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9-05-14 04: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第一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龚雪英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是个人及其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第二,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注重道德的培养;第三,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全面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TheEnlightenm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GONGXue-ying

(Politics Education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 610068,China)Abstract: In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the core that Marx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his individual character.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eans physical power and intelligen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social relationships highly abundant,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cludes three-respect enlightenm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First,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should regard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s guidelines;Second,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thical cultivation;Third,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combine self-education with social work.Key word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执意追求,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思想家和教育工作者思索和关注的焦点。从历史上看,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吸取了前人的卓越思想的基础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 1

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领域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对大学生自身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前这一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要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首先要领会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概括是在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抽象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5)。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的本质揭示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任何人”。他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的共产主义学说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是个人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理论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曾作过丰富而详尽的论述,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P123)。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1.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

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人的任何内容和形式的活动,在实质上都是对潜蕴在生命体内的体力和智力的一般支出。体力是指人的各种“自然力”,也就是人的生理机能;智力是指精神方面诸能力的统一体,是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一般的整体认知能力。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了劳动者自己的肉体的精神的能力;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在人的身体即活动的人体中存在的,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是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之所以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正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直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只有消灭旧式分工,将体力与智力统一于物质生产过程,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把不同的社会职能作为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2.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

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着,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展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P295),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P551)。人类初期不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人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在范围上主要囿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在内容上由于活动本身的不发展,社会关系呈现出简单贫乏的特征。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必然要求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的发展,使人们突破个体、地域、民族和职业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褪去外在的差异性而日益融合,在更广阔的交往中使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人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日益个性化。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的变换过程,是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类活动的前提,也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前提。在个人劳动社会化的过程中,以物的交换为媒介,形成了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又形成了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

3.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由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无限性趋向有限性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理想世界中,人总是不断地向理想性迈进,理想性就是个性的潜能和现实、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个性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一旦达到某种理想,总是会产生和追求更高目标的新理想。马克思把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把人分为“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所谓“有个性的个人”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有自主性的个人;所谓“偶然的个人”则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不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没有自主性,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个人。马克思认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仅是逻辑的差别,而且是历史的事实”[4](P78)。人的全面发展在个性发展方面的体现就是在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的过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指“全面”,而且包含“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和丰富;自由发展指的是作为目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作为主体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可以“随

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5](P319-320);充分发展是指人自身的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们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问题;和谐发展是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指个人与人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和优化,在“每一个人的发展”内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6](P219),造成工人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自由时间。人的发展领域包括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两个方面,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的所必须的物质财富,而自由时间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的又一个广阔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

(P225)[6]“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和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马克思指出必须坚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建立起自由人的“联合体”,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来实现。

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者,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7](P195)。教育是社会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以其锐敏的洞察力发现并揭示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P530)。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关键在于人类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人类社会的每个时代,只有通过一代一代的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使人的潜能得以转化为现实的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以下启示。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在一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系列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8]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书中说,只有促进自

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对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不教育。要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绝不能单纯依靠“灌输”的教育方式,还必须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

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教育包含以下的内容:第一,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健康的程度,是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生理条件;第二,心理素质方面,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第三,智能素质方面,包括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能力结构等;第四,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两部分,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道德素质则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展开自我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和有效的措施。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地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马克思以系统论的整体思维方式界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德育是以否定的方式而不是肯定的方式提出问题的,通过否定资产阶级学校德育来肯定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体现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德育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德育机制,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道德的培养占首要地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最终需要自我教育来实现,同时,自我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道德的构建需要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否则就是沙上建塔。我们所要构建的共产主义道德是科学的、正确的,知识的力量就是道德构建的力量。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道德的“悟性”就越高,自我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大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道德水平。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问题,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和社会实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也应该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自我教育理论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而社会实践又促进了自我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的、学术的、知识性的、公益性活动等。大学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宜自我教育发展的良好土壤,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更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由天地。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必须尽量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科研学术活动、竞赛选拔活动等,在参与、组织、设计和管理中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大学生不要害怕这类活动,更不要害怕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暴露,要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比较,认识和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虚心向他人学习。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把“剩余精力”用在扩大视野和陶冶情操上,从而发展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陶冶,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2.大学生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加强自我教育

劳动是改造人的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可以走出校门,走向工厂、农村,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劳动,大学生既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又可以看到自己的劳动对社会的意义,增强劳动观念,同时可以了解一些民情、国情,获得改革开放现实成果的动态教育,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劳动中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深切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道理,从而实现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凌惜勤.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及其启发和引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S1)

第二篇:“小世界”理论及启示

“小世界”理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19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Eile Durkheim和德国的Ferdinand Tonnies,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社会学网络概念。1929年匈牙利作家Karinthy率先提出,世界上随意选择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六个熟人而联系起来的著名“小世界理论”构想。社会网络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大量关注,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做过的一次实验,挑选300名志愿者通过给陌生人转发信件的方式测试人与特定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距离,实验结果证实平均六次转发,信件即可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 of Seperation)”现象。通过实验可推断出,任何一个人和另一陌生人间间隔的人不会大于六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atts等人在2001年利用互联网号召大约六万名左右的志愿者转发E-mail,证实六度分隔的理论在现实中是实际存在的。

“小世界”理论借助社会性软件发展校园人际网络。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日渐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发展与“小世界”理论密切相关。特点就是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它所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弱链接”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工具,如人人网、新浪微博(人人网前身是校内网,多为同校学生相互关注;微博多为社会各界人士相互关注),方便记录,易于整理,还有便于携带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网络都能够进行记录、思考、整理。它对隐性知识的支持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并且正在变革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范式。

(1)校园内部人际网络。在校园内部,学生可以在人人网申请帐号(ID)并且建立各自的个人主页,当学生A记录自己的思想状态时,学生B就可以浏览他的记录,并且可以在上面发表评论,同样,C也可以浏览A的个人主页以及B的评论,同时可以链接到B的个人主页,这样C又可以看到B的个人主页以及在上面发表评论的人的个人主页,以此类推,就可以看到D、E、F等等更多学生的思想状态记录。于是,他们相互之间就通过人人网达成了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交流,从而逐渐形成校园内部的知识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想要了解一些其他同学信息但是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获得时,一个随意的点击就大大地增加了获得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在此,人人网上的ID就相当于“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的结点,而发表评论的那些ID上的链接相也就类似于网络模型的边(即联系)。当学生通过人人网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所需信息的情报源,那么他就可以直接跟该ID用户联系,表明需求,并最终获得该同学的帮助,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节省步骤、减少麻烦。

(2)校园外部人际网络。一方面,除了要实现校园内部知识共享,学校还要同外部要不断发生交易,人际关系网络是目前商业运作的重要方式。学生拥有的社会网络越大,所掌握的人力资源越多,个人所积累的社会资本越高,就能越多越快地获得情报,为自己的毕业实习或工作做决策服务,从而使得办事渠道和办事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的普及给人们交朋结友提供了特殊便利的渠道,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微博的粉丝列表发出邀请从而扩展自己的商务圈子,并且通过跟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稳固不断扩大的人际网络,为今后有更多的情报源,更便捷地搜集商业情报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通过网站这个“中介”,通过“捷径”使得结点(学生)以一定的概率实现“断键重连”,最终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也扩充了学校的信息网。另一方面,确定微博社区内交流网络中关键节点和连线有助于通过微博引导舆论导向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关键节点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经常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进一步借助于交流网络中的“长程连接”,使得微博网络舆情能够迅速地在整个网络内传播。例如,转发次数高的热门微博和讨论度高的热门话题必定是受舆论争议最高的,从中可以了解大众舆论导向。由此可以利用小世界网络的快速传播能力和邻域的排它类聚特性,来研究传播和流行问题以及联盟、观点、知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运用“小世界”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以最便捷的途径从同学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帮助学生扩大人际网络获得商业情报;帮助学生研究社会传播和流行问题以及联盟、观点、知识的形成。

正文1680字

第三篇: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 郭慧珍

[摘 要]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直接源于对外国有益的行政法制度的借鉴和运用,并且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也不长,因此无论是在立法、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制度设计上均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在对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和享有的权力及听证笔录的效力等方面作理论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启示。

[正文] 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是: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避免行政行为给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从而实现行政公平、公正等价值目标。

一、行政听证制度概述

‚听证‛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它源于英美普通法上自然正义观念之听取两方面意见的法理,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使,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称之为‚司法听证‛。后来,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而移植到立法方面,形成了立法听证制度。20世纪初伴随着政府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对公民的个人权利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听证被广泛应用于行政领域,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

所谓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王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决定前,就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听证有三重涵义:其一,听证是行政相对方的一项重要行政权利,其二,听证是项具体的行政活动程序,其三,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听证的根木性质是公民运用这些程序上的参与权利,抵制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是公民享有的一种权利。

行政听证制度虽然是一种法律制度,但把行政听证制度与行政决策行为结合起来有重大的意义。它是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是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目前,听证制度在定程度上正成为社会各界参与政府的行政决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依法决策的一个平台。

自从1996年《行政处罚法》中作出有关行政听证的规定后,‚听证‛这一‚舶来品‛很快在我国行政机关诸多领域得以推广。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听证制度的时间不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立法、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均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在当前的行政决策中,尤其是价格决策听证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的有益理论。

二、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 l、听证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听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学者认为英美法系国家对听证概念的理解基本是广义的,而大陆法系国家对听证概念的理解基本是狭义的。

在美国,‚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它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两种。正式听证又称审判型听证,是指当事人一方有权对另一方所提的证据发表意见,进行口头辩论和质证,而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听证笔录做出决定的程序。非正式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或作出行政裁决叫,只需给予当事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以供行政机关参考,行政机关不须基于记录做出决定。正式听证中的当事人享有完整的听证权利(包括七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听证程序有较大灵活性,不要求固定形式,当事人有得到通知及提出辩护的权利是必备的,其他条件则不定齐备。行政机关叫以采取从审判式听证到非正式的会谈等二十多种听证形式。相比正式听证,非正式听证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依1993年日本《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听汪是指行政机关在为不利益处分时对法律规定的情形,依正式听证会的方式给予该不利益处分相对方陈述意见之机会的制。采用狭义听证的国家,行政机听取当事人意见的方式除听证外,还有其它形式。日本将行政机关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形式分别规定了‚听证‛、‚公听会‛、‚辨明机会的赋予及其它形式。

2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国外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范围较广,一般不加太多限制;二是主要适用于对相对人不利的利益处分,三是在有些国家,听证不仅适用于具体处分行为_而且还广泛适用于制定法规等抽象行为。美国的听证制度不仅广泛适用于政府行政的各种决策过程,而且也适用于国会的许多立法决策过程。当然有些事项由于本身的性质,或就行政机关的任务而言,不需要或不宜举行听证,美国在《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4条中对不适用听证的情形作了规定。但是,由于听证适用范围的大小关系到公民参政议政的程度,所以在80年代后期,美国政法学界人士纷纷土张应该扩大听证的范围。例如,美国法学协会第二号决议案就建议扩大制定法规时公众参与的机会,而缩小免除听证的范围,即使是通常被视为小能听证的国防、外交决策也应严格限制在确属机密事项的范围之内。

在日本,根据〈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听证的适用范围是从法定听证、任意听证和不适用听证的情况这三方面来限定的。该法13条第2款规定了适用听证的不利益处分的情形拟为撤销许可等不利益处分时,将为剥夺相对人资格或不利益之处分时,相对人为法人刊,命其解任职员之不利益处分命其解任从事相对人业务者不利益处分或命其将其会员名之不利益处分。对于这些情形行政机关必须进行听证、作法定听证。在上述情形之外,行政机关为其他不利益处分时,如果认为有必要进行听证时可以听证,称作任意听证。

虽然各国对听证范围都是有限制的,但目前世界各国的听证适用范同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都在不断扩大。

3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

听证笔录是指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对调查取证人员、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意见和提供的证据所作的一种书面记载,是对整个听证过程的客观记录.听证笔录在听证程序乃至整个行政程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听证制度的价值能否实现,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听证笔录的效力认定。

美国的《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证言的记录、证物连同裁决程序中提出的全部文书和申请书,构成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唯一案卷。‛‚除非考虑了全部案卷或其中为当事人所引用的部分,并且符合和得到可靠的、有证明力的和实质性的证据的支持,不得作出裁定.这即为案卷排他性制度‛’.德国《行政程序法》第69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程序的所有法进行全面判断后作出决定。正式程序结束后的行政行为应以书面作出,书面说明理由并送达参与人。

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如何从其对行政决定产生何种影响,从世界各国看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听证笔录对行政决定具有—定的约束力,行政机关应斟酌听证笔录作出行政决定,但行政机关不是必须以听证笔录为根据,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以听证笔录为根据的,行政机关才必须以听证记录为根据。如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另一种是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以美国为代表。

4.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及享有的权力

听证主持人是负责听证程序的具体运作、调节、控制并作出听证决策的相对独立的人。听证主持人是整个听证程序的核心人物,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和权力大小都会影响听证的质量,决定听证程序的公正与否。因此各国纷纷建立听证主持人制度,以规范听证主持人的行为。

各国关于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大致有两种:行政法官制和行政机关首长或指定的人员担任。而后者在不同的国家义有不同的做法。美国实行的是行政法官制度。根据《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行政法官在法律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行政机关无权自由任命行政法官,只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从文官事务委员会所确认的合格人选中选择任命。行政法官没有试用期,每个行政法官轮流主挣听证,不能执行与听证工作不相容的职务。而日本的听证主持人是行政机关指定主持听证的职员或其他由政令规定主持听证的人。

此外,为了保证听证的顺利进行,各国都规定了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中所享有的权力。如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6条第3款第8项规定,行政法官有‚作出初步决定或建议决定“的权力。如果没有人上诉或复议,初步决定则成为最终决定,而不必由行政长官决定。与美国不同,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69条第l项则规定:‚官署应斟酌全部程序结果,决定之。”在这里听证主持人只享有组织听证的权力,而没有决定权力。

三、对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启示 1.扩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在我国由单行法规定,目前主要适用于行政立法、政府的定价行为、城市规划等领域,范围狭窄。

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各国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扩大听证适用范围的经验,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具体到如何扩大我国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就是法律应明确规定无须听证的行政决策,而在原则上重大决策一律听证,以维护广大社会公众和各力‘利益群体对行政决策的有效参与。英国行政法学家韦德认为,行政听证的例外越少越好,授予这种权利不会有什么害处。’我们有必要将价格听证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服务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上,另外部分政府收费也应列入听证范围。我国好多地方好多领域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直接影响着相对力的利益,它符合《价格法》调整对象的特征,理应列入听证的适用范围。

2.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

根据《价格法》的规定,我国的价格听证一般由价格主管机关组织,听证主持人也是价格主管机关的官员。由掌控价格管制权的部门来组织、主持听证,显然有失公正性,有自己当自己案件的法官之嫌,听证会也不口J。能对行政决策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甚至会使公众对流于形式的听证会产生排斥情绪。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行政法官的集中使用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听证主持人队伍。通过全国统—考试取得听证土持人资格证书,然后与其所在的行政机构脱钩,使他们具有独立地位。对听证主持人集中统—管理,根据听证事件的具体要求统—选派主持人。有些听证会的主持不应只限定为一人,特别是在价格听证中最好以听证委员会或听证协调小组的形式出现,包括由政府物价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相关领域专家、资深学者、消费者代表等组成这样才能使行政决策更加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应赋予主持人明确的权责,这是其相对独立地位的表现,也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中应赋予听证主持人一定的决定建议权和对行政决定行为和实际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这样可以为行政决定人作出公正合理的决定节约大最的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3.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汪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这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听证笔录在行政决定中的效力虚臵问题,也是立法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听证的实效,有利于做出公正、科学的行政行为。

但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不按照听证笔录做出行政决定的效力未作规定这就不能排除行政机关将未经听证的材料作为决策的依据,为听证走过场开了方便之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案卷排他性原则,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这是现代听证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听汪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际操作中适用案卷排他性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有例外,但总体上应把听汪笔录作为做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否则会使当事人申诉及辩护失去应有的价值,使整个听证程序流于形式。

第四篇: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范文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

张丽杉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原来的会计模型重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有机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新建立起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的处理过程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以及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是现代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次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对会计理论及实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对会计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产生的影响

所谓会计目标,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体会计工作以期要实现的要求或者标准,它是决定着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会计工作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化,它可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今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基本目标依然是提高所在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向债权人、投资者、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或者社会公众,提供一些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发展状况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一财务信息来反映企业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这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参考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会计信息化技术而言,其本质上是会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相融合,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会计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建立一个可以满足现代管理要求的新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而不是为了更好为提供会计信息而服务,或者说重心并不在此。当今虽然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会计信息更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某企业经济状况的需求,它为需求着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已经逐渐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甚至可利用自身信息来实现准确的预测与决策。即便如此,但这种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目标,反而促进了原有会计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对会计基本假设产生的影响

对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影响。会计主体即会计实体,它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在传统经济时代,会计主体范围一般比较明晰,主要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会计只是核算企业范围之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向有关对象提供各种需求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极大地扩大了会计主体的范畴,尤其是各种网络公司处于媒体空间之中。然而无论会计主体外部表现形式及存在介质发生怎样的变化,会计服务对象依然是特定的主体,它以客观存在或者发生经营行为、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依据。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只是改变了会计信息储存介质或者传输方式,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改变会计主体的假设。无论在会计主体的假设最初阶段,还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未发生过改变。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影响。所谓持续经营假设,主要是指除非有反面的例证,否则就认为企业经营活动能够无限制地经营下去,企业也不存在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主要是实物,并且构成该实物的主体均是具有价值的各种自然资源,而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却非常的小。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而言,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自然资源一直作为企业的有形资产存在,只要有这些资源就表明它有较强的生产生存能力,并且能够合理地预见这些自然资产的物理寿命。有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客观上可以降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及其风险。从这一层面来说,尽管传统工业企业的经营依然存在着诸多经营失败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存在似乎不会影响到人们持对企业持续性经营的假设,也不会影响到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会计系统规则表现出来的理性。从实践来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媒介主体的出现和消失变得更加捉摸不定。由于外部的虚

拟化经常掩盖真正的交易行为,因此各种经营活动也常常会呈现出一定的短暂性,加上适时的联合、介入和退出,使得游离性与随机性更加难以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我们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确定企业经营连续与否,而这主要是建立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类企业常常被确定是持续经营主体。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及时性,它直接关系着决策者决策后果,因此要求要求会计信息一定要真实可信,可以满足实际决策者的需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修订作用的操作限制主要有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与重要性。会计原则与财务报告之间相互协调,同时也体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共同要求,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在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处在企业管理控制层,并且更有利于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般原则性,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上的突破。

(四)对会计计量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在会计要素计量时总是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金额,但在会计信息化的今天,会计核算计量方法主要以历史成本为核心,以市场价值和重置价值等计量方法作为补充的多元计量方式;这样一来,会计信息不但反映了历史成本,而且反映了现时价值。不同的会计领域采用的是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主要以历史成本为核心的会计报表系统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从而使多种计量方法更加适应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1.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实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不同,现代会计工作都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而形成的,这就可以将会计人员从重复、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完全解放出来,使得更多的经营管理工作重点转向非实务性工作之中,比如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组织结构调整等。通过分析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从这些信息中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已经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及时准确的调节、控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信息需求,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信息储存、维护以及报告规则,而且还可以制定信息处理中可能用到的模型或者方法,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后传给需求者。

2.在实行会计业务信息管理的今天,会计信息化不只是模仿手工会计来处理相关事务,而是志在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来突破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可以随意使用各种电子交易方式、网络节点式的电子化服务以及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在业务发生时启动信息过程中的记录、处理、储存以及报告信息。这样一来,可以使会计实务的处理更加的灵活化和自由化,同时也提高了具体会计实务的效率。

3.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促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化,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也可以有效地实现集成与同步,从而使会计实务的工作量大幅度地减少,这对于实现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合并与重组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数据结构一旦可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企业的冗余度就会随之降低;同时生产组织和管理部门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到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并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调用。企业的领导也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并对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与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形成相对集中的会计控制职能体系,并使会计实务的管理层次大幅度减少,以保证整个企业的会计组织能够保持一种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第五篇: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

四、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02班

王承睿

U200812738

2008年10月30日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进入了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何谓“人才”?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之处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一门特长或者是有一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有着多种特长或者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全面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可是,要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呢?

我的观点是:体育锻炼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即是说,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道德健康就是指既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规范之内。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大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脚的运动能力;长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乒乓球可以锻炼我们手腕的灵活性;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等等。所以,体育运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使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体育锻炼。再来说心里健康,有人会问,体育运动是纯粹的肢体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体育运动绝对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首先,体育运动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胜负性的,很多人对这个胜负都是很在乎的,这也是体育的一个魅力所在。所以说,正是由于体育存在着这胜负性,便决定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分两分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赢的一方自然高兴愉快,但也很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输的一方自然不会高兴,而且很可能回因此产生嫉妒和不服气的情绪。所以,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便不能忽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体育运动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听上去有一些矛盾,但因为事物有着两面性,正因为我们平时进行了正确的持久的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体会到体育真正带给我们的东西——体育不是为了争夺名利,而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它会使你淡薄胜负的观念,让你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处世为人。还有道德健康,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所以有了一个良好心态的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会抱有一个好的道德准则,如此以来,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道德健康同样也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上而言,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各种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正是体育锻炼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才使得体育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用产生了最为基础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把分数看作第一位,这便使得中国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比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弱很多。在西方国家,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不同方面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其中,加强体育锻炼就是一种很主要的方式。有的人可能认为体育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殊不知,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体育锻炼是主要是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这便是在某种程度上来锻炼你的动手动脚能力。其次,体育锻炼也不是单一的身体的运动,同时也是脑力上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者也要充分运动自己的大脑,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锻炼更科学更健康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有时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智力上的运动。再者,体育锻炼有时也是一种团体性的项目,因为很多体育运动都不是单人性的,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达到锻炼效果的,所以通过这种团队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主义感和合作配合的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所必备的东西,故而我们可以得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践能力的结论。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人体形态美、精神美和运动形式美的综合表现。体育锻炼蕴涵美育因素,人体运动美、形态美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运动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还可深化人的美感。一场国际比赛,在某种程度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荣誉,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当我国运动员获胜,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壮丽情景无不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人们带入一种奋发向上的美好境界,促进人的精神内在美。可见,体育运动使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的统一。另外,体育具有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特点。大部分体育活动(除了室内运动)都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此外,各种体育场馆的布置设计,建筑与装饰,既可供人们健身、娱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具有美化装点城市建设的审美价值。“绿色体育”、“绿色奥运”有利于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所提倡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显示了建立尊重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的理念,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建设优美绿色生态环境与运动健身功能融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可见,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为和谐更为友爱。

四、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嫉妒、敌意、不满、愤闷、颓丧等不良情绪。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折射着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共同的活动,人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产生了情感。一场酣畅的体育锻炼,往往将人从烦恼、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是亲和、亲情、友情的纽带,是创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的平台,在相互交往中缓解精神压力,实现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调节。体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是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所以,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所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即是说要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要做的非常优秀。说的具体点,也就是像我上面说讲的那样,要有良好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咋一听,一个人要具备这么多的优点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过,真的就有一种办法可以很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便是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体育锻炼,让人们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下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论文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分先后和主次的“同时发展”和“平均发展”,而是那些与“根本性任务”密切相关的素质要首先和重点发展,从而牵连并引起其他素质同时、相继、相同或......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考试,农村基层工作理论及实务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考试:农村基层工作理论及实务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论人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人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科学内涵,把人的全面......

    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启示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 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班别:英语(翻译文化)091班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论毛泽东“实事求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启示 摘要:人生之路坎坷崎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险和风浪。能否以科学、正确、坚忍不拔的态度和意志闯过这些关口,是检验一个人是强者还是弱者的......

    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德育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德育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田凤娟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内在潜......

    休闲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休闲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出于丰富个人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个人体质的......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来源:孙焕玉 时间:2008-10-29 浏览: 3358 查看评论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