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488”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转”出一片新天地
——高平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 “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去年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以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乘势而上,奋力争先,在长平大地这片神奇的热土上,转型跨越步伐铿锵,转出了争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
高平,一片美丽富饶、神奇多姿的沃野,一块富有灵气、充满生机的热土。
放眼高平,如画卷舒展;阅读高平,看激情似火;走进高平,观千帆竞发:“两个转移”的大胆实践、“八大工程”的惠民行动、特色城镇化的稳健推进、“三考两推”的作风转变……转型发展,彰显着高平人睿智进取、敢为人先、扎实奋进的创新精神和实干品质;转型发展,转出了长平大地争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1亿元,财政总收入3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分别是2005年的2.8倍、3.8倍、3倍、1.7倍和2倍;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中部百强中位居第31位;在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中位列中西部50强第8位;“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五位,发展指数位居第二位;
——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中部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两个转移”:项目建设给力转型跨越
针对煤炭、冶铸等传统产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高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资源转资本、地下转地上”的“两个转移”战略,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利用积累资金投资非煤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规划建设七大经济区块,组建煤炭、化工、服饰、冶铸、焦电、饮料六大企业集团,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一煤独大”,转变为煤焦产业、非煤工业、轻工食品、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并举”。
今年到9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26.2%;签约项目、达成协议27项,投资总额182.87亿元,拟引资162.2亿元。目前,唐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上海杰隆生物活性肽、融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福川制铁、福鑫铸管、昌平煤机等项目进展顺利,山西华润制药、韩国耐迪计算机硬盘、苏州纽威数控机床、北京伊籁麦吉医疗器械以及四个饲料加工企业等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必将成为推进高平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八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开启美好生活
走进高平的大村小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广大老百姓的家门口全都是水泥路硬化入户、美化入院。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路边两层小楼比比皆是,随便进入一家,农户煮饭烧水用的都是清洁的天然气、太阳能……高平市的农民群众已步入幸福的康庄大道。
高平市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指导方针,提出了实施富民工程、健康工程、希望工程、户通工程、生态工程、创建工程、平安工程、强基工程等“八大工程”,全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达到6340元;市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5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校校无危房、户户通水泥路、人人饮安全水、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惠及全民”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城五镇双百村”:
特色城镇化让百姓更宜居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平安和谐城市的目标,高平市大力实施“一城五镇双百村”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初步构建起以市区为龙头,以5个中心城镇为支撑,以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00个经济薄弱村为基础的特色城镇体系,不断增强了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市已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6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主干道路工程,基本形成了 “五纵九横”的主干道路网,先后建成了市体育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设施,实施了水、电、热、气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促进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00年的4.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8万余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
“四级联创”:文化创建全覆盖亮点频仍
高平市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城乡共建”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乡“文化创建全覆盖”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共享共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室的“四级联创”文化阵地全覆盖格局。创建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使文化产业乘势而起,涌现出神农陶业、吉利尔丝绸、红萍刺绣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山西吉利尔服饰公司投
资2000万元的潞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初具规模。反映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上党梆子大戏《西沟女儿》,被文化部列为2011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剧目,唱响了三晋大地。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考两推”: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
高平市探索建立“三考两推”选人用人机制,对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理论考试、工作考评和年度考核,实行领导、群众”双向推荐“的干部推荐机制,有效防止民意失真和简单以票取人等现象发生。建立健全了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和联系村(户)责任制,狠抓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用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纳税人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两服务”和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的“两转变”活动;大力实施了“六市联创”行动,大力改善城乡硬环境,为加快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16488”战略:“十二五”愿景再绘新蓝图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高平市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就是大力实施“16488”转型跨越发展战略。“1”,就是突出一个总体要求,即:按照“勇当晋城转型发展的领头雁,争做山西跨越发展的排头兵”的要求,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力争一番半,再造一个新高平。“6”,就是通过五年的努力,把高平建设成为全国的县域经济强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一流宜居城
市、平安和谐城市和富裕幸福城市。“4”,就是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8”,就是针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做到“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建设、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务环境建设。“8”,就是经过今后五年努力,形成具有高平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煤电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八大产业。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非煤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比重的50%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占到GDP比重的36%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5%以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70亿元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顺利实现翻一番,力争实现一番半。
新的大幕已徐徐开启,高平人激流勇进,正以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加速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二篇:跨越转型
“转型跨越大家谈 凝心聚力大讨论” 生产技术部:
何永强:加强技术部业务素质提升,加强培训。吸纳人才,增配环保转管员,提高环保工作水平。注重自身业务,多学习多与相关业务部室交流学习。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对组无技术专管员,工作交流困难。我们要努力做好工作,科学化管理与学习,多方位发展各项工作。
侯建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与科室人员互相学习。以安全生产为目的,与掘进对组工作人员多交流,保证工作安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其他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晓明:努力学习各项技能,关注我省及公司的动态发展,当公司需要时,奉献出自己有限的力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化生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发挥煤炭优势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品牌。
于华龙: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特别要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清洁的方法,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引进技术,设备项目,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第三篇:创新 转型 跨越
创新 转型 跨越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赶超发展纪实
中共九江市委政研室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7月,是江西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尤其是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加速发展转型,推进体制创新,用激情演绎赶超,以苦干争得地位。短短几年,全区发展不断提速,活力不断增强,位次不断前移,成为全市园区发展的“火车头”、赶超发展的急先锋。
——发展速度,实现由常规化增长向裂变式发展跨越。从1992设区到2008年,九江开发区足足用了十六年时间才迈上工业主营收入百亿大关,此时全区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2009年到2010年,仅仅两年时间,工业主营收入便突破200亿台阶,2010年达到223.7亿元,财政收入7.59亿元,实现双翻番;2011年,工业主营收入将突破400亿台阶,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出口达到6亿美元,一年时间可实现“三个翻番”;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工业主营收入将超千亿,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长江中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产业模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跨越。近年来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产业,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产业竞争力
得到全面提升。
——体制机制,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创新型跨越。通过争取扩大自主权、实行封闭式运行、推行企业化管理、整合“三区”、精简机构等一系列改革,管理职能明显转变,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园区形象,实现由省级向国家级跨越。近两年区域面积扩大了1.6倍,就业人员增加了3.2倍。2010年获得“全省先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10全省先进工业园区”殊荣,跃入了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奋起赶超,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1992年,肩负江西开放前沿使命,踏着九江工业振兴鼓点,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多年来,一路铿锵,一路豪情,九江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九江人民开拓了一片充满生机希望的土地。可是,到二十世纪末,因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加之98'洪灾侵袭等诸多原因,九江开发区曾一度陷入低谷,在全省重点园区的排位掉到了20多位。面对严峻形势,2006年新一届开发区班子受命于危难之时,决心开始二次创业。
好风凭借力,恰逢创业时。正当九江开发区全面推进跨越发展宏图之际,九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工”新时代。2008年12月,市委书记钟利贵上任伊始就来到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考
察调研,提出 “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战略思路,要求九江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的主战场。“三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财政收入10亿”,市委、市政府给九江开发区定下发展目标,同时作出决定,给予开发区前所未有的发展自主权。从此,九江开发区赶超动力更足,发展活力倍增。
面对市委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发展的新机遇,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班子带头,在全区上下开展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作为全市工业赶超的主力军,九江开发区必须以超常之举建非常之功,他们提出了“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 一切以项目为中心,一切为企业谋发展”的新理念,亮出了综合实力跻身全省重点园区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为九江赶超发展、争得应有地位作出开发区应有的贡献。从此,九江开发区开始了绝地反击,步入新一轮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转型,抢占发展新高点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九江开发区踏上二次创业征程、发展刚开始提速之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园区发展陷入困境。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九江开发区一班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认识到金融危机既是一场弱势企业的淘汰赛,同时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一次新机遇。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决定将产业主攻
方向定位“4+1”模式,即大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
1、主攻新能源,打造世界级光伏城。2008年,得知拥有世界最先进硅片技术的旭阳雷迪股东正在作项目落户考察的信息,开发区主要领导便主动跟进,无数次的协商洽谈,在用地、环评、办证等关键问题上表现出的诚意和决心,感动了董事长和大股东们,最终使已在外地注册签约的项目转到九江。现在旭阳雷迪已完成两期投资60亿元,三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主营收入将超300亿元,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强。因为旭阳雷迪的带动,上海超日、爱康、赛翡蓝宝等一批光伏项目在这里开始快速集结,到“十二五”期末,九江开发区将打造千亿光伏产业,建设世界级光伏产业城。
2、做强新材料,建设国内大型玻纤基地。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是九江的优势传统产业,为促进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九江开发区重点围绕巨石玻纤项目搞服务、做文章,积极争取并促成玻纤行业“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落户区内。目前,已完成投资47亿元、形成年产17万吨生产能力。5年内将形成年产35万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4亿元以上。在巨石玻纤引领下,目前开发区已引进相关企业34家,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产业集群逐渐显现,九江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玻纤及其复合材料集散地。
3、建设光学数码城,培育一批世界级IT龙头企业。2010
年,该区新引进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代工企业——台湾华硕旗下的佳能相机,总投资1.5亿美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2000万台的产能,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同时,借势发展电子产业,近年来相继引进了长怡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德福电子、欧威电子、恒盛科技、清华同方、佳能数码相机、明阳线路板等50多个电子信息项目相继落户,已有36家投产,从业人员近万人,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九江开发区正朝着打造国内外知名IT产业群而努力。
4、推进“3231”工程,全面提升汽车产业水平。九江昌河汽车公司1997年在开发区落户,多年来一直发展徘徊。2008年国内汽车行业新一轮强强联合,长安集团整体兼并重组昌铃汽车,九江开发区敏锐抓住汽车产业发展又一世纪机遇,全力支持长安汽车(九江)靠大联强,大力实施 “3231”工程(即年产发动机30万台,汽车20万辆,通过3年努力年产值超100亿)。目前发动机扩能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今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50亿。
5、坚持“双轮驱动”,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该区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园区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做到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努力形成“一核二带三片”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建设21世纪家居广场、港区综合大市场、改造
提升五金市场,规划发展各园区商业集聚区的项目,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化危为机闯出路,潜龙跃渊乘势飞。“4+1”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终于使九江开发区走出低谷,经济在错位发展中取得了高端突破,产业在快速扩张中进一步优化。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将形成以四大产业为核心、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超30亿元的企业10家的大工业格局,成为引领未来九江低碳经济、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脱胎换骨,再造开放开发新优势
开放带来活力,制度彰显优势。九江开发区组建初期参照沿海发达地区做法,也曾实行过封闭管理的特殊体制机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机制的桎梏逐渐显现:园区建设缺乏资金,行政机构有增无减,办事效率低,项目推进慢,批办一个项目要盖几十个章、跑十多个单位……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九江开发区的发展。
为进一步舞活开发区这一“龙头”,打造园区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着力为开发区发展助力。市委书记钟利贵,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庆红带头多次深入九江开发区调研,数次带队到沿海发达地市学习取经,给开发区管理上松绑、发展上放权、工作上支持:实行“三区合一”,扩大开发区项目
注册登记、规划许可、土地出让、建设许可、环保审批等方面自主权,支持开发区通过经营土地、银行融资、市场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从此,开发区发展有了“源头活水”,发展动力倍增,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
为进一步提升区机关服务效能,激活内生动力,自2007年始,九江开发区强力推进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进一步精简机构,将机关部门由原来的11个压缩为7个,机关内设科室由原来的35个精简为28个,机关由原来的200多人精简到110人;实行班子成员评议分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全员聘任,有3名处级干部和18名科级干部落岗,4名副职得到提拔重用;全面推行企业化的绩效工资制度,收入与考核挂钩,实现了“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完全不一样”。
通过几年不断改革创新,全区干部作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个声音讲话,一个拳头出击”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跑项目,分管领导每年有2/3的时间在外跑项目,“5+2”、“白加黑”工作作风蔚然成风,项目推进速度和服务效率成倍提高。
攻坚克难,打造中部地区发展新高地
随着各地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
源、拼投资、拼政策转向拼人才、拼环境、拼效率。近年来,九江开发区努力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创新软硬环境,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发展高地。
实行全程代办,破解企业办证难。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在全市率先实行企业代办员制度。按照“受理-代办-督办-回复-存档”的代办程序,对落户项目做到“全程式”服务。正展光电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朝阳电子2010年12月份落户,今年3月份即投产。
强化领导责任,破解项目推进难。坚持 “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一定3年持续推进。实行区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园区“半月一调度”制度,将目标、责任、进度公开,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做好招工安工,破解企业用工难。全区建立了招工四级平台、八大网络和“以培带招、招培互动”的招工模式,区财政拿出2000余万元作为招工专项补贴,每年安排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对高管研发人才给予收入分配上的支持奖励,帮助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加强用工配送服务,今年共组织各类招聘会46场,为佳能铨讯电子等多家企业招聘员工1万余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构建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今年区财政为融资担保中心新增3000万元注册资金,已引进并投入营运3家,引资20亿元。尤其是对产业龙头项目,千方百计
为其解决融资困难。该区为旭阳雷迪担保融资3亿元,并协调风投公司为其提供设备融资租赁,关键时刻为企业解决了资金瓶颈。
坚持集约用地,破解项目用地难。该区规定项目投资强度从100万元/亩提高到不低于300万元/亩,除四大产业配套项目外,一般项目投资规模提高到10亿元以上,并出台了“五个不准引进”(凡不符合产业规划、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投资规模小、财源贡献缺少五类项目不准入园)。两年来,共依法清理回收土地523亩。
几年改革创新,数载奋力赶超,九江开发区不仅积聚了人气、财气,在全省争得应有地位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能干事,懂业务,打硬仗的队伍,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永不满足的九江开发区人,正迎着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众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谱写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崭新篇章!
第四篇: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 跨越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 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中国杂粮之乡朱碌科镇发展纪实
辽西美丽小镇——朱碌科,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绵绵流长,乾隆年间的弥陀寺、青云庵给小镇的佛教文化和旅游带来勃勃生机,辽西朱碌科黄河会和杨杖子辽西撒灯给小镇的传统文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朱碌科镇位于北纬41。39ˊ,东经119。55ˊ,地处建平县东南部,东距朝阳市65公里,西离县城40公里,南到锦州港180公里,“老宽线”、“朱馒线”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朱碌科镇辖12个行政村,人口2.618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余万亩。有杂粮加工企业280多家,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该镇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突出贡献奖”、“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有: 白云石、白粘土、大理石、硅石粉、石灰石等。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以小杂粮深加工为依托 建设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主题和“文化立镇、工业兴镇、杂粮名镇”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朱碌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朱碌科镇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2014年,朱碌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重点工作推动全局发展为主旋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1500 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500万元。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积极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了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争创活动。我们按照争创先进党组织目标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二是组织开展了“双培双带”、“一句话承诺”、“设岗定责”等载体活动。全镇779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党员申报了岗位并进行了承诺,完成率达100%,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镇各个党组织按照基层党建的具体要求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特别是实行“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党支部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各村党组织全面开展了“一制三化”活动,加强“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先后有7个村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1名村书记被评为“十佳”农民党员。
2.集中力量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治。今年我镇集中力量整顿了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指导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抓好“两委”班子建设、找准软弱涣散的原因、明确发展思路、健全发展机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抓好培训党员干部等工作,联系部分企业为为软弱涣散村购置了图书、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还为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清单,明确了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时限。为软弱涣散村经济社会发展输入持久动力,为整改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为民服务代办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年为民办理事项1200余件,各村组或自然屯都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站(点),办理粮食直补、新农合、户口、移动电话等3000余件次,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4.在发展党员方面,我镇大胆创新、严把入口关,将党员发展与做好事、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发展对象必须做2件以上好事或实事,鼓励发展对象积极参与到群众路线“联村帮户”活动中来,为帮扶对象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行动上入党。今年我镇共发展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0名,每个村保持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常数。我镇还创新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流入地清、作用发挥明显。
5.全面加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各村工作室牌匾、公开栏、意见薄、资料库、工作制度、工作台帐健全到位,促进了“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履职尽责。年初党委对党代表、人大主席团、政协工作进行研究,分别都做出工作计划。召开座谈会3次,检查、视察、调查4次。为党委工作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实行了有效监督,促进了政府工作和推进了法治镇进程。6.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镇党委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茁壮成长。今年 我镇选派了12名中层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使干部得到了锻炼,为各村增强了战斗力与活力。镇党委还培养了3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党组织后继有人奠定了基础。
7.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标准化活动室建设得到加强,全镇12个村都达到了“六化十有”标准,实现了村干部办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为民代办、文体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设置。
8、镇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狠抓党建项目化管理;对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进行高标准谋划和指导。重视非公企党建工作,有条件的,都建立了党组织,逐渐实现非公企党组织全覆盖。
二、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梯次推进,稳步提升
201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党代会、人代会及镇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全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截止10月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2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80万元。预计到年末,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34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招商引资实现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90%,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杂粮种植、畜牧养殖、经济林栽植等特色产业,调结构、扩规模、促转型。2014年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新增有机认证品种5个,建设国家级杂粮示范基地一处,谷子新品种谷子400亩,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种植新品种谷子300亩,完成玉米螟防治4万亩;栽植经济林3140亩,其中栽植山杏树1740亩,栽植文冠果1300亩,栽植南国梨100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15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00户,全镇禽、羊、猪、牛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2万只、1.5万只、3.4万头、2700头。
——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年来,新打农田灌溉井15眼,维修和改造机电井50眼,新增节水滴灌面积10000亩;新打人畜饮水井6眼;完成草原围栏工程18193亩,完成种草面积1840亩;完成春季节水滴灌面积10300亩,挖埋管路6万余延长米;实施了二道河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达1200余万元,治理河流10公里,目前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完工。另外,又分别争取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节水滴灌工程6500亩、5000亩,目前打井配套、管路铺设、安装等工程正在施工。总之,通过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节水滴灌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抗旱减灾能力,为实现我镇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今年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镇的万亩节水滴灌玉米喜获丰收,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二)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铁精粉等产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在抓铁精粉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力度,采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服务优质、环境优化等措施,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今年全镇共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其中新建3个,计划投资 3.2 亿元,分别为金利源矿业轻烧白云石项目、建平荣盛石材有限公司理石加工项目和怀志米业的杂粮即食食品加工项目;续建和改扩建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分别为华业鑫河铁精粉加工项目和源丰杂粮有限公司项目。产业不断壮大,从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朱碌科镇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今年是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年,朱碌科镇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投资350万元,在西梁村、二道河子村、七台营子村新修水泥路10.3公里;新建垃圾池和垃圾箱45个;新配置垃圾清运车一台,在12个村安装路灯180盏;在主要街路开展环境整治10余次,累计动用购机、铲车、运输车30余台次,清理垃圾近万方,有5个环境整治村通过了验收,有4个村纳入了明年县级环境整治,同时政府所在地的两个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制度,成立了专门组织,基本实现了垃圾日清理,使村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近年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以杂粮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辽西秀美中心小城镇。招商开发建设的中德新村小区现已入住,小区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可容纳240户居民入住,五栋多层建筑,东一号和西一号楼1-2层为商网,楼体全面采用框架结构,先进的飘窗设计,地热取暖,24小时供水,施工全部使用新型环保建材,设有庭院式独立游园。小区整体协调,布局完善,空间优美,户型合理,安全舒适,绿色环保,邻里和谐,是集餐饮、商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镇党委、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加工仓储物流园区、杂粮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和杂粮种植合作社,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朱碌科镇以中德新村为示范,以点带面,面向周边农村逐步延伸,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使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此居住,打造具有城乡特色的辽西靓丽宜居小城镇。
(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民政和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改善低收入贫困人口生活条件为目标,全力做好扶贫解困工作。今年全镇发放各类帮扶款物100万余元,为贫困户、伤残军人和低保户改造危房10户,新建房屋5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今年对全镇低保户进行了全面核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认定,农村低保由原来的457户,850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88户,270口人;城市低保由原来的22户,45口人,调整为目前的10户,11口人,彻底消除了维稳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新农保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全镇参加新农保人数达11840人,参保率达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实名制就业150人,劳务输出3500人,镇内安排就业3000人。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镇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粮食直补、公益林补贴、草原沙化治理补贴、扶贫资金等重点惠农项目,成立了由业务部门牵头,纪检、财政部门参与的资金发放组织,制定了具体的发放办法,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规范操作,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另外,实施玉米保险5.3万亩、大棚保险1.4万延长米,针对节水滴灌新技术的实施,春季印发《致全体村民一封信》2000于份,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农机手105人次,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知度。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形成由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人员具体负责、村抓好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78起,调处75起,排查信访案件38起,办理市民投诉6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到目前,开展全镇范围的安全检查21次,共发现安全隐患78处,整改了75处,同时对没有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保证了今年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全镇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全镇初中升入高中、中专的比率均高于往年。电化教育、科技培训已进千家万户,文化、广电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进入百姓农家,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讯在全镇得以普及,为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方便。
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的春风使小镇一片生机,思路明晰的朱碌科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打造了一支工作扎实、积极肯干的干部队伍。放眼过去,着眼未来,朱碌科镇党委、政府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转型跨越超千万
转型跨越超千万 再造一个新朔煤
为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朔州煤电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经理
林平(2011年3月16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喜庆“两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朔州煤电公司隆重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暨“双先”表彰会。首先,我代表公司党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转型跨越超千万,再造一个新朔煤,为圆满完成 ‘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十一五”发展成果,总结2010年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的各项工作,并签订2011《工作业绩责任书》和《安全工作责任书》。
第一部分 凝心聚力
励精图治
精彩走过“十一五”辉煌发展之路
“十一五”是朔州煤电公司组建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果质量最好、员工受益最大的五年。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树立新思想,实施新战略,建设新同煤”总体发展思路和“81620”发展战略,坚持公司“生产发展、项目推进、资本运营、扩源增效、辅业市场化”的发展战略,从筹备到发展,公司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丰
硕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确立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组建完善了管理机构,理顺了管理职能,形成了两级公司、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公司的管控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产销量增长1.9倍,达到766万吨,销售收入增长3.8倍,达到21亿元,利润增长了34倍,达到5439万元,上缴税费增长了7.3倍,达到5.2亿元。
三是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5年间,共装备了9套综采,19套综掘,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8%以上,基本实现了采掘装备机械化。
四是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公司深入践行以“人人都是通风员”为核心的安全工作体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了安全基础管理,“十一五”共投入安全费用4.5亿元,进行矿井安全设施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安全总体保持平稳,有效预防了多人以上的伤亡事故。
五是实现了煤炭销售“五统一”。公司成立了运销公司,申领了煤炭经营资格证、办理了铁路立户手续,制定了《煤炭运销管理办法》,实现了对煤炭销售“五统一”管理。
六是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突破。公司成立之初,对朔南
矿区西区进行地质勘探和争取探矿权,为集团公司争取朔南西区的资源占得先机;公司积极支持铁峰公司扩界工作,经过努力,两矿井田面积扩大到23.23k㎡
,地质储量5亿多吨,为铁峰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即开展对临汾洪崖煤业公司进行整合,为集团公司在临汾开展资源整合建立了滩头阵地。推进对原平市原河底煤矿等四座煤矿的整合,组建了同朔同盈煤业公司。
七是深化企业改革,辅业创新能力显著。在遵行历史沿革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按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相继成立了四个专业化公司,依托专业公司进行多种经营,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八是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几年来妥善解决了原朔州煤机厂。王坪矿务局及各矿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小峪、王坪的五所学校规划地方管理,分流教职员工500多人。
九是职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矿区环境进一步改善。5年来,坚持“薪随效提”的原则,公司员工人均工资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28%,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建立完善了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矿区环境得到改善,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十是和谐企业建设不断增强。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2010年,是朔州煤电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整章建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整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年、强化管理执行年”活动为引导,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司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高起点上再跨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原煤产量:计划630万吨,全年生产原煤766万吨,完成计划的121.59%,同比增产115.3万吨;
掘进进尺:计划41000米,全年掘进进尺44800米,完成计划的109.27%;商品煤销量:计划630万吨,全年销售商品煤712万吨,折合原煤765万吨,完成计划的121.43%,同比增加129.15万吨;
销售收入:计划16.135亿元,实际完成21亿元,完成计划的130.20%,同比增加7.4亿万;
利 润:计划4000万元,实际完成5439万元,同比增盈1439万元,完成计划的135.98%;
安 全:考核指标百万吨死亡率0.3,全公司发生3起一人死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0.39;
职工人均年收入: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43243元,同比增长36.3%,在岗职工人均收入50870元,同比增长42.9%。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成绩:
1、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煤炭主业发展。2010年,公司建设和完成了一大批集团公司和公司内部确立的重点工程项目。在积极推进铁峰洗煤厂项目建设的同时,铁峰公司新建了11万KV变电站,完成了增子坊矿井下煤流系统的改造,对南阳坡矿主、副井及北大巷进行了开拓延伸;王王坪煤电公司启动了洗煤厂生产、开拓了402盘区;小峪煤矿加强联合布置,优化上组煤开采;新裕矿进行了井下防尘系统和“双回路供电”改造,公司还积极开展了“矿井运输百日会战”和“吉安百日行”活动。
重点工作和工程项目的推进有效地促进了煤炭主业的做强做大。全年公司在受综采搬家次数多、地质条件复杂和部分矿井进行局部技术改造停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年生产原煤766万吨。特别是王坪洗煤厂运行以来,洗精煤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价格高开高走,经济效益凸显,年内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2、加强安全监管,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公司深入实践以“人人都是通风员”为核心的安全工作体系,针对年内发生的三起安全事故,组织开展了“思想意识大反思,安全隐患大排查,组织作风大整顿,员工素质大提高、安全设施大完善、知道措施大审视”的六大安全活动,消除了各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和麻痹
厌战情绪,加强了井下急救站建设,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修订下发了22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培训和外委队组的管理,加大对安全奖罚和安全问责的力度,公司领导实行分片包矿,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井下,帮助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控制消除事故隐患。全年共投入安全资金1.15亿多元,以“安全生产百日会战”为契机,突出了以瓦斯治理、水害防治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在全公司推广应用南阳坡矿集员工入井考试、酒精检测、人脸面部识别为一体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完成了通风网络阻力的测定,对小峪煤矿1#井通风系统和南阳坡矿进行了副井改革,切实消除回风行人的重大隐患。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有了新提高,铁峰南阳坡矿巩固了一级标准,王坪、小峪、铁峰增子坊矿都达到一级标准。重新调整了公司证照办理领导组,加快了王坪、小峪、新裕等矿采矿许可证及矿权转让等证照的办理进度。
3、完善运销机制,在逆势上舞龙头。在上半年公司煤炭销售亏月均衡进度的情况下,公司迅速确立了“效益优先,以情取胜,策略灵活”的销售原则,强化“五种”意识,完善了运销机制,有效应对了市场的变化,在你是上舞起龙头,做到后半年销售大幅度增加。
公司“十二五”总体规划构想是:瞄准一个目标,建设两大园区,夯实三项基础,突出四个跨越,推进五项工程,实现六个翻番。
瞄准一个目标:就是瞄准“打造一流子公司,再造一个新朔煤”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成产量上千万、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发展后劲强的集团公司一流子公司,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建设两大工业园区:就是建设王坪--小峪、铁峰两个500万吨工业园区。王坪万吨列装车系统,王坪230万吨/年矿井、小峪300万吨/年矿井,王坪万吨列装车系统,王坪230万吨/年洗煤厂、王坪污水处理厂,特别是王坪电厂等一批项目做支撑,建设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铁峰工业园区以南阳坡、增子坊两矿、铁峰洗煤厂、铁峰铁路专用钱为依托项目,形成500万吨产能,600万吨的洗选能力,发展建材,旅游等非煤产业,与右玉县其他项目加强合作,建成高标准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夯实三项基础:就是夯实基础管理、班组建设,员工素质三个基础;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建设,广泛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亲和力,凝心聚力,形成心齐人和、奋发向上的企业发展态势。
突出四个跨越;就是突出单一煤炭生产向以煤为主,多
种产业协调发展跨越,煤炭开采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跨越;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文化管理、精细管理、现代科学管理跨越;员工生活由小康型向富裕跨越。
推进五项工程:就是本安型矿井建设工程;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程;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管控大提升工程;科技强企和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实现六个翻番:就是到“十二五”末企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总资产达到60亿元,净资产达到13亿元,经济效益达到2亿元,社会贡献达到10亿元,员工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8万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朔州煤电公司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关键之年。我们将全现实施集团公司发展新战略,着力解决影响公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确保2011发展目标的实现。
2011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山西省和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按照公司“生产发展、项目推进、资本运营、扩源增效、辅业市场化”的发展思路,超越千万,创新发展,实现公司循环发展、洁净发展、低碳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强朔煤、造福员工,把朔州煤电公司建成强势竞争、安全保障、效益突出、和谐美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
多元化企业,成为集团公司强势子公司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再做新贡献。
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
煤炭产量:计划945万吨(其中同盈公司45万吨),力争实现1000万吨;
掘进进尺:计划50450米;
商品煤销量:完成945万吨(其中同盈公司45万吨),力争1000万吨;
销售收入:完成24.776亿元;
利润:计划7612万元,力争9548万元; 安全:百万吨死亡率0.3,力保安全无事故; 职工收入:在完成全年生产经营指标的前提下,薪随效动,保证员工的工资收入增长10%以上。
2011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做强煤炭主业,实现煤炭产业新跨越
煤炭是立企之本,做强煤炭主业是公司发展之基。2011年,集团公司给我们下达的年生产任务是945万吨,根据各矿的实际生产条件,我们确定原业生产目标是1000万吨,比2010年的增加234万吨,掘进进尺50450米,比201年增加5650米。为此,要加快各生产矿井技术改造的步伐,进一步优化采掘部署,合理开采工艺,实现精采细采,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完成各矿的升级改造任务,形成稳定 的生产能力。一是加快南阳坡、增子坊矿两矿的矿井升级改造,完成南阳坡矿井下煤流系统改造工程,力争全年生产原煤500万吨。二是调整优化小峪煤矿的生产布局,改造井下煤流系统,解决井下运输系统制约问题,提升小峪煤矿的产能,全年力争完成249万吨。三是稳定王坪煤电公司的生产,产量保持在210万吨以上。四是抓紧改革新裕煤矿采煤方法,实行壁式采煤,将产能提高到40万吨/年以上。五是要快速推进资源合矿同盈公司90万吨/年的技术改造工程,年内实现投产,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45万吨的生产任务。
二、拓展非煤业产,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和集团公司以煤为基、多业并举战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以循环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合理有序地调整公司产业产品结构。一是完成铁峰煤业公司洗煤厂年入洗能力600万吨一期工程的建设,尽快投入生产,抢占高端市场,不断增进企业效益;二是综合考虑王坪电厂投产后需煤量,王坪煤电公司发展的生产、洗选、发运能力,以及市场煤的经营能力,筹划在王坪煤电公司发展洗选配煤中心;三是进一步论证小峪矿输煤通道的建设问题,为小峪矿年生产能力提升至300万吨奠定基础。四是建设新型建材厂、污水处理厂等,加快实现王坪----小峪和右玉铁峰工业园区的项目工程,实现节能降耗,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五是加快资产公司煤机厂转型发展,从大
型设备修理入手,加强对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合作伙伴开发新产品、新项目。积极促进参股企业宏宇工程公司的发展,在土建、矿建等方面不断拓展新业务。六是开旅游休闲产业,积极引进合作方和社会资金,利用右玉县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发展边塞文化旅游,利用怀仁县的城市建设规划和集团公司的土地资源发展体育休闲业。七是各矿、公司要从自己的优势条件入手,筹备发展一个投资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非煤产业项目,进一步拓展非煤产业。
三、夯实安全基础,实现安全保障新跨越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1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各项安全工作部署,以建立“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和创建安全高效矿井为目标,切实搞好各项安全工作。
1、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重点要抓好“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开展好“创建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活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搞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做好“双基”建设工作,落实安全问责制,杜绝零敲碎打事故,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全面加强重大危险源和“一通三防”管理。要立足
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控制,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要挂牌督办,明确责任、划定时限、保证投入。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和完善井下六大避险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水、火、瓦斯、顶板等治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加强小峪矿2#井通风系统改造和东IV盘区瓦斯治理,王坪煤电公司水害治理,新裕矿、增子坊矿的火区治理,减少和消除危险,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要加强资源整合矿同盈公司的安全管理。
3、全面提安全管理水平。要保证安全费用投入到位,安全基础建设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考核到位,打造一流的安全文化,进一步提高安全工作的执行力。严格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的有关规定,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加强技术管理,推进安全现场管理整体提升;加强地面安全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要发挥公司和各矿安全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人人都是通风员——煤矿安全新论》的培训,加强区队和班组长的资格准入,加强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四、强化经营管理,实现创效能力新跨越
要牢固树立“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的经营理
念,方方面面抓落实,点点滴滴抓管理,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灵活策略,精细营销提升效益。要科学分析煤炭市场,坚持“优质优价,以质取胜,灵活营销”,正确处理合同用户和市场用户的关系,稳定客户,增加销量、提高售价,争价,争取是大的销售利润。采取积极灵活的销售策略,阳光操作,对地销煤实行竞价销售,争取最大的交效益。在稳定重点合同用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铁路市场煤,特别是王坪洗精煤和铁峰公司下半年的洗精煤。加强与路局的沟通,稳定计划和流向,增加运力。及时回收煤款,防范营销风险。2011年,外销商品煤要力争完成1000万吨,销售收入完成24.7亿元。
2、源头管理,提高煤质增加效益。要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把煤流系统的质量管理,公司成立煤质检验中心,实现专业化管理,切实提高商品煤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借鉴王坪洗煤厂建设运营的成功经验,加快铁峰洗煤厂的建设,争取10月份投入运营。要进一步研究小峪输煤通道和提高煤质的措施,解决小峪矿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公司全年煤质增收要达到3000万元。
3、实施内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化解、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维简费、大修理费、安全费等专项费用的计划管理;实行“薪随效动”,规范工资支出,严格控制工资成本;对主要设备、在额物资的采购,重要项目建设规范招标程序,跟踪项止落实,降低材料成本和建造费用;开展经常性的增收节支、节能减排工作,堵塞经营中各个环节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绩效管理,全面考核创造效益。要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细化任务,逐级分解,建立完善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月度与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提高考核的时效性、权威性,奖优罚劣,严格兑现,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公司的管控力。
五、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水平新跨越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我们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培养、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企业跨越怪展奠定坚实基础。
1、提高重视人才工作,打造优秀人才团队。各单位要胸怀宽广,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广揽人才。通过招聘引进拔尖人才和特殊人才,建立实训基地培育大中专毕业生就地转化成可用人才,加大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岗位成才等,不断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不仅要在煤炭类专业培育人才,也要在非煤领域培育人才;不仅要培育技
术人才,也要培育管理人才;不仅要重视内部智力的开发,也要重视外部智力的引进。逐步提高各类人才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2、引进消化、借鉴吸收、自主创新一批企业适用技术。要借助于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以及科研院所、兄弟单位、合作伙伴、优势企业的技术成果,在快速掘进、特厚煤层放顶开采、近距组煤层开采、支护技术、瓦斯治理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出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高度重视非煤产业的技术发展。转型发展,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在建设项目筹备阶段,就要对技术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在煤的延伸产业链,煤的伴生矿物利用,机械加工、修理,建工材料,文化旅游,物流贸易,物业管理等储备一批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为非煤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制定规划,完善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办公自动化、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在财务、劳资、人事、调度,物供、销售等专业化管理方面推进信息化管控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管控能力新跨越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体制机制,激发公司的发展活力。
1、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快解决制约公司的发展的证照问题,完成王坪、小峪、新裕各矿的矿权转让,实现依法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提高经理层执行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作用。进一步是顺公司与下属各矿的关系,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强化十个方面的管理。
2、进一步完善公司职能作用。以统一销售为突破口,将集团公司赋予的各项管理职能落到实处,发挥统一经营的优势。加强公司机关的职能建设,履行好“服务基层、协调上下、沟通政府、全面管理、共同发展”的工作职能,确保母子公司体制顺畅运行,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3、稳妥推进企业办社会和辅业分离改制工作。要准确把握政策规定,按照主业做强、辅业做实、机制搞活、惠及员工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先从后勤物业系统入手,结合棚户区工程的实施,逐步走向市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实现后勤服务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效益化。
4、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坚持“制度管企,文化管人”,以集团公司“强企报国、敬业奉献、创新发展、卓越至上”的企业精神文化和“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文化建设为重点,要以推进“快乐工作法”为切入点,打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企业的先进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引领发展,形成以司的发展合力。
七、坚持强企富民,实现职工生活新跨越
2011年要结合棚户区的改造,从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提高职工收入入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民生工程:
(1)启动棚户区建设,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建设5816户的职工住房及医院、学校和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94.7万m2,其中住宅面积70.6万m2。一期工程计划建造住宅楼90幢,3858户,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
(2)按照“薪随效动”的原则,在完成全年经营指标的情况下,保证职工的收入增长不低于10%。
(3)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多方采取措施,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就医,子女就学、就为问题,让广大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4)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对全体职工进行专业技能轮训,继续鼓励有条件的职工参加同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脱产学习,加强对区队干部、班组长准入和特殊工种的培训,鼓励员工岗位自学成才。
(5)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加强对井下煤尘的治理,建立井下急救站,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验,继续安排井下员工、劳动模范和优秀科技人员外出疗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行区队干部办休,执行工伤保险。
(6)继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职工子女就业。公司通过发展,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为岗位,优先安排待岗职工上岗,优先从职工子弟中按“变招工为招生”的方式招聘补充岗位。各级团组织要发挥就业指导的优势,强化待岗人员和青年择业观念教育,加大对外劳务输出的力度,积极引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7)绿化、美化矿区及周边环境。加强环境整治,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活动,降烟尘、去污水,加快矸石山的治理,加强道路、广场及矿区周边环境的绿化,使职工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8)关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办好老年大学,建立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9)开展创建平安小区、文明小区活动。
(10)广泛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八、筑牢政治基础,实现党的建设新跨越
2011年,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结合“外学塔山,内学铁峰”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的开展,加强宣传思
想政治工作力度,加强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大发展,员工得实惠”的目标,为公司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强的政治组强保障。
要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在全公司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廉洁勤政的工作环境,打造朔州煤电廉洁净土。
要继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树立一批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打造一支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职工队伍。要申通民主管理渠道,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活得有尊严、有地位。要强化信访稳定工作,畅通信该渠道,倾听职工诉求,排查化解矛盾,保持稳定大局。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志们,给力“十二五”,跨越求发展!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创业的大幕已经开启,让我们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团结一致,共谋企业发展,造福员工,争取更大业绩,创新发展,扎实工作,打造一流子公司,建设和谐新朔煤,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抒写朔煤发展的新篇章,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朔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