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带动学校发展
课堂教学带动教学发展
面对着人类步入21世纪,进入到信息时代,世界的竟争也日趋激烈,而激烈的竟争归根结底是对于人才的竟争,作为人才的培养关键又在于教育。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当代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了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它说明在当代的语文课堂里,教师的教更多地束缚了孩子的天性,泯灭了孩子的灵性。
应该说,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些陈旧落后,是难以达到“面向世界”这一目标的。据说德国一个博士生为了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不远万里,来中国考察教育,在看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校后,他用两句话评价了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虽然这样用词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的确,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的教师像我们的教师这样上课,自打上课铃讲起,到下课铃为止,滔滔不绝,甚至许多教师打了下课铃都还未必肯停止,还要再拖个三五分钟。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只能是众人头脑对一人头脑的依赖,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表达、自我处事、自我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跻身于世界之林,光靠当前的教育不仅不能达到目标,相反却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第二篇:网络带动机械行业发展
网络带动机械行业发展
21世纪,不可避免的就要谈到网络,网络时代的来临,有利有弊,现在我们可以从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聊天视频等等,现如今,机械行业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开始在网络中发展,像造粒机设备、发酵设备、挤压造粒机这样的设备我们可以在网上上传图片、做视频以及文章描述来让客户看到产品,从而达到网上销售的目的。网络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在网络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网络销售作为一种销售渠道,使客户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到厂子里去看设备,看样品,网络上的图片,视频都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了解一个设备的好坏等,特别是针对大型的有机肥设备。而且一般的公司网站中都会添加机械新闻板块,这也为做机械行业的老总们带来了及时可靠的消息。像国家的一些机械发展动态,各省机械产业先进技术以及发展状况,国外引进高端设备等消息让老总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然而网络快速发展也有弊端,虚假消息、诈骗消息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仔细认真,访问官方正确网址,如郑州鑫盛复合肥设备有限公司这样的正确官方网站http://,找官方销售人员就能买到正确正规品质保证的好设备,而且现在的网站一般会有专门的客服人员来为客户讲解,像这样的网站大大方便了客户群购买。所以机械设备在网络中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也要快速发展,天南地北网络通行,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得未来就在网络中。
第三篇:科技带动地方发展
科技带动地方开展
----生命科学学院
一、前言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98年4月。历经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2004年10月学校按照“211”工程大学框架,调整重组后定名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微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2个贵州省重点学科;有生化营养研究所、真菌资源研究所和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与校属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共同搭建教学与科研平台,构造了优良的生物学、药学、食品科学专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学院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有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食品质量与平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制药工程,在校生978人;以及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二个成人本科专业。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统计学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9人;3个在职硕士专业,分别是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高校教师培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学〕和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平安〕,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生35人。学科群涵盖理学、工学二个学科门类。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承当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工程、国家重大根底研究前期专项、省攻关、地方产学研合作工程等各类科研工程200余项,工程总经费3179万,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报专利14项。生命科学学院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国家、为社会、为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和开展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实践
提高自我校外实习基地
一、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41900公顷,森林覆盖率90%。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集中的野生分布区。另外,梵净山冷杉残遗群落,不仅是梵净山的特有树种,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
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73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秃杉林及其生境、水源修养林。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9种。
三、贵州信邦中药开展
贵州信邦中药开展是贵州信邦制药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与技术推广,中药材收购及销售,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等。
四、贵州正鑫药业
贵州正鑫药业是中国西部新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位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贵阳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科辉药业公司
贵州科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3月,公司是民营企业。现生产批文品种10个,全国均有销售网络,市场销售良好。公司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优产品。
六、贵阳三联乳业
贵阳三联乳业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力量最雄厚、加工设备最先进、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最完善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公司5个系列、10个品种的主要产品于2003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评审认定获绿色食品标志。
七、贵州永红食品
贵州永红食品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牛肉干制品生产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加强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了公司的开展后劲。
八、遵义金紫阳食品
遵义金紫阳食品,2003年5月成立,位于汇川区董公寺工业园,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营面制食品生产。该公司是目前贵州省仍至西南片区技术力量较强、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领先、产能规模最大的面制食品品加工企业。
为了构建创新型社会,落实科学开展观,应对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加工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推动食品产业步入高速开展的快车道,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以综合实力较强的金紫阳食品为载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通过有效整合高校积聚的人才、信息和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优良的成果转化平台,按“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遵义食品工业园共享的“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和县域经济的良性开展。
九、贵州华力农化工程
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是2005年铜仁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薯类精制淀粉及深加工。
2021年3月,该公司以贵州华力农化工程为主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组建了“贵州省薯类研发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6人,已购置超万元研发设备16台套以上,正启动实施多个子工程的研究工作。
十、贵州五福坊食品
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的贵州五福坊食品,坐落于〔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肉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且具有强烈现代管理意识、品牌意识的专业公司。
校内实习基地
一、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1日通过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挂牌。实验室同时是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局部,下设转基因植物研究室、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和转基因产品检测室。包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德刚教授兼任。
二、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为省级重点生化中试基地,是集研发、生产及工程技术转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实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按企业化运行管理,在2006年6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项为“西南药用生物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使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的开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
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始建于1941年,北距花溪市镇中心约3公里,南距贵州省委党校约2公里。
教学实验场是贵州大学农科专业唯一的集教学实验、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训练、毕业实习和现代农业示范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场辖区总面积1000余亩。
三、科技技术突破
1.教学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加强和改良教学工作,采取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积极探索新举措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在全校率先成立研究生班级管理制度,成立两个研究生班,制定?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班级委员工作职责试行条例?,进一步标准研究生管理。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标准,举办了
“严谨科研态度,抵抗学术不端〞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为“签下庄严承诺,坚守学术道德,构建和谐学风〞的大型签名活动。通过签名活动,凸显端正学术行为的重要性。在实验室中的工作中,全面做好了未来规划。学院于年初制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对我院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建议的目标,实验人才管理提出的规划,为整合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现有状况做出的有益的尝试。学院生物根底实验室荣获贵州大学“十佳实验室〞表彰,获贵州大学优秀实验管理人员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周英副院长在学校实验管理工作总结会上代表学院做经验交流发言。
2.科研工作
2021年是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继在获得学校2021年科研工作一等奖荣誉之后,经历学科调整,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迎难而上,超额实现年初制定标准。2021年,学院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渠道拓宽,纵向科研质量提高,成为学校科研工作主力军:
--凝聚 科研团队,营造科研气氛:学院科研学术团队建设显现出一定成效,已初步成立3个科学研究团队、6个科研研究机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双赢。据不完全统计,为地方经济增产增效近5000万元。
学院通过开设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学院学术研究气氛,全年共开展学术讲座26次,其中外籍专家学术讲座11人次,为教师开阔学术视野创造有利条件,以学术研究的进步来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开展。
--组织落实科研申报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融入科学研究:学院注重科研信息的收集,为学院教师申请各类科研工程提供方便,开展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科研结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强化三助工作,全院83%的研究生参与到学院的科研工作中。2021,纵项获批34项,横向科研课题17项,总计51项。共中国家级工程6项。科研经费到账780万元。我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9篇。研究生发表论文12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转载率进一步提高,在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教师2021年申请专利14项,学生申报专利6项。
科研成果概览
教师
获奖工程
等级
文晓鹏
贵州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罗应春
熊源新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食品科学效劳团队〔谭书明〕
校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效劳团队
一等奖
郁建平〔第二完成单位〕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3.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借以营造多元化的学术气氛,通过学术思想交流碰撞培养学生的学术研讨能力,为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学科努力。全年共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26场,其中外国专家专场讲座11场。承办美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讨会,近20名中美专家围绕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究前沿问题做了学术报告并答复了专家提问,全省植物生理领域近200名专家与学者到会。先后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南开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埃及大学Tarik
Rabie博士、耶鲁大学教师访问团来校访问交流。与西澳大利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每年互派5名学生学习。
四、加强合作
带动开展
我院在注重教学培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自2007年以来,我院已经与局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自身的科学技术带动其开展。
2007年3月:与贵州一代食品签订合作协议,担任技术研究主体,负责承当技术研究工作,联合申报国家各种工程。
2021年7月:与贵州五信子开展签订“葱、花椒微胶囊委托研发合作〞协议。
2021年11月:与黔东南剑河县剑白香猪特色食品签订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与美国专家学者签订科研工程合作协议书,名称:抗血病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研究,此工程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建设。
2021年1月:与遵义金紫阳食品签订“遵义食品工业园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与三橞县人民政府签订“三橞鸭产业开展规划编修协议书〞。
2021年2月:与普安县草地畜牧技术效劳中心签订“普安奶山羊胚胎移植工程快繁于洋乳制品开发研究协议〞。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人才、技术及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对山羊乳制品梯度开发与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全面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乳制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壮大乳产业规模。
与凤冈县科学技术局签订“巨型野生真菌开发合作协议〞。
2021年3月:与贵州常想吃食品签订“风味素辣椒关键技术加工研究〞协议。
与贞丰县人民政府联合构建“贞丰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6月:与贵阳三联乳业签订“贵州省百名教授、博士进行企业活动合作协议〞,围绕贵州省工业企业人才,技术和市场科技需求,贵州大学选派教授、博士在企。业中具体开展科技效劳、智力支持,参与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重大课题攻关,共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工作。
2021年1月:与贵州出入境检查局检验检疫中心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
2021年11月:与正安县顶箐方竹开展“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加强联系、促进开展〞活动。开展各项技术的研发、开发与应用。
2021年1月:与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联合进行“2021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工程〞的申报。负责工程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工程总结。技术交档和生产转化与实施。
2021年3月:与贵州乡下妹食品签订“酸汤加工新技术研究与技术鉴定协议〞。
与盘县科学技术局联合构建“盘县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中心〞,带动地方产业,促进当地开展。
2021年4月:与华西金坛铮食品签订“风味发酵复合饲料研制与示范协议书〞。
2021年5月:与同济堂制药签订“对中药桑白皮对HIV—1
LTR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对于我院签订的这些协议,已经开始实施,多数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将还会进一步努力,更多地开展,带动地方及企业的开展。
五、总结自我展望未来
在以往我们已取得一些显著成果,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将自身的优势运用到实践当中,带动地方更多的开展。我们也展望未来,并作出以下方案:
1、继续加强科研学术团队建设
在现有学术团队根底上,将努力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重大科研工程立项,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实现科研创新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开展,实现“学术为本,科研强院〞的开展目标。
2、继续加大国家工程申报力度,同时做好工程结题工作
2021年,我们要立足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平台,进一步提高工程筹划水平,加大对国家86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等的申报力度,还要力争在彰显学术影响力的重大招标工程等领域有更大突破。同时,我们要树立“诚信、严谨〞的学术风气,做好工程结题工作,形成工程“申报——立项——结题——再申报〞的良性循环。
3、继续加大效劳社会的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稳定在1000万左右
横向科研课题能够较好地反映学术效劳地方开展的力度,是对纵向科研课题的有益的必要补充。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对经济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咨询效劳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横向科研经费的争取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继续增长。
第四篇: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总结
我校是一所招收听力障碍学生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通过近十几年的摸索研究,学校在聋儿语训、口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强化口语教学特色。1998年,我校成为首批全国项目实验聋校之一;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根据《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和《闵行区教育信息化规划要求》,我校以数字化实验学校建设为动力,推进了学校向现代教育转变,带动了学校的新一轮发展。2003年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实验聋校,2006年被列为闵行区数字化实验学校。
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四三二三”实施操作举措:
(一)实施举措
举措之一:四位一体,建设集管理、教学、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1.建好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的数字信息门户。其系统框 架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结构覆盖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远程教育、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开放性的基础设施,网络环境、运行维护、管理维护和各类教学需要的设施配备。现区域教育宽带网络已接入我校,学校内部局域网建立,共有网络节点二百多个,分布于学校的各个角落,而且每个节点都能与Internet相连接,基本形成集学校已有数据和应用与一体,灵活、方便和安全的数据共享。
2.开发提供听障学生学习支持的主题网站。现已开发的主题网站有:唤醒、开掘与提升听障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学习站”;提高听障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启音之声”口语训练实例教程;以抓好德育分层目标实施,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行规与我同行》网站等。
3.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根据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学校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投资了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视频接收室、视听编辑工作室、办公室网络联系系统等网络设施,为管理、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及时快捷、合理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举措之二:三个强化,形成严格、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
1.强化网络人本化管理。1)成立教育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对学校的网络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由下设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组负责实施、指导、调控、检测。2)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它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房、网络、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教师学生培训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使学校数字化实验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2.强化网络制度化管理。1)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3.强化网络自动化管理。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举措之三:二个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教师培训。1)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2)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个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3)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4)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
5)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6)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7)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学生培训。1)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根据听障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 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突破课程大纲只在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的常规,制定1——9年级信息科技学科分年级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编写1——9年级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教材,让全体学生在每个学习段都能感知网
络世界的魅力,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各种技能。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2)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3)主题探究,形成特色。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组建红领巾网上论坛,开展专题讨论。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举措之四:三项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1.开展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 本、课件)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口语教育 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和综合理科、读书节、科技接等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主题网站。2)开展师生实践活动。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二.成效与收获
1.构建了实用、有效工作平台。学校数字化信息门户的建成,实现了学生、教师、校务常规管理以及各类教务管理的无纸化;实现了校内外公文、信息提交、传送和回复的数字化;实现了各类信息编码、分类、存储、提取、交流的自动化;为学校信息化教育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学校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构建了学校内部教管研综合网络运用平台,营造一个校内简单的、高效的、交互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使之成为行政、教师工作的平台;课堂教与学的平台;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平台;课外活动师生、生生交互的平台;学校管理上下沟通的平台;学校、家庭联系的平台。
2.突破了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学校充分运用校务公开、校长信箱等栏目,以多向、公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多种形式,对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双向信息发布、工作反馈、决策公布、问题讨论、意见交流、评价反馈等,突破了传统学校管理中封闭性、单向性、隐密性的弊端,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增强了公开性和交互性。
3.加深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本质和内涵的理解,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更助于提高那类(低、中、高)智力水平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有效,那些学科(文科、理科、新兴学科或传统成熟学科等)更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等问题,展开全校性讨论、寻找问题症结,反思教学方法,确定教改措施,寻求改革突破口,转变了课堂学习方式。如:我校口语训练教研组,通过网络环境下语训专用设备与启音主题网站、网络作业相结合,语训课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进行集体语言训练与个别语言训练的教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开发了18个主题单元网上学习资源和相配套的网上作业训练题库,编写了近20万字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网上学习素材,总结形成了看、听、读、打四结合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独特的方法,转变了以往单纯“强化训练”“康复指导”的训练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言语能力。近二年来,全校100%的参与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专题讨论,95%以上的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教师运用网络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互动、探究、自主、个别化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弥补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外教育活动的空白。我校除了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网上德育、科技、艺术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我校一到九年级全部开设信息科技课,连一年级新生也与其他学科同步学习计算机,学生学习计算机日常普及率100%,低年级学生能上网浏览,进行简单word操作和绘画,三年级以上学生大多数能较熟练的运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收集信息、制作简单的电子作品,初中学生还能编写简单程序,部分学生的作品还有一定的特色,为此,我们充分运用此一优势开展网络缓建下的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网上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学生通过网络用眼、动手、动脑来丰富表象,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和反复比较实践,来完成有关教育活动相关资源的搜索、分类、汇总、表达;进行双向、多项交流。这种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
性地收集、选择、组织,探究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多种形式、实践与虚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教育活动提供背景化、情景化、功能化、交际化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景中,主动、积极地领会教育内容,有效提高了教育活动的效果。根据我们的统计(补学生作品、交流、竞赛、获奖等)
5.营造了一个多元、多方位的研究氛围。围绕市级核心课题《听障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语文、数学、综合理科(自然)、美术、体育等各学科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单元主题、多元学习站项目任务学习、多元智能通统整课程、单元延伸多元智能课程等多个专题特色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为深入研究,营造了一个多元、多方位的研究、探索、交流平台。
市级课题《听障学生多元化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在今年获得市结题一等奖,全国电教馆立项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聋童开展加强口语训练的综合性研究》获得了全国结题一等奖。为课题的深入研究,营造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交互的、信息化的研究、探索的环境。加快了多个专题特色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的研究,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目前,学校正围绕全国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以聋生发展为本,推动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五篇:庆阳香包带动民俗发展
岐黄之术的源头——庆阳,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文化驱动、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香包在庆阳很早就有,发现于华池县双塔寺的一只保存完好、色艳如新的金代香包,距今近千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宝石链香包。民间收藏宋元明清的刺绣精品、极品、神品多达数百件。现在,从姑娘的嫁妆、婚庆的衣饰、小孩的裹肚、常用的枕顶、鞋垫,到葬礼的祭品、民间的纸扎、剪贴的窗花、寺庙的壁画、除夕的灯盏、元宵的面塑、端午的“耍活”等古老黄土地上生长的古老艺术,无不显现着稚拙粗犷、纯朴深厚的原生态文化,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庆阳香包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没有充分挖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基于对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小香包做大文章,用小香包催生大产业、构筑大文化、建设大市场、带动大发展。全力推动庆阳文化产业上台阶、上水平,带动促进庆阳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香包最初作为一种“耍活”,由巧妇能人在农闲时间制作,是亲友邻里间为表情达意而互赠的礼品。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香包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和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商品。广大妇女靠一把剪刀、一个针线包,坐在炕头上,利用农闲时,可冬可夏,可快可慢,由心制作。这样,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资金制约,家家都是“车间”,人人都是“工人”,一个艺术大师就是一个企业家,一个香包刺绣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无烟艺术工厂。目前,全市已形成3万多户、30多个基地、10多万人、100多家企业的香包刺绣大军,成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了增强精品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全市各县区政府制定规划,增加智力投资。聘请民俗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职业中专开设香包专业,刺绣能手以师带徒,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也有选择地对下岗职工、团员青年、农村妇女进行刺绣培训,使一大批体力劳动者变成了智力劳动者。现在,全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1人,中国民间艺术美术专业委员会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76人,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甘肃省民间艺术家”63人,市级民间工艺大师282人,有民间工艺美术能手数千人。2002年以来,以香包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发展为宗旨,以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为模式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四届。现在,全国各地节会不少,但以香包冠名的则为庆阳独有。庆阳香包之所以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推节会平台的推介、辐射、凝聚、带动效应。举办香包节,为人民群众开通了把艺术品变成商品、由家庭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渠道,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架起了庆阳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国内外几十个团体邀请庆阳香包前往展销,许多商家来电致函要求订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南京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香包节也为对外开放构建了重要平台。仅今年端午节期间举办的第四届香包节,展出各种香包、皮影、剪纸等民间工艺品220万件,成交132万件,销售额3018万元,吸引国内外客商800多人,引进合同项目182个,签约资金37.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