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

时间:2019-05-14 00: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

第一篇: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工作 简

第75期

市新型城市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2年8月27日

目录

[工作动态] 市社工委认真组织起草《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他山之石] 国内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工作动态]

市社工委认真组织起草《关于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起草过程

1、起草背景。去年2月以来,中央和省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工作,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今年2月,万庆良同志在全市社会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自治功能,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6月,万庆良同志在南沙召开的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务虚会上,正式把社会管理问题作为当前制约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九个关键问题之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随后,方旋同志在市社工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对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做出了部署。

2、调查研究。从今年3月开始,吴沙同志带领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第十五专题调研组,按照万庆良同志提出的“目标、问题、对策”六字要求,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这一主题,深入基层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就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完善“一队三中心”体制机制、特大镇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城市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等专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专题调研报告》。5月,按照方旋同志的指示要求,市社工委负责人带队,到各区(县级市)开展调研活动,就全市流动人员与出租屋管理、各区(县级市)社会组织的培育监管以及各街道“一队三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通过参加新型城市化发展专题的一系列调研学习,理清了对策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为文件的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习考察。4至6月期间,吴沙同志与社工委负责同志分别带队前往武汉、成都、苏州等地学习交流,并随同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参观考察,通过与兄弟市就社会建设规划、社会建设领导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广泛交流,并实地考察其社会建设成果,学习借鉴了兄弟市的成功经验,为文件起草提供了重要启示。

4、起草编制。7月中旬开始,文件起草小组在方旋、吴沙同志的亲自指导下,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系统梳理前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取得的成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广州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工作实际,着手谋篇布局、搭建文件框架,经过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形成了文件初稿。

5、征求意见。市社工委就牵头起草的文件分三个层面分别 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区(县级市)、街镇等70多个单位的意见,并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对文件反复进行修改。市社工委三次主持召开有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两次召开专家学者恳谈会,两次提交党委、政府会议审议讨论,共收集意见建议158条,按照集思广益、广纳博取的原则,吸纳各种意见建议125条,使实施意见更加规范完善,充分体现文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6、意见协调。市社工委以万庆良同志在南沙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管理问题作为文件起草划界的主要依据,与市民政局就各自牵头起草的配套文件的分工进行协调,明确各自的侧重点。《关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侧重于民生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事项;本《实施意见》侧重于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社会建设统筹规划等事项,同时力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委第二次务虚会后,市社工委按照市新型办的要求,与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单位就《实施意见》交叉重叠部分进行协商,并形成了一致的修改意见。

二、特色亮点

《实施意见》共分九部分37条。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统筹规划、创新流动人员与出租屋管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加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 会建设的组织领导等措施要求,涵盖了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社会建设统筹协调等多方面内容。总体上体现了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体现前瞻性。《实施意见》围绕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民生幸福为理想追求,以协同善治为基本方向,力求以社会创新产生的体制优势和社会活力,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此提出了对广州城市发展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定位。如建设“慈善广州”,到2015年底前广州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位居全国特大城市前列。

二是突出社会服务管理重点,体现针对性。流动人口管理、基层社会管理、群众权益保护是目前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实施意见》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机构建设的对策措施;针对基层社会管理问题,提出了理顺条块关系、优化考核体系的对策措施;针对群众权益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民主公开的对策措施。

三是突出社会建设领域难点,体现挑战性。为有效应对社会转型风险,中央和省市都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其他一些省市也处在积极探索阶段。建立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和社会建设体系,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实施意见》对突破社会建设领域的一些难点问题,如在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关系、街道与社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具有挑战 性的尝试与探索。

四是突出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体现可操作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涉及面广,《实施意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要求,突出强调了政策规划引领作用和推进决策作用,提出了编制《广州市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和《广州市社会建设中长期重点行动纲要》,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的社会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社会建设指标评价考核体系,各街镇建立加强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社会领域党建网络化体系等一系列指向性、实操性的对策措施;在明确突出重点工作的完成指标、完成时限的同时,还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增强了文件的可操作性。

五是突出解决社会服务管理瓶颈问题,体现创新性。《实施意见》围绕目前社会服务管理的瓶颈问题,如社会组织培育监管问题、虚拟社会监管问题、社会诚信问题等,提出了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打造“志愿者之城”;加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逐步推行网络实名登记制;引入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立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广州”等一系列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举措。

六是突出政策完整连续,体现衔接性。《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 [2011]11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包括7个配套文件)精神的同时,注意与《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以及《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穗字„2011‟14号)、《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特大镇、村社会服务管理的意见》(穗字„2011‟16号)等文件的衔接,确保社会政策的连续性、完整性、稳定性。(市社工委 供稿)

[他山之石] 国内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从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济南等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来看,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以下一些重要启示:

启示一:社会建设必须着重加强组织领导。上海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上海市委的派出机构,根据市委授权,负责对全市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非公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的工作以及相关的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研究和督查。2005年又成立上海社会服务局与社工委合署办公。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的构筑,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上海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工委。北京市于2007年成立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 会、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2008年又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各区(县)也相继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党委社会工委、政府社会办。在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会建设工作体系。

启示二:社会建设必须着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发挥社会建设规划的引领作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社会建设规划于2011年12月正式出台。《规划》全面、系统地部署了首都社会建设工作,明确提出构建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五大体系,使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的目标。《规划》设计了29个专栏,围绕五大体系建设,提出了28项核心指标。社会服务类包括城镇居民收入、就业、保险、住房、教育、健康、养老等12项指标;社会管理类包括社区规范化建设、网格化等3项指标;社会参与类包括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志愿者等4项指标;社会环境类包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群众安全感指数等5项指标;社会关系类包括和谐社区(村镇)创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等4项指标。构建五大体系,实现28项主要指标,成为“十二五”期间首都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启示三:社会建设必须着重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北京市委市 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自2008年出台《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社会服务管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社会领域党建等方面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北京市社会建设“1+4+X”的政策体系框架。上海市在社会政策体系建设上高瞻远瞩,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充分考虑地方实际,以统筹城乡、兼顾全局的眼光进行科学地规划设计,社会建设方面的法规、政策、制度相当完善,为社会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南京市于今年建立了幸福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用“幸福指标”考核区县和部门的工作,并将此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群众满意为导向,突出群众幸福感受,包括客观指标42项和主观指标21项。客观指标占整个考核权重的70%,主要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服务、公共安全等指标。主观指标占整个考核权重的30%,主要包括收入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意度、教育状况满意度等。

启示四:社会建设必须着重搞好部门协作与社会协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北京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协调机制、区县社会工委、社会办工作协调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社会建设信息协调机制、社会建设决策咨询工作协调机制,并与首都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了10个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南京市社工委在加 强部门协作的同时,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协同推进机制。

启示五:社会建设必须着重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成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最终落脚点,成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和重心。为此,成都市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将部分涉及民生的服务事项从区、街道一级下沉到社区,同时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严格限制政府部门将一些行政性事务随意转移给居委会,确需转移的,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南京市建邺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确立“资源向下,民主向前,民心向上”的理念,把社区居委会过去承担的政府事务剥离出来,成立邻里协调、居民安全等民主议事的专业委员会,将大批机关干部派到社区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将各种资源向社区倾斜,充分发挥社区在服务居民、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社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启示六:社会建设必须着重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上海市有流动人口897万,流动人员服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在上海市公安局设臵了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安指导、部门职责、社区实施”的原则,建立了一个体制(人口管理与服务体制)、一个平台(信息平台)、一部规章(《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暂行)》)、一支队伍(1.4万人组成的社区综合协管队)的“四个一”工程。北京市积极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北京市东 城区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情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四种等级。以网格为单位,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参与多元化、支撑信息化。南京市积极推行“1委(党委)1居(居委会)1办(综治办)1站(公共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民生工作收集、落实、反馈等机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网络。

启示七:社会建设必须着重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海市社会组织发育较早,也是内地第一个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城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培育基地、提供开办经费、服务项目资助、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探索建立了“上海市社区公益服务招投标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下发了《上海市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目录》。上海市浦东新区建成全国首个社会组织集聚办公、共享服务资源的“浦东公益服务园”,仅2011年政府购买服务金额就超过6亿元。成都市政府主导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计划募集资金规模5亿元,政府财政先期投入2.5亿元,通过该基金会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北京市把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纳入统一 规划,2010年以来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664个,2010年全市筹集社会资金22.98亿元,支持1867个社会组织实施公益项目2735个。

启示八:社会建设必须着重和谐包容、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没有共同参与和建设,就不会有社会持久的繁荣与发展;没有共同享有,就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上海市以流动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做好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苏州市把流动人员子女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全市400多所公办中小学均承担接收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任务。济南市积极倡导“同城同待、包容共融”理念,拓展完善暂住证公共服务功能,持有流动人员暂住证可享受招工应聘、住房贷款、社会保险、工商登记、购车上牌、子女就学等多项市民待遇,流动人员子女可以享受“无差别教育”。(市社工委 供稿)

报:庆良、建华、桂芳、志佳、方旋同志,陈国、亚伟同志,各专题调研组牵头市领导

送:各专题调研组牵头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发: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各街、镇,各村、居 联系电话:83103277 邮箱:xcb@gz.gov.cn

(共印300份)

第二篇: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2期)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工作 简

第72期

市新型城市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2年8月23日

目录

[工作动态] 第十六专题调研组认真制定《关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施意见》 [工作动态]

第十六专题调研组认真制定《关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施意见》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同志牵头,市政协副主席余明永、市法院院长刘年夫、市检察院检察长王福成、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周素勤和市司法局局长吴善积等同志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具体牵头组织第十六专题“关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调研活动和文件起草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调研组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报送市委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

今年2月至8月,十六专题调研组围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题,召开了7场较大规模的座谈会,共听取了92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并赴杭州、成都、武汉三市进行了学习考察,6月初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总结梳理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调研组起草了《实施意见》初稿,并广泛征求了各组织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前后十易其稿,形成了提交市委第二次务虚会的征求意见稿。调研组根据第二次务虚会上的讨论意见,逐条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实施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于8月14日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准备提交市委常委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

二、《实施意见》的起草思路

调研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在起草中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市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相结合。全面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涵要求,努力使实施意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指导性文件,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与近年民主法制建设试点方案和中央、省、市委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具体部署相结合。既学习吸收现有政策文件,总结和坚持长期以来我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制度和措施;也注重与时俱进,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开展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创新举措,平衡好《实施意见》承接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三是与第十六专题调研报告成果相结合。充分运用调研报告形成的现有成果,突出关键环节和创新举措,推动调研成果深层次转化。

三、《实施意见》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包括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机制,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并提出八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是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 制,坚持“三不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决策程序,健全酝酿、提议、论证、研究、审议、决策机制。推行和完善全委会和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加强党委、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政协之间决策工作的衔接。落实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完善党委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职权的工作机制,建立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有关重大事项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定期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专家咨询论证、广泛听取民意。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重大决策听证办法,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决策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建立对决策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和第三方评价制度。贯彻市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规定,坚持重大决策协商“三在前”原则,建立并完善协商意见督办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决策征询民意工作,制定并公布强制听证事项目录,健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注重引导民意的集中形成和有效表达。

第三部分是健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选举人的选举权利,推进市民群众与党政部门之间的直接沟通对话,扩大群众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沟通,推进立法听证、行政听证制度化。完善党政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各级干部要经常下基层联系群众,各级社工委要定期分析社情民意,各单位各部门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支持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依规履职,定期安排各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支持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建言献策,进一步保障和规范代表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深入推进“同心工程”,完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与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制度,积极落实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克服行政化倾向,建立维护其成员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第四部分是巩固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成员直选,确保选举依法依规。逐步减少居委会协管、协办政府行政性事务,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继续优化村委会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深入推进村(居)务公开,不断健全财务第三方管理制度。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作用,认真落实广州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规定,及时调处劳动纠纷,支持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去垄断化”改革。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监督和管理,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

第五部分是加强法治广州建设。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健全立法项目论证制度,选准选好立法项目,建立法规、规章多元起草机制,拓宽民主立法渠道,探索建立立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立法后评估、公众意见反馈、法规规章定期清理、规章有效期等 制度,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便民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加强执法争议的协调和执法协作,增强行政执法合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监督有效的依法行政考核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建立重大疑难涉诉涉法信访案件引入专家评审制度和信访复核公开听证制度。严明政法队伍纪律,严惩司法腐败。建立“三打两建”长效机制,坚持以打促建,着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制度。拓展法律服务,完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和公民代理行为,加大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力度。深化普法宣传,认真实施“六五”普法。

第六部分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政府服务规范化,明确服务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等事项。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法制化,合理界定部门权限,明确职责分工。推进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关系,创新两级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垂直部分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关系,加强镇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实施简政放权,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优 化行政审批流程,开展商事登记改革,推进区、县级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受理、审查、回复工作机制,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完善政务公开评议制度,将政务公开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七部分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强党内监督,深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推行地方党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等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落实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和行政审批制度。加强纪律检查工作,探索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家庭财产党内申报制度。加强人大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完善监督事项确定机制,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重点,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深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加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对政府垂直管理部门以及市属国家级开发区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刚性、权威和实效。坚持市委每年确定一至两项重要工作交由市政协组织开展专题视察的做法,加大对重点工作民主监督的力度。健全党外人士特约监督员制度,规范邀请民主党派参加有关调研、视察、检查和对口联系、情况通报等制度,探索开展视察与评议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建立民主监督意见办理反馈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 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完善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制机制。加强司法监督,健全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相互配合、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强社会监督,探索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的有效途径,依法管理和规范舆论监督,建立健全对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问题以及网络舆情的处理反馈机制,依法处理并反馈或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第八部分是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增强网上服务功能。强化网上信息发布,及时公开政府信息,探索建立网上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网络民主的有序化。打造网络问政平台,创新政民互动模式,完善网络问政处置反馈机制。

第九部分是强化工作保障。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认真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工作情况检查、通报和交流制度。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第十六专题调研组 供稿)

报:庆良、建华、桂芳、志佳、方旋同志,陈国、亚伟同志,各专题调研组牵头市领导

送:各专题调研组牵头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发: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各街、镇,各村、居 联系电话:83103277 邮箱:xcb@gz.gov.cn

(共印300份)

第三篇:新型城市化调研

新型城市化调研汇报材料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两型”为引领,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我市在实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应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突出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建设宜居湘潭。

一、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把打造“宜居湘潭”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改善。

1、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按照省政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启动建设湘潭市城区河西、河东,湘乡、韶山、湘潭县等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10月,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完成,投入运行,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8%。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2009年4月全省节能减排暨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湘潭召开,周强省长批示要推广湘潭经验。

二是大力开展蓝天工程。按照市政府《2008-2010年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行动方案》,加快了对电厂、湘钢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工业粉尘的控制,加强了道路及建筑扬尘的控制,严格执法,分三批在城区实施推进燃煤锅炉及第二批三产业大灶改用清洁能源工作,至2009年底,完成了全市200多家企业的锅炉、窑炉及400多家第三产业的大灶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改善。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2007年增长21%,达标率为89.03%。

三是碧水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在实施污染减排和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碧水行动中,用二年时间,完成投资达7.5亿元的13个重点减排项目,淘汰退出企业17家,停产企业6家,关停并转造纸企业30余家,限期治理企业20家,严格执法,开展长江执法行动,污染隐患大排查,湘江重金属污染调查,极大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湘江流域的综合整治。湘江湘潭段落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涟水桥断面的水质状况逐步好转,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氨氮、阴离子洗涤剂的年均浓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城市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易家湾断面达到三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优于马家河断面水质;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环境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三合为一的自动化多功能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通过一年多的在线监控建设,该中心现已实现了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80%左右的41家国控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装置。建立了覆盖湘潭市区的高端视频,对市区内所有烟囱的林格曼黑度进行实时监控。湘潭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试点城市,国家环保部定于今年2月3日,在湘潭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标志着我市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实施污染减排“双十”工程以来,我市完成减排项目13个,共计投资7.5亿元。湘钢中水回用工程、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湘潭电厂完善脱硫设施等减排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投入运行,双十工程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四项指标中SO2、镉、砷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名列全省前列,COD预计可完成目标。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

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我市在役使用的双马垃圾填埋场早已达到设计标高和设计库容,但由于新的城镇垃圾处置设施尚未建设,双马垃圾场仍需每日消纳近千吨城镇生活垃圾,早已不堪负荷,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我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仍未建成,我市的医疗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后送株洲医废中心的处置方式,由于路途远、成本高,城区内只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52家)纳入了集中收集系统,仍有很多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的医疗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甚至有私人违法收购医疗垃圾用于生产日用品的情况。三是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滞后。随着我市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每日26万吨的污水处理,带来每日近150吨污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我市目前尚无规范的污泥处置中心,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刻不容缓。四是湘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仍虽进一步完善。我市虽已建成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但湘江流域仍有5个省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未实现自动监控,其水质状况只能采取每月人工采样监测分析,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2、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滞后,制约了环保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的职能在扩展,任务在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县市两级环保机构、人员严重不

足,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陈旧,环保能力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环保的发展,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环保工作服务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其中主要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环境友好。因此,环保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突出民生抓环保。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空气、水环境质量,通过不同媒介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同时对一些污染的重点区域、流域问题重点攻关,重点突破。在解决老百姓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信访、投诉问题,加强县(市)区和部门联动,改革处理的方式方法,形成快速及时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

二是优化经济抓环保。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与美国环保协会的合作,在湘潭设立“低碳经济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潭进行学术讲座,营造舆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不断更新观念;开展循环经济,服务调结构,积极争取湖南省环保厅环保产业园落户九华,促进湘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开展湘江流域整治工作,在严格控制落后项目的同时,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湘江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把国家资金支持和落地湘潭项目建设好,彻底治理好湘江湘潭段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三是带好队伍抓环保。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五大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党内廉政责任制,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常敲廉政警钟,确保全体人员廉洁从政。

四是加大执法抓环保。进一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要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发挥信息中心的电子警察、支队现场监察、监测站数据保障三合为一的作用,针对企业排污口、湘江主要断面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打好组合拳,加大监管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五是立足两型抓环保。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湘潭环保新道路。探索环保新机制,在全省、全国走出一条环保的新路子。充分借助2月3日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在湘潭召开的契机,不断的总结、创新,继续完善“立体环保”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作用,对水、气、声、渣实行全方位立体监控。

第四篇:新型城市化演讲稿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生活的快车道。从1949年至今,大艮的城市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然而,现在也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等严峻的挑战。在进入加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好城市化这把双刃剑,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覆辙?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化?现在大艮正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认为应该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方式,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们需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

随着大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大艮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大艮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新型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但大自然也在警示我们,大艮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是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因为大艮是这个城市非常需要水,又是水资源消耗很大的地方,构建节水型社会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大艮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引入PM2.5检测方法,希望可以缓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大艮的新型城市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的快速发展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具有大艮特色的城市化,这是大艮必须要选择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存在的一些不足。

我们需要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认为,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一是需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为目标;二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和谐”为目标。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应该是“绿色”与“和谐”。每年都有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大艮,如何让进城农民不仅仅是外来劳动力,而是城市居民、城市主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质量都将起到重要影响。我希望农民工这个词成为一个历史,成为一个过去。当他们真正被认为是大艮的主人翁,新型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分子,我们才是真正认同了他们,希望这一天尽快地到来。我们不仅仅关心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的扩张,同时也关心农民的转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健康而合理地来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有序的来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的迁移和转移,做好他们进城以后的生活、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等,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造。

我们需要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当城市与城市中的人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城市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品位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城市特色也会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品位优劣的重要标准。曾几何时,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雷同的城市规划却让大艮出现了“千城一面”。“特色危机”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城市建设中,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除了某些传统留给我们的标识外,一个城市很难和别的城市有区别。实际上,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恰恰是文化和文明。欧洲对于几百年来文明的保护,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我认为,文化应该作为新型城市化一条至高的原则。由于我们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得文化处于从属地位。对城市内部认同性的丧失,是造成“千城一面”局面的根本原因。过分地讲究多样化,就会失去内部的认同性,就是说,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等的认同。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应该是在自然经济主导下的,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我提倡人文特征,因为人文特征的概念能够使得城市的价值最大化,它解决了大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大艮城市同质化的问题。大艮需要这样的新型城市化。

那么,如何才能让特色城市取代“千城一面”的现状呢?首先要保护利用好大艮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以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应有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构建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充分调动城市的一些非物质因素突出城市的动人特色。文化要素、文化审美和艺术品格,以及城市所独具的特色,以城市独具特色建立起来的城市品牌形象等,应该是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特别关注的方面。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将这些要素通过艺术和美学的方式建立起城市所独有的品牌,让大艮就是大艮的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大艮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环中心小学 梁惠群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未来珠海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从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几个月来,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学习了新型城市化有关知识,并参加了从化市和温泉镇组织的新型城市化专题培训讲座,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市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型城市化战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合广州实际。

新型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注重体制创新,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城市科学发展之路。珠海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合珠海实际,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服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跨进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发展新型城市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理清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既要突出重点建设,又要统筹城乡发展,既要注重物质建设,又要强调精神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推动学习新型城市化活动常态化,秉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

下载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城市化工作简报(第75期)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市化发展总结

    关于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结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

    新形势下广州如何新型城市化

    新形势下广州如何新型城市化 在新形势下,广州实现新型城市化,必须把握建设人民满意理想城市的总目标、低碳智慧幸福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岭南风格特色城市三个要点,遵循以人为本......

    新型城市化培训工作汇报

    新型城市化培训工作汇报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后,我校及时学习贯彻落实,并将“十代会”精神重点及时体现在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之中。今年以来,围绕新型城市化的培训主题和内容,举......

    推进新型城市化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高起点规划 高品位打造 高标准实施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全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很荣幸地代表联创集团公司参加伊......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调研

    关于我县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调研报告 湘潭县建设局 唐向前 为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契机,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湘潭县建设局从4月15日至4月22日就我县城市化的现状......

    新型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邱岭梅同志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3-7-22 10:40:42 已有1401人次阅读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

    我市新型城市化建设情况报告

    一年更比一年好走进今日的井冈大地,处处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城市化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

    新型城市化经验思考1

    关于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湘潭市委政研室主任游志华 来源:湘潭机关党建网 添加日期:09年12月11日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