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城市化建设经验与思考3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打造边区明星城
市
新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关于新型城市化,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有关资料表明,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经济比重超过农村经济;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来看,它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日前,地处湘、鄂、渝3省(市)交界之地的湖南龙山县政协工商联委员组、建设委员组部分政协委员对该县新型城市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自“十五”以来,全县投入约14.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新修改建了35条街道,新增街道面积31万平方米,全县乡镇累计新增街道面积45万平方米,主街道硬化率达90%以上。县城规划控制面积由“九五”末的44.24平方公里增至66.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6km2,全县城镇总人口达20.79万人,城镇化率达36.46%。在旅游产业开发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1.9亿元,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00多万元。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仅2009年,县城第三产业完成税收近4000万元,城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4年,里耶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09年,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贾市街上村,长潭长春村于2004年成为第一批州级历史文化名村。里耶古镇,乌龙山大峡谷、洛塔地质公园、八面山草场、洗车河、惹把拉等景区保护开发稳步推进。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积极申报进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二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目前,全县近两年约有8万农村人口进城入镇或到外地务工,年劳务收入突破7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加大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规范化校园、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以及城镇廉租房建设,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3个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三是城市经营与管理上台阶。近10年来,全县累计出让土地5000多宗,乡镇平均地价15—20万元/亩,最高地价达97万元/亩。县城平均地价60万元/亩,最高地价达200万元/亩。全县土地出让金共计达到2.5亿元,有效破解了城镇建设的资金难题。同时,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理顺了城镇管理体制,加强了城市“畅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管理,城镇环境明显改善,品位不断提高。全县有27个单位获得省州园林式单位称号。2006年,县城再次获“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称号,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二、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主客观原因,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滞后,实施较差。龙山县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是1998年请长沙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制定的,后虽进行过调整,但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落后的弊端已日益显现。如华塘新区的总规和详规、县城至石羔火车站的规划、县城环城路的规划、果利河治理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都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原定规划实施也较差,随意性很大,如民族路原规划是直通沿河大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将玻璃厂卖给开发商修建了阳光丽景住宅区,致使民族路变成了断头路。又如岳麓大道原规划两侧修一些机关大院或大型商店、宾馆,因县财力紧缺,最后大多以小宗宅基地买给了个人,使本来可以成为一条上档次的豪华大街变成了一条“好吃街”。
2、建设混乱,见缝插针。由于规划把关不严,龙山县城镇建设是比较零乱的。农民的土地愿卖给谁就卖谁,土地所有者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有的开发商甚至还套购农民土地搞商品房开发。这些违反规划的建筑,有的擅自修十几层或二十层,有的占国道、街道、消防道既破坏了城市建设规划,又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
3、管理不力,“四乱”严重。龙山县虽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管理仍然存在“四乱”问题。一是车辆乱停乱靠,从县城到乡镇都严重存在这个问题,堵车经常发生;二是垃圾乱扔乱倒,县城、乡镇都如此;三是道路乱开乱挖,好端端的街道、人行道到处都是高低不平的补丁;四是乱搭乱建,除县城的主街道外,其它街道和公路两侧临时建筑和棚子随处可见。
4、功能不全,生活不便。一是电力不足,每到枯水季节,乡镇经常停电,有时城里也停;二是饮水困难,大多数乡镇还没有自来水,县城自来水厂因容量不足,常年超负荷运行,水质浑浊,实难饮用,且经常停水;三是燃气不足,龙山县县城常住人口已超过3万户10万人,因燃气不足,现安装天然气的只8000余户,供气不足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出行困难,县城没有开通公交车,虽有200辆的士车,但数量太少,且价格昂贵,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至于农村就更不用说了;五是缺乏停车场,客观造成车辆乱停乱靠;六是缺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如体育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广场等建设都不适应形势发展;七是公共卫生设施缺乏,从县城到乡镇没有几个象样的公共厕所,大多数乡镇没有垃圾围、垃圾场,也没有清洁工。
5、产业不旺,缺乏活力。龙山县城镇除一些常规产业外,没有几个新型的象样的产业,也没有几家象样的工厂,没有起到拉动经济增长,安置劳动力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商业也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批发市场,缺乏对外幅射和竞争力。
三、对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认识,高起点谋划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十多年来,龙山县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看到周边的发展速度,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因此全县上下必须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全新视角和有效的举措,围绕“五个统筹”,立足“一化三基”,着眼“两型社会”,加速推进独具龙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当前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坚持六大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加强四大建设”的发展思路,立足民安、华塘、里耶三个建设发展平台,依托交通干道沿线重点乡镇,突出抓好民安城区改造提质工程,深入推进“龙凤经济一体化”战略,强力攻坚里耶古城保护与开发,积极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从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龙山最大的亮点在县城,最强的优势在县城,未来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在县城,最大的希望也在县城。因此,全县建设的重点是县城,要通过5—10年努力,将龙山县的城市发展成为湘鄂渝边区武陵山腹地的一个品位较高、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同时,要突出里耶攻坚战,建设好以红色旅游和交通枢纽为特色的茨岩塘明星重镇、以土家文化为特色的靛房明星重镇、以边区贸易为特色的桂塘明星重镇、以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红岩溪明星重镇等四大特色重镇。
(二)抓根本,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鉴于边区城市发展的强劲势头,特别是以“铁公机”为主的边区交通环境的大改善,龙山在城市规划上要适当超前,规划不能局限于城区和重点镇,要对整个县域进行通盘谋划、整体规划。坚持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规划管理,并逐步将工作重点从抓编制转向抓管理。一是要构筑合理的城镇体系。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形成以县城和里耶镇为重点,209国道和231省道(花龙公路)为轴,北部区和南部区为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要精心组织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华塘新区控制性详规及岳麓大道两厢城市设计,完成县城消防、绿化等相关专业规划。三是要切实抓好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要在近两年内完成所有乡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要完成建制镇及重点乡所辖行政村村庄的规划编制。四是要逐步推行规划公示制度,突出并强化建筑的民族特色,加强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图及技术指标的审查核定工作。在规划管理方面,严格维护规划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工作方针,通过规划调控指导城市经营,有计划出让城市规划区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保障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抓重点,做好城市扩容提质。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步伐。
1、积极实施县城建设:一是实施以华塘新区开发为重点的“龙凤经济一体化”战略,完成以岳麓大道为主的新区道路网络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湘鄂渝边区加工贸易区及专业市场,完成湘鄂情大桥建设及酉水河沿河风光带和河堤建设,拉开华塘新城区的大骨架。二是完成以土城坝为中心的开发工程,加速环城大道建设;完善土城坝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大沙坝商住区,积极推进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试点建设。三是实施以边区商贸城为代表的旧城区改造工程;搞好时代大酒店周围区域开发,构建龙山商贸“金三角”。四是完成城市及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果利河为重点的沿河风光带建设,启动果利
河防护大堤工程;实施河道沿线绿化工程,配套休闲娱乐等公用设施,治理河道污染,建设城区沿河风光带。五是完成边区医院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城镇规划区和乡政府所在地的主要道路及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同时,加快乡镇停车场和集贸市场建设;二是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设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力度,乡镇配备清洁工;三是努力改善小城镇和乡集镇居民生活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柴改煤、沼气、液化气、天然气;四是加强乡镇供水设施建设,扩大供水范围,确保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五是抓好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宽带等网络建设。
(四)抓难点,强化城市管理。围绕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省级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建立“以块为主、条包块管、条块结合”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逐步形成条、块、点相结合的管理网络。一是要加强建制镇环卫管理。搞好城镇街道、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卫清扫及垃圾清运。二是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城镇规划管理、市容环卫管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规章制度,理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向乡镇延伸管理执法队伍,推进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在县城和里耶镇逐步普及垃圾袋装化管理,实行定点定时投入。同时对乱贴乱画、乱停乱占、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依法整治。对不规范户外牌匾及广告依法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畅通消防通道。
(五)抓关键,科学经营城市。龙山要借鉴周边及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地方财政有限投入的情况下,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要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逐步放开城镇建设经营领域,将适宜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推向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投资格局。一是做活土地文章。积极稳妥的探索城镇经营新路子,把土地市场盘活,牢牢控制一级土地市场,逐步放开二级市场,通过经营城镇土地,聚集建设资金,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城市建设融资。对城镇长期闲置、效益不高的存量土地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让出土地使用权,拍卖收益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对于城镇闲置资产如:停产企业的设备、厂房等,能用的用,能换的换,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三是市政公用设施(含道路、学校、医院、养老院)建设市场化。对城镇公益设施如公厕、路灯、广告权等,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聚集城镇建设发展资金。引导个体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项目建设。三是实施产业兴市。要坚持工业兴市、旅游兴市、流通兴市,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县城,要加快建设并努力提升工业园区,以园拓业,以业兴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镇发展的新组团。与之同时,各乡镇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培育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对产业兴镇的认识,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改善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电力、通讯、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兴市提供载体。
第二篇:新型城市化经验思考1
关于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湘潭市委政研室主任游志华 来源:湘潭机关党建网 添加日期:09年12月11日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湘潭特色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是一项全新而又重大的课题。前一阵子,我陪同市委主要领导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专题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立足湘潭实际,形成了我对新形势下推进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是前提。
当前湘潭的城市发展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发展等五大背景下进行的。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系统研究和科学谋划湘潭的城市发展之路。结合我市“生态宜居型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构思湘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必须摆脱传统城市化的束缚,走新型城市化路子,推动城市化结构性转型。湘潭作为老工业城市,城市转型任务艰巨。因此,我们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推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实现“四大转变”,即实现由单个城市的扩充发展向城市群融城发展转变;由重点突出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转变;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由低端产业发展向现代高端产业发展转变,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新路,把湘潭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舒适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城市蓝图是关键。
我们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了“规划三级空间,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八项改革”的战略构想;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制定了未来十年湘潭“推进科学赶超,加快富民强市” 的战略目标,这些都是引领湘潭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必须制定详规,认真消化,深入落实。一是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继续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大力实施“11322工程”,加快发展“四大战略性产业”着力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尽快壮大湘潭工业经济,增强城市发展实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谋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城乡规划,加快形成市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和中心(乡)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庄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特别是要做大做强市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统筹推进“一江两岸”发展,着力构建“一轴两区四带”的发展格局。三是要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社会就业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发展多元化、城市建设生态化、农村生活城市化”的目标。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城市亮点是重点。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拓宽城市框架,强化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形成城市特色。一是要加快推进湘江沿江风光带、东二环和五大桥、体育中心和桥头公园、万楼新城区以及火车站扩改建等五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分别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城市亮点。同时,学习借鉴南宁旧城改造的经验,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二是把经济园区既要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来打造,大力推进高新区和九华、昭山、天易三个示范区的建设,把它们建设成为我市“两型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环保的标志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在发展空间上再造一个新湘潭、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湘潭。三是要紧紧把握文化和生态两大主题,依托湘潭特有的红色文化、湖湘文化、名人文化和工业文化,把城市特色融入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加快推进以凸显“红色文化、滨江风光”为重点的城市景观带建设,大力挖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潜在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
四、完善发展政策措施,全力破解城市难题是保障。
资金、拆迁以及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三大难题,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加以破解。在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方面,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城市资产,搞好土地资产营运,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经营城市资产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突破城市建设投融资瓶颈。在破解城市建设拆迁难方面,要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切实解决我市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的问题;要建立预安置机制,加大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安置房受惠面;要实施“阳光拆迁”,充分保障拆迁户的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破解城市管理难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统筹协调、分工合理、权责一致、保障有力的原则,强化和落实城市区街、驻潭机关、学校、企业的城管责任,构建“大城管”格局;要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全民参与、源头治理、管理前置、执法规范的工作力度,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管理人文化、民主化程度;更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程度,从而提升城市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三篇:我市新型城市化建设情况报告
一年更比一年好
走进今日的井冈大地,处处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城市化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凝聚社会力量等途径,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新型城市化建设硕果累累。
加快了城市规划编制进程,加大了规划管理力度。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等规划体系。为确保规划实施到位,我市在2003年颁布了《吉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成立了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实行了规划分级审批和规划报建“窗口制”,坚持无详细规划不审批,未经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全市普遍实行了规划专家咨询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推进了规划审批科学化、民主化,严格执行了城镇“一书两证”制度,“一书两证”发放率达到100%,并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处理率达到100%。[此篇范文为大◇秘◇书◇网作者原创作品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加大*秘*书*网外部链接]
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我市陆续建设和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青原大道、沿江路、阳明西路等21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延伸扩展了城市基本道路网络;正在实施的城南新区、城北新区、河东新区等三大组团开发,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白鹭洲公园和沿江路景观改造、后河综合治理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城市变得赏心悦目;文山步行街、鼎泰步行街及阳明商城的建设共同构筑起城市中心商务区;光明小区解困房的交付使用,解决了特困群众的住房困难;五岳观水厂、樟山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城市公交、出租车的整治更新,道路复明和亮化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公用设施状况,切实保障了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
突出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加大了“三化”建设力度。吉安县、井冈山市已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市中心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工作,从2003年开始又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并以此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引进大树进城1000余棵,创建省级园林化单位26个,园林绿化达标单位49个。另外,我市对城区路灯供电电网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恢复,并先后完成了井冈山大道景观亮化、青原区火车站、井冈山大桥等道路的亮化工程,实现了计算机无线电遥控管理。
促进了建筑业管理稳步健康发展,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国家建设部出台的相关规定,我市狠抓了建筑业企业注册建造师资格的考核认定和资格考试工作,为企业资质就位积极扶持人才,这些措施促进了建筑企业的改革,使得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得到加强,企业队伍得到壮大,企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全市从原来只有6家二级高资质企业发展到3家一级、29家二级高资质企业。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建筑业“两法三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法检查,健全了建筑业的法律法规,并在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更加重视村镇建设,促进了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目前,我市已完成了重点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一般建制镇、集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也已大部分完成。重点加强了对示范镇八都镇的规划建设的督查和指导。2004年启动了村庄规划,要求2004年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20%,2005年达到40%,2006年行政村所在地编制率达到100%。中心城区还加强了对中心城区周边农民建房的规划管理,于今年初公布了《吉安市城市规划区内农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明确了具体实施的有关事项。
切实加强了软环境建设,塑造了建设系统良好形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实施了煤气公司改制、市房管局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等4家单位和市后河管理所改制,扎实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举办了一系列群团组织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也得到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深化,诫勉谈话、内部审计等源头防腐制度不断完善,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新型城市化道路本质上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强调的是城市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因而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城市目标定位的客观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新型城市化建设一定能跃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铁岭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几点思考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几点思考
一、铁岭城市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9.1%,我省的城市化水平是63%,我市的城市化水平是31.7%。铁岭的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从整个铁岭市看,城市化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新区、银州、调兵山、清河、开原、铁岭、昌图、西丰,其中:全市共有乡镇89个,其中建制镇51个,乡38个。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开原市四个县市共有建制镇47个,其中昌图县23个,其它三个县市24个,昌图县小城镇数量是四个县市建制镇总数的近一半。
二、对铁岭市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发展资金投入少、政策不配套、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规模小。
(一)搞好规划,奠定基础
乡镇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调控乡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搞好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
小城镇的规划要注意如下问题:
1、规划要依法进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依据市县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来进行。
2、规划必须以充分把握镇情为基础,并要有区域经济的理念。
3、规划要有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4、规划中要注重城镇的特色,注意把握完整性和科学性。
5、赋予规划法律效力,使其有相对稳定性。
(二)、做好统筹,打破瓶颈
(1)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为指导,转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的城乡分离的旧观念,尤其是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想。要做到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转向城乡互通、协调共同发展,把城市建设与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
(2)统筹搞好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适合农村的工业,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提升工业化,建立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3)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搞好城乡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力培育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规划体系。充分发中心城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4)统筹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权力下放,政府应加自身建设的力度,加快建立高效运行的政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
(三)分类指导,重点建设
就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情况来看,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做的不够好,建设规划往往盲目照搬别人,没有做到根据自己的状况制定路线。小城镇建设要在城市的影响下走自己的路,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在市场中促使生产专业化、产业集中化,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明确方向。
以昌图县为类,有如下几类乡镇
(1)农业地域的小城镇:如八面城镇、七家子镇、大洼镇、金家镇等,这类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就应该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①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经营。②推进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用地集约经营。③建立科技支农服务体系,成立农业合作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2)工业地域的小城镇:如双庙子镇、毛家店镇、老四平镇,这些乡镇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都在102线上,其二都在沈铁工业走廊两侧,这类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就应该是:①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及服务也②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③统一废弃物回收治理设施,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3)城郊地域的小城镇:昌图镇、八面城镇,这两个同时又是中心城镇,:①开辟工业园区整合城乡工业,以产业交融打破城乡分割。②积极开发房地产项目,集聚投资置业人口。③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④强化政府综合管理职能,(4)交通枢纽地域的小城镇:如亮中桥镇、宝力镇和古榆树镇,这些乡镇由于交通便利集市贸易发达,商贸物流业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小城镇发展对策是:①建设专业批发市场,提升小城镇区域地位。②完善交通通讯仓储设施,建设区域物流中心。③更新传统商贸观念,做大做强小城镇商品集散功能。
(5)山区资源丰富地域的小城镇:如泉头镇和下二台乡,这类地区有其丰富的山区资源,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对策是:①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发展风能,打造风电强镇。②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发展榛子产业,建设榛子之乡 ③ 依据现有基础,重点发展畜牧产业④加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如泉头镇原是满族镇,具有历史悠久的满族文化,尤其是剪纸艺术,曾多次在国内获奖。
(四)、重中之重,中心城镇
中心城镇应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推动者,由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城镇化的进程。小城镇基础设建设是改善小城镇投资环境、集聚产业和要素的物质基础,所以要优先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急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更好的发挥中心城镇承上启下、组织要素流动的枢纽作用,这些中心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它接受着来自大中城市的辐射,城市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及各种物流、信息流等不断地流入到小城镇,影响着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中心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高质量生活的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如此,中心城镇的发展必然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因此,中心城镇是实现城一镇一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可以使周边生产要素、市场能人主动向小城镇靠拢。
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推进铁岭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铁岭的市情决定的,更是由小城镇建设在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发展小城镇,推进我市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第五篇:新型城市化调研
新型城市化调研汇报材料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两型”为引领,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我市在实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应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突出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建设宜居湘潭。
一、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把打造“宜居湘潭”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改善。
1、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按照省政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启动建设湘潭市城区河西、河东,湘乡、韶山、湘潭县等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10月,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完成,投入运行,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8%。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2009年4月全省节能减排暨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湘潭召开,周强省长批示要推广湘潭经验。
二是大力开展蓝天工程。按照市政府《2008-2010年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行动方案》,加快了对电厂、湘钢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工业粉尘的控制,加强了道路及建筑扬尘的控制,严格执法,分三批在城区实施推进燃煤锅炉及第二批三产业大灶改用清洁能源工作,至2009年底,完成了全市200多家企业的锅炉、窑炉及400多家第三产业的大灶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改善。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2007年增长21%,达标率为89.03%。
三是碧水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在实施污染减排和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碧水行动中,用二年时间,完成投资达7.5亿元的13个重点减排项目,淘汰退出企业17家,停产企业6家,关停并转造纸企业30余家,限期治理企业20家,严格执法,开展长江执法行动,污染隐患大排查,湘江重金属污染调查,极大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湘江流域的综合整治。湘江湘潭段落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涟水桥断面的水质状况逐步好转,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氨氮、阴离子洗涤剂的年均浓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城市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易家湾断面达到三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优于马家河断面水质;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环境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三合为一的自动化多功能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通过一年多的在线监控建设,该中心现已实现了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80%左右的41家国控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装置。建立了覆盖湘潭市区的高端视频,对市区内所有烟囱的林格曼黑度进行实时监控。湘潭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试点城市,国家环保部定于今年2月3日,在湘潭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标志着我市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实施污染减排“双十”工程以来,我市完成减排项目13个,共计投资7.5亿元。湘钢中水回用工程、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湘潭电厂完善脱硫设施等减排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投入运行,双十工程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四项指标中SO2、镉、砷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名列全省前列,COD预计可完成目标。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
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我市在役使用的双马垃圾填埋场早已达到设计标高和设计库容,但由于新的城镇垃圾处置设施尚未建设,双马垃圾场仍需每日消纳近千吨城镇生活垃圾,早已不堪负荷,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我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仍未建成,我市的医疗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后送株洲医废中心的处置方式,由于路途远、成本高,城区内只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52家)纳入了集中收集系统,仍有很多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的医疗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甚至有私人违法收购医疗垃圾用于生产日用品的情况。三是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滞后。随着我市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每日26万吨的污水处理,带来每日近150吨污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我市目前尚无规范的污泥处置中心,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刻不容缓。四是湘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仍虽进一步完善。我市虽已建成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但湘江流域仍有5个省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未实现自动监控,其水质状况只能采取每月人工采样监测分析,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2、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滞后,制约了环保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的职能在扩展,任务在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县市两级环保机构、人员严重不
足,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陈旧,环保能力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环保的发展,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环保工作服务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其中主要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环境友好。因此,环保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突出民生抓环保。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空气、水环境质量,通过不同媒介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同时对一些污染的重点区域、流域问题重点攻关,重点突破。在解决老百姓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信访、投诉问题,加强县(市)区和部门联动,改革处理的方式方法,形成快速及时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
二是优化经济抓环保。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与美国环保协会的合作,在湘潭设立“低碳经济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潭进行学术讲座,营造舆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不断更新观念;开展循环经济,服务调结构,积极争取湖南省环保厅环保产业园落户九华,促进湘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开展湘江流域整治工作,在严格控制落后项目的同时,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湘江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把国家资金支持和落地湘潭项目建设好,彻底治理好湘江湘潭段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三是带好队伍抓环保。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五大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党内廉政责任制,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常敲廉政警钟,确保全体人员廉洁从政。
四是加大执法抓环保。进一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要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发挥信息中心的电子警察、支队现场监察、监测站数据保障三合为一的作用,针对企业排污口、湘江主要断面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打好组合拳,加大监管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五是立足两型抓环保。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湘潭环保新道路。探索环保新机制,在全省、全国走出一条环保的新路子。充分借助2月3日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在湘潭召开的契机,不断的总结、创新,继续完善“立体环保”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作用,对水、气、声、渣实行全方位立体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