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

时间:2019-05-12 08: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

第一篇: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

一、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具备的基础条件

(一)较好的工业基础。**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一批企业的装备水平在全省、全国领先,有的甚至达到国际水平。硬质合金、电力机车、电锌等1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数家大企业在各自行业中稳居龙头地位。如株冶铅锌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株硬是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基地,电力机车公司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基地等。

(二)较强的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技术开发中心和研究机构。有博士后工作站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工程院院士2名。拥有近11万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30多万通过专业培训、综合素质高的产业工人。大中型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7%。申报发明和科技专利数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三)较优的发展环境。经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的“企业服务年”、“项目建设年”、“环境建设年”活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节能减排达到预期目标。

二、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看:一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从世界范围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技术高新化仍是主要趋势,这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和产业升级。二是中央提出的“扩部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方针,各种实施措施特别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新增4万亿投资,将有效促进我市工业发展。三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将使我市工业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焕发新的活力。四是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大调整,使全球经济中心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从挑战看:一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二是国内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区域合作和竞争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潮流;三是我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两高一资”行业比重偏大,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多,高科技产品与精深产品少;四是产业集聚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短,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五是节能环保压力较大。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形成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万元gdp能耗仍高于国内、省内和长株潭地区平均水平,改造传统工业区重污染区的任务仍然艰巨。

三、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总体设想和发展目标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产业发展必须提升主导产业水平(从高耗能、高污染型发展为高科技型),寻求新的产业支撑(从传统产业发展到新型产业),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发展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旧的发展模式(从企业的集聚发展到产业的集聚),基于这些的考虑,提出**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总体设想。以“两型”社会建设总揽全局,坚持科学发展、集聚发展、优势优先、创新发展的原则,按照“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投入)”、“三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能力高)”、“一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以调整振兴和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打造四大过千亿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即:交通运输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生物健康食品、服饰加工与贸易产业集群。着力“七大基地”建设,即:先进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职业教育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高效农业基地。力争新型工业化水平全省第一。

发展目标。2010年gdp突破1100亿元,2012年gdp达到1500亿元,2015年达到2600亿元的目标,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二)发展重点

1.打造千亿主导产业集群

(1)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高新科技园区为平台,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汽车产业,引导培育快速成型模具制造配套产业,到2020年形成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14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先进装备制造中心。到2010年销售收入350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83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1400亿元。

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以中国南车集团**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力机车研究所、**车辆集团、中铁轨道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动

车组牵引电机与电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工程机械装备、高速铁路配件和机车用变流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安全监控装置等高技术产品。加大机车变流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速14.5%;2015年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速15%;2020年达到530亿元,年均增速12%。

②汽车产业。以北汽**生产基地、奇瑞汽车**基地、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欧格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轻卡、中卡、皮卡、轻客、suv、mpv、集装箱专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观光车、电动叉车、牵引车、高尔夫球场车、残疾人代步车、电动家用小车和电动出租车)、子午线轮胎、汽车齿轮及汽车零配件等。加大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集成、电动汽车电传动系统、汽车火花塞、减震器、活塞销、灯具、轿车变速器、安全气囊、齿轮等高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开发生产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eps)、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技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等系列新产品。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25亿元;2015年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速15%;2020年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15%。

③航空产业。以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南方航空动力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发展直升机与通用飞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大型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飞机着陆系统、航空新材料等10大项目,构建军民两翼齐飞、研发生产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建成独具特色的民用航空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速25%;2015年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速20%;2020年达到400亿元, 年均增速15%。

(2)新材料产业集群

以高新科技园区为平台,发展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导,半导体、先进复合材料、绿色建材及精细化工等新材料产业为战略支撑,形成过千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知名的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0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395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1105亿元。

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以**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环保型铅基稀土合金、无汞锌粉、纳米氧化锌、锌及锌合金压延板、锌空气电池、高纯超细氧化铝、钽铌深加工、钨钼制品、钨铜和钨铜梯度材料、纳米钨粉及碳化钨粉、纳米导电银浆、银氧化锌触头材料、高纯金属、ito靶材等新材料产品。到2010年销售收入50 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 185 亿元,年均增速30%;2020年突破 500 亿元,年均增速22%。

②绿色建材、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以中盐株化集团、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和兴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pvc特种树脂及产品链延伸、upvc微发泡异型材、聚乙烯管材、ods替代品工业化、白炭黑、高级活性碳、塑胶包装袋、过氧化氢(h2o2)、过碳酸钠、含氧清洁剂等绿色建材及精细化工产品。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 25 亿元,年均增速35%;2015年突破120 亿元;2020年突破 360 亿元,年均增速25%。

③先进复合材料产业。以**时代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安沙尼传质设备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航空新材料、风电绝缘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p)、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先进复合材料。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2015年达到75亿元,年均增速30%;2020年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速22%。

④半导体产业。以中国南车集团**电力机车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发展大功率半导体器件、led光电显示屏与led光电二极管等材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和光电子产业。积极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半导体产业配套协作,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2015年突破15亿元,年均增速25%;2020年突破45亿元,年均增速25%。

(3)医药生物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通过构建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工业技术为主导,延伸环境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技术支撑链,构建千亿产业集群的园区平台与技术链基础。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270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630亿元,年均增长18.5 %。

①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以千金药业、**江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松本林化有限公司、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生物技术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生化药物、诊断试剂、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2.5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16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270亿元,年均增长18.5 %。

②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唐人神集团、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好棒美食品有限公司、**百草生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好恰绿色油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神农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康琪壹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奶品饮料、稻米、传统肉制品、休闲肉制品深加工技术;菜籽油、茶籽油和饼粕精加工技术;大蒜、辣椒、食用笋、蕌头、有机茶等传统优势产品深加工技术。实施具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攸县豆腐”之攸县黄土岭百家农户豆制品加工放心工程,加强质量体系认证及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及成果转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67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53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357亿元,年均增长18.5 %。

③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市湘东氨基酸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强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生物制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加强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等技术的产业开发。引进稻壳、竹纤维生物质提取技术及产业化,生物可降解塑料与生物材料技术及产业化,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丁二酸发酵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引进稻壳生物基能源、高技术材料与生物农药一体化技术并产业化,跟踪并实施污泥资源化和垂直农场等生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与产业化前沿范式。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0.5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

(4)服饰加工与贸易集群

依托芦淞服饰大市场,大力引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服饰加工及研发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大设计、展示与工艺等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芦淞服饰和湘派服饰品牌。做大做强包括针织、纺织、服饰加工与贸易产业,努力打造我市服饰加工与贸易产业集群。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280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550亿元,年均增长14.5%;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年均增长15 %。

2.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新兴战略产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25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 520亿元。

(1)新能源产业

①风电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电力机车研究所的技术研发力量,走产业链高端,重点开展风能资源评估分析软件、风电场设计和优化软件、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系统、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软件、风力机叶片设计软件、风电机组运行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风电机组安全保障系统、风电机组电磁兼容、雷电冲击等检测装置、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软件、风电场发电量预测及电网调度匹配软件、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支持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并形成产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2015年达到80亿元,年均增速32%;2020年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速14%。

②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三氯氢硅、多晶硅,太阳能照明灯,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各种功率的光伏发电产品系列,单晶硅切割、光伏电池组装;发展多晶硅上下游产业,引进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光伏产业集群;主动与48所结成光伏产业战略联盟,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 45亿元;2015年突破 150亿元,年均增速28%;2020年突破 300亿元,年均增速15%。

③高性能动力电池。重点发展无汞碱锰电池、氢镍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新型高能电池材料。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④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水力发电及其发电装备与控制系统。到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 5 亿元;2015年突破 15亿元;2020年突破 50 亿元。

(2)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汽车电子、风力发电装备制造用软件、中小航空发动机(民用)数字系统、家用及工业类嵌入式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做大做强新型电子电器、系统网络控制设备、通信产品等产业。壮大新型电子元件、移动通信、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加快高科技产业园的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和田心高科技园的系统网络控制产业基地等项目平台的建设。到2010年增加值突破12亿元,年均增长25%;到2015年增加值突破36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增加值突破72亿元,年均增长15%。

(3)环保节能产业

重点发展水煤浆燃烧及其成套装备技术、水泥回转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组合墙体、陶瓷窑炉节能改造、二次资源深度综合回收利用与装备技术等产业。到2010年增加值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30%;到2015年增加值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26%;到2020年增加值突破150 亿元,年均增长20 %。

3.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1)传统陶瓷产业

重点发展建筑卫生陶瓷、电子陶瓷、杀菌陶瓷等传统陶瓷。开展工艺陶瓷、美术陶瓷等日用陶瓷制品提质增值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陶瓷原料、制备工艺标准化研究;陶瓷窑炉天然气节能技术改造与推广;1000kv特高压电器瓷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努力打造成中国日用陶瓷、炻瓷和电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之一。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9 %;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12 %。

(2)传统烟花鞭炮产业

重点开展传统烟花鞭炮企业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推进 “三大革新”(环保革新、工艺革新、材料革新),以无烟、无毒、无污染、低噪声、安全性好、造型新颖、外壳不燃,并伴有香味和音乐的品种代替现有的产品。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8%;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5%;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4 %。

(3)通用与专用设备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起重机、阀门、矿山机械、农业机械、选矿机械、工业齿轮、仪器仪表和石油化工设备等制造业。

重点开发模块化组合的起重机械、全自动起重机、高铁建设构桥设备、铁路集装箱专用起重机、特种专用起重机,研究开发起重机自动定位技术、自动监控技术、传动部件优化组合技术和现代控制优化组合技术。开发高效选煤选矿设备、成套煤炭及生物质成型设备、矿用井下液压设备、石油钻机及其钻头、矿用钻机及其钻头、船用大功率液压马达、锻压机床、农业现代化装备等。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5%;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30%;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6 %。

(三)工作重点。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即:“5115”旗舰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科技创新品牌工程、产业结构优化工程、园区平台升级工程、对外开放带动工程。

1.“5115”旗舰工程。用3-5年时间,实行特殊政策、特殊奖励和特殊服务,在全市培育5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10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五十亿元的企业。

2.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采取专项政策,专业服务,专门奖励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800户,力争达到2000户,到2020年突破4000家,力争达到5000家。

3.科技创新品牌工程。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到2012年使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全部得到更新改造,重点企业的主要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重点新产品100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新产品50个以上,省级新产品170个以上,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以上。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投入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4.产业结构优化工程。突出抓好汽车、电力机车、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及产能企业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逐步达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重点加快清水塘地区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先行区。力争到2020年,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比例由2007年的12.9:52.7:34.4调整为4:58:3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46.4%上升到2020年53%。

5.园区平台升级工程。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为重点工作,加大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年均递增9.15%,规划建成面积14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15.06%,招商引资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26.42%,投资总额完成1500亿元,年均增长25.32%。

6.对外开放带动工程。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创新招商手段,筛选、开发、包装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层次优的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同时,鼓励企业创造条件走出去,不断发展壮大。到2012年,实现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90亿元,年引进外资5.6亿美元,达到20%的年平均增幅;2015年实现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70亿元,引进外资9亿美元,实现19%的年平均增幅;2020年全市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达到1000亿元,引进外资20亿美元,实现18%的平均增幅。

第二篇:“16488”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转”出一片新天地

——高平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 “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去年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以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乘势而上,奋力争先,在长平大地这片神奇的热土上,转型跨越步伐铿锵,转出了争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

高平,一片美丽富饶、神奇多姿的沃野,一块富有灵气、充满生机的热土。

放眼高平,如画卷舒展;阅读高平,看激情似火;走进高平,观千帆竞发:“两个转移”的大胆实践、“八大工程”的惠民行动、特色城镇化的稳健推进、“三考两推”的作风转变……转型发展,彰显着高平人睿智进取、敢为人先、扎实奋进的创新精神和实干品质;转型发展,转出了长平大地争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3.1亿元,财政总收入3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分别是2005年的2.8倍、3.8倍、3倍、1.7倍和2倍;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中部百强中位居第31位;在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中位列中西部50强第8位;“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五位,发展指数位居第二位;

——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中部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两个转移”:项目建设给力转型跨越

针对煤炭、冶铸等传统产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高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资源转资本、地下转地上”的“两个转移”战略,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利用积累资金投资非煤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规划建设七大经济区块,组建煤炭、化工、服饰、冶铸、焦电、饮料六大企业集团,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从原来的“一煤独大”,转变为煤焦产业、非煤工业、轻工食品、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多元并举”。

今年到9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26.2%;签约项目、达成协议27项,投资总额182.87亿元,拟引资162.2亿元。目前,唐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上海杰隆生物活性肽、融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福川制铁、福鑫铸管、昌平煤机等项目进展顺利,山西华润制药、韩国耐迪计算机硬盘、苏州纽威数控机床、北京伊籁麦吉医疗器械以及四个饲料加工企业等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必将成为推进高平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八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开启美好生活

走进高平的大村小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广大老百姓的家门口全都是水泥路硬化入户、美化入院。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路边两层小楼比比皆是,随便进入一家,农户煮饭烧水用的都是清洁的天然气、太阳能……高平市的农民群众已步入幸福的康庄大道。

高平市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指导方针,提出了实施富民工程、健康工程、希望工程、户通工程、生态工程、创建工程、平安工程、强基工程等“八大工程”,全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6%,达到6340元;市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5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校校无危房、户户通水泥路、人人饮安全水、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惠及全民”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城五镇双百村”:

特色城镇化让百姓更宜居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平安和谐城市的目标,高平市大力实施“一城五镇双百村”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初步构建起以市区为龙头,以5个中心城镇为支撑,以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00个经济薄弱村为基础的特色城镇体系,不断增强了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市已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6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主干道路工程,基本形成了 “五纵九横”的主干道路网,先后建成了市体育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设施,实施了水、电、热、气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促进了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00年的4.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8万余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

“四级联创”:文化创建全覆盖亮点频仍

高平市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城乡共建”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乡“文化创建全覆盖”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城乡文化共享共建、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室的“四级联创”文化阵地全覆盖格局。创建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使文化产业乘势而起,涌现出神农陶业、吉利尔丝绸、红萍刺绣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山西吉利尔服饰公司投

资2000万元的潞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初具规模。反映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上党梆子大戏《西沟女儿》,被文化部列为2011年全国现代戏展演剧目,唱响了三晋大地。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考两推”: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

高平市探索建立“三考两推”选人用人机制,对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理论考试、工作考评和考核,实行领导、群众”双向推荐“的干部推荐机制,有效防止民意失真和简单以票取人等现象发生。建立健全了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和联系村(户)责任制,狠抓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用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纳税人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两服务”和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的“两转变”活动;大力实施了“六市联创”行动,大力改善城乡硬环境,为加快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16488”战略:“十二五”愿景再绘新蓝图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高平市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就是大力实施“16488”转型跨越发展战略。“1”,就是突出一个总体要求,即:按照“勇当晋城转型发展的领头雁,争做山西跨越发展的排头兵”的要求,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力争一番半,再造一个新高平。“6”,就是通过五年的努力,把高平建设成为全国的县域经济强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一流宜居城

市、平安和谐城市和富裕幸福城市。“4”,就是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8”,就是针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做到“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建设、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务环境建设。“8”,就是经过今后五年努力,形成具有高平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煤电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八大产业。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非煤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比重的50%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占到GDP比重的36%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5%以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70亿元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顺利实现翻一番,力争实现一番半。

新的大幕已徐徐开启,高平人激流勇进,正以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和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加速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乡镇如何通过工业突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乡镇如何通过工业突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乡镇发展靠什么,归根到底要靠工业,要靠现代工业。我们在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的时候,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把工业突破作为未来发展的首选战略。当然,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都很重要,要全面发展,但是真正作为乡镇的事业、孜孜追求的事业,应该是企业。特别是农业税减免之后,多数乡镇财政收入的95%左右来自企业,农民的致富也靠的是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乡镇政府来说,重中之重的是企业,乡镇农民的出路,最终还是在企业,全面小康靠的还是企业。

一、工业突破是乡镇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最终选择

实施工业突破是转移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现代化程度。事实上,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许多村有大量剩余劳力。如何转移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乡镇发展不能绕过的“坎”。而对于乡镇而言,通过发展工业来转移劳动力,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的需要。实施工业突破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最终选择。乡镇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的就是一个个企业,企业发展好了,工业经济也就会发展好。青岛海尔销售收入超过1000个亿,相当于整个浏阳工业总产值的五倍多。就七宝山乡而言,一家龙头企业贡献的税收占了全乡的半壁江山。我们只要有三到五家骨干企业,再适当做长产业链,三五年的时间,就完全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甚至三倍,就完全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实现乡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业突破关键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规划

一个地方要发展工业,当然需要招商引资。要搞好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做好产业规划,要知道自己这里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优势,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不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政府要对此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引导企业根据政府的产业规划做好招商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做规划,企业搞招商,适当分工才会最有效率。七宝山乡作为一个比较偏僻的乡镇,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有很多劣势,也有不少优势。根据我们对乡镇综合情况调研和分析后,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产业规划。一是矿业,变单纯的采矿为采选冶一体化,同时,政府还将通过引导,组建相关物流企业,尽可能把产业链做长;二是花炮和花炮原材料业,以浏河烟花为龙头,引进外国资本,对七宝山的花炮企业和花炮原材料企业进行整合,适当的时候组建花炮集团;三是农林产品加工,以竹产品加工带动竹林低改,以烤烟套种天麻和天麻系列产品开发带动药材生产。

三、工业突破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工业发展方面,政府要做好政府的事,企业要做好企业的事,那就是政府搞好环境,企业搞好生产。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乡镇政府应该将原来的企业办、招商办、安全办和商会等相关科室重新整合,组建工业发展办公室,全方位为企业服务。

在做好企业服务方面,一是大力宣传企业发展对乡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着力淳化民风,形成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氛围;二是实行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干部为企业服务质量好坏将与干部收入挂钩;三是村组服务企业纳入目标管理,政府对村级投入与村干部服务企业的质量挂钩。

四、工业突破最终要靠优秀的企业家来推动

工业发展需要好的环境,也需要好的产业规划,最终要有好的企业。企业发展归根结底要有好的企业家,可以这么说,一个好的企业家,可以支撑一个地方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说: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乡镇工业发展要落到企业家的头上,政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关心企业家,为企业家搞好服务,为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篇:实现跨越现代农业

推进高标准农田大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大跨越

水是生命之源泉,亦是农业之命脉。南充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干旱走廊腹心地带,农田设施欠缺、生产条件落后,“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利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与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

兴农田水利,引来清泉润沃野

“自从园区建起了提灌站,农作物灌溉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依靠人力来挑水、浇水了。”在高坪区东观镇邱家树村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负责人走进建在园区旁的电力提灌站,按下一个控制按钮,园区内的喷灌头就源源不断地喷洒出“甘露”。田间地头里,绿油油的菜苗正茁壮成长。

在嘉陵区大通镇三洞碑村,如今已通上了乡村公路,完善了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纵横交错的道路贯穿于田间,为当地的村民出行、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南充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围绕2020年全面小康总体目标,我市修编并完善了《南充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升钟灌区二期、亭子口南充灌区等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同时对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等民生水利建设,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管理与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新要求。全市力争实现在“十二五”时期,解决农村246.1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问题基本解决。

近年来,南充各县(市、区)分别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目标,整合资金和力量,加快建成集中连片上规模,“水网”、“田网”、“路网”、“林网”配套,功能完善的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片。示范片内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也不断增长。

围绕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积极推进综合示范片建成灌区续建配套和渠道防渗改造,扎实开展塘堰扩挖、沟渠疏浚、田间“最后一公里”渠系疏通三大工程建设,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工程配套,深入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

南部县黑龙观万亩农建示范片坚持“全域规划、统筹治理、四方投入、自主管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转型增收、农村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农建区变高产区、变旅游区、变生态区的成功路子。

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8个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南部县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建成高标准农田,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5年,建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3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这是南充在2011年编制的宏伟蓝图。近三年,南充的高标准农田已建成53万亩。全市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广了优良新品种和地膜栽培、规范化高产栽培、旱地改制、测土配方施肥、地力培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实用新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南充还创建了多种机制,激发了建设活力。

水泥路四通八达,人行道阡陌纵横,走几十米就可见太阳能灭虫灯,走几百米就可见一处蓄水池,这是西充县义兴镇万亩有机供港农业农民产业园内随处可见的情景。在观凤乡桥楼子村,所有的水田已经平整,种上了秋季作物。数名工人在田间修护十字网格护坡,河道顺流而下。

“这是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农民产业园,引进的四川省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将在这里实现稻谷的育苗、栽种、管理、收割全程机械化。”西充县农牧业局园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除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加外,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以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推进了项目治理区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转变,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

近三年,全市建立万亩优质粮油示范片15个,面积16.8万亩;万亩蔬菜高产示范片10个,面积11.5万亩;万亩水果高产示范片25个,面积35万亩。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便于土地规模流转,在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西充县桥楼子的村民何正雄将自家的近3亩水田租给了航粒香米业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按250公斤稻谷的国家保护收购价结算水田的租金。”同时,他如今在公司打工,每天能挣60元至100元。“比我在外打工的儿子强。”何正雄说。

“土地流转后,我们首先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土地流转后,农民有多项选择,除了像何正雄这样的,还有从公司返包几亩或者十几亩土地,自己经营的。

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全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又大大提高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条件也大为改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田(土)型调整,在农田调型后再配套建设蓄水池、机耕路、田间生产便道、山平塘、拦河堰、排灌渠、提灌站等工程设施和开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和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农田面貌大为改观。西充县观凤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稻田可全面实行机耕、机播、机收。

创新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机制创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灵魂所在。南充创新竞争立项机制,通过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推进农建综合示范片建设的积极性,各地集中要素资源,集中打造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全市迅速形成了“9+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片新格局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农民也从中大为受益,这正是因为南充不断创新、探索农民参与农建的系列机制,真正让农民成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受益的主体。南部县整合投入小农水、土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扶贫连片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该县黑龙观万亩农建示范片成立了2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全了“支部+协会+会员”的工程管理模式,创建了“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用水付费、保本微利、节余分红”管护机制,做到了农建工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永续利用”。

西充县引进的百科公司,从2011年3月起,为充分发挥市场开发和产品品牌优势,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创新“企业统一租赁建园,专合统一组织生产,专合返租土地经营,企业二次返利于民”的“两统两返”机制,真正实现了“带动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两个带动”目的。目前,该园区已有4个专业合作社,237户参与返租土地经营,户均年收入可达2.5万元。该县义兴镇吉家店村何瑜松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他从百科有机供港蔬菜农民产业示范园租地15亩,种植公司提供的韩国红萝卜,依照公司的有机化管理,实现了年收入8万元。

此外,按照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偿自愿的原则,采取自主转包、租赁承包“四荒”拍卖入股经营等方式,西充、高坪促进了11.8万亩土地流转,新建各类专合组织39个,有效带动农民发展粮经产业。

“义兴万亩有机供港农业农民产业园、观凤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农民产业园、凤鸣万亩有机循环农民产业园、常林万亩有机特色农业农民产业园这4个产业园建设面积现已突破4万亩。”据西充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建设围绕“一线引领、两翼齐飞、三片共促”的发展布局,重点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田地相对成片、群众积极性高的粮油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区。

西充县在项目区还布建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8个,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5处,组建沼气专业合作社负责为种植基地提供肥力,做到资源循环利用互促产业发展;在园区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轮作换茬、秸秆还田等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保持耕地高产能,使工程发挥长效作用。

南充市在注重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强了基地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口粮田建设、农资综合补贴等项目为主,整合小农水项目、产业扶贫项目、金土地项目等,顺庆区在搬罾建设了万亩现代设施蔬菜农民产业园和农业博览园,在金台建设了万亩标准化葡萄园;高坪区在东观、马家建设了万亩现代蔬菜农民产业园,在青居、阙家等地建设了万亩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嘉陵在大通建设了万亩柑桔产业基地;西充县在青狮、观凤乡建设了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这些基地既是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对农民的增收起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的维护,也非常重要。南充市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实行“三民三自”,即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受益。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办好、管理好自己受益的事。对农民直接受益的村组机耕路、人行路、蓄水池等农田水利等设施,提倡“村民自治、一事一议”,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新机制。

第五篇: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实现工业新跨越范文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发展既是难题,又是第一要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拓宽工业发展路子、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县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的主题,专题研究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吹响了“工业强县”的伟大号角,全县上下掀起了

大力发展工业的热潮。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精心做好“工业强县”这篇文章。

一、立足县情,全面推进工业强县。

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务必要以科学视角、开放眼光、战略思维、求实态度对**县情进行再认识、再把握。

1、依托现有工业基础,积极扩大工业规模。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意义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工业虽有长足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工业基础比较扎实,但工业规模急需扩大,企业竞争力有待增强,加上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别大,县域经济总量小,这样的县情决定了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而要加快发展必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实施工业强县要求我们立足县情、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找准发展突破口,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优势工业产业,努力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充分发挥三大优势,构筑良好发展环境。

(1)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全县现已探明矿藏20余种,其中:重晶石矿储量达2.8亿吨,是全国特大型的矿床之一,享有“中国钡都”之美誉;钾长石矿储量达9亿吨,是全国最大的钾长石矿床。目前,**境内的矿产品加工企业已有近10家,其中以重晶石加工为主的企业有青岛红星(**)精细化学有限公司、山东新泰市万河化工有限公司创建的**鲁湘钡业有限公司较上规模。三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7.8%,木材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生物医药除盛产天麻、杜仲、吴茱萸等名贵中药材外,红豆杉、右旋龙脑樟等名贵树种呈群落分布,为“国宝”级森林资源。三是电力资源充足。**是全国100个首批电气化县之一。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在平溪河、舞水河段已建成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在建私营电站10座,装机房量1.68万千瓦,供电量从2001年9900万kwh,增加到2006的1.93亿kwh。实现了与贵州铜仁电网并网运行,目前铜仁电网供电占**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引进了贵州凯里电网供应,目前已完成从贵州青溪至**凉伞镇,最后到酒店塘工业园的35千伏线路,建成了酒店塘变电站,为工业园提供了强大的电力资源;完成了与湖南省市大电网联网。**电力供应体系初步形成。同时,电力价格较怀化其它县具有明显优势,较接边地区贵州玉屏工业镇大龙相对便宜。四是劳动力资源充足。据统计,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了8万多人。同时,近年来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这些劳动力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劳动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很好地满足粗放型工业向集约型工业发展过度初期对劳动力的需求。

(2)交通优势。**区位交通独特,三面环黔,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既是湖南和怀化的“西大门”,又是湘黔边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贵州西部开发的大后方,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湘黔株六复线铁路、320国道和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加上即将启动的贵州松(桃)从(江)高速公路将穿越**腹地,**将成为全国少之又少的县境内有“十字型”高速公路交叉的县城,省道、县道、乡道横通纵接。县城距贵州铜仁大兴机场80公里,距本省芷江机场仅4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区位独特,有利于工业招商引资。

(3)政策优势。2007年**成功入列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地区。今年“比照”政策有望从实质上得到落实,长期制约我们与贵州周边发展政策不对等的问题可从根本上得到破解。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的纵深推进、中部崛起的实质启动,特别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为我们夯实基础,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3、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经济。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培育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推动生产要素在产业、区域间的流动、重组、融合,提高社会经济有限资源的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推进**工业强县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导致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便是产业集群的一

种常见的发展模式。**通过立足丰富的资源,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在酒店塘工业园、前锋工业园、柏树林食品工业区以及面上的零散企业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可以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

(1)构建食品工业园区,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农畜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湘西黄牛等优良畜产品产量较大,是“中国湘西黄牛之乡”,享誉周边省市。近年来,**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逐渐形成了以嘉信、老蔡等为代表的牛肉加工企业,以振兴米业等为代表的大米加工企业。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加快经济发展40条的出台,为这些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县湘西黄牛常年存栏量10.4万头,牛肉加工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而统一的规划,生产较为零乱,发展受到阻碍。嘉信、老蔡、小肥牛等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要求,在选址、整体规划上要马上帮助他们,集中发展,减少成本,形成产业小区。在发展食品工业的同时,坚持以工哺农,要依托县内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终实现以工带农。在这方面,**的牛肉加工、龙脑樟加工等工业企业走出来很好的路子。特别是牛肉加工工业,以老蔡肉牛食品有限公司、嘉信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整个**肉牛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肉牛加工已发展到10余家,带动了全县10万多农民养牛致富。今后要大力发展肉制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努力实现“种苗——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

(2)构建化工工业园区,打造化工产业集群。**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重晶石矿、钾长石矿著名。目前形成了以青岛红星**公司,秦箭公司为代表的矿产品加工,实现硫酸钡、硝酸钡、机械填充料三个系列开发的全国钡盐高新技术开发基地;以湖南安圣公司为代表,实现年产 600万只高容量密闭型免维护铅酸动力蓄电池项目一期300万只生产线建成达产的中国动力蓄电池开发基地。目前,酒店塘工业园区总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除原有11家企业外,新引进的山东新泰万河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万吨硝酸钡加工项目已完成选址并进入项目申报环节。铅锌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工作正有序开展。加上今年“沪洽周”期间成功签约引进铬铁生产线、电解锌等重大项目,**化工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以后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开采、洗选、冶炼、电解为一体的化工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废物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好生态环境。

(3)构建木材加工园区,打造木材产业集群。**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7.8%。境内有榉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花榈木、檀木等用材林。**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人造板、卫生筷子、木制工艺品、装饰材料、玩具和健身器材等木制产品的市场巨大。壮大木材加工业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加大工业原料林建设力度,加强林业资源保障。二是建设园区,搭建平台。要规划建设好木材加工园区,配套完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将全县经营效益较好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入驻,为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参观学习木材加工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大力宣传木材加工的生产效益,提高群众发展木材经营的积极性。四是优化环境,集中管理。对进入基地生产经营的木材加工户,从资金、设施配套、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4)构建生物医药园区,打造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制药(又称bt产业)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成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生命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药材资源丰富。龙脑樟、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等珍贵药材近百种。特别是中药材右旋龙脑樟呈群落分布,是我国除台湾以外仅有的右旋龙脑樟种源地。**中药材加工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目前**的医药产业有以湖南巨能**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制药。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不断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将迎来春天。笔者认为,要按照“构筑政策环境、立足特色资源、强化技术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注重品牌效应”的基本思路来发展**的医药产业。生物医药属于高科技产业,特别要注重技术创新,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专业技术工程中心以及技术中介服务和培训机构,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员的培训,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在生物医药企业中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整体科技应用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抢抓政策机遇,实现工业飞跃。

1、抢抓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机遇。

“4万亿元,08年11月9日发布的这一数字,一夜之间成了2008年关注度最高、普及率最广的‘明星数字’。”《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评价说。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出台,至少标志着宏观经济调整的两大转折:一是长期以来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二是由稳健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转为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元投资,三年内落实。股市率先作出回应,一周内上涨逾13%。不久前,国务院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其中关于民生方面的措施最多。前些天,国务院办公厅又连夜发30条意见要求采取措施稳定股市等行业。联系到近期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密集政策,显示了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的决心及新的效率和果断态度。

对于我们这个边远山区县来说,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积极抢抓机遇,紧紧咬住加快工业发展这根主线不放松。一是要积极搞好项目的储备与上报。特别要抓好涉农项目的策划、筛选、上报工作,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指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我们的眼光不能仅停留在中央投资上,要注意避免国家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要保护和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为民间资本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同起到“放大效应”。此外,要充分利用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把握好承接产业转移机遇。

三、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为工业强县注入不竭动力。

1、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

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富民强县之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工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工业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创新工作机制,敢为人先。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水平的创新,切实在用地、规划、金融、信贷、市场、税费、招商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杠杆帮助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

2、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1)筑巢引凤,培育载体。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各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构建功能齐备的硬件环境,筑巢引凤。简化办事程序,努力创造勤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定团结的治安环境和全民招商兴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培育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招商引资载体。

(2)广辟门路,加大投入。一是建立并完善**招商引资人才资源数据库。积极动员他们并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网招商引资。以情感商,鼓励外出人才返乡投资兴业。二是抓住各种招商机会,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商洽会和博览会。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沿海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办事处或联络点,在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等工业发达地区,全力开展工业招商,方便商家及时了解我县招商政策以及办理投资手续。

(2)政策倾斜,服务到位。俗话说“三分招商,七分安商”,要留下商家,首先必须落实优惠政策,兑现承诺。**在2002年出台的《中共**侗族自治县委员会 **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兴业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于2008年7月25日出台了新的招商引资政策,又重新修订出台了新的《**侗族自治县加快经济发展四十条》。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又出台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工业发展十八条》。新优惠政策突出了让利客商,突出双赢的主导思想,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新的招商引资政策在财政税收,土地使用,服务保障,扶持奖励等方面都作出了结合**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修改完善。新的招商引资政策必将推进**的招商引资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必将推进**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涉及招商工作的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县招商引资政策向社会作出公开服务承诺制,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把办事程序、时限要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要根据“一事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在各方面给予投资者最大程度的优惠和提供相关手续的全套服务。对制定的优惠政策和作出的承诺事项必须按时兑现,落实到位。

3、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工业优先,兼顾生态。推进工业强县的同时,务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抓好工业环保,不以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发展环保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追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县要建成新型工业强县,就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产业循环、资源效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在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中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要实行环保准入制度,对那些能耗大、污染大的工业企业严格准入。要积极做好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评价工作,督促入园入县工业企业配备环保设施,自觉参与环保建设。二是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执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大对低品位难选矿、伴生矿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将**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清洁生产是企业内部防治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保障。积极培育清洁型生产企业,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实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明确要求生产企业推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走科技兴工之路,为工业强县提供智力支持。

(1)工业强县要依靠科技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它的成功需要更多的计划、组织和系统——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企业要想长盛不衰,需要的则是不断的创新、创新、再创新。我县的企业在近几年里虽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出了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但科技创新的力度还要加强。今后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装备水平,使企业在不断的技术进步中发展壮大。

(2)加强智力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人才是工业强县的核心力量。为了更好地服务工业强县,必须打造一支具有高级专业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工业强县的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也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党的组织要注意吸纳高科技人才到政府队伍里面来,为工业强县提供专业的政府服务人才。

下载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工业跨越发展战略调研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出主导地位 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突出主导地位发挥比较优势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要求,坚持用新型工......

    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建议 2

    关于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有关建议的建议总结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近代史告诉我们通过发展工业经济不仅最大限度聚集了财富,而且工业经济发......

    工业调研

    市场调研模板1、对工业产业园宏观环境的调查 (1)周边主要城市宏观经济及工业园发展状况 (2)各城市工业园标准厂房租售情况 (3)各园区对企业扶持政策 2、项目自身情况调查 (1)产品的......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范文大全)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满村镇党委书记李继游 (2010年3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集合大家开会,主要是总结我镇2009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安排我镇2010年的......

    实现新跨越 心得体会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3月下旬,我乡召开了“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誓师动员大会,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今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今年必须狠抓的重......

    区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区县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为加快我县工业调整振兴步伐,()组成调研组,于近日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等企业。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在上级党w......

    中都镇2012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工作建议

    中都镇2012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工作建议中共屏山县委、屏山县人民政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移民迁建决胜之年。做好2012年的经济社会......

    上海工业发展战略2005-8[五篇范例]

    上海国企勾画战略新蓝图 “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2005-8-25本报讯(宁波日报记者 冯春鸣 记者 陈江)上海国企发展新一轮战略目标浮出水面:“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将保持年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