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城市化经验思考1
关于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湘潭市委政研室主任游志华 来源:湘潭机关党建网 添加日期:09年12月11日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湘潭特色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是一项全新而又重大的课题。前一阵子,我陪同市委主要领导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专题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立足湘潭实际,形成了我对新形势下推进湘潭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是前提。
当前湘潭的城市发展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发展等五大背景下进行的。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系统研究和科学谋划湘潭的城市发展之路。结合我市“生态宜居型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构思湘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必须摆脱传统城市化的束缚,走新型城市化路子,推动城市化结构性转型。湘潭作为老工业城市,城市转型任务艰巨。因此,我们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推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实现“四大转变”,即实现由单个城市的扩充发展向城市群融城发展转变;由重点突出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转变;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由低端产业发展向现代高端产业发展转变,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新路,把湘潭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舒适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城市蓝图是关键。
我们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了“规划三级空间,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八项改革”的战略构想;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制定了未来十年湘潭“推进科学赶超,加快富民强市” 的战略目标,这些都是引领湘潭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必须制定详规,认真消化,深入落实。一是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继续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大力实施“11322工程”,加快发展“四大战略性产业”着力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尽快壮大湘潭工业经济,增强城市发展实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谋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城乡规划,加快形成市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和中心(乡)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庄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特别是要做大做强市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统筹推进“一江两岸”发展,着力构建“一轴两区四带”的发展格局。三是要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社会就业一体化,努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发展多元化、城市建设生态化、农村生活城市化”的目标。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城市亮点是重点。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拓宽城市框架,强化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形成城市特色。一是要加快推进湘江沿江风光带、东二环和五大桥、体育中心和桥头公园、万楼新城区以及火车站扩改建等五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分别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城市亮点。同时,学习借鉴南宁旧城改造的经验,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二是把经济园区既要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来打造,大力推进高新区和九华、昭山、天易三个示范区的建设,把它们建设成为我市“两型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环保的标志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在发展空间上再造一个新湘潭、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湘潭。三是要紧紧把握文化和生态两大主题,依托湘潭特有的红色文化、湖湘文化、名人文化和工业文化,把城市特色融入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加快推进以凸显“红色文化、滨江风光”为重点的城市景观带建设,大力挖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潜在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
四、完善发展政策措施,全力破解城市难题是保障。
资金、拆迁以及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三大难题,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加以破解。在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方面,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城市资产,搞好土地资产营运,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尤其是要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经营城市资产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突破城市建设投融资瓶颈。在破解城市建设拆迁难方面,要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切实解决我市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的问题;要建立预安置机制,加大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安置房受惠面;要实施“阳光拆迁”,充分保障拆迁户的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破解城市管理难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统筹协调、分工合理、权责一致、保障有力的原则,强化和落实城市区街、驻潭机关、学校、企业的城管责任,构建“大城管”格局;要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全民参与、源头治理、管理前置、执法规范的工作力度,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管理人文化、民主化程度;更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程度,从而提升城市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篇:新型城市化建设经验与思考3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打造边区明星城
市
新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关于新型城市化,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有关资料表明,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经济比重超过农村经济;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来看,它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日前,地处湘、鄂、渝3省(市)交界之地的湖南龙山县政协工商联委员组、建设委员组部分政协委员对该县新型城市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自“十五”以来,全县投入约14.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新修改建了35条街道,新增街道面积31万平方米,全县乡镇累计新增街道面积45万平方米,主街道硬化率达90%以上。县城规划控制面积由“九五”末的44.24平方公里增至66.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6km2,全县城镇总人口达20.79万人,城镇化率达36.46%。在旅游产业开发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1.9亿元,200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00多万元。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仅2009年,县城第三产业完成税收近4000万元,城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4年,里耶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09年,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贾市街上村,长潭长春村于2004年成为第一批州级历史文化名村。里耶古镇,乌龙山大峡谷、洛塔地质公园、八面山草场、洗车河、惹把拉等景区保护开发稳步推进。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积极申报进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二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目前,全县近两年约有8万农村人口进城入镇或到外地务工,年劳务收入突破7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加大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规范化校园、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以及城镇廉租房建设,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3个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三是城市经营与管理上台阶。近10年来,全县累计出让土地5000多宗,乡镇平均地价15—20万元/亩,最高地价达97万元/亩。县城平均地价60万元/亩,最高地价达200万元/亩。全县土地出让金共计达到2.5亿元,有效破解了城镇建设的资金难题。同时,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理顺了城镇管理体制,加强了城市“畅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管理,城镇环境明显改善,品位不断提高。全县有27个单位获得省州园林式单位称号。2006年,县城再次获“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称号,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二、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主客观原因,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滞后,实施较差。龙山县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是1998年请长沙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制定的,后虽进行过调整,但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落后的弊端已日益显现。如华塘新区的总规和详规、县城至石羔火车站的规划、县城环城路的规划、果利河治理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都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原定规划实施也较差,随意性很大,如民族路原规划是直通沿河大道,但由于种种原因将玻璃厂卖给开发商修建了阳光丽景住宅区,致使民族路变成了断头路。又如岳麓大道原规划两侧修一些机关大院或大型商店、宾馆,因县财力紧缺,最后大多以小宗宅基地买给了个人,使本来可以成为一条上档次的豪华大街变成了一条“好吃街”。
2、建设混乱,见缝插针。由于规划把关不严,龙山县城镇建设是比较零乱的。农民的土地愿卖给谁就卖谁,土地所有者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有的开发商甚至还套购农民土地搞商品房开发。这些违反规划的建筑,有的擅自修十几层或二十层,有的占国道、街道、消防道既破坏了城市建设规划,又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
3、管理不力,“四乱”严重。龙山县虽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管理仍然存在“四乱”问题。一是车辆乱停乱靠,从县城到乡镇都严重存在这个问题,堵车经常发生;二是垃圾乱扔乱倒,县城、乡镇都如此;三是道路乱开乱挖,好端端的街道、人行道到处都是高低不平的补丁;四是乱搭乱建,除县城的主街道外,其它街道和公路两侧临时建筑和棚子随处可见。
4、功能不全,生活不便。一是电力不足,每到枯水季节,乡镇经常停电,有时城里也停;二是饮水困难,大多数乡镇还没有自来水,县城自来水厂因容量不足,常年超负荷运行,水质浑浊,实难饮用,且经常停水;三是燃气不足,龙山县县城常住人口已超过3万户10万人,因燃气不足,现安装天然气的只8000余户,供气不足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出行困难,县城没有开通公交车,虽有200辆的士车,但数量太少,且价格昂贵,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至于农村就更不用说了;五是缺乏停车场,客观造成车辆乱停乱靠;六是缺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如体育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广场等建设都不适应形势发展;七是公共卫生设施缺乏,从县城到乡镇没有几个象样的公共厕所,大多数乡镇没有垃圾围、垃圾场,也没有清洁工。
5、产业不旺,缺乏活力。龙山县城镇除一些常规产业外,没有几个新型的象样的产业,也没有几家象样的工厂,没有起到拉动经济增长,安置劳动力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商业也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批发市场,缺乏对外幅射和竞争力。
三、对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认识,高起点谋划龙山县新型城市化建设。十多年来,龙山县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看到周边的发展速度,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因此全县上下必须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全新视角和有效的举措,围绕“五个统筹”,立足“一化三基”,着眼“两型社会”,加速推进独具龙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当前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坚持六大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加强四大建设”的发展思路,立足民安、华塘、里耶三个建设发展平台,依托交通干道沿线重点乡镇,突出抓好民安城区改造提质工程,深入推进“龙凤经济一体化”战略,强力攻坚里耶古城保护与开发,积极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从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龙山最大的亮点在县城,最强的优势在县城,未来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在县城,最大的希望也在县城。因此,全县建设的重点是县城,要通过5—10年努力,将龙山县的城市发展成为湘鄂渝边区武陵山腹地的一个品位较高、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同时,要突出里耶攻坚战,建设好以红色旅游和交通枢纽为特色的茨岩塘明星重镇、以土家文化为特色的靛房明星重镇、以边区贸易为特色的桂塘明星重镇、以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红岩溪明星重镇等四大特色重镇。
(二)抓根本,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鉴于边区城市发展的强劲势头,特别是以“铁公机”为主的边区交通环境的大改善,龙山在城市规划上要适当超前,规划不能局限于城区和重点镇,要对整个县域进行通盘谋划、整体规划。坚持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规划管理,并逐步将工作重点从抓编制转向抓管理。一是要构筑合理的城镇体系。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形成以县城和里耶镇为重点,209国道和231省道(花龙公路)为轴,北部区和南部区为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要精心组织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华塘新区控制性详规及岳麓大道两厢城市设计,完成县城消防、绿化等相关专业规划。三是要切实抓好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要在近两年内完成所有乡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要完成建制镇及重点乡所辖行政村村庄的规划编制。四是要逐步推行规划公示制度,突出并强化建筑的民族特色,加强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图及技术指标的审查核定工作。在规划管理方面,严格维护规划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工作方针,通过规划调控指导城市经营,有计划出让城市规划区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保障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抓重点,做好城市扩容提质。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步伐。
1、积极实施县城建设:一是实施以华塘新区开发为重点的“龙凤经济一体化”战略,完成以岳麓大道为主的新区道路网络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湘鄂渝边区加工贸易区及专业市场,完成湘鄂情大桥建设及酉水河沿河风光带和河堤建设,拉开华塘新城区的大骨架。二是完成以土城坝为中心的开发工程,加速环城大道建设;完善土城坝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大沙坝商住区,积极推进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试点建设。三是实施以边区商贸城为代表的旧城区改造工程;搞好时代大酒店周围区域开发,构建龙山商贸“金三角”。四是完成城市及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果利河为重点的沿河风光带建设,启动果利
河防护大堤工程;实施河道沿线绿化工程,配套休闲娱乐等公用设施,治理河道污染,建设城区沿河风光带。五是完成边区医院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城镇规划区和乡政府所在地的主要道路及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同时,加快乡镇停车场和集贸市场建设;二是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设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力度,乡镇配备清洁工;三是努力改善小城镇和乡集镇居民生活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柴改煤、沼气、液化气、天然气;四是加强乡镇供水设施建设,扩大供水范围,确保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五是抓好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宽带等网络建设。
(四)抓难点,强化城市管理。围绕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省级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建立“以块为主、条包块管、条块结合”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逐步形成条、块、点相结合的管理网络。一是要加强建制镇环卫管理。搞好城镇街道、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卫清扫及垃圾清运。二是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城镇规划管理、市容环卫管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规章制度,理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向乡镇延伸管理执法队伍,推进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在县城和里耶镇逐步普及垃圾袋装化管理,实行定点定时投入。同时对乱贴乱画、乱停乱占、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依法整治。对不规范户外牌匾及广告依法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畅通消防通道。
(五)抓关键,科学经营城市。龙山要借鉴周边及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地方财政有限投入的情况下,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要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逐步放开城镇建设经营领域,将适宜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全面推向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投资格局。一是做活土地文章。积极稳妥的探索城镇经营新路子,把土地市场盘活,牢牢控制一级土地市场,逐步放开二级市场,通过经营城镇土地,聚集建设资金,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城市建设融资。对城镇长期闲置、效益不高的存量土地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让出土地使用权,拍卖收益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对于城镇闲置资产如:停产企业的设备、厂房等,能用的用,能换的换,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三是市政公用设施(含道路、学校、医院、养老院)建设市场化。对城镇公益设施如公厕、路灯、广告权等,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聚集城镇建设发展资金。引导个体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参与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项目建设。三是实施产业兴市。要坚持工业兴市、旅游兴市、流通兴市,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县城,要加快建设并努力提升工业园区,以园拓业,以业兴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镇发展的新组团。与之同时,各乡镇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培育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对产业兴镇的认识,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改善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电力、通讯、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兴市提供载体。
第三篇:新型城市化调研
新型城市化调研汇报材料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两型”为引领,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我市在实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应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突出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建设宜居湘潭。
一、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把打造“宜居湘潭”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改善。
1、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按照省政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启动建设湘潭市城区河西、河东,湘乡、韶山、湘潭县等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10月,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完成,投入运行,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8%。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2009年4月全省节能减排暨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湘潭召开,周强省长批示要推广湘潭经验。
二是大力开展蓝天工程。按照市政府《2008-2010年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行动方案》,加快了对电厂、湘钢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工业粉尘的控制,加强了道路及建筑扬尘的控制,严格执法,分三批在城区实施推进燃煤锅炉及第二批三产业大灶改用清洁能源工作,至2009年底,完成了全市200多家企业的锅炉、窑炉及400多家第三产业的大灶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促进了大气质量的改善。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2007年增长21%,达标率为89.03%。
三是碧水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在实施污染减排和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碧水行动中,用二年时间,完成投资达7.5亿元的13个重点减排项目,淘汰退出企业17家,停产企业6家,关停并转造纸企业30余家,限期治理企业20家,严格执法,开展长江执法行动,污染隐患大排查,湘江重金属污染调查,极大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湘江流域的综合整治。湘江湘潭段落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涟水桥断面的水质状况逐步好转,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氨氮、阴离子洗涤剂的年均浓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城市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易家湾断面达到三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优于马家河断面水质;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环境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三合为一的自动化多功能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通过一年多的在线监控建设,该中心现已实现了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80%左右的41家国控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装置。建立了覆盖湘潭市区的高端视频,对市区内所有烟囱的林格曼黑度进行实时监控。湘潭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试点城市,国家环保部定于今年2月3日,在湘潭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标志着我市环境基础能力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实施污染减排“双十”工程以来,我市完成减排项目13个,共计投资7.5亿元。湘钢中水回用工程、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湘潭电厂完善脱硫设施等减排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投入运行,双十工程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四项指标中SO2、镉、砷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名列全省前列,COD预计可完成目标。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
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我市在役使用的双马垃圾填埋场早已达到设计标高和设计库容,但由于新的城镇垃圾处置设施尚未建设,双马垃圾场仍需每日消纳近千吨城镇生活垃圾,早已不堪负荷,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我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2003年立项以来,至今仍未建成,我市的医疗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后送株洲医废中心的处置方式,由于路途远、成本高,城区内只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52家)纳入了集中收集系统,仍有很多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的医疗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甚至有私人违法收购医疗垃圾用于生产日用品的情况。三是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建设滞后。随着我市5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每日26万吨的污水处理,带来每日近150吨污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我市目前尚无规范的污泥处置中心,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刻不容缓。四是湘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仍虽进一步完善。我市虽已建成对“1个河流断面、5个污水处理厂、6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站、28台套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系统以及部分企业视频系统”的24小时自动监控,但湘江流域仍有5个省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未实现自动监控,其水质状况只能采取每月人工采样监测分析,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2、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滞后,制约了环保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的职能在扩展,任务在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大。县市两级环保机构、人员严重不
足,特别是县级环保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陈旧,环保能力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环保的发展,影响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环保工作服务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其中主要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环境友好。因此,环保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我市经济的可持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突出民生抓环保。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空气、水环境质量,通过不同媒介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同时对一些污染的重点区域、流域问题重点攻关,重点突破。在解决老百姓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信访、投诉问题,加强县(市)区和部门联动,改革处理的方式方法,形成快速及时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
二是优化经济抓环保。按照“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与美国环保协会的合作,在湘潭设立“低碳经济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潭进行学术讲座,营造舆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不断更新观念;开展循环经济,服务调结构,积极争取湖南省环保厅环保产业园落户九华,促进湘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开展湘江流域整治工作,在严格控制落后项目的同时,通过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湘江重金属的污染治理,把国家资金支持和落地湘潭项目建设好,彻底治理好湘江湘潭段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三是带好队伍抓环保。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五大建设,始终把廉洁自律、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党内廉政责任制,注重加强廉政教育、常敲廉政警钟,确保全体人员廉洁从政。
四是加大执法抓环保。进一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要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发挥信息中心的电子警察、支队现场监察、监测站数据保障三合为一的作用,针对企业排污口、湘江主要断面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打好组合拳,加大监管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五是立足两型抓环保。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湘潭环保新道路。探索环保新机制,在全省、全国走出一条环保的新路子。充分借助2月3日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在湘潭召开的契机,不断的总结、创新,继续完善“立体环保”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环境监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作用,对水、气、声、渣实行全方位立体监控。
第四篇:新型城市化演讲稿
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城市化》。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生活的快车道。从1949年至今,大艮的城市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然而,现在也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环境等严峻的挑战。在进入加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好城市化这把双刃剑,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覆辙?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化?现在大艮正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认为应该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方式,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们需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
随着大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大艮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大艮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新型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但大自然也在警示我们,大艮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是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因为大艮是这个城市非常需要水,又是水资源消耗很大的地方,构建节水型社会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大艮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引入PM2.5检测方法,希望可以缓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大艮的新型城市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的快速发展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具有大艮特色的城市化,这是大艮必须要选择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存在的一些不足。
我们需要和谐的新型城市化
我认为,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一是需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为目标;二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和谐”为目标。大艮新型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应该是“绿色”与“和谐”。每年都有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大艮,如何让进城农民不仅仅是外来劳动力,而是城市居民、城市主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质量都将起到重要影响。我希望农民工这个词成为一个历史,成为一个过去。当他们真正被认为是大艮的主人翁,新型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分子,我们才是真正认同了他们,希望这一天尽快地到来。我们不仅仅关心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的扩张,同时也关心农民的转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健康而合理地来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有序的来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的迁移和转移,做好他们进城以后的生活、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等,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造。
我们需要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当城市与城市中的人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城市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品位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城市特色也会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品位优劣的重要标准。曾几何时,当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雷同的城市规划却让大艮出现了“千城一面”。“特色危机”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城市建设中,许多文化、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除了某些传统留给我们的标识外,一个城市很难和别的城市有区别。实际上,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恰恰是文化和文明。欧洲对于几百年来文明的保护,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我认为,文化应该作为新型城市化一条至高的原则。由于我们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得文化处于从属地位。对城市内部认同性的丧失,是造成“千城一面”局面的根本原因。过分地讲究多样化,就会失去内部的认同性,就是说,失去了对这个城市的气候、山川形胜,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等的认同。大艮的新型城市化应该是在自然经济主导下的,具有人文特征的新型城市化。我提倡人文特征,因为人文特征的概念能够使得城市的价值最大化,它解决了大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大艮城市同质化的问题。大艮需要这样的新型城市化。
那么,如何才能让特色城市取代“千城一面”的现状呢?首先要保护利用好大艮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以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应有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构建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充分调动城市的一些非物质因素突出城市的动人特色。文化要素、文化审美和艺术品格,以及城市所独具的特色,以城市独具特色建立起来的城市品牌形象等,应该是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特别关注的方面。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将这些要素通过艺术和美学的方式建立起城市所独有的品牌,让大艮就是大艮的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大艮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
新环中心小学 梁惠群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未来珠海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从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几个月来,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学习了新型城市化有关知识,并参加了从化市和温泉镇组织的新型城市化专题培训讲座,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市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型城市化战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合广州实际。
新型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注重体制创新,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城市科学发展之路。珠海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合珠海实际,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服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环境吸引力,加快跨进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发展新型城市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理清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既要突出重点建设,又要统筹城乡发展,既要注重物质建设,又要强调精神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推动学习新型城市化活动常态化,秉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