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
理解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要点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距离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
二是部分食品市场抽样合格率偏低;
三是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五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要使中国食品安全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目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目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目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题目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题目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进步的公共卫生题目.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题目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品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冷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伏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题目.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治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监视治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二、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对策
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
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53.15)在WHO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列进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并于2002年提出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措施———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②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③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④进步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⑤加强危险***流和宣传;⑥增进国家、国际协作;⑦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分的建设[19].2.改善和进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分之间的分工。
2.2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3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这是WTO有关协定中特别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2.4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2.5夸大企业的自身治理。由于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20].2.6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视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2.7重视宣传教育。包括对政府部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
1.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1.3.1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问题
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普遍使用的--萘酚、奶油黄等防腐剂和色素后来被证实存在着致癌作用,不少地区曾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或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等而发生过急、慢性中毒。
1.3.2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1.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卫生,滥用食品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也非常严重。此外,生产者素质较低,规范操作能力差的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发生[16]。
1.5食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基层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
2.对策
2.1完善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基本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应急处理。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安全风险评价。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宣传教育。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7]。
2.2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从关键检测技术、危害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解决“科技瓶颈”的关键。目前,最重要的是使中国的检测能力得到国际的认可[5]。
2.3加大检查打击力度
卫生监管和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依法对制假贩假的企业、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交送司法部门从严处理,从而对违法犯罪分子产生震撼作用和阻遏作用。要采取严厉的手段岁其进行毁灭的打击,防止起死灰复燃。
2.4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展望
通过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来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规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关键词:食品安全五个体系
前言: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餐桌上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曾几何时,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
一、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为 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断提高 2出口食品质量不断提高3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食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基本构架已经形成6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7食品安全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8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9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与过去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总的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必须看到,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1)以科学为基础。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根据这一原则,应当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范生产监管前移。(4)预防原则。由于对于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5)可追溯性原则。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6)透明原则。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
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三、当前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从过去多头监管向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从过去重视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向现在的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的总体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一)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建立以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基本法中,要对食品安全管理做出原则的规定。该法应当明确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制定与政府实施相关的基本方针;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相关者在保障食品安全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确保制定政策过程公正性和透明性;明确应付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紧急事态的体制;对食品标签制度进行规定等。二是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基本的原则是根据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及确保某一类食品安全的需要来专门制定单一的法律,如农产品安全法、市场准入制度法、植物检疫法、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认证法等,并根据法律的需要出台相对应的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和技术性规定。特别是要修订补充《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食品安全惩戒的条款,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三是赋予执行部门更充分的权力,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检查食品生产和销售记录;强制受管理企业把有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信息向管理机关通报;要求有关组织提供农药、兽药使用的记录;要求食品企业向食品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送产品清单等。当前,还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的打击力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产经营者要从严进行惩处。
(二)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美国在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基础上,1998年专门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达八九个,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二是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对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具体的监管部门。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并将垂直管理部门改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加强地方政府的工作手段。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协调。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一是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
(四)加快完善衔接配套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五)加快建立安全可控性强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一是“抓龙头,促源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转变的是公众的素养。专家的“含苏丹红的咸鸭蛋每天吃1000个才会致癌”的说法,就是今天“小恶无妨”的翻版。那些生产和经销食品药品的造假者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理直气壮的理由,反正又吃不死人,放一点有害材料到食品中不会出现大问题。只有在观念、行为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全新的转变,并且抱着踏踏实实,一点一点改进的打持久战的信念和做法,中国的食品安全才会出现转机。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制约了中国食品出口。我出口食品多次在国外发生被退货销毁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技术贸易壁垒中,食品安全卫生又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篇: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分析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
【摘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本文主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应该如何在新的金融形势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健全金融防范的机制,建立和完备成熟的金融市场。
【关键词】:金融市场;国际化;防范;机制;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也逐步走向国际化,与各国的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普遍来说,虽然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人民币“投资池”尚未形成;国内一级和二级市场、场内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同业拆借利率尚未成为引导整个利率体系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
第二,利率和汇率缺少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和时间价格,汇率则是货币的交换价格,两者应分别由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否则就会被压制或是被扭曲,从而导致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压制和经济行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市场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引导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如果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参与国际经贸往来,该国货币就难成为国际货币,并承担起国际货币的职能。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诸如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五,金融市场尚不完备。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主要表现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面对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需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体系更有效果,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各种金融投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资金配置的效率更加提高,使我们的金融机构更有效,在世界的竞争当中,在和那些市场的老手们更多的竞争当中来提升我们自己、提升我们在全世界配置资源的能力,把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提升到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的水平。
首先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银行就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存差行,经营是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存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具有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这种集中、单一的业务发虔和盈利模式适应了相对稳定的、封闭的和低层次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传统业务遇到了强烈的竞争,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以发展创新为主题,调整经营策略,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把工作重心向商业化经营转变,把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创收转变,把资源配置向支柱型业务转变,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存款结构,加大零售业务的营销力度,加快市场份额的争取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资产业务、低成本发展负债业务、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的目标。抓住信贷政策导向,积极稳妥发展个人消费额度贷款,切实提高个人信贷服务效率,推进个人资产业务快速发展。
同时利率与汇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一个经济体对内和对外所有金融业态和产品的价格基准。只有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基准,才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金融改革才能彻底并持续、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一个开放的金融体系中,只在部分地区开展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试点容易带来资金冲击,引发金融不稳定,不宜小范围试点推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金融改革更应加强整体规划、全国共轨,推动金融改革与利率汇率市场化协调并进。
然后我们需要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扩大银行中间业务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运行 ,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完备的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体系。第二,要加强风险监管,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或级别及时进行预警;建立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建立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第三,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法规,严格监管制度,建立对违规者的追究机制,依法规范金融行为。只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才能防范、控制、化解金融风险及危机,最终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四,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健全金融监管法规,严格监管制度,建立对违规者的追究机制,依法规范金融行为。只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才能防范、控制、化解金融风险及危机,最终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五,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会计准则,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要在完善证券、保险、银行三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三个监管部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宏观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信贷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通过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完备金融市场需要政府或监管部门应该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其次,在社会上应该有效借助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有效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使人们摆脱传统观念,意识到投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分
析.http://blog.163.com/h_p123/blog/static/***452945393/.2012-06-06
[2]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
险.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623/03485010333.shtml.2012-06-06
[3] 金融改革不宜回避利率汇率市场
化.http:///news/NewsContent.jsp?docId=2052452.2012-06-06
第三篇: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聚焦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
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一多半大学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2006就业论坛日前举行,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案例:留学后薪水不如出国前
曾在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的吴小姐三年前去英国留学。吴小姐说,“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花费60万留学两年回国后,吴小姐却傻眼了: “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半年之内,吴小姐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找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还不如她出国前的。“我真有点后悔当时出国的选择。”
●数据: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林泽炎博士透露,近期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一多半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
●案例:大学生工资底线为1600元
“在北京一个月生活成本到底是多少?”这是时下部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底线”。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李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在北京生活,就算和别人合租,每月房租水电至少800元钱,吃饭至少500元钱,交通费电话费一个月至少300元钱。“1600元是底线,工资不能再比这个低了。”但记者了解,很多本科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最低成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好租地下室、吃街头小吃,他们戏称自己是“高知识贫民”。
●数据:多半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
2006年就业论坛上的一项数据表示: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60%,8成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比薪酬重要,近6成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对薪水表示满意。这些情况与2004年基本相同。尽管对薪水不满意,很多的大学
生就业心态已普遍改变了。与前几年求职一味追求高薪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仅有9%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但发展不稳定的工作。
分析:上大学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目前高等教育已
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上大学不一定都能毕业,毕业后不一定都能就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上大学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所以学生们要有风险意识,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能就业”,有可能“薪水不高”。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关键还是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著名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大学生要首先知道自己都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上,仅仅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生存、学习和就业能力,与他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有密切的联系。”
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
●案例:民办大学称就业率100%
去年,一项民办大学就业率排行榜在媒体上公布,北京吉利大学就业率显示为100%。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校方表示:“我们人人成才,学生个个能就业!” 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找到“挂靠”单位或临时找到工作,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目前高校的就业率是由“高校自己向教委申报的”。
●数据:一项就业率三个数字
关于2005年的高校就业率,记者拿到了几个不同数字:教育部公布,截至2005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率72.6%,本科生82.7%;国家人事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而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 15.02%,而未找到工作的占27.25%。
分析:高校就业率要由第三方统计
杨东平认为,目前统计毕业时候的实际签约率是毫无价值的。“还没有离开学校,就让学生和单位签约,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毕业时候签约率大面积作假。”国外通行的指标是调查一年后的就业结果。
第四篇:目前中学生学习状况1
目前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调查报告
1.问题提出
现在中学生注重的大多是学习从而忽视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 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有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本人对课题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和时间
调查对象是牡丹江第四中学120名学生(各年级男、女各15人)调查方法
2.2.1.问卷法:共发出120份问卷,收回120份有效率100%。
2.2.2.座谈法和个别访谈法:即利用课余时间与一些相关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进行交流。
2.3.调查内容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2.4.调查时间: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
3.调查结果
学生体育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卫生保健习惯、自主健体能力和阻碍自主健体能力发展的因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力现状
A.你能利用环境(如楼道、楼间空地花园绿地等)锻炼身体吗?
能不能
人数7545
%62.537.5
能利用环境锻炼身体的有75人占62.5%,不能利用环境锻炼身体的有45人占37.5%。
B.你愿意自己还是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吗?
愿意自己愿意和同学
人数3387
%27.572.5
愿意自己锻炼的有33人占27.5%,愿意和同学一起锻炼的有87人占72.5%。
C.同学们正在活动游戏时你怎样做?
只想自己活动看别人玩自己再参加很快参加活动
人数123474 %1028.3361.67
只想自己活动的有12人占10%,先看别人玩自己再参加的有34人占28.33%,很快参加活动的有74人占61.67%。
D.你认为同学能给你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吗?
能不能
人数7545
%62.537.5
认为同学能给自己做出公正准确评价的有75人占62.5%,不能的右45人.占37.5%。
E.在学校体育课中是否安排了学生自评、互评?
有安排没安排
人数5070
%41.6758.33
认为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安排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有50人占41.67%,认为没安排的有70人占58.33%。
F.你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吗?
愿意不愿意
人数9525
%79.1720.83
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友95人占79.17%,不愿意参加的有25人占20.83%。
G.你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吗?
参加过没参加过
人数8238
%68.3331.67
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的有82人占68.33%,没参加过的有38人占31.67%。
H.你每天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多少?
半小时一小时一小时以上没时间
人数5113749
%42.510.835.8340.83
每天用半小时进行体育锻炼的有51人占42.5%,用一小时的有13人占10.83%,用一小时以上的有7人占5.83%,没时间的有49人占40.83%。I.没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或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太少的原因是?
家长不让作业太多不愿意参加
人数166341
%13.3352.534.17
家长不让参加体育活动的有16人占13.33%,因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有63人占52.5%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有41人占34.17%。
G.你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坚持体育锻炼吗?
坚持不坚持偶尔参加
人数273162
%22.525.8351.67
双休日和节假日能坚持体育锻炼的有27人占22.5%,不能坚持的有31人占25.83%,偶尔参加的有62人占51.67%。
H.你的家长认为学习和健康哪个更重要?
学习健康
人数2892
%28.3376.67
认为学习比健康重要的有28人占28.33%,认为健康更重要的有92人占76.67%。
3.3.目前学生自主健体能力和合作与创新能力状况
A.你愿意参加哪些活动请选三项
游泳足球田径篮球排球技巧保龄球跳绳
人数***
%51.6762.533.3366.677.533.3315.8325.83
被调查学生中有62人喜欢游泳占51.67%,有75人喜欢足球占62.5%,有40人喜欢田径运动.占33.33%,有80人喜欢篮球占66.67%,有9人喜欢排球仅占
7.5%,有40人喜欢技巧运动占33.33%,有19人喜欢保龄球占15.83%,有31人喜欢跳绳占25.83%。要说明的一点是在问卷中有一部分学生只选择了一项或两项。
B.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喜欢不喜欢一般
人数82236
%68.331.6730
有82人喜欢上体育课占68.33%,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有2人占1.67%,抱一般态度的有36人占30%。
C.你愿意上哪种形式的体育课?
统一指挥教师说做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完全由学生
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择练习内容自己组织练习自己安排
人数97140
%7.559.1733.33
由教师统一指挥,教师说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有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5%,依据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组织练习的有71人占59.17%,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的有40人占调查人数的33.33%。
D.在体育课上你能带领一个小组做操吗?
能不能
人数8139
%67.532.5
在课堂上能组织带领一个小组做操的有81人占67.5%,不能组织的有39人占32.5%。
E.你能自己或几个同学创编体育游戏吗?
能自己编和几个同学一起编不能编
人数266232
%21.6751.6726.67
能自己编体育游戏的有26人占21.67%,能和同学一起编的有51.67%,不能编的有32人占26.67%。
F.根据上课内容你愿意创造出与老师所教的练习方法不同的方法吗?
愿意不愿意
人数9030
%7525
愿意创造出与老师所教的练习方法不同的有90人占75%,不愿意的有30人占25%。
G.你会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一种二种三种以上没有
人数528825
%4.6723.3368.334.67
会一种和没有锻炼方法的分别有5人各占4.67%,会二种三种以上的分别为28人和82人各占23.33%和68.33%。
H.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你能制定出一套锻炼计划吗?
能不能
人数8634
%71.6728.3
3能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计划的有86人占71.67%,不能制定的有34人占28.33%。
I. 从什么渠道获取的体育知识最多?
课堂媒体其他
人数404832
%33.334026.67
认为从课堂上获得体育知识最多的4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33%,认为从媒体获得最多的右48人占40%,认为从其他方面获得最多的有32人占26.67%。J. 你认为你的体育教师属于哪种类型?
严师朋友伙伴不负责任
人数37821
%30.8368.330.83
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是严师的有37人占30.83%,是朋友伙伴型的优82人占68.33%,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有1人占0.83%。
K. 上完体育课你的感觉怎样?
没意思挺累愉快高兴还想上
人数732341235
%5.8326.6728.331029.17
上完体育课感觉没意思的有7人占5.83%,感觉挺累的有32人占26.67%,感觉很愉快的有34人占28.33%,感觉非常高兴的有12人占10%,还想继续上的有35人占29.17%。
4、讨论与分析
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体育卫生保健习惯现状和影响学生自主健体发展的有关因素。
通过学生利用家庭、社会环境进行健体能力来看,多数学生能够做到,但有37.5%的学生不能做到,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爱好有直接关系;是否愿意与同学一起锻炼身体和同学们正在游戏时你想怎样做这方面看,多数学生是很快加入游戏活动,具有合作精神和健体能力,经个别座谈,想自己活动的学生在性格、性别、爱好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反应了独生子女的性格孤僻与自私。
在评价方面多数学生能够给自己和同学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但可惜的是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平时的体育课中教师安排了自评和互评,多数学生认为在自己所接受的体育课教育中没有安排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将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应摆在一定高度位置加强严肃的管理,深入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后加以改进。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和竞赛,同时有多数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但仍有31.67%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任何体育比赛活动。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怎样面向全体,怎样发挥学生特长和培养广泛兴趣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大问题,也是学校主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每天自己用多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调查中只有20人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80%以上的学生每天用在体育活动的时间 半小时以下或没有时间,主观原因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客观原因是家长不让、作业太多,同时也是造成双休日和节假日不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但无论如何,大部分学生家长是支持孩子参
加体育锻炼,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当然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异是每个学生和家长所希望也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5.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反映了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卫生习惯、自主健体能力状况。被调查的学生基本都喜欢体育与健康课,说明有较强烈的健体愿望,但限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较小,教学模式的呆板,课堂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内容较少,这样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健体的良好习惯。
当前学生自主健体能力教差,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力仍存在很多问题,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6.建议
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本着为没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健身技能,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掌握多种健身本领,养成终身健体的良好习惯。
上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尽量多地举办一些教研观摩,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深入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健体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与治理对策之我见
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与治理对策之我见陈文霞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建立起来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职能部门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思想导向行为。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
从我国普遍情况来看,微生物污染、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产地环境不理想、生产方式落后、食品加工水平较低,同时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加上新技术和新的销售方式存在的潜在威胁等等,直接制约了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三聚氰胺事件促使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诞生,但由于编写时间紧,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操作,《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并没有起到我们预想的成效。
然而《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的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认知度大大的提高,企业对国家的标准也很有威摄性,不敢越雷池,有的企业开始考虑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营造安全食品市场大环境的根本问题。长久的追求产品色香味,努力不择手段来达到所谓的保质期来定产品的质量的习惯仍没改变,特别有些企业仍然为达最大利益不择手段做出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虽然目前在加强职能管理部门与司法部门的配合,严惩打击在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但打击的仍是少数,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民众仍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恐慌,没有树立起民众对我国食品安全信心,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
政治、经济和民生的大问题。如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食品安全链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世界各国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地监管,以通过提高生产经营的过程安全实现最终消费的安全。国际上,代表食品安全先进水平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等,他们拥有着高效协调的监管体系,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先进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严厉细致的查处体系,注重的是通过风险监测来达到提早预防,着重强调的是责任意识,并切实做到产品的溯源,完善的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因经济发展水平、诚信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等的不同,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总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而忽视了这种现实的差异,怎么学也是达不到人家的治理效果。然面,无论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制如何完善,标准如何细致,检测如何先进,处罚如何严厉,依然也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在当今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困难,民众诚信受到挫折,职能部门因人手不够、资金不足等原因至使治理管理不到位之时,我通过多年关注与食品安全战略研究,整理如下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首先,从根源上来找食品安全监管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决定食品安全的内部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这是生产技术层面上的,我们应加强技术层面的食物安全性综合分析,分析得当,有的放矢的监管,能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能减少监管成本,弥补监管漏洞,让食品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建议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各地检测实验室。把各职能部门拥有的检测设备与技术整合起来,由食安委统一管理,检测信息共享。有利于解决监管职能分治、“九龙治水”,造成监管责任泛化的现实矛盾。
决定食品安全的外部因素是:环境、制度和人。
建议: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把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乡村。目前的小作坊加工点大都扎根在社区与乡村,这部分的食品卫生最易被忽视。乡村这块受到交通的限制,存在监管真空。在当前政府职能部门资金缺乏,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把监管触角延伸到社区、乡村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建议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作监管。
二是改变观念,普级食品安全知识新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应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增进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不管是消费者还是食品质量审核部门都应从以前追求产品色香味的外观表现转化到追求食品营养安全的内在表现。从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分析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普级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让消费者正确辨别安全食品,让不安全食品在食品市场中无立足之地,营造安全食品的大环境,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三是完善法制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司法制裁有效衔接的常设机构。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实行高位协调;在市公安局下组建的食品安全执法大队,建立110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联合执法机
制,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使行政职能部门、与公安、司法部门联合,有的放矢,查办嫌疑食品问题案件。使得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等社会力量与司法制裁有效衔接起来,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深入贯彻实施。
如果说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内部因素,充分发挥技术层面分析能起到盾牌作用,那么,理顺外部因素,加强执法力度就是利剑了。有了盾牌与利剑食品安全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