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北地区香菇市场的供求分析毕业论文
华北地区香菇市场的供求分析
-------以北京市场为例
张晓瑞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北保定,07100
1摘要:【目的】针对华北地区的香菇市场,探讨香菇的时序供应规律与经济特征,为香菇适宜生境选配与规模化生产和促进稳定有效的市场供应提供经济情景支持,为香菇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动力。【方法】本文以北京批发市场为代表,采集香菇2005~2008年的日均交易量、单价与交易额等资料,研究华北温带地区香菇的供求状况。【结果】北京香菇市场周年交易量存在明显的供应淡旺季,供应淡季主要分布于6月~8月,供应旺季主要分布于11月~4月;香菇价格比较稳定,没有显著的供应淡季差价优势;香菇的周年日均交易额波动较大。【结论】华北地区香菇的市场价格相对均衡,面对淡季的香菇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提高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香菇;季节差价;市场分析;华北地区
The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to North China mushroom
market
----To the Beijing market, for example
Zhang Xiaorui
College of Agronom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bei Baoding, 071001 Abstract: 【Objective】 against the mushrooms in North China market, the timing of the supply of mushrooms and the law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itable habitat for mushrooms matching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a stable and efficient financial market supply scenario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o power.【Methods】 In this paper, wholesale markets in Beiji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collecting mushrooms from 2005 to 2008 the average daily trading volume, unit prices and trading volume, etc.to study the temperate regions of North China mushroom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Results】 Beijing mushrooms trading scheme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market, weeks supply of low and peak seasons, the supply of off-seas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June ~ August, the supply seas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vember to 4 months;mushrooms and prices relatively stab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dvantage of the supply of off-season;mushroom's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ding volume volatile.【Conclusion】 mushroom market prices in North China is relatively balanced, in the face of the mushrooms off-season production,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to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ect.Key words: mushrooms;seasonal price difference;market analysis;North China 0 引言
【研究意义】香菇是一种高档蔬菜,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为“山珍”之一,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广大贫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品,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而北部自然分布到甘肃、陕西、西藏南部[1]。近年来我国香菇生产发展迅速,香菇产量已位居世界之首,出口或内销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本文以北京市场为背景,分析香菇周年交易量、交易价格的季节变化特征,明确香菇季节生产的市场容量与潜力,为香菇适宜生境选配与规模化生产和促进稳定有效的市场供应提供经济情景支持,为香菇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动力。【前人研究进展】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3]。香菇人工栽培已有800年的历史,最早的人工栽培香菇的方法是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的劳动人民创造的砍花栽培法[4],我国香菇栽培技术,总体上经历了原木砍花栽培、菌丝接种段木栽培和木屑塑料袋栽培三个阶段。近些年来,香菇栽培方法的越来越多,主要有段木栽培、代料栽培、木屑菌砖栽培、培养料袋式栽培、露地栽培、生料栽培等[3]。【本研究切入点】目前有关华北地区香菇市场供求规律的研究很少,香菇是低温结实性的菇类[3],在华北地区炎热的夏季,如果不增加设施投入,则很难生产出品质优良又具规模的鲜菇,市场供应受限,导致食物资源欠度开发。为了给华北地区的香菇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北京的香菇市场进行了分析,寻找华北地区香菇市场的供求规律。【拟解决关键问题】为香菇适宜生境选配与规模化生产和促进稳定有效的市场供应提供经济情景支持,为华北地区的香菇生产经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场作为华北地区香菇供应与消费的样本代表,香菇市场数据自互联网收集,资料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vegetable)。本研究在北京新发地、岳各庄、昌平区、朝阳区、八里桥等5个批发市场中,选择香菇数据齐全、交易量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为代表,采集2005~2008年每天的香菇交易量、批发价、交易额等数据。数据资料利用EXCEL 2003和DPS v3.01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分析
2.1香菇交易量的时序特征分析
交易量反映了香菇供应的多少,从交易量可以看出香菇供应的淡旺季。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香菇各年交易量如图1。由图1看出,香菇市场交易量变化以一年为周期,存在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峰谷变化,但年际间峰巅与谷底的出现时间不尽相同,11月~4月的交易量相对较高,6月~8月的交易量相对较低。2005~2008年新发地市场峰巅交易量月日均达3.00万kg、4.71万kg、5.16万kg、6.41万kg,而相应谷底只有1.53万kg、1.64万kg、0.84万kg、1.11万kg,2007年峰谷值相差最高达6.13倍。
7.006.00
交易量(万kg)
5.004.003.002.001.000.00
2005-2005-2005-2005-2006-2006-2006-2006-2007-2007-2007-2007-2008-2008-2008-2008-******10
图1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香菇月日均交易量
为了明确香菇供应的淡旺季,以市场交易量的变幅表征香菇供应的丰缺程度,设定在年日均交易量平均值基础上,以波动±10%为基本满足供应,大于10%为旺季;小于10%~20%为供应不足,小于20%以上为淡季。为了平抑年际间交易量的波动,现把2005~2008年的相同月份分别进行平均,采用上述变幅标准评价求得的均值如表1。由表1可知,6月上月~8月香菇供应的淡季,期间日均交易量较年均减少31.08%~33.87%;相应的11月~4月为香菇供应的旺季,期间日均交易量较年均高出12.36%~34.85%。淡季平均交易量为1.97万/kg,旺季平均交易量为3.61万/kg,旺季交易量是淡季的1.84倍。
表1新发地市场2005~2008年平均月日均香菇交易量丰缺特征分析* 月份
交易量 /万kg2 3 4 5 6
3.493.293.723.922.581.9
4距平丰缺/% 19.0212.3626.9633.81-11.77-33.87
SU SU SU SU UP SP8 9 10 11 1
2标志
月份
交易量 /万kg 1.991.972.542.453.313.9
5距平丰缺/%-31.98-32.79-13.30-16.2812.9934.85
SP SP UP UP SU SU 标志
*SU 为供应旺季,UU为供应基本满足,UP 为供应不足,SP为供应淡季。年日平均交易量为2.93万kg.用以上分析确定的淡旺季时间,分别求得2005~2008年四年的香菇供应淡季和旺季交易量的平均值,用此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年际间为重复,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处理间即淡季和旺季间交易量的差异是显著的,即香菇供应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供应淡季进行香菇生产,可提高香菇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
表2 香菇淡季和旺季交易量的方差分析表
处理旺季淡季
2005年 2.452.0
32006年 3.451.90
2007年 3.801.83
2008年 4.582.10
均值3.58 a 1.97 b
2.2香菇价格的时序特征分析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香菇月日均价格如图2。由图2可知,香菇价格也呈现冬春季单价相对较低夏秋季单价相对较高的峰谷变化,但与交易量相比,香菇单价的周年波动幅度较小,比较稳定。香菇价格年际间峰谷期的出现月份也不尽相同,存在偶然出现的过高值。新发地市场香菇最低单价基本上都在3元/kg左右,全年价格大概围绕5.50元/kg上下波动。香菇年际间的价格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由图2还可看出,每年的春节来临之时,香菇的价格会小幅上升。
10.009.008.00
大宗价(元/kg)
7.006.005.004.003.002.001.000.00
2005-2005-2005-2005-2006-2006-2006-2006-2007-2007-2007-2007-2008-2008-2008-2008-******10
图2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香菇月日均价格变化
为了比较香菇供应淡季和旺季价格的差异大小及其显著性,现分别求得2005~2008年
四年的淡季平均价格和旺季平均价格,并进行差值比较和方差分析,年际间为重复。新发地香菇批发市场2005~2008年旺季与淡季平均月日均价格的季节差价及显著性分析如表3。由表3可知,香菇淡季与旺季的平均差价百分比分别为45.23%、51.66%、-6.69%、52.35%。除2007年外,香菇供应淡季的价格还是比供应旺季稍高一点的,但供应淡季和旺季间的价格差异并不显著,即香菇的供应淡季和旺季间有差价,但此差价在正常波动的范围内。香菇供应淡季价格稍高是因为华北地区夏季生产香菇的成本增加了,使得菇农不得不靠提高价格以获得与供应旺季相同的利润。
表3 北京新发地市场2005~2008年香菇供应淡季与旺季的价格差额及显著性分析 年份
淡季平均价格/
元/kg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平均
5.628.085.066.706.37 a
旺季平均价格/
元/kg 3.875.335.424.404.75 a
平均差价/ 元/kg 1.752.75-0.362.30
平均差价百分比
/% 45.2351.66-6.6952.3
5由以上分析可知,香菇的价格稳定,供应淡季和旺季间没有明显的季节差价优势。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进行香菇生产时,有效的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3香菇交易额的时序特征分析及其与交易量和价格的比较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月日均香菇交易额变化如图3。由图3可知,香菇交易额变化
无明显的时序周期性,一年内和年际间的波动幅度都很大。这是因为香菇的交易量变化大但其价格比较稳定,使得香菇的交易额主要随其交易量的变化而变化。
40.0035.00
交易额(万元)
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
2005-2005-2005-2005-2006-2006-2006-2006-2007-2007-2007-2007-2008-2008-2008-2008-******10
图3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香菇月日均交易额
对2005~2008年新发地香菇日均交易量、单价以及交易额的变异(如表4)分析表明,日均单价和日均交易量的变异系数都小于日均交易额的变异系数,且日均单价的变异系数最小,即香菇的价格比交易量和交易额稳定。华北地区香菇的市场价格已相对均衡,因此,夏季在华北的平原地区进行香菇反季节性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而在冷凉的较高海拔地区进行香菇生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
表4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单价与交易额的变异幅度比较
年份
日均/元/kg
2005 2006 2007 2008
4.556.405.375.30
日均单价标准差 /s 1.041.430.751.16
变异系数/cv% 0.230.220.140.2
2日均 /万/kg 2.193.062.803.56
日均交易量 标准差/s 0.441.041.651.7
4变异系数/cv% 0.200.340.590.49
日均/万元 10.0219.0815.7216.87
日均交易额标准差/s 3.276.8810.645.9
1变异系数/cv% 0.330.360.680.3
53讨论
鲜活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受农业地域性、季节性与自然资源依赖性的影响,必然出现以年为周期的时序变异性[4]。由以上分析可知,华北地区的香菇供应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但每年淡旺季出现时间不尽相同。
夏秋季节高温、干旱、暴雨是影响华北地区蔬菜供应形成淡季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4]
。香菇夏秋供应淡季形成原因有:一是生产淡季导致消费淡季。华北地区的夏季温度过高,不适合低温结实性的香菇的生长发育。此时若进行香菇生产需添置降温设施,增加了生产成本,一些小规模的生产者可能放弃生产。当生产不适宜、成本增加时,如果菇农获得的利润达不到其期望值,一些有更好增加收入途径的菇农也会放弃香菇生产,这就导致了香菇的生产淡季。二是消费量影响供应量。夏季是各类鲜品蔬菜如番茄[5]、黄瓜[6]等的旺季,此时香菇的价格远高于这些蔬菜,消费者就可能选择其他蔬菜代替香菇,这也就是蔬菜的“替代效应”。由此可知,香菇消费是有弹性的。弹性消费使夏季香菇的消费量减
少,从而影响其供应量。
造成香菇年际间淡旺季出现时间不稳定的可能的原因为:一是香菇既可以鲜品销售,也可以干品销售,干品较耐储藏,使生产出的香菇不一定即时销售,这对香菇鲜品的销售造成了冲击。二是香菇干品的销售不仅使香菇淡旺季的交易量差距缩小,也使得菇农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销售香菇,因此香菇的交易量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这就导致香菇的交易量容易受到预估高价期如春节、国庆节的影响。三是小规模、低抗险力生产者的随众栽培与年际间逆向思维下的生产计划,导致市场供应出现“大小年”、“前后季”的变异。
香菇价格比较稳定,淡季价格优势不明显。香菇的弹性消费和蔬菜的“替代效应”是造成香菇淡季价格稳定的重要原因。香菇的弹性消费使其供应淡季的消费量比供应旺季低。供应淡季的供应量降低的同时,需求量也相应的降低了,供求仍维持平衡,使价格保持稳定。香菇淡季价格优势不明显是因为香菇的基础单价高。香菇市场单价围绕5.00元/kg波动,与平菇的3.5元/kg相比,香菇的基础单价较高。高的基础单价使得其上升空间较小。因为价格影响消费量,如果价格过高,消费量就会减少,致使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因此,香菇的单价不会有很高的增长,这使得香菇供应淡季的价格优势不明显。
由香菇交易额时序特征分析可知,华北地区香菇价格较其交易量和交易额稳定,说明香菇的市场供应趋于均衡。季节性的栽培方式已不能有效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提高香菇效益需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降低成本。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可获得更高的利润。适宜的生境选配和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这是提高香菇生产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夏季,冷凉的高海拔地区适宜香菇生长,进行香菇生产不需增加降温成本,值得进一步探讨。二是提高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可获得更高的价格。提高产品质量需要进行栽培技术创新。花菇是一种高品质的香菇,进行袋式栽培的花菇栽培技术研究,可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出口或运到有季节差价优势的地区销售。这需要进行更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总之,提高华北地区的香菇生产经济效益需科学技术的支撑。
[7]结论
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为代表,研究华北温带地区香菇供应状况表明,北京香菇市场周年交易量存在明显的供应淡旺季,供应淡季主要分布于6月~9月,供应旺季主要分布于11月~4月。香菇价格没有淡季差价优势,价格比较稳定。香菇的周年日均交易额波动较大。华北地区香菇的市场价格相对均衡,面对淡季的香菇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提高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锋.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6):28~30,40
[2] 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J].食用菌学报,2006.13(1):1~5.[3] 杨新美主编.食用菌栽培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1:123 [4] 刘茵毕.香菇栽培史考[J].浙江食用菌,1996(3):37
[5] 李新成,学文,黄广强.华北地区夏秋蔬菜淡季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J].北方园艺,1998(5):25~27 [6] 李翠萍,刘林.番茄市场行情季节性波动新变化[J].西北园艺,2005(11):46
[7] 聂承华.河北省蔬菜种植品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 胡秀花,左启华,窦铁岭,张立峰.华北地区夏季平菇市场的供求分析[J].食用菌,2008.2(3):1
第二篇:发展庆元香菇市场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庆元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制约大,龙头企业实力单薄,场外经营增多,市场集散功能减弱,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产矛盾突出,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落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要改善香菇发展现状,必须围绕发展效益农业,规划建设商品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流通组织,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逐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力开发精深加工,创名特优新产品,实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培育中的作用,加大资源培育,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市场后劲,促进庆元县香菇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庆元香菇市场;发展 ;措施
一、庆元县香菇市场发展现状
庆元县拥有一个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总占地面积18393平方米,建筑面积22970平方米,年成交额在10亿以上,在带动香菇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的方面都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欠发达县(市),特别是西南、西北等地区利用丰富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把香菇作为“短、平、快”项目,以“一步工程”的力度加快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种种贸易壁垒的增设,庆元香菇产业及市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庆元香菇市场是顺应以香菇为龙头的食用菌业蓬勃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自开业以来,在衔接产需、带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带动庆元县交通运输、邮电、道路、饮食服务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连续两届五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列全省十大农副产品市场榜首,荣获“全强市场”等荣誉称号。
(一)市场主要特点
1.市场中有40%以上的香菇是外贸出口的香菇在庆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庆元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县有1.26万人从事香菇流通经营,并已形成一个稳定的销售网,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庆元香菇不仅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200多个县,而且外贸出口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市场中40%的香菇直接或间接出口法、日、德以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交易额的60%。
12、货源充足、品种规格齐全。
庆元香菇生产量在8000万段以上,最高年份香菇生产达1.4亿段,约占全国香菇生产的12%,干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市场吸引了周边县市及福
1建、湖北、陕省的香菇大量流入,外地流入交易的香菇占市场总交易量的50%。足以保证市场交易供求需要。并形成以经营香菇为主,竹、杏鲍菇、灰树花等数十种食用菌品种的经营结构。
3、品牌拉动、龙头带动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市场年销30吨以上的经营大户已发展到37家,注册公司25家,经营大户年销干菇500多吨,占总量40%以上。目前市场经营户已注册“吴山公”“百山祖”等商标15个,市场内大山、百山祖合作社等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以品牌拓展市场已取得良好回报。“庆元香菇”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成功申报了证明商标,并开始实施香菇标准化生产,为庆元香菇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庆元香菇市场虽然在不断发壮大,但由于庆元县香菇产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等,市场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
2、市场服务功能落后,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1)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香菇市场总占地面积不足20亩,交易方式仍处于“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以摊店经营为主的初级市场阶段。随着香菇产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地市场向销地市场转移,庆元香菇市场这种集市式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不能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适应。(2)市场配套服务设施不全。庆元香菇市场建造时间较早,很多设施已不再先进,功能上也不能满足现代交易的需要。
3、场外经营增多,市场集散功能减弱。
定单农业及“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对香菇市场的繁荣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香菇经营公司直接向乡下菇农收购香菇并外销造成进入市场交易的香菇就大大降低。其次分布于市场外的香菇经营摊店占市场摊店的30%以上。由于场外经营费用大大少于市场内规范经营,给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划行已不再归市。
4、香菇营销上宣传力度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庆元香菇虽然已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及庆元香菇证明商标,并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但在实际的经营中原产地域保护标识及证明商标的经济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其次,香菇经营中也没有形成自己强大的香菇营销龙头企业和知名度高的销售品牌,很多地方“只知福建香菇不知庆元香菇”。整个销售环节相当大部分控制在别人手上,市场的带动、辐射能力弱。此外,香菇产品本身的特性也是一个原因。香菇一向被人们视为山珍佳肴,在国内外市场上素负盛名。这主要是它具有清香独特的风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对香
菇需求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但香菇毕竟是农副产品,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容易推广。香菇的“短、平、快”特点,使香菇一度成为欠发达地区以脱贫致富项目加快发展,从而导致香菇生产的无序化,价格竞争激烈,利润急剧下划。同时,香菇产品规格、标准不统一,也难以适应现代交易发展需求。香菇专业市场的衰退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态势。尽管产业的发展限制、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香菇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
二、对发展庆元香菇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庆元香菇市场虽存在以上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香菇市场将会绝对萎缩或者消失。香菇市场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庆元县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培育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专业市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的介入适时的弥补了市场的缺陷。香菇市场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在庆元更是一个政治问题。香菇产业作为基础行业,直接关系到“三农”,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重点培育。作为农字头市场要明确香菇产业管理专门机构,设立香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制定落实香菇市场“一场一策”,给予市场及市场经营户税收、供电、信贷等优惠,带动香菇产业发展,做到低位积水。
2、要按技术进步的要求去提升市场。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管理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要积极融入现代流通业态,利用现代流通技术,改造香菇市场的各个环节,建立市场网站,遵循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适时的介入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建设香菇仓储冷藏中心,拉长香菇的销售时间,打破香菇交易季节限制。围绕已经形成的三四家以香菇配送为主的配送服务企业,逐步引导这些企业或者由市场牵头组建一个香菇配送中心,降低运输成本,为市场提供快捷、高效的配送服务。逐步实现商品交易标准化、交易网络化、配送社会化,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加快市场资源地有效整合,解决市场冷热问题。
由于受香菇产品自身条件限制,香菇市场明显有淡、旺季之分,淡季时稀稀拉拉人气不旺。要解决香菇市场冷热不调的问题,就要整合庆元资源,扩大经营品种。庆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不仅拥有香菇、灰树花等数十种食用菌,更盛产高山竹笋、锥栗、茶叶等一大批高品质、纯天然的农产品。庆元竹制品、铅笔也是名声在外。当地政府要运用积极的产业导向政策,加快整合庆元区域现有的产品、货运及信息网络等资源,建立以香菇市场为龙头,以市场化手段吸纳市场有效资源。如重新发布公告划行归市,制定切实措施引导富士岛、百兴、潘
达等公司通过市场进行香菇交易,形成市场带动产业的整体效益,避免各自为阵;通过对市场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公司或其他经营户入场经营,设立窗口,形成集散优势;将鲜菇交易、沿街特产店、原辅材料业以及已成一定规模的其他食用菌如灰树花统一纳入市场经营,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从而实现从单一的香菇经营向以香菇经营为主,灰树花、笋干、竹筷等其他农特产品共同开发经营的区域性、综合型批发市场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和经营大户培育战略。
庆元香菇虽然知名度很高,但从国外市场调查看,在国外“庆元香菇”几乎没有,大多数都是福建、江西的。说明了我们在宣传和品牌培育上还有问题。一是要加强商标注册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在“百山祖”知名品牌、“信洲牌”、“您信牌”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品牌等15个注册品牌基础上,加强品牌意识,继续做好商标注册工作,提高庆元香菇的知名度。二是实施经营大户培育战略。政府应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市场主办者则在摊位分配、摊位费收取、信息资源享受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市场经营大户向现代贸易公司转型,培育自己的香菇营销龙头企业。三是充分利用好庆元香菇“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牌子。进一步用好、用足“庆元香菇””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牌子,尤其是在小包装经营、超市经营上要要充分挖掘证明商标的使用价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在国内辐射的广度和深度。
5、加强香菇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大事,是目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庆元香菇”名声在外,可以说牌子很响。但有品牌没质量没安全,牌子早晚一样要倒。砸牌子后要重新树立“庆元香菇”的牌子,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从产到销都要注意质量监测问题,要狠抓香菇生产源头管理,引导生产者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检测水平,达到对香菇产品、各个环节、多项参数的全方位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不是各体制、机构单一的行为,而是需要各方联动、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需要形成合力,形成共识。
6、是要注重市场举办者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市场举办者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物业管理,要建立与经营户、农户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到经营中去。既要做房东,更要去做股东。同时通过行业自律组织,不断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法律与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提高遵纪守法和规范经营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7、加大资源培育,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市场后劲。
(1)继续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在已经推广标准化生产4000万袋,实施标准化菇棚改造2000个的基础上,加大香菇标准化生产的推行,为庆元“香菇经济”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2)加大菇木林种植和菇木林封山育林扶持补助力度。发挥封山育林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优点,每年增加定向菇木林封山育林8000亩。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加大菇木林种植扶持补助力度。继续实行食用菌生产许可证制度,引导菇农从数量型生产转向质量型生产,达到提高香菇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的效果。(3)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培训,提高食用菌产业质量。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围绕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以食用菌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发展41特色品种,培育、开发、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珍稀食用菌,优化品种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香菇是庆元的优势产业,也是庆元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提升庆元香菇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庆元县委、县政府专门就香菇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提升庆元香菇产业,确保全国领先地位的实施意见》,并把香菇市场巩固提升做为一个特殊任务加以对待。为香菇市场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我相信庆元香菇市场一定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小结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若干问题 [J].浙江经济,2003-10.
[2] 巴音朝鲁.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向现代化流通业态转型[J].浙江经济,2003-12.
[3] 郑勇军,袁亚春.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 池仁勇,李强.专业市场应对信息化浪潮[M].新世界出版社,2003-8.
[5] 巴音朝鲁.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向现代化流通业态转型[J].浙江经济,2003-12.
[6] 匡国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在创新[J].社会主义研究,2006,(2).
[7] 杨晓玲.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8] 江时强,张秀生.中国农民收入增长思路: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9] 李小宁,任若恩.经济增长不是免费的午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0] 牛桂敏.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2).
第三篇: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2.5微米以下的称为PM2.5。Aaron利用Terra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得到全球PM2.5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年均PM2.5浓度<10微克/立方米,而在我国华北地区则达到70-10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甚至>100微克/立方米,明显处于较高水平;我国PM10的浓度也远高于欧美地区。近年来,由于煤炭消耗量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等因素,我国气溶胶浓度不断上升。
科学研究表明,气溶胶中PM10和PM2.5的浓度与能见度由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证明,北京地区能见度与PM10、PM2.5 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2、-0.694,当PM10、PM2.5浓度上升时,能见度将明显下降。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与天空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而造成。大气气溶胶中,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粒径为0.1~1微米的细粒子,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黑碳和含有黑碳的颗粒所引起。由此可见,气溶胶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气溶胶浓度高是雾霾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而冬季华北地区采暖燃煤释放的大量黑碳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1.3雾霾天气反作用于大气近地层迫使气流更加稳定,加剧雾霾发展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1.4气溶胶二次反应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最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0%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2雾霾的危害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去年底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就有高达210万的亚洲人死于空气污染,而在全球67种疾病杀手中空气污染致死在中国已经排到了第四位。像是过去十年间北京的肺炎病患就增加了六成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天气极易使人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丌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癿空气中,吸入癿微粒可能比这多百倍。3北京地区防治理雾霾措施
3.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燃油以及与居民生活的相关排放。减少燃煤源的污染,关键要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使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代替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鼓励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的工程建设。减少燃油导致的污染物同时需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燃煤燃油外,污染物源还有油烟污染、秸秆燃烧等,应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强化无油烟净化设施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等综合措施,加强秸秆燃烧监管。
3.2加强跨区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
我国区域性雾霾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受大气环流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大气无边界,对于雾霾天气背后的大气污染防控问题,区域联防联控是成本相对低、环境收益大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尤其是大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及上游省区实行联动减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严重雾霾并伴有静稳天气时,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立即启动区域联动的应急预案,防范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出现,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切实降低空气污染的危害。
3.3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减排意识
大气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工业、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驱散雾霾,离不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3.4加强对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危害性研究,提高科学有效防控能力
在国家、地方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分析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完善大气成分监测体系,改进雾霾数值预报模式,有效提升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开展雾霾天气形成的机理研究,及城市对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作用和对雾霾形成发展消散的影响研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对策体系研究。加快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的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13-2010).2010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状况月报(2015年1月、2015年11月)
[3]张小曳.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2-16 [4]Van Donkelaar A,Martin,RV,Brauer M,et al.Global estimates of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0,118:847 [5]张小曳,张养梅,曹国良.北京PM1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3):257-264 [6]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2012年).[7]周学华,王哲,郝明途等.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4):755-763 [8]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2004,6(5):50-53 [9]Gultepe I,Tardif R,Michaelides SC,et al.Fogresearch:A review of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Pure ApplGeophys,2007,164(6-7):1121-1159 [10]贾星灿,郭学良.人为大气污染物对一次冬季浓雾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13,36(5):995-1008 [11]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增刊I):156-166 [12]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2012 [13]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Abstract: in November 2015, the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region has suffered many large scales continuous haze weather,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people.Haz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haze is imminent.Key words: fog;Atmospheric pollution;The static stability the weather;Atmospheric aerosol.
第四篇:关于华北地区水环境资源管理的有关分析
关于华北地区水环境资源管理的有关分析
(一)华北地区水资源现状
从总量上来讲,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年总用水量为5500亿至56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华北地区有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为1 17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4.1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5立方米,不足全国1/6,世界的1/24。
从水资源利用方面来讲,全年总用水量5716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3%生产用水占90.1%,生态与环境用水占1.6%。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使用总量为101 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7.70%。
从地狱地域重要性来讲,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1.水资源严重匮乏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被联合国列为1 2个贫水国之一,而华北人均水资源多年平均量为33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其中河北省人均水资源最为256.3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 l%。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五省(市)人口占全国24.互%,耕地占全国45%,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而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6%,人均水资源、水土资源配置比例均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500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则只有 250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流域的 1/10,珠江流域的 1/18。
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不仅如此,华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如北京市近5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达到1460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200毫米,这些无疑是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自然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同样也是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的原因之一。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1952年,华北五省(市)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9.6%,而到1996年则上升到24.l%,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人口密度居我国各省(市)人口密度的前列,本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青岛等成为我国淡水供应最紧张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2.地下水严重超采
受水资源总量过少的影响.华北地区地下水的开采量占全国开采总量的54.78%。
华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开发率为72%.其中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开发率高达9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20%)。由于水资源短缺,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河北省地下水每年超采量很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了海水入侵、地裂缝、地面下沉、水井报废、河道干枯等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据估计,30年后石家庄将没有地下水可供使用。
3.污染和浪费严重,污水处理率低
首先,华北地区的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污水处理率极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滦河流域污水处理率较低,现状不足30%:污水处理能力在地区上发展不均衡,除北京和天津市污水处理率较高外,其它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水质恶化是华北地区水质型缺水的重要事实。如北京市上游永定河的官厅水库,由于上游来水被严重污染,己使水库丧失了供水功能,从而加剧了北京市的缺水形势。
其次,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损失率高达 10%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时,大量工业废水不断排人河流,使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以海河污染最为严重,其下游河水已不能直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4.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深刻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单位面积上的需水量很大,对水资源的压力巨大;尢城市化引起降雨对地下水的人渗补给减少,同时使城区暴雨汇流时间缩短,洪峰过程更加尖瘦”,洪峰流量大大增加,加重了防洪负担;农业灌溉面积扩大,水资源的蒸发消耗大增加。使天然系统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数量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由于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3.5%,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1%。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如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华北地区有7年出现了 持续性干旱天气。
(三)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法 1.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建国后,我国先后在华北地区成功地建设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青岛等大型工业城市用水紧张局面。但整个华北地区缺水量占全国缺水总量的72%,仅在区域内调水是远远不够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的实施使得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三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结合小流域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使土不下坡,青山常在,清水常流。据估算,如果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10%左右,其含蓄水源总量相当于修建总库容量150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而且由于森林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再通过大气环流,每年向西北干旱地区输送水汽 60亿立方米。2.大力发挥农业节水潜力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重复利用率更低,在20%左右。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1/2至2/3。(5)对农业各种节水技术进行集成,以实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灌溉节水的实现依靠工程与非工程两类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节水、喷微灌技术和行走式机械灌溉技术,非工程措施主要为水田浅湿灌、水田旱作、地膜覆盖及膜上灌等技术,以及通过农艺技术进行节水等。
农业必须在节水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控制灌溉面积的盲目扩大,在节水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应强调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实行补充灌溉。农业要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的传统落后方式,走“节水增产”的道路。与此同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当调整农、林、牧三业的比例,在北方地区提高林牧业的比重,降低种植业的比重,在种植业方面调整粮、棉、油等经济作物比例,使各地优化后的农业结构,既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实现节水的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3.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能将城市供水损失率降低5%,农业用水中渗水、漏水、不合理的灌溉而损失的水减少15%,整个华北地区每年相当于增加水资源近180亿立方米。过去,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海河。黄河流域均出现了争抢水源的现象。如黄河自1992年以来,下游几乎年年出现断流现象,1998年冬季到1999年初夏,黄河下游断流时间长达227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黄河中上游过量调用黄河水也是重要原因。自1999年冬季起,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统一调配,尽管从1999年冬季到今年初夏,我国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但黄河下游则未出现断流现象,这说明对水资源加强综合管理,实行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四)华北地水资源问题的管理手段
1.制定和完善城、乡节约用水的管理法规,把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节水有法可依并加强执法的力度,特别是要健全执法管水的机构和建立执法检查、监督的队伍,以保证国家《水法》规定的“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2.实现水资源的市场经济管理,调整水价,提高社会整体的节水意识。目前,不合理的水价体系是阻碍水资源基础产业深化改革的重大因素。不合理的水价导致了宏观层次上的国有资产巨额流失,部门层次上的水相关产业经营管理难以为继,用户层次上的用水损失浪费严重。城市与工业水价应适当大于供水的成本,在农业灌溉用水地区,水价的补贴纳入国家对农业补贴,适当的增加水价,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用水相结合。简而言之,就是要逐步实行灌溉用水终端水价制度,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生产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逐步适度提高供水价格,以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3.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协调水与生产的关系。产业结构比例与水资源利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慢,各地存在差异,即使像北京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比例仍旧存在相当的差距。由于第一产业用水量最大,用水定额高,故在三次产业高级化过程中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可减少国民经济用水量。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高产出、高就业、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的特点,故加强发展第三产业,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因水因地制宜,达到经济发展与水的节约同步发展的目标。
按“一保生活、二保生产、三保生态”的原则,科学安排当地水和引江、引黄水,优先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重点保障工业、农业用水,适度调剂生态用水。
4.根据华北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区域节水方案,把节水型的城市工业与节水型农业纳入区域节水系统之中,实现大范围的节水区域化。积极推进城乡涉水事务改革,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实现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优水优用、整体协调。
5.因地制宜地对各种节水技术进行集成,集成的技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①城市与工业废污水处理回收等资源化技术;②农业节水新技术与设备;③用水硬件体系的技术改造;④沿海城市的海水利用、淡化技术:⑤雨水收集、储存、高效利用技术;⑥在市场经济下的高效用水技术集成管理模式;⑥大力实现节水技术的产业化。
第五篇:袋料香菇经济效益分析
袋料香菇种植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
一、成本概算:
1、袋料香菇的菌棒基本原料有:木屑、麸皮、营养素、筒袋、菌种等,平均每个菌棒成本3元左右。
2、按每1万袋为标准,需木屑原料20吨,每吨400元(含木材、工费、运费),需投入8000元;附料:麸皮4000斤,每斤1元,计4000元,筒袋及保水膜每个0.26元,计2600元,菌种150袋,每袋8元,计1200元,玉米、营养素、石膏、药品、燃料、消毒剂等每袋投入0.2元,计2000元,制袋人工费每袋 0.3元,接菌人工费每袋0.13元,计4300元。累计投入成本22100元。
3、每1万袋需建棚3-4个,建棚时除钢管由政府无偿提供外,每个大棚的空心砖、木架、竹子、塑料布、遮阳网及人工费用投入2000元,共需投入 8000元;
综上概算,每1万袋需投入资金30100元(不包括土地流转的费用支出),如按90%成活率计算,每袋成本约3.3元。
二、产出预算:
若管理得当,平均每个菌棒可以生产鲜菇1.5—2.5斤,平均每1万袋产茹20000斤。
三、效益分析:
1、香菇产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市场疲惫的情况下,以最低收购价2元/斤计算,每1万袋收入在3万-5万
元。投入和产出只能基本持平,利润空间较小,加上县上的奖补政策,每万袋增收也不过1-2万余元;但按以往市场行情较好时的情况分析,每斤鲜茹价格达3—4元,每1万袋收入会上升到6万-8万元,除去投入部分,纯收入可达3-5万元。、按照目前农户与县上引进的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分析,涉及合作的资金是除去大棚建设和人工费以外的部分,即每袋2元左右,公司入股25%,约0.5元,农户投入75%,约1.5元,加上大棚建设和人工费农户实际投入为2.8元,商品产出后的收益按入股比例进行分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每1万袋收入按4万元计算,公司分成1万元,农户分成3万元,收益也只能保本;若市场行情较好,每1万袋收入7万元,则公司分成1.75万元,农户分成5.25万元,除去投入部分,农户也能收益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