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改革正确实行方式
高考改革正确实行方式
上午教育部部长表示在高考内容上将会统一科目,科目也会相应的减少;另外文理不会分开;外语考试使用社会化考试,考试方式没变化。招生将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3年学业水平成绩,还要参考综合素质的表现,综合加以录取。
现在高考改革点多面广,虽然教育部长提出的高考改革思路可圈可点,但具体改革路径还需有待优化完善。从理论上讲,减少高考科目,高考不分文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这也意味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文科、理科知识都要学习,而且高考也要参考高中三年学业水平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真会减轻,还有待观察与验证。
在当前的国情下高考仍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办法。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高考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高考录取参考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但是,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要注重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比如,若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依据,农村孩子由于城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更重要的是,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太多。把平时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其公信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如果把平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录取依据,如何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含金量,值得思考。至于综合素质评价,更容易造假。对此,教育部应引起足够重视,完善制度设计,对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定明确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在量化、公开的尺度下进行。
现在教育部不仅仅要提出高考改革方案,还需要征求广泛民众的意见。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其计算机网络(4G物联网方向)、计算机软件(IOS软件开发方向)、计算机软件(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方向)、船舶工程(工程管理方向)、船舶工程(三维设计方向)属于信息工程专业,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省外招生地区有:甘肃,河南,安徽,广西,海南,山西,陕西。如果高考改革抛弃急功近利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招生代码7160如果高考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改革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高考改革的诚信与公正也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改革实行
教师五年考核一次 不合格者清退
昨从省教育部门获悉,今年起,我省将试点新的教师资格入门和退出机制:以往新教师入门由省级教育部门命题考试,以后将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且,在职教师每5年要进行一次注册考核,不达标者将退出。据悉,预计3年时间里,这一政策将成全国性常态制度。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一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目前,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部分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发展空间不大,甚至放弃学习,知识结构多年不更新,哪怕学校和家长都不满意,也不能将他们清退。”武汉一所小学校长透露,教师能进不能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使得一些教师“滥竽充数”,甚至误人子弟。“按现行规定,老师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无时限规定,只要求教师完成工作量,基本考评合格;而教育部要求的5年一次注册考核,势必会给老师带来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武汉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透露,今年,我省启动的“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就是为建立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注册、考核打下基础。由于证书定期登记需要有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规范的评价考核内容,因此,这个活动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能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师有关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每5年进行一次注册考核,未经注册的不得从事教学,也不能晋升高一级的考评。”汉口一所初中校长直言,这次制度改革触动最大的可能是一批老教师,“有了清退制度,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教案也得改一改了”。
“首次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让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是好事。”家长们对教师每5年一次注册考核表示“支持”,他们同时也呼吁教师是否称职、优秀,教育部门的考核和评价固然重要,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更客观,更有参考价值。“评价老师时,应多听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不能简单地看学历、发表论文篇数,应多看看老师上课能力和师德情况。”
第三篇:有关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的“路线图”要选好试点逐步推进
[导读]在2013年3月7日全国人大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考试招生制度涉及千家万户,一直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版邀约有关专家撰写解读文章,以期帮助读者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促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
■刘海峰
高考有如一把双刃剑,是一个利弊兼具且利弊都十分显著的考试制度,高考改革总是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论述,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坚持高考,改革高考
《决定》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考制度不坚持不行,不改革也不行。在2013年3月7日全国人大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要改革现在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最综合的改革,这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全面成长,涉及国家怎样选拔人才。
之所以要对社会大众认为相对最为公平并且十分拥护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任何制度长久实行之后都会出现积弊。这在中国考试史上看得很清楚。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出现过考试制度利弊存废的争论。《旧唐书郑覃传》记载,唐代开成初年(公元836年),唐文宗有次在与宰相郑覃讨论进士科和机构改革时,指着面前的香炉说:“此炉始亦华好,用之既久,乃无光彩。若不加饰,何由复初?”唐文宗用眼前非常具体的器物来说明
人才选拔制度经过一段时间需要改革的道理。唐代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的初期,在多年运行之后,考试选才的利弊已经显现,因而讨论的一些问题与今天关于高考利弊的争论十分类似。高考在中国有多方面的使命与功能,一是科学选拔人才,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保证高校生源的质量;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提高民族文化水平;三是维护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四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参加高考长期以来是平民子弟向上流动的一条重要渠道,高考造成大范围的人才区域流动。
同时,高考又有许多弊端,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有些高中在“备战”高考期间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主要采用题海战术,学生有如“考试机器”,学校类似于“高考军营”或“高考工厂”,片面追求升学率,尤其是强力追求“一本率”甚至“北清率”,只抓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因此高考制度必须改革。
近年来,尽管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多数考生应试的压力并没有减轻下来,高考的局限和弊端仍然存在。高考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内容和形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发挥出正向功能,减少对基础教育的消极影响。
高考改革的主要方面
《决定》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表述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分内容的具体化,实际上类似于高考改革的“路线图”。
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是针对目前招考合一的模式提出来的。现在基本上都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育考试院或招生办公室负责高考的实施,同时负责录取。高等学校没有多少招生自主权,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高校的任务大体上就是接收省级招考部门网上发来的考生档案。改革的目标是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考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录取,使招考相对分离。与此同时,还要有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
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这次招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便可以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因为有了全省统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审核录取基础,一些职业院校便可以采用注册入学或申请入学的办法,不必参加高考。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是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一个实现难度比较大的目标。多元录取是指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所谓综合评价,就是综合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表现来进行评价,以突破现在高考制度对学生评价完全依靠分数的局限。其实,中国的高校招生录取文件从来都强调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但实际上几乎完全是“以分取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之后,更是将分数的重要性推到极致。在中国
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和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环境下,如何达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体制,还需逐步试行以看效果。
至于减少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举措,更是这次高考改革引人注目的热点。对于外语科目考试社会化已有较多共识,而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还需在试点的基础上谨慎推进。因为减少高考科目不见得就能减轻想上高层次大学的考生的负担。日本的高考并非一锤定音,考生不仅要参加日本大学入试中心举办的“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还要参加各大学自行组织的考试。尽管早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日本还是流行着“四上五落”的说法,意思是说要考上一流大学,一天睡4个小时就能考上,睡5个小时就会名落孙山。“四上五落”的说法后来也传到韩国。这是常模参照考试或选拔性考试的必然规律,因此对那些想考上一流大学的考生而言,减少高考科目并不能减轻学习负担,即使只考一科,也会努力到极限。而科目太少的话,为了保持考试的区分度,势必导致试题难度不断加大,不得不出偏题或怪题,否则无法区分、选拔优秀考生。选好试点,逐步推进
高考是各种教育矛盾与社会矛盾的集合点,改革任务复杂艰巨,“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多好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使所有人都赞同,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应试问题。
现在高考改革的“路线图”已经大体制订出来,如何才能达到“路线图”所标示的图景?《决定》只是提纲挈领地表述了高考改革要点,真的落实还有待出台更细化的实施方案。高考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实践可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的设想和政策的出台不仅要符合教育原理,还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正确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决定》中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选择条件较好的或较合适的高校进行试点改革,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开,这样才能使高考改革稳步前进。
另外,很重要的是转变招生考试观念,这需要一定的宣传发动,使大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如果广泛实行自主招生,打破完全以统一考试分数决定录取的模式,中国许多大学教师就得像一些国家的大学教师那样,花精力为招生服务。以往一般高校教师对招生考试改革不太关心,高教研究界对高考改革研究也重视不够。当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逐渐铺开之后,招生是一件相当复杂、工作量很大的事,许多问题需要高校来解决和研究,院系教师不应置身事外。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统一考试会逐渐减轻其绝对权重,但还将成为中国高校招生的主体。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这是一个规律,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来实行某种招考制度。在招生考试领域,管理权力小于法律,法律小于规律。
不符合规律的设想,即使愿望再美好,也无法贯彻落实。只有符合招生考试规律、符合主流民意的改革,才可能长久实行下去。(作者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第四篇:高考改革
2017年天津高考改革方案
4月28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璟,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志良,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介绍和解读了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根据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科设置、全科开考,学生根据要求在每学年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
从2020年开始,统一高考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方案提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从2017年起,春季招生将成为市属高职院校在津招生的主渠道。
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探索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
政策解读
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有哪些具体措施?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市已于2015年4月出台了《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考试加分项目,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取消了全部7项鼓励类加分项目,保留了4项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完善了1项地方性扶持类加分项目。同时,进一步严格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严格监督管理,做好信息公开公示。
在录取方式上有哪些改进和完善?
统一高考继续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探索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通过春季高考招生的录取办法。
高考综合改革的主体内容有哪些?
高考综合改革主要涉及到考试科目和招生录取机制的调整。
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份。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从2020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是如何细化和计分的?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门科目成绩由五等细化为
A、A、A、A、A;B、B、B、B、B;C、C、C、C、C;D、D、D、D、D;E共21级,分别占2%、3%、4%、5%、6%;7%、7%、7%、7%、7%;6%、6%、6%、6%、6%;5%、4%、3%、1%、1%;1%。其中,A为满分10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高考综合改革在哪些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一是升学途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自主招生、统一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多种方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升学通道;同时,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
二是考试科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学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在春季高考中,学生可以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及英语科目的考试项目。
三是考试次数。在统一高考英语科目考试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次数,且取最高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四是考试时间。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结随考随清,每实行全科开考,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和自身实际选择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
高考综合改革对现行高中教育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在课程设置上,高中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形成鲜明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情况和师资情况,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上形成特色,建设精品课程。
二是对高中阶段的选择性教育具有提升和推动作用。学习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将促进高中课程的走班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春季高考实行 “文化+技能”的评价办法,有利于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有利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利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融通发展。
三是对中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分文理和评价体系与机制改革,学生可以文理跨界混搭选课。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高校招生录取会不会取决于语数外统一考试科目成绩?
不会。根据《实施方案》,学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与现行高考“3+综合”的总成绩相同,语文、数学、外语分值未变(每科150分,共450分),学生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在计入高校招生总成绩时的分值也未变(每科100分,共300分)。同时,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在A、B、C、D、E等的基础上又细化为21个等级,提升了等级性考试的区分度。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考试科目是对学生的普遍性要求,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查;而等级性考试的3门科目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高考英语一年两次考试是如何安排的,将如何计分?
从2017年起,在现有高考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为其他科目实行两次考试积累经验。英语科目成绩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高三学生第一次高考英语考试(含两次听力考试)在每年3月份举行,第二次高考英语考试(不含听力考试)在6月份统一高考时举行。
从2020年起,高三学生第一次高考英语考试(含两次听力考试)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同期举行,第二次高考英语考试(不含听力考试)在6月份统一高考时举行。
在津招生高等学校何时公布招生要求?
从2017年起,在津招生的高等学校要统筹考虑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和生源情况等因素,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过3门),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从2020年起在招生录取中使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启动高考改革后,学生如何填报志愿?
学生在选报志愿时,自身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与招生院校的科目要求至少要有1门相一致,方可报考。同时,还要关注招生高校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才要求进行填报。
若高校没有确定等级性考试科目范围,表明学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但要注意:由于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的,所以学生仍需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实施方案》何时开始实施?
《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分年逐步实施。
2016年继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等,并选择部分区县试点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7年开始实施英语科目一年两次考试,逐步合并录取批次,并从2017年高一年级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1、天津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
天津今年全面启动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中,将建立完善的“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指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将如实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根据2014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也表明,未来的高考成绩将是“3+3”模式,也就是说,除了语、数、外3门高考科目之外,学生需要选择3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共同组成高校录取成绩。
2、2016年天津高考全部分科目使用天津卷
从目前来看,天津还没有使用高考全国卷的明确时间表。26个“全国卷”使用省份不含天津,明年天津高考将延续自主命题,维持使用“天津卷”不变。3、2016年天津高考录取批次二本三本合并
2009年以来,继浙江、天津、山东、福建等省份取消三本批次招生,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就意味考生能填的志愿也减少了。往年上了二本线的考生可以二本填写6个平行志愿,三本填写6个平行志愿,今年就只有6个志愿可以选择了。往年这部分考生即使没被二本院校录取,也还有三本院校作为保底,而今年这样的保底不再存在,考生需要慎重考虑,照顾到两个层次的学校。
二本与三本合并为一个批次录取,对考生来说是好消息,取消三本,拉低了二本线,上二本线的考生将扩大很多,应该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原来高考分数在二本线上0―15分的考生,这部分人,按原有二本、三本分开招生的时候来说,有机会录取二本院校,即使不行,往下报三本也可以走很好的三本院校,但如今,这群人再想读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很难了,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4、天津高考改革之加减分项目
目前,五类依然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是: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4、自主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从今年1月1号起,天津已经取消了包括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市级优秀学生、重大体育比赛前六名,二级运动员、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两次以上市级三好学生等全部7项鼓励类高考加分项目。保留了“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等这样四项全国性扶持性加分项目。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政策,天津市也做了调整,今后将只适用于天津市属的院校在天津招生。
天津市完善了“少数民族考生”1项地方性扶持类加分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只适用于天津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该市“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属于地方性政策。
第五篇:高考改革
2014-2016高考高招举措及时间规划——2014 1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
2014年高考命题要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确保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定、持续深化发展,使考试内容改革成效随时间显现更加充分。
2.调整志愿设计及投档方式
从2014年起,本科志愿填报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即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愿设置由原来的4所学校扩大到5所学校具体为:每批次第一志愿为2所平行的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在每个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录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在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
高考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
3.2017年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1)公布2017年高考高招综合改革方案;
(2)研究并确定公布2017年本科招生院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要求的方案;
(3)英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命题,标准化考场建设等工作;
(4)制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5)利用会考成绩进行高职有条件注册入学探索;
(6)调整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报告方式
2015年
1.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设本科专项招生计划。(招生对象:条件另行公布)将参加本科一批部分招生学校在京招生计划划分一定比例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从而加大学生在本地接受基础教育的吸引力。在持续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
2.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社会化考试实施。其中,英语科目听、说部分占全
卷的40%,阅读写作等占全卷的60%。外语成绩实行等级制计分分为A、B、C、D和E五个等级,其中E为不合格。5个等级折合成分数加入高考总分对应分值为:
A——120分B——100分C——80分
D——60分E——40分
3.2017年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2)利用会考试、成绩进行高职有条件注册入学全面实施
2016年
1.本科院校招生考试基本形式
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满分180分外语(社会化考试)满分120分其他科目分值不变。
2016年高招录取首次使有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成绩。取最高一次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最高等级成绩超过一次时取最近一次的最高成绩)
2.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适应中高考改革,学校教育要着重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学科确定作业内容和形式。鼓励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安排个性化作业。二是:向宽和活的教与学的方向调整,以适应宽和活的考试方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是:每个学生不能偏科。初高中都要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快乐成长 四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要面向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将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的统一测试、对学校考核的评比,全面推进依法治
校,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因此特别要求学校不要再着眼于各种考试评价和评优安排本校的教育教学,要真正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安排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2015届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工作
2015年中招最大的变化是高中分配指标调高到40%。高考是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设本科专项招生计划应对学生加强报考指导
关于2016届初中 高中毕业年级工作
是当前的初
一、高一年级。2016年是北京市过渡方案与全国方案对接的交接点,初中毕业生届时将会面临调整语文和外语分数,要将2014、2015年命题改革思路进一步固化扩大,落实在语文增分和英语听力比例的扩大上。因此当前初一要组织好相关学科教研组,密切关注教学进度,共享教学和评价资源,学习领会考试说明的思路和方向,在起始年级的教学中调整教学
2016届高三毕业生面临外语考试社会化试点问题。2015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实施。因此,2015届的高三在当前的教学进度上可以适度调整。学校要在今天底之前做好英语分层教学和该年级学生部分学科走班制的制度设计和资源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