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企业文化和促进“高管文化”发展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企业文化和促进“高管文化”发展的建议 作者:覃光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文章阐述了企业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就如何进一步发展高管文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管文化;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高管招聘的建议
本人对高管招聘的建议和想法
————齐悦宏
现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已成为众多公司的招聘难点,如何招聘到匹配度较高的高管人员呢?高管人员招聘到位后又如何留住人才呢?以及如何防止对人才的反猎呢?本人对如上几个问题进行了自我观点的产述,具体如下:
一、高管人才的招聘渠道
1、专业的猎头公司:专业性的猎头公司目前是招聘高管人才最常用的渠道之一。根据我公司的行业特点及发展情况,选择此方式对猎头公司的要求较高,建议主要从两个方向去选择:
一是选择行业单一(地产、商业类),针对性强的猎头公司,适合招聘商业技术类高管人才;
二是选择行业覆盖面广(涉及行业较多,也包括地产、商业类),综合性强的猎头公司,适合招聘综合能力类高管人才;
可以根据招聘职位的特点进行选择合作。目前北京有些专业的猎头公司是比较不错的,如:博人咨询、埃摩森咨询、科锐猎头、任仕道猎头、奥菲斯猎头、展动力猎头等。
2、互联网招聘:目前的人才招聘网站用的比较多的是三大招聘网,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而这些人才招聘网都有高管招聘专栏,可以选择开通此项服务。服务费用也比猎头公司要少得多。但对公司内部的招聘体系有较高的要求。
3、专场招聘会:现在北京有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专门做各类人才的 1
专场招聘会,如:高级管理人才专场招聘会、海归人才专场、技术人才专场等等,这类专场招聘会的好处是在会场就可与候选人有深度的接触,面对面的沟通。在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留住意向候选人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4、媒体招聘:借助报刊、电视广告进行媒体招聘。此种方法对公司的对外宣传意义更大。
二、留住高管人才
高管人才到位后如何能够留住,并真正融入到企业当中来发挥优势,这就是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的更重要的问题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想不借助空降兵就能作大作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允许你自己去培养人才。我们看看国内的市场化的知名企业,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没有空降兵的。但中国企业的空降兵做得非常失败,人才的流失率也是非常高。举个例子,招5个人,在半年内就会流失4个人,或者是被炒,或者是主动离职。企业高管招聘成功率之所以如此低,原因是很多的,有的是因为企业不把招聘当成一门科学,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凭感觉招聘、面试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是因为招聘流程不合理;有的是因为不尊重应聘人员等等。那么我们要是想留住高管人才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沉淀,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我们企业中的各类人才都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这样他们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2、充分授权,给予可发挥的空间。我们招聘到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当中都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也希望从而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这些人才都是具有相当管理工作经验的。当企业赋予高管人才一定的工作职责的同时,也一定要赋予同等的权限,给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
3、充分的信任。信任是建立在双方共同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常说的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高管人才充分的信任,只有感觉自己是被充分信任和认可的,高管人才才会心甘情愿的跟随着企业走的更远。这也是我们生活当中与人交往十分重要的一条法则。
4、对企业现状做内、外因的分析。充分了解企业的现状,对人才流失做各种原因的分析、总结并不断完善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人才流动问题。
5、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定期做行业及岗位薪酬水平调研,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保证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对高管人员要舍得付高薪,拉开岗位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吸引住核心人才。
6、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绩效、薪酬、奖金相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公证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高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对猎与反猎的防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优势。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对各层级员工的培训、立足于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提高。
2、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及流程。实现正规化运作。
3、建立跨部门沟通合作的氛围,将2、3项相结合,不断降低工作难
度,进行分工协作,提高岗位专业度。
4、将公司的核心技能及工作内容从掌握在个人的手里转移到掌握在完善的工作流程、程序的层面上。
5、构建人才评价标准。通过战略分析、访谈及调查问卷,紧密结合岗位特征和工作环境特点,构建素质模型并提炼测评指标。
6、设计科学、规范、专业的招聘测评流程,确保整个招聘过程的公
平性、公正性。
7、建立一套强大而稳定的继任和发展流程。在跟着企业共同成长发
展起来的员工中,通过平时的工作表现、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情况,储备一批优秀的候选人,可以担任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这些员工深入了解公司文化,因此,当公司出现高层职位空缺时,内部晋升也是挖掘人才的一个方面。
第三篇:关于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赵桂华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市将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旅游+文化+生态
文化旅游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秦皇岛打造成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上半年,赴山西大同、晋中,陕西西安、宝鸡及河南焦作等地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值得借鉴。下面就如何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项目建设必须规划先行,1 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秦皇岛文化独具的特色魅力,切实把项目做特、做精。大唐芙蓉园以“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为定位,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日本园林大师秋山宽承担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水为核心,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浓缩盛唐文化的大型主题博物园。同时,规划注重夜晚景观营造,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美妙绝伦,建设了一座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景区是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景区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出的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2、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是高度依赖基础设施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考察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多渠道投入资金,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各地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而作为全国首 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的秦皇岛市通向主要景区(点)的道路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却亟待完善,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形象,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焦作市为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投入60多亿元修建景区外围的道路,先后建成了连接各主要景区的14条旅游景观大道;自筹资金25亿元在城市外围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公路,还投资2194万元修建了3条观光索道共2247米。云南丽江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以旅游资源为抵押或以景点门票收入为抵押的方式争取银行贷款,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丽江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地震后的丽江古城进行综合改造,拆除了不协调的建筑物,建设了排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修复了古城原貌,特别是深入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丽江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3项桂冠的地级市,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世界遗产保护与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现象”。
3、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旅游要以特色文化为亮点,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包装推出精品特色专项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来改变和完善文化旅游客源结构。我市应进一步整合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深度推进区域旅游文化合作,按照资源特色和区位关系进行优化组合,打 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文化精品线路,促使旅游行为由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化。建议重点打造京东旅游环线(北京—承德—秦皇岛—唐山,感受浓郁的帝王文化气息),海上金三角之旅(秦皇岛—大连—青岛体验海洋休闲文化),长城文化游(包括天下第一关、长城博物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城、可延伸至抚宁董家口长城、抚宁板厂峪长城及长城砖窖),养生文化长寿游(包括秦皇岛求仙入海处、秦始皇行宫遗址、长寿山),名人别墅游(以北戴河近代老别墅观光及住宿体验为主),红酒文化游(包括昌黎华夏葡萄酒庄园、朗格斯酒庄、昌黎葡萄沟、昌黎玛蒂尼酒庄、抚宁县天马山、卢龙鲍子沟、德源山庄、柳河山谷),观鸟生态游(以爱鸟、观鸟、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包括鸟类博物馆、北戴河湿地、北戴河浅水湾、联峰山公园、山海关石河、昌黎七里海、昌黎大蒲河口、抚宁天马湖、卢龙桃林口)及浪漫婚庆游(重点推山海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北戴河区整体、北戴河湿地、青龙祖山等产品,注意结合薰衣草种植基地以及卢龙玫瑰庄园等特色景点)等8条旅游文化精品线路。
4、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晋中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有效整合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广泛开辟渠道,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提高知名度。我市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高规格,大 声势营销。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步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扩大在中央和境外媒体旅游宣传,强化省内媒体旅游推介作用,本地媒体积极开展旅游节目和栏目,特别是要强化互联网宣传;二是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联谊会、推介会、区域性旅游交易会,通过资源(产品)的展示、推介活动、资源(产品)状况的实地考察,与合作伙伴加强联络和沟通,推出最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三是集思广益,加大制作开发旅游宣传品力度,形成全市特色旅游宣传品系列,包括画册、声像宣传品、旅游书籍、文艺作品、旅游卡通形象、特色旅游纪念品、有针对性的特定市场宣传资料等。四是支持各县区、相关单位和旅游企业,策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节庆、会展和旅游文化活动,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吸引力。
5、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旅游购物是直接拉动旅游收入最直接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消费各要素中,购物作为最大需求弹性要素之一,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在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50%。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已是当务之急。目前,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刚刚起步,几乎尚属空白。各旅游景点销 售同样的旅游工艺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甚至出现了在我市景区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在国内其他旅游景区也可以买到的情况。因此,秦皇岛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开发,要集中体现秦皇岛的历史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长城文化及生态文化特色,集纪念性、欣赏性、实用性、便携性、收藏性于一体,注重新颖的品味、馈赠的价值,应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不同阶层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6、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一是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进入旅游演出市场。二是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三是积极吸引影视作品创作拍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让吹歌、民歌、地秧歌、皮影、猴打棒等特色民俗表演走入景区,不断提高景区(点)文化内涵。五是提倡各景区错时举办风格各异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设计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参与性游艺项目。
7、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由于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与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于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此,搞好饮食文化的品牌战略是旅游竞争中的无形法宝,更是促进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资源。随着游客吃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政府对饮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扶持力度(比如长城饽椤饼、四条包子、荤锅、杨肠子火腿肠、老二位麻酱烧饼及赵家馆饺子等);二是要强化餐饮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老字号”餐饮品牌及优秀知名餐饮企业的宣传力度;三是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
8、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与旅游质监机构要尽快建立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督检查。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抓住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实施监管。坚决打击欺骗、胁迫旅游者参加计划外自付费项目或强制购物的行为;打击导游司机私自收受高额回扣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打击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
9、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人才。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规划优化人才结构。应当强化人才兴业的观念,结合秦皇岛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既要从秦皇岛的市情出发满足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的需要,又要放眼世情和国情,用世界眼光和国家高度来规划人才发展,不仅扩充人才数量,而且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并且完善人才素质。这样,我们的人才规划才不落伍、不闭塞、不保守,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开发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原创人才和表演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文化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大批旅游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创意策划人才和既懂文化又懂经济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管理、动漫游戏、资本运营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秦皇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化战略举措,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
4、《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5、《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刚要》
核心观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将以“旅游+文化+生态”为着眼点,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全力构建以旅游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滨海名城的奋斗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滨海城市跨越追赶,加快打造国家休闲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在新形势下,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目前我市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结合考察地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就如何发展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核心观点有: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促销推介力度、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实施饮食文化品牌战略、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人才,等等。
联系电话:*** 邮箱:dxzhaoguihua@sina.com
第四篇:公司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改革发展
公司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改革发展
曾兰晨
公司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龙头,是企业文化的母体,企业文化随着公司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中,被广大职工群众接受的共同行为。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有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企业文化还是全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它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培训企业主导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塑造企业形象为基本手段来提高企业全面效益为根本目的的。
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我厂生产建设有着密切必然联系。总公司文化建设作为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来激发企业职工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文化管理思想,为公司生存与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内动力。而我们卷烟厂正是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下,践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真正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和创新先进文化,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形式。企业做为总公司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就必须按照总公司倡导的先进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四
有”职工队伍。
企业执行总公司文化建设,是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企业的职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职工群众文化生产的需要。那么企业只有大力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实现这一维护和需求。
企业参与公司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通过总公司文化力的支持,培育企业向上的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信誉度,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及职工群众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所以,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最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企业参与公司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企业文化建设突出把人放在了管理的中心地位,而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人为本”,且企业工作的对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都是职工群众。因此,总公司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有利条件。企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有目的的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上规范企业和职工群众的行为,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的具体活动。而这个活动的主体是广大职工群众,离开了职工群众就无文化可谈。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它的活动范围和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通过全员活动,使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更好地得到体现和深入人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宣传教育、娱乐设施和场所,而企业阵地这块特殊的优势设施,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便于职工群众接受灵活的工作方式,包括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所开展的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所面对的是全体职工群众,所以能够符合职工群众的“口味”,易于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激发职工对企业的热爱和为企业奉献的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和内在潜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公司行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设计、组织者,而企业组织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把公司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延伸到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各方面,找到发挥作用着力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凝聚人心,增强向心力,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当家作主、民主管理企业的有效形式,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确保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保证决策科学的最有效方式。一方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尊重,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了密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了增强。
另外,通过开展职工保障工作,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职工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是企业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牢固的群众基础以及职工队伍稳定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实现公司和企业干群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从而也不断增强了总公司文化建设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总经济效益。这也对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开展新工艺,提高技术含量,创新科技效果,激活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富有实效的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职工思想不断得到启迪,觉悟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规范,激发职工为企业奉献的主动性,为企业创效的积极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文化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健康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五篇: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条件支持,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到管理体制、课程教材、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1.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向,提高“为农服务”的自觉性
农村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为谁服务?这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教育就不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应牢固确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一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以县为主”主要是指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投入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将农村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予以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时期,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内均衡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
材建设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关注农村并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课程体系中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作用。种植、养殖、园林花卉、农产品加工、温室栽培、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美容理发、烹饪、驾驶、建筑、家政、农业环保、美术摄影、农业经营管理等,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加快培养和造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继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非农业就业必需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转移两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要逐步提升办学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当地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又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分流的需要。总之,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融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一体化。
5.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在广大农村,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但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
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对口支援工作。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努力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