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工作 讲话
食品安全工作 讲话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积极组织食品安全整顿,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工作 讲话。
一是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全市连续多年无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正处于一个事故高发、矛盾凸显的时期,社会各界、包括国外对我们都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我们丽水能做到多年不出大事,而且小的食品中毒发生次数和人数也持续下降,非常不容易,这也是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最大成绩。
二是有效探索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多项制度性创新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们在突出抓监管的同时,重视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检验检测整合体系、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专项治理体系、风险监管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多项创新,得到省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相关做法多次被省政府和省食安委转发全省各地参照推广。检测资源整合工作,今年还被省政府、省食安委确定为“丽水经验”,纳入全省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组织全面推行。
三是有效处置体制改革新形势,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不断、不乱,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食品检测合格率在高位水平上持续提升,省统计局民生满意度调查,民众对食品质量等五个方面的满意度,丽水高居全省第一位,无愧于浙江绿谷的美称。
二、直面问题,科学分析,正确把握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食品安全形势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各级、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一)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看到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我们的监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人人有责、无人负责”的情况仍有发生。《食品安全法》虽然明确了分段监管的体制,监管职责事权分割有了基本的边界轮廓,但是细节不详、品种不具体,加上机构改革尚不彻底,部门利益没有完全破除,仍然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如何进一步落实监管职责、打造无缝隙监管体制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与不断繁重的监管任务相比,现行执法监管力量仍显薄弱。经费投入方面,虽然每年都在增长,但总体上看,监测经费投入还不足,监测覆盖面还不广。三是检测设备设施总体上还较为落后。市本级除市质检院理化检测、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能力较强外,其他监管职能部门检测能力均较弱,部分监管部门甚至没有自己的检测机构;9县(市、区)除青田、松阳、景宁、龙泉四个县(市)食品检测机构实行集中整合,整体实力相对较强外,其他基本处于机构分散、条件简陋、能力低下的状态。四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长效监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与落实。如食品检测机制、安全预警以及行业自律网、质量追溯等制度面上实施情况还不尽人意。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制约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我们积极谋思路、想办法,下力气创造条件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新矛盾,充分看到形势依然严峻,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和风险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现阶段我们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食品生产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事故多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应对和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的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艰巨而复杂。就我市实际来看,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多、孝散、乱、差的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食品生产力总体水平还偏低;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和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比较突出,城区窝棚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流动摊贩、地下作坊、无证摊点等食品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整而不死、死而不僵”;食品行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及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总之,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仍然重任道远。一方面,这些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金华毒火腿事件以及海南毒豇豆事件、地沟油事件、一次性筷子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使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多端,对食品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少数食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铤而走险,挑战安全底线,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监管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强调要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国际社会和新闻舆-论高度聚焦食品安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十分关注食品安全。三是就我市来讲,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2011年县(市、区)综合考核三类目标重要内容。上述这些都表明,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方方面面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使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同志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但同时也感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处在风口浪尖上,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闪失。各级、各监管部门,一定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思想认识,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
三、突出重点,创新突破,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效益和监管水平
(一)要围绕“保安全、保稳定”中心,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狠抓食品安全专项整顿。要继续针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制定阶段性整治重点和工作方案,并通过整合部门力量,强力整治,逐步解决突出问题,逐步加强薄弱环节,整体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要突出重点“风险隐患”问题,深化整治。要突出抓好喜庆节日等重点时段,学校等重点区域,高风险产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和整治。比如,在重大节庆期间、在“两会”期间,或者在学校、敬老院这些地方,一旦发生食品中毒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问题我们要盯住不放,要切实加强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风险排查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比如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社会影响力很大,要确保取得成效。又比如馒头、油条是市民群众常吃的早餐食品,但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我市馒头、油条中铝含量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后患不校针对这一情况,市食安委已明确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专项整治内容,各县(市、区)和市食安办要抓紧协调,尽快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市民“吃得放心”。
二要突出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合力,深化整治。食品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关联度极强,不仅涉及千家万户、一日三餐,而且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营销、餐饮服务及相关行业,各环节环环相扣,单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力量十分有限,必须充分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发言稿《食品安全工作 讲话》。这方面,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载体,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保障。
三要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深化整治。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不是靠监管,而是靠生产经营者自觉自律。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是政府、不是职能部门,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快建立完善行业自律网、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恩威并用,积极探索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让违法者无所遁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今年,市食安委还准备在全市组织“食品行业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专项行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风险自查、自纠、自报制度,建立质量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希望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市食安办的统一部署,抓好落实,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四要突出弱势群体食品安全保障,深化整治。这几年来,我们把更多力量放在大中型生产单位、大中型经营单位、大中型酒店宾馆的监管和重大活动保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监管轨道,但“小作坊、小摊点、小杂食店、小餐饮”以及“敬老院、收容所、精神病院、建筑工地食堂、农村聚餐”等领域的监管,还相对薄弱,隐患也比较多。而这些缺欠应有食品安全保障的薄弱领域,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安全风险很大。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偏低,辨别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最容易成为食品安全的受害者。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市各级、各职能部门的重视,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加大投入,力争使弱势群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明显提升,并要做好正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二)要围绕“保长效、可持续”目标,深化检测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不断提升科学监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突出抓整治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完善和落实长效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常态化机制。当前重点是要进一步深化检测资源整合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检测资源整合机制,是丽水的成功创新,今年省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要求全省各地全面推行“丽水经验”,这既是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深化这一机制的良好契机。作为经验发源地的丽水,我们更要加大力度,不断深化,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实行检测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机制,就是要从根本上把当前食品安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后监管的被动模式,转变为“精准分析、提前介入”事前预防的主动模式,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由末端控制向风险控制转变,由经验主导型向科学主导型转变,由感性决策向理性决策转变,实现“曲突徙薪,防患未然”,提升科学监管水平。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市里也明确将这项工作列入今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和各地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健全制度,确保这项创新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二要加强协调,给力推动。实行检测资源整合和“风险管理”,需要各地、各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市食安办要继续发挥综合协调和组织职能,加强“面上”指导协调,适时组织召开全市性的监测资源整合推进会、风险分析工作会,充分运用风险评估成果,指导全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安全预警、安全监测、风险交流等工作。市级各有关监管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加大“条上”部署落实,深化推进。各监管职能部门要在市食安办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共同做好整合软件维护和升级改造,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基层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软件应用和风险管理知识。
三要健全制度,科学监管。重点要建立健全风险排查和分类管理机制。通过充分利用监测资源整合等监管数据,及时疏理风险监管重点、难点、要点,研究制定风险分类监管的针对性措施,提前介入,对症下药,防范在前,提高监管效益。这方面,各地都要加强研究,积极实践。
四要深化创新,扩大成果。要借鉴监测资源整合经验,深化研究探索,力争摸索创新更多的“丽水经验”,并继续保持在这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当前,重点要积极探索跨区域、跨部门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信息整合机制,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安全预警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监管信息。
(三)要围绕“保发展、促增长”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安全保障”与“产业发展”关系,有效服务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必须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扶持规范,通过政策引导、倒逼机制,推进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一要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加强监管与支持发展,看似一对矛盾,但从哲学意义上来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强化监管,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发展,有利于食品更加安全。我们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从根源上寻找强化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辩证处理好强化监管与支持发展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坚持食品安全保障与产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保障,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当然,规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个艰难的过程,要综合治理,逐步推进。
二要坚持规划龙头导向。在“十二五”期间,各地都要力争出台《食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地的规划指导意见》,将食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地建设与工业园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中心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把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作坊、小摊点的生产经营场所规划建设,同步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改造适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作坊、小摊贩生产经营的集中园区、场所或街区,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基础条件,为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这方面,各地要积极协调国土、发改、经贸、开发区等相关部门,搞好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分步实施。
三要完善政策扶持导向。各地都要积极研究制定出台包括土地划拨、环保投入、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综合性、配套性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规模较孝分布散乱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加强质量控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四要注重科学技术导向。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人才,加快技术改造和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提升食品生产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准,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双丰收。
四、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份内职责和义务。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指挥靠前、保障有力,确保一方安全,不出大事。市县两级食安办要敢于协调,善于协调,切实当好政府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调度督促、检查考核职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环环相扣,往往一件事情牵扯涉及到几个部门,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涉及各个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体制改革调整工作,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各县(市、区)要借体制改革调整契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一是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食安委、食安办职能,在机构改革调整过程中,这个机构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二是要配齐配强食品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加强食品专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矗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监管工作发展需要、具有改革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工作队伍。在此,我还要特别强调,在机构改革还没开始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按现有体制有条不紊地开展,做到分工配合,密切协作,相互衔接,实现无缝监管,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职能调整过程中,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做好对接,确保平稳过渡;在职能调整以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面临重新构建工作机构和领导机制的问题,一定要按照新体制新职能,认真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
(三)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各级财政的投入状况,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能否正常高效开展。特别是食品安全实行分级管理以后,原有的“以省级财政供给为主、中央财政补助”的经费保障机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主要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要加快健全地方食品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将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必需的保障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和日常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市财政局在做好市本级经费保障的同时,要加强面上指导督促工作。
第二篇:食品安全工作动员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食品安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刚才,**同志代表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并对2012年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兴庆区政府和市质监局
都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今天的会议还对2011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达标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2011年,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圆满完成了自治区政府下达的食品安全各项目标任务。食品安全专委会运行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处于稳定、可控状态,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自治区考核结果中,我市的管理指标、业务指标、重点检验检测指标均位居五市第一。去年以来,通过严肃查处彩色馒头、带色凉皮、染色瓜子、添加非食用物质豆芽菜、“瘦肉精”猪肉、“罂粟拉面”等违法行为,保持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我市作为全国特邀的两个首府城市之一,参加了全国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办主任会议,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去年的工作成绩如林同志在总结时已讲了,我不再多说。成绩要充分肯定,但问题一定不要忽视,这里我重点说说问题和形势。由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和全国食品安全的高度关联性,当前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监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一方面,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内的突出问题。每个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都会引起“群情激愤”,几乎所涉及到的监管部门都会受到舆论的批评和声讨。任何一类问题食品都不仅影响着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和损失,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层面的恐慌,甚至对政府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在农业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花样不断的“问题食品”,几乎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可以讲既挑战着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也挑战着群众的忍耐力。从去年全国曝光的问题食品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问题食品制售由过去小作坊和小摊贩向大企业、大超市发展;二是由偶然向非偶然发展。上海的染色馒头、北京的黑心烤鸭、南京的牛肉膏等等案例,如果仅仅是某个领域、某个地方发生一两个单品种的食品安全事件,或可以归为偶然。相反,这种频发且涉及诸多领域、诸多城市,就没有理由认为还是“偶然”,究其原因必有深层次的问题;三是科技进步是否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依然无法判断。也就是讲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消减或提高人们的鉴别能力,相反有的食品也有可能贴着科学营养的标签,穿着健康的外衣。如上世纪90年代的“疯牛病”,实际就是科技进步导致食品安全的灾难例证。人们通过所谓的“科学养殖”,改进牛饲料营养结构,却忽略了它给动物和人体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我市情况来看,着眼于长远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市人大30次会议审议食品安全工作时我们分析指出了四个并存:一是检验检测网络体系不完善与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二是作为首府城市监管面宽、量大与监管联合执法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紧密的问题并存;三是个别地方和成员单位不够重视与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并存;四是群众自觉关注安全食品、举报身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意识不高与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并存。立足于当前,我们更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食品产业发展整体水平问题。当前,我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整体基础条件较差,多为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小、散、乱现象普遍,生产方式落后,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经营水平整体较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很难保障食品安全。企业责任意识缺乏,管理手段落后,没有“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思想意识。市人大30次会议审议食品安全工作后就小作坊监管问题形成了专报,对此,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要研究拿出具体推进措施。二是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问题。面对食品产业高速发展的形势和日益复杂繁重的监管任务,现有的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监管队伍整体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食品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现有的食品安全技术手段和装备条件相对落后,还难以满足现实监管的需要。尤其是在基层监管一线,还缺乏应有的检测设备和人员。今年一要搞清楚什么是检测网络体系,或者说按照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基本要求检测中心、检测重点、检测点如何布局,形成各自范围的网络。二
要搞清楚“双网”建设。三是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目前,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猛增,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增高。另外由于食品安全关联性高的特性,导致国际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我市群众对本市食品安全状况的评判。再加上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正面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活动开展的少,形式不够丰富,群众知晓率低,尚未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去年,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在五市排名最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我们在主观认识、工作机制、任务落实、宣传沟通方面还有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今年要结合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把把安全月活动搞扎实,更要在正面引导方面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大家都知道,食品连着千家万户,食品安全牵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说,无论什么样政治属性的国家,食品安全最终连着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讲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事都要从政治高度去研判、去做。因此我们直接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和人员,就要肩负起一种无限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也越来越成为媒体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主动出击,把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构建长效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综合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引向深入,坚决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全程监管体制,着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关于今年的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依法深入开展综合治理、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监管的四项要求。这也是我们做好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对此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出成效。
二、强化责任、深化改革,着力实现食品安全工作新跨越
今年,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要着眼于政府负总责,突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这一主线。关于具体工作,在如林同志的工作报告和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当中都已有明确的要求,我都同意。这里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二种责任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2012年是我市实施食品安全专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深入推进各县(市)区专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强化基层政府的责任。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形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主动牵头、敢于兜底,7个专项工作办公室勇于担当、高效执法,其他成员单位全力配合、永不懈怠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推进机制,把食品安全大部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做实。同时,各监管部门在努力做好要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市)区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督促各地把功夫下在日常监管上,下在事故预防上。在这个问题上今年要防止上热下冷或者上热中冷下热的情况,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一定要掷地有声地落实下去。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法人及经营业主的主体责任。企业和经营业主是生产和流通食品的主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内因,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是动因,政府的监管是外因。政府的监管、引导和惩罚都是为了让企业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而只有让企业真正负起这个责任,食品安全才有了根本保障。一方面,要健全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建立信用信息评价、披露等制度、奖惩机制度和信用信息公告制度。对守信企业要大力宣传,并给与减少检查频次、加大政策扶持以及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失信企业要加大惩戒力度,及时进行曝光并加大检查的频次和处罚力度,对严重违法者要实行“一次性死亡法”,不允许再涉足食品行业。力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引导企业和经营业主实现自律、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积极支持帮助成立豆制品协会、小餐饮协会、食品经营户协会、奶产业协会、蔬菜经营者协会等行业组织,力争通过行业自律全面提高企业法人及经营业主的守法、自律意识。
日本60%以上的农产品依靠进口,中国30%的农产品都出口到日本。2005年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抬高门槛出台了一部食品安全法规《肯定列表制度》,这个法规有二大明显特点,即对检测项目大幅增加,对安全标准近乎于苛刻。这部法规出台的结果是,日本抽检中国的农产品合格率都在99%以上。这个例证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我们自己吃的却合格率提高不了?因此,我认为如果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这二个责任落实到位了,是完全可以保证群众食品安全的。
(二)充分发挥好二种优势
一是要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今年,要利用专委会工作平台,及时整合其他专项工作办公室的力量,采取集中执法、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加大联合的频次,拓展督查暗访的范围,针对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真正形成执法主体的及时灵活转换和各种执法力量的有效利用。
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优势。要牢固树立社会监督是最大监管队伍的理念。突出以微博和主流媒体为主要平台,把庞大的网民队伍和敏感的媒体记者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督的强大力量。以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委托乡镇执法机构行使为契机,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员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好《银川市食品安全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要全方位推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广泛发动群众投诉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三)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双网”建设
进一步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划片分区,形成纵横脉络清晰、条块覆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并积极开发利用食品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执法人员的实时监管,力求使每周、每月、每季度的监管工作都进行数化、量化,做到日常监管无缝对接且形成制度。这样做好做实,既可以使食品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终端消费所有环节处于预警可控状态,而且也可以在制度化监管过程中,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集中专项整治。
(四)大力营造二种氛围
一是要大力营造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要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好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上微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工地、进军营系列活动,一方面把群众急需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送到手上,另一方面激发群众参与食品监管热情,让每个人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员,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大力营造严格执法的高压氛围。要坚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重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围绕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开展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要时段的食品安全整治,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行动的取缔力度,建立起违法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媒体曝光制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同时,要建立健全案件查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及假冒伪劣食品等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重、从严、从快处置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力。
(五)切实提高二种能力
一是要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树立发现问题是一种尽职尽责的理念,采取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放的方式,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大检验检测的频次,不断增强监管层面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快在千亩以上蔬菜园区和果蔬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建设31个农残快速检测站点的工作进度,尽快发挥作用,提高农残检测覆盖率和及时性。市食品(药品)公共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也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划片包干,对基层生产经营单位的检验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检验检测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样,加强对群众关心的、反映强烈的热议食品、可疑食品、投诉食品的检测检验,增强抽样的精准度,并适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检测结果,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消除群众的误解和疑虑。
二是要切实提高查处问题的能力。要牢牢把握食品安全问题处置的主动性和敏锐性,充分发挥好舆情搜集研判、快速反应、善用媒体市的“三项机制”,对国际、国内出现的突发性、苗头性、典型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第一时间掌握并研判本市食品安全状况,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查处措施,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认真受理并及时办理涉及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强组织协调,尤其是对涉及职能交叉或模糊的问题,要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有人管,食品安全管理无缝隙对接,决不允许相互“踢皮球”。
三、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保障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抓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对此,我们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定期分析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的整治和监管措施,及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社会管理水平。今年除了上半年的自治区党代会、下半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还有像中阿经贸论坛、书博会等重大节会,而且都有可能在规模上将超过往届,各有关部门要及早部署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各项节会圆满成功。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
一是要时刻筑牢食品确安全重于泰山不是口号,而是责任和使命。安全生产领域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一法则折射出:事故的发生是量积累的结果,工作中再好的技术、再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素质和责任心。
二是要时刻明确“1%的不负责任都会转化为100%的责任”。在所有安全工作里,没有一项安全工作像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现在做的再好,也只能代表过去。如果松懈,只要是出一点点问题,都有可能会前功尽弃,在食品安全的责任链上,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高度负责。印象中人们认为能够达到90%,即使不够优秀,也是不错的。然而5个90%的乘积竟然是59%,连及格都达不到,更别提更多的90%相乘了。这5个90%乘积背后揭示的是在安全工作领域内,工作责任链上每个参与者都需要竭尽全力达到100%的责任。因此,只有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和责任使命这二根弦,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
三是要时刻遵循抓食品安全工作的逻辑。即“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负责任的人=认真履行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职责”;在抓食品安全工作上最大的隐患不是隐患本身,而是看不到隐患或视隐患而不见;最大的不负责任是隐患得不到纠正,最大的尽职尽责就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严厉的问责制度落实来推进各项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在这个方面绝对不能心软和手软,否则,任何恻隐之心都有可能是对群众生命健康和情感的最大伤害。
同志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第三篇: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讲话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讲话
年党中央、国务院,就食品安全问题成立了由李克强和回良玉、王岐山三位副总理分别任正副主任,15个部委领导同志参加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把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设在了国务院,这在各项专项工作推进中是少有的,足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力度与决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讲话。今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的食安委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2011年3月8日,贵州省召开了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今天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我市过去一年来的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深入分析食品安全工作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贵阳实际,将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阳市食品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刚才,绪西局长代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2010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对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做了安排,市农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作了书面发言,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及有关工作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掌握好工作要点。
下面,我就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多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抓在手上,狠抓落实,就是要确保食品始终安全,回头看我市去年食品安全总体良好,一是贵阳市食品安全的有关核心指标排列全省第一;二是省食安委通报全省的食品安全整顿及年终总结评估,贵阳市在全省九地州市排列第一。全市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按照盛市党委、政府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整顿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各环节监管,特别是2010年,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深入开展了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为整个“十一五”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食品安全部门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据《求是》杂志最近调查显示,全国近60%的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具体到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中小规模食品餐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食品安全控制要求,微生物性、化学性污染情况较突出,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二是贵阳作为省会城市,人口量大、外来人员多、食品输入量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约有3.2万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食品安全服务、监管范围大、任务重,而监管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三是一些企业和个人唯利是图,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缺德、缺人性、缺乏诚信经营理念,发言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讲话》。这些问题和不足,反映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形象、是关系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头等大事。从2010年7月初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就加强问题乳粉查处工作连续下发6个紧急通知,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通知明确要求,措辞严厉,要求严谨,决心大,处置力度大。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明确对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分子最高可以依法判处“死刑”,要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依法严惩相关的职务犯罪行为,对政府公职人员渎职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提升、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食品安全整顿上狠下功夫。要一以贯之,始终抓住不放,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整顿方案。要有针对性,完善具体方案,细化整顿措施,层层分解任务,切实抓好责任落实。二是进一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是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要“严”字当头,坚持“四个必须、五不放过”,即有问题的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不达标的必须关闭取缔,违法单位和责任人必须进行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必须严格依法惩处;查处案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产品健康威胁不消除不放过,不法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不惩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二)要在强化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上狠下功夫。食品安全的关联度很强。不仅涉及千家万户、一日三餐而且贯穿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经营、餐饮消费等行业。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全过程的监管。
一、加强环节的监管。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是谁负责?谁担当监管责任?是需要落实搞清楚的。
二、加强重点品种监管。切实抓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肉、蛋、奶、菜、果等食品的监管。
三、加强重点单位餐饮监管。加强如早餐、餐饮等涉及社会面的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强幼儿园、学校等公共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
四、加强重大节日和赛事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今年我们要协办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我们一定要切实保障这一重大赛事的食品安全。
(三)要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建设上狠下功夫。不光是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编制、机制、设备、队伍、经费、应急等方面的建设。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凝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治本长效工作机制。以治本为目标,用心建立“贵阳模式”、“贵阳经验”的长效机制。
(三)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督促各区、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严格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四)强化舆论宣传和督查考核。舆论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报道需要请示汇报。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任何信息的发布,食品安全任何数字、人和事的公开都需要十分谨慎,稍有闪失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
四、精心做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终期评估验收迎检准备国务院决定对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终期评估,涉及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科学判断。国家食品安全整顿考核评估组4月7日将到贵州作终期评估验收,按日程,4月9日对贵阳进行考核评估。此次国家考核评估要排名次。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7项任务和6项措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回头看”工作。
第四篇: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讲话
在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受高峰副省长委托,我们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李纪恒省长的重要
讲话精神、高峰副省长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有关通知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更加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强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监管,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和体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对食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指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机构建设、加强领导力量、加强专项治理、加强社会监管。1月18日,省长李纪恒同志在昆明市调研春节市场供应和安全生产时指出,要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对那些利欲熏心、挑战道德和良知底线的人,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努力为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把好关,不断开创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保障安全为首要任务,以体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强化监管为主攻方向,以转变作风为重要保障,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巩固了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一)加强领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李江常务副省长和高峰副省长多次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切实加强监管,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食品安全工作,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和全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部署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通过组织执法检查和委员视察,促进食品安全政策法规落实和工作推进。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为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夯实基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加强
全省各级政府着眼于实现全程无缝隙监管,不断强化分段监管下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州、市、县、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常务工作的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主要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其他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部分县、市、区在乡镇、街道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所,明确了专职人员,在村、居委会配置了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全省16个州、市农业局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81个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90%以上的乡镇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省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形成。
(三)加大投入,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食品安全能力建设投入,2012年、2013年仅省财政就安排4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其中,投入3600余万元为129个县、市、区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监测车,投入1300余万元为16个州、市配备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流动监测车,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安排1600万元,选择了16个县、市、区开展“全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的新思路、新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安排5550万元选择37个县、市、区开展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试点建设,为下步全面建设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构建省、市、县三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探索经验。安排660万元,选择16个县、市、区开展综合执法、网格化监管等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
(四)重拳出击,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不断深入
2013年,省政府坚持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特殊品种入手,针对群众反响强烈、问题频发的领域开展了12个专项整治行动,涉及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饲料、农药、兽药,地方特色食品,进出口食品,儿童食品,旅游市场食
品,食品标签标识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肉及肉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品,米线等食品安全领域和环节。各地、各有关部门集中力量,重拳严打,整治行动不断深入。公安机关开展“破案会战”,明确各地公安机关打击食品犯罪的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将各地战果及信息报送情况等纳入工作考核,采取每周进行全省通报排名的方式推动工
作。农业部门以蔬菜高毒农药、孔雀石绿、抗生素和饲料隐患排查为重点,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强化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工商部门把校园周边、农村市场等作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粮食加工品、食用油、乳制品等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行政执法部门查获有毒有害米线6.5吨,病死猪肉44吨,病死牛、马、驴肉80吨,冰冻肉制品248吨,查处违法私屠滥宰窝点9个,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户22户,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婴幼儿配方乳粉683.45公斤,取缔不合格儿童食品经营户181户,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1235.91公斤。公安机关共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987条,移送行政执法部门101条,破获各类食品安全刑事案件73起,其中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9起,破获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2起;共抓获食品安全犯罪嫌疑人237名,其中批准逮捕52人、刑事拘留123名、移送起诉14名、取保候审47人、监视居住1人,捣毁非法收购加工“黑窝点”、“黑作坊”137个,打掉犯罪团伙11个。
(五)树立诚信,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在突出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我省还积极树立食品安全领域的正面典型,通过多种举措,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2013年3月,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工业信息化委经过认真策划和组织,在全省评选出了30户“云南省食品安全诚实守信企业”,为食品行业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榜样。在全国开展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中,我省第一批10户企业通过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企业诚信评价工作,获得了诚信管理体系证书。省工商局实施食品流通环节“黑名单”管理,通过向社会公开严重违法经营者的相关信息,督促食品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建设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电子追溯系统,形成流通环节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查究的食品安全责任链。省质监局继续推行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联络员制度,共向143家食品重点企业派出273名质量安全联络员。昆明市、大理州、丽江市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
(六)创新机制,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举措
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强化调研工作,更加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如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牵头,通过开展风味小食品、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等督查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有效促进工作落实。玉溪市推行蔬菜(水果)市场准入试点工作,严禁未经自检或经检验不合格的蔬果上市销售;保山市为加大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力度,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起草了《保山市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此外,还制定出台了《保山市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楚雄州为整合现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制定出台了《楚雄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管理办法》;文山州积极与通信公司联系,在野生菌上市期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手机短信平台,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食品安全预警、鉴别方法、烹饪操作等知识,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普洱市工商系统开展星级蔬菜示范户创建活动,制定《普洱市工商系统创建星级蔬菜示范户实施方案》;大理州整合云南省乳及乳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大理州粮油检验检测站等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成立了大理州食品检验检测院。质监部门坚持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联络员制度,并扩大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七)强化支撑,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在2012年制定出台《云南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问责办法》、《云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云南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基础上,2013年,制定出台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办法》、《云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此外,《云南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云南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已经完成起草工作,即将下发文件。一批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和依法监管提供了坚强保障。
(八)加强培训,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系统内监管人员的能力水平。省农业厅、食品药品监管局针对新配置的流动检测车开展了检测技术专业培训,省粮食局开展了“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培训”等。二是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大理学院,分别组建了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和云南省食品安全滇西学院,制定了教学计划,开展了5期培训班,培训范围覆盖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进一步加强学历教育,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2013年计划招收40名食品安全管理在职硕士研究生。三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研究部门的优势力量,开展了《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研究》、《云南省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其研究成果正服务监管工作。
(九)强化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重要活动和关键节点,通过开展食品宣传安全周、食品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为食品安全工作健康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省新闻办制作了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在电视、广播、网络、公交车媒体上滚动播放。省工业信息化委开展了“食品安全深度行”活动,向公众介绍企业在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做法,接受社会监督,提振消费信心。省商务厅摄制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纪实”专题宣传片,在云南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并在各地电视台组织播放200余场次。通过努力,2013年是食品安全报道数量最多、重点稿件最多、转载媒体最多的一年。同时,省政府食品安全办联合新闻办利用报刊和网络,在全省开展了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评判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在全省开展了“云南省首届食品安全好新闻奖”评选工作,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树立了正确导向。2013年6月,全省各州、市、县、区广泛、深入开展了“云南省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十)严格考核,切实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为充分调动各级抓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省政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食品安全考核指标,与各州、市政府和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省政府2013年20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对各州、市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了考核力度。各地普遍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了经常性的考核工作。年初,省政府组成8个督查考核组,对各州、市政府和省级监管部门进行了食品安全督查考核,有效促进了各州、市政府和各成员单位目标任务的落实。
(十一)关注民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按照光荣同志的批示要求,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牵头,联合各成员单位,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起草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二是制定出台了“除劣扶优——保障米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三是举办了两期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为主题的县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四是各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的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2012和2013两年,农业部对我省农产品质量的例行监测,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为98.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4个百分点。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和酒类等23大类共48种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合格率为84.7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5%。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动食品安全事业发展、实现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目标,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消除制约食品安全的体制弊端,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走出“九龙治水、水患难除”的困境;必须依靠加强法治,严惩重罚违法违规行为,旗帜鲜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公平竞争法治秩序,增强企业诚信自律意识,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的困扰;必须依靠严格监管,制定好规则,当好“警察”,管好“红绿灯”,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在市场监管上履职到位,做制度和规则的“守护神”;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手段,实现科学监管、效能监管,解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必须依靠社会共治,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改变单一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管不了、也管不好”的格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仍然明显,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是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食品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多、小、散、乱、差”一时难以根本解决;公平诚信的食品市场秩序尚未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缺失,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3年来,陆续曝光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病死猪肉”、“假羊肉”等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恶劣。食品产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同时,各地机构改革进展不平衡,监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有待增强。二是国际国内相互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食品产业供应链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西兰奶粉问题、台湾地区塑化剂问题,包括一些走私进来的食品,都给我们在风险应对上带来新的问题,维护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复杂。三是客观主观相互制约。客观上讲,国内食品监管工作起步晚、欠账多,监管力量不足,技术支撑乏力,资源条件有限,监管能力与繁重的监管任务存在严重不匹配。从主观上讲,我们对监管工作的规律性研究还不深不透,治标和治本、短期和长远、面上和基础的工作进展不平衡;机构改革中,一些干部思想也有波动,有的地方确实还存在工作被动应付、作风漂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监管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依然存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认识当前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食品监管工作改革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第一,深刻理解将食品安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的全新定位。食品安全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从这些年的实践看,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双汇“瘦肉精”案件主犯就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了死缓。全会把食品安全领域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纳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中来部署,这一科学定位,是食品安全工作定位的重大飞跃,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而且已处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干道”上。
第二,深刻理解建立“统一权威”机构和“全过程”监管制度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全新要求。过去,食品安全多头管理,部门多、环节多,各地机构设置也是五花八门,一方面,监管职责散落于多个部门,资源配置分散,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也影响监管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另一方面,由于食品产业链条长、业态复杂,分段监管要么都管、要么都不管,监管盲区、模糊地带较多,难以实现无缝衔接。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中央决定对食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对监管制度、监管机构、监管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仅职能要整合、机构要统一、队伍要专业,而且制度要从严、监管要规范、执法要公正,不断提升监管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执行力、公信力。
第三,深刻理解“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大理论观点对监管工作的全新启示。这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既有机构的重组、职能的加强,也有职能的转变、市场机制的强化。职能不转变,机构改革就不会彻底,也达不到目的。但转变职能,并不一味放任不管,“放”和“管”必须有机结合,“放什么”和“怎样管”必须清晰明确。一方面,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把市场和社会能做的事情尽量放出去、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好、管到位。而且,越是减少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的监管越要跟上。
第四,深刻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监管工作提出的全新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要在发挥政府主动作用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跳出固有的监管模式,在主体上,变单一政府主体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新媒体等多员主体共治;在方式上,变单一行政手段为法律、道德、市场等多种手段并举。
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我们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努力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三、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群众饮食安全
2014年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食品安全管理新机构打基础谋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深化改革促发展,加强监管保安全,提升能力打基础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努力以监管工作的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一)专项整治
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持续不断地治理整顿,最大限度地遏制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一是全面推进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要针对当前出现问题多、群众关注度高、影响大的食品重点品种,按照“排查要全面、治理要彻底、成果要巩固”的要求,加大治理力度。2014年,拟考虑开展米线专项整治、“山寨”食品专项整治、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食品批发市场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边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酒类专项整治,解决一批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切实加强重点场所和隐患的排查治理。要以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高风险场所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单位为重点,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努力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对行业共性、“潜规则”问题,要举一反
三、以点带面、顺藤深挖、一查到底,决不手软。
(二)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地方齐抓共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一要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办自身建设,强化统筹规划、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多协调、善协调,促进部门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特别是在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方面,要用好督查考核这个手段。二要健全部门间、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宣传教育、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提高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三要健全社会共治的制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健全投诉举报体系,畅通公众举报渠道,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要予以曝光,将失信企业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要强化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支持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调动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三)理顺机制
要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理顺食品监管体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做到机构在哪里、职能和责任就在哪里。要以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理顺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把过去存在的薄弱环节予以加强。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整合质监、工商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涉及到的部门要积极配合,不折不扣地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确保新建成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能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尤其是新组建机构,队伍建设乃重中之重。要适应建立“权威”监管机构新要求,针对新建机构岗位新、业务新、人员变动大、情况不熟悉等新问题,组织开展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监管干部队伍。
(四)夯实基础
一是加快基层监管网络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在基层,成果体现在基层,治理任务完成靠基层。要进一步加快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尚未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地方,要尽快设置到位;积极开展“一专三员”试点工作,配齐配强专门人员和协管员、信息员,确保基层有人员管理、有机构负责食品安全工作,为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抓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建设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经验。要注重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县级监管队伍的装备配置,配备必需的快检设备、现场调查取证设备等,为加强监管创造良好条件。
(五)示范引领
一是抓好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食品安全基础工作扎实、监管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公众满意度较高的县、市、区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地方行动起来。二是尽快出台《云南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三是继续表彰一批诚实守信的食品行业企业,树立食品行业诚信标杆。四是通过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等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食品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六)强化支撑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尽快出台“云南省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云南省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规划”、“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抓紧修订出台《云南省食品安全条例》。二是健全标准体系。要针对我省实际和特色食品,主动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同时,鼓励食品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三是做好资金安排和督促检查。抓紧做好2014年食品安全监管经费预算工作,加强对各类监管项目实施的管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七)加强宣传
能否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已成为新形势下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功。我着重强调四点:一要“早说话”。舆论引导贵在早。“三人言虎”、谎言说多了就会被当真。所以,要下“先手棋”,加强舆情监测,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全力压缩谎言和负面舆论的空间。如果我们反应不快、应对迟缓,等到“点”上的事情炒成了“面”上的问题,正面舆论被负面舆论所绑架,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后再扭转就难了。二要“敢说话”。主动做工作,主动发声,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如果遇到重大问题静默失语、麻木不仁、不敢担当,造成严重的舆论误导,那才是不可原谅的。三要“会说话”。发布信息首先要实事求是,但也要讲究策略。在强调公开透明的同时,要兼顾群众感受,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何时发布、谁来发布、以什么口径发布,都要充分考虑社会解读后的效果。四要“说对话”。要传播正面观点,宣传监管部门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抢占舆论“制高点”。对舆论中存在的质疑、误读误解等,要以有利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事件妥善处置,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为基本原则,及时进行澄清。
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食品安全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极具艰巨性、挑战性。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做好工作的干劲;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效。
一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药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党和政府分忧,人民群众谋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是党和人民的重托和信任,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大事。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有一股干事创业的精神气,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心。在任务面前,我们要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在困难面前,我们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在压力面前,我们要心无旁骛、埋头苦干、甘于奉献,争取拿出实效、赢得理解。要树立不进就是退、无功就是过的思想,扑下身子抓工作,坚决抵制任何庸懒散奢的行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多谋真招实策,就一定能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二是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核心是履职能力。要认真学习食品监管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规范、国际经验等,把握理论规律,掌握监管技能。要深入调研。体制改革后,监管对象、工作机制、工作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很多问题找不到标准答案。必须深入实际、依靠群众、沉下心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让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制定“接地气”,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
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一个实际行动往往胜过一打纲领文件。改革过程中,头绪很多,任务繁重。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是没有出路的。要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大家要在细化实化具体措施上下功夫,在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上用真招,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要奖优惩劣、奖勤罚懒,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领任务、抓落实。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要转变作风、树立新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反“四风”、转作风各项整改措施。要深入企业,暗查暗访,发现隐患,及时排查。各级监管部门都要依法规、按程序、照标准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坚决纠正不依据法规、不遵守规程、办关系案、办人情案的不正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春节即将来临,食品采购消费又进入高峰期。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节令食品特点,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第五篇:食品安全讲话
在新的形势下,泰山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关键环节操作规程在日常操作中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不能有效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食品安全意识较差,与顾客的食品安全交流随意性大,严重制约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泰山区餐饮服务单位中小型单位数量多、分布散,而且管理乱、规模小,学校、企业周边小吃数量大,造成监管的困难。四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泰城作为旅游开放城市,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方面发生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有可能被成倍放大,给泰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必将给餐饮单位带来重大损失。
马局长要求,餐饮单位要把好四道关口,一是要把好责任关。餐饮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好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具体安排好本单位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二是把好自查关。要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食品安全培训情况、食品采购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情况、食品加工关键环节的操作规程执行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餐厨废弃物处置及废弃油脂集中处理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三是要把好报告关。要实行严格的重大接待报告制度,超过50人的大型聚餐必须向区食品化妆品稽查大队进行申报登记,并按规定进行样品留样。四是要把好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关。各餐饮单位发生了与顾客尤其是游客的食品安全纠纷,要由负责人出面积极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立即向区食药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和扩大。全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要按照各自的责任区域,掌握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积极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指导餐饮落实有关制度要求,保障“两会”和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一要完善组织机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搞好协调。二要明确职责分工。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责任状的要求,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县食安办要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分析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研究制订完善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措施和意见。把着力点放在强化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上,放在强化牵头组织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上,充分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顾全大局,服从协调委员会的调度和管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拆台,出现监管的空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落实分区域、分环节监管责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每位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首先是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开展活动。要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成果
展示、知识讲座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等方式加强对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实效。首先要抓督查。食品安全无小事,必须时时负责任、件件抓督办、层层抓落实。政府督查室、食安委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定期组织对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执法工作进行督查,有效解决监管错位、缺位及不到位的问题,杜绝监管真空,确保食品安全。其次要抓考核。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意见,实现奖优罚劣,真正把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面广、线长,责任重大,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既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好事、实事,也是体现政府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希望大家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抓好落实,为构建平安庆元、和谐庆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