思想(推荐)
领导者领导思想
什么样的组织最具有凝聚力和活力,而且最为持久?毫无疑问是宗教;百年企业少见,而千年宗教不希奇。
以组织的眼光去看待宗教,它不发工资,然而每个组织成员都积极向上,维护组织的利益;宗教的文化特色鲜明,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尊崇教主;遵循共同的规章制度,甚至在衣食住行上都统一。这样的组织,绵延千年而不衰败。
反观我们的企业,给员工发高薪,员工还想着跳槽;规章制度定了一大堆,却常常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名存实亡,老板忙着做救火队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是受人崇敬而是让人怨恨;企业的发展似乎总是磕磕绊绊。
企业要发展,从宗教上可以有什么启示呢?宗教的意义在于自渡、渡人;广大教众都怀着崇高的使命感、怀着对自己教主的崇高敬意在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脑海中充满着对未来世界的愿景;充满着爱与信仰。这是宗教长期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我们的企业要学习宗教,首先要树立企业的愿景、理想和使命,这些愿景、理想和使命不仅要感动企业家自身,而且也要感动广大的员工,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要有有一个大爱的愿景和使命,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其次,企业家要引领企业的精神,企业家和广大领导者直接承担了企业精神传承作用。
企业不是管出来的,企业一定是领导出来的,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大的格局,企业才能有大的平台,帮助更多人成长。企业家建立企业是建立平台,只有帮助更多人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企业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在这里,企业家领导思想,就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广大员工的梦想做到完美结合,怀着大爱,让员工真正在企业中寻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意义,领导思想,是一个把物质利益和生命价值不断调整、结合、传递的过程。理想的企业一定要给员工一个物质保障,同时也给员工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这是优秀企业在做的事情,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第三篇: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5-06-11 360doc个人图书馆
点击上面↗-360doc个人图书馆-进行关注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译】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遍,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注】读中国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恶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译】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注】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说话,而谨言的基础在于“三思”和“反省”。这也是能够做到“不生气”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译】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注】处处心存他人,才能为人光明坦荡;时时行险侥幸,必然处世奸诈虚伪。生活中常心存机谋算计,不论如何打坐修炼,必定不能“体念来复之仁心”。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11)。”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译】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19.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注】经常做到早晨练习书法,可以使一天的情绪不浮躁。而且,将书信应酬也用来练习书法,可以称之为“权变”。儒家通过练习“六艺”,就可以应酬社会的一切事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且必须做到事不过夜,否则,以后就很难理出头绪。如果通过学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坏习气,却不能及时改正,天长日久,就会积重难返。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注】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此时应该注意保养而不能耗散,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能够抑制自己并驾驭自己的情志,顺应自然之道,才可称为圣人之徒。自然之道是凡人不能察觉的,倘若能够严持圣人的戒律,日久必能洞悉天地!切记切戒!
第四篇:论领导者的科学领导
所谓领导,顾名思义,就是:领而导之,是权、责、服务三个方面的统一,也就是带领一班人马,如何向着正确地方向前进,向着符合党的时代要求,创造出更高、更新、更大的成就而努力奋斗!最近,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每个党员和每个领导干部来讲,更是历史的使命。我做为刚被选派到基层院领导班子的一员,从组织谈话到人大任命,一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燃烧、在驱使、在令我作答:我将如何具体地落实这“三个代表”思想?我将如何对待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同时,激起了两个自知:一是自知责任重大,肩上的担子又加码了;二是自知水平有限,不抓紧充电将力不从心,所以,通过这次省检组织的领导素能培训,结合自已观察某些领导的正反作为,特别是个人的实践体验,任何一个领导要想适应和胜任他的现在任职岗位,必须加强三个“不断提高”,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使之更加成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使之更加精通;还有特别要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或称之为科学领导的素质。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提高领导者的科学领导呢?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八个方面:
一、善知进退、摆正位置。
如果你是一把手,就要考虑到如何当好班长?如何处理好班长与班员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助手们的作用?如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如何团结一班人马,带领队伍奋勇前进。如果你是副职,则应考虑如何起到助手作用?如何唱好配角戏?该前则前,该后则后,既不能抢镜头,更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学会如何去补台。在日常工作中,常见有的主要领导,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霸气十足,结果个人累得要死,别人却没啥事干,而且还有意见;也有的主要领导,有权无威,没有魄力,说不响,叫不灵,压不住庄,推不开阵,虽是司令,却带不了兵。至于有的副手,往往摆不正自已位置,总好越权行事,只想当红花,不想做绿叶,结果是配合不好,矛盾频生,所以,每位领导者,都必须摆正自已的位置,调整好主角与配角,配角与主角的关系,并且要互相补台,绝不可以忽略将相和的威力。
二、善于纳谏,准确决策。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个人的智慧,毕竞是有限的,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善纳群言,才能使得领导的决策准确,切不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更不可以听风是雨,不加调查,偏听偏信。在民主空气不够活跃的地方,对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意见,更要注意听取,因为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对于来自群众中的意见,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好话、坏话、甚至骂人的话都应该去听,因为往往好话与坏话之中,各藏有相反含意,如果善于分析,会更有助于头脑清醒,更有利于检点自已和帮助正确决策。
三、善于用人,扬长避短。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说人才到处都有,只是领导不是伯乐,不会相马而发现不了人才。那么,做为一个领导者,怎样才能发现人才呢?除了你要了解人、关心人、认识人、相信人、帮助人外,很重要一条,不能要求完人。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我们所要用的是其长处,所要避的是其短处,当然,还要帮助其取长补短,尽量争做全才,否则,总在求全责备,就是千里马满地跑,你也是看不到的。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还是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去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共同前进。要知道没有哪一个人愿甘心落后的。
四、善弹钢琴,主次分明。
摆在每个领导面前的工作,总有千头万绪,如果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起抓,势必搞乱套。从部门来讲,每个部门都是机关整体所不可缺少的职能之一,哪个部门都会强调其重要,但是,作为领导必须心中有数。某一个时期抓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必然得依据某一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的轻重缓急去决定先抓什么?也就是说要像弹琴那样高低有序,节拍相宜,才能奏出最优美乐章。
五、善严律已,影响众人。
群众不是有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么,就是要求当领导的要懂得正已的重要性。所以,当领导的,就要走得正,行得直,要求别人做得到的,首先自已要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首先自已不能做。要想当位好的领导,一定得处处做好的榜样,最基本的应该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努力工作的模范,勤奋学习的模范,团结互助的模范,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这就是无声的命令,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理就在于此。凡是这样做了的领导,就能使得他所带领的队伍朝气蓬勃蔚然成风。
六、善辩是非,主持公道。
这一点,对于每个单位的头头来讲,都至关重要。如果当领导的,是非不清,好坏不分,公道也就无法主持。群众就会骂你是:糊涂庙糊涂神,就会出现好坏一个样,奖罚不公平,正气不上升,邪气占上风,结果是一塌糊涂。所以,当领导的对于下属行为表现,一些是非争议,一定学会善辩,并且,一定要不加私心的做出符合实际的,令人心悦诚服的公断。我们常说:领导权威,绝不是让人家认为你有权而怕你的“畏”,而是让人家认为你有大公无私,善辩是非,主持公道,善于用权而产生的威信与威力。
七、善炼包容,胸怀宽阔。
一个领导者对于来自下属的,平级的、上司的、乃至方方面面交往中难免遇到某些冷朝热讽,不温不火的待慢,以及诸种颜色的给予。对此,必须善炼色容,冷静思考,原因何在?如果是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应该主动予以致歉;如果是出于某种误解而引起的,应该主动与之交换意见,消除误会;如果是来自对方的一时不够冷静,耍小孩子脾气,甚至妒忌,或有意伤害,尽量不予计较,让其自省,以诚感化,切莫小肚鸡肠,一还一报,所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可撑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每个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涵养与风度。
八、善于思维,不断创新。
领导不光是头上多个衔,带个长,多拿点职务津帖。领导者的脑子里应该多些新思维,多些超前的意识,不然的话,你就要原地踏步,就要守旧、落后,就要跟不上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就要失去领导的能力,工作就不会有活力,就不会有新的起色。因此,必须得善于观察,勤于思维,勇于突破与创新。切不可以对一得之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更不可以被一时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甚至躺在“荣誉床”上睡大觉。要胜不骄,败不馁,遇到胜利的时候,应该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戒骄戒躁,争取更大胜利;遇到曲折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吸取教训,变失败为胜利之母,力量之源,一切从头开始。只有永做时间的主人,永不停顿的突破旧思维,永不疲倦地探索新事务,开拓新境界,才能取得立于不败之地的绝对领导权。
这就是我此次在省检察官领导素能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心得体会,我将以此为标准指导我今后的行动,并且,在工作的实践中再充实、再升华。
盐田检察院·关越
第五篇:浅析领导魅力内涵及其体现
浅析领导魅力内涵及其体现
摘要:领导魅力,作为一种相对于领导权力而言的非权力影响力,在领导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领导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古往今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靠的不仅仅是其职位权力,人们更注重的是他的魅力因素,领导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大致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准确的预见能力、果敢的魄力、对时机的准确把握等。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在领导活动中领导魅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领导者对领导魅力内涵及其体现的全面理解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领导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魅力的内涵
领导,是被领导者自觉自愿的追随,是指在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根据特定的领导环境,采取示范、命令等途径达到领导目标的过程。而魅力,在汉语中的解释是“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认为:“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也就是普拉斯认为魅力是一种持久永恒的影响力。
对于领导魅力,不同的人对其内涵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领导魅力指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的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因此而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一种观点认为:“领导魅力是由领导个人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智慧才能等非权力因素所带来的对公众产生强烈影响而又带有某些神秘色彩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魅力型领导就是“基于对一个个人的超凡神圣、英雄主义或者模范性品质的热爱以及由他揭示或者颁布的规范性形态或者命令”的权威。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领导魅力主要是指领导者由于自身超凡的道德、人格品质等产生的对追随者持久的、强烈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在性
领导魅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等内在因素产生的对追随者的影
响力,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力量,不像领导权力是由于领导的职权产生的外在强制性力量。
(二)自愿性
领导权力具有强制性,当领导者滥用权力、颐指气使时,往往会使被领导者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反感情绪,不利于组织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行。一位领导者,只有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才干,而且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坚持原则、秉公执政、办事公道、在工作中作出许多成绩,他的领导活动才容易为下属所接受,他的为人才能得到下属的钦佩,下属就容易接受他的影响力,并且从心理上归属于他。这种归属和接受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衷的、自觉的、心甘情愿的。1
(三)持续性
领导权力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它随领导者的职位而产生,领导者的职位一旦撤销,其影响力也随之消失。而领导魅力则不同,其影响力是由于领导的内在素质而产生的,并不依附于领导者的职权,由于内在素质的稳定性,因此其对被领导者的感召力是持久的。
二、领导魅力的体现
(一)高尚的道德素质
一个好的领导者,其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良好的道德素质。领导者的道德直接影响到领导的形象和权威。儒家代表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方针,《菜根谭》里也指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现今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也以“德”字当先。可见,道德对于一个领导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被领导者能形成强大的心灵感召力和震撼力,它对人们的行为动机的自我检查、行为过程的监督、行为后果的评估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2
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在很多事情上都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素质。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的领导通知邓力群、韩世福、安平生和马洪共四人到杨家岭接毛主席作报告。没走多少路,他们就碰到了毛主席,毛主席1丁杰:《领导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丁杰:《领导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得知他们四人是来接他作报告后,连忙摇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并接着说道:“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们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个领导者,反对官僚作风,以身作则,表现出了自身极高的道德素质。
(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其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越来越重要。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作为一个组织的宏观决策者,更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组织面对的各种情境,有效领导被领导者,达成组织目标,也就是又通又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江泽民同志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序》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科技知识浩如烟海,我们的中、高级干部不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完全可以做到知识面相对广一些、深一些,甚至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者。”4
周恩来,中国外交第一人,杰出的领导者,其取得的外交成就和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留日旅欧经历使他能够从世界文明中汲取智慧。在日本东京,周恩来去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语,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日本文化,在法国,周恩来翻译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对法国文化有极深的了解,旅欧四年,周恩来形成了对西方文明,特别是其优秀的文化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正确认识,他的这一系列经历为其辉煌的外交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准确的预见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者在组织被领导者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组织当前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要对组织未来的发展状况,对组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一个清晰准确的预见。这样,领导者才能对组织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3
周振林、杨娟、刘兰芬:《领导科学案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当组织面临危机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没有预见,领导工作就会迷失方向,错误的预见,则会使领导决策失误。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就很好的展示了诸葛亮的预见能力。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水中交战,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其妒忌诸葛亮的才干,遂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刁难他。谁知诸葛亮说三天足以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每船安排30个士兵,并用青布幔子把船遮了起来,在船两遍扎满了草把子。三天过后,江上大雾弥漫,根本看不见人,诸葛亮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怕中埋伏,让士兵向江中放箭,这样,草把子上都布满了箭,天快亮时,诸葛亮吩咐士兵把船往回开,而此时江面顺风,曹操根本追不到,就这样,只用三天时间诸葛亮弄到了十万支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看出诸葛亮卓群的预见性。第一,准备了大量的草船使足以承受十万支箭;第二,料定三天后有大雾,返回时江面顺风;第三,曹操惧怕埋伏,只会射箭。
(四)果敢的魄力
领导者的魄力是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反映,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必定是有胆量的,但有胆量不一定就有魄力。因为领导者的魄力基于领导者对形势的全方位了解,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基于对真理的坚持和对过时的条条框框的否定。领导者当断不断、优柔寡断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组织目标的失败。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在香港问题上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将其领导魄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会面,在会谈中,撒切尔夫人以强硬的态势对邓小平说:“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理它。”邓小平也毫不退让,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接着他说道:“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5随后,他又说道,1997年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就这样,在一番唇枪蛇剑后,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同意邓小平的观点。之后,“一国两制”的方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5 龙平平、刘金田、高屹:《光辉业绩 伟人风采——细说<邓小平>》,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352页。
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但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达成协议的关键。6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邓小平的非凡魄力和其在国家主权领土问题上的坚持及杰出的外交能力。
(五)对时机的准确把握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对时机的准确把握有利于领导活动的成功,时机具有不可重复性,领导者一旦错过时机,将无法挽回,有时甚至会对组织目标造成致命的伤害。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要求领导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时机,善于利用时机。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精彩发言正是对准确把握时机的完美诠释。
1955年4月18日上午,亚非会议在万隆独立大厦开幕。从第一天到第二天上午,周恩来总理并没有发言,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取了17个国家代表的发言,其中不乏有对中国的攻击和对共产主义的反对,会议气氛并不和谐。为此,周恩来修改了之前准备好的发言稿,另外写了个补充发言,第二天下午,周恩来总理作为最后一个代表发言。总理从容地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并表达了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观点,这一下子缓和了会议的紧张气氛,总理坦诚、精彩的发言是亚非会议的高潮,他以其智慧使亚非会议绕过暗礁重新回到了安全水域。美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的发言这样评论道:“周恩来选择了这个时候来发表他在亚非会议上最重要的讲话。他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他在长期静观之后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因此,时机对于领导者而言非常重要,领导者要有抓机遇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准确判断时机,善于把握和利用时机。7
三、结语
现代社会,组织面临的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领导者单靠自身的职权来领导组织是行不通的,只有正确认识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自身魅力的修养,领导者才能带领组织走向成功之路。6刘强伦、汪太理:《邓小平卓越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美]鲍大可:《周恩来在万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