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

时间:2019-05-15 12: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

第一篇: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

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

筠连县质监局李再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更加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安全更加重视,质监部门所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作为执行法律、政策终端的县级质监部门,如何抓好转型跨越,确保质量安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

一、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一)不想干的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不断赋予质监部门新的社会管理职能,我们先后经历了几次更名:计量局、标准计量局、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几次更改名字中可以看出,质监部门已经从单一的技术部门转变为综合管理部门。同时,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的划入,更增加了质监部门保障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但是,在我们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同时,质监干部职工队伍中,不同程度的还存在着安于现状、墨守陈规、怕担风险、空谈议论、脱离群众、追求虚名等消极懈怠的思想和现象,不愿主动积极地承担责任、创新工作、变管理意识为服务意识,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二)不会干的问题。对于我们质监工作人员来说,面对的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情况。尤其是制假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手段不断翻新,无论是质量管理工作、检验检测工作,还是行政执法工作,原有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不会干、干不了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有所存在。

(三)干不好的问题。质量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而作为执行法律、政策终端的县级质监部门执行标准不高,畏难情绪严重;执行

速度不快,作风疲沓;执行力度不大,虎头蛇尾;执行办法不多,习惯老套路;执行能力不强,重点不突出;执行动机不纯,部门和个人利益至上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法律、政策落实的效果。并且,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企业数量急剧增加,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县级质监部门的执法监管任务日趋繁重,责任日益重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一是宗旨意识淡化,履职尽责的动力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质监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意识树得不牢,在认识上有偏差。二是教育培训偏少,人员素质跟不上。一方面,在繁重的具体任务之中,缺少进一步学习、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受管理体制和编制的约束,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部分老员工又不愿学习新知识,造成骨干攻坚力量不足。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力量发挥不到位。习惯于从上到下的条块式管理模式,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由相对应的下级部门去干,力量分散。管理机构与稽查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之间信息不通,配合不畅,各自为政,使仅有的监管力量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四是工作目标定位低,工作效率没保障。工作只和自己纵向比,不和别人横向比,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置于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小富则安,小进即满,对上级的精神说不清,对外地的先进经验不了解,甚至对自己辖区的基本情况也吃不透。工作制度不健全和程序不规范,缺少问责机制,造成工作质量不高,办事效率低下。

二、抓好三个转型

(一)抓好观念转型。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当前质监工作实际来看,最重要的是树立人民质监观念,在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同时,不断提升质监为民、民督质监的主动性。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依靠老百姓做好质量安全工作。比如,通过共建共用12365系统,让老百姓遇到质量安全问

题有处说,有人管。让质量违法行为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无处藏身,无法作恶。要树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的新观念,强化规划意识,加强对质量安全工作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规律,由轻规划向先规划、严落实转变。观念转变了,才会增强转变质监事业发展方式的使用感、责任感,不断增强服务跨越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抓好培训转型。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队伍培训要从传统的培训教育方法转变到现代的培训教育方法上来,大胆探索并积极采用一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探索尝试情景模拟式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式培训、实地体验式培训、深入企业学习培训等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同时,要从短期的业务知识培训向培养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转变。选拔基层优秀人员到上级机关和外地去挂职锻炼,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学习他们优秀先进经验知识。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做到“博览”与“专攻”的统一,在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质监工作的需要。三是拓宽培训渠道。请进来,通过邀请外面的专家学者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先进经验。走出去,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到先进地区,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到企业学习。组织人员到名优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学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如何审查票据账目、进行成本核算等经验,学习企业在某些领域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使企业技术与质监力量得到有效结合。四是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视为工作成绩,形成自觉求学、竞争参训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教育和岗位取证,通过对取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岗位证书,报销学习期间相关费用的办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好管理转型。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生产力。面对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更需要加强管理,科学管理、统筹管理、有效管理。一是要抓好质监队伍管理。目前,正值社会转型期,有的干部职工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自我约束等方面滑坡了、退步了,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保持质监队伍纯洁性、“一心一意抓转型、凝心聚力谋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文化体育等活动,强化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宽是害,严是爱”,既要关心爱护,更要严格要求,要通过实施机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和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狠抓纪律教育、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庸、懒、散,坚决整治推、抗、拖,把干部职工引导到干事创业抓发展上来。二是要抓好质监工作管理。宁愿事前听骂声,不愿事后听哭声。面对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县级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安全的基层把关者,要坚决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急县委、政府之所急,想县委、政府之所想,紧跟县委、政府的发展思路,紧贴产业,服务企业,解决难题,推动经济大发展。要紧贴县委、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找准工作着力点,找到质量切入点,从质量基础、品牌创建、检测把关等诸方面全力推动,全面帮扶,确保质监工作的有效性。三是要抓好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要抓紧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全面、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对人、财、物、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实现三个跨越

(一)实现质监队伍履职能力的跨越。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勇于负责、高效规范的县级质监队伍,做到目标明确、职能明确、责任明确、权力明确、义务明确,做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文件,一切文件有标

准,行为规范,依法行政。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力量向一线倾斜,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展现。要耐住性子,扑下身子,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抓出成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级质监部门在能力提升上要做到3个“三”:一要在提升质量监管能力上突出“三个作用”:一是组织作用。作为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标准化战略、名牌发展战略的主力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紧密衔接的质量监管链条和工作合力;二是引领作用。要积极协助县委、政府制定、完善质量兴县的方案、细则和各项政策,发挥好政策引领作用;三是监管作用。监督管理是职能,服务发展是宗旨,要切实搞好监管工作。二要在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上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执法方式从“单打独斗”向联合办案转变,二是执法对象从单纯的表面对象向垄断行业转变,三是执法技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而解决挖不深、查不透、罚不动、打不死的问题。三要在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上突出“三个围绕”: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上检测项目,二是围绕监管和服务的重点上检测项目,三是围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检测项目。结合实际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从而搞好技术执法和质量监管工作。

(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跨越。一要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上下功夫。根据当地企业分布状况、数量多少、管理水平高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企业诚信情况等实际,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把监管力量集中在隐患多、容易出问题的企业上,抓准、打狠。二要在整合内部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建立机关、稽查、技术机构三方联动互补机制,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使三方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发挥每个股所的最大作用。三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打破条条框框管理的旧模式,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四要在把部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发挥

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到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煤矿安全和对制假售假行为的监督中。通过聘请协管人员、招募打假志愿者等方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齐抓共管,弥补监管人员捉襟见肘的局面。在各乡镇设立质监协管员,在各行政村设立联络员,并且由各级政府逐级对下级分解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监管网络,进而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三)实现质量总体水准的跨越。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现质量总体水准的跨越,从而实现质量发展目标,确保质量安全。一是在产品质量上,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明显提高质量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显著改善品种、质量、效益,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性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农产品和食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制造业主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在工程质量上,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使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三是在服务质量上,全面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努力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建成一批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推动实现服务业大发展。

第二篇:跨越转型

“转型跨越大家谈 凝心聚力大讨论” 生产技术部:

何永强:加强技术部业务素质提升,加强培训。吸纳人才,增配环保转管员,提高环保工作水平。注重自身业务,多学习多与相关业务部室交流学习。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对组无技术专管员,工作交流困难。我们要努力做好工作,科学化管理与学习,多方位发展各项工作。

侯建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与科室人员互相学习。以安全生产为目的,与掘进对组工作人员多交流,保证工作安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其他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晓明:努力学习各项技能,关注我省及公司的动态发展,当公司需要时,奉献出自己有限的力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化生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发挥煤炭优势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品牌。

于华龙: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特别要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清洁的方法,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引进技术,设备项目,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第三篇:创新 转型 跨越

创新 转型 跨越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赶超发展纪实

中共九江市委政研室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7月,是江西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尤其是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以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加速发展转型,推进体制创新,用激情演绎赶超,以苦干争得地位。短短几年,全区发展不断提速,活力不断增强,位次不断前移,成为全市园区发展的“火车头”、赶超发展的急先锋。

——发展速度,实现由常规化增长向裂变式发展跨越。从1992设区到2008年,九江开发区足足用了十六年时间才迈上工业主营收入百亿大关,此时全区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2009年到2010年,仅仅两年时间,工业主营收入便突破200亿台阶,2010年达到223.7亿元,财政收入7.59亿元,实现双翻番;2011年,工业主营收入将突破400亿台阶,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出口达到6亿美元,一年时间可实现“三个翻番”;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工业主营收入将超千亿,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长江中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产业模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跨越。近年来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产业,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产业竞争力

得到全面提升。

——体制机制,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创新型跨越。通过争取扩大自主权、实行封闭式运行、推行企业化管理、整合“三区”、精简机构等一系列改革,管理职能明显转变,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园区形象,实现由省级向国家级跨越。近两年区域面积扩大了1.6倍,就业人员增加了3.2倍。2010年获得“全省先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10全省先进工业园区”殊荣,跃入了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奋起赶超,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1992年,肩负江西开放前沿使命,踏着九江工业振兴鼓点,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多年来,一路铿锵,一路豪情,九江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九江人民开拓了一片充满生机希望的土地。可是,到二十世纪末,因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加之98'洪灾侵袭等诸多原因,九江开发区曾一度陷入低谷,在全省重点园区的排位掉到了20多位。面对严峻形势,2006年新一届开发区班子受命于危难之时,决心开始二次创业。

好风凭借力,恰逢创业时。正当九江开发区全面推进跨越发展宏图之际,九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工”新时代。2008年12月,市委书记钟利贵上任伊始就来到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考

察调研,提出 “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战略思路,要求九江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的主战场。“三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财政收入10亿”,市委、市政府给九江开发区定下发展目标,同时作出决定,给予开发区前所未有的发展自主权。从此,九江开发区赶超动力更足,发展活力倍增。

面对市委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发展的新机遇,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班子带头,在全区上下开展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作为全市工业赶超的主力军,九江开发区必须以超常之举建非常之功,他们提出了“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 一切以项目为中心,一切为企业谋发展”的新理念,亮出了综合实力跻身全省重点园区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为九江赶超发展、争得应有地位作出开发区应有的贡献。从此,九江开发区开始了绝地反击,步入新一轮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转型,抢占发展新高点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九江开发区踏上二次创业征程、发展刚开始提速之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园区发展陷入困境。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九江开发区一班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认识到金融危机既是一场弱势企业的淘汰赛,同时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一次新机遇。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决定将产业主攻

方向定位“4+1”模式,即大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

1、主攻新能源,打造世界级光伏城。2008年,得知拥有世界最先进硅片技术的旭阳雷迪股东正在作项目落户考察的信息,开发区主要领导便主动跟进,无数次的协商洽谈,在用地、环评、办证等关键问题上表现出的诚意和决心,感动了董事长和大股东们,最终使已在外地注册签约的项目转到九江。现在旭阳雷迪已完成两期投资60亿元,三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主营收入将超300亿元,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强。因为旭阳雷迪的带动,上海超日、爱康、赛翡蓝宝等一批光伏项目在这里开始快速集结,到“十二五”期末,九江开发区将打造千亿光伏产业,建设世界级光伏产业城。

2、做强新材料,建设国内大型玻纤基地。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是九江的优势传统产业,为促进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九江开发区重点围绕巨石玻纤项目搞服务、做文章,积极争取并促成玻纤行业“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落户区内。目前,已完成投资47亿元、形成年产17万吨生产能力。5年内将形成年产35万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24亿元以上。在巨石玻纤引领下,目前开发区已引进相关企业34家,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产业集群逐渐显现,九江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玻纤及其复合材料集散地。

3、建设光学数码城,培育一批世界级IT龙头企业。2010

年,该区新引进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代工企业——台湾华硕旗下的佳能相机,总投资1.5亿美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2000万台的产能,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同时,借势发展电子产业,近年来相继引进了长怡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德福电子、欧威电子、恒盛科技、清华同方、佳能数码相机、明阳线路板等50多个电子信息项目相继落户,已有36家投产,从业人员近万人,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九江开发区正朝着打造国内外知名IT产业群而努力。

4、推进“3231”工程,全面提升汽车产业水平。九江昌河汽车公司1997年在开发区落户,多年来一直发展徘徊。2008年国内汽车行业新一轮强强联合,长安集团整体兼并重组昌铃汽车,九江开发区敏锐抓住汽车产业发展又一世纪机遇,全力支持长安汽车(九江)靠大联强,大力实施 “3231”工程(即年产发动机30万台,汽车20万辆,通过3年努力年产值超100亿)。目前发动机扩能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今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50亿。

5、坚持“双轮驱动”,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该区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园区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做到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努力形成“一核二带三片”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建设21世纪家居广场、港区综合大市场、改造

提升五金市场,规划发展各园区商业集聚区的项目,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化危为机闯出路,潜龙跃渊乘势飞。“4+1”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终于使九江开发区走出低谷,经济在错位发展中取得了高端突破,产业在快速扩张中进一步优化。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将形成以四大产业为核心、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超30亿元的企业10家的大工业格局,成为引领未来九江低碳经济、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脱胎换骨,再造开放开发新优势

开放带来活力,制度彰显优势。九江开发区组建初期参照沿海发达地区做法,也曾实行过封闭管理的特殊体制机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机制的桎梏逐渐显现:园区建设缺乏资金,行政机构有增无减,办事效率低,项目推进慢,批办一个项目要盖几十个章、跑十多个单位……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九江开发区的发展。

为进一步舞活开发区这一“龙头”,打造园区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着力为开发区发展助力。市委书记钟利贵,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庆红带头多次深入九江开发区调研,数次带队到沿海发达地市学习取经,给开发区管理上松绑、发展上放权、工作上支持:实行“三区合一”,扩大开发区项目

注册登记、规划许可、土地出让、建设许可、环保审批等方面自主权,支持开发区通过经营土地、银行融资、市场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从此,开发区发展有了“源头活水”,发展动力倍增,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

为进一步提升区机关服务效能,激活内生动力,自2007年始,九江开发区强力推进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进一步精简机构,将机关部门由原来的11个压缩为7个,机关内设科室由原来的35个精简为28个,机关由原来的200多人精简到110人;实行班子成员评议分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全员聘任,有3名处级干部和18名科级干部落岗,4名副职得到提拔重用;全面推行企业化的绩效工资制度,收入与考核挂钩,实现了“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完全不一样”。

通过几年不断改革创新,全区干部作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个声音讲话,一个拳头出击”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跑项目,分管领导每年有2/3的时间在外跑项目,“5+2”、“白加黑”工作作风蔚然成风,项目推进速度和服务效率成倍提高。

攻坚克难,打造中部地区发展新高地

随着各地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

源、拼投资、拼政策转向拼人才、拼环境、拼效率。近年来,九江开发区努力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创新软硬环境,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发展高地。

实行全程代办,破解企业办证难。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在全市率先实行企业代办员制度。按照“受理-代办-督办-回复-存档”的代办程序,对落户项目做到“全程式”服务。正展光电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朝阳电子2010年12月份落户,今年3月份即投产。

强化领导责任,破解项目推进难。坚持 “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一定3年持续推进。实行区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园区“半月一调度”制度,将目标、责任、进度公开,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做好招工安工,破解企业用工难。全区建立了招工四级平台、八大网络和“以培带招、招培互动”的招工模式,区财政拿出2000余万元作为招工专项补贴,每年安排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对高管研发人才给予收入分配上的支持奖励,帮助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加强用工配送服务,今年共组织各类招聘会46场,为佳能铨讯电子等多家企业招聘员工1万余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构建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今年区财政为融资担保中心新增3000万元注册资金,已引进并投入营运3家,引资20亿元。尤其是对产业龙头项目,千方百计

为其解决融资困难。该区为旭阳雷迪担保融资3亿元,并协调风投公司为其提供设备融资租赁,关键时刻为企业解决了资金瓶颈。

坚持集约用地,破解项目用地难。该区规定项目投资强度从100万元/亩提高到不低于300万元/亩,除四大产业配套项目外,一般项目投资规模提高到10亿元以上,并出台了“五个不准引进”(凡不符合产业规划、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投资规模小、财源贡献缺少五类项目不准入园)。两年来,共依法清理回收土地523亩。

几年改革创新,数载奋力赶超,九江开发区不仅积聚了人气、财气,在全省争得应有地位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能干事,懂业务,打硬仗的队伍,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永不满足的九江开发区人,正迎着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众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谱写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崭新篇章!

第四篇:转型跨越谋发展 科学管理保安全

转型跨越谋发展 科学管理保安全

—宁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申报2012年山西省煤炭企业管理

现代化创新成果报告材料

宁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辖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南沟、老窑沟和山西宁武德盛、张家沟五个煤业公司,一个煤矸石砖厂和在建的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项目与煤制油工程。五个煤业公司井田总面积27.596平方公里,资源总储量58452万吨,生产总规模450万吨/年,职工总人数3100多人,拥有资产21亿元。煤矸石砖厂2012年8月竣工投产,利用煤炭工业生产废弃物煤矸石作为原材料,投资1.02亿元建成年产1.2亿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生产线,预计10月份达产达效。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运行。宁能投资公司全力向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战略方向迈进。

一、兼并重组整合管理模式创新

煤炭资源整合是全省强煤固本、强省富民的战略举措,宁能投资公司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产能置换、关小上大”的兼并重组原则,加大兼并力度,科学合法重组,到2010年8月最终整合为产能450万吨/年——本市唯一的国有煤炭企业。面对资源重组整合的种种不利因素,宁能投资公司迎难而上,积极引进资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设立合理标准、注重协商协调,依法推进兼并重组整合步伐。

(一)煤炭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地方管理部门将整块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由于没有完善的煤矿企业准入制度,造成煤炭资源开发队伍鱼龙混杂,资源浪费严重。矿业权不合理配置的现状提高了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成本,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缺乏资金而拿不到矿业权,资源后备保障能力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状况,宁能投资公司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兼顾各方面利益,走过了艰难的兼并重组之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在煤炭业界确立了自身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县域内“多、小、散、乱”的煤炭产业格局,公司煤炭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潮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09年—2010年两次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功勋企业”荣誉称号。

(二)规避兼并重组风险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大多数中小型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事故发生率高,而宁能投 资公司又面临着严格安全考核制度。如果对兼并后的煤矿仍旧按照公司安全标准进行考核,公司将承担很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同时,对被兼并矿井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购成本较大。宁能投资公司为确保兼并重组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整合有技改价值的矿井。同时合理引进资金,加大对兼并矿井的基础建设投入,至2009年底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五个煤业有限公司全部按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建设推进。2007年在忻州市煤矿中首家成功使用气相色谱仪火灾预报束管检测系统和防尘检测。2009年上半年对三座矿井安装使用顶板离层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顶板离层、掉落的有效预测,全部安装使用“一坡三挡”防跑车监控系统,实现“一坡三挡”自动检测和调控。在电器方面,彻底更换了国家明令淘汰的所有设备,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科技管理水准,为全体矿工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走出了一条科学高效、跨越式发展之路。2011年继续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全面推近矿井机械化综采技术,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设备、精良的监控系统、有效的防检措施,为原煤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11月获“山西省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煤矿”、“山西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2009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0年获“山西五一劳动奖状”、2011年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三)着力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融合困难,重组后企业管理亟待加强。随着兼并重组的推进,集团公司规模和业务迅速扩大,面临着各种管理问题,例如产能分散、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后劲不足;被兼并过来的煤矿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较低,经营不善;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去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针对这些问题,宁能投资公司超前思维、科学决策、坚持“以法办企、安全立企、从严治企、转型兴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办企方针,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宣传新的用人机制,加大力度与投资,由使用人向培养人转变、由招工变招生,实行“请进来”培训、“送出去”学习、“工作中”锻炼的举措。

1、变招工为招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006—2011年,投资80万元向社会招收30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身体健康的男性青年230人选送到山西省煤炭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忻州市工业学校、雁北煤校等进行采煤、测绘、机电、安全与通风等专业的脱产学习。学习毕业后回矿安排在煤矿的重要对口岗位,一些学习扎实、工作有方的已进入矿、坑的领导层,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建设、发展默默奉献;同时为了强化职工的学习,提高领导层、管理层、技术骨干的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为了方便职工又不放弃技术的学习与深造,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及时结合,再辟新路,与中国矿大、太原理工大实施校企联合办班,投资27万元选拔中层以上领导和优秀职工60人参加为期三年的专、本科学习(参加统一的成人招考,录取人数60人,录取率99%)。

2、强化内部培训、严格标准上岗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面对职工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和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公司历来十分重视职工的上岗培训、业务培训。2009在2007年取得四级资质安全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按照三级资质安全培训的要求再投资93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模拟实验设备、设施、购置计算机40台成立电教室、购置了投影仪等先进授课设施、更新了两座教室的全部桌椅、培训了专兼职教师8人,并经省煤监局一次性验收取得三级资质的安全培训中心。在培训上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的培(复)训工作,一手抓职工的全员培训与技能比武的理论与实践培训。2011年投资118万元对28名矿级领导(17人市安培中心培训)、208名安全管理人员、152名特殊工种人员(64人市安培中心培训)、60名监控人员(28人市安培中心培训)、159名班组长(61人市安培中心培训)、5名教师(市安培中心培训)进行了培(复)训学习并取得资格证;投资60万元对公司职工开展了(包括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卫生监督所授课的)全员脱产培训20期3999人次,取得培训合格证的3260 人;开展各种技能比武和理论考核培训10期932人次,严格执行经培训考试合格发证上岗,否则淘汰下岗的原则,实现了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同时为了真正实现“上岗必训、在岗必学、提高素质”的目的,对全体上班职工每人每年发放继续教育补助金1000元,在企业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2011年再投资近千万元新建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向煤炭企业安全培训的现代化、科技化迈进。

3、发挥党委作用、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集团公司除了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基本素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党总支建立初期,一直到公司党委的成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积极培养热心事业、技术过硬的同志入党,对党和国家的重要精神及时传达、组织学习,开展有内涵、多样化文化体育活动,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公司图书室,为员工提供优雅清净的学习环境。各子公司成立党支部,形成以党委为中心的领导机构,为全员素质提高提供了精神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公司和谐、稳定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管理创新

宁能投资有限公司始终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可循环经济为目标,强化打造绿色矿山理念,形成 了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生产模式。通过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随着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推进,煤矿经济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崭新阶段。

(一)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随着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步伐,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还蓝天碧水与百里煤业、建设秀美矿山,以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标准和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为总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2012年再投资2480万元引进ZHJ一体化净水器,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达到了401m3/h,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2m3/h。两项污水净化后大部分循环利用为煤炭开采除尘水源,大大节约了地下洁净水资源利用量,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标。6座锅炉烟尘排放均采用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处理,目前烟尘排放已经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针对煤矸石污染问题,从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目标出发,2011年8月投资兴建年产1.2亿块煤矸石砖厂,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煤矸石多孔烧结砖,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项 7 目。

(二)长远发展规划、打造绿色矿山

公司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矿山绿化作为企业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来抓。2011年投资63万元、投义务工8000个种植松柏树4300余株、种植特色树种、花草等6300㎡,为企业的总体绿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取得了丰富的绿化工作经验。2012年生态治理目标:投资3570万元治理塌陷区,恢复耕地荒坡2480亩、绿化治理1520亩。以完成耕地恢复1200亩,绿化植树2000余株,绿化面积900亩。目前已营造出环境优美的绿色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矿山”已经列为公司长远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近几年来公司以企业文化底蕴为基础,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优化人文环境,整合员工队伍,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提炼出了核心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带着感情抓安全”,以及“安全工作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无小事;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安全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等一些言简意明,内涵丰富的安全理念。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安全工作内涵,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 安全”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一)创新用人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和完善了科技贡献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广大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攻关活动,对有关人员及时给予奖励,积极营造“机制用人、环境留人、制度管人、培训育人”的氛围,创新人才激励机制。2009年公司给1000多名优秀人才发放了价值2200元的电冰箱;2010年发放价值2600元的液晶电视机;2011年发放价值2990元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安全管理干部的任用方面,制定了严格选拔办法,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作风扎实的管理人员充实到重要安全岗位,把安全工作做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制”,发生事故的单位,对区队干部免职。激发了员工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落实安全责任制、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我们站在政治高度抓安全,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安全管理上树立“责任有我、我必负责、安全有我、我必安全”的安全事故“零”目标,在安全管理方面自上而下落实安全责任,自下而上实行安全保证,与此同时,严格隐患排查,开展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项联合考核。按照标准考核制度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使职工在操作时知道先干什 么、后干什么、怎么干才安全,来推进职工的规范操作行为。在规范操作行为的同时,力求精细化管理,因为安全生产这件大事是由无数“小事、细节”组成的,没有“小事和细节”的安全,就不会有煤矿的整体安全。采取强化规则意识、约束人性的弱点,促进每位员工将小事做精、做细、做透,使细节完美、成就安全生产。创新安全管理、打造安全长效机制。为了确保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要求矿级领导眼要向下看,劲要往下使,运用“一线工作法”狠抓矿井现场管理,严格矿级领导入井跟班制度,对采、掘、机、运、通实行系统管理和现场隐患排查。矿级领导、中层负责人每班必须至少各一人入井跟班进行现场管理,实行领导管理工人、工人监督领导的平等制约机制。此外,坚持“自上而下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自下而上保安全”的原则,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签订责任状;集团总经理与各子公司经理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安全责任金列为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考核中逐月兑现,同时加大安全“六大工程”建设。通过以上举措,宁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连续安全生产3200天无事故的好成绩!

(三)安全科技创新、提升安全水平

在科技创新上,要着重解决安全工作的难题和挡手问题。对重点课题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要紧紧围绕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方便员工操作这一核心去运作。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经常 组织群众性的革新活动。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定期组织安全研讨、专家调研活动,交流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为全面推进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公司首创的“一次性采全高”开采技术正在进行技术论证,准备申报技术专利。科技人员通过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顶板、防灭火等方面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奉献了聪明才智。

(四)技术革新,推进标准化矿井建设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严格按照煤矿的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了企业的新提升、新跨越。投资3.2亿元对集团下属的庄旺、南沟、老窑沟、三座矿井采煤方法进行改革,实现长壁式悬移组合支架采煤法,在市属煤矿中首家建成了35KV双回路专线供电,率先使用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和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等高科技检测系统和防尘检测; 2009年投资13亿元对五座矿井进行第二次采煤方法改革——全面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建设,有效实施了“一坡三档”防跑车监控系统工程,首创推广“一次采全高”开采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继续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5个矿井全面实现机械化综合开采。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矿井监测系统、人员定位、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基本建成;生产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已完成建设,基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同步建设,目前为止已建成永久性避难硐室5个,临时性避难硐室1个。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煤矿救护规程》,坚持理论学习,业务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苦练基本功,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按照标准要求严格进行操作训练。以建成反应快速、协调高效、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为煤炭安全生产提供坚实后盾。

四、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管理创新

根据公司发展的战略需求,为了使煤炭工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提供安全、先进的服务,降低煤炭开采成本和保障煤炭生产安全,宁能投资有限公司投入人力、财力,在忻州市煤矿中首家建成了瓦斯、产量、视频、网络通讯、瓦斯跟踪、考勤定位“六位一体”的综合监视监控系统。实现了信息化、机械化两融合,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发展潜力,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为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调整管理理念、建设信息化系统

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将煤矿的建设生产过程、物资材料移动、事务管理、资金流动等业务过程数字化,提供给各级领导和矿工,使煤炭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在加强管理现代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增强煤炭生产安全系数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宁能投资有限公司面对信息化水平低下、煤矿信息技术落后、煤矿长期粗放经营的困境,积极 调整管理理念,创新煤矿信息化管理办法,建立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借助互联网与外部的信息系统相连,公司可以迅速获取国内外市场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风险,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化建设对于公司煤炭安全生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发挥“六位一体”综合监视监控系统作用,安全监控调度中心能够实现各种监测数据的处理、显示、查存,监控井上、井下主要生产环节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利用安全防护设备控制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失。宁能投资有限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不仅解决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生产自动化问题,又能了解到各种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

(二)信息化、机械化两化融合

为了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两化融合是公司改变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2010年—2012年,宁能投资有限公司依托现有整合资源,以企业全面信息化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技术改造和系统建设强力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与机械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机械开采的技术含量。公司制定了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并有计划的落实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模型;建立了具有煤炭特色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建立了“多网合一”的综合信息网络;在矿井采掘、运输、通风、排水、机电等关键环节 实现了安全生产监测。这些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建设成果,对公司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可观的变化,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两化融合新路。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公司煤炭生产的安全预警能力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五、关注民生、回报社会

增收和发展是企业和谐的基石,安全与进步是企业的和谐屏障。与此同时时刻把改善职工生活、创建和谐绿色矿区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为职工营造了温馨、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把关注民生工程,加大企业回报社会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作为企业生存的条件,为社会的稳定、和谐贡献力量。公司成立以来,新安置和招聘用660人,减轻了宁武的社会就业压力;清理原七厘洼煤矿拖欠旧工资、旧养老统筹金780万元;为职工加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井下一线职工还加入了煤炭职工意外伤害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公司行政部门主动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施“温暖工程”,年优惠50万元左右为职工供炭1500吨;年投资28万元左右为职工发放防暑用品、中秋节、春节发放节日食品;年投资87余万元为职工按时按规定发放具备安全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相关福利;投资166万元购置职工上下班接送车六部;投资80万元为矿区职工打深井 一眼,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半个世纪职工吃不上自来水的历史;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和社会困难子女上大学、发放困难补助54万元;2011年职工工资平均增长24%,最低工资1800元,年平均工资3.12万元;同时进一步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想方设法为职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投资2100余万元:(1)建成各公司新型的“两堂一舍”。(2)对辖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治理、规模绿化及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种植松树、柳树、国槐等树种2.5万余株,美化3600M2;硬化矿区路5.6KM;安装路灯66盏、霓虹灯36M2。(3)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投资30万元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室,投资80余万元安装了LED大屏和显示屏,并积极开展职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及“安康杯”安全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六、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政策,以及2012年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和排放的需要,于2011年8月份投资1.02亿元开工建设年生产能力1.2亿块的煤矸石砖厂,2012年8月份竣工投产。该项目建成后,年可消化煤矸石36万吨,年可节约标煤8300吨,四座矿井的煤矸石可全部消化,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该生产线投产后从原料到成品所有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利用煤矸石砖厂的余热可供 暖、发电,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循环经济目标,该项目已被列为忻州市转型发展标杆项目。2011年8月为了有效利用呆滞煤炭资源,引进北京中矿宝源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技术,合资投建了小庄煤炭地下气化示范项目与煤制油工程,该项目采用注气点后退式气化专利新工艺,实现气化剂注气点的可靠后退和边气化边进行燃空区充填的理想作业状态,工艺技术水平走进了世界先进行列。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运行,日产气20万M,年销售收入3300万元、年利润1960万元,该项目是一种回收呆滞、废弃、高硫及不能开采的边角煤炭资源的高新清洁生产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已列入忻州市转型发展标杆项目,正在申请省重点项目。除此之外,2012年拟投资8.5亿元建设年吞吐量600万吨的煤炭发运站;投资3.5亿元建设年洗(选)能力500万吨的群矿洗(选)煤厂;投资0.8亿元建设矿山设备综合修配厂。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建成必将为公司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转型标杆项目,率先走出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2012年,我们将弘扬着山西煤炭精神,科学组织煤炭生产、销售,高效发展煤炭经济,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踏上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显著提高企业的社会、3经济效益。

二0一二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篇:严抓医疗质量___确保医疗安全

严抓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一、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1、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要坚决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处方管理等核心制度,加强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培训。

2、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3、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4、学习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二、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1、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制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与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鼓励及时、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认真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医患沟通制度。

3、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度。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及时处理麻醉意外。

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加强输液规范化管理。

5、加强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6、全面排查医院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7、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8、积极推进医疗纠纷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1、探索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实行中长期预约服务。

2、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

3、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4、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办理入院、出院手续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帮助。

5、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新农合、城镇医保结算服务管理。

6、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7、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

8、加强投诉管理,畅通沟通渠道。设立或指定专科、专人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下载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基层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各煤炭企......

    抓好安全工作 确保发电目标完成

    抓好安全工作 确保发电目标完成2008年10月4日下午,维护班全体人员进行了一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学习与讨论会议。 会议有检修主管郭工、安全专责高工组织主持,并组......

    抓好反渗透反分裂斗争,确保国家政权安全

    抓好反渗透反分裂斗争 确保国家政权安全 公安部3月17日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出席并讲话。他强调,部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和机关......

    如何抓好安全与质量

    如何抓好安全 一、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或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 1、安全事故往往损害的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真是生死攸关,像这样的问题不是政治是什么? 2、它对个......

    抓好环保质量安全工作 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推荐阅读)

    董事长杨安国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强调抓好环保质量安全工作 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本报讯:8月21日上午,我公司上半年经济分析会在集团公司9楼会议室召开。董事长杨安国主......

    “16488”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转”出一片新天地 ——高平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纪实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 “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

    转型中的跨越

    转型中的跨越 2011-8-18 15:38:12 ——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调整结构创新发展纪实 对于大连银行业来说,2011年所面对的宏观环境不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宏观政策持续收紧,存款准......

    转型跨越演讲稿2

    凝聚智慧力量助推企业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公司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智慧力量 助推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