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阳香包带动民俗发展
岐黄之术的源头——庆阳,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文化驱动、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香包在庆阳很早就有,发现于华池县双塔寺的一只保存完好、色艳如新的金代香包,距今近千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宝石链香包。民间收藏宋元明清的刺绣精品、极品、神品多达数百件。现在,从姑娘的嫁妆、婚庆的衣饰、小孩的裹肚、常用的枕顶、鞋垫,到葬礼的祭品、民间的纸扎、剪贴的窗花、寺庙的壁画、除夕的灯盏、元宵的面塑、端午的“耍活”等古老黄土地上生长的古老艺术,无不显现着稚拙粗犷、纯朴深厚的原生态文化,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庆阳香包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没有充分挖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基于对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小香包做大文章,用小香包催生大产业、构筑大文化、建设大市场、带动大发展。全力推动庆阳文化产业上台阶、上水平,带动促进庆阳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香包最初作为一种“耍活”,由巧妇能人在农闲时间制作,是亲友邻里间为表情达意而互赠的礼品。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香包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和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商品。广大妇女靠一把剪刀、一个针线包,坐在炕头上,利用农闲时,可冬可夏,可快可慢,由心制作。这样,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资金制约,家家都是“车间”,人人都是“工人”,一个艺术大师就是一个企业家,一个香包刺绣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无烟艺术工厂。目前,全市已形成3万多户、30多个基地、10多万人、100多家企业的香包刺绣大军,成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了增强精品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全市各县区政府制定规划,增加智力投资。聘请民俗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职业中专开设香包专业,刺绣能手以师带徒,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也有选择地对下岗职工、团员青年、农村妇女进行刺绣培训,使一大批体力劳动者变成了智力劳动者。现在,全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1人,中国民间艺术美术专业委员会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76人,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甘肃省民间艺术家”63人,市级民间工艺大师282人,有民间工艺美术能手数千人。2002年以来,以香包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发展为宗旨,以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为模式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四届。现在,全国各地节会不少,但以香包冠名的则为庆阳独有。庆阳香包之所以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推节会平台的推介、辐射、凝聚、带动效应。举办香包节,为人民群众开通了把艺术品变成商品、由家庭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渠道,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架起了庆阳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国内外几十个团体邀请庆阳香包前往展销,许多商家来电致函要求订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南京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香包节也为对外开放构建了重要平台。仅今年端午节期间举办的第四届香包节,展出各种香包、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品220万件,成交132万件,销售额3018万元,吸引国内外客商800多人,引进合同项目182个,签约资金37.37亿元。
第二篇: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母体,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心灵和精神,培育者色彩迥异的民族性格。甘肃庆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底蕴浑厚,远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与中医鼻祖岐伯在此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形成岐黄之术的源头。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举世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发掘于境内的马莲河流域。标志着中国旧石器时代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庆阳市华池县赵家岔。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
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东汉思想家王符、西晋学者傅玄和明朝“前七子”李梦阳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香包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代表,是上溯文化源头、下植民俗沃土而绽开的奇葩,古老、神秘、怪异、精致,充满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物必有图、有图必吉祥,纳祥祈福、消灾避邪、祛疾保平安是其永久的主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文化产业文化艺术艺术市场
[键入文字]
作者简介:郭婷女(1988—)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8级经济2班
第三篇:庆阳市正宁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庆阳市正宁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加快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的号召,立足正宁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广泛、产业起步顺利的现实条件,特此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与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突出全面提速、科学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切实强化“开发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大有可为”的思想,以创建特色文化旅游大县为目标,以民间为母矿、以家庭为工厂、以智慧为动力,以节会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为命脉,突出特色、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全力构建大开放、大开发、大荟萃、大发展的格局,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以此带动正宁人气更加旺起来、经济更加活起来、发展更加快起来、人民更加富起来。
奋斗目标:力争“十一五”末,全县文化产业机构总数达到100个,其中香包公司达到30个以上,香包加工厂达到10个以上,生产专业户达到2万户以上,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创汇突破2万美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把香包作为推介正宁的一张亮丽名片,把香包产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正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精心组织产业开发宣传战役,以参加庆阳香包节、筹办苹果节为平台,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刊发新闻专业稿件、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正宁香包的历史渊源、产业优势、开发机遇和战略意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小香包、大市场、大战略”的发展思念,充分认识香包的支柱产业地位,坚定加快香包产业开发的信心和决心,把更多的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香包生产经营中来,为文化产业开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文化产业开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是打造特色精品,开发香包文化产业。香包产业的开发程度如何,其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特色,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我们要把正宁的香包推出去,使香包产业真正开发起来,实现富民富县的目标,就必须走精品路子和特色路子,就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了解国内、国际不同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消费习惯,以此确定香包的表现形式、外表包装及价格定位等商品属情,在式样设计、制作、包装上下功夫,在一个新层次上把香包的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以原汁原味的原始文化形态和古朴精致的工艺,真正体现正宁香包民俗艺术性。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开发步伐。各乡镇、各部门要立足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全力为香包产业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香包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县经贸、旅游、工商、税务等部门简化程序,缩短办证时间,免收多种规费,搞好政策服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发挥行业特长,提供生产、销售、管理等信息服务;文化、科技部门组织专家上门入户、组织技术人员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各乡镇、工商部门积极给香包企业提供管理服务,推介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引导香包企业规范管理,科学运作,提升效益。县上和各乡镇都要成立香包生产协会,统一规格,统一尺度,统一流程,在构图、造型上精心设计、严格要求,在选料、针工上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在香料、填充物等关键环节上严格审查,有效解决了香包生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质量难保和销售中压级、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管理,优化了发展环境,保护了香包生产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加大了香包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企业规模生产与群众普遍制作相结合,充分发挥香包公司和加工厂的技术优势,通过以会带训、专题辅导等形式,努力培训一大批香包生产能手。各乡镇和科技、文化、劳动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分赴乡镇、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香包公司、加工厂和农户,举办技术培训,讲解技术培训,讲解技术要领,研究技术难点,提高技术水平,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指导,现场指导香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有
进一步提高香包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大力实施“1543”传帮带工程(1名国家级艺术大师带动500户,1名省级艺术大家带动400户,1名市级艺术大师带动300户),积极发展一大批香包生产户,带动全县下岗职工、团员青年、农村妇女积极投入香包生产,形成“人人参与、户户生产、遍地开发”的产业开发新格局,真正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壮大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五是创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始终以“建大基地、育大龙头、做大规模、拓大市场”为主攻方向,开发民间这个“母矿”,依托家庭这个“工厂”,采取信息服务、税费减免、商标注册等多种形式,组建各级香包公司、加工厂,采取“工厂+农户”、“能人带动农户”、“公司+工厂”、“工厂+基地”等各种运作模式,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并以此驱动香包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大集团式经营、高效益化发展,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同时,要积极争取实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香包刺绣加工公司、香包外贸营销公司、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县等项目,大力实施“四个一”精品战略(一支专业队伍、一批拳头产品、一批香包加工企业、一批外贸经销公司),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县香包生产户过到2万户,生产总值突破1亿元,使香包文化产业成为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六是健全销售网络,开拓文化产业市场。县、乡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香包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为香包企业提供生产、销售、管理等信息服务,加大香包商标的注册和质量论证工作,举办各种节会,为香包销售搭建平台,树立、推介、宣传正宁香包品牌,提高市场竞争的影响力。企业要以诚信为本,视质量为生命,认真履行生产合同,巩固原有销售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加盟店、代销店、专营店等促销路子,开店办店,发展终端,延伸销售链条,拓宽销路渠道;充分利用“五?一”、国庆、春节等旅游黄金时间和国内外各种节会,主动出击寻求合作伙伴,千方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销售额;积极争取正宁籍在外工作、经商、打工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第四篇:网络带动机械行业发展
网络带动机械行业发展
21世纪,不可避免的就要谈到网络,网络时代的来临,有利有弊,现在我们可以从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聊天视频等等,现如今,机械行业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开始在网络中发展,像造粒机设备、发酵设备、挤压造粒机这样的设备我们可以在网上上传图片、做视频以及文章描述来让客户看到产品,从而达到网上销售的目的。网络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在网络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网络销售作为一种销售渠道,使客户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到厂子里去看设备,看样品,网络上的图片,视频都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了解一个设备的好坏等,特别是针对大型的有机肥设备。而且一般的公司网站中都会添加机械新闻板块,这也为做机械行业的老总们带来了及时可靠的消息。像国家的一些机械发展动态,各省机械产业先进技术以及发展状况,国外引进高端设备等消息让老总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然而网络快速发展也有弊端,虚假消息、诈骗消息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仔细认真,访问官方正确网址,如郑州鑫盛复合肥设备有限公司这样的正确官方网站http://,找官方销售人员就能买到正确正规品质保证的好设备,而且现在的网站一般会有专门的客服人员来为客户讲解,像这样的网站大大方便了客户群购买。所以机械设备在网络中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也要快速发展,天南地北网络通行,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得未来就在网络中。
第五篇:科技带动地方发展
科技带动地方开展
----生命科学学院
一、前言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98年4月。历经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2004年10月学校按照“211”工程大学框架,调整重组后定名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微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2个贵州省重点学科;有生化营养研究所、真菌资源研究所和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与校属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共同搭建教学与科研平台,构造了优良的生物学、药学、食品科学专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学院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有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食品质量与平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制药工程,在校生978人;以及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二个成人本科专业。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统计学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9人;3个在职硕士专业,分别是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高校教师培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学〕和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平安〕,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生35人。学科群涵盖理学、工学二个学科门类。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承当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工程、国家重大根底研究前期专项、省攻关、地方产学研合作工程等各类科研工程200余项,工程总经费3179万,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报专利14项。生命科学学院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国家、为社会、为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和开展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实践
提高自我校外实习基地
一、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41900公顷,森林覆盖率90%。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集中的野生分布区。另外,梵净山冷杉残遗群落,不仅是梵净山的特有树种,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
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73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秃杉林及其生境、水源修养林。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9种。
三、贵州信邦中药开展
贵州信邦中药开展是贵州信邦制药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与技术推广,中药材收购及销售,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等。
四、贵州正鑫药业
贵州正鑫药业是中国西部新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位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贵阳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科辉药业公司
贵州科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3月,公司是民营企业。现生产批文品种10个,全国均有销售网络,市场销售良好。公司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优产品。
六、贵阳三联乳业
贵阳三联乳业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力量最雄厚、加工设备最先进、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最完善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公司5个系列、10个品种的主要产品于2003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评审认定获绿色食品标志。
七、贵州永红食品
贵州永红食品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牛肉干制品生产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加强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了公司的开展后劲。
八、遵义金紫阳食品
遵义金紫阳食品,2003年5月成立,位于汇川区董公寺工业园,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营面制食品生产。该公司是目前贵州省仍至西南片区技术力量较强、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领先、产能规模最大的面制食品品加工企业。
为了构建创新型社会,落实科学开展观,应对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加工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推动食品产业步入高速开展的快车道,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以综合实力较强的金紫阳食品为载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通过有效整合高校积聚的人才、信息和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优良的成果转化平台,按“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遵义食品工业园共享的“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和县域经济的良性开展。
九、贵州华力农化工程
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是2005年铜仁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薯类精制淀粉及深加工。
2021年3月,该公司以贵州华力农化工程为主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组建了“贵州省薯类研发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6人,已购置超万元研发设备16台套以上,正启动实施多个子工程的研究工作。
十、贵州五福坊食品
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的贵州五福坊食品,坐落于〔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肉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且具有强烈现代管理意识、品牌意识的专业公司。
校内实习基地
一、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1日通过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挂牌。实验室同时是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局部,下设转基因植物研究室、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和转基因产品检测室。包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德刚教授兼任。
二、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为省级重点生化中试基地,是集研发、生产及工程技术转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实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按企业化运行管理,在2006年6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项为“西南药用生物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使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的开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
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始建于1941年,北距花溪市镇中心约3公里,南距贵州省委党校约2公里。
教学实验场是贵州大学农科专业唯一的集教学实验、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训练、毕业实习和现代农业示范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场辖区总面积1000余亩。
三、科技技术突破
1.教学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加强和改良教学工作,采取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积极探索新举措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在全校率先成立研究生班级管理制度,成立两个研究生班,制定?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班级委员工作职责试行条例?,进一步标准研究生管理。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标准,举办了
“严谨科研态度,抵抗学术不端〞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为“签下庄严承诺,坚守学术道德,构建和谐学风〞的大型签名活动。通过签名活动,凸显端正学术行为的重要性。在实验室中的工作中,全面做好了未来规划。学院于年初制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对我院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建议的目标,实验人才管理提出的规划,为整合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现有状况做出的有益的尝试。学院生物根底实验室荣获贵州大学“十佳实验室〞表彰,获贵州大学优秀实验管理人员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周英副院长在学校实验管理工作总结会上代表学院做经验交流发言。
2.科研工作
2021年是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继在获得学校2021年科研工作一等奖荣誉之后,经历学科调整,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迎难而上,超额实现年初制定标准。2021年,学院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渠道拓宽,纵向科研质量提高,成为学校科研工作主力军:
--凝聚 科研团队,营造科研气氛:学院科研学术团队建设显现出一定成效,已初步成立3个科学研究团队、6个科研研究机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双赢。据不完全统计,为地方经济增产增效近5000万元。
学院通过开设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学院学术研究气氛,全年共开展学术讲座26次,其中外籍专家学术讲座11人次,为教师开阔学术视野创造有利条件,以学术研究的进步来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开展。
--组织落实科研申报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融入科学研究:学院注重科研信息的收集,为学院教师申请各类科研工程提供方便,开展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科研结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强化三助工作,全院83%的研究生参与到学院的科研工作中。2021,纵项获批34项,横向科研课题17项,总计51项。共中国家级工程6项。科研经费到账780万元。我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9篇。研究生发表论文12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转载率进一步提高,在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教师2021年申请专利14项,学生申报专利6项。
科研成果概览
教师
获奖工程
等级
文晓鹏
贵州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罗应春
熊源新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食品科学效劳团队〔谭书明〕
校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效劳团队
一等奖
郁建平〔第二完成单位〕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3.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借以营造多元化的学术气氛,通过学术思想交流碰撞培养学生的学术研讨能力,为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学科努力。全年共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26场,其中外国专家专场讲座11场。承办美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讨会,近20名中美专家围绕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究前沿问题做了学术报告并答复了专家提问,全省植物生理领域近200名专家与学者到会。先后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南开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埃及大学Tarik
Rabie博士、耶鲁大学教师访问团来校访问交流。与西澳大利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每年互派5名学生学习。
四、加强合作
带动开展
我院在注重教学培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自2007年以来,我院已经与局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自身的科学技术带动其开展。
2007年3月:与贵州一代食品签订合作协议,担任技术研究主体,负责承当技术研究工作,联合申报国家各种工程。
2021年7月:与贵州五信子开展签订“葱、花椒微胶囊委托研发合作〞协议。
2021年11月:与黔东南剑河县剑白香猪特色食品签订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与美国专家学者签订科研工程合作协议书,名称:抗血病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研究,此工程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建设。
2021年1月:与遵义金紫阳食品签订“遵义食品工业园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与三橞县人民政府签订“三橞鸭产业开展规划编修协议书〞。
2021年2月:与普安县草地畜牧技术效劳中心签订“普安奶山羊胚胎移植工程快繁于洋乳制品开发研究协议〞。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人才、技术及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对山羊乳制品梯度开发与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全面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乳制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壮大乳产业规模。
与凤冈县科学技术局签订“巨型野生真菌开发合作协议〞。
2021年3月:与贵州常想吃食品签订“风味素辣椒关键技术加工研究〞协议。
与贞丰县人民政府联合构建“贞丰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6月:与贵阳三联乳业签订“贵州省百名教授、博士进行企业活动合作协议〞,围绕贵州省工业企业人才,技术和市场科技需求,贵州大学选派教授、博士在企。业中具体开展科技效劳、智力支持,参与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重大课题攻关,共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工作。
2021年1月:与贵州出入境检查局检验检疫中心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
2021年11月:与正安县顶箐方竹开展“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加强联系、促进开展〞活动。开展各项技术的研发、开发与应用。
2021年1月:与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联合进行“2021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工程〞的申报。负责工程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工程总结。技术交档和生产转化与实施。
2021年3月:与贵州乡下妹食品签订“酸汤加工新技术研究与技术鉴定协议〞。
与盘县科学技术局联合构建“盘县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中心〞,带动地方产业,促进当地开展。
2021年4月:与华西金坛铮食品签订“风味发酵复合饲料研制与示范协议书〞。
2021年5月:与同济堂制药签订“对中药桑白皮对HIV—1
LTR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对于我院签订的这些协议,已经开始实施,多数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将还会进一步努力,更多地开展,带动地方及企业的开展。
五、总结自我展望未来
在以往我们已取得一些显著成果,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将自身的优势运用到实践当中,带动地方更多的开展。我们也展望未来,并作出以下方案:
1、继续加强科研学术团队建设
在现有学术团队根底上,将努力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重大科研工程立项,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实现科研创新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开展,实现“学术为本,科研强院〞的开展目标。
2、继续加大国家工程申报力度,同时做好工程结题工作
2021年,我们要立足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平台,进一步提高工程筹划水平,加大对国家86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等的申报力度,还要力争在彰显学术影响力的重大招标工程等领域有更大突破。同时,我们要树立“诚信、严谨〞的学术风气,做好工程结题工作,形成工程“申报——立项——结题——再申报〞的良性循环。
3、继续加大效劳社会的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稳定在1000万左右
横向科研课题能够较好地反映学术效劳地方开展的力度,是对纵向科研课题的有益的必要补充。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对经济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咨询效劳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横向科研经费的争取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