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验收管理程序
工程验收管理程序
1.目的对项目施工过程的中间验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按期顺利验收通过和交接给物业公司,便于公司掌握工程遗留问题以及对问题处理的跟踪。2.范围
适用AAAA有限公司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工程项目。
3.职责
分部工程的中间检查和隐蔽验收由工程部负责;工程中间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由工程部及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工作。
4.内容
4.1工程中间验收
4.1.1中间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4.1.1.1承建单位已经按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完成需验收的分部分项工程。
4.1.1.2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完备:
4.1.1.2.1质量保证资料齐全、真实,并与工程进展同步;
4.1.1.2.2有关原材料、半成品试验和评定合格;
4.1.1.2.3施工形成的观测数据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4.1.1.2.4分项工程自评资料齐全、评定结果符合要求。
4.1.1.3监理工程师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资料签署合格。
4.1.2中间验收程序
4.1.2.1承建单位完成分部工程后,必须先进行自评,自评完成后将分部工
程质量验评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申请进行中间验收。
4.1.2.2监理工程师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查,并参照有关验收规
范和验评标准要求对分部工程现场观感质量进行量测和检查。
4.1.2.3若符合验评标准,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签署,并通知项目部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间验收。若不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向承建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其整改完成后再重新申请中间验收。
4.1.2.4接验收通知后,及时组织工程部、设计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
位进行中间验收,并应按照政府有关规定通知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进行监督。
4.1.2.5中间验收通过后,验收参加人员应对其分部工程的质量作出最终评定,并
对中间验收资料进行签认。对中间验收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经理部发出《整改通知单》要求承建单位落实,并验证封闭。
4.1.3验收依据: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规定进行
验收,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4.1.4中间验收内容
4.2工程竣工验收 4.2.1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4.2.1.1完成建设工程全部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使用要求;
4.2.1.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4.2.1.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4.2.1.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4.2.1.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4.2.2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4.2.2.1施工单位完成设计图纸和合同约定的全部内容后,自行组织验收,并按国家
有关技术标准自评质量等级、编制竣工报告,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提交给监理单位。竣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已完工程情况、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情况、建筑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等。
4.2.2.2监理单位核查竣工报告,对工程质量等级作出评价。竣工报告经总监理工
程师、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
4.2.2.3建设单位提请规划、消防、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城建档案、燃气和民防
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项验收(专项验收程序由有关部门自定),并按专项验收部门提出的意见整改完毕,取得合格证明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4.2.2.4建设单位审查竣工报告,并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4.2.2.5建设单位编制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或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筑工程
竣工验收报告或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工程质量情况以及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意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或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格式文本,一式四份,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一份。
4.2.3验收监督:
4.2.3.1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并提交有
关质量文件和质保资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对验收工作进行监督。
4.2.3.2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工作中的组织形式、程序、验评标准的执行情况
及评定结果等进行监督。验收不通过,工程不得投入使用。竣工验收日期以最后通过验收的日期为准。
4.2.3.3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通过后,即可进入验收备案程序。
4.2.4备案管理:
4.2.4.1建设单位必须在竣工验收合格后规定时间内(根据各地区政府规定)向主
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办理备案手续:备案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规划验收合格证、消防验收意见书、环保验收合格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验收结果通知单(如电梯验收结果通知单等)、工程验收档案认可书、燃气工程验收证书、民防工程竣工验收证书、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证书、开发商签署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4.2.4.2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领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加盖公章
和法人代表签名,提交前文所述验收证书向主管部门备案。
4.2.4.3主管部门在收齐验证备案材料后出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正本
两份,副本三份,建设单位和产权登记部门各持一份正本,档案部门、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各持一份副本。
4.2.5竣工验收内容:
第二篇:人事档案管理程序
1目的
对人事档案的建立、保管、利用、归档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人事档案为公司在用人、选人等方面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人事档案的建立、编目、保管、处置等过程的控制、适用于公司各级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
3人事档案的建立
3.1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公司新进员工建立员工人事档案工作,用专用的档案盒装员工档案材料。
3.2员工人事档案应包括的人事材料为: A. B. C. D. E. 个人履历材料 录用任免材料 进修培训材料 考核奖惩材料
职称评定资格材料或证书
3.3人事档案的分类、编目和标识
3.3.1人力资源部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将员工档案按下列类别及顺序进行分类: A. B. C. 按部门分类:将同一部门的员工档案归在一起 按职务分类:按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归在一起; 按编号分类:按员工编号排序。
4人事档案的保管
4.1保管原则:安全、保密、清晰、完整。
4.2人力资源部设有专用的档案柜,档案应每年核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人事档案属保密文件,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
4.4转递制度:因工作调动而引起的档案转递应按发文要求包装、密封。档案转走后,同时在人事档案目录一览表上表明“注销”
5人事档案的利用
5.1人事档案的利用主要指档案的借阅、查阅、及出具证明等用途。5.2查阅/借阅前须填写申请表,借出的档案不得转借或让别人翻阅。
第1页,共2页
5.3查阅/借阅人必须遵守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5.4查阅/借阅过程中,严禁涂改、圈画、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复制、拍摄档案内容,也不得擅自将其他材料装入档案。
5.5借阅档案最长时间不能超过7天,若需延长使用时间,应办理续借手续。
6人事档案的处置
6.1对离职人员及时办理档案转移,企业内部档案2年后销毁,对死亡人员的档案半年后销毁。
6.2对员工人事档案的处置做好记录,填写人事档案处置记录表。
第2页,共2页
第三篇:5S管理程序
5S 緒論
一,何為5S
“5S”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簡稱“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活動.“5S”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5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範化管二,”5S”管理之必要性理.“5S”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是素養,如果沒有員工隊伍素養的相應提高,“5S”活動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5S”管理對公司的效益
l“5S”是產品的最佳推銷員
1.潔凈,明朗的生產工廠環境是品質的保證書,使顧客對產品有信心;
2.能吸引消費者,廠商參觀,增進公司的知名度;
3.建立良好公司形象之最佳管道.
l“5S”能強化公司體制
1.5S管理促進員工對公司文化的認同感;
2.5S能消除浪費,並適時,適量將物料提供生產需求;
3.推動5S可節省材料,消耗品,工具,油漆,潤滑油等;
4.可避免動力源浪費,電力消耗,有效節約能源;
5.5S的全員運動,可激勵員工士氣.
l5S能建立一個標準化制度
1.強調作業的標準性;
2.要求每一個人確實遵守作業標準
3.作業方式一致,產品之品質穩定,生產目標如期達成4.作業標準化,可提高工作效率
l5S能建立安全工作環境
1.工作場所舒適,寬廣,可避免員工心理壓迫感
2.遵守作業標準,防止工作傷害
3.工作方法的改善,可增進人與環境的親和力
4.推展5S運動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可增進員工處事能力
三.5S意義及其目的現將5S的意義與目的概述如下:
1.從原點再出發,養成良好的習慣,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作業員
2.自主管理,對自己工作場所和工廠付出愛心
3.保持清潔﹑乾凈﹑愉快的現場,提高品質﹑效率和員工向心力
4.從5S展開現場改善,達到經營革新的目標
5.造成一流的工作環境,徹底消除死角,提高經營績效
四.5S的目標
目標1:多品種生產時,要做到換線時間為“0”(Products)
l你可以立刻取出模具嗎?
l有沒有遇到過四處尋找治具,工具或刀具的情形
目標2:為了提高品質達到無不良品(Quality)
l在清潔美觀的工廠中,不良品是十分礙眼的,因此,我們也應該努力使我們的工廠也不做
出任何不良品.
目標3:以降低成本為口號使無浪費(Cost)
l工廠常保持清潔,使工作效率大為增加;把不要的東西清除掉,搬運貨物時就很順利;閃
閃發光的設備不出故障且效率也會大為提高
目標4:嚴守交貨期使無延遲(Delivery)
l清爽的工廠,愉快的工作環境,出勤率也會隨之提高;物品的有無,一目了然;機器運轉
靈活,不會停机;人,物,机械一切順利的話,交期是不可能延誤的目標5:安全第一使無傷害(Safety)
l啊!危險!地上的油!還是讓人滑倒了
l霹靂叭響,貨倒了,又讓紅藥水有用武之地
l寬鬆的衣服,十分危險,一不注意就會受傷或引起災害,千萬要注意
五,實施5S的利益
l營造明亮,清潔的工作現場
l徹底清除死角
l提高效率
l
減少故障l提升公司形象l確保安全l增進員工歸屬感l提升品質l消除浪費,降低成本
l變成有教養的員工
5S推行規則
一,意識的改革:
l首先去除或改革一些5S的意識障礙
1.“5S”實在太簡單了,不可能有什麼效果!
2.確實如此,但我們的問題不在5S.
3.雖然5S的想法很好,但是...?
4.工作已經很忙了,那里可能有時間去做?
5.做好了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6.可以做,但只能在上班時間做!
7.我們一定要開會才能5S嗎?
8.當發現問題時,又要我想辦法解決,我才不干呢?
9.做了半天,也不過那麼一點獎金,還不如放天假呢?
二,5S推行組織的建立
為全面推動5S在公司的實施,特需組建一支5S推行小組委員會,負責全廠5S的計劃,組織,改善工作,推動各部門落實各項5S相關要求;小組人數一般在8-12人左右,也可依據實際情況確立具體人數;5S小組成員必須由主任級別以上人員參與,且各部門至少有一人參加.人員結構:5S小組主席一名(或增設副主席一名),記錄員一名,委員會成員.
三,人員職責:
5S推行小組主席負責全廠5S推行計劃,實施,評核,審查等組織工作,主席之工作應參考總經理意見行動,其在5S活動中具有最高決策權及問題處置權;記錄員負責所有工作及會議的聯絡,記錄,文件的打印,分發,歸檔等工作.委員會成員負責各本部的5S推行,宣導,培訓等工作;每期5S會議中匯報各部之5S具體落實情況.
四,5S活動內容和評比之獎懲制度
5S實施初期,5S小組應每天不定時查核各部門5S執行狀況,按5S檢查表記錄得分情況,於第二天張貼在廠區公眾公告欄;5S小組對一周的得分進行統計,評比出各部之排分情況,得分最高者給予獎勵,得分最低者(包括80分以下的)給予處罰.每周定期舉行一次5S檢討會,商討未在規定計劃內解決的問題,提出具體地﹑有效地改善方案;每月舉行一次全廠5S大評比活動,得分最高者被評為“5S優秀單位”,並獲得標有“5S優秀單位”流動錦旗一面;優勝者將獲得公司的特別獎勵.具體評比內容和獎懲規則見附表:
<生產車間5S檢查表>: 適合生產部各車間,工程部樣板房,倉務部等5S查核時使用
<辦公室5S檢查表>:適合廠務部,質檢部,工程部,生產部等辦公場所之5S檢查時使用
<5S獎懲規則>:每周評核活動中,各單位在一周內總平均分將按此規則對其進行獎罰.
每期會議必須制訂本期計劃及目標,並對上期會議進行總結,把做好的納入標準並歸檔,未做好的則繼續輪到下期會議的計劃中,同時研討未完成的問題,以制訂有效的改善方案.會議后,各部門之5S成員,負責對本部人員進行宣導和培訓工作,以能及時傳達並落實會議精神,激發員工自主自發的投入到5S改善當中去.
對於每期評審后之不合格單位,在則令其處罰后,5S組織應在活動結束后,提出不合格單位之問題點和相應改善措施,以讓其及時整改.
五,活動步驟的展開
1.導入期;
2.初期5S活動
3.植根期5S活動
4.固定期(自主期)
第四篇:物资管理程序
物资管理程序
(编号:CWSZ-CX-10)目的
规范公司物资管理,明确物资供、管、用的职责,降低材料消耗,确保采购的物资满足施工质量、安全及环保要求。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为完成施工生产而进行的物资采购、验证、供应、管理、搬运及储存全过程的控制。3 相关文件
3.1 《物资设备管理制度》。4 定义 4.1 物资
构成产品的原材料、材料、成品、半成品、购配件、设备。4.2 物资证明文件
随物资进入现场(仓库)证明其质量的有关文件。包括材质证明、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及资质证书复印件等。4.3 标识
标牌、标签、卡片、现场平面布置图。4.4 供应商
指提供物资及设备的生产厂家或经销商。5 职责
5.1 公司分管领导
5.1.1 负责组织制定并签发公司物资管理文件和《合格物资供方名册》,保证物资采购供应的正常运行。
5.1.2 负责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核。5.2 物资设备管理部
5.2.1 负责材料供方评审,建立《合格物资供方名册》,并定期考察、更新; 5.2.2 负责编制公司材料采购计划;
5.2.3 负责组织主要材料、重大材料、战略材料的招投标工作; 5.2.4 组织材料合同的评审,监督合同履行情况; 5.2.5 负责建立材料合同台帐; 5.2.6 负责施工现场废旧物资的处理;
5.2.7 负责项目竣工后剩余材料、周转材料的评估; 5.2.8 负责市场材料信息询价工作。5.2.9 负责监督检查指导项目部材料人员工作和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5.3 项目经理部
5.3.1 负责编制单位工程材料需求总计划、月计划、加工计划; 5.3.2 负责材料的验收验证工作; 5.3.3 负责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
5.3.4 参与材料综合选择、考察、招标工作。6 工作程序 6.1 物资采购
6.1.1 供货方的选择、评价
工程物资按其对工程质量、功能的影响大小分为A、B、C三类(见附录),采用不同程度的控制方法,并分别对供货方进行选择评价。6.1.1.1 供货方的评价
a)应用市场调查、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法,掌握了解供货方提供采购物资的能力和产品质量等,并评价和选择供货方,填制《合格供货方预审评价表》;
b)根据《合格供货方预审评价表》评价结果,编制《合格物资供方名册》,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至有关部门和单位,A、B类物资采购时,应从《合格物资供方名册》中选择供货方;
c)工程急需或其他特殊原因,来不及对某种物资的供货方进行评价时,填写《合格物资供方外采购报告表》,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并备案;
d)当顾客通过与公司签订的协议书、合同、或用其他书面形式指定物资供货方时,也应按本程序对其指定的供货方进行评价,并实施物资采购; 6.1.1.2 供货方的选择
公司成立评审小组,根据所需物资的品种,在《合格物资供方名册》中选择几家诚信度、质量、价格、供货准时度、供货能力、资金垫付等综合能力好的供方,通过招标、报价会签、询价比价等程序,并填写招标采购相关表格、报价会签单、询价、比价表,经审核批准确定供方后实施采购。6.1.1.3 供货方的评定与更新
a)对A、B类物资的合格供应方应建立档案,保存对其审批、评定、到供货方验证、不合格品报告、现场对其环境行为监控、技术质量资料等验证记录,以作为跟踪监控、评定的依据;
b)物资采购人员应及时掌握合格物资供方的供货情况,当出现供货不及时、质量保证资料传递不及时、出现不合格品、供货方环境行为不符合公司相关要求等现象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供货方,并共同进行分析改进,同时记录存档;
c)每年12月25日前,物资设备部组织对当年供货方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填写《供货方评定表》,评定表纳入各合格物资供方的监控档案;对诚信不好的给予除名。6.2 物资采购文件
6.2.1 材料需求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a)项目部根据施工预算、月度施工生产计划、加工翻样及技术人员提出的有关要求,编制《材料需求计划》;
b)材料需求计划每月25日前报公司物资设备部;c)材料需求计划有变更时,施工单位及时补充材料需求计划,报公司物资设备部;
d)加工制作的材料需求计划要在使用前两个月报公司物资设备部,要有规范图样、加工要求或样品及其他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注明进场时间;
e)项目技术、预算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进度,按施工合同的要求分阶段上报甲供材料需求计划表,计划表上必须明确规格、型号、进场日期。6.2.2 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物资设备部将《材料需求计划》分类汇总平衡后,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物资设备部进行实施采购。6.2.3 采购合同
6.2.3.1 物资设备部根据材料计划的内容要求起草合同,其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品牌、生产单位、质量标准及要求、质量资料、交货时间及方式、验证方式、价格、付款方式、服务、违约责任等;
b)加工定做合同,还应包括执行标准图集的编号或技术交底;
c)对采购物资需要或顾客提出在供货方的货源地实施验证时,应在合同中规定验证的方式和采购物资的放行办法。
6.2.3.2 物资采购合同经有关部门会签审批后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生效。6.2.4 非合同订货
a)与公司长期合作、质量稳定可靠、供货及时、诚信服务好、价格合理的合格供货方,可直接电话通知供货;
b)对零星和小批量材料,由公司物资设备部直接通知供货方供货。6.3 物资的验收 6.3.1 进场检验
6.3.1.1 工程使用的所有物资(含甲供材料)在进场或入库时,各单位材料员必须按相应标准进行验收,必要时由材料员组织技术、生产、质检人员共同验证签名,填写验证记录。
6.3.1.2 经检验不合格、供量不足或超供的物资,材料员应当场拒收,并要求供应商及时补足或退货,如无法马上退货,对不合格物资标识,做好记录,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6.3.1.3 收料单位向供货方索要物资材质证明、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质量文件并存档。
6.3.1.4 现场加工件,由工长组织现场技术、质量人员按《加工单》对加工质量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并在加工单上签字后方可使用。
6.3.1.5 对于采购合同中规定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的物资送达现场后,由收料单位材料员依据合同及物资验收验证记录中的要求予以验收。6.3.2 材料复试
a)需复试的材料,各单位要及时取样试验,试验员应及时将试验结果复印件传递给材料员重新标识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并存档。有见证取样要求的按监理和建设单位要求送有关试验单位进行试验;
b)当物资贮存时间较长发现异常或贮存物资超过期限时,材料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该物资进行重新检验和试验;
c)严格按《监视和测量程序》办理。6.3.3 未经验证物资的紧急放行
a)若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或检验和试验结果尚未确定的物资(必须可追回和更换,不影响结构和使用功能)投入使用时,由工程项目生产负责人书面提出紧急放行申请,经甲方、监理认可,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材料员在收料单“备注”栏中注明“紧急放行”字样;
b)不能追回和更换或追回和更换影响结构和使用功能的物资,严禁紧急放行。
6.3.4 货源地采购的验证
采购合同规定到供方货源地对物资验证时,由采购业务员对采购物资的外观质量、质量证明文件、规格型号等进行验证,必要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前往验证,并填写《物资验收验证记录表》,验证合格后方可供货; 6.3.5 对供货方行为要求的监督
a)现场材料员在收料时,对供货方提出具体要求,每月对供货方进行抽查,填写《供货方行为检查记录》;
b)对于连续两次违反公司要求的,供货不诚实、弄虚做假的供货方,报物资设备部,经物资设备部核实后,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6.4 库房及现场管理
库房及现场物资(含甲供材料)管理执行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6.5 物资的收发
6.5.1 物资在进场签收后,应依据原始单据开据点收单入库,甲供材料要单独建立材料台帐。
6.5.2 发料手续应齐全、库存物资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建立领用台帐,记录领用状况和节超状况。6.6 材料节约
工程用料(含甲供材料)实行材料包干制,有条件的实行限额用料,实行修旧利废,严格材料消耗、收、发料手续。6.7 物资的清退、回收、处理
执行公司《物资管理制度》规定。废旧材料的处理由公司物资设备部鉴定后统一办理,不能擅自处理。7 表格
7.1 《合格供货方预审评价表》 编号:CX-10-01 7.2 《供货方评定表》 编号:CX-10-02 7.3 《合格物资供方外采购报告表》 编号:CX-10-03 7.4 《项目月度材料需求计划》 编号:CX-10-04 7.5 《物资采购计划表》 编号:CX-10-05 7.6 《物资采购记录》 编号:CX-10-06 7.7 《物资验收验证记录》 编号:CX-10-07 7.8 《供货方行为检查记录》 编号:CX-10-08 7.9 《紧急放行物资申请表》 编号:CX-10-09 7.10 《开标签到表》 编号:CX-10-10 7.11 《招标文件领取签到表》 编号:CX-10-11 7.12 《招标文件回标签到表》 编号:CX-10-12 7.13 《评标报告流转表》 编号:CX-10-13 7.14 《谈判记录表》 编号:CX-10-14 7.15 《物资采购询价比价表》 编号:CX-10-15
第五篇:轮岗管理程序
轮岗运行管理程序 目的
对于部门轮岗工作有关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符合轮岗要求,以实现轮岗工作顺利实施。范围
适用于本部门轮岗工作的运行管理。职责
3.1部门经理:通盘管控部门轮岗管理的方向、运行,主导公司轮岗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制订,并督导公司轮岗管理运行。
3.2技术支持组:建立与改善公司轮岗管理制度和程序。全程控制公司轮岗管理的运行,督导各组别做好轮岗沟通、工作交接、培训及考核工作。
3.3各组别负责人:根据个人培养方向及部门的发展需要制定轮岗计划,为轮岗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负责员工轮岗期间沟通、培训、考核工作。运行程序
4.1轮岗计划
每年2月初各组别参考员工个人轮岗申请,根据个人培养方向及公司的发展需要,统筹确定轮岗岗位和个人,并编制提交本组别岗位轮换计划,报部门经理及技术支持组审核。4.2 确定轮岗人员
了解当事人对轮岗的接受及认知程度,理解轮岗的意义和目的。让轮岗人员愉快地接受新的岗位安排,并尽快适应新岗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当事人对轮岗的意见或建议,减少硬性安排带来的阻力。
4.3 提交轮岗申请
各组别确认轮岗人员后,提交《轮岗申请表》至技术支持组。4.4 部门审批
部门经理对轮岗工作计划、轮岗人员、轮岗申请进行审批。
[键入文字] 4.5轮岗前工作移交与培训
到新岗位前办理工作移交:第一、完整的工作文件移交;第二、目前进展中工作移交,包含目前进展程度、目标结果、相关人员工作分配等;第三、工作资源移交,如客户资源资料、技术资源资料等。
轮岗前的培训除常规的岗位知识培训外,可以考虑设立轮岗岗位导师,帮助轮岗员工进入角色,保证平稳过渡。
4.6 轮岗实施
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新岗位报到,轮岗组别应对轮岗过程中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记录。4.7 轮岗跟踪
各组别管理人员负责填写《员工轮岗跟踪表》,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部门审核后确定当事人轮岗时间是否延续。4.8 轮岗结束
轮岗期结束前一个月根据岗位工作和人员需求,当事人返回原组别岗位,各组别拟定下一周期轮岗方案。
4.9轮岗信息备案
技术支持组填写《轮岗人员信息记录表》,交部门备案。5 相关表格:
5.1《轮岗人员信息记录表》 5.2《员工轮岗跟踪表》 5.3《轮岗申请表》
[键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