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5篇

时间:2019-05-14 04: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

第一篇: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

教育学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与内容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从一般内容上看,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形十分显著.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主流意识形态是指社会的占居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作用有那些)高等教育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P533、怎么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价值:①高等学校的政治价值: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②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③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需要大量时间探究才得以发现的科学研究成果。

④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 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4、高等教育在选择和改造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1,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能力。2,高等学校在选择和改造文化的同时,能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以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

5、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6、高等学校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人才(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延伸职能).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7、大学生身心特殊性表现1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具较好的品德修养4具较为远大的理想5面对的压力较大6心理成熟度不够高。

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9、解释: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某个课程本身所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单元目标:一门课程中各单元的具体要求。

10、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 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2)还有相当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包括作为教育对象客体的受教育者。

11、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其实质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曾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观点。

12、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的需求。请对这些观点加以评述?答:

1、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2、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标,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3、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教育目标,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4、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了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看作个体的简体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了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意义,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5、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1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1,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2,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3,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14、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改造主观世界活动、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相互统一的过程.其特点为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具体分为: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主要是以教材为中间的间接经验.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不同,是再发现过程.c.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表现在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双边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过程.a.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b.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d.师生交往活动中个人言行对学生发展、人格影响的作用.15、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特点具有实践性、合理性.具体为: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8.教学与科研相

统一的原则。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保证质量,保证目标实现.16、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30—50人.其优点:a.有利于提要教学的效率,扩大教学对象.b.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别,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17、远程授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新技术发展的结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1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9、备课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视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第三,备方法,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2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上课是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实施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4.表述清晰,5.气氛活跃

2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认识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法而无定法,在于得法.(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这句话观点是错误的,还包括学的方法)

2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 参观法,实验实习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23、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的内容,教学效率高。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4语言的感染性.其优点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能给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出解决的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利用讲授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困难的.2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条件.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25、1: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5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2: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开展的意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高校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研究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③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4: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两方面内容:1,国家举办高等教育机构;2,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

26、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习.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位条例》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教育法》母法 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职业教育法》 98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2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学机构.角色具有:传授者、管理者、代理人的角色.1985年,我国设立了教师节。

28、教师的作用(价值或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基本任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包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29、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 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向师性”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0、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心理素质:开朗心胸,愉快情绪,顽强意志).31、高等学校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32、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认识和理解学生(基础或前提)2树立威信(保证)3学生的积极参与4利用多种渠道.33、教师的教育情意: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情意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具体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34、高校教师资格的意义: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5、高校教师资格的任定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2,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3,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4,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36、高校教师职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四个基本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37、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及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

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对新思想新教育最开放的人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①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②亚太正式定义:知识经济

(简答)*为什么要创新教育?答: A.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世界化全球化,使人的职业变动和岗位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要求提高.故增强学生的可迁移性和应变性.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双刃性.C.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素质和协发展.素质教育的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科学性,二是人文性.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生理素质);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心理修养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厌恶、审美、劳动)

38、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②高等学校课程内容: 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2,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3,高等学校教材

③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性质的职业化;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④高等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除教材外,其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参考文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⑤教育目标:分层次培养目标,科类与专业培养目标。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学科大类,二级学科;专业 ⑥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高级人才划分:A.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B.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C.通才和专才.⑦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客观题:

9、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的“莫利尔法案”建立“赠地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有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是: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从此这一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0、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12、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4、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15、在我国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

16、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17、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20、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单一的是专才.22、英国的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2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24、教学科目是教学课程的一个方面。

25、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横向结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并非用主语陈述,非正式的)课程

26、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27、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28、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判断)

29、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即再发现的过程。

30、智力(即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是心理特征.智力和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3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32、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及“不愤不启”启发式教学;《学记》提出教学相长观点及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它是第一部教育文献;朱熹的循序渐进原则, 师生互动合作;“文以载道”预思想性于教学之中)(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36、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演示法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纽美斯。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37、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

38、程序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斯金纳提出。

3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a.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b.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c.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40、远程授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44、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45、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三大职能: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4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7、高校科研管理方法;激励法,计量法.48、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49、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51、高等学校的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5、我国与外国的学位制度: 美国:四级,包括协士(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英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级博士。

法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德国:两级,分为博士和教授备选。中国: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

56、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第二篇: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法

《教育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教育法制化概念:它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制化主要内容: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

主要要求: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救济有道

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 ①依法治教原则。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 ③依法保障教育主题合法权益的原则 ④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

⑤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法的渊源,又称“法源”或“法律渊源”。广泛的法的渊源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包括法的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和法的形式渊源等。法的渊源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所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重):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育行政法。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法律上的反映。另一方面,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③社会主义道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表现在: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制化。③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第三章教育基本法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教育法》立法宗旨:《教育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⑥教育要适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学校教育制度又称学制: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的关系的制度。

8条教育基本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2、九年义务教育制度,3、职教和成教,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扫除文盲,8、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教育投入的体制

《教育法》第53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作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 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

《教育法》第54条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作了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有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55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作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第四章 教师法(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教师的权利

①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④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的权利⑤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⑥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教师的义务

①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职聘,完成教育教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⑤负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⑥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教师资格要素:国籍要素;思想品德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④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学历⑤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⑥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

教师资格取得: ①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②有关部门依法受理审核③颁发证书

教师资格的限制:指公民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其教师资格取得加以 限制,其法律后果变现为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的丧失: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起其担任教师的资格的取消。收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此外,《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a、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官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教师聘任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该协议而形成特殊的任职职务关系的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第五章高等教育法(重要)

《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高等教育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任务(论述题):

性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其次,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的;再次,我国宪法中明确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建设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同样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后,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必然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方针: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高等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其次,高等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最后,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

学位证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三级.学科门类(11):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我国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条件: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教师;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和监督(设立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受到依法监督)。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质是“党委决策,校长负责”,将民主的理念贯彻在日常的决策中,使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能力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

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高校教师的权利:

1、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2、享有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3、享有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4、享有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

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处分、处分种类、程序: 权利:

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于学校给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提出申述;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处分: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处分程序:高等学校在处分学生时,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正当、依据准确、处分恰当。

①取证与查实②审查与决定 ③送达与备案 ④听证⑤申诉 ⑥附则

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高等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2)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高等学校及其撤销其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3)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职业教育法

1996年9月1日,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

职业学校教育层次:初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

职业培训种类: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其他职业性培训

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职业教育: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表现为:①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实行依法治教,使复杂的职业教育活动走向规范化、有序化;③职业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的概念 是以就业、转业或提高职业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简答)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产教结合原则的含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相适应,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经济部门、产业界、用人单位等建立紧密地联系与协作。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七章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义务教育法》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原则②义务教育普及性原则③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④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义务教育法修改的原因:①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得过于笼统。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原来的义务教育法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③出现了一些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的新的情况④实践中,义务教育还存在乱收费的问题⑤经费的严重短缺与投入不足也是近年来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⑥我国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也很不平衡。

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①保障义务教育经费。②实施素质教育。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义务教育法》的概念是国家强制推行义务教育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适龄儿童,少年)

第八章民办教育法

民办教育时间:1982.11.26 民办教育施行期:2003.9.1

十六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

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实现民办教育的规范有序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③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公益性原则。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教育侵权行为特征①违法前提的特殊性;②违法主体的多样性;③违法性质的双重性;④救济方式的综合性。

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

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概念:指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由法定机构按法律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其享有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我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体制构成: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①事后救济的原则。②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③正当程序原则。

教育申诉的概念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教育申诉的特点:①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②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③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④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教育申诉管辖类别: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行政诉讼的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行政诉讼特征:①诉讼前提的特殊性;②诉讼被告的恒定性;③诉讼主体的多样性;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⑤审理对象的限定性;⑥举证责任的倒置性。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

行政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移送管辖

4、指定管辖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程序:

1、起诉与受理。

2、第一审程序。

3、第二审程序。

4、审判监督的程序。

5、执行程序。

第三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老师点题内容——华师培训点)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4~6个(每个3~4分)

2、简答题

5个

3、论述题 2~3个

积聚大量图书,1

3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

4答: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文化性)、主体性(独立性)。3.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

答: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③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答:欧洲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创建于12世纪,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如白

2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

3年,美国总统林肯,《莫里尔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所用这.4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及高

5教育社会均等(教育公平)的问题。二

6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无需正式学历,78

9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

1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5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

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 18

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有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

学一词来美誉。

相对于传统小科学而言,大科学科研难度大,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创新性、高度的探索性、高度的综合性、高度的组

21以高校管理机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一种是以教授、专家、学者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题的学术权力系统。

二、简答题

答:①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之道;②学习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大学教师从事的是科学与教育结合的工作,需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宗教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5.高等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

答:①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的即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预期结果的规定。②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③教育目的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

答:①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其一,两者互为存在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条件;其三,两者在互动中发展;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些?

答: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目标由知识、能力、品德、体质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并以此划分分类目标。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关键是能力目标);③思想品德目标;④体质目标

答: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区域因素。

三个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创造新的知识;二是培训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三

(形装备服务)。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系?

答:有8个方面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主修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17.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

答:①讲授内容的更新;②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充新知识;③教材的更新。

答:结构呈多维性、多层次性。①目标系统的导向部分);(应成为开放系统、逐步更新);员子系统(由学生、专家评估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构成);④评估对象子系统(教学系统及其子系统都应列为评估对象);⑤方法子系统(搜集和处理信息给出结论的方法,包括教育测量与心理测量的各种方法,传统及一切可被利用的现代科学方法)。

23.教学评估的意义。

答:①实现国家对大学的质量监控;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

答: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片面的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全面知识,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职能,由限于学习到创造性的培养等;②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线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③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的应用等。④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突破,必然推动教学的发展。

答:①大学教学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它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程度上又高于中等专业教育,可用“高”、“专”二字概括。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是实现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结合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教学过程特殊本质的重要表现。③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学生学习进入以自学为主的阶段。

定位。

答:①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

位。

答:①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答:制定课程依据,考虑下列四方面因素:高等教育目标;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此四方面依据是互相联系的,应以教育目标为中心,其他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的课程就比较科学。18.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以下四点,激发动机,同步思维;结构严谨,说理深刻;虚实结合,表述生动;注意反馈,及时调整。对应方法:①运用问题法(设疑和释疑);②运用逻辑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④教学语言的运用(干净、准确、生动);⑤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⑥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善听、善思、善记)。

答:①课堂讲授。针对性讲解、寓科学方法于讲授之中、推荐有关科学及重要文献并进行必要评价。②辅导与答疑。掌握学生自学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习惯;辅导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辅导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其与科学方法虽各有特殊性,但却有本质的联系。大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学为住,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③大学教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21.试述大学教师教学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答:①评价机制: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②评议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③评价技术:空间、时间、知识上的一致性,评价信息的全面性,评估方法的简单性;④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共同要求;③学校内部进行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④学校考核教师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24.教师自评与同行评估的关系。答:根据内部动力比外部压力更为用的假设,在教学评估中有必要引进自我控制与同行语言结合的机制。

自我控制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经过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这一周而复始的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

同行评议具有与自我控制一样的重要性,能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同行评议不仅在教师形成性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职业发展的气氛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同行处在最有利的地位。质特征?

答: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科学研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③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26.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①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②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学科探索和创新的需要;③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④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适宜于原创性研究;⑤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答:①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决策制度,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②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应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力。③民主选举产生院长、校长。我国大学可先从院长和系主任开始,以民选制替代任命制,首先保证基层组织学术权力到位。等条件成熟后,校长也可以通过民选产生。

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的关系;③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发展?

答: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经过1999年到2001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的性质,大学生还应该是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者。大学教学过程作为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突出地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大学生在学习中同样需要与科研相结合,以掌握已有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大胆探索新的知识。④随着知识的转变,根据知识参与者论,大学生并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创生的主体,探究新知是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6.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萌芽

定型和固定的学术组织,有教学和研究,19世纪初叶),19世纪初叶到20的重要特点是职能的完善(三大职能),20世纪中叶以后),点是多样化:学校类型多样化,教育层次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等。二战以后: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教育:马丁.特罗的分类)。

三、论述题

答:认识教育的本质,需要把握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教育的质与教育本质;其二,教育现象与教育本质。

①教育是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其一,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然生命成长;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人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③教育是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发展。在现代社会形态,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和创新一定的社会文化。

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一直是美国教育政策的重点,美国高等教育为何后来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②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不是扩大办学规模,而是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现在要注意保持高等教育合理层次、类型、科类、地区分布和形式构成,避免盲目升格、攀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加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力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各安其位,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在此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和可为。答:①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②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③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⑤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答:①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探究性。②在大学里,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已经大大减少,自我管理、自我选择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大为提高。作为具有独立性的学习者,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③根据大学教学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用的教学方法;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根据不同知识形态来看、练、讲、自学,方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③学生发展水平(独立学习的水平);4)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物质条件

(经费等)。程三个基本层次);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

(合)。教学法的基本修养,教学法的修养包括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因素;②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③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④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7.大学为什么要研究自己?

答:①中国办高等教育总体上是模仿和搬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大学管理干部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大学教师要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学生也要研究大学学习的规律。②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之一。高等教育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科学建设,二是问题研究。一般说来,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是专职高教研究人员的事情,主要是运用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问题研究主要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路径。③教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8.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答: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润至上;③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一是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二是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

第四篇:教育学2013江苏省高教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重点

主观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与内容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从一般内容上看,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形十分显著.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主流意识形态是指社会的占居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作用有那些)高等教育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P53

3、怎么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价值:①高等学校的政治价值: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②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③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需要大量时间探究才得以发现的科学研究成果。

④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 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4、高等教育在选择和改造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1,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能力。2,高等学校在选择和改造文化的同时,能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以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

5、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6、高等学校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人才(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延伸职能).关系: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7、大学生身心特殊性表现1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具较好的品德修养4具较为远大的理想5面对的压力较大6心理成熟度不够高。

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9、解释: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有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某个课程本身所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单元目标:一门课程中各单元的具体要求。

10、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 1)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质2)还有相当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包括作为教育对象客体的受教育者。

11、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其实质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曾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观点。

12、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的需求。请对这些观点加以评述?答:

1、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2、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标,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 要服务.3、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教育目标,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4、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了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看作个体的简体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了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意义,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5、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1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1,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2,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3,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14、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改造主观世界活动、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相互统一的过程.其特点为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具体分为: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a.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主要是以教材为中间的间接经验.b.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不同,是再发现过程.c.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表现在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双边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过程.a.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b.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c.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d.师生交往活动中个人言行对学生发展、人格影响的作用.15、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特点具有实践性、合理性.具体为: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保证质量,保证目标实现.16、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国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程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最基本的组织形式30—50人.其优点:a.有利于提要教学的效率,扩大教学对象.b.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别,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17、远程授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新技术发展的结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1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9、备课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视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其次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第三,备方法,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2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上课是通过讲授、讨论等方法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实施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4.表述清晰,5.气氛活跃

2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认识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法而无定法,在于得法.(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这句话观点是错误的,还包括学的方法)

2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 参观法,实验实习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23、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的内容,教学效率高。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4语言的感染性.其优点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能给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出解决的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利用讲授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困难的.2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条件.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25、1: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5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2: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开展的意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高校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研究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③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三大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4: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两方面内容:1,国家举办高等教育机构;2,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

26、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习.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位条例》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 八届人大会议,三次《教育法》母法 96年5月15日 八届人大常委会 十九次会议《职业教育法》 98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会议 《高等教育法》

2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学机构.角色具有:传授者、管理者、代理人的角色.1985年,我国设立了教师节。

28、教师的作用(价值或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基本任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包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29、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 决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向师性”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0、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心理素质:开朗心胸,愉快情绪,顽强意志).31、高等学校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32、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认识和理解学生(基础或前提)2树立威信(保证)3学生的积极参与4利用多种渠道.33、教师的教育情意: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情意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具体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师自我。

34、高校教师资格的意义: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5、高校教师资格的任定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2,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3,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4,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36、高校教师职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四个基本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37、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及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1972年 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979年 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

1989年 北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人:全面发展 对新思想新教育最开放的人

1996年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①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②亚太正式定义:知识经济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1949—1978(30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1979—1982(4年)发展智力

1983—1989(7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0—至今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简答)*为什么要创新教育?答: A.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世界化全球化,使人的职业变动和岗位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要求提高.故增强学生的可迁移性和应变性.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双刃性.C.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素质和协发展.素质教育的定位:是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科学性,二是人文性.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生理素质);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心理修养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厌恶、审美、劳动)

38、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②高等学校课程内容: 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2,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3,高等学校教材

③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性质的职业化;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

④高等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除教材外,其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参考文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⑤教育目标:分层次培养目标,科类与专业培养目标。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学科大类,二级学科;专业 ⑥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高级人才划分:A.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B.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C.通才和专才.⑦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客观题:

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国书馆也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教育,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

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4、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6、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分为四大学科:文,法,医,神学。文学课程中的“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8、洪堡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19世纪,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9、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的“莫利尔法案”建立“赠地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有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思想”是: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从此这一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0、高等学校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1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是1862的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也是中国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12、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13、1993年启动的“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为名开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P40-4114、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15、在我国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

16、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17、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18、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 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教育的差别而引起的收入的差别不会增大,而会逐渐减少。

19、从总体上看,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

20、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单一的是专才.21、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2、英国的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23、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24、教学科目是教学课程的一个方面。

25、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横向结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并非用主语陈述,非正式的)课程

26、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27、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28、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判断)

29、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即再发现的过程。

30、智力(即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是心理特征.智力和能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3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32、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及“不愤不启”启发式教学;《学记》提出教学相长观点及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它是第一部教育文献;朱熹的循序渐进原则, 师生互动合作;“文以载道”预思想性于教学之中)(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33、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34、“君子之教,喻也”要求教师的讲授要善于打比方。

35、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36、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演示法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纽美斯。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37、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

38、程序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斯金纳提出。

3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a.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b.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c.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40、远程授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41、以40分钟一节课为例,第6分钟开始后的15分钟为最佳授课时间。

42、教学有法,但在无法,贵在得法。

43、“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44、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45、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三大职能: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46、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7、高校科研管理方法;激励法,计量法.48、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49、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50、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教育性和学术性。

51、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1、高等学校的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2、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分为三大模式:集权,分权,并重。

53、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54、学历是一个专门的术语,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55、我国与外国的学位制度: 美国:四级,包括协士(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英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级博士。

法国:四级,分为学士、硕士、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德国:两级,分为博士和教授备选。中国: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

56、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57、(美国)马丁-特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15%以下精英教育阶段;15—50%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超过50%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量化标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只是意味着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量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质的变化。

58、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59、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实用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60、上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第五篇:2017年 江苏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 考点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

1965年 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 20世纪60年代 全球第一所大学在英国出现;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学习高等教育的意义(简答):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章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从事高等教育;

雅典出现的专业性质、教育内容较为高深的两类学校:哲学学校、修辞学校。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开始弘扬 1.西周大学:官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私学 稷(ji)下学宫 具有高等教育意义

宋代四大书院 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3.太学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 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法、医、神 德国大学改革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简答题)

两大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学术自由 学者-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师生-教学自由;大学-独立自治。

柏林大学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 美国

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的意义(简答题)-培养应用型人才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利尔法案,通过立法,设立农工学院,建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体制;

意义: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工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显示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1904年威斯康辛大学范海斯提出威斯康辛计划

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包括:(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清末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高等又分为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时期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整顿学风,更新师资;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推动“学”与“术”分离,改革教学;实行教授治校。中国当代高峰教育

(1)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1993《教师法》(3)1995年《教育法》(4)1996年《职业教育法》(5)1998年《高等教育法》 2003年 19%入学率 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马丁特罗 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毛入学率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第三章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关系(简答题)

理念源于实践;理念引领实践;理念超越实践; 3-2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 第四章

4-1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是经历 4-2高等学校办学制度 4-3高等学校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 4-4高等学校评价制度 第五章

5-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简答题)

(一)可以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角色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三)可以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促进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体独特价值的实现。

5-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简答题)

1.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高等教育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 3.高等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4.促进社会政治延续:即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培养高级政治人才;灌输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观念;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5.推进社会政治生活 即通过提高管理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现代化,通过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进而推进社会政治改革

6.是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并且内化社会所期望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简答题)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 2.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3.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 4.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1.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文化功能(简答题)

1.文化保存、继承功能: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具有高层次、专业性和系统化特点 2.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重要机制之一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乃至碰撞和冲突。4.文化选择功能: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接纳和排斥,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丰富性 塑造大学亚文化:对个体作用:育人、导向;对群体作用:凝聚、整合 5-3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的历史演变

11世纪到18世纪,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

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主要职能 从19世纪末至今,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为主要职能 当代高等学校的职能的构成(简答题)

1.培养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内涵: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

2.发展科学:作为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学校发展个体影响的结果 3.社会服务: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

发展趋势:第四种职能:促进国际交流

4.高等学校职能的相互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第六章

6-1高等学校课程理论 6-2高等学校课程规划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简答或选择)

横向结构:主要是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必修课程又分为校定必修课程和系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纵向结构:反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在内的逻辑关系。它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

6-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 6-4高等学校课程管理 第七章

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3.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 4.培养与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7-1高等学校教学原则(重点)

高等教学原则及其应用(简答,答题要点定义与怎么做,基本要求)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性概括,是教学基本原则落实到实践中的媒介,是保证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环节。教学原则的来源

教学原则是历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产物。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一,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是指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再发现知识的能力和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学习能力。基本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增强学生参与原则:是指在大学里,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减少上课时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增加学生研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比重,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话语机会。基本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做好教学安排;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拓展知识,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选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发展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基本要求: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动机、兴趣、意志、态度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五,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所培养的学生要有比较广博宽厚的知识,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要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要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种教学活动;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是指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同时教学必须进行同行间的交流学习,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成为科研的一种形式。特有的原则。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7-2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概念: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判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判断)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依据是什么(简答)

(1)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应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2)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科和同一学科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教学方法通常要与之相适应。(3)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影响,主要源于不同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认识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除上述这些因素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业务素质及个性特点、学校的教学设等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方法(判断、选择)

分类:a、运用语言传递为主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b、通过直观感知为主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

c、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自觉指导法等。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a、做好教学设计;b、内容的逻辑性 d、语言的感染性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7-3高等学校教学环节和组织形式 备课几个阶段:

第一步,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第二步,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研究教学方法;第四步,编写教案 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上课为核心环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指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固有人数的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最早使用的是京师同文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教学优缺点(简答题)

优点表现为: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的效率。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缺点表现为: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高等学校组织形式的变革(简答或选择)

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高等教学评价功能(即评价结果的应用,简答)

诊断与反馈功能;导向与调节功能;激励与促进功能;教育功能 第八章

8-1学科的基本理论 8-2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8-3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教学与科研关系:直到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入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判断、选择)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学科建设(简答)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第九章

9-1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特点(简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b.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b.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c.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制上。(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a.高等学校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b.高等学校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术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a.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b.高等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而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5)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性 a.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b.同时,任何一个学术的身心发展,不仅是许多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9-2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 9-3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 高等教育的专业素养(简答或论述)

专业素养是一个多种要素综合的统一体,基本要素: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信仰;专业人格;专业智慧

9-4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 第十章

10-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和权力类型 10-2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和高等学校治理

高等教师的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选择、判断)第十一章

11-1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简答题)

1.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 2.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素质,增强决策科学性。11-2高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和规范

下载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育学试题

    2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014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大全五篇]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 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

    保洁员岗前培训资料

    保洁员岗前培训资料 保洁岗前培训资料 一、岗位职责 1、负责所辖区内(室内、室外)设施、设备日常清洁和爱护。 2、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并按时按量完成。 3、积极参加部门......

    志愿者岗前培训资料

    志 愿 者 培 训 资 料 二0一四年度 目 录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二、服务长者之理念 三、建立关系方法 四、义工探访独居长者须知 五、到户清洁和慰问指引 六、为长者设计及......

    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判断

    高等教育学复习(选择、判断) 选择题或判断题 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

    2015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试卷

    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培训 模拟练习题b 一 、单项选择题(共10分)请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作为近现代高等教......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性质,学制改革逐步向世界他国靠近,采用修业6年的42学制,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从小学......

    实习护士岗前培训资料

    实习护士岗前培训资料(一)项目1、仪表仪容与纪律要求项目2、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一、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的概念:即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