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铃薯深加工及多品种化调研报告
马铃薯深加工及多品种化调研报告
马铃薯产业是肥城市农业优势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大,内外销量逐年增大。湖屯镇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接市有机办通知后我们对马铃薯的深加工及多品种化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生产现状。全镇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8000多亩,最多时达到1万多亩占全镇播种面积1/5。全镇马铃薯总产量近2万吨创产值4000多万元。
(二)加工现状。目前全镇无一家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三)销售现状。销售主要是个体营销大户组织鲜薯向外营销作为餐桌菜薯用,农户自产自销食用和作饲料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均有发展,但在种薯生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和产后加工、转化能力及产品运输能力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单产低,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受品种退化,马铃薯良种供应跟不上,基础设施脆弱、抵御风险能力低,农村劳力大多以老人、妇女为主,接受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能力弱,生产水平不均、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不健全、缺少有效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体系等因素影响,全镇马铃薯平均单产净种仅2000多公斤与市内生产水平高的相比,少1000公斤左右。单产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质产品替换步伐缓慢。我市没有成立独立的种薯繁育机构。二是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滞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农技人员少,无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人员基本无外出学习机会,造成人员、知识的老化。搞好马铃薯多品种的科技措施落实和以晚疫病为主的病虫监测防治,仅靠现有的有限的乡级农业科技人员,显得力不从心,很大程度制约了全市马铃薯科技入户步伐和马铃薯科技覆盖率的提高。
(二)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按照市政府要求已将所有淀粉加工企业关闭,深加工产品尚属空白,产业链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再就是由于企业与农户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接机
制,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农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使产业链条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工专用薯品种缺乏,不适应加工需要。马铃薯加工类型有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加工、油炸薯片薯条、全粉加工和速冻薯条薯片加工等。不同种类的加工对马铃薯原料薯的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薯块大小、外观形态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一是市内专用加工原料薯的种植不能适应专用品种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使原料薯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种植效益低下,不能形成相对稳定、均衡生产的产业化基地。二是群众认识不够,无法确保销路。
(四)营销体系不健全,商品率低。虽然成立了部分合作社组织,但基本没有成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形成品牌,马铃薯外销基本靠小商贩倒买倒卖,小批量销售,同时农民与企业、农民与营销人员间结合不紧密,企业和经销商未与农民形成真正利益关系,共同承担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村涌现出一大批马铃薯营销人员,这些营销人员的出现对促进生产、搞活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营销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市场经验,凭着“一辆车、一杆称”走街串巷开展收购业务,竞相抬价、压价,营销市场不规范,很难形成合力。
(五)贮藏简陋,缺乏安全储藏保障。储藏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技术,所具有的马铃薯贮藏窖基本为自建库,数量少、容量小, 建设标准不高,管理粗放,常出现烂库现象,还有很大部分未用冷库贮藏,目前全镇只有大小冷库3座总容量不足6000吨。
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要发展壮大,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加强与高端市场的对接,积极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不断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育繁推广体系、生产经营体系,树立品牌;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品牌;以发展加工为突破口,扶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产业开发,不断延
伸产业链和创新品牌,增强企业带动能力;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坚持创品牌、扩大外销,提高马铃薯对外知名度。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马铃薯产业稳健起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党委、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决定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向,可以说,领导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会直接决定和影响产业发展,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基本都是把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成立产业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相关部门配合抓,积极解决马铃薯产业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三)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是马铃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的保证。各级政府要把传统产业当作新产业培植,要从培植新产业的角度,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资金是保障,不管是生产环节的科技推广应用,还是贮藏、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作用。
(四)进一步合理布局,扩大马铃薯基地建设。马铃薯商品薯基地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在搞马铃薯产业布局时,做到马铃薯产业与畜牧产业统筹兼顾发展,发展销售和加工型商品薯。加工型商品薯要把基地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参加基地建设,与农户形成定单农业,发展稳固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和市场带动,引导商品薯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品质。一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根据不同区域选择适宜品种,加大脱毒推广力度。二是举办马铃薯高产科技样板,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栽培配套综合措施,要科学制定不同的高产栽培模式。三是重视病虫防治,加大对以早疫病、晚疫病等为主的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把好种薯、土壤、生产环节病虫害监测防治关,杜绝病虫大面积发生,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六)进一步开拓马铃薯市场,提高马铃薯销售率。建设和拓展马铃薯商品薯市场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通过引入股份
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个人和外资等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选择市内辐射马铃薯主产区交通便捷的火车站(点)建设1—2家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批发市场集马铃薯中转发运、仓储运输、市场交易、信息交易、品牌打造、质量检疫检验为一体,扩大向外知名度。二是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建立对外营销网络,开拓各类马铃薯市场。三是扶持发展农村马铃薯流通合作组织,大力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马铃薯营销公司,逐渐形成以企业、集体、个体协会积极参与,政府搞好服务的流通格局,逐步提高全市马铃薯商品率。四是要规范管理好营销市场,打击破坏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五是必须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要积极推动产品商标注册、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定、产地标识注册等工作,加大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依靠品牌不断提升我市马铃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篇:第3期铝及铝深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第3期
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组2009年3月5日
产 业 动态
动态一直购电有望重启,试点圈定15家企业。针对《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中直购电试点推行一事,参与《规划》起草的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武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规划》并未否决在有色金属领域推行直购电试点。
但是直购电并不会惠及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所有公司。在直购电试点方面,国家不会对所有的有色金属品种及全部铝企放开,而是有选择性地对符合国家环保、投资管理规定,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电解铝企业推行直购电。这次直购电试点选择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包头铝业公司、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陕西铜川铝业有限公司、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四川广元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共15家铝企作为直购电的试点企业,神火集团不在其中。
直购电并非等同于优惠电价,在有色金属行业推行直购电,目的是使处于巨大亏损中的有色行业企业能够恢复运转,同时能让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维持电力稳定的供需关系,是个双赢的选择。
通过直购电方式,电价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直购电电价并不是国家确定的电价,而是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谈判的价格,根据电力供需形势、用电小时数和合同时间,价格不完全相同,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铝企通过直购电方式获得的电价相比于正常电价的优惠幅度在0.03~0.06元/度,此前吉
林省、广东省进行了试点,吉林省10家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达成了交易,电价为0.333~0.343元/度。按照每吨电解铝耗电14000多度算,吨铝的成本可降低300~800元,如果按照当前11000多元/吨的铝价计算,铝企通过直购电模式可提高5%左右的收益。
动态二美铝“牵手”河南省政府,河南铝工业有望结束“二元”时代。美国铝业公司(下称“美铝”)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国际性铝业公司,2008年其营业收入达到2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500亿元,而国内铝行业老大中铝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为1269亿元人民币。2月11日,河南省政府与美铝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四项协议:一是合作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项目,在河南建设世界一流的铝、镁、钛等有色精深加工项目;二是推动地方铝工业整合重组,美国铝业公司以适当方式参与河南省有关企业整合重组,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在交通车辆等设备制造、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赤泥综合利用以及再生铝等方面加强合作;四是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商定成立工作小组加快推进具体领域和项目方面的合作。
当前河南铝工业的现状是中铝与河南本土铝业集团“二分天下”。而美铝的加入,无疑将为河南铝工业增加新的竞争力量,“三足鼎立”有望取代“二元时代”。
河南将在今年打造一个超千亿元规模的有色工业集团迎接美铝,思路是以已经成立的河南有色控股(河南有色控股成立于2007年7月,由豫联集团、伊川电力、神火集团三家共同出资组成,成立之初三家资产超过33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但是,豫联集团、伊川电力、神火集团三家的重组并不是实质性的,三家的经营依然各自独立,并没有真正重组为一家企业。”)为框架,形成超千亿元的河南有色工业集团。这个大企业成立之后,豫联集团所属的铝加工项目和神火集团所属的铝加工项目都有可能成为美铝的合作对象。
动态三神火集团与商电铝业实现战略重组。2月28日,神火集团并购商电铝业集团下属鑫丰铝厂的协议签订,实现了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
商丘市境内电解铝产能占全省电解铝产能的14%。但从全国、全省电解铝发展看,该市电解铝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小,特别是受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全国铝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出口限制和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商丘市电解铝行业的这些弱项已逐步显现。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次两大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形式为:神火集团以7.4亿元的价格整体并购商电铝业集团的鑫丰铝厂;为保障神火集团并购鑫丰铝厂后的电力供应,商电铝业集团筹建的2×30万千
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交神火集团筹建;商电铝业集团退出阳光铝材公司和15万吨铝板带建设项目,由神火集团独资建设;鑫丰铝厂的供电结构不变,一部分由电网直供,一部分由商电铝业集团发供,其中由商电铝业集团供应的电量价格按网电价格执行,鑫丰铝厂的管理人员和工人随资产进行转移,同时所签署的有关购销合同将继续执行。
动态四3.80伏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大型铝电解槽在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试验成功。由冯乃祥教授发明的,东北大学和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的“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槽”和与此相配套的“铝电解槽火焰—铝液二段焙烧新技术”两个项目成果通过了国家鉴定。
在130台168kA大型预焙槽机组上替换的3台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试验机已连续运行一年。数据表明,该槽电压比对比系列电解槽的槽电压降低0.3伏,只有3.80伏(包括效应分摊电压);电流效率平均提高1.36%;直流电耗达到12281kWh/T-Al,比该机组其它127台电解槽的平均直流电耗13393kWh/T-Al降低了1112kWh/T-Al,每吨节约电费550元。
铝电解槽火焰—铝液二段焙烧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电解槽的焙烧质量,缩短了焙烧时间,降低了能耗和焙烧费用。对168kA电解槽机组使用该焙烧方法火焰焙烧24小时,天然气消耗约2500M3,铝液全电流焙烧24小时,消耗电能约12400kWh,按电价0.45元/kWh,天然气2元
/M3计算,每吨电解铝节约电费1200元。
动态五铝电解用碳阳极裂纹控制技术在中铝河南分公司试验成功。由中铝河南分公司科研人员完成的“铝电解用碳阳极裂纹控制技术”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该项目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外小颗粒高密度碳阳极裂纹控制技术的空白。
该技术主要对碳阳极小颗粒配方裂纹产生的机理、影响裂纹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攻关,找出了阳极生产过程在应力贮存与释放的规律,成功开发了高密度碳阳极配方的调整控制技术,减少了碳阳极裂纹的产生,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该公司的阳极合格率从2006年的91%提高到了目前的96%以上,年新增利税50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第三篇:第1期铝及铝深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第1期
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组2009年2月24日
铝及铝深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做大做强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加大对该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和发展指导,提升产业档次水平,研究制定扶持办法,并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1使该产业产值达200亿,让该产业走在六大产业之首。产业组对目前我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定位进行了研究,并撰写该产业调查报告。
一、产业现状
我市具备做大做强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的优势和条件,尤其在产业基础、电力、土地及环保容量等方面拥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目前,我市有铝及铝深加工企业六家:沁澳铝业有限公司、神火铝材有限公司、铝试验厂、福有铝业、胜大铝业、高远铝业。其中,电解铝企业2家,铝型材生产企业4家。电解铝年产能18万吨,预计明年达到42万吨;精品铝板带产能5万吨,预计明年达到10万吨,其它铝材产能为3万吨,预计明年达到6万吨。同时,还将逐步发展电解铝的下游产品,开展铝深加工,投资建设高档铝型材项目等,将铝及铝深加工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坚定不移地推进。
二、企业情况
1、沁澳铝业有限公司。沁阳沁澳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2006年6月与神火集团合作成立沁澳铝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重组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不仅恢复了原有产能,而且将电解铝产能扩大到年产16万吨。
公司占地358亩,注册资金2.5亿元,资产总额10亿元,职工总数1500人,管理人才107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2人。公司现有290KA系列电解槽184台,产能为14万吨/年,拥有二套超浓相输送和烟气净化系统。80KA系列电解槽84台,产能为1.8万吨/年,拥有一套超浓相输送和烟气净化系统。
2008年,全年电解铝产量144204吨,没有达到设计产能,原因是上半年受到电力限制,下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美国金融危机影响,铝锭价格持续下跌,从上半年最高的19000元/吨附近下跌到最低不足11000元/吨,跌幅高达8000元/吨,企业全面处于亏损状态。全
年销售收入22.68亿元,利润8895万元,上缴税金1.5亿元。
成本结构:
原材料(每吨电解铝)单价(元/吨)成本比例(%)
氧化铝1.93吨175227
碳阳极0.52吨22978
氟化铝0.023吨48791
电15000余度0.42元/度432、神火铝材有限公司。神火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现有职工450人,主要产品为高精度铝板带,现有5万吨/年铝板带产能,其中:Ø1003×1900铸轧机5台、25吨熔炼炉5台、保温炉5台,其它配套设备齐全。
2008年生产铸轧卷4783吨,实现销售收入4.59亿元,利润19.1万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
3、郑州研究院沁阳铝电解试验厂。该厂隶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铝电解试验厂是由原国家计委命名的国家级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承担铝冶炼工艺及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的工业试验任务。1993年建成并陆续投产。经过扩大试验槽和技术革新,现产能达到2万吨/年。现有职工330人、技术人员60余人,科研力量十分雄厚。主要产品除重熔用铝锭外,还生产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以及各种规格的纯铝圆铸锭、铝导杆、铝母线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目前正在建设新型电解槽技改项目。
2008年生产电解铝1.5吨,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润 900万元,上缴税金1350万元。
4、福有铝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国标合金棒、铝母线以及铝建材深加工。年产成品铝材约2万吨,创产值4亿元左右人民币,年实现税利500余万元。现有职工100余人。计划再投入资金1500万元,筹建铝板生产线生产规格合金铝板,进一步扩大铝材生产规模,可新增产值2.8亿元左右,年实现利税1500余万元。
2008年生产铝合金棒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462万元,上缴税金520万元。
5、沁阳市胜大铝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生产、销售铝合金、铝锭、氧化铝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拥有两条国内先进水平的热顶式铸造系统和水平同步铸造系统,生产规模为6000吨/年,固定资产297万元,现有员工70余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12人,拥有数字化管理网络系统,已实现办公网络化,管理科学化,生产自动化。
2008年生产铝合金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0.69亿元,利润300万元,上缴税金483万元。
6、高远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高远铝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万㎡,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企业现有职工700余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30余名,公司产品电动车轮毂,是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轮毂专业生产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套。
公司具有一流的专业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拥有各种数控设备、浇铸机、普通车床、抛丸机、熔炼炉等设备160余台。已形成了生产、加工各种铝合金浇铸、压铸产品能力。
2008年生产轮毂37.4万套,实现销售收入3526万元元,利润-62万元,上缴税金122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电力紧张、电价过高。电是电解铝的主要成本之一,占电解铝成本的43%,因此电力紧张及电价过高问题是制约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二是研发能力低下。多数铝及铝深加工企业产品类同,都以原铝为主打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缺乏新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后续加工能力,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三是高附加值产品少。纵观近年来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电解铝行业基本上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从行业链条上看,国家对原铝以及初级铝加工的限制较严,而对高附加值的铝加工产品没有限制,我市缺乏的恰恰就是高附加值的铝深加工产品。四是思想不开放。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信息沟通,缺乏技术创新交流,缺乏全局观念,因此虽然我市有些企业产量位于全国行业前列,但未能形成一个拳头,难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污染治理力度不足。我市绝大多数企业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小型企业急功近利,不仅不重视环保,也无资金和技术治理污染,加大了环保整治难度。
四、目标、思路及措施
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到2011年使整个产业销售收入达200亿元,税收14亿元,利润8.5亿元,安置12000人就业。
思路:育好龙头、拉长链条、强化招商、扩大规模。
育好龙头。遵循“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原则,培育沁澳铝业有限公司为我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龙头。
拉长链条。发展铝精深加工链,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一是板带坯料-中厚板-薄板-铝箔精深加工链;二是铝合金-压铸件精深加工链;三是铝合金-型材精深加工链。
强化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壮大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产业配套,形成上下游互动、紧密相连、协作配套的产业价值链。
扩大规模。通过兼并重组和自我发展等形式,有序发展铝深加工,引导企业与广东兴发铝业、河北立中集团等大企业进行联姻,使电解铝产能扩大到60万吨,铝深加工产能达到40万吨。
措施:
1、强化产业领导小组的协调和引导作用,协调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运,引导企业研制开发高精尖产品;
2、强化招商,每年市主要领导和产业组要到全国各地招商5-6次;
3、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制订鼓励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兑现以往的优惠政策;
4、加大服务力度,以企业服务年为载体,市领导、产业组应一对一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力度;
5、利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促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五、几点启示
纵观我市六家铝及铝深加工企业,无论从企业规模、产量、销售收入还是税收,沁澳铝业有限公司当之无愧为我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龙头。从沁澳公司的成本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占成本几乎50%的是电力供应,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要以铝电联产为核心。廉价和稳定的电力供应是电解铝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电解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国家曾经为了调整电解铝工业产业结构,提升铝工业竞争力,支持山西铝厂以铝电联营方式建设了年产电解铝28万吨和2×30万千瓦装机的铝电联营项目,支持兰州铝厂建设3×30万千瓦装机的自备电厂等,我市电解铝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也必须走煤、电、铝一体化的模式。同时积极促成中电投2×6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让神火参股,降低沁澳公司电解铝成本。
二是要以峰谷电价为抓手。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对企业实行峰谷电价,一来鼓励企业夜间用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二来可以减少电厂夜间电量消耗,增加电厂收入,实现电企双赢。
三是要是链条延伸为战略。在做河南“十一五”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时,曾有知名人上提到,河南铝工业的软肋就在于铝工业深加工能力与铝工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称。就我市来说,六家铝及铝深加工企业中,有四家是铝深加工企业,但是这四家铝深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总和也不如一家电解铝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所以,我省铝工业的软肋也是我市铝工业的薄弱环节。要想做大做强我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必须延伸铝精深加工链,形成一系列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
四是要以节能降耗为手段。注重节能及清洁生产,实现铝及铝深加工工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铝及铝深加工工业节能降耗、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篇:第2期铝及铝深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第2期
市铝及铝深加工产业
组2009年3月4日
一周工作动态
动态一。3月4日上午,铝及铝深加工产业组在沁澳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工地召开现场会,由市纪委书记闫小杏、正县长级干部王跃进,政协党组副书记闫林森召集企业局、太行办事处、王曲乡、国土局、建委、规划局、沁澳公司就沁澳公司科技创新中心开工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协调解决。沁澳公司按协议付围墙工程款、并于当天下午将科技创新中心规划报送规划局;王曲乡负责西边界围墙修建;王曲乡和太行办事处负责区域内坟墓的迁移工作,企业局负责协调西边界围墙、坟墓迁移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款及时到位;建委负责供排水管网设计、确定道路标高和天然气接入规划;国土局负责按期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局负责及时将科技创新中心规划上报市政府审
批。闫书记要求各部门要各行其职,全力以赴,限期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工程于3月16日前开工建设。
动态二。3月4日下午,市纪委书记闫小杏、政协党组副书记闫林森带领产业组成员及企业局部分人员到沁澳公司听铝产业专题讲座。
沁澳公司总工张兵胜同志就国际国内铝工业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铝的性质、铝的生产工艺及经济指标、铝的应用领域、产量和产能状况和铝产业的布局做了全面讲解。张兵胜还介绍了神火集团应对经济危机提出的口号“在干毛巾里拧出水、干树枝里榨出油”。
通过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会,大家一致认为,安排学习铝专业知识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的,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铝工业,了解铝工业,为铝产业发展搞好服务奠定了基础。
动态三。2月26日,为了确保我市与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签订的《铝型材加工项目合作意向协议》能够如期履行,市纪委书记闫小杏同志带领正县长级干部王跃进,政协党组副书记闫林森一行四人,前往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董事长进行了商谈,确定年产五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于今年开工建设,一年内建成投产,并商定近期来沁洽谈项目建
设若干细节问题,确保项目能够尽快开工建设,提前建成投运。
第五篇: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沿山贫困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开发的主战场,按照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思路,立足干旱缺水实际,积极开发适宜资源、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马铃薯产业,为沿山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开发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我市28个贫困乡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海拔2000米以上的浅山区,气候阴冷,无霜期短,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2400毫米以上,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60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的25%和55%,人均保灌面积0.5亩左右。长期以来仅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由于无支柱产业支撑,农民脱贫致富步履维艰。在新世纪扶贫开发中,沿山贫困乡村依托 全市“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在8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带动下,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促农增收脱贫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市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脱毒有中心、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储藏有设施、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格局。一是基地规模逐年膨胀。形成了以山丹马场、大马营、霍城、顺化、丰乐等乡镇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顺化、丰乐、南古、新坝、大马营、霍城、李桥、陈户等乡镇为主的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以洪水、位奇、清泉等乡镇为主的菜用鲜食薯生产基地。二是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在重点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同时,逐年总结完善种植技术,形成了机械起垄 ? 点播 ? 覆膜 ? 膜上覆土等配套技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三是新品种引进逐年增多。在重点抓好大西洋、陇薯系列品种推广的同时,市县农技部门与省农科院、外地种薯生产企业积极协作,引进一些适宜我市栽培的马铃薯良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耐储运的品种在我市示范推广。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稳定在44万亩以上,其中沿山贫困乡村35.2万亩,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5万亩,年产微型薯2500万粒。全市建
成“六个万亩乡”和“十个千亩村”和25个科技示范点,现有马铃薯储藏库66座,贮藏能力达到21.95万吨,马铃薯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1%。全市有马铃薯专业经济组织47个、马铃薯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马铃薯12.7万吨,2010年,生产马铃薯100万吨,总产值13.8亿元,总利润7.9亿元,马铃薯产业为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809元。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考核。市县成立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挂项领导,逐级靠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县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将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各责任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完善蹲点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报酬待遇与绩效挂钩等鼓励措施。市县产业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试验示范点建设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准确掌握龙头企业的产销情况;结合“四送一训”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2.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为增强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各县区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种薯进行补贴,对全粉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克新)给予每公斤0.8元的补贴;对“万亩乡”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千亩村”,每亩补助120元;对投资兴建5吨到1000吨贮藏设施的农户和企业给予500元至5万元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相配套的动力机械倾斜,在马铃薯主产区优先保证灌溉用水,年底对种植大户和高产大户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技术推广,提升产业水平。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本着“蹲得住、住得下、用得上”的原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种薯精选及消毒、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特别是2011年,建立马铃薯综合示范点30个,市县抽调95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及时指导解决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按照相关法规,制定相应措施,规范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特别是在种薯调运季节,市、县区种子、植检等部门通力合作,查处不法商贩,净化种薯市场。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督察种薯、商品薯的调运、贮备、销售、种植面积落实、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机械种收、病虫害防治、贮藏窖建设、加工、销售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健全完善了以灌溉和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25个,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新技术14项,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深入实施“光盘进万家”和“信息进农家”工程,组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活动,制作发放马铃薯种植技术光盘4万多张,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完善以市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院)为主体,乡镇农科教培训中心为依托,村级教育培训阵地为补充的三级培训网络,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培训农民82.4万人次。
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种薯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不够到位。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加之本市自身种薯生产供应数量有限,外来客商及部分种植大户大多逃避种子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擅自进行引种和使用自产种薯,致使部分质次带病种薯在我市种植,造成死苗、烂种、减产现象,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2、机械化程度不高。近年来,虽然积极引进推广了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但由于农机具购置投入大,而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机械耕作面积仅仅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0%,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3、加工能力滞后。全市2011年马铃薯总产预计110万吨以上,而全市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不足20万吨,储藏、外销的压力很大。
三、加快马铃薯产业化扶贫的思路
1、立足区域优势,不断壮大马铃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沿山28个贫困乡镇为重点,稳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加快我市2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步伐。
2、狠抓龙头,提升产业化扶贫综合效益。一是立足优势,培植龙头。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马铃薯产业搞加工,扶持和培植我市现有的8家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二是优化环境,引进龙头。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大规模、宽领域、多渠道的引资策略,吸引外商到我市兴办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用好能人,建设龙头。按照用好一个能人、开发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大胆启用懂管理、善经营、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放手让他们创办马铃薯加工企业。
3、开拓市场,健全产业化扶贫营销网络。一是建立营销网络。针对我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巨大外销压力,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马铃薯营销网络。二是培植流通市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规范内部市场。坚持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4、依靠科技,打造产业化扶贫精品工程。坚持科技推广培训。结合马铃薯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建立以市县农技部门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骨干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力争使种植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质量标准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精品名牌。
5、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化扶贫发展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渠系配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马铃薯基地灌溉条件;大力实施城乡公路通畅工程、进村公路通达工程和村间道路硬化工程,解决农村行路难和马铃薯运输难的问题;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和通移动电话工程、宽带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及公共信息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
6、强化领导,确保产业化扶贫实施到位。切实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和服务。加大对农民创业园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化扶贫中的先进个人、企业、部门,特别是优秀企业家和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表彰鼓励。建立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对企业的信用财务风险状况、项目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大事项进行监测,健全和完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建议在新十年产业扶贫工作中,加大对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加工龙头企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脱毒中心扩建、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我市现有的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为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别是带动沿山群众增收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请省上选择1-2家,将之确定为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扶持。
二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解决一些企业资金短缺,运行不力的问题,帮助企业搞好融资,增强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对连
片种植大户,在种薯及种薯储藏窖建设上给予扶持,鼓励种植大户和个人建窖,解决马铃薯储存难的问题。对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的农户,除享受农机具购买补贴外,每户再给予一定的贷款扶持,协调金融部门和企业、农户完善资金融通机制,进一步推行“小额信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形式,搞好支农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目前一些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差,农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群众科技意识、产品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履约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技人员组织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证。
(供稿:张掖市委农办 校德阳、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