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

时间:2019-05-14 04: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

第一篇: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

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南京的人因为地域问题偏爱淮扬菜,但是南京因地理位置,潮湿,大家也热衷于川菜、湘菜,反之淮扬菜在湖南是卖不动,因为地区限制,使得生活在川、湘一带的人对清淡的菜系是提不起兴趣的。

在中国有大大小小八大主要菜系,当然各个地方菜系都有本地方的性质,闽粤菜系以汤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长烹制海鲜佳肴。淮扬菜看相以汤汤水水为主,搭配不但注重营养均衡。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这就如著名的美食艺术大师大董所说,每一道菜都得做大董像艺术品一样。这也符合了一般人在吃饭的时候有个常态,先是嗅觉,闻起来很像,然后是视觉感受,看到菜品的搭配美观,才有了味觉的触动,这就是符合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记者每次出门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街上会卖很多营养粥,这里面每样粥的名称后面都有介绍,并且相同的是粥的介绍都带有皇帝内经的注释,《论语》里也有对饮食有很深的说明,这充分的表示了老祖宗早就将食补融入了儒家文化里,让饮食文化和儒家文化深深的融入到了一起,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得到儒家思想的灌输得到根深蒂固的渗透。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曾今有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是全世界最标准,饮食搭配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国家。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得到儒家思想的贯彻后,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第二篇: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概论

《儒家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1、荀子是儒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富民主张的人,同时也是儒家中第一个引入法的观念的人。

2、在人性论问题上,张载把人性划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二程把人性划分为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

3、孔子人性论的基本内容是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

4、子路主要继承、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被后世尊为“复圣”。

5、理学初创于北宋,由张载、周敦颐奠基,由程颢、程颐完成,成熟、发展于南宋,由朱熹集大成。

6、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7、一般而言,从哲学意义上,宋明理学家内部有三种本体论思想。张载主张气本轮,二程主张理本轮,陆九渊、王阳明主张

心本论。

8、宋初三先生指的是胡瑗,孙复、石介。

9、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10、梁濑溟是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先驱和开创者。

11、儒家的基本经济主张:崇本逐末的生产观、诚信为本的交换观、“均无贫”的分配观、尚俭去奢的消费观

12、儒家经典赏析

(1)不经忧患,难成大业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委托给某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顿、肠胃饥饿、身家穷困,使他的每一个行为都

不能如意,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心意有所震动,使他的性情更加坚韧,使他的能力得以增强。

(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并不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举荐他,也并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上有问题而鄙弃他的主张。”

(3)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倚恃实力强大而使别人服从的,别人内心里并不服从,别人只是由于自己力量的不足,不得不暂时地屈服;依靠道德

教化和仁政使别人服从的,别人会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拥戴孔子一样。

(4)不行不至,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译文]道路虽然近,如果不去走,就走不到;事情虽然小,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成功。

(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想要干好他的活儿,必须先使他的工具锋利。我们居住在这个国家,就得

事奉那些大官中贤能的人,结交那些知识分子中有仁德的人。

(6)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人们说我是既圣德又仁慈,那怎么敢当呢?我不过是在学习上永不满足,在教导别人时不知疲倦罢了,如此而已。”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弟子的做不到的地方啊!”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给他‘文’的谥号?”

孔子说:“他既灵敏,又勤奋学习,向地位、学问比他差的人请教不以为耻,因此给他的谥号为‘文’。”

(8)“道之以政,齐以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策、法令来管理,用刑罚来整治,百姓虽可暂免于犯罪,却缺乏耻辱之心;用道德来教化,用礼乐制度来规范,百姓不但有了耻辱之心,而且可使百姓自觉纠正错误。”

13、孔子举贤才思想

(1)如何选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先有司,即当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赦小过,就是对人要宽容,孔子把举贤才放在与这两个方面同等的位置上,可见他对人才问题的重视。

(2)贤才的标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就是说要有宏大的政治抱负,要求人的品行兼优,要有一技之长。

(3)选拔贤才的途径

“学而优则仕”孔子主张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中间选拔国家官吏。他反对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他主张一个人应该先学习礼乐知识,然后再成为国家的官吏。

14、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

“仁政”。

(1)孟子的“仁”:大体上本于孔子的“仁者,爱人”。但是更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孟子的仁政主张,就是把这种仁爱之心推行到社会政治之中去,把根植于家庭内部的仁爱关系推广于整个社会。所以,施仁政,就应该从事亲开始,施仁政的目的,是推广和维护以仁爱为本的社会道德。

(2)施行仁政的条件:统治者能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

15、荀子的礼治主张:

第一,法后王。法后王的基本内容,就是全面恢复古代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恢复井田制度;在政治上恢复周代的分封制度,在分封政体下面,建立天子、王公、诸侯、卿大夫各个等级构成的权力结构。

第二,尚贤使能。

贤能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标准来确定:一是道德标准,上能忠于君王,下能仁爱百姓;二是个人的才能,即熟知国家内外政务,足堪重任。用人的原则:“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第三,富国富民。

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富民是富国的前提,“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因此,富国与富民是一致的。

富国富民的具体措施:

首先,通过礼调节人的物欲。其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再次,通过薄税敛的政策,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6、“存天理,灭人欲”的本义与引伸义

二程提出的最著名的命题是“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的本义,是用最高尚的封建道德原则去限制“私欲”横流,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存天理”由于是道德原则,故是人类所特有的,“私欲”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就与禽兽无区别。至于说“灭人欲”是反对被压迫人民求生存的要求,这是这一命题的引申义和政治作用、社会效果。

17、孟子的性善论:

(1)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之心,”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不忍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地支配人的行为。

(2)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

(3)人性论的基本内容:理和义,理和义的表形形式就是敬长和爱亲。

18、儒商:所谓儒商概括地说就是“儒”和“商”的结合,是具有儒家伦理品格的商人的简称,或者说儒商是把“儒”的伦理品格和“商”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经济活动主体。

19、儒商的经营伦理观:

(1)儒商的信用原则儒商强调“信”。不仅注重自己讲信誉,重信用,而且也提倡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

(2)儒商的竞争伦理儒商主张要积极参与竞争,并通过竞争来求得自己的发展,但儒商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仁”与“和”。

(3)儒商的义利观念

儒商强调“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道义作为取利的前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提倡“义然后取”。

20、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其将“天理”引入儒,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1、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故采纳董仲舒建议统一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三、孔子在中国儒学史与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一位中国古代人格完满发展的圣人;他是一位实际的教育家,他是一位不得意的政治思想家,他是一位专研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家。他对于中国文化给予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影响曾经涉及到东亚的其他国家。”

(一)奠定了儒学的理论基础

1、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第一批儒家学者,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2、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献学家。

3、孔子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有完备、系统理论的伟大的思想家。

4、孔子周游列国,把儒学种子撒向诸侯国家,他是第一个进行广泛文化交流的学者。

二)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1、孔子与老子学说一起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

2、孔学所表现的政治伦理与实践理性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受孔学影响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心态与性格特征。

4、孔学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改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一、早期儒家的分化

儒家八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二、孟子思想及其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

(二)孟子思想

1、性善论

(二)仁政学说1)孟子的“仁”:大体上本于孔子的“仁者,爱人”。但是更强调人的道德自觉。

(2)施行仁政的条件:统治者能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

(3)施行仁政的具体设想:第一,制民之产;主要目的是使民众能够有恒产,有恒产然后有恒心。为此,孟子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恢复井田制。第二,平均赋税;第三,保护工商业。

(三)历史观。孟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用仁爱的观念解释历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 尽心下》

第二,没有历史发展的观点。“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第三篇:餐饮文化

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谈中国饮食文化

特色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

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

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

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1.1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

由于中国和西方哲学,西方饮食重科学,注重营养,西方饮食营养为最高准则吃像生物机器添加燃料,特别是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各种无机元素是否或不适当的,供应热量才是正确的,以及那些可以吃营养充分吸收其他任何副作用。这些问题是烹饪的问题,和食品的色泽,气味和味道,是二等。或是次不在饮食中西方大国——法国,虽然其饮食文化在许多方

面类似于我们,但问题获得营养,双方将分开。中国烹饪是五味调和追求美味,加工热炸会使营养成分的菜已经被摧毁。尽管法国是追求美味烹饪,但同时不忘“营养”的前提,只有知道如何照顾营养美味的找不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饪理念,特别注重健康,体重减轻,追求光明,少油,强调采用新鲜的原料,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基本上

蔬菜生吃。这也是为什么西方饮食营养是普遍重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概述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 共趣 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 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 相互让菜 劝菜 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二、日常饮食特点比较 中国饮食以其工艺高深、工序完全、流程谨严、烹调办法庞杂多变等特点在世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主食以米、面和杂粮为主。菜肴以畜、禽、蔬菜、水产品、海产品和干货为主。食物制造上注重荤素搭配,主辅搭配,及色、香、味、型、质、养等的有机组合。注重因时、因地、因人而变,讲究五味协调,强调食疗、食养,以适口者为上。烹饪方式变化较多,常见的烹饪二三十种之多;调味讲究变化,注重原料的本味施展,即所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菜式变更丰富,普遍实施三餐制。美国人的饮食要比我们设想的丰硕的多,美国人一日三餐的时间和中国人基础一致。早餐以面包、麦片、牛奶、腊肠等为主;午餐则比较随意,多数人会在工作地点吃些快餐,如三明治、热狗等;而晚餐则比较丰富, 是一天中的独一的一顿全家人团圆的正餐,正常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烤肉、炸鸡等,配以一些青菜和水果,主食则为面包、米饭等。从口味来看,美国人比较爱好油腻,生冷的食品。他们在烹饪时很少放调料,大多数情形下把酱油、味精等调料放在餐桌上自行取

用。

四、饮食方式不同 中国人习惯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敬酒,互相敬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人们还喜欢在用餐的同时互相交谈,且谈话范畴之广范,内容之全面,体现了中国人在饮食方式上注重气氛和排场。美国人则分餐,且餐间宾客很少大声喧闹,只是与邻座的客

人轻声交谈,体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五、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 中国拥有著名的八大菜系及官府菜等,口味以咸为主;

饮食习惯用筷子。美国人则喜好吃甜食;饮食习惯用刀叉。

三、饮食对象不同 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菜单设计应体现餐厅文化定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美国等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他们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

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一、菜单在餐厅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菜单既是艺术品又是宣传品,是餐厅进行促销的软性宣传工具,是一种凸现个性的文化信息传递。一份设计精美的菜单可以提高用餐气氛,能够反映餐厅的格调,可以使客人对所列的美味佳肴留下深刻印象,并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欣赏品,予以欣赏,甚至留作纪念,引起客人美好的回忆。同时一家餐厅装饰的主题立意、风格情调以及饰物陈设、色彩灯光等等,都应根据菜单内容的特点来精心设计,以达到环境体现餐饮风格,氛围烘托餐饮特色的效果。

二、凸现餐厅文化的菜单设计

从菜单的作用上讲,我们可以把菜单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审美功能,起着审美愉悦的作用;服务功能,即可提供的饮食商品的目录与价格(包括服务的特色与方式),起着契约模板的作用。前者是外观感受,其在菜单上存在的意义是与后一项功能结合时才产生的;而后者说白了就是让顾客自主了解可受服务的项目与价格等信息,功能目的是向顾客提供选择优质服务的个人化空间并节省人力服务成本。

在现在流行的菜单设计方法中,根据菜单使用时的时间长短及更换频率我们把菜单分为:固定性菜单、循环性菜单两种;如果按照不同类型的餐厅、餐别和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菜单来划分,常见的菜单类别有:零点菜单、套餐菜单、宴会菜单、客房送餐菜单、酒单、自助餐菜单以及其它特殊菜单等种类;另外,还有专为儿童设计制作的儿童菜单、考虑到不同国籍的服务对象而设计的不同语种的菜单、快餐厅与咖啡厅使用的一次性纸垫菜单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食街菜单等。

所有这些菜单都必须考虑如何使审美设计与服务类别或特色相得益彰,力求避免审美努力与餐厅服务功能特色上出现张冠李戴的设计错误。而要做到这一点,餐

厅经营者就必须明白菜单是顾客分析菜品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必须首先明确以下几点:

1.能满足目标市场客人的文化需求

餐厅进行菜单设计之前,应首先明确目标市场,了解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餐饮需求水平、特点、习惯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和选择能满足这类客人需要的菜品。现代社会,与其说客人到餐厅去吃饭,还不如说是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给客人带来享受的主要是文化。因此,经营者必须研究文化性的产品,开展文化性的管理,并将这种文化体现在饭店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最能凸现餐厅文化特色的菜单设计上。有一家名叫“车港渔村”汽车文化主题餐厅,餐厅的菜单扉页上已经说明欢迎八类人光临:喜欢车的人,研究车的人,设计车的人,制造车的,卖车的人,开车的人,修车的人,管车的人。这家餐厅有两种菜单,一种是普通点菜单,满足客人用餐需要;一种是汽车菜单介绍各种汽车小知识,客人可以从中找到精神食粮

2.提供特色菜品,保持竞争优势

餐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菜单所提供的菜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强烈的对高品质菜品与对新、奇、特菜品的消费热情,是无法长期在行业中立足的。因此,在菜单设计中要勇于创新,要开发和引进具有自己特色的菜式品种,这不仅仅是高品质菜品的创新问题,而且有时也是优质菜菜名的创新问题。在现代西方社会,很多著名餐馆的常客可能会患上“厌倦菜单症”,而富于个性文化特色的异国情调食品则备受青睐。

3.菜单设计中应加强文化亲和力

菜单设计一定要考虑审美的功能,并同时考虑菜品介绍的功能,但是不少菜单在设计时把上述两大功能作为分裂的功能来考虑,从而产生把菜单所承载的服务内容简单地进行美化,忽略了菜单设计中必须利用的文化亲和力。

菜单不仅仅是告诉顾客你能吃什么的说明书,菜单也不仅仅是一张被打扮得花花绿绿的菜品指南,菜单是提高餐厅文化品位的有效手段。在许多优秀的餐厅里,菜单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介绍菜品的名称和价格的目的的工具。消费者进入一个餐厅往往是很茫然的,特别是对于第一次进入这个餐厅的人来说是这样的。外国快餐业如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一套系统的菜单服务体系,它提供给顾客一个不仅仅是漂亮和谐的饮食环境,更是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善、具有餐厅独立文化个性的大菜单体系。这不仅仅是以传统的单件页式菜单为表现形式,而是结合了多种视觉传达方式的菜单样式的创新,而且还是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上的。其中还涉及了运用色彩语言、形象语言对餐厅文化进行的不断宣扬。在针对目标市场上优秀餐厅的菜单还能十分重视菜单上体现出餐厅对目标消费群体人文服务的特色„„要做到这一切,餐厅经营者就必须深刻理解自己的餐厅所能服务的对象类别及能提供服务的特色的文化定位,并最终在菜单设计上体现出来。

麦当劳、肯德基在这方面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实际上从看到这两家店铺开始我们就进入它的菜单宣传范围了,而且不管在餐厅的哪一处,我们都能感受到餐厅特色的菜品的吸引。这两个案例的典型意义是把菜单扩大为一个渐入式的认识体系来对待,使菜单与餐厅的整体经营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且充分运用了综合多样的菜单媒体。

4.注重菜单设计中体现餐厅文化个性的表述与渲染

菜单设计中,菜品是可以不断更改的,而唯一不变的是这个餐厅的文化定位的视觉传达。文化定位说通俗了,就是你的社会档次在社区评价中的高低。文化定位不可谓不重要,它可以是信誉的证书,更是使消费对象满足理想消费——满意的物质消费+满足较高精神需求的社交环境的享受——的基础条件。一家百年老店和一家新生店堂都是有自己的社会文化定位的诉求的,至少社会也会施予其相适应的文化定位。自己塑造自己的文化定位无疑是明智之举。

对菜单设计进行无明确经营文化定位的视觉美化只能说明这个餐厅本身整体处于低挡次的初级发展水平。

5.注重审美设计与菜品介绍的有机结合,凸现餐厅在色彩组合上的个性特色 菜单设计既是平面设计师发挥其设计才华的天地,更是餐厅经营者体现经营方针,展示经营艺术水平的舞台。必须明确艺术设计是服务于餐厅经营特色整体的原则,使菜单设计体现出审美设计与菜品介绍在色彩、形象、文字、图案以及排版组织、材料、页面方式等因素上相得益彰、互为整体。

6.形象语言的正确运用

认真研究所在社区消费市场中消费人群不同时段中不同类别的精神图腾或群体喜闻乐道的人、事、物的视觉形象,根据餐厅经营的总体方针与策略方法将之纳入餐厅环境塑造里,并运用于菜单设计之中,这无疑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可以较快地与消费群体建立密切关系,建立牢固常客群体。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客人说,在菜肴端上来之前,他们实际并不清楚自己点了什么菜,这充分说明了菜单上描述性说明文字的重要性。有许多菜式,要是仅仅列上菜式名称,客人读了以后可能会一知半解和莫名其妙甚至萌生疑惑。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引起的。不熟悉西餐的客人也许对“Surprise

Tomato”“Sunny –Side-Up Eggs”的真实内涵难以想象,因为这些菜名直译成中文是“奇怪西红柿”“阳光面朝上蛋”。有些中餐菜情形类似,即使译成英文,国际宾客读了也不得要领,如名菜“佛跳墙”“叫化童鸡”等。因此这类菜式必须借助于描述性说明,宾客才能充分了解其内容和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菜单虽小,但内有乾坤精细,小小菜单折射出许多对人这个永恒主题的关怀,菜单既是一个很讲究餐饮技术知识的菜品介绍小物件,同时又是一个餐厅的精细名片,是餐厅管理中值得化力气去不断改变的窗口,菜单设计应凸现餐

厅文化定位。在现时的餐厅服务中,菜单设计策划还是有很大的进取空间可以发掘,打造我们自己的麦当劳、肯德基从菜单做起!

參考文獻

1.2.3.4.5.6.7.8.马克.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怎么变化[J].《浙商)2009.(9):52-532.王刘刘.论我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黄山学院学报,2001,(03):66-673.金炳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03):80-8 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易艳萍、马寅初.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徐旺生.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海南出版社,1993

第四篇:餐饮文化

回望历史聚能量蓄力餐饮促发展

经济浪潮下商机滚滚而来,各行各业冲破传统奔向新的发展,其势大有“中心开花,四面爆炸”之势。门户开放,贸易自由,使得外来资本、外来品牌悄无声息地漫卷中国市场,凭借其外来优势、新鲜感,加之国人一心向外的心态,很快征服了中国的消费者。这给中国商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餐饮业自然也身陷其中。街面上形形色色的餐饮业,尤其是大的连锁餐饮企业该如何应对挑战,立于永不失败之地呢?我们不得不回望历史聚能量,展望未来谋发展,静下心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世致用之策,发挥本土优势,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利用国内人性化的管理,充分整合使之整装待发,蓄力向前。

中国饮食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自身本土特色不拘一格,十分鲜明外露。要想发挥其传统文化优势,打上“中国特色”的商标印痕,创造出一片属于国人自己的天空。我们必须再次游弋在历史的长河里,沿溯登程访儒问道探法,从其中得以裨益,服务于我们的餐饮行业。

儒家“德、义、礼、智、信”五种德性的培养仍予益于当下的餐饮业,鼓舞着员工们的潜力时不时地促动迸发,产生巨大能量,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去。餐饮企业本在建立之时,为了实现利润,力求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追求短期的目标,这种追求正是站在儒家管理的基础之上。现代餐饮管理,人是企业的根本。儒家人性化的管理智慧,对于企业人事协调沟通,人力资源的发挥、企业文化及团队精神的建立,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道家的整体观更是使企业管理决策周全、客观而且正确。在现代餐饮的管理中,其核心为决策,有了决策,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可以说,决策的好与坏,决定着餐饮企业经营的成与败。因此道家的思想,我们要化于内心深处,时刻指挥着大脑中枢警醒我们要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慎之又慎,非十分把握的精神不可,达到通观全局,思维科学,形成敏锐的市场需求洞察力,做好整体决策,以便管理顺理成章,优化运行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

法家以法为公正度量衡,使管理持续、有效、正常化运转,对于现代餐饮业的持续发展给予极大的启迪。法家富国强兵的目标在餐饮企业里具体体现为永续经营,发展企业整体利益与所有员工的利益。从现代餐饮经营来讲,法家的精神就是要求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与平等客观的标准。对餐饮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法家所强调的公私分明,不仅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亦然。一方面发扬法家不苟且,不任人唯亲,赏罚分明的廉明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扬儒家关怀亲切的仁爱精神,使法、儒相辅相成,道家主导全局,运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中。

儒、法、道三家的管理思想已跃然纸上,为餐饮行业者们共鉴之,熟稔于心,运用于业。但在这当今急速变幻的经济时代,从传统文化中凝聚智慧能量还远远不够,更需在挖掘餐饮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服务,形成本土品牌亮点,闪耀在国人的心头,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市民。

第五篇: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

【摘要】: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 ,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 ,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 ,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 ,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古代朝鲜半岛;韩国现代化;韩国当今社会 【Key words】:China’ s Conf ucianism;ancient Korean Peninsular;Korea’ s modernization;Korea’ s modernsociety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 ,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已有近4000 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 ,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 ,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虽然韩国现代社会采用欧美的经济模式 ,但是其主流文化仍然是儒教文化 ,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重点探讨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 ,及其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的传播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 ,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儒家文化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末期 ,是由鲁国人孔子在公元前 500 年创立的。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 ,这一思想经治国安邦长期锤炼成为系统而又精纯的思想和博大而严谨的理论。儒学的历史沿革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大演变过程:(一)先秦儒学。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孔子去世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后来形成了儒学基本范式 ,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 ,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二)秦汉儒学。汉代初期 ,前几代统治者在思想上奉行 “黄老之术”(即道家创始人黄帝和老子的学派),直到汉武帝继位后 ,在推举 “贤良对策” 时 ,采用了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儒家思想便成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魏晋儒学。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大都把儒家的 《周易》 和道家的 《老子》、《庄子》 作为基本思想资料(合称之 “三玄”),以老庄思想揭示儒家经典 ,后世称之为 “玄学”。(四)隋唐儒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 ,儒家思想一直处于衰微的状态 ,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 ,儒家学术呈现出统一趋势 ,儒家的地位得到提升。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时 ,儒学再度官学化 ,儒家经典已占支配地位。(五)宋明儒学。在宋、元、明时期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 ,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 ,对儒家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这个复兴魏晋儒学或玄学的运动 ,发先声于隋唐之际 ,由唐代中期后续 ,又至两宋时期 ,程颐、朱熹重新译释 ,并对儒学作了较大改造 ,形成程朱理学。[1 ]明朝期间 ,又有王守仁阳明心学 ,究其哲学思想 ,渊源是先秦时期孟子的 “尽心、知性、知天” 及 “良知”,近源则是宋朝陆象山的 “心学”,它是在对先秦至宋明期间各种类型的 “知行说” 进行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2 ]儒家文化持续到元、明、清三朝。即使在元蒙、· 2 6 ·满清政权时期 ,儒家文化都未曾废断过 ,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并一直影响到当代。儒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深远影响 ,尤其在朝鲜半岛和日本 ,儒学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3 ]据文献记载 ,在远古时代 ,中国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就不断移居朝鲜 ,互相来往。《史记》 中有殷末周初箕子率族人去朝鲜的记载 ,称其为“古朝鲜”。[ 4 ]韩国学者张志渊认为 ,韩国的儒教始于中国殷朝的箕子。[5 ]儒学产生后 ,很早就传入东方诸国 ,其中最先传入儒学的国家是古代朝鲜。因古代朝鲜地处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人称之为 “韩半岛”)北端 ,陆地与我国山水相连 ,西南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学者研究 ,公元前7 世纪左右 ,古朝鲜就与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了贸易往来 ,随后与燕、西汉之间也有较多贸易往来。古朝鲜人通过贸易往来接触汉字 ,汉字的传入带动了儒学的传入。中国秦末汉初 ,燕地人卫满率领移民到达朝鲜半岛西北部 ,并于公元前 194 年推翻古朝鲜政权 ,建立卫氏政权。汉人的生产技术、物质文明及文化道德再次在朝鲜半岛传播。公元前 108年 ,汉武帝发兵远征朝鲜半岛 ,灭卫氏政权 ,在半岛北部建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每郡又有若干县 ,乐浪郡为中心地带。中朝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正式拉开了儒家文化道德大量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帷幕。公元 1 世纪前后 ,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 “三国鼎立”。儒家文化道德首先传入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国 ,尔后传入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和东南部的新罗国。据 《三国史记》 记录 ,公元前 19 — 公元前18 年 ,高句丽国的琉璃明王二子解明、好童的孝行故事 ,与透出儒家色彩的 “孝行” 故事内容相一致。据朝鲜古籍记载 ,高句丽 372 年(小兽林王 2 年),中央设立以培养官吏为目的的 “太学” , “太学” 教授儒学 ,于是儒学在高句丽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百济与高句丽一样 ,到了公元 3 世纪 ,就有了儒学教育机关 ,并设立五经博士制度。据 《旧唐书》 中 《东夷传 ·百济》 载: “其籍有五经子史 ,又表疏并依中华执法”。南北朝时期的梁朝陆诩还专门去百济国讲学 ,传授 儒学。[6 ]新罗国接受儒学虽晚于高句丽、百济 ,但在公元 7 世纪中叶(676 年),新罗国第一次统一朝鲜半岛后 ,儒学发展得很快。新罗王在统一前就选派了留学生到唐朝首都长安学习儒学。《三国史记》载:640 年(新罗善德女王 9 年)夏 5 月 “往遣子弟于唐 ,请入国学”。统一后 ,在选派的留学生中有不少人还参加了唐朝的科考 ,如崔致远考取进士后留在唐朝担任了侍御史、内供奉官等职。据 《东文选叙》说 ,崔致远以下共有 50 多人 ,这些儒家文化的饱学之士 ,在朝鲜半岛传播儒家文化道德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元 10 世纪 ,高丽王朝代替了新罗王朝。高丽国虽然宠信佛教 ,以佛教为国教 ,但在政治、文学方面却依赖儒教选拔官吏。光宗 9 年(958 年)高丽以唐制开设科举 ,睿宗 14 年(1119 年)设养贤库 ,从此教育和取士皆以儒学为基础。高丽初期 ,名儒崔冲(984 — 1068)致士后开私塾 ,以儒家经典育人才。尔后许多学者效仿 ,风靡全国。至此 ,儒学一时大盛 ,正统得以树立。1392 年李氏王朝代替高丽王朝 ,改国号为朝鲜 ,到 1876 年 “江华岛条约” 签订的 400 多年间 ,是儒家文化在朝鲜本国化最为彻底的时期 ,朝鲜半岛都以儒家文化道德为立国教民之本。这前期大约是中国儒学在明朝的阳明心学与朱子理学交相辉映的阶段。后期到了清朝 ,尽管清王朝是 “夷狄” 所建立的政权 ,但中国社会的儒家化达到了最高峰 ,在将自己表现为儒家君主的典范方面超过了明朝。这一点为当时朝鲜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如 18 世纪李朝学者朴趾源在他的 《热河日记》 中反驳了 “夷狄” 论 ,提出“师清” 论 ,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朝鲜的传播扫清了障碍。[7 ]

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现代化的影响

在古代 ,中国传统文化在朝鲜半岛传播中影响深远 ,在韩国现代化(韩国人称之为 “近代化”)进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韩国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有些地方与西方现代性相冲突 ,但是也有具备与现代性相通的成分 ,并具备向现代性发展的潜质。这一点 ,不仅体现在韩国现代化发轫期 ,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奠定了韩文化基础 ,而且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优越性)也越来越彰显出来 ,乃至影响韩国现代社会。朝鲜近代史 ,是以 1876 年朝鲜先被迫与日本订立江华条约 ,后与美、英、德、俄订立与此相类似的条约 ,朝鲜门户被打开为界。1897 年 ,李氏王朝国王改国名为 “大韩” ,[ 8 ]1910 年被日本吞并 ,此后逐步· 3 6 ·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在此期间 ,1884 年欧美传教士开始进入朝鲜半岛传播新教 ,但此时的李氏王朝是一个高度汉化了的国度 ,儒家经典主导着这个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统治阶层以精通汉籍、娴于汉文汉语为荣;在教育体制上 ,只有教汉文的学校 ,没有交本土语言的学校 ,更没有洋学。本土语言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学的。本土语言的学习不被认为是教育,只有懂汉文的人才 ,才被视为是学者。无奈的传教士们只能采用 “谚文”(谚文是 15 世纪朝鲜人运用中国音韵学知识研究出来的拼音文字)翻译 《圣经》 和撰写传教书籍 ,并探索着 “谚文” 的 “罗马化” ,即引进西方的注音原则来注音 “谚文”。这表明 ,当时所推行的韩文 ,其实就是汉字与谚文相结合的一种书写方式。因而 ,一些明智的传教士们主张或支持使用汉谚混合文。再者,当时朝鲜李氏王朝已经与西方立约开放 ,虽然开始意识到学习西方文明 ,并开办西学学校以培养人才,但是这些学校仍然是按汉学规则 ,通过科举考试录用官职人员。因此 ,出现了某些外国教师因不满这种旧式管理而相继辞职的现象。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日本大力推进 “皇民教化运动”,要求所有朝鲜人尊崇天皇 ,供奉天照大神 ,学习日语 ,改姓更名。朝鲜志士则拿起儒家思想武器 — —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号召国人奋起反抗。所有如此种种情况都表明 , “大韩”近代文化发轫也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朝鲜半岛现代史 ,以 1919 年爆发的朝鲜 “三 ·一” 运动为界,朝鲜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时期。在此期间 ,1945 年 9 月 3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8 年朝鲜半岛分裂 ,8 月朝鲜南半岛成立了大韩民国 ,9 月 9 日朝鲜北半岛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半岛的现代史,就是朝鲜半岛民众在儒家思想的鼓舞下抗击日本殖民者的反抗史。“三 · 一”独立运动拉开了朝鲜半岛现代史的序幕 ,整个运动充分显现了儒家思想的爱国精神在朝鲜半岛民众中的凝聚力。这次独立运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了 ,但儒家文化道德已经深植于朝鲜半岛民众思想之中 ,无法抹去。在朝鲜半岛民众看来 ,儒家文化道德是本国的传统文化 ,而日本的 “皇民殖民文化道德” 是外来文化,结果是 ,儒家文化道德胜出了。1945 年以后 ,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 ,带来了欧美文化道德。从那以后直至现在 ,欧美文化道德以西方影视、书刊、音像、传媒互联网为载体 ,大肆登陆韩国 ,但是韩国人又以孔子 “和而不同” 的思想加以反对。孔子的“和而不同” 思想 ,即是要承认 “不同”,在 “不同” 的基础上 ,使不同的事物形成 “和平”(“和谐” 或 “融合”)相处发展。韩国前外交部长潘基文认为 ,对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兼收并蓄 ,这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韩国人也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 ,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 ,清醒地看到了欧美文化中 “金钱万能”、“个人至上” 和 “人情淡薄” 等弊端 ,并尽力避免之 ,坚持以儒家文化道德治国安民 ,使韩国儒家文化道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至今没被欧美文化道德所同化。进入 20 世纪后半叶后 ,作为东北亚地区国家之一的韩国 ,其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了。韩国发挥密集型技术人才的优势 ,抓住机遇 ,紧追日本 ,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韩国经济起飞为何如此之快 ? 固然有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大力扶植等因素 ,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发展机遇 ,但这些只是外在条件。韩国经济发展神速 ,还有其内在原因。韩国经济起飞的运作在人 ,人才密集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确属内在原因之一 ,然而人口因素最终又离不开文化的养育 ,这还需要从韩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去探究。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 ,朝鲜半岛人民就大量学习中原汉文化。到了近代 ,韩国在经济上又全面学习日本 ,并全套学习日本的科学管理技术。到了现代 ,韩国又全方位向欧洲开放 ,特别是虚心学习美国。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 ,韩国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功。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 ,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 ,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华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 ,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 , “群体内的和谐” 与“群体外的竞争” 密切结合 ,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 ,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9 ]韩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起飞开始 ,总统朴正熙就运用儒家 “忠” 的思想指导经济。从韩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 ,不难发现儒家思想与经济生活密切结合的几个特征:一是中央集权的政治观 ,二是忠孝一致的伦理观 ,三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观。中央集权的政治更便于后进国家动员全国力量(包括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完成经济起飞的任务 ,忠孝观念培养了团队和集体忠诚奉献精神。只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重农抑商的农本主义观念似乎与韩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甚至与韩国人表现出来的商品意识· 4 6 ·水火不相容 ,但是韩国人有意识地寻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吸收传统的有用之处并在韩国近代化的民族主义伦理下 ,由政府主导经济增长 ,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这就是 “东亚发展模式” 的典型 ,即朴正熙时代的政府主导型的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也可被称为 “儒家资本主义”。[10 ]所以说 ,在儒家文化奠定国内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上 ,结合鼓励个人竞争的西方文化的积极成分 ,带来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最终成就了韩国的现代化。韩国学者金日坤认为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成功根源,在于具有历史稳定的儒家文化,是当今的韩国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和秩序。韩国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 ,所参照的系统是欧美的经济模式 ,但其背后一直是儒家文化作为潜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韩国人的意识和行为。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韩国人救亡图存、凝聚民族精神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当今社会的影响

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儒家文化(韩国人称之为“儒教文化”)为根基的国家 ,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在韩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其文化资源被充分发掘和利用造福于人民 ,至今仍然对韩国当今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在行政、执法、敬祖、宗族、乡校及学生中 ,仍然可以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底蕴。韩国在接受中国文化之后 ,又将其逐渐发展成为符合本国特点和具有独创性的文化和传统。当今韩国现实社会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显现出来:(一)在思想教育层面上 ,儒教文化得到重视和

传承。韩国儒教文化的特征主要是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的基本特征在个儒教文化发展过程中都没有改变 ,其原来的特征和本质在韩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强化。以近100 年韩国儒学研究为例 ,早在日本帝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以张志渊为首的儒教研究;1925 年后 ,各大学相继开设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清代哲学课 ,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解放后 ,还有研究道家、佛家、阳明学的著述问世。然而 ,据韩国哲学研究会的调查统计 ,在 1945 — 1992 年间 ,有关传统哲学研究成果的著述中 ,研究儒家、道家、佛家的著作数量的比例约为 240 ∶70 ∶4 ,论文数量为1 100 ∶385 ∶17。这个事实足以说明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已在韩国哲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传承儒教文化方面 ,教育界也有所反映。韩国从 1960 年起 ,就把儒家文化道德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旨在使儒家文化道德代代相传。在初中设立的 “道德课” 上 ,要求学生在家 “敬老孝亲”;在学校 “尊敬师长”,同学之间要 “互敬互爱、团结协作”;在社会上要注意 “人际关系及各种礼节” 等。韩国对大学生的 “国民伦理课”,其主讲的 “韩国传统思想的源流”,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德和“思想开化” 的内容 ,也是在继承儒家文化道德的基础上 ,再开化 “自主自立思想” , “固本强国”。

(二)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 ,儒家文化是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准则。

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与价值的体系。它是影响韩国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当今韩国 ,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在国民精神中还保持着支配地位。韩国高丽大学在编写的 《韩国民俗大观》 序言中说: “至今 ,儒教在韩国社会中还占有绝对的比重 „„事实上 ,儒教不仅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 ,而且使社会构造、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所以 ,在当今现代化、西洋化的风潮中 ,韩国在东洋三个国家中仍然是一个父家长制、血缘主义最强的社会。韩国所具有的纯韩国人式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皆以此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基底。” 在韩国当今社会所通行的伦理道德原则中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价值标准 ,如今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人潘基文尊孔子为精神导师 ,他说: “在我的一生中 ,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目前 ,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他一直在努力从 《论语》 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无论是履行公务 ,还是处理个人私事都是如此。[11 ]韩国人至今仍然尊奉孔子为 “万师之宗”、“万世之表”。韩国每年都举行祭祀孔子的 “释典大祭”。这不仅是教育界的意识 ,也是韩国民众的意识。据韩国权威人士估计 ,现在韩国近80 %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孔子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2005 年 7 月 ,中国 “孔子学院” 在韩国挂牌。2006 年 6 月 ,延边大学在韩国设立忠北大学孔子学院 ,韩国人对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情不减。韩国人的儒教伦理道德还表现在家庭内。这方面 ,韩国的家庭孝道堪称一绝。韩国把孔子的 “礼”和 “孝” 紧密地联系起来 ,并落实到家庭民俗上 ,使家· 5 6 ·强烈冲击韩国 ,但只有家庭是攻不破的堡垒 ,并在东方文化的伦理体系中自我发展和完善 ,是韩国东方优秀传统道德的一道风景线。韩国仍然保留着如前所述的父家长制 ,即使因就业的需要 ,时有年青小家庭分居,但周末团圆、遇事全家商讨、逢节全家祭祀的民俗习惯还保持着。父慈子孝、尊兄爱弟、夫妻和睦、妯娌互助至今蔚然成风。这些传统儒家文化倡导的行为规范 ,是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保证。韩国还把孟子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关系推而广之于亲友、邻里、社会 ,使整个国家在 20 世纪先后遇到的战争、金融等危机面前有条不紊。

(三)在国家决策层面上 ,儒教文化又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和对外贸易的准则。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营养 ,其中先秦诸子百家、道教以及外来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等都是对韩文化的补充 ,但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的精髓是 “和谐”、“和平”。《尚书》 讲的 “惟德动天 ,无远弗届” ,孔子讲的 “和为贵”,孟子讲的 “大同” 等都是 “和平” 精神的体现。韩国人深得儒家文化之精髓 ,以儒家 “和为贵” 和 “仁者爱人” 的思想 ,凝聚民族精神 ,促进国家兴旺发达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力避极端。前些年,每当美、日在朝核问题上动不动就要制裁朝鲜 ,甚至以武力相威胁时 ,韩国都坚决反对 ,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实现民族和解。这是用儒家思想培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总而言之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虽然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受过冲击 ,但其合理的内核至今仍大放异彩。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剔其糟粕 ,吸取精华 ,借鉴韩国经验 ,使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参考文献】

[1 ]

曾志.哲学引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008398.[5 ]

金柄珉 ,金虎雄 ,姜淳和.朝鲜223.[7 ]

石源华 ,胡礼忠.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5.22107-08(7).

下载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太极拳文化根源与儒家思想(5篇范文)

    太极拳的文化根源与儒家思想 ——陈家沟太极拳馆合肥分馆整理 一、儒家思想核心 仁: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义:原指“宜”,即......

    湘西餐饮文化

    湘西餐饮文化.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餐饮业现竞争层次已上升到品牌阶段,越来越多的湘菜品牌在崛起,其......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摘要: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

    试论中国儒家思想与法治现代化

    试论中国儒家思想与法治现代化 [论文摘要]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贯穿始终。如何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继承儒家思想,是当代法学界面临的困难之一。法律文化......

    儒家思想英文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现代人,虽说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心里空虚,没有归属感。虽说是自由的,但有很多麻烦。这与缺少儒家智慧、缺乏自律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放弃儒家价......

    儒家思想论文

    浅谈班级的“人本化”管理当代,“以人为本”已成为管理事务中所普遍认同的原则。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要求确立人......

    儒家思想学习心得

    我对儒家经典有所爱好,《论语》、《孟子》等也读过一些。经过 张乘健 教授讲座指导,我对儒家学说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 一、主要心得 1、儒家哲学是积极有为的哲学,要求人不......

    儒家思想[5篇]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在过去几千年里,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