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时间:2019-05-14 05: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第一篇: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2007-12-14 22:34:3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2)旅游是一种绿色经济,素有“无烟工业”之称,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市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历届市(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一山二联三居四园四镇”(“一山”是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二联”是指天下“第一长联”和“第一奇联”;“三居”是指聂帅陈列馆和旧居、陈独秀旧居;“四园”是指大圆洞、云雾山、临峰山、滚子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大圆洞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镇”是指中山、塘河、石

蟆、白沙四大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格局,文化旅游异彩纷呈,有开国元勋、有革命志士,更有墨客骚人、“三教”文化,全面展示了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旅游开发进一步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开发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理顺和完善、旅游投入有了大幅增长,刺激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树立了旅游业在我市国民经济社会中重要地位。

按照”两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我市更是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战略举措,将发展旅游列入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开发、更全的促销,打开了我市旅游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我市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优美的城市形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中国政协报、重庆政协报等新闻媒体分别以专栏和专题的形式,全面

报道江津旅游崭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拉动了江津旅游消费的新热潮。在旅游开发的资金瓶颈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诸多努力,今年3月,新华书店集团正式入驻四面山景区投资开发。截止目前,该集团已在景区内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修建完善了景区山门、停车场、望乡台瀑布游路等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已达到亿元,占全市GDP的,今年上半年,我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了亿元,展现了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但是,我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还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下面,我就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江津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大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我市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不够深入,步子不大 受旅游定位、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问

题的困扰,旅游开发决心不大,步伐不快。我市景区景点建设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档次和水平仍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工作中,部门只专注行业发展,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大旅游意识。管理上对景区的行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旅游发展配合不力。发展上忽视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景区内违规兴建宾馆场所、修建小水电设施等。例如四面山、中山镇景区内水利工程的蓄水发电不顾及旅游发展需要,时常出现“调水造景”和“笋河断流”,景区内水库“消落带”等影响旅游发展的现象。

(二)规划较差,实施力度不够 景区高品位的开发建设,需要大手笔的策划和高水平的规划来指导和规范。但是,我市至今还没有出台在大策划指导下的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四面山风景名胜区也仅有东部详规,“四大古镇”中也只有中山、塘河依法编制了古镇保护性规划,且缺乏必要的旅游发展规划。景区开发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只建设不规划的现象较多。

(三)管理体制仍须进一步理顺,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有待加强 市委、市政府就四面山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组建了四面山管委会以及四面山风管委、森林资源管理局等,较好地理顺了四面旅游管理体制。但从运行的情况看,仍有个别不足。一是新成立的管委会职能职权职责不明,与市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尚未理顺,对景区旅游开发的宏观调控能力弱。二是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旅游资源涉及森林、水利、文物、宗教等资源,在条条管理上涉及其市级主管部门,在块块管理上又有镇街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交叉和矛盾现象。四面山景区对文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按照目前的管理权限,各自为政,就难以形成旅游保护开发的合力。在政策法规体系上,国内现行旅游法规还不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地方法规不配

套。我市旅游市场管理执法体系不全、综合执法乏力。目前,我市旅游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比较突出,酒店竞相刹价。旅行社(门市部)违规经营、恶性竞争、低质低价、损害游客利益。“羊儿客”拉客已成四面山“顽症”,从业摩托车多达六、七十辆,严重影响景区形象。景区“黑车”运营突出、非旅游定点车辆运送游客,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四)景区开发投入不足,旅游产品比较单一

市里没有专门出台关于景区招商引资的优惠奖励政策,各单位部门以及个人旅游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不强,全市旅游大招商氛围不浓。景区开发利用的投融资渠道较单一,社会资金运

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第二篇: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

旅游是一种绿色经济,素有“无烟工业”之称,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市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历届市(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一山二联三居四园四镇”(“一山”是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二联”是指天下“第一长联”和“第一奇联”;“三居”是指聂帅

陈列馆和旧居、陈独秀旧居;“四园”是指大圆洞、云雾山、临峰山、滚子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大圆洞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镇”是指中山、塘河、石蟆、白沙四大历史文化古镇)的旅游格局,文化旅游异彩纷呈,有开国元勋、有革命志士,更有墨客骚人、“三教”文化,全面展示了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旅游开发进一步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开发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理顺和完善、旅游投入有了大幅增长,刺激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树立了旅游业在我市国民经济社会中重要地位。

按照“两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我市更是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战略举措,将发展旅游列入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开发、更全的促销,打开了我市旅游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我市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优美的城市形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中国政协报、重庆政协报等新闻媒体分别以专栏和专题的形式,全面报道江津旅游崭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拉动了江津旅游消费的新热潮。在旅游开发的资金瓶颈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诸多努力,今年3月,新华书店集团正式入驻四面山景区投资开发。截止目前,该集团已在景区内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修建完善了景区山门、停车场、望乡台瀑布游路等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已达到1.8亿元,占全市GDP的1.4,今年上半年,我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了1.1亿元,展现了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

但是,我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还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下面,我就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江津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大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我市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不够深入,步子不大

受旅游定位、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问题的困扰,旅游开发决心不大,步伐不快。我市景区景点建设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档次和水平仍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工作中,部门只专注行业发展,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大旅游意识。管理上对景区的行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旅游发展配合不力。发展上忽视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景区内违规兴建宾馆场所、修建小水电设施等。例如四面山、中山镇景区内水利工程的蓄水发电不顾及旅游发展需要,时常出现“调水造景”和“笋河断流”,景区内水库“消落带”等影响旅游发展的现象。

(二)规划较差,实施力度不够

景区高品位的开发建设,需要大手笔的策划和高水平的规划来指导和规范。但是,我市至今还没有出台在大策划指导下的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四面山风景名胜区也仅有东部详规,“四大古镇”中也只有中山、塘河依法编制了古镇保护性规划,且缺乏必要的旅游发展规划。景区开发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只建设不规划的现象较多。

(三)管理体制仍须进一步理顺,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有待加强

市委、市政府就四面山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组建了四面山管委会以及四面山风管委、森林资源管理局等,较好地理顺了四面旅游管理体制。但从运行的情况看,仍有个别不足。一是新成立的管委会职能职权职责不明,与市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尚未理顺,对景区旅游开发的宏观调控能力弱。二是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旅游资源涉及森林、水利、文物、宗教等资源,在条条管理上涉及其市级主管部门,在块块管理上又有镇街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交叉和矛盾现象。四面山景区对文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按照目前的管理权限,各自为政,就难以形成旅游保护开发的合力。

在政策法规体系上,国内现行旅游法规还不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地方法规不配套。我市旅游市场管理执法体系不全、综合执法乏力。目前,我市旅游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比较突出,酒店竞相刹价。旅行社(门市部)违规经营、恶性竞争、低质低价、损害游客利益。“羊儿客”拉客已成四面山“顽症”,从业摩托车多达六、七十辆,严重影响景区形象。景区“黑车”运营突出、非旅游定点车辆运送游客,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四)景区开发投入不足,旅游产品比较单一

市里没有专门出台关于景区招商引资的优惠奖励政策,各单位部门以及个人旅游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不强,全市旅游大招商氛围不浓。景区开发利用的投融资渠道较单一,社会资金运用

不够。由于受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精品景区景点的开发、包装、打造力度不够,供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单

一、品位不高,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五)基础设施较差,配套功能薄弱

在旅游交通方面,全市各景区景点间还未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线上的汽车收费站点较多。景区内部的旅游公路的改造还不够理想,旅游交通还不能做到定时定点发车,保障游客消费要求。全市没有固定的旅游定点车辆,旅游运输的安全令人担忧。

在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方面,景区所在的场镇建设力度不够,市政设施不完善,污水达标排放、垃圾处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景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医疗环境不佳,通信盲区依然存在。景区内“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性差、结构不尽合理,接待能力弱,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性不够,综合效益不高。

二、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打造大旅游格局的对策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市”战略,政府作主导、展形象,企业做营销、扩市场,大力加强旅游环境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一)认真调研、科学决策,高起点做好规划

坚持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聘请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全市旅游资源现状调查,认真分析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形势,结合我市地理交通状况,根据社会旅游群体对旅游消费的要求,认真调查、分析、论证市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价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整体开发机遇,以及重庆二环、三环公路建设、西南大通道建设的机遇,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科学制定江津旅游发展整体思路,充分整合本市资源,构建全市旅游新格局。

坚持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景区特色,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规划,依法申报审批,强化规划成果转化,加快我市旅游开发建设进程。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以及景区景点的发展定位要突出鲜明的时代主题、文化主题和资源特色,提出鲜明的旅游促销口号,如,人文江津、帅乡江津、生态江津等,以此作为我们旅游规划、开发、包装、促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文化旅游“三大旅游”品牌。

坚持点线面结合,大力加强景区观光风景线和旅游环线的规划建设,以精品风景线建设联接、带动各精品景区景点开发。在走马—几江--先锋—四面山的旅游观光风景线上,着力打造观光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业带)、笋溪河休闲度假旅游区,增强沿途的可视性,为重点景区带好路、迎好宾。风景线上及公路沿线上的各镇街均要特别加强建筑风貌设计,控制建筑体量、间距。景区接待服务区更是要突出景区旅游特色,科学规划设计,建设良好接待环境。

(二)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建立良好旅游工作机制

1.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针对风景区管理、水资源管理、民族宗教管理、文物管理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综合利用”的管理体制。在四面山管委会内设立水资源管理所、民俗宗教文物管理所两个机构,隶属管委会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水利农机局、民宗局、文广新局的指导。重庆直属的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要在景区内设立相应的派出机构,坚持在管委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加强景区内的行业管理。重点风景区的镇可以参照四面山管委会的体制在政府内部设立民族宗教文物管理所,理顺管理体制。

对四面山管委会和重点景区的镇街政府,应尽量扩大在发展旅游工作中的管理权限,增强其发展旅游的调控能力和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实效。

2.健全旅游人才管理机制。旅游要发展,资源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观念是效益,这将决定旅游的走向和命运。一是要建立一支“铁班子、硬队伍”,管理人员可以试行“政府雇员制”。二是专业人才实行职业经理制,从业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制。三是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真正形成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用人机制和活力。

3.建立完善旅游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准确掌握旅游信息,完善旅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处理游客旅游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安全考核。安全工作是旅游的生命线,市政府要严格对有关职能部门和镇街旅游安全管理,实施“一把手”责任制。涉及旅游交通安全、建筑安全、饮食安全、社会治安等市级部门要有系统的安全工作责任制。旅游经营单位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旅游安全系数,切实维护旅游安全。要加强环保考核。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环境保护要纳入市政府对有关市级部门和镇街的考核,实施“一把手”责任制。市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建立环境状况预测监督机制,推广清洁燃料,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特别是对大洪海水环境要有限期达标目标及其措施,确保旅游环境质量。

4.强化人大职能,建立监督机制。人大应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将实施“文化旅游兴市”战略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应充分发挥人大对旅游规划的决定职能和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对人大在监督中提出的问题,要按期向人大报告整改落实情况。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将旅游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三)依法治旅、多管齐下,狠抓旅游市场整顿

切实将旅游市场秩序的好坏作为旅游业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和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组织、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思路运作。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管理服务职能,切实做到“三整顿三突破”:

一是整顿执法队伍,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上突破。强化部门配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采取综合手段,坚持突击检查、重点抽查、平时督查相结合,齐抓共管。由于部分景区景点距离主城区较远,市级部门不便管理的,可以由市相关部门委托管委会、重点风景区的镇组建相应内设机构或队伍,挂部门牌子、走委托执法路子。

二是整顿行业作风,在提高素质和行为规范上突破。对从业人员严格实行资格认证,严进严管,开展星级评定,如星级导游、星级服务员等;统一行业服务人员服装,规范从业人员形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行统一的形象包装,突出行业特色,推行文明礼仪、打造靓丽旅游服务风景线。

三是整顿市场秩序,在解决突出问题和提质增效上突破。对旅游经营单位要从严管理,可以实施考核计分、达标经营的制度。市交通、旅游、工商、市政、公安、安全、卫生等部门要紧密合作、重拳出击,大力清理整顿景区的“羊儿客”经营行为。针对景区内游客坐车得不到及时保障的问题,积极引入营运资格竞争机制,提高营运服务质量,新华书店集团也要尽快想办法开通景区环保旅游车。坚决取缔旅游非法营运车辆,整顿和规范旅游交通秩序。加强宾馆服务行业指导,推进接待娱乐和服务的上档升级,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严厉禁止行业不正当竞争,严肃查处和打击宰客行为,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四)扩大开放、全力招商,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的奖励制度。对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江津旅游的部门单位(旅行社)、个人也应给予一定奖励。进一步建立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制度。各单位部门应充分尊重景区业主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并支持景区业主以及管委会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要为入驻江津的旅游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实行市领导和市级部门联系旅游企业制度,帮助、指导、监督企业发展。

2.努力构建招商引资平台。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包装,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以及中介引见等多种途径,强化景区招商引资宣传,内引外联,广招天下客、诚融天下资。

3.充分利用好资金,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强全市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全市主要景区间的循环道路网络建设。加强与新华集团的工作协调,强化四面山景点之间的循环道路网络建设,提高道路等级、改善交通状况。针对旅游观光风景线上收费站过多的状况,可对公路收费站进行适当的合并,各段公路的收费主体进行收入分成。针对景区中的通信盲区,进一步加强移动通讯基站建设。针对景区内游客坐车得不到及时保障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行业管理,保障运输通畅。积极引入营运资格竞争机制,提高营运服务质量。加强宾馆服务行业指导,推进接待娱乐设施的上档升级、推进服务的上档升级。筹建电子旅游体系,打造旅游综合信息平台,树立良好旅游形象。

(五)深化认识、扎实工作,举全市之力打造大旅游格局

1.整合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要突出“两个方面”、大力推进“五个组合”,整合江津旅游资源。一方面是要善于将现有的优势旅游产品做强做精。另一方面,要善于推陈出新,打造新的亮点、塑造新气象。如在艾坪山修建原江津旧城微缩景观等。同时,要着眼全市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全市旅游资源的亮点组合(精品旅游景区)、区域组合(津南旅游、津北旅游、旅游观光风景线的开发利用)、产业组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观光工业,打造区域大交通)、开放组合(面向海外)、营销组合(采取综合手段,大力推进旅游促销)。通过四面山的龙头带动,风景观光线旅游躯干的打造,津南津北旅游左臂右膀的交相辉映,以及其它分散的小规模景点的陪衬,绘就江津旅游的壮美景观,全力打造江津大旅游格局。

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树立全市旅游开发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各重点景区景点开发保护工作,努力打造“一线三大品牌”旅游精品。突出四面山旅游开发和风景线建设为重点,兼顾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分期分批地打造旅游新亮点。建立景区开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开发机制和激励机制。各旅游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支持各景区的开发保护工作。各景区间要强化协作、团结一心搞好旅游开发。

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按照“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我们的旅游工作才开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的众多行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地方资源特色、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旅游开发工作中,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旅游形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市旅游发展的形势,切实增强发展旅游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形成旅游开发的合力。将旅游发展摆上工作重要位置,落实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相应机构和落实人员,不做不利旅游开发的事、不讲不利旅游开发的话、不回避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我市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着力

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新知新觉)

王晓倩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7 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产业融合、成果共享,以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

在景区建设上,应改变封闭开发模式,以整体观念促进景区与社区融合发展。传统的景区建设大多属于自循环的封闭开发模式,景区方往往只顾内部建设,甚至圈景为区、竭泽而渔,对周边社区发展欠缺考虑,造成景区内外发展失衡和旅游经济收益分配不合理,形成旅游发展的孤岛效应,不时引发景区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全域旅游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它要求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景区与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明晰景区方与社区方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双方利益合理分配,从景区内外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休憩体验,充分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还应看到,在景区内外,人人都是旅游参与者,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人是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因素,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必须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旅游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凝聚旅游发展合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场大变革、大转型。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凝聚各方力量。这对旅游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旅游管理干部应自觉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自觉做到真抓实干、高度负责,深入开展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以思想统一破除行为偏差、促进部门协调,营造戮力同心、协作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升级旅游消费体验。让游客身心愉悦、享受良好旅游体验,不仅要有优质的旅游产品,而且要有优质的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景区既为游客提供丰富、新颖、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产品,又为游客提供积极健康、热情周到、充满正能量的旅游服务。为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形成严谨规范的培训和上岗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保障和退出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坚决清除旅游潜规则,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避免旅游消费纠纷,杜绝旅游安全隐患。

提高全民旅游素养,树立国民旅游良好形象。当前,我国已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掀起全民旅游热潮。但有的游客在旅游中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改善国民旅游形象,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监 督,引导游客把文明旅游内化为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准则,形成思想情感上的认知认同,进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四篇:县构件构建旅游大格局工作实施方案

**县构建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县旅游产业,把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与周边县区旅游产业对接升级和联动发展,实现“游在周边,吃住休闲康养在**”的旅游格局,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康养基地”和“世界宗亲文化圣地”两张旅游名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县着力打造“一都两中心”的总体部署,按照把**建设成中国药都和世界**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发展方式,瞄准**作为周边县区和陇东南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中转站和过境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以挖掘包装县内特色餐饮小吃和酒店住宿资源为工作切入点,整合县内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推动游在周边,吃住休闲康养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与周边县区和陇东南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把**建成以中医药康养休闲和世界*宗亲寻根问祖为特色的全国闻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县内丰富多样的名特小吃和优质的旅游住宿接待资源,突出特色、挖掘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区域特色旅游品牌。

——坚持优势互补。找准和周边县区及“一带一路”、陇东南旅游产业共享发展切入点,深入挖掘全县特色优质旅游资源,多方式多举措对外宣传推介,实现和周边县区及“一带一路”、陇东南旅游产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以重点旅游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指向,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坚持全域发展。立足县域旅游资源,围绕区域旅游发展主线,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机制,优化旅游发展公共服务、政策保障、项目建设、发展环境等条件,动员整合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左右,逐步形成以特色名优小吃和优质旅游住宿为中心,中医康养、*寻根、古郡旅游、民俗体验、红色教育、体育竞赛等各类旅游业态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和陇东南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重要中转站和过境地,旅游接待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年接待省内外旅游者达到2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构建区域旅游产品体系

1.做大做亮“**味道”饮食品牌。依托名优特色小吃街,在现有腊肉、醪糟、荞粉、烧鸡粉等名优小吃经营商铺摊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摊位面积,增加就餐座位数,合理划分停车位,不断提高游客就餐环境,提升**名优特色小吃街服务质量。综合考虑交通组织、水电供应、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因素,合理布局建设**夜市美食街区,突出特色餐饮小吃,综合设立酒(茶)吧、休闲娱乐、购物、旅游、民俗文化展示等功能服务区,打造一批集吃、游、购、娱于一体,经营品种丰富、体现城市特色的夜市街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开发地方特色菜品菜系,围绕**文化、中医药文化及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评选奖励的方式,鼓励县内酒店和饭店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家宴、药膳菜等地方特色系列菜品,不断丰富旅游餐饮内容。同时,在深入挖掘和整理县内传统菜系列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大群众和游客饮食习惯,开发家宴、**宴席“十二起”、“水八碗”、“羊十道”等陇菜精品菜系,逐步形成酒店有特色菜系、饭店有特色菜品、街道有特色小吃的旅游餐饮格局,让广大游客在“舌尖上”感受和体验中国药都和*风情,做大做亮“**味道”地方饮食文化品牌。

责任单位:县综合执法局牵头,县住建局、市场监管局配合。

2.打造精品主题住宿酒店。按照“游在周边、吃住休闲康养在**”和“争创五星级、发展四星级、提升三星级、规范二星级的工作目标,大力支持特色旅游住宿业”的思路,在规范提升县内各大中型酒店住宿服务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商务酒店、康养休闲酒店、度假酒店、生态庄园等主题酒店和精品民宿等特色旅游住宿,适应当前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住宿需求,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高、中、低档结合、酒店类型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的旅游住宿网络,推动旅游住宿产业优化配置。定期对酒店从业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学习旅游接待礼仪、旅游景点推介、旅游线路规划等知识,提高酒店住宿管理和旅游营销推介水平。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商务局配合。

3.规划区域旅游线路。立足县内特色餐饮小吃和丰富的酒店住宿资源,整合县内中药城、**等现有旅游景区景点,以至少在**住宿一晚、游玩半天的旅游需求,围绕“避暑纳凉、休闲康养、寻根观光”旅游主题,积极对接县内和**市及周边县区文旅部门和旅行社,规划设计旅游线路,和周边县区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发展,带动地方餐饮和酒店住宿产业发展,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同时,充分利用连霍高速在**过境的交通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和陇东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对接兰州市、西安市、河南鹿邑等地文旅部门和旅行社负责人,统筹纳入丝绸之路西安、天水、兰州、青海及甘南、四川旅游线路当中,引导外地游客前来**旅游,提高旅游消费收入。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县内各旅行社配合。

4.成立**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以县内**腊肉、醪糟、荞粉、烧鸡粉等名优小吃,党参、黄芩等优质道地中药材,“海兴银楼”银饰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天药业、一方制药等医药名企研发销售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为主要内容,规划成立**县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集中对外统一营销统一展销,为前来**旅游的游客了解和购买地方产品提供一站式平台,成为宣传**的一张名片和重要窗口。在县内大型酒店设立地方名优特产品展柜,进一步扩大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覆盖面。积极衔接邮政部门,在重要地段配套设立地方土特产品陈列馆和寄送站点。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中医药产业发展局、科技局、邮政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5.研发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围绕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故里文化旅游名片,组织力量设计研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结合党参、黄芩等道地中医药资源,研究开发道地药材原装产品、养生茶、药膳茶、保健饮料、养生酒及美容护肤用品等康养系列产品,向游客推荐营销;围绕**文化,开发*名人主题瓷器、挂件、香包、剪纸,**文化紫砂壶系列、**文化衫、*图腾水晶挂件等旅游工艺纪念品。同时,以海兴银楼”银饰品、**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产品为主体,结合旅游市场需求,研发系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形成以**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为主,民俗文化产品为辅的旅游产品体系。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科技局、商务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文化馆有限公司配合。

(二)培育区域旅游消费市场

6.举办地方特色美食节。全面梳理腊肉、醪糟、荞粉、洋芋搅团等地方特色小吃,依托县内**名优特色小吃街和美食广场,通过现场设置VIP体验区,名店、名厨、名吃体验区,特色小吃体验区,药膳养生体验区,网红美食体验区,文创娱乐展示区等展演售卖区域,向游客和群众全面展示具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和名优特产,让游客更为直观的感受地方特色、品尝**味道、感知**故事、记住**美食,全面展现全县独特的美食文化,更好的发挥特色美食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商务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7.承办各类重大节会。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充分利用召开**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中医药文化旅游节的机遇,通过举办书画和非遗产品展览、民俗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设立中医药产品展馆等方式,增加旅游元素,拓展延伸旅游内涵。同时,积极承接省、市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主题节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县内节会旅游资源,逐步形成全县特色的旅游节会产业。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中医药产业发展局牵头,县卫健局、商务局、农村农业局和有关乡镇配合。

8.打造文化旅游演艺体系。积极引导《梦回**堂》、《故里明月》等经典剧目在景区或剧院向游客常态化开放演出;在重要节庆日,组织**云阳板、秧歌铙子、皮影戏等民俗艺术在景区表演,汇聚人气,向游客展现我县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在有条件的景区建立非遗传习所,动员县内适于表演展示的传统音乐、手工技艺、美术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进入景区展示,增加游客深度体验。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文化馆和各有关乡镇配合。

9.发展户外体育运动竞赛。立足**北山黄土梁峁沟壑,城川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中低丘陵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先后成功举办盘龙山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和环城区马拉松赛为契机,建设**县体育公园、火焰山户外自行车赛道、户外拓展宿营基地等场地,不断增强体育赛事承办能力,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活动,打造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和环城区马拉松赛体育品牌。同时,以中医药博览会、*医药文化旅游节、“农历四月八”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和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积极举办武术邀请赛、健身气功、徒步登山、健步走等体育活动,打造一批融旅游、休闲、娱乐、健身、比赛为一体的体育旅游项目,通过体育赛事举办,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公安局、教育局、交运局、体育运动中心配合。

10.优化城市绿植营造花海吸引客流。通过“彩化”来优化城市绿植的布局规划,为城市一年四季增添更多色彩,让美丽风景随处可见、随时可赏。依托**景区等旅游景点和药都大道两侧园林绿化,在现有观赏花卉种植基础上,在**布置建设主题牡丹园,分区栽植状元红、观音面、胭脂红等优质牡丹品种,与现有建筑景观相互衬托,丰富**景区旅游资源。进一步扩大双龙口景区荷花种植规模和面积,丰富荷花种植品种,逐步打造以夏季荷花观赏为主的主题旅游景点。规划建设药都大道花卉长廊,按照花卉成长盛开习性,建设季节性花卉观赏景点,分片区栽植郁金香、牡丹、月季、菊花等观赏花卉,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城市“彩化”“美化”景观,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消费。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交运局、公安局、住建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和相关乡镇配合。

(三)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1.建立游客咨询集散服务中心。依托**便利的高速公路、汽车站、火车站和古莱坞、**等基础条件,规划建设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区的游客咨询集散服务中心,设立景区售票处,发售县内及周边县区景点门票,为游客综合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客房、票务预订等多种旅游服务。同时,建立景区交通网络,游客从旅游集散中心至各景点集散中心统一摆渡至景区,摆渡车票一定时间内可往返各景点及旅游集散中心,方便游客出行,缓解县区及景区压力。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发改局、交运局、住建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12.完善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在县内各大酒店和饭店门前及附近道路设立旅游车辆专用停车位,专门用于旅游车辆停靠,方便游客就餐,解决车辆停靠问题。在各主干道和出入境口设立**、古莱坞等景区标识及交通引导指示牌,更好的引导外地游客前往景点旅游观光。完善旅游厕所配套,在现有街道配套的基础上,向各旅游景点延伸,增加旅游厕所服务点;强化旅游厕所管理,着力解决冬季防冻等技术问题,实现旅游厕所数量充足、使用高效的目标。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住建局、交运局、公安局、综合执法局配合。

13.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严厉查处超范围经营、不合理低价、虚假广告、挂靠承包、非法出让经营权、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旅游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强化旅游安全监管责任,加大旅游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指导旅游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交运局配合。

14.开展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制作一部城市形象和旅游宣传片。以县内特色餐饮小吃、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委托专业团队制作一部时长5-10分钟的城市形象或旅游宣传片,衔接央视和省卫视等主流媒体,在重要时段安排播放。同时,在县内主街道及酒店前厅显示屏、**火车站、汽车站和兰州、天水、西安等地高铁站、汽车站、火车站候车室和部分列车上滚动播放,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省内外游客到**旅游观光。制作一本旅游手册。围绕旅游景区、中医药特色小镇、特色餐饮小吃、酒店住宿等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配置图片和文字解释说明,制作旅游地图,放大张贴在酒店、火车站、汽车站、高速道路出口显明位置及县内各主要街道公交站站牌,为游客选择景点和规划旅游路线提供方便。同时,将各旅游景点简介和旅游地图手册配发至各宾馆、出租车和客运班车,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最新旅游信息和旅行攻略。出版一套**文化书籍。围绕**发展历史、名人事迹、名胜古迹、民俗文化、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等内容,统筹编撰一本全方位反映**历史的书籍,和旅游手册一同配发至各酒店住宿前台和住宿房间,让外地游客更好的了解**人文历史,增加文化认同感。创作一首**之歌。围绕**传承悠久的古郡历史,璀璨的**文化、丰富的道地中医药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创作一首全面反映**经济社会文化奋进发展的主题歌曲,投放到公交汽车、出租车及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室、县内各酒店显示屏等传播媒介滚动播放。讲好**故事。整合梳理景区建设发展历史和相关历史名人事迹,结合相关民间传说,讲好景区故事,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感召力。同时,坚持“社会共建,全员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人人讲故事,人人当导游”行动,重点对出租车司机、酒店前厅接待服务员、饭店服务员等从业者进行旅游知识培训,增进对县内各景区及历史名胜传承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在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同时向外地游客宣传**故事。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融媒体中心、旅游开发服务中心、文化馆配合。

15.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整合县内现有旅行社、景区和酒店资源,按照行业协会设立标准,设立**县旅游行业协会,开展旅游和酒店住宿行业自律、旅游和饭店住宿市场秩序规范、旅游和饭店住宿服务提升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质量,为全县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16.开展重要交通路段游客引流工作。积极衔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连霍高速过境文峰入口出口分路处和**入口出口分路处设立旅游导示牌。定期组织人员在连霍高速**段上下游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旅游推介宣传活动,通过旅游产品展示,对过往游客宣传推介**旅游景点和资源,积极引导过往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公安局、交运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17.设立旅游服务开发公司。以**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设立**旅游开发服务子公司,全面负责旅游产品开发、县内旅游资源的对外推介宣传、农特优土产品的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的营销推广、旅游项目申报实施、旅游企业融资筹资等工作,挖掘整合全县旅游市场资源,助推区域旅游发展。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县财政局、科技局、商务局、旅游开发服务中心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宣传部、住建、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交运、卫健、商务、市场监管、中医药产业发展、科技、综合执法、邮政、公安、县融媒体中心和县体育运动中心、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县文化馆等单位为成员的**县区域化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小组,负责做好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的统筹谋划、工作联动和资源整合,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本方案的推动、落实和督办。

(二)加大引客入陇财政奖励力度。支持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体系,县财政相应的资金用于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和对外品牌宣传;制定出台《**县游客奖励实施暂行办法》,鼓励支持县内外旅行社采取旅游专列、旅游大巴等方式组织外地游客到**观光旅游,休闲、购物消费。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区域化旅游发展格局建设作为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责任清单,由政府分管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建立工作推进责任清单,实行定期督查调度和评估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落实问责制,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免费旅游如何创造持续盈利范文

免费旅游如何创造持续赢利

——暨湖南自助游项目推介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湖南自助游运营办公室

【会议时间】:周六下午2点

【参会对象】:省旅游局领导、社会各界旅游爱好者及创业精英

【会议地点】:长沙市东二环二段40号湖南省旅游局三办公楼会议室

湖南省旅游局自助游项目启动,对旅游感兴趣个人和机构均可进入旅游业低门槛、低成本创业,并发放自助游特许经营牌照。

湖南自助游项目首创持续赢利模式,诚招各类人士和机构淘金自助游市场。

如果你是一位消费者,让你购买一张129元的卡,就能全年玩景区、住酒店、订机票、出国游都能完全免费?你会不会心动?

如果你正在寻找专兼职项目,那么有这样一个项目:售出一张129元的卡,你售出这张卡每年能给你带回1000元的赢利,并且长期持续,这样的项目您会不会做?

如果你有自己的门店,如果让你第一年赚15.8万元,第二年赚30万元,第三年赚45万元,让你的小门店做出大生意,这样项目你会不会做?

不要疑惑,不要怀疑,你浪费的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来湖南省旅游局了解,得到的也许就是你今后几十年都可以挖掘的金矿。

有意参加者请联系索取邀请函。

预约咨询qq:1767700170

下载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构建大旅游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大松口旅游文化

    构建大松口旅游文化.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 黄金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入持久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建设好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合格人才.传播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务和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环境与旅游英语演讲

    Do Not Make Environment Overtim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quality, Tourism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r......

    2010旅游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甘棠镇2010年旅游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2010年甘棠镇继续以努力打造“黄山旅游休闲度假第一镇”为目标,全面加强景区景点规划管理,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社会治......

    旅游市场营销微观环境范文大全

    旅游市场营销微观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所有外部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集合,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中外部条件,是影响企业单位市场和营销活动的不......

    旅游环境资源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是XXX大学2011届旅游与资源环境城市科学系的毕业生,主修建筑工程技术,我叫***,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书,我很荣幸能够向您做自我推荐。大学生活并不是......

    旅游环境英文求职信

    Hello!As the saying goes, downwards, everyone wants to own a larger platform for greater progress.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in his busy schedule to read th......

    浅谈旅游景区环境服务

    浅谈旅游景区环境服务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的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享受独特人文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自然、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