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企业:创新技术理念生产降本增效
钢铁企业:创新技术理念生产降本增效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低,供过于求的现状短期难以改变,尽管国家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但钢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调整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还需做出巨大努力。如何化危机为动力,增加企业效益?为此,在中国冶金工业网举办的“钢铁企业低成本、高效益生产技术与管理”专题讲座上,与会专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降低采购成本是重点
中国金属学会王维兴在会上指出,钢铁企业低成本、高效益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其中,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生产运行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2012年上半年,重点钢铁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由2012年1月份的2825元/吨降到6月份的2674元/吨;而上半年生铁成本构成是:主要原料(扣回收)62.1%,辅助材料0.4%,燃料动力(扣回收)34.5%,直接工资和福利0.4%,制造费用2.6%。
王维兴认为,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是降低成本工作的主要方面,但在采购与使用过程中(冶炼、加工工序等)要进行科学评价,不能只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去购买低品位劣质矿,从而给高炉炼铁、炼钢和轧钢工序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购人员应懂得生产技术,明白不同质量的矿石对冶炼指标的影响。应对采购的铁矿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提出经济品位的铁矿石合理的品位值,同时关注矿石有害杂质的含量和矿石的冶金性能。采购什么品位矿石应结合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行科学计算,用高炉冶炼1吨铁所需铁矿石的数量计价,来评论采购不同品位矿石的价差,说明采购降低成本的情况。高炉入炉铁矿石品位降低5%,燃料比要升高7.5%,产量降低12.5%。《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要求铁矿石含碱金属量<3kg/t,铅和锌的含量<0.15%。如果购买劣质矿,有害元素含量高,将会造成高炉生产不顺行、燃料比升高、产量下降、成本升高、高炉寿命缩短等弊端。
关于设备采购,原则是要进行设备价格与性能对比,应综合考虑到使用寿命、设备维护费用、备件的价格等因素,不能仅取决于价格高低。例如一种节水长寿的热风阀,可节水70%,使用寿命可达8年~10年,虽价格比普通热风阀贵20%,但也值得推荐。这是因为高炉休风换一次热风阀的损失远大于采购普通热风阀所节省的钱。我国一些企业热风炉寿命短,提供不了高风温,其主要原因是为降低建设成本而采购劣质耐火材料,给炼铁生产带来的损失巨大,这反映出一些企业受到了经营短期行为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有助降本增效
王维兴还指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之间生产运行成本的差异较大,是受到技术装备差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质和非能源物质的消耗、管理因素、节能减排效果、劳动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影响。
低质量的设备寿命短,造成作业率低,更换设备费用高且代价大,应提倡冶金设备大型化,进行规模化生产组织,才会有高效益。
另外,实现连续化、紧凑化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各工序之间的中间产品不落地,也是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例如,韩国浦项从矿石到钢材生产仅14个小时完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按订货组织生产,就很少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快。此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事故、降低废品等也是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
降低财务成本很有潜力
财务成本包括:资金周转、资产负债、设备折旧、人员工资、生产运行费用等。2012年上半年,重点钢铁企业财务费用为143元/吨钢,同比上升了36.99%,主要是银行贷款增加、票据贴现增多等;销售费用为55元/吨钢,同比上升了4.80%。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7.99%,同比增加2.09%;流动比率81.38%,同比降低6.28%(流动比率=流动资金/流动负债,流动比率高,说明企业还债能力高,国外钢铁企业一般在150%)。同期,重点钢铁企业吨钢折旧费211元,吨钢工资177元。
对此,王维兴对钢铁企业提出以下建议:努力提高设备的折旧率,提高自筹资金能力,实现资金灵活运转;降低非生产人员比例,建议在5%以下;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减少银行贷款,降低财务费用。同时,进一步实现管理现代化,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用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企业;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意外事故的产生;实现生产过程中能源物质和非能源物质消耗的定额制管理,分解落实到二级单位、车间、班组、个人;降低销售费用,建立产品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使其懂得本企业的生产技术,了解技术发展方向,跟踪国内外技术进展,及时把科技信息返回单位,并参与新产品的研发。
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中原料和能源成本占总成本80%,因此节能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新日铁能源占总成本的14%,宝钢占21%,而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大于25%,仍存在节能潜力。
科学评价高炉利用系数
北京科技大学许满兴教授介绍了高炉炼铁技术操作方针的进步与发展,并就我国高炉炼铁技术新方针、新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目前,高炉炼铁技术操作方针调整为“低耗、环保、优质、长寿、高效”,把追求高产(高利用系数)转变为降低燃料比,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其中追求“高效”包括高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降低消耗,把降低燃料比放到追求“高效”之首。
实际上,高炉冶炼强度与燃料比的关系存在着一个燃料比最低的冶炼强度区域,这个区域一般在1.05~1.15的范围内。由高炉利用系数的公式可知,当燃料比升高超过冶炼强度升高时,提高冶炼强度、利用系数反而会降低。实践
经验证明:低的燃料比才能有高的利用系数;降低燃料比对提高利用系数的作用和影响远大于提高冶炼强度。
树立高炉冶炼强化的新观念
许满兴指出,我国高炉炼铁长期以来采用提高冶炼强度,追求利用系数为中心的高炉强化冶炼方针,阻碍降低焦比、燃料比和节能减排,亟待建立新的高炉冶炼强化观。而降低燃料比、降低吨铁炉腹煤气量为中心,用炉腹煤气量指数XBG对高炉合理强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对高炉合理强化进行科学的解释,这是新的科学的高炉冶炼强化理论。
喷煤是高炉炼铁节能降耗和降低成本的基本举措,喷煤对高炉炼铁的价值在于降低焦比和煤耗,节约焦炭生产的投资和能耗,减缓主焦煤供应的紧张程度。以煤代焦,降低高炉炼铁生产成本,一般喷煤吨铁效益可超过200元。同时,喷煤可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相应降低铁水中硅含量,促进高风温和精料技术,以及高炉设备和高炉操作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正因为喷煤具有这些作用,造成一些企业不顾及风温和精料水平,不断加大和提高喷煤比,造成过量喷吹即不经济喷吹,导致炉尘中的含C量甚至超过50%。
许满兴介绍了经济喷煤比的新理论:对每一座高炉或一座高炉不同炉龄阶段经济喷煤比是变化的,它可以通过对高炉操作指标的阶段统计绘制出入炉焦比、燃料比和利用系数的变化曲线,从中可以得出最低焦比、最低燃料比、最高利用系数对应的喷煤比,即为所属高炉的经济喷煤比。因此所谓经济喷煤比,即是最低焦比、最低燃料比、最高利用系数下的喷煤比。
宝钢前几年喷煤比定在200kg/t以上,2011年前5个月与2010年相比由200kg/t以上降到161kg/t,追求468kg/t的低燃料比。经济喷煤比的原则是:提高喷煤比不增加燃料比,提高喷煤比后煤气除尘灰中含C量不上升(正常情况下≤20%)。
建立合理的生产操作统计指标
针对合理建立高炉生产操作统计指标,从而对生产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许满兴认为,一是将高炉生产效率统计与国外接轨,采用增加一个炉缸面积利用系数,以克服片面追求高利用系数的倾向。二是将采用燃料比取消原报表的折算焦比和综合焦比。燃料比=入炉焦比+小块焦比+喷煤比。三是采用炉腹煤气量指数代替冶炼强度。四是采用日历天数和作业率代替规定工作日数。日历作业率=1-休风率。
文章来源:宝马会http:///
第二篇:钢铁企业上半年降本增效经验小结
钢铁企业上半年降本增效经验小结
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打造节约高效企业
二炼轧上半年成本降低近亿
今年以来,第二炼轧厂围绕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的“达产创效”,积极展开攻关,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全方位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持续挖掘“新线”成本潜力,实现了“产量垂直提升、成本直线下降”。上半年,累计产钢万吨、材万吨,分别完成攻关目标的102%和132%,全厂实际总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万元,降低率高达%。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网络。元月份,在该厂全面预算管理小组的统一组织下,从工艺、设备、原材料、易耗品等各方面展开全面预算管理,把成本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成本控制网络。元月份,开始实行厂级成本月核算;2月份,实现了厂级成本日核算;3月份,开始了车间级成本日核算,把成本考核细化、核算到了每炉钢、每块料。
赶超先进,不断挖潜成本指标。今年以来,该厂瞄准行业先进指标,不断对比、分析,查找差距,制定赶超措施;4月份,开始了“指标上墙”,树立了挖潜目标,进一步增加了降本增效的动力;同时,还完成了高强度板“提铌降钒”试验,从工艺技术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种钢效益。上半年,该厂钢铁料消耗达到了1094kg/t钢,钢水收得率达到了%,轧钢综合成材率达到了%,均稳定在了较高水平。
抓薄弱环节,不断减少效益流失点。年初,针对能源消耗“超高”问题,该厂配合攻关组,积极完善能源计量手段和工艺管理制度,每天对工序能耗进
行统计、核对,每周、每月组织现场能源巡查,实现了“产量升高、能耗下降”。上半年,由于第二炼轧厂品种钢开发力度较大,在生产、调试、产品开发中,该厂谨慎安排批量生产,通过降低废品率,减少了效益的流失。该厂还实行了备件动态管理和逐级审查制度,降低了备件库存资金和消耗,并制定了照明管理规定和设备启停管理制度,做到了“不开一盏不该开的灯,不流一滴不该流的水,不开一台不该开的设备”,保证了成本指标的持续降低。
同时,在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建设中,该厂也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质量和装备水平的前提下,全方位节约工程投资。轧机主设备招标比同类型工程节约3200万元;双流板坯连铸机与北台钢铁公司相比,节约了4782万元;轧钢区液压系统通过比价招标,节约近300万元;炼钢、连铸、轧钢主厂房建筑安装,采用综合单价包干方式,比传统方式节约资金1亿多元。
第三篇:钢铁企业上半年降本增效经验小结
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打造节约高效企业二炼轧上半年成本降低近1.2亿今年以来,第二炼轧厂围绕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的“达产创效”,积极展开攻关,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全方位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持续挖掘“新线”成本潜力,实现了“产量垂直提升、成本直线下降”。上半年,累计产钢60.03万吨、材44.32万吨,分别完成攻关目标的102和132,全厂实际总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11928.34万元,降低率高达4.09。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网络。元月份,在该厂全面预算管理小组的统一组织下,从工艺、设备、原材料、易耗品等各方面展开全面预算管理,把成本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成本控制网络。元月份,开始实行厂级成本月核算;2月份,实现了厂级成本日核算;3月份,开始了车间级成本日核算,把成本考核细化、核算到了每炉钢、每块料。赶超先进,不断挖潜成本指标。今年以来,该厂瞄准行业先进指标,不断对比、分析,查找差距,制定赶超措施;4月份,开始了“指标上墙”,树立了挖潜目标,进一步增加了降本增效的动力;同时,还完成了高强度板“提铌降钒”试验,从工艺技术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种钢效益。上半年,该厂钢铁料消耗达到了1094kg/t钢,钢水收得率达到了97.32,轧钢综合成材率达到了93.69,均稳定在了较高水平。抓薄弱环节,不断减少效益流失点。年初,针对能源消耗“超高”问题,该厂配合攻关组,积极完善能源计量手段和工艺管理制度,每天对工序能耗进行统计、核对,每周、每月组织现场能源巡查,实现了“产量升高、能耗下降”。上半年,由于第二炼轧厂品种钢开发力度较大,在生产、调试、产品开发中,该厂谨慎安排批量生产,通过降低废品率,减少了效益的流失。该厂还实行了备件动态管理和逐级审查制度,降低了备件库存资金和消耗,并制定了照明管理规定和设备启停管理制度,做到了“不开一盏不该开的灯,不流一滴不该流的水,不开一台不该开的设备”,保证了成本指标的持续降低。同时,在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建设中,该厂也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质量和装备水平的前提下,全方位节约工程投资。轧机主设备招标比同类型工程节约3200万元;双流板坯连铸机与北台钢铁公司相比,节约了4782万元;轧钢区液压系统通过比价招标,节约近300万元;炼钢、连铸、轧钢主厂房建筑安装,采用综合单价包干方式,比传统方式节约资金1亿多元。
第四篇:“管理创新,降本增效”
浅谈煤矿降本增效之路
我国是资源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同时我国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节能型发展道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到国家,小到煤矿企业,千方百计的开展降本增效,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线。
就节约本身来说,本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样也是我矿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目前,煤炭市场出现下滑趋势,我矿开展降本增效也就不单是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修炼内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间煤矿企业的发展之路,生存之路。
闲言碎语不要多讲,下面就我矿怎样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发表一些拙见,井蛙之见,莫笑之。
一、统一思想,认清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强化成本理念,形成全员节能挖潜新局面。
煤矿企业的主体是人,要想顺利的开展降本增效的活动,首先得使全矿职工在思想上统一,认清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强化成本理念,形成全员节能挖潜新局面。思想是先导,认识是前提,针对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中存在的“大发展就是大花钱”的错误思想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矿领导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制定降本增效、节支降耗工作方案,并充分利用我矿的闭路电视、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全员降本增效的良
好氛围,使降本增效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在我矿大力倡导“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之风,深入开展了“降成本、提质量”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全矿员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矿”思想,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在全矿上下形成 “降本增效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使降本增效成为全矿员工的共识。
二、具体在煤矿各方面进行降本增效的实践
(一)更换节能灯具。对全矿地面照明使用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为低功率的节能灯具,井口广场的广场大灯定时定点进行开启,并撤除其它多余的灯具。对过道照明灯采用声光控制器,来达到节电目的。对井下大巷照明更换为红外线监测节能灯具,自动控制灯的开关,减少了长明灯时间。另外,要非常注意一些细微处的节电,譬如,办公楼走廊,厕所的照明启用声控系统。
(二)对全矿井下正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对运行效率低下,设备老化,增加电能损耗的机电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换。比如,通风科应对井下正在使用的局部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对设备本身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部通风机进行更换和淘汰。
(三)大力开展回收复用活动。在全矿积极倡导“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节约就是赢利”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回收复用活动。建立废旧材料回收制度,并建立废旧物资台账,要求各生产及辅助单位必须在其工作地点建立物资回收箱,回收物资根据不同材料进行集中码放,做到不浪费一个螺丝,一个道钉。专门在地面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站,主要回收大型设备物资。严格控制大型材料的使用消耗。对井下使用的皮带、钢丝绳、轨道、钢管等要
通过加强管理尽可能延长这些大型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回撤采掘头面的大型材料,能复用的全部复用。对井下各单位进行鼓励性收购,对回收出井能使用的所有小材料,一律按原价值的一定的百分比进行奖励。
(四)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设备,借鉴先进矿井降本增效的经验。山东井亭实业有限公司在枣矿集团“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引导下,紧跟枣矿集团创新发展的步伐,围绕大集团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视觉审视自己,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不靠装备靠管理、不靠投入靠工作”的原则,在小而精、细而实上做文章、下功夫,在节能减排、节支降耗做大文章。从提高全员节约意识入手,干事创业,勤俭办矿,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科技创新、节约挖潜、双增双节为主线,以创建节约型矿井为目标,把成本控制作为全矿经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紧抓不放,全面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和机制,大力打造经营理念,精心强化成本意识,狠抓成本责任体系的落实,实现了成本管理的优化和成本投入的降低,矿井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和经济运行总体水平不断攀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自主设计材料样式,自主加工设备零部件,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对于一些设备上经常消耗或磨损的零部件,可以根据设备生产部门的设计,进行自主创新和加工。例如,井下各转载点的喷雾和工作面所使用的不锈钢防尘网,都可根据井下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和设计加工。据统计,井下固定的不锈钢防尘网从厂家购买的价格基
本上万,而自主设计和加工的防尘网材料和加工费一套下来不到2000元,大大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三、建立降本增效奖惩体系和自主创新奖励机制。
在全矿制定降本增效风险抵押金制度,给各生产辅助单位下达降本增效指标,每月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罚。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那些在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加工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鼓励全矿干部职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开展“比、学、赶、超”的活动,以增强降本增效活动的气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就像传说中的上帝创造“诺亚方舟”一样,在面对现阶段煤炭市场特殊形势的大潮中,面对惊涛骇浪,全体斜沟人一定要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之路,通过进一步大力开展节能、挖潜、降耗活动,扎实走好企业转变、做大做强的强企之路。
第五篇:生产部降本增效
生产部降本增效
生产部积极响应公司关于“降本增效”的号召,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认真总结、落实降本增效措施;加强生产工艺流程的衔接,重点工艺参数的深层探索,不断优化合理配置,优化产品指标,降低各种能耗;以降本增效工作推动各方面管理的精细化,促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不仅要创造出巨大的效益,更要挖掘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经认真总结和研究,发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部门内部管理
生产部作为公司生产的统筹,协调部门,首先要从本部门开始抓起;
1、科学合理安排开停车计划统筹,减少装置停车时间,加强对非计划停车的管理及考核,减少非计划停车次数,使生产平稳长周期运行,提高产量;
2、加强调度协调能力,合理调配水、电、气、汽等,做到物尽其用,避免不必要的放空或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及浪费;
3、监督、执行物料互供检查落实,严防“跑、冒、滴、漏、串”现象,造成资源流失;各生产车间应当把查漏、消漏作为日常的工作来处理;
4、督促各车间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协调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造成更多的资源流失;
5、当班调度加大检查力度;
二、车间减少原料的流失,降低成本;
1、备煤车间
(1)原料煤进厂后,均堆放在煤场,因露天煤场长时间风吹日晒,容易风化,风大,损耗较多,在日常工作中,车间应安排人员不定期向煤堆打水,减慢或避免煤堆的风化,并做好正确堆放合理使用工作;
(2)在日常生产时,有许多煤种要用车辆倒运,车间应合理安排来煤的堆放位置,减少倒运车辆及人工的费用;还有平时倒运煤的过程中,煤从车斗中抖落在地上,这些也应该安排煤管工及时的清理或清扫至煤堆上,以免造成浪费;(3)上煤和配煤过程中也有许多的煤因设备原因掉落在皮带通廊及皮带机上,操作工应及时把掉落的煤铲回皮带,进入装置,进行回收利用;
2、炼焦车间的尾煤、焦粉等回配,代替少量原料煤,降低焦炭成本,增加焦炭质量;
(1)按目前生产计算,炼焦每天出120炉焦,平均每班次能产生2农用车尾煤,每车按2吨计算,一个月会产生约360吨尾煤,每吨煤按200元计算,可节约7.2万元;所以车间一定要控制尾煤的产生,并及时拉到煤场分类堆放,进行回配,既杜绝原料煤的浪费,又节省了成本费用;
(2)每两天生产用的熄焦水中,能产生1-2车的焦粉,每车焦粉按5吨计算,如果按照200元/吨计算,每月将有300吨焦粉产生,合6万元;因此需要炼焦车间督促正常开启焦粉制备,按照2%--3%回配入炉,按照每天使用3000吨煤量计算,每天可配入焦粉60吨,既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焦炭质量;
3、化产车间的焦油渣回收利用
焦油经过机械化澄清槽沉淀回收,每周回收焦油大概有700-800吨,而其中会产生许多焦油渣,每周至少两车(拖拉机斗),每车近2吨,一个月就有约16吨焦油渣产生,车间拉到煤场指定位置,配煤车间有计划的安排使用回配,既可降低成本,还避免污染环境;
4、热电车间煤场及水系统管理(1)、原料系统
煤场采用露天堆放,在使用过程当中采用先购先用的原则,由于夏季温度较高,容易造成风化,春季雪水融化造成寝泡。依据实际生产情况日耗煤量在200-250吨,月耗煤量在6700吨左右,而近期盘库数据显示库存量有19000吨左右,可供两台锅炉使用2个半月,无形中占用了场地,增加了损耗,风化后造成发热量降低,增加了成本。热电受煤坑、原煤场各有一处堆放地点,受煤坑处大约可堆放4000吨煤,原煤场堆放依据购煤量而定,在原煤场动力煤使用时需用铲车、翻斗车转煤,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2)汽水系统
全厂蒸汽系统依托热电锅炉建立,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由于热负荷较大(中、低压蒸汽由新蒸汽供给),全年发电机负荷平均维持在50%左右,高压加热器、二段抽汽因负荷低而无法投运增加了耗煤量。
火电,水资源尤为重要。全厂5口井总抽水量为600m/h,热电总用水量平均在200m/h左右(反渗透、清洗过滤器、循环水),而排出的废水量在32-48m/h(已回收),过滤器在清洗过程中有少量废水排出,因此督促化水及时准确的化验水质指标,将系统排放降至最低点,提高原料的使用率。夏季循环水温较高经常存在置换,造成了节约与生产的冲突。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科学合理安排汽水系统平衡,杜绝跑冒滴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未整改车间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按照公司要求节约生产资源,节约每一度电,杜绝长明灯,优化运行减轻电力设备负荷,从而达到节约用电。检查内容有:原水的合理安排、蒸汽系统的平衡、独立系统的运行状态、电力设施的检修与维护、优化运转状态及夜间照明控制。
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控制检修时间检修频率,做到
33病有所医,医有所好,要求三修车间再检修完成后达到预期效果。
5、合成工段的平稳运行
在保证合格的煤气条件下,使工艺系统高负荷运行,减少水、电、气、汽的排放,在高负荷运行下,生产的蒸汽(20000Nm/h煤气进气量转化汽包可以产28t/h的蒸汽),在保证自身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外供其他车间使用,减少了热电送过来的蒸汽量,提高发电机的发电量。在非特殊情况下,禁止工艺气的放空和蒸汽的排放,提高CO2和NH3的产量。保证氢氨回收工段的运行系数,可以减少煤气的燃烧量、提高氨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了煤气的利用率。
6、尿素工段的高负荷运行
根据CO2和氨的产量,合理调整负荷和工艺指标,在原料充足的条件下,保证系统高负荷运行,既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对装置的腐蚀。加大对解析水解系统的调整,保证外排水的指标合格,既减少了对水的浪费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其它
1、减少原水的消耗,尽量把生产用后产生的废水回收利用,减少外排,控制用水用户,杜绝跑冒滴漏;
2、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应提高,检修后废油的整合回收及二次利用;
33、加快销售力度,场地问题,增加了不必要的倒短费用;
4、建议焦场硬化,一定量的焦炭被压成碎焦,碎焦又被压成焦沫,造成了大量浪费;
5、严格要求工艺车间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减少停车次数,延长设备运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