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一专三员”机制作用,建立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发挥“一专三员”,完善农村食品
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同样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康乐县工商局在认真总结榆中县推行“一专三员”制度的基础上,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全县1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全面施行乡(镇)村两级协管、全员参与、社会监督一体化的“一专三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防范了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县共配备食品安全专干3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134名、信息员133名、联络员124名。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康乐县食品安全监管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但食品监管任务艰巨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滞后、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食品经营主体多数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极端淡薄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充实农村食品监管力量,强化乡镇、街道食品监管,夯实基础工作,不仅是有效解决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一专三员”制度的基本做法
康乐县地理位置偏僻,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4.35%,全县共有食品经营户388户,其中农村食品经营者约占87%。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情况多变、食品经营户较分散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形势面前,单靠基层工商人员是没有能力管好农-1-
村食品流通环节。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地区食品市场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2011年5月康乐县工商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 有效防范了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走出了一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我们的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把部门行动上升为政府行为,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康乐县县委、县政府在工商部门“一会两站”的工作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一专三员”乡(镇)村两级协管模式。“一专”即乡镇食品监管专干,“三员”即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联络员。
(二)乡镇食品监管专干由乡镇在职工作人员担任,承担本乡镇食品安全协管职责。食品安全协管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分别由村主任和村支书担任,由他们分别负责本村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动态情况和当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送。食品安全联络员由乡镇包村干部担任。
“一专三员”模式延伸了监管触角, 消除了监管盲区,扭转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监管力量不足以及公众参与度不高的局面,实现了在有限监管资源条件下,监管效能的最大化,构筑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防线。
三、今后搞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施行“一专三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施行“一专三员”制度,要紧紧围绕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完善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网络、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这个根本目的,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政府统一领导。全县农村食品市场“一专三员”制度建设必须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县政府全面负责本县区“一专三员”制度的设立、运行等相关工作,各乡镇按照县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切实抓好“一专三员”的人员确定和任务落实。二是工商部门全力投入。工商局切实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力推进“一专三员”建设,积极协助县区政府搞好规划,帮助乡镇政府抓好组织实施。对设立并投入运行的“一专三员”,帮助其完善工作制度,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乡镇和村组织要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宣传“一专三员”的积极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支持“一专三员”工作。农村乡镇工商所要大力引导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食品经营者积极配合和支持“一专三员”开展工作,不断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
四是工商执法与“一专三员”全面对接。工商部门与县区、乡镇政府紧密配合,建立健全“一专三员”的责任落实、信息传递、申诉调处、应急处置、日常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措施,确保“一专三员”与工商监管全面对接,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紧密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二)全面落实“一专三员”的职责任务
“一专三员”制度,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其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落实好职责任务,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食品监管专干的主要职责: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下,承
担本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工作。具体任务: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乡镇食品安全动态和基层食品安全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反馈所在地食品市场动态,提供监管信息,及时发现和举报制假售假线索;配合工商部门做好本乡镇流通环节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协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反映人民群众食品方面的投诉和对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食品安全联络员的主要职责:负责与当地工商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联络交流工作,发挥好工商部门与广大农村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群众投诉和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季度对负责的村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活动。
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主要职责: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协调配合下,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掌握本辖区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协助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积极参加工商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培训和其他活动。
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主要职责:负责配合当地工商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向所在行政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负责本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掌握所在地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向工商部门汇报,建立工作记录和统计台账,做好汇总上报相关信息,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三)充分发挥“一专三员”制度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了积极作用
“一专三员”制度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了六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为各监管部门提供最翔实、最基础、最准
确的各类数据;二是积极参与和配合各监管部门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和执法活动,为各部门顺利开展执法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三是配合各监管部门,全方位、广覆盖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广泛开展进乡镇、进村社、进学校、进家庭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四是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掌握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的,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提供信息,协助监管部门及早消除隐患,防范和规避更大风险;五是通过开展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六是提高了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速度和水平。
(四)深刻领会施行“一专三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农村施行“一专三员”制度,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对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消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市场消费环境明显好转。但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责任不到位、监管网络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建立和完善“一专三员”制度这个平台,必将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发挥基层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有力、范围更加广泛,从
而有力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一专三员”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一专三员”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独特优势,这些人经过工商等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后与基层工商干部相配合,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无盲区,提高了食品安全反映机制的灵敏度,遏制了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
“一专三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进一步落实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发挥了基层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更加明确、监管形式更加多样、监管手段更加有力、监管范围更加广泛。提高了食品安全反应机制的灵敏度,遏制了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广泛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维护食品安全工作中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资源最大化,弥补了农村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缺失的不足。提升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消费环境,从而有力地提高了监管效能,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山河镇“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大全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根据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村推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庆政发
[2011]58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在乡镇和村两级建立健全“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监管作用,构筑农村食品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二、“一专三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一专”即食品安全监管专干。“三员”即食品安全联络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管专干由乡镇1名在职工作人员担任或乡镇卫生专干兼任,承担本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食品安全联络员由乡镇各包村干部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由村委会主任担任,食品安全信息员由村委会村文书担任。“一专”和“三员”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
(一)食品安全监管专干职责和任务
食品安全监管专干承担本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一专三员”工作计划、总结、组织协调和请示报告等日常工作;宣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定期对“三员”进行有关业务培训;掌握乡镇食品安全形势和生产经营单位、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定期向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反馈市场动态,提供监管信息,举报制假售假等各类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销售行为;向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上报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每季度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计上报镇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二)食品安全联络员、村级协管员、信息员的职责和任务
食品安全联络员负责与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的协调联系。定期开展联络交流工作,发挥好镇政府、村级组织与广大农村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管专干反映群众投诉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对本村内食品流通领域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活动。
食品安全协管员承担本村的食品安全协管工作。贯彻落实、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每月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巡查;及时掌握、记录本行政村食品安全情况和食品生产经营单
位、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及经营动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食品安全事件的查处;当地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本村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协助食品安全联络员、协管员向所在行政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每月对本行政村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个体经营户开展1次食品安全检查活动并建立记录和统计台账,汇总上报相关信息;负责本行政村30人以上自办宴席的备案上报和检查指导;承担收集本行政村内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和问题的投诉以及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管专干汇报。
三、“一专三员”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一专三员”要熟练掌握速测仪的使用方法,对村内农产品生产的蔬菜、水果在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有质量安全问题的要停止销售;对蔬菜、水果、畜禽肉蛋、生鲜乳等农产品要定期进行巡视,发现违规使用禁限农药、饲料添加剂等行为要制止,对劝告和制止无效的,要及时向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报告。
(二)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疫病防控监管。积极协助推进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及时报告私屠滥宰、加工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农村动植物疫病疫情,并协助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部门落实监控措施。
(三)加强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协助质监部门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对生产加工食品的小作坊,要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上报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
(四)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以农村集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监管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商品、小食店、小餐馆等为重点监管对象,以米、面、油、盐、酱、醋、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等为重点监管产品。
(五)强化农村食品消费环节监管。协助食药部门对农村餐馆从经营场所、生产设备、卫生设施、原料采购、从业人员体检等方面严格监管,加强对农村家宴的卫生管理和技术指导,强化对农村厨师健康体检和培训监管,对农村红白喜事宴席要建立备案制度,提前上报乡镇食品办公室,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执行“一专三员”的工作方法
镇机关和各村在执行“一专三员”过程中,要主动取得村委会的支持和配合,有效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采取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法,确保“一专三员”工作有序、高效、深入推进。“一专三员”
施行工作要涵盖辖区所有的乡镇和农村,扩大覆盖面,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达到全覆盖、无盲区。
四、执行“一专三员”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1日至5月20日)
各村要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转发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吃透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成立领导机构,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施行工作。在施行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一专三员”重要意义,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通过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使“一专三员”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保证“一专三员”施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20日至6月20日)
各村在施行过程中,对照本《实施方案》中“一专三员”的主要任务,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具体量化工作任务,制定完成任务时间表,人对人、点对点,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具体实施进度是本阶段第一周每个村“一专三员”制度施行覆盖落实率达到30%;第二周达到60%;第三周达到90%;第四周拾遗补缺,完成剩余10%的进度,确保此项工作在6月20日前全面完成。各村要对施行“一专三员”工作的进展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高度重视“一村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按照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覆盖所有村社。各村要将“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及时调整不合格工作人员,为“一专三员”制度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二)落实工作责任。施行“一专三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逐步建立健全“一专三员”的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培训落实、信息传递、申诉跳出、应急处置、日常检查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村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共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做好舆论宣传。各村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一专三员”制度建设的内容和意义,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一专三员”的工作职能,引导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群众支持配合“一专三员”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篇:在全县农村“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定稿)
在全县农村“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政府副县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是县上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推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有关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村“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县政府办公室XXX宣读了XX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推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是经过县政府研究通过的,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为大家现场颁发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牌子,工商、质检、卫生、农牧等部门分别结合部门工作,围绕“一转三员”机制落实做了工作指导,大家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涉及人民群众最基本权利的一件大事,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食品种类不断丰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广大人民
群众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各级对此高度重视,每年都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并将此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三鹿奶粉、瘦肉精、“色素馒头”等事件,震动了全国,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给国家的声誉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了恶劣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市场整治力度是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饮食环境、维护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国家把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就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针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全面执行《食品安全法》,彻查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在全国首创了“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管控,有效防范了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李克强总理对我省推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适时总结推广”。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食物经过生产、加工、经销等环节的工序,从农田到餐桌、从生料到熟食,每一个环节的监管都不能有任何松懈和脱节,任何环节的疏忽和大意都会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可以说,做好食品安
全工作不但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3、建立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质量明显提高,食品市场消费环境明显好转,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食品监管工作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省市关于食品监管工作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分散在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多、散、乱、差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还有一些小餐饮、小吃店卫生状况差,监管难度很大。特别是前段时间鼎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更是给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二是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基础还比较薄弱,监管配套法规还不健全,监管能力素质和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监管方式方法还比较陈旧,监管效能有待提高。三是食品安全责任体制刚刚建立,各方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保证责任落实到位的有效运行机制还要探索完善。因此,在农村推行“一专三员”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是构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当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大各环节监督检查力度,精诚合作、密切配合,下移监管重心,延伸监管触角,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建立起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
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全县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新机制。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落实“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工作
1、深刻领会涵义,扎实推行“一专三员”机制建设。在全县农村推行“一专三员”机制,是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一项创新举措,是政府服务发展手段的拓展和丰富,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优化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和完善“一专三员”机制这个平台,必将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发挥基层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健全并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有力、范围更加广泛,从而有力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一专三员”实质内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精诚合作、密切配合,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将“一专三员”食品安全机制覆盖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组。
2、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履行“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推行并建立“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要紧紧围绕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完善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网络、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这个根本目的。一是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一专三员”机制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工作,各乡镇按照县政府的
统一规划和“六有”标准,切实抓好落实,并于七月中旬以前完成人员确定和任务落实并正式挂牌运行。二是落实部门精心指导。全县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一专三员”机制运行的指导工作,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在培训人员、落实责任、建立制度、分解任务等方面,要主动与各乡镇沟通联系。同时帮助乡镇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新确定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迅速开展工作。对设立并投入运行“一专三员”机制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其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工作水平。各职能部门要着眼大局,从全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做到全程监管,有始有终,切实地把“一专三员”建设工作抓稳、抓实、抓深。三是靠实部门监管职责。《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分段管理,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并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一专三员”的分类指导工作。县卫生局要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查处和预防重大事故;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汇总分析、预测、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县农牧局负责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范;负责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县畜牧局负责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对食品、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县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县工商局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实施食品市场规范管理和监督,组织查处流通领域中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健
全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实施食品商标标识、包装标注、广告宣传监督管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在食品消费环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3、狠抓机制实效,不断提高“一专三员”监管效能。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对我县今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一专三员”监管机制的建立,将从根本上解决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小作坊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将进一步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任务重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在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时反映农村消费者申诉、查处消费纠纷、查处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等方面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我省结合实际摸索总结出来的,是符合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实际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通过“一专三员”机制的建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充实和完善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狠抓监管体系的落实和效能,切实提高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一)增强责任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各乡镇要承担起基层政府部门在“一专三员”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履行好“守土有责”的职责,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机制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全面实施、稳步推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与村组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条幅、宣传专栏等舆论宣传媒介,广
泛宣传“一专三员”机制建设的内容和意义,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一专三员”的工作职能,动员群众支持“一专三员”工作,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引导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作坊和农民群众积极配合“一专三员”工作的开展,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不断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促进“一专三员”施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强化与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人员之间的精诚合作,无论是块管还是条管部门,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实意地为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职就有责,我们不能有利益就上,有困难就推,要坚决反对推诿扯皮现象。
(二)严肃执法纪律,实现点面对接。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过程中,我们的执法人员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自始至终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程序正确、执法为民的遵旨,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正确的适用法律,不能把行政法规视为强权、特权来滥用。在处理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动人。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与群众多沟通,尽可能广泛的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赢得监督对象的配合,达到更好地监管效果。同时,要坚持处罚与宣教相结合,切实提高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监管部门要与乡镇政府紧密配合,做好食品安全执法与“一专三员”全面对接,建立健全“一专三员”的责任落实、信息传递、申诉调处、应急处置、日常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措施,确保“一专三员”与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
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抓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
(三)细化任务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安排部署,将工作重心适度转移到“一专三员”机制建设工作中来,尽快落实人员、细化分工,确保“一专三员”机制早日建成并实现运行,乡镇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一专三员”工作开展情况,努力形成政府总负责,监管部门协作配合,乡镇、村组两级协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乡镇和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一专三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深度和宽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一专三员”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研究制定与“一专三员”有机衔接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共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同志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政府执政为民、务实惠民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力戒走过场、走形式,以“真干肯干、苦干实干”的精神,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中,走到百姓的生活中,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说实话办事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全县“十二五”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发挥四个作用建立五个机制后进村
发挥四个作用 建立五个机制
法库县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集中建设整顿
按照沈阳市委的安排部署,从去年11月以来,我县实施了“固本强基工程”,在农村集中开展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驻村工作组、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工作下,通过发挥各级工作机构的主导作用、主体作用、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调、引、育、促、化五个工作机制,集中整顿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通过“手拉手”式的集中整顿,全县共有4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了加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我县共有农村建制村党组织226个,除去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21个试点村外,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205个,农民党员10810名。为了切实开展好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五新”农村,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在集中整顿工作一开始,县委书记毕华峰同志就明确批示,要按照中央“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下大力抓好农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县委的领导下,各乡镇党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全县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县级领导包乡联村、工作组驻村包点的工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整顿工作的有序开展。
1、县委认识到位,发挥了主导作用。县委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把集中整顿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一是深入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党组织情况。为增强开展农村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主动性,确保实效性,在第三批活动开展之前,结合前两批活动的经验,县委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搞好调查摸底,整顿村级党组织,为开展教育活动打好基础。并组成调查组对全县19个乡镇205个村党组织的班子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进行排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绝大多数村党组织基本符合“五个好”的要求。但通过调查摸底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全县共有42个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通过分类,可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村党组织长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的村17个;村“两委”关系严重不协调的村11个;村两委主要干部利用职权谋取利益的村3个;群众合理请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村情稳定的村8个;宗族派性及恶势力干扰村务,影响村里正常开展工作的村3个。二是专题研究,认真部署。4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占全县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村党组织总数的20%,这部分村的问题解决不好,村党组织既不能顺利地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也不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更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县委下决心对4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集中整顿,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责任制度。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县委先进办共确定包乡联村领导19人,建立联系点村42个。组建并派驻由副局级领导干部带队,后备干部为成员的县直部门驻村工作组42个84人,配合乡镇干部开展工作。县委还下发了《关于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集中建设整顿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组目标责任制,县委要求,驻村工作组的工作时间从下派之日起到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止,工作组所在村建设整顿工作达不到目标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不合格的要继续留任,继续开展工作,不得撤离,做到不改变面貌绝不脱钩。四是培训骨干,提前对接。为使驻村工作组和各级党组织肩负起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帮助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双重责任。县委先进办于2005年11月23日组织了由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委和县直驻村工作组人员的培训班,明确了“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的班子;带出一支好的队伍;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确保一方稳定;建立一批形象佳效益好的党群共富组织),12月8日,县委召开了全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对参加第三批活动的单位的有关领导干部和派驻42个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进行了动员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工作原则、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2、乡镇党委直接抓,发挥主体作用。一是找准症结,强化指导。各乡镇党委对所属的后进支部逐个地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找准症结、分析根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指导和督促后进村开展整顿工作。二是选派工作组,强化责任。各乡镇党委选派驻村工作组42个84人,由乡镇党委成员任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工作组组长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为村里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三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乡镇党委在抓后进支部整顿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些乡镇还对所属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教育整顿。如依牛堡乡、在对2个各后进村支部重点整顿的同时,对其余的 个行政村也采取了一定措施,要求每个村都要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限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工作组驻村包点,发挥指导作用。首先,在端正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为了端正后进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各工作组分别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广泛动员,向他们认真讲解这次整顿后进支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这次整顿工作,清除思想顾虑,克服畏难情绪。其次开展访谈,征求意见和建议。工作组通过进村入户搞调查和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党员和群众对村党组织的意见。据统计,工作组共入户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召开各层面座谈会126个,征求到对村党组织的意见840余个。第三,分析后进原因,找准整顿工作的着力点。针对查找出来的软弱涣散村后进原因,全县共归纲为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立即着手整改。比如毕华峰书记的联系点丁家房镇靠山屯村,由于党组织的“三力”作用不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多年来一直无大的起色,华峰书记多次与村领导班子一起研究,研究了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种殖业的思路,并且收到了实效。
4、督查组严格把关,发挥监督作用。县委组建了10个由副局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督导组,对软弱涣散村整顿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督查组采取重点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深入乡镇和农村认真检查贯彻落实整顿方案的情况,全面掌握了各阶段、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与各单位研究具体措施和办法。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有力地保证了整顿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二、分类指导,因村制宜,针对性的开展整顿工作
1、下大力气整顿班子,重点突出一个“调”字。各乡镇党委和驻村工作组对思想作风不端正、不廉洁、脱离群众、不干实事的村党支部书记坚决进行调整。包家屯乡永义号村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代表少数人利益,掩盖二轮土地延包存在的矛盾,迟迟不解决土地问题,同时阻碍驻村工作组正常开展工作。驻村工作组在与乡党委研究后决定,撤销其副书记职务。这一举措,解决了原两委班子缺乏合力和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扫清了班子内部的阻力。目前,撤换村党支部书记12人,使这些村的党员对党增加了信心,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使土地延包、村级化债和新型合作医疗扩面等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2、理顺农村“两委”关系,重点突出一个“引”字。列入这次整顿范围的村子中,村党支部、村委员关系不协调的有11个,占整顿总数的26%。村“两委”班子之间的矛盾,不仅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影响着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慈恩寺乡五家子村,从2004年初村委换届之后,“两委”关系就一直处于僵持状态,互相拆台顶撞,工作无法开展。工作组进村后,在广泛走访群众、与党员干部进行座谈之后,他们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委”成员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职责不明确。为此,他们邀请县委组织部、民政局有关人员,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讲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地位、职责,引导他们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按章依法行使职权,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目前,村“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班子成员遇事共同商量,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百家沟乡夏堡村,三村合一后,“两委”班子一直形不成合力,遇事互相推诿,工作相互扯皮,严重影响了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和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引导他们认识进行反思检查,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查找根源、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村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两委”的职责和议事决策程序,建立了干部责任制度。目前,“两委”班子的隔阂基本消除,形成了团结共事抓工作,齐心协力谋发展、真心实意办实事的良好局面。
3、培养造血功能,重点突出一个“育”字。各驻村工作组立足于帮助后进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有人办事、按章办事、能办成事的工作局面,着重突出一个“育”字,即“育新人、育新班子”。驻和平乡大泉眼村工作组,针对该村已有三年多未发展党员,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客观实际,积极宣传,多方动员,使4名优秀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全县已有27个后进村124名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4、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重点突出一个“促”字。这次整顿的后进村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各乡镇党委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着眼点,启发调动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激发大家的致富热情,增强发展信心。二是理顺发展思路,帮助党支部、村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找准发展经济的路子。比如四家子蒙古族乡满洲屯村,结合该村山地多的实际,确立了三条发展主线:明确了大力发展花生等经济作物,抓好小杂粮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与沈阳农大签定了合同,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恢复股份制制砖厂,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多渠征收;在今年建设温室蔬菜小区和畜牧养殖小区。这些项目实施后,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将增加550元。在比如,驻村工作组帮助卧牛石乡侯家堡村拉长产业链条。计划今年再建村外养牛小区一个,使养殖业成为拉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产业;再发展保护地蔬菜100亩,确保全村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使该产业成为本村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三是典型引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孤家子镇党委,统一组织后进村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本乡种植和养殖大户现身说法,介绍 “致富经”。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启发,他们一致表示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5、确保社会稳定,重点突出一个“化”字。各工作组与基层党组织一起从提高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化解了一批矛盾。柏家沟镇肖家村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指导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家煤矿沉陷区补偿款的发放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目前,补偿款已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驻村工作组多方协调,代表肖家村两委班子与高家煤矿就采煤区土地下沉青苗补偿问题达成协议,协商确定了补偿标准。冯贝堡乡务名屯村由于支部班子组建时间短,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缓慢。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经过研究,决定公开拍卖荒山、荒沟等资源化解债务,目前已化解村级债务25万元。
三、边整边改,以整促改,增强整顿工作的有效进行
1、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切实抓好村党组织班子建设,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结构,各乡镇党委和工作组采取民主选举和组织选派的办法,下大力抓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规范程序,抓好民主选举。叶茂台镇四架山村,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村党支部班子不健全,村党组织各项工作无法开展,村民多次集体上访告状,是全县有名的不稳定村。在这次整顿的工作中,镇党委和驻村工作组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党员选举产生了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配齐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据统计,这次整顿工作中的6个党支部班子不健全的村都召开了党员大会,配齐了党支部成员。二是组织调整,配齐村级领导班子,在一些难以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村,采取从乡镇干部中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到村里任职的办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些村后继乏人的问题。比如,法库镇红土砬子村是这次整顿的后进村。长期以来,由于村里经济条件较差,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才外流严重,很难选出合适的人担任村干部。为此,镇党委从机关选出一名有一定工作经验,热心农村工作的干部,派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同志任职后,认真抓好村级班子自身建设,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村里的各项工作很快有了新的起色。
2、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次整顿工作中,乡镇党委和驻村工作组立足于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下大力加以解决,比如,冯贝堡乡的两个行政村群众反映的还有2公里村路未通油路的问题,经乡党委和驻村工作组协调,交通部门已列入2006年建设计划,在比如,秀水河子和双台子两个乡镇群众反映的吃水难问题,乡镇党委和驻村工作组通过协调水利部门,增设18处27台除铁除锰设备,有6个村的农民群众吃上了放心水。据统计,在这次整顿中,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所急所盼问题。
3、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县委要求各乡镇党委、工作组和村党支部既要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县委制定了《关于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集中建设整顿工作的考核验收细则》,对软弱涣散村、村所在乡镇及驻村工作组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标准,实行百分界定,量化考核,集中整顿工作结束后,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进行考核,实施奖惩。考核细则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五篇: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曾泛滥猖獗的制假、售假在城镇已渐失市场,但一些铤而走险者则把触角伸向了边远的乡村,坑农、害农事件频频发生。这成就为工商机关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
一、影响和制约农村食品安全的原因
通过近年来食品监管,以及涉及食品安全所查处案件的综合调查分析,影响和制约农村食品安全的原因:一是农村、特别是地处边远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绝大部分农民收入低、购买力弱、消费水平不高,而假冒伪劣食品恰好以其便宜的价格迎合了购买力极为低下的广大农民群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大量假冒伪劣食品的泛滥。二是农村地域广阔,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检测设备、专业人员匮乏,信息闭塞,食品违法案件处理率低,从而给违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许多违法经营者心存侥幸,将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场所设在风险较低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大肆制假贩假牟取暴利。三是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影响和制约农村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改观。只有当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得以切实改变,他们才有信心和勇气在自己遭受侵害时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也才有助于在整个农民群体中形成“人人拒假防劣,共保食品安全”的合力。四是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消费观念落后,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寻求自身保护能力弱,以至于常常成为食品 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的消费意识低下,维权意识淡薄,很多时候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加以保护,而是怨天尤人,自认倒霉。五是农民法律常识低,缺乏自我主动保护能力。由于文化水平的落后,导致了农村消费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市场监管和整治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实现标本兼治,还农村食品市场一块净地,强有力地保护好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强化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工商所辖区食品安全负责制。明确所长是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实行“定片区、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监管制度,建立“一户一卡”食品经营经济户口,制作辖区食品经营分布图和责任区,把巡查监管、执法、服务等工作细化、量化,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头。就农村工商所而言,最有效的方式是结合日常巡查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食品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如蔬菜农药的测试,鲜肉水分的测量,奶粉成分检测等快速检测仪器,提升工商所日常巡查的技术装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食品监管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相关食品的初检力度,对在快速检测中涉嫌不合格的问题食品及时送实验室检测;对确定为有质量问题的依法查处,并立即组织下柜退市等相关处理,提高巡查效果。二是实施关口前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针对农村商品经营业户多为个人经营、且规模小,所经营商品品种多,数量少的实际,要全面建立自律制度,强化食品监管。查验商品进货渠道是否规范,有无假冒伪劣商品,“三无”、过期变质食品,建立和完善“购销台帐”,以此推动行业自律制度的建立,并全面推行食品经营户承诺制度,使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措施,加强防范。要建立“工商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食品检测的手段和程序。对在食品快速检测箱初检中存在部分非主要指标不合格、涉嫌“问题”食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先,以行政建议的方式给予一次食品安全警示,并视问题严重程度责令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该批次食品立即下架或限期处理,连续两次出现抽查食品质量问题,将依法立案调查。与此同时,制定完善严格的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杜绝失职、渎职行为。一旦出现食品等“进口”商品安全事故或苗头,立即启动防范预案,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尽力将事故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四是依托农村“一会两站”,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针对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蔓延趋势,为切实加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农村消费环境。立足职能、服务“三农”,以农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宗旨,进一步延伸“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职能。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壮大农村维权队伍,极大地方便农村消费者申诉,改变了过去农民申诉难的被动局面,做到了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镇,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政府分了忧,为农民解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