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入体会,激发心灵[大全]
融入体会,激发心灵
——县幼儿园组织教职工学习农家贵同志先进事迹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农家贵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云教
[2013]18号)的文件精神,孟连县幼儿园于12月5日晚,由办公室主任邓婕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农加贵同志的先进事迹。
邓主任向全体教职工讲诉了农加贵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农加贵老师,27年前,为了麻风患者家庭那批12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书上学、文化启蒙,冒险进入“麻风村”。为了“预防”麻风病传染,他喝医药酒精;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帮助麻风病家庭与外界简单沟通,给麻风病家庭维修简易电器、与麻风病家长同桌就餐;抗争外界对孩子的歧视,争取他们的升学道路,取得家长和全村百姓的信赖和敬佩,更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27年来,农加贵老师默默、平凡地耕耘在那个小小的世外村落,点燃了那个村落人的知识、文化的火炬,点燃了那个村落里所有人对世界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对人类善良、温馨的信仰。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平凡而让人感动,他做的事平凡却又那么伟大,他犹如一颗“启明星”给“麻风村”带来希望和光明,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他的执著、追求与坚守充分体现了师德核心价值和职业操守。
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决心以农加贵为榜样,学习他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学习要像他一样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探索,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教书育人,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
孟连县幼儿园刘静
第二篇:催眠激发心灵潜力
催眠激发心灵潜力
世界名人谈催眠:
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3万倍,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改变潜意识,而改变潜意识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催眠!
——潜能大师博恩·崔西
催眠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几小时的催眠可以达到传统心理治疗几百小时的效果!
——催眠大师马丁·圣詹姆斯
你为什么要运用催眠?因为当你的心灵最放松、最宁静的时候,正是潜能最快速、最有效的时候。
——世界第一名潜能激发大师 安东尼·罗宾
每天自我催眠,能实现任何你想要达成的目标!
——迈克尔·乔丹
学会每天自我催眠25分钟,三年后你的业绩将是常人的150倍!
——比尔·盖茨
下面是本催眠课程中的部分催眠方法、策略和秘诀……
一阶段学习内容:
§催眠的三个核心秘密——领悟后你会发现催眠变得很简单
§催眠的五大要诀——简单有趣的基本功练习,帮你打开潜意识的神奇大门
§催眠的四大心法——成为催眠师的必修内功
§焦点放大原理——如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同步带领法——与潜意识沟通的最有效方法
§逐步抽离法——让伤心往事变成宝贵人生经验的简快心理辅导技巧
§标准催眠的五步方程式——此方程式可用于心理辅导,也可用于管理沟通及销售
§催眠敏感度测试要诀——酸柠檬法,手臂漂浮法,信任背摔……
§催眠中的脑神经科学——为什么利用当事人喜欢的、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引导其进入催眠状态 §解读失眠方程式,重建高质量睡眠——了解失眠的深层动力,化解烦恼,让入睡更容易 §5—4—3—2—1自我催眠法解密(最实用的快速自我催眠法)
§接受自己法——接受自己的过去,用自己现在的能力帮助过去的自己,重建内在的关系 §潜意识沟通法——为什么大道理都明白,而自己就是无法做到?如何做到身心一致?
§情绪管理——80%的人输在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的管理情绪,使自己的人生更成功 §心 锚——只需一个动作,让人立刻进入最佳状态
§借力法——无论需要哪方面的心态和能力,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帮助自己快速提升
二阶段学习内容:
§活在当下的秘密——当下是力量的源泉,可为何很多人无法安住当下,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未来 §五个问题关键性的问题——在给别人催眠前问自己这五个问题,决定了你的催眠是否会成功 §振觉呼吸——快速有效地清理过去累积的负面情绪,让心灵重获自由
§心灵整合法——快速化解内在的冲突,让潜意识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更大的合力
§深层沟通——化解心结,改善关系,开启内在高等智慧,活出全新的自己
§接受父母——接受父母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外在的关系都是我们与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重塑印记——为什么自己的现状与自身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为什么过去的伤害必须去除? §放电影法——如何利用放电影技术治疗各种恐惧症,重创后压力症等
§修改经验元素——过去只存在于脑中,修复脑中的感官经验,即可消除创伤性事件的负面影响 §前世今生催眠——了解前世因缘,接受今生功课
§历代父母借力法——连接上来自生命源头的巨大能量,感受来自家族的爱的力量
三阶段学习内容:
§催眠大师共有的三大特征——复制这三大特征,你就能以惊人的速度整合潜意识的力量,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找回真我——如何在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进入时间的隧道,重新找回自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催眠大师惯用的闲谈式催眠术——引导一个人从困境到行动的催眠式引导
§催眠式心灵销售的四步骤——与对方潜意识直接交流,快速达成三赢结果
§隐喻故事催眠——为什么一个和当事人毫不相干的故事,却深深的改变了当事人,解决了当事人的心理痛苦?如何巧妙的借讲故事治疗?
§理解层次贯通法——激发潜意识深层动力的问话术,身心合一的捷径
§成功景象预演法——透视未来,让内在的成功景象推动自己自动走向成功
【谁适合参加此课程】:
一、想立刻改变自己人生、开发自身潜能的朋友;
二、想通过催眠为大众提供心理帮助的朋友;
三、己经或想要从事催眠治疗或心理咨询的朋友;
四、想从事或己经从事医疗、健康的专业人士;
五、已经或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培训的专业工作者;
六、追求事业成功、欲增强自信心和影响力的朋友;
七、希望通过学习催眠解决自身心灵困扰的朋友;
八、希望减缓压力、放松身心、身心更健康的朋友;
九、希望开发子女学习潜能、矫正子女不良习惯的家长;
十、宇宙奥秘、命运、宗教、气功、灵修等研究者。
【催眠训练导师介绍】:
代兵
美国AAH催眠训练导师
美国AAH催眠治疗师
国家认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龙广97频道教子有方特邀心理专家
擅长运用NLP神经语言程式学、催眠训练的方法,协助学员及来访者改善失眠状况、心理减压、心理创伤治疗、改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增强自信心、青少年潜能开发等。
【课程形式及活动内容】:
1、导师讲解及示范
2、学员自我介绍、互动游戏等
3、保密宣誓、催眠师宣誓
4、团体催眠、个案催眠演示、学员练习、影片教学、分享与交流
5、设计每个人的身心灵成长计划,把催眠融于每日的生活
【不适宜参加本课程的人群】
传染病者、精神病患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儿童。
★课程时间:一阶段:3月16、17、18日(三天)
二阶段:3月23、24、25日(三天)
三阶段:4月13、14、15日(三天)
全套课程共计9天 若无法完整上完三个阶段,可分开上,分开交学费
每日早9点-晚5点 中午休息90分钟
★课程地点:中国·哈尔滨
★课程费用:一阶段:1000元/人二阶段:1250元/人三阶段:1500元/人
三个阶段学费一次性交齐,仅收3000元
★ 报名电话:*** 代老师
★ 催眠师代兵QQ:741227397空间:http://user.qzone.qq.com/741227397
【催眠课程注意事项】
一、放下过去自己对催眠的认知,因为你上过课程后会发现我们对催眠的误解太多了。
二、为保证课程效果,请关闭手机。
三、尊重隐私及智能财产权,催眠过程中请勿私自录像、录音、拍照。
四、敞开心扉,真心相待,用心体会,你将收获更多。
第三篇:如何激发自己心灵的力量
如何激发自己心灵的力量
现在有一门学问,叫做成功学,书店里都有许多这方面的书。这些书里所给出答案都正确,因为每个答案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支撑。我相信,在座的同学和家长中一定有人读过这种书。那么你们想过没有,既然成功的答案早已公诸于世,人生早已成为一场开卷考试,但为什么考试的结果却依然如此差异巨大呢?产生差异必有原因。我认为外界因素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人自身的原因。所以今天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在这几年当中,你们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要激发出你心灵的伟大力量。无数事实证明,心灵的力量无坚不克。
什么是心灵的力量呢?心灵的力量就是你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顽强的、执着的精神。有了这样的观念、态度和精神,就没有不能实现的目标。三年后,当你走出这座校门的时候,当你回首三年的生活历程的时候,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你是否具有了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具有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否具有顽强执着的精神,将是评价你三年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指标。
如何激发自己心灵的力量?我给大家提两点建议:
第一是要为心做事。为心做事就是说,做任何事情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得到眼前利益或名利地位,不只是为了追求物质形式的回报,更主要的是要满足你心灵的需求、精神的需求,获得心灵上的坦荡和精神上的愉悦。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这样的精神需求。当你有了这样的精神需求,就说明你有了更加崇高的精神境界,或者说,有了精神信仰。但凡人一生要想获得大的成功,要想有所作为,没有精神信仰是不可以的。我见到过一些学生,他们学习非常刻苦,但是可能仅仅是为了升学。因此升入大学后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动力。这样的情况很多。把升学当成目标,这并不完全错,但如果仅此而已,缺少了在精神上的追求,要获得大的成功不大可能。比尔盖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虽曾是世界首富,但在我看来,他所追求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心灵与精神的满足,否则他不会决定将所有的财富捐给社会。我认为,正是由于他追求的是精神而不是财富,是心灵深处的满足而不是眼前利益的回报,才使得他有了远见卓识,才使得他的企业能够引领世界。我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为心做事说到底,就是人要为自己的精神信仰而工作和生活,这不仅决定了他或她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他或她能否幸福。不求利益为心做事需要心灵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你才能达到崇高的境界,获得大的成功。
第二是要用心做事。用心做事就是说,做事情要做到精益求精,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妨碍用心做事的最大障碍,就是用预期的回报来衡量和决定付出。我见到过一些人,他们总习惯于这样思考,做这么点儿事,挣这么点儿钱,犯得上花这么大劲儿么?费这么大精力值么?于是这样的人就习惯了做任何事情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总想少花力气,认为这样才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这样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有,我相信大家也一定遇到过。我希望你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以前,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有一位售货员叫张秉贵。顾客来买糖,他用手一把抓来,分两不差。后来他成了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塑像被称为“燕京第九景”。一个普通售货员能够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成一种艺术,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在四中学习的三年中,你们会有许多机会接触到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著名学者。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谋生,不仅是为了获得回报,他们已经把工作和心灵与精神的追求融为一体。所以我说,用心做事说到底,也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精神信仰。这就是心灵的力
量。
我从教30余年,职业的原因使我习惯于观察人、思考人、研究人,总想从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中悟出一些道理,寻找一些规律。观察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我就越相信,在人生几十年的漫长旅途中,决定你们将来的主要不是知识技巧,甚至不是聪明机敏。我不是说知识技巧和聪明机敏不重要,但我必须告诉你们的是,它们几乎决定不了事情的最终结果,而能够决定最终结果的就是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你的生活态度,是你的顽强与执着,是你的精神信仰,是你心灵的强大力量。我从许多人身上发现,不刻意追求利益回报的人,对眼前利益计较得少的人,往往获得的更多,成功的也更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活得更幸福。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的、耐人寻味的规律。
为心做事、用心做事,不为眼前利益驱使而执著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来自于心灵的伟大力量,而心灵的伟大力量又来自于一个人的精神信仰,这就是我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时说的话。同学们,去激发自己心灵的伟大力量吧!去挖掘蕴藏于你心灵深处的巨大潜能吧!去追求崇高的精神吧!去寻找和建立你坚定的信仰吧!三年之后,当你拥有了这些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辈子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的基础。
第四篇:让语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让语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赤壁市实验中学:任 丹 李乾坤
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取向,社会生活的多种样式,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纳新的教育思想。然而当今各种教育思想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不知语文教学到底何谓好,何谓新。其实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时装的审美意识,不是说巴黎时装永远不变的经典色,就是黑色和白色吗,那我们为何不从这多姿多彩的课堂形式中走出来,回归自然,从学生出发,走进文本,教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自己的特色,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语文品牌,让语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一、立足学生,准确定位。
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其教育对象的特殊,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正如朱永新在著作中谈到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过程,尊重他们的价值关怀,尊重他们自己的情感、个性、人格发展的过程。
我们常常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解读差异,忽略了因经验的不同而造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硬性地用自己从参考书上得来的只言片语作为权威去规范学生的体验和结论,硬性地把学生的作为解读主体的个体体验从心灵上抹去。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品析鲁迅《社戏》一文的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时,正当我津津有味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味江南水乡特有的气息和农村淳朴的民风时,有位学生质疑说:老师,我觉得您的思想过时了,现在的农村根本就看不见您说的这些,我也没有感受到您说的农村人的淳朴和热情。然后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我突然一震,是啊,学生根本没有这种体验,叫他们从何理解呢,今日有些地区的农村早已失去了往日农村的风貌,显得萧索,留守的也只是一些老弱病残,他们本身就需要关怀,又何来心情和精力关爱他人。而学生并不知道这是一种畸变,于是我转换角度,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去和课文对话,将学生、文本、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对文章有了新的属于自己而又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解读过程。
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在诸多的文本结论中作出选择,也才能让学生达到有效学习和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以“促进者”代替“指导者”,以“应战者”代替“挑战者”,以“链接者”代替“主宰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开启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深入文本,多元解读。
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学语文就是学例子;例子第一,是语文课的根本,学好了例子,学生就会受用无穷。”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应该立足于文本,文本价值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上的“语文味”也会愈加浓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对文本的领悟绝不只有一种解读方式,不同的解读理论和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和结论,或者同一
结论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和方式去体验,去解读。文学作品的内蕴是极为丰厚的,如果仅用单一的传统的理论去解读,势必会造成解读的概念化、片面化和单调性,从而造成意蕴的多层流失。《蒙娜丽莎的微笑揭密》它就需要我们从美学的角度用科学的理论去解读,而《观舞》《安塞腰鼓》等又架起了一座沟通文学与艺术的桥梁。可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多更广的理念和方法去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倡导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以《愚公移山》为例,它可以“语文学习”为核心,抓住“寓言”特点,串起课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它也可以“语文体悟”为方式以辩论的形式渗透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并且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它还可以“古文”的角度,重点落实文言实词和虚词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发挥作用。
三、“选文”定位,灵活选择
教学解读的多元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语文学科和数学等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课堂呈现的内容也各各不同。同课可以异构,异课也可以同构,教学方式和策略都只是外在的,教学内容才是内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内容作为材料,又怎可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终究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甄选和不同价值取向的判断,也就是说“教什么”先于“怎么教”。王荣生老师在《语文课课程理论基础》一书中将“选文”鉴别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选文功能的不同定位,实际上就指向不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体现。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的确立,若能对“选文”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老师就能轻松地教,学生也能快乐地学,我们的课堂也会轻松而充实。
文本的定位如何决定,我们要审读具体文本的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了解他们的具体认知困惑,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情。因此对同一篇课文的功能定位可以灵活处理,不能固化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之一种上,例如《愚公移山》这篇经典作品一般会按“定篇”来教,但如果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熟悉的话,我们把它当成“用件”来处理,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篇选文也可以一种定位为主,兼容另外一种定位的处理方式,这也是一种灵活的选择。《我的叔叔于勒》有一位老师把它处理为 “定篇”,从语言的揣摩和课文的整体把握入手;而有幸听到我们教研室的雷老师同讲这课,他又把它处理为“定篇”和“例文”的结合,注重语言品味,突出了小说精巧的构思;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于勒”的角度关注,将“于勒”推上讲台,研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于勒叔叔为什么不回家”,随着这个问题分析的逐层深入,人物的性格特点会更加突出,人物的形象会逐渐丰满,而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这些都是“于勒叔叔”有家不回的根本原因,那么课堂至此,小说的主题已经不言而明了。虽然选择的切入点不同,但都充分挖掘了这篇小说的文本价值。适合教学的文本内容是丰富的,而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为自己和学生在初中三年,定一个大目标,然后在大目标的前提下,将每篇“选文”的教学目标单纯一点,教学内容集中一点,教学过程深入一点,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出智慧的判断与选择,促成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不同的学生,不一样的解读,个性的价值取向判断,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不同内涵不同风格的“课堂”,归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我想这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第五篇:文化浸润学校 责任融入心灵
文化浸润学校
责任融入心灵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京津沪渝四城区德育研讨会”上的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几天来,我们分享了兄弟区同仁在德育工作方面非常成功、非常新颖、非常独到的成果与经验,作为一个精神财富的论坛,一个思想财富的论坛,一次分享文化积淀的盛宴,让我感触良多、收益匪浅。我对为搭建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付出辛勤劳动的南开区教委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我校——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谈几点体会,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我校坐落在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的“抗战文化古镇”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毗邻重庆大学城。1939年,原民国政府教育部迁入青木关温泉寺,一大批与教育部有直接关联的机关、学校也跟随进入青木关古镇。一时间,青木关方圆二、三平方公里范围内成了文化机构林立、文化名流云集的文化教育区。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复员”东迁,但仍有一批战时孤儿、育幼生、慈幼生、保育生及四川籍学生无法随往。1946年10月1日,教育部批准在原中央大学附中、社会教育学院附中的基础上,兼容其它13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设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可以说,青木关中学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教育兴国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就已融入到每一位青中人的血液里、肌体中。从那以后,青中几代人追寻先辈们教育救国的脚步,责任意识薪火相传,青中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是近几年,已发展成为能够与沙坪坝区东部发达城区示范学校并驾齐驱、同时又在沙坪坝区西部农村地区独领风骚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并且已经融入作为重庆的科教文化名区——沙坪坝区的文化主流,成为 “沙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中之所以历久不衰,积淀的首先是文化。青中正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跳出“校园文化”的小我之圈,在广阔的学校文化视野中找到大我,主动构建以责任意识为价值核心的学校文化,才根深叶茂、青春常在!
一、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深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
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着的历史。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贝内迪托〃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的青中,能否探寻学校文化之根脉,继承、弘扬、发展之,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中对此:
1、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承传“责在吾人”的传统
我们通过传唱校歌、寻觅遗迹、观赏旧居、访问校友、祭奠英灵、学习校史、创办《铸秀》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编印《铸秀育英话当年》系列校本教材等活动,了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与青中有关的先进人物事迹、典型历史事件;“体验”当年的老前辈在抵抗外侮、争取独立、复兴民族、追求民主和平和通过教育救国强国的满腔热情,从心底树立“复兴民族,继往开来,责在吾人”的责任意识。为此形成了两大板块的主体工程:
(1)校史教育的体验与挖掘板块 一是从“入校第一课”到“国旗下讲话”。我校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相关的人是当年坐在同一教室里学习的人,相关的事就是曾经发生在同一校园中的事,因而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身处其事之感,引起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现已形成了“三个一”即“一次校史讲座、一次展示青中变迁的影碟观摩、一次校史陈列室参观”等富有特色挖掘体验的方式。
在“三个一”基础上,学校将其推向深入,开展“四个一课程”,即“一份校史读书笔记、一次主题班会、一次校史知识竞赛、一次演讲比赛”活动。而学生“国旗下讲话”则是对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国旗下讲话”依照“历史上的今天”体例,原则上选择一月内意义重大的校史事件或人物拟定讲话课题,由德育处确定演讲班级,在学期初予以公布。承担班级围绕讲话课题成立几个小课题组,广泛查找征集资料,进行班内演讲比赛,选拔代表做晨会发言。
二是青中人文遗址遗迹寻访。现已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人文遗址遗迹探寻线路,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看待和思索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将这种理性与道德的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提高自身精神文明的水准和境界,迈好人生每一步。
(2)学科教学中的体验渗透板块
一是近代教育史与学校沿革。我校沿革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所走过的路程,能够较为深刻地体认校史与国运的密切联系,感受青中人始终与时代、国运保持着精神上的同步。
二是青中之“最”。“最”往往意味着变革的起始或成就,青中校史上众多的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之“最”的开创,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写照,进而充分体认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对于国家、学校、个人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青中名人生平。通过对校史名人一个个人生个案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还可以从多个侧面生动地看到一个人的发展演变,从而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个性。
六十年的青中,人才济济。有著名地理学家、瑞士苏黎士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靖华教授,著名中科院院士周俊教授,原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张长顺少将,原重庆市外经委主任、重庆著名作家、《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先生,中央电视台原台长黄惠群女士等,他们足以为当今的学子提供一个个鲜活的人生个案。
四是学生运动专题:学子求学,理当肩负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重任。通过对建校初期青中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和护校迎解放等学生运动的考察,使新一代青中人深深地感受到在新中国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上,有着前辈校友们的呐喊、奋争和鲜血,从而推动他们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民族复兴之历史重任。
2、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提炼升华责任意识的内涵
60年的青中之所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润泽一方,与这片文化圣地的灵魂人物——校长分不开。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那执著的身影历历在目。在青中史册上的十多位校长中,尤其让我们铭记有:邹儒芬、熊家和与现任校长刘春晓,他们将青中多年来的积淀,演绎而成一种精神特质,形成了——以教育救国的责任意识为核心的价值观,以热爱学生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以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自立自强的一代新人为工作目标的青中文化,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味。现在,责任意识已经完全印在师生的心中,并 正在发扬光大,学校也正朝着重庆市重点中学的目标大踏步地挺进。
二、以责任意识为价值核心,牢铸行为世范、教书育人的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个性,如果说文化传承是学校精神的源头活水,文化创新则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至高境界。青中正是珍视并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才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拥有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化优势,带着时代烙印去开拓创新,才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实现超越。
1、富有浓厚责任意识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精髓
青木关中学最初受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大力援助,以“青木关民众教育馆”的身份面世,当时接收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平民学生,并由此形成了办“平民的大众的”教育思想。今天,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平民色彩,致力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追求教育公平。为绝大多数平民子女服务,已经成为青中人的自觉选择。我们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筹、奖、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并通过学校圆梦基金会,完善了募集制度、贫困生奖学金发放制度、特困生补助制度、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制度、扶贫助学金管理制度。每年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助学金都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对部分特别贫困的学生甚至延伸到上学后,做到了没有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教职工自觉圆贫困生的求学梦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平民大众的子女“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成才”。我们采用整体普及、宏观推进、补差扶优、远近并重的平民教育策略,使进校时不优秀的学生,经过三年打磨,变得优秀;使本来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学生“低”进“高”出和“普”进“优”出已经成为青木关中学的一大亮点。
2、责任意识已深植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青中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本身就是一种自加压力、一种责任感的体现。现任校长刘春晓始终认为:校长的任期是有限的,但如果校长的思想、信仰、行为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学校发展的底蕴与导向时,他的影响就比他的任期长得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刘校长引领着学校文化与时代发展、教育进步同步,不断地弘扬学校所蕴含的发展空间与人文价值。从这扇校门迈出的莘莘学子中,有的后来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忘不了“继往开来,责在吾人”的理想信念。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理想、良好的道德风范,正是学校文化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比如我校毕业生,重庆市55年来唯一一位国家最高新闻奖获得者、《重庆日报》唯一一位首席记者、中共十七大代表罗成友,始终践行母校的责任意识,成为有名“田坎记者”与“三农”问题专家。
3、打造富有责任感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青中历史上的三十位校长、副校长和千余名教职员工,他们是青中办学的拓荒者,学校精神的传承者。去年,刘春晓校长浓缩学校60年成长历史、集历代校长之大成、并凭借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提炼出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长文化——“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并认为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领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时时用思想和人格魅力团结同志,引领发展。刘校长认为,制度管不了的地方,就是文化起作用的地方;要让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行为规范,要让极少数人处处都明显地感 觉到制度的存在而受到约束;教育不能偏向功利,否则就会偏离教育的规律。
与时同时,学校形成了师德与师风并行、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三年内取消一切晋职、晋级、评优资格。对师德师风问题严重的,还采取待岗、解聘等惩罚措施。同时,还大力树立了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教书育人、以身立教在整个校园蔚然成风。二是是建立有效师德师风的监督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监督评价机制:学生监督评价机制、家长与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教师互相监督评价机制。学生监督评价机制即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谈话、信息反馈等方式,向学生调查和了解教职工师德师风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家长与社会监督评价机即学校向每位同学及社会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电话号码,并辅之以问卷、家访、座谈等手段,扩大师德师风评价的内涵与外延;教师互相监督评价机制即深入了解教职工师在师德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样既有利于对教职工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又保证了教职工一心扑在工作上。许多教师在晚自习时主动为学生答疑,形成了“有疑答疑、无疑启智”的辅导模式。“青中不败在我这个年级,这个年级不败在我这个班,这个班不败在我这个学科”这种“不服输,不畏难”的责任意识已变成教职工的一种可贵品质。
4、在有形中提升,在无形中浸染,综合开展学生责任感培养教育活动
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各种意识错综交织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无疑加大了培养有知识而又负责任的学生的难度。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在区教委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采取了有形中提升和无形中浸染两种方式。一方面,加强常规管理,尝试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活动,我们的“环保小卫士”活动、“校报小记者”活动、校史话剧编演、舞蹈、小品……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班团干部竞选制”在每个班级得到良好推行,“学生班主任制”模式正在实验之中。另一方面,实行“无痕”教育,从环境熏陶和行为体验入手,在无形之中和无声之处展开“动作”。教室、运动场、休闲亭、学生公寓、校史陈列室……张贴画像,介绍事迹,到处弥漫着前辈校友们“活动”的身影;体育器材、实验器具、日常办公用具、部分生活用具,甚至水龙头旁,件件物品上都有当年校友的亲切的话语。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又良性互动,知识报国的愿望已经在同学们的心中阵阵升腾,责任意识的火炬在同学们的手中燃烧与传递,实践着认知与行动的结合。
一是投身高青年志愿者活动,责任意识绽放光彩。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娱乐服务是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最广的内容。小至社区环境治理、社区文明宣传、“助老助残”、“植绿护绿”、“清洁城镇”、为社区提供教育辅导、参加社区“文艺调演”“慰问演出”、参加各种主题的社区联谊联欢等活动,大至社区项目调研,都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切实地将学校的社团文化带进社区,丰富社区的文化娱乐生活,以校园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发展。
二是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模式成为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载体。“三自”模式使大部分同学具有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养成自律意识,在发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在重庆去年的旱灾与今年的洪灾面前,我校团委与学生会自发组织学生加入到抗旱与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其强烈的社会责感溢于言表。
5、以责任意识培养为终极目标,开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校本课程
我们是在新旧历史文化的磨合与融合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在建设三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吸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突出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以及自由、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养成的重要地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60 年校史为主要内容,以《铸秀育英话当年》和《铸秀报》为载体,以活生生的青中人个体为文化的主体构建者,加强学校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发扬,充分实现学校自主权利的重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强调对学习者的陶冶、生成与解放,把体验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把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历史使命感的现代人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内容中,强调“责任意识”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责任意识”内化;在教学效果中,强调“责任意识”的实效化。同时,我们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着力建设有地方特色、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
6.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打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当你漫步在古朴而优美的校园中,当你徜徉于青苔爬满的曲径小道时,当你面对那一块块残缺的碑刻时,你会不由得进入与古人对话的空间,你周围的世界都会是涌动的思想源泉,都会是取之不竭的宝库。润物细无声,青中的魅力就在于其悠久而凝重的文化底蕴。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主要是通过“一像一亭一室一墙二廊”(行知像、荟芳亭、校史室、音乐墙、读书长廊与文化长廊)等宜人的人文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来实现的。一进校大门的陶行知雕像警示我们要行知合一。读书长廓,营造书香校园。校园文化长廊的花岗岩上刻着励志名言与古代勤学苦读的故事,以及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励志话语、温馨提示等给人以启迪、以思索、以力量。经过长期的绿化、美化,校园里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钟灵毓秀的佳景,无不显示学校在创设一个潜移默化的高品位的育人环境。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的重要内容,众多兄弟学校都有了非常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这里,我们“敝帚自珍”,谈几点体会。
1、把精神塑造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核
学校文化是管人的道德追求与精神导向的。正是因为有了学校文化的精神追求,学校才弥漫着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青木关中学作为“沙磁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我们从辉煌的学校历史传统中,吸取养分,才独领风骚,仅在教师群体中就涌现了全国劳模刘建辉和全国文明家庭甘世凌家庭。
2、学校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到主动构建
学校文化需要自然历史生成,更需要主动构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更要特别注重理论文化素养的提高,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利用这支看不见的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学校发展。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形成具在强大磁力的“文化场”。
3、学校文化建设要在继承传统中赋予时代内涵
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再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这就是说,学校文化既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指向未来与超越的本质。特别是在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成为主动实践均衡优质教育的“排头兵”,正产生巨大的示范、辐射、带动力量,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向历史文化名校发展。
4、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佳手段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途径很多,方式手段也很多;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当属于最佳手段。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文化,第二是法律法规,第三是资本力量,其中精神文化占50%。”这说明精神文化要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定义与定位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地。
5.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软实力来体现,而软实力将最终由独特的学校文化来决定。可以这样来概括: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的硬实力×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文化一经形成,必然凝聚巨大的力量并无形地蕴藏在学校的理念、制度、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之中,这是一个学校的软实力的体现。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的软实力一旦与硬实力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一所名校,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只能叫做教育领域的“暴发户”,是没有多大前途可言的;只有站在打造名校软实力的高度,软硬并举,名校的发展才能一往无前。
历史的辉煌化作了尘烟,也铸造了发展的平台。“继往开来,责在吾人”,接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接力棒”,我们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打造现代文化名校,我们将风雨兼程、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