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
章传政1,童城2,李明智2
(1.安徽农业大学,2.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安徽茶叶历史悠久,名品荟萃,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名优茶蜚声中外。生产这些茶叶的区域位于安徽淮河以南。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为分界线,将安徽茶区划分为江南茶区和江淮茶区两个部分。尤以江南茶区的茶叶资源最为丰富,名茶大多聚集于此。黟县茶区就属于江南茶区,据《安徽实业杂志》第17期记载,1916年安徽省26个县产茶,茶园面积514520亩,拥有万亩以上茶园的有7个县,黟县亦位列其中。自2009年起,黟县连续3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充分反映了黟县茶叶生产的重要地位。
一、黟县茶叶生产的起始
黟县从何时开始生产茶叶呢?据茶界泰斗陈椽教授研究,我国茶叶生产是从西南高原向东南发展的,安徽茶区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大约在二世纪以前安徽就开始生产茶叶。在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全国设立了十三山场买茶,安徽有五个山场,而且都在皖西南茶区,如六安、淮南。皖东南茶区,例如宣城、徽州茶区都是以后发展起来的。
黟县隶属徽州地区,资料中明确记载黟县生产茶叶的可能出现在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茶经》,在论述茶叶产区情况,比较各地茶叶品质时说“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当时歙州下辖于浙西道,包括黟县、歙县、休宁、绩溪(时称北野)四县。
但是由于《茶经》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性,不能够详细记载黟县具体的产茶情况。而到了唐代咸通三年(862年),有关黟县茶叶生产的记载则较为明确了。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说,当时祁门周围的安徽、江西各处山地,遍地都种植有茶树,出现了“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的盛况。显然,这时的黟县亦是处处有茶叶,从事茶业的人口比例达到了十之七八。不但百姓的衣食、赋税全靠茶叶,而且外地商人纷纷涌进,购茶外销。说明这时包括黟县在内的歙州,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江淮以南新兴的重要茶叶产销中心。
二、黟县茶叶生产的发展
黟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可谓悠久,那么历代茶园面积、茶叶产量情况如何?要想把这个问题考察清楚实属不易。因为自唐代以来,黟县茶叶就被纳入整个徽州茶叶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与认识的。亦由于文献资料不易搜罗,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字记载来明确黟县各个朝代的茶叶生产情况。
明代时期,茶叶税收法律甚是严厉,产茶区域的茶树株数要进行清点,然后以此作为计算税负的依据。这也为我们了解明代黟县茶叶生产情况提供了线索。明宣宗元年(1426年),黟县查点茶树株数,统计共有435792棵。按照现代茶园的茶树栽培密度推测,当时黟县的茶园面积大约在4万亩左右。至于前朝宋代、后朝清代,其茶叶生产情况只有等待发现文献资料再行推算。
众所周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我国的茶叶出口达到了顶峰,此后江河日下,各地茶叶生产趋向凋敝,茶园日渐荒芜,伐去茶树改种其他的现象较为普遍。黟县亦是如此,到1949年建国前夕,全县茶园面积只剩3585亩,茶叶产量仅有5.5万公斤。然而,在建国以后,黟县的茶叶生产在政府重视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黟县茶园面积及产量表(单位:亩、万公斤)
年份 面积 产量 年份 面积 产量 年份 面积 产量
1949 3585 5.5 1952 4713 17.15 1957 6132 27.95
1966 10527 24.65 1978 23764 56.2 1985 30591 71.3
1992 33150 99.2 2002 28740 79.6 2006 26295 107.4
备注:表格及文中数据来自《黟县志》、《中国名茶志》等。
从表中可见,建国后黟县茶叶生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的态势。以上选取年份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其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1952年起,黟县茶园面积不断增加,茶叶产量基本上也在同步上升。经过40余年的发展,至1992年达到顶峰,茶园面积达到3.3万余亩,茶叶产量接近100万公斤。然后逐年略有下降,到2006年前后,渐趋平稳,增减变化幅度不大,茶园面积维持在2.6万余亩,茶叶产量100万余公斤。
三、黟县茶叶生产发展动因
黟县茶叶生产发展变化只是一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必有其隐含的内在原因。揭示分析具体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黟县茶叶生产发展的变化态势。
我国历代以来饮茶风尚盛行,且在唐代、宋代、明末清初分别形成了三个茶文化高峰,茶叶生产也与之相应得到了发展。清朝末期,茶叶外销盛极而衰,茶叶生产也因之受到了影响。黟县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部分,也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跌宕起伏。
民国27年(1938年),黟县茶叶产量达28万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份。而到了民国38年(1949年),跌至5.5万公斤。这个巨大的变化,内因在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茶叶内销、外销都在萎缩,然而捐税却是日益繁重,内外交困导致了黟县茶叶的困顿发展。
1952年,黟县茶园面积突破4000亩,茶叶产量增至17万余公斤。1957年,茶园面积突破6000亩,茶叶产量接近28万公斤。原因在于建国后,政府重视发展茶叶生产,扶持建设茶园。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黟县于1954年成立了茶叶生产改进委员会,专设办事机构,具体指导茶叶生产、加工、收购、物资供应等方方面面,直接促进了黟县茶叶的飞跃发展。
1978年,黟县茶园面积2.3万余亩,茶叶产量56万余公斤。1985年,茶园面积突破3万亩,茶叶产量突破70万公斤。这期间的变化是极其明显的。究其原因,在于时逢改革开放,黟县茶叶迎来发展名优茶热潮。1979年,黟县就开始大规模开发生产名优茶。1980年,黟县茶叶产量尚在58万余公斤。仅仅经过一年的时间,1981年,黟县茶叶产量就突破了65万公斤。到了1985年,无论是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获得了质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见,黟县茶叶生产发展较为明显的受到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与时俱进的。
四、黟县茶叶生产发展前瞻
黟县是安徽省及全国的一个重点产茶县,黄山市四大传统名茶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猴魁、屯绿在黟县均有生产。茶业是黟县农业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茶叶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振兴黟县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又好又快地促进茶叶生产发展。考察黟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前景,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黟县具有典型的皖南山地地貌,山地黄壤多,森林覆盖率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充沛,河流密布,水秀山美,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四季分明,日照时数充足,漫射光较多,无霜期长。这种自然环境
可谓得天独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生产发展。
2、黟县农民积极性高,争相种植茶树发展茶园,促使茶园面积迅速增加。企业家为茶叶生产发展奋力拼搏,通过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发展黟县茶叶。清野茶厂在宏村镇、五溪山茶厂在宏潭乡、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在美溪乡都建立了有机茶基地或高山生态茶基地。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的效益日渐突显,茶园管理科学规范,茶叶生产稳步提升。
3、黟县政府重视茶叶生产发展,对茶产业进行大力的引导与扶持。安排有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鼓励科技创新,构建质量标准体系,推广无性系良种繁育,改造老茶园,建设高标准现代茶园,搭建茶叶宣传推介平台,举办交易会、博览会、文化节等茶事盛会,开展茶乡游、茶文化表演交流等活动,从多方面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做大做强黟县茶业。
总而言之,黟县茶叶生产的发展既有自然环境的先天优越性,也有企业家和茶农的奋力拼搏,更有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可以预见,其未来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黟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2,392-394.[2]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43-245.[3]陈椽.安徽茶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16.——本文发表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世界》2013年第8期52-54页。如果引用,请注明来源。
第二篇:安徽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现状
安徽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茶叶面积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茶叶生产大省,自清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祁门红茶和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牙等绿茶为代表的一大批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名茶。茶叶生产和加工历来是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目前,茶叶加工大多数还是传统的加工设备较多,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着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在加工中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多,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品牌茶叶规模偏小,茶叶深度加工几乎空白。尤以现有的茶叶加工设备存在着的种种不足,难以保证在保持品牌茶叶传统工艺下的色形香味进行产业化生产,最为突出。
另外因为生态环境影响和利益驱使,有些茶农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茶叶残留农药超标。因此,除要求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低毒农药外,增加在加工过程中能降解茶叶残留农药、控制其含量的工艺及技术,提高茶叶饮用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产品安全性渴求的不断深入,目前广泛使用的小型茶叶加工机械化设备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采用安全易控稳定的新能源的连续化、成套化、清洁化、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已经成为茶叶加工的主要发展趋势。(孙六莲)
第三篇:茶叶深加工技术调查研究
茶叶深加工技术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进入小康,高新技术在茶业中的应用,国际上出现了一般农业向医疗转化的趋势,使得对茶叶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向产品优质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突破了仅仅是饮料的概念。开展茶叶深加工,使茶叶产品向卫生、保健、方便等高级商品发展,已成为世界茶叶加工的大趋势。关键字:茶叶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的简介:
茶叶深加工技术是以茶鲜叶,制品茶,再加工茶,茶园、茶厂废弃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从深度、广度变革茶叶产品结构。
茶叶深加工的意义
一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很多的低档茶和茶下脚料、茶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它们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人类造福,而企业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二是丰富市场产品。茶叶当然是很好的东西,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茶叶仅仅是“干燥了的树叶”的产品形态,人们需要丰富化的茶制品。
三是开辟新的功能。茶叶的许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够在传统的冲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将茶进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在深加工中也与其他的物质相配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茶叶深加工的技术
按《茶叶深加工技术》所述,生产深加工茶的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或是四个类别:
茶叶的机械加工:是指不改变茶叶的基本本质的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只改变茶叶的外部形式,如外观形状、大小,以便于贮藏、冲泡、符合卫生标准、美观等等。袋泡茶是茶叶机械加工的典型产品。
茶叶的物理加工:其典型产品有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泡沫茶(调制茶)。这是改变了茶叶的形态,成品不再是“叶”装了。
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指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加工形成具有某种功
能性的产品。其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离和纯化茶叶中的某些特效成份加以益用,或是改变茶叶的本质制成信的产品。如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茶叶的综合技术加工:是指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术制成含茶制品。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叶发酵工程等。茶叶深加工的茶产品
速溶茶
速溶茶是一种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分为纯茶与调料调配茶两类,纯茶常见的有速溶红茶、速溶乌龙茶、速溶茉莉花茶等。添料调配茶有含糖的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柠檬红茶、奶茶、各种果味速溶茶。
茶饮料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茶色素
茶色素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水溶性酚性色素。Roberts E.A.H.(1959)将其分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并阐述了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途径等。茶色素被誉为“药物中的绿色黄金”。
茶多酚系列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
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茶多酚现已广泛运用于医药【茶多酚胶囊】、饮料生产、水果和蔬菜保鲜、食用油储藏等。
茶粉
茶粉是用茶树鲜叶经高温蒸汽杀青及特殊工艺处理后,瞬间粉碎成400目以上的纯天然茶叶蒸青超微细粉末,最大限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色泽以及营养、药理成分,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除供直接饮用外,可广泛添加于各类面制品(蛋糕、面包、挂面、饼干、豆腐);冷冻品(奶冻、冰淇淋、速冻汤圆、雪糕、酸奶);糖果巧克力、瓜子、月饼专用馅料、医药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之中,以强化其营养保健功效,不同的茶叶可以做成不同茶粉,同一种茶叶制作的工序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茶叶深加工前景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茶产量第一大国、茶出口第二大国。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中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另外中国茶产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茶产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正规化,未来增长潜力很大。浙江、江苏、福建等产茶地区已经把茶产业作为重要的扶持产业,茶产业基地蓬勃兴起。制造茶的工艺技术开始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过渡,制造企业也加强了茶品牌的建设。
参考资料:
1.夏涛《茶叶深加工技术》
2.《河南科技》1994年03期
3.高成;浅谈茶叶深加工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4.茶叶深加工产品及其技术概况[J];福建茶叶;2004年03期
5.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茶叶加工;2011年01期
第四篇:常州市安徽商会来黟考察团接待方案
油菜花旅游节台胞接待方案
2009年10月24日上午,常州市安徽商会考察团一行26人前往黟县经济开发区进行工业及旅游类项目考察。为切实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并结合常州市安徽商会来黟考察团此行的目的,特制定如下接待方案。
一、迎接工作安排 时间:10月24日上午11:00 迎接地点: 城南转盘
迎接人员:县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
备注:县接待办提前在黟县金陵宾馆预定13间标间,在接到考察团后安排入住。
二、中餐安排 时间:上午11:30 地点:黟县金陵宾馆 桌数:3桌
出席县领导:吴文达、蒋凌将、方克家
出席县直部门:县接待办、县经济开发区、县旅发委、县招商局
三、考察活动安排
1、实地考察 时间:14:00-16:10
路线安排:从黟县金陵宾馆到经济开发区 陪同考察县领导:方克家
陪同考察县直部门:县开发区、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招商局
2、召开黟县工业及旅游项目推介会 时间:16:10-17:50 地点:黟县金陵宾馆宏村厅会议室
内容:(1)观看黟县风光片(约15分钟)、强县之路纪实片(约20分钟)
(2)县经济开发区和县旅发委分别进行推介
(3)双方交流座谈:就投资商的投资动向、意愿及我县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交流座谈(约50分钟)。
四、晚宴 时间:18:00 地点:黟县金陵宾馆 桌数:3桌
出席县领导:徐玉宝、方克家
出席县直部门:县接待办、县经济开发区、县旅发委、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招商局
五、注意事项:
1、县经济开发区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单位,要做好与考察团的联系对接工作,并组织协调好当日考察活动。
2、招商宣传资料由县招商局负责,黟县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由县旅发委负责。
3、县旅发委负责做好与黄岳画院等旅游企业的对接工作。
4、县接待办负责考察团的用餐、住宿及会场布置(横幅与席卡)。
5、县广电局安排一名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县计算机信息中心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6、所有参会部门由政府办通知。
2009年10月22日
第五篇:茶叶标准化生产
湖北昀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茶叶产品生产执行标准
一、无公害茶园建设,包括无公害茶园的园地选择、茶园管理和茶园铺草 1)无公害茶园: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
域,周边地域环境优良,植被丰富,与交通干线、工厂、城镇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2)茶园管理:无公害茶园除草要求以物理措施(耕作)为主,少用、慎用除草剂,有机茶园杜绝使用化学除草剂。
3)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是一项传统的经济、实用栽培技术。通常用稻草、麦杆、山草等草料铺在茶树行间。
二、投产茶园管理技术
(一)施肥(“一基三追多次喷”)
1、施肥时期:基肥于每年秋季(10-11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春季茶叶开采前15-20天进行,第二次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在夏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每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
2、施肥量: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的茶园,基肥施用量为菜籽饼100公斤
或有机无机复合肥50公斤,或高温堆肥1000公斤;追肥施用量为速效氮肥50公斤,按春、夏、秋4:3:3比例施入。
3、施肥方法:①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5—20厘米深的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②根外追肥。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在树冠叶面均匀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5天停止使用。
(二)修剪
1、轻修剪:每年开春后进行一次,剪去树冠面3—5厘米的枝叶,低山可在秋末冬初进行。
2、深修剪:每隔2—3年进行一次,在春茶结束后剪去树冠面以下10—15厘米的细弱枝叶层。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实行留叶轻采。
3、重修剪:适用于栽植10年以上的茶树,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剪去1/2或1/3,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4、台刈:用台刈机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在离地5厘米左右处全部刈去,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5、边缘修剪:每年在两茶行之间用修边机修出20—30厘米的操作通道。
(三)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赤星病、小绿叶蝉等病虫。
②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保持行间通风透光,减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③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④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象甲等害虫危害。②利用害虫的趋性,使用杀虫灯诱杀。③利用机械或人工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即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鱼藤酮、苦参碱、等。
4、化学防治:①茶园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按照全县推广使用的药剂进行防治。②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树
1、重修剪
①修剪对象:树冠分枝生长衰弱,芽梢稀少,对夹叶发生早鸡爪枝多,单产低;树冠未衰老,但枝条生长高低不一,分枝密度稀;受病虫危害,部分枝干有苔藓、地衣,影响枝干生长;生长势差而又没有形成采摘面的茶丛。
②修剪时期: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
③修剪方法:剪去树冠的1/3—1/2,即距地面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
2、台刈
①对象:树龄大,树势非常衰老,主干灰白,叶片秃光,苔藓、地衣丛生,或已经进行过几次重修剪的茶树;主干高大,分枝极少,篷脚空虚的茶丛;树冠低矮,篷高不到1尺,枝条细弱稀少;骨干枝病虫危害严重,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
②台刈时期:为避免春茶过多地减产,一般在春茶采完后进行。③台刈方法:离地面5—10厘米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台刈的切口要求不破裂,最好向阳倾斜,光滑清洁,剪后用波尔多液冲洗伤面。
(二)改园
1、补植缺丛:并小块为大块,并零星为成片,改丛栽为条栽,将坡地改成等高条植茶 园。
2、改土治水:全园深翻30—50厘米,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挑培客土;实行茶行铺草; 整修沟渠道路。
㈢改植换种必须按照建设新茶园的要求,选用良种,建好园地。
在建园过程中,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根系,并采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四、鲜叶采摘及管理技术
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掐采和抓采。
3、发芽整齐,生长势好,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推广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
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盛装鲜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5、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不得紧压和用脚踩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鲜叶变质。
6、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并及时验收,摊放在洁净的地面,防止鲜叶发热变红。
五、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1、改善茶厂环境。茶叶加工属食品范畴,其加工厂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茶叶加工厂要与公路、城镇、垃圾堆(场)、公厕等污染源间隔一定的距离。
2、对茶叶加工人员进行体检。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从业人员必须体检合格,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3、合理选择加工机械。加工机械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加工要求,不能给茶叶带来金属污染,也不能给茶叶带来润滑油、煤气和烟气污染。
4、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囱设在室外。
5、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他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6、宜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逐步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六、优质炒青绿茶初制技术
(一)长炒青的品质要求
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不断碎,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净度好;内质香高持久,最好带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叶及闷黄叶。
(二)加工技术
鲜叶在加工前应适当摊青,摊厚15—20厘米,每1—2小时轻翻一次。待叶质柔软有弹性,叶边卷曲,体积缩小,即可加工。杀青
1、杀青的方法:
分复干机和滚筒机两种,操作方法见下表:
2、杀青的程度:叶子暗绿水分少,茎梗弯曲断不了,香气显露青气消,两手捏起软条条。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杀青掌握适度。
3、杀青叶处理:杀青后应立即通风散热,防止堆积闷黄或红变,滚筒杀青机可在出口处安装鼓风机或电扇吹叶散热。揉捻
1、揉捻的技术原则:⑴嫩叶冷揉,老叶热揉。⑵加压轻—重—轻。⑶老叶重压长揉,嫩叶轻压短揉。⑷投叶量适当。投叶过多,翻动困难,揉不紧,揉不匀,松、扁、碎多;太少则摩擦力减弱,翻动不匀,扁条碎片多。
2、揉捻的方法:绿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其投叶量及压力调节见下表:
不同揉捻机的投叶量
揉捻时间与压力调节
3、揉捻的程度:揉捻叶外形要求“五要五不要”:一要条索,不要叶片;二要园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感官掌握:嫩叶不断碎,老叶不松泡,揉盘湿润而不流汁太多,手捏叶子有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散。
4、揉捻效果审评:扁条:加压过早或过大,叶量过多;碎条:加压过早或过大,转速过快,时间过长,叶量过多;弯条:解块不匀,叶量过多;松条:加压过迟或不足,揉时过短,叶量过多。干燥
干燥分二青、三青、辉锅3道工序。
⑴二青:主要是散发水分,有烘干设备的最好改为烘二青,以烘代炒,烘的程度是手捏不粘,稍感触手,尚可成团,松手能散。
⑵炒三青:主要是做形,一般采用复干机,程度是叶子发硬,有触手感,略有弹性。⑶辉锅:主要是继续整形,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多采用复干机,技术上要掌握三条:一是滚筒内叶子要放满,转动时有少量滚出为度;二是温度不能太高;三是时间宜略长,与低温相适应,一般需炒100分钟。二青、三青、辉锅之间必须进行摊凉“回潮”,使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型和干匀干燥工艺操作方法 干燥工艺 复干机三青 复干机辉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