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

时间:2019-05-14 03: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

第一篇: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

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

财政部日前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这一数据比去年的预算执行数减少1.26亿元。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中,因公出国(境)费21.36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99亿元,公务接待费14.34亿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三公经费”作为预算监督的切入点,不仅做到公开透明,而且预算也趋向细化、量化,更便于公众监督。可是,“三公经费”毕竟不是财政预算支出的全部,所占比例很小。以广东省2013年省级预算为例,其中,安排三公经费8.64亿元,而全省公共预算是7556亿元。可见,在财政日益丰厚的今天,靠“三公经费”挤出几个钱,形式大于意义。

“三公经费”之外的预算支出也应纳入预算监督。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建设等民生领域的 支 出近3.3万 亿 元,占 比 达 到47.8%,这些庞大预算支出,都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要想真正实现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有效监督,就目前而言,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民众要参与整个预算过程。政府要持有“公开预算,天不会塌下来”的先进理念,预算过程和与预算相关的文件应与公众见面。

其次,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财政支出体制。除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进行监督外,公众也要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比如,民生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让公众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工程的验收等;要利用第三只眼,加强媒体的强势监督,以强化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与此同时,在新《预算法》的修订中,应规定问责机制,对各级政府的预算,进行“实质性审查”。

此外,建立“结果导向型”的考核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要管好“钱袋子”的出口(投入尽量少的钱),更要评估预算的产出效率,只有建立一套“结果导向型”考核机制,才能倒逼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二篇:2015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档案造假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档案造假

【热点概述】 材料1:

步入2015,中纪委推出一出开年大戏——“官场现形记”。据媒体报道,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开的秘密”。

材料二:

2015年5月12日记者从黑龙江绥化市委纪检委得到证实,经纪检部门调查,绥化市庆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国生因户籍年龄造假、学历造假以及妻子“吃空饷”等问题被停职。目前,绥化市委已决定停止董国生的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对其违纪事实进行深入调查,依据调查最终结果,对其本人及有关责任人做出依法处理。

【中公教育点评】

档案对于干部来说,既是身家清白的证明,也是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或缺的“底子”、“根子”。如果连档案都可造假,那么干部的真伪就无法分辨,各种底细也无法摸清,不仅会让一些“带病干部”浑水摸鱼,更将动摇干部队伍的根基,不可小觑。

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个人背景资料整体“洗白”,董国生这种公然造假的恶劣行径并非个案。干部们之所以想造假就造假,无所顾虑,其根本的动因是,凭借篡改个人档案,可以一路蒙混过关,甚至还可能实现“火箭升迁”。这不禁让公众在惊叹其神通广大的造假能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对国家干部任免与监管制度提出质疑。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整治档案造假,还必须要动“大手术”才行。

一是要“动刀子”。一些干部敢于档案造假,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就算“东窗事发”也不过是批评警告而已,故而胆子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档案造假的违规者,要严加惩治,将他们打疼、打怕,甚至剔除出干部队伍,才能有效制止造假行为的蔓延。

二是要“挖底子”。“底子”是否清白、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关系着干部的选拔任用升迁。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将档案造假当成仕途升迁的“捷径”,留下不少“隐患”。而档案管理人员马虎大意,责任心差,导致干部档案纠察缺少刨根问的过程。因此,对一些已经“洗白”的档案,不去深挖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三是要“斩黑手”。档案造假过程看似很简单,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进行信息涂改即可。但事实上,公安、组织人事等部门是管理十分严格的地方,即便有些干部想造假,也极难蒙混过关,造假行为之所以频频出现,往往是造假者背后的权势在施压、干扰正当管理程序,才导致“火箭提拔”、“带病提拔”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不“敲山震虎”,不斩断幕后“黑手”,不做到追责到底,是无法彻底解决造假问题的。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是要“缝口子”。“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管好办公室不被偷就不错了。”曾在广西担任过基层县委组织部部长的一名干部讲出了实话。可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关键是看落实,不能空谈“从严”、“重视”,组织人事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当好干部档案的“管理员”,既要守好干部档案的“口子”,还要扎扎实实从一份份档案查起,祛除一个个“带病干部”的“底子”,还干部队伍一片风清气正。

第三篇: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推进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新闻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其中着重提及,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专家解读认为,这是财政公开步伐向纵深推进的一个标志。

政府部门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而所谓“三公”支出因其不透明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普遍质疑,庞大的“三公”支出中很难避免奢侈浪费等腐败现象。正是在建立透明、法治政府的要求之下,为了回应民众的质疑,近年来,在中央部门中,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收支情况俗称“晒账本”渐渐成为一个规定动作。

尽管“晒账本”风行一时,但公众很容易发现,在这个潮流之中少有基层政府的身影,不仅如此,为了维护知情权,一些地方的公民通过行政诉讼等方式希望当地政府财政公开的行动也多以失败告终。

【意义】

推进县市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的正面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财政公开步伐向纵深推进的一个标志,而且摸清家底对未来财税体制的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都有很大裨益,于屡屡为“吃饭财政”而抱怨的基层政府来说也属利好。

【原因分析】

不公开“三公经费”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应有四个大类原因:

一是基层群众不懂得行使监督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宠坏”了相关政府不愿意接受 “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并理直气壮的声称是“给政府找麻烦”;

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关于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客观上为“三公经费”的不公开制造了大环境;三是乡镇等基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包括“三公经费”的资金使用管理和记录不科学、不规范,超支太多,不敢公开;四是问责力度不到位。正是因为三公经费不公开少有问责,公开了是自找麻烦,当事官员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致使三公经费的公开一拖再拖。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来自公众监督的压力,需要完善后续跟进制度。同时当然要重视行政机构内部由上而下的压力和上级部门的示范作用。具体可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反应。

一是加强法制教育。促成像廖红波这样的权力斗士越来越多,通过他们的努力实践,带动起更多的基层群众产生监督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意识,提高他们监督能力,以社会监督倒逼政府部门及早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二是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执行,让那些不公开“三公经费”的政府的违法成本大幅度提升,使他们产生“我要公开”的主动意识和主动作为。

三是地方政府的持久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必须扫清财务管理不规范障碍,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一以贯之的抓好“三公经费”公开的落实工作。唯有政府的有力贯彻,才能使其他各方的努力变成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的有力推手,真正促进“三公经费”的合理化、最小化。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督促基层政府如实申报的制度,保证公开结果的真实性。对未作申报、故意作不准确申报、其他罪状三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建立积极的监督监察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出击,对廉政风险高的岗位进行重点排查,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追查问题。同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广大群众敢于举报、乐于举报。中公版权

同时,要加快三公公开立法步伐,确立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格式的三公信息公开样本。

第四篇:xxxx大学关于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的意见

xxxx大学关于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通知》(湘政办函〔2013〕149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意见》(湘教发〔2013〕50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廉洁节俭校园。中央明确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并制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校属各单位(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勤俭办教育的方针,站在讲政治、讲纪律的高度,完善制度,强化预算,加强监管,严控“三公”经费等行政开支。

二、严格界定“三公经费”内涵,真实反映相关支出

1、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主要包括餐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保险费和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

3、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开支的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和培训费等支出。

校属各单位(部门)要在全面理解“三公经费”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真实、准确反映单位(部门)与“三公经费”相关的支出,不得将公务接待费在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不得将差旅费中的住宿费在公务接待费中列支,严格区分行政管理支出和教学、科研业务支出,严禁在教学、科研业务支出中隐匿“三公”经费等行政支出。

三、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总规模,增强预算约束,强化“三公”经费分项管理,确保“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在未来5年内不再增加。在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追加“三公”经费。各单位(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无关的费用。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严禁私客公待,严禁变相安排公务接待,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礼品、有价证券、贵重礼品和纪念品等。严格按规定配备公车,从严控制公务用车经费开支。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严禁以考察、学习、研讨、培训等名义,组织或参加没有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的公款出国(境)。

四、结合常规审计开展“三公”经费审计监督

学校审计部门要将“三公”经费审计监督与各常规审计项目相结合。一是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把“三公”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将“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大的单位(部门)和教职工反映强烈的单位(部门)纳入“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的重点范围。二是各审计项目审计组在常规审计项目,特别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中,要将“三公”经费审计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五、突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工作重点

一是审查“三公”经费的真实性。主要审查是否将“三公”经费列入“办公费”、“会议费”、“维修费”等;有无将“三公”经费支出摊派转移到单位(部门)其他专项等问题。二是审查“三公”经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三公”经费支出是否超出相关标准、定额;公务车辆购置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排量和车价标准,是否为公务车辆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内饰;公务车辆维修、保险、加油等是否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定点管理和单车核算;因公出国(境)是否严格按规定的人员名单、人次、天数、经费标准、出访路线执行;公务接待是否按规定的接待标准执行。三是提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在发现“三公”经费问题的同时,查找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向学校党委、行政和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堵塞“三公”经费支出的漏洞。四是及时处理和移交“三公”经费的违规违纪问题。在审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要坚决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对不属于审计部门处理处罚职权范围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将“三公”经费审计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人员)的重要依据。五是在校内采取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三公”经费审计监督结果。

第五篇: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监督红会但不能污名化红会

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监督红会但不能污名化红会 大灾大难面前,总有“红十字”的身影。芦山地震,中国红十字会却面临两线“作战”,在募捐救灾、下发救灾款物的同时,也遭遇谣诼不断。从子虚乌有的向台湾红十字会收取“500万元买路钱”,到张冠李戴的“工作人员戴浪琴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虽然红会表示要“埋头苦干”,对谣诼尤其是微博上的情绪化谩骂“不去管它”,但最终不得不一一解释、澄清每一条谣言。

重建红会公信力,“埋头苦干”固然是必须的,反击谣诼同样也是必须的。在网络时代,如果第一时间不澄清、解释,谣言的破坏力会成倍放大。

不过,很多时候,谣言的纠缠效应是惊人的。设想如果不是台湾红十字会及时发出严正声明,面对“买路钱”谣言的缠斗,大陆红会肯定要费更多的口舌。口舌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谣言恶意污名化红会,伤害的是抗震救灾,损害的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功能只能加强,不容削弱。在中国国情下,不管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红十字会,还是民间色彩更多一点的其他公益慈善机构,都是整体公益慈善事业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公益慈善机构,应该为了同样的人道慈善目标,各有分工侧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良性竞争,共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放宽民间公益门槛,鼓励、支持多样化的慈善事业,多开“新店”,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甚至否定类似红十字会这样的“老店”。一些谣言,一些放大工作失误的舆论火力,绕来绕去总是拿红十字会的“出身”说事,其实是另一种偏见。

对包括红会在内的公益慈善事业加强监督,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红十字会建立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经费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老店”在坐拥品牌优势的同时,往往背负老的包袱。中国红十字会要赢得公众更多的信任,维护形象和公信力,必须虚心接受批评意见,主动畅通监督渠道。社会各界,包括媒体舆论,监督红会是对红会的支持。

遭遇“郭美美事件”重创后,中国红十字会重视舆论监督,在透明化、规范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公众舆论当然应当继续紧盯红会,倒逼红会更多的改革,更多的公开透明。说到底,一个有公信力、为公众广泛信任的红会,受益的是全社会。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但是,编造不实谣言,以幸灾乐祸之心对红会污名化、妖魔化,与真正的监督无关。个别媒体人参与其中,更是有悖职业道德。在灾难面前,守住监督的底线,不信谣、不传谣,才能传递更多正能量。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下载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三公经费外的预算也应纳入监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