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特色文化建设“文化麻城”
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教师文稿
弘扬特色文化建设“文化麻城”
·湖北麻城 陈昌学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魅力、灵魂和根基。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的引擎。
我们麻城作为一个经济还不够发达而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要抢抓大别山实验区的历史机遇,建设“五个麻城”,打造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谋求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从文化着眼,充分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好特色文化这篇大文章,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才能更好地使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麻城的六大特色文化
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麻城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文化,具体来说有六大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杜鹃文化、移民文化、麻姑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
红色文化麻城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麻城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也是鄂豫皖红军之源。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麻城诞生。董必武在此撒播革命火种,王幼安在此首建特别支部。1927年,“麻城惨案”震惊全国,毛泽东派学生军驰援麻城。革命战争年代,麻城有13.7万多人参加革命,6万多人参加红军,有在册烈士12532人。麻城先后走出了44位共和国将军,其中有著名的开国大将王树声、传奇将军许世友、二野猛将陈再道、华野虎将王必成。老区乘马岗还是“全国将军第一乡”,红色古迹遍布全镇,红色精神生生不息。
杜鹃文化麻城山川秀丽,花色似锦。全市共有100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连片的10万亩古杜鹃群落,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中华一绝,世界罕见,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落”。2008年、2010年麻城市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杜鹃文化旅游节”。聘请影视明星曹曦文为麻城城市形象代言人、麻城首席杜鹃仙子。“杜鹃花城”的美誉已叫响全国;“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已成为麻城响亮的城市名片。此外,麻城还有国家级4A景区龟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全市生态游、红色游、人文游方兴未艾.移民文化麻城是明清两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圣地。“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明初麻城有四乡,其中古孝感乡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沈家庄等移民遗址遍布麻城。当时10万麻城乡亲前赴后继、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西迁巴蜀建功立业,麻城人几乎填充了四川、重庆的每个角落;“麻乡约”川渝有名.央视纪实片《大迁徙》在麻城开机拍摄显示了麻城是中国移民发祥地之
一。今天,我们张扬这种筚路蓝缕、敢闯天下的移民精神,就是为了谋求麻城的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教师文稿
跨越式发展。如今,有26万多麻城人外出务工经商,有千余名“麻城海员”漂洋过海;还有一大批麻城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麻城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麻姑文化麻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大将麻秋之女。麻姑之父麻秋所筑之城即为今天的麻城。麻姑故里在五脑仙山,那里有麻姑的美丽传说,如今是国家森林公园.“麻姑仙洞”是麻城著名风景名胜“三台八景”之一.近几年来,为了弘扬麻姑文化,麻城市聘请神话作家周濯街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麻姑》,并筹划拍摄了神话电视剧《麻姑传奇》,充分展示了麻姑与麻城的历史渊源及麻城丰富独特的文化魅力.名人文化麻城历来崇文重教,书墨飘香,人文昌盛。秀丽的山川造就了邹来学、刘天和、李长庚、梅国桢、梅之焕、耿定向、刘侗、女诗人毛钰等众多杰出人物.其中仅明代一朝,麻城就诞生了文武进士121人。明清两朝,麻城书院林立,有万松、白杲、东溪、道峰、辅仁、白云、芝佛、天台等著名书院,这里曾一度是明代中晚期进步思想的中心。革命战争年代,麻城先后走出了44位共和国将军,将星璀璨。到了近代,麻城有辛亥革命志士余诚、严重、“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著名作曲家张敬安、著名数学家严士健、斯诺克台球手梅希文、中国围棋“新人王”李喆。2003年金红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魏霞入围2010年度“感动湖北”人物候选;程龙富入选2010年度“感动湖北”十大人物;还有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丁颂扬,当代麻城英模人物辈出。回溯到古代有:三国时期的曹操;唐代的李白、杜牧;宋代文学家苏轼;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文学家冯梦龙;清代廉吏于成龙;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文学家和诗人郭沫若、著名作家王愿坚、邓一光等都曾客游麻城,歌咏麻城.民间文化麻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特产丰富,地域文化底蕴深厚。一是东路花鼓戏.俗称“哦呵腔”,是由鄂东民歌演变而成的地方剧种.2008年东路花鼓戏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麻城市大型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获湖北省戏剧节金奖。二是麻城花挑.麻城花挑是湖北独具风格的民间歌舞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原流行于麻城福田河双庙关一带.2006年已入选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麻城美食.麻城的肉糕、火烧粑;东山的老米酒、吊脚火锅;夫子河的鱼面;黄土岗的鳝鱼面等各具风味,特色鲜明.四是自然景观文化.龟峰山的雄壮、五脑山的幽静、九龙山的神奇、杏花村的古韵、麻城“三台八景”的胜迹都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五是麻城特产文化.福田河的“福白菊”、盐田河的板栗、龟山的老米酒、乘马的花生、顺河的山油茶这些地理标志性产品,其自身就是底蕴深厚、辐射面广、源远流长的麻城文化符号。
麻城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推进“名城强市”战略,我市在麻城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杜鹃文化旅游节;聘请著名作家熊召政为麻城文化发展顾问;定期开设“麻城讲坛”探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开通麻城首家村级网站,创作村歌《麻城杏花村》,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开展全市性的文物普查工作,做好文物和重要历史遗址的挖掘、保护和规划,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文物监管和保护的力度,大力推进文物事业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麻城文选》的编辑出版填补了麻城文学选集出版的空白,是麻城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件大事; 龟峰山、麻城烈士陵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五脑山、杏花村、博物馆、乘马会馆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检查验收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麻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了麻城城市形象。目前,我市在发掘境内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市的文化生产主体还比较单一,文化产业弱小,难成气候;市场意识不强,文化品牌还不够响亮;旅游景点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网络化旅游体系;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也比较滞后;尤其是资金与人才的缺乏,使我市的文化产业缺乏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我们麻城要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建设“文化麻城”,关键是要把本土内涵深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文化精神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用特色文化产品占领市场。
力”的观念。让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文化事业中来,共同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让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以建设好乡镇文化站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城乡影院建设;广泛开展“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开展“麻城文化周”活动,积极支持传统地方戏曲、民间节会演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培育和推介力度,把文化产业上升到地方经济战略的高度科学规划。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质的红色文化、杜鹃文化和名人文化产业,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支撑、资源整合和媒体推介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改扩建乘马会馆,修复改造将军故居及革命遗址,将乘马、顺河众多的红色景点串连起来,让游客在旅行中传承红色文化,接受革命教育。
文化产业短板,吸引市内外文化投资者在麻城特色文化产业领域做文章。可学习沿海城市经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借鉴“文化+科技”、“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在“水”字上做文章,发展浮桥河、三河、明山水库的生态游;在“绿”字上做文章,发展生态农业,兴建一批乡村农家乐和生态农庄;在“游”字上创品牌,建设杜鹃博览园、移民公园和麻城名人文化园;着力打造“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品牌,实施移民文化遗
址修复和保护工程,建设麻城美食文化一条街,使麻城由单纯的山水游向休闲游、体验游、人文游转变,促进旅游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化创意策划人才,夯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基础。每三年评选一次“麻城文艺奖”,用评奖鼓励人才,推出新人新作,为文艺人才成长铺路搭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文艺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支持大别山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龟峰山民俗艺术团、东路花鼓戏团,开展送戏下乡,进一步打造东路花鼓戏品牌,实施地方戏精品工程,让东路花鼓戏成为麻城扩大对外交流的名片;弘扬麻城特产文化,把全民创业与特产文化结合起来,实施品牌战略,大兴“三乡三业”;弘扬麻城花挑和民间剪纸艺术,建造麻城民俗文化展览馆,展示麻城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
2011年11月28日书
陈昌学:男,1977年8月生于湖北麻城市。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湖北教育学会会员。2000年毕业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分配于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工作。2003年在湖北大学进修学习。2012年通过考试进入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工作。工作期间,历任中学语文、英语教师,有过多年中学毕业班工作经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业余爱好摄影、文学写作,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文学作品在《中国教师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师院报》、《楚天声屏报》、《麻城报》及《初中生天地》、《黄冈周刊》、《创业麻城》等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也有部分作品散见于黄冈教育网、黄冈新视窗、麻城信息港、麻城教育信息网等网站。系学校、麻城市骨干教师,2007年麻城市首届初中班主任培训优秀学员,2010年麻城市委党校第三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有论文在2011年麻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举办的“住建杯”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征文中获“十大优秀征文”。
通联: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陈昌学
邮编:438300QQ:327197770
Tel: ***
E-mail:***@163.com
网易博客地址:http://
第二篇:弘扬班级文化 展示班级特色
“弘扬班级文化 展示班级特色活动”方案
特色是立校之本,一个班级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具有特色。为营造和谐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提升我校文化建设内涵和深度。我校决定开展以“弘扬班级文化,展示班级特色”为主题的评比活动。
活动分两部分
一是特色环境展示,每个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能体现班级的特色,展现特色与班级的对话,展示特色作品:
1、各班级在不变动现有的学校文化布置的情况下,结合班级实际增添各项专栏,要求整体优美、和谐。
2、教室后面黑板固定的宣传栏要充分利用,可以发表反映学生校内外快乐生活的文章和图片、班级各项评比内容、表扬批评内容等。
3、教室后面墙角为卫生工具放置区,教室卫生符合我校八净两齐的标准。
4、教室前面黑板旁设立班务栏,作为张贴班级公约,课程表,考试练习答案等内容,要求整洁有序。
5、黑板报:版面整洁、内容健康全面、具有本班特色,排版合理,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具有较强可观性。主题鲜明,显示学生才艺和创造性;学生自由设计,美观自然。
6、创意、特色:班级文化设计要有自己的班徽、班歌。栏目设计有创意,教室整体布置个性化,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添加绿化和生态角;在教室的一角放一盆吊兰等绿色植物,能够调节教室的气氛。
此项暂称为墙壁文化,要求各班在9月20日前完成。
二是特色活动展示特色活动就是,能够代表本班特点的、标志性的、对学生身心有影响的活动。诸如课前一首歌、誓词、宣言等,要求简短有效。的教育活动一个班级的声誉往往可以从这个方面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也可以从这个方面得到加强。
各班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班级特色进行精心设计,创意新颖、主题鲜明、格调活泼,寓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展示各班的特色。
本次活动评比时间为9月27日,请年级主任、班主任抓紧时间落实,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教育艺术的内涵,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
2011-9-6
第三篇:弘扬中营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弘扬中营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中营小学首任校长刘宝慈先生,在创办学校之初提出的“勤、朴、敏、健”校训,这四字校训是刘宝慈先生办学思想的核心,它既是当年中营小学发展的奋斗方向,又是学校育人的规格与办学特色。历经百年办学实践的锤炼,以及一代代中营人不断地发展和积淀,铸就了中营小学厚重的以“勤、朴、敏、健”为主要标志的学校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传承和发扬中营学校文化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地挖掘“勤朴敏健”文化的精髓、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其内涵,在归纳和提炼学校一批批具有严谨治学精神和科学施教作风教师的成功经验时发现:这些教师传承和弘扬中营小学“勤朴敏健”文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教学风格,即,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风格。这种严谨善导的教学风格,使中营小学的教学质量一只处于名列前茅的位势。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严谨善导”教学风格迁移到教育、管理等领域,使“严谨善导”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即以“严谨善导”为特征的学校办学特色。
一、“勤、朴、敏、健”文化是办学特色的深厚底蕴
我们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通过学习典籍文献,对“勤朴敏健”的校训文化内涵的诠释进行了修订。
1、勤--勤勉勤谨乐于奉献
勤勉:努力不懈。(《荀子·富国》)
勤谨:勤劳谨慎。(《南史·褚裕之传》)
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勤勉勤谨,乐于奉献:引导师生人生价值的走向,这是人生意义所在。
2、朴--朴实朴质敢于承担 朴实:淳朴诚实。(汉典)朴质:质朴,纯真,不矫饰。(《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
承担: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的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 朴实朴质敢于承担:影响师生做人的基本态度,这是做人之根本。
3、敏--敏学敏思勇于探索 敏学:勤勉好学。(《论语·公冶长》)敏思:善于思考或长于思考(汉典)
探索: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敏学敏思勇于探索:培育师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这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4、健--健体健心善于交往 健体:健康的体魄。(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健心:健康的心理。(保持人心灵的健康,也就保证了一个人的目标和方向。)交往:互相,来往,与人沟通,共同生活。(汉典)
健体健心善于交往:奠定师生进步与发展的基础,这是成就事业的力量。
二、办学思想是办学特色的灵魂
办学理念:传承中营百年文化,实现师生全面发展。
学校愿景: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走特色建设发展之路,创全国教育知名品牌。
培养目标:当中营学子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是健康的体魄,文雅的礼仪,诚信的品质,严谨的态度,实践的能力,创造的潜质。
三、精心建设以“严谨善导”为特征的办学特色
严谨的含义有严明、严密、严格、严整、谨慎、郑重,侧重于人们的工作态度;善导的含义有诱导、开导、引导、启导,侧重于人们的工作作风。“严谨善导”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管理上的表现是严明规范,诱导自觉;在德育活动上的表现是严密组织,开导致行;在教学实践上的表现是严格有序,引导启智;在环境建设上的表现是严整大气,启导修心。
1.学校管理:严明规范诱导自觉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获得成功,为每位教师发展搭台,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用明确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提升教师行为的自觉;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诱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每位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1)坚持“五会”制度
定期定时召开校长办公会、行政会、组长会、年级会、教代会,保证学校政令通达,民声通达。
(2)完善教师分层培养制度
第一层,新入校教师的校史教育。要求新入校教师不仅要参观校史馆,还要动手编写校史馆解说词,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常规工作,感受校园文化,培养爱校情感。
第二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十个一”培训。创建成长俱乐部,使培训做到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俱乐部成员及学校中老年教师资源,实施自培与互培相结合。我们已开展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培训。第一类,开展模拟课堂培训,简笔画,体育课技能技巧;第二类是基本功类培训:flash动画制作、书法培训;第三类是班主任技能培训:“我的困惑”班主任解决突发事件的老带青交流会;第四类是素养培训:学跳韵律操等活动,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们用《成长手记》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用《成长专刊》与大家共享心得感受。通过成长俱乐部活动,让年轻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勤于与人沟通,敏于学习思考,健康乐观地工作生活,在互动交流中感受和体验中营文化魅力,认同和接受中营严谨善导的工作作风与风格。第三层,骨干教师要成为学校科研中心组成员,发挥辐射作用; 第四层,建立了名师团队,系统归纳和提炼个人的教学风格或教育亮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分层要求、分类培养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的活动激发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凝聚人心。让大家有家的归属感,有 “爱校如家”的责任感。
2.品德教育:严密组织,开导致行
坚持德育为先。为不断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培育学校特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建构学校文化生命场,开启学生的心性,引领学生成长。
(1)严密德育管理网络保障制度落实
建立校、处、年级、班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2)严密德育内容衔接细化德育的过程管理
①细化五个模块,明确教育内容。
这五个模块依次是规范教育模块、安全教育模块、个性教育模块、心理教育模块、理想教育模块。
②细化过程管理,注重教育实效。
规范教育模块是德育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我们遵循明理、导行、实践、反馈的原则,在学生背规范的前提下,针对年级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出问卷,巩固规范,将学习与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文明礼仪培养员”举牌上岗,营造规范教育氛围;通过校本课程《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将规范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校园情景剧比赛,边演边实践,寓教于乐;通过“养成好习惯,成长乐无限”评比,总结监督、检查、促进。严谨的教育环节,细化了教育过程,规范了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风。
安全教育伴随学生教育的始终,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家庭安全、学校安全、户外安全的教育,同时开展了 “交通安全”讲座,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学校大,人员多,隐患多,为了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还在老师们当中征集案例,请到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刘建国校长为大家讲《校园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受到老师们的欢迎,我们还精选一部分典型案例、同教授讲稿、基础的卫生常识、护理常识合并成册,成为班主任培训教材。
个性教育模块是建立在规范教育之上的第二层次。学校建立了特长生档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竞赛活动等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各年级学生在家长开放日进行精彩亮相;走进达沃斯,走向直播间,在大型演出活动中展示风采,参加各项比赛创下佳绩。
我校文艺团队在天津市文艺展演舞蹈类、器乐类、合唱类、表演类四项比赛中参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北方网》将我校艺术节活动以《托起素质教育的太阳》为题做了专题的报道。
我校训练队,坚持每日竞训,在天津市棒球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在南开区春季个人全能赛、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为了激发孩子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和天津市电视台合作,让学生走向荧屏,参与运动类游戏的拍摄录制,我们还承办了天津市中小学生排球赛,天津市棒球邀请赛等活动,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心理教育模块是德育教育的第三个层次,针对六年级学习压力大的心理特点,我们请到耿宏宇老师,为学生做心理讲座,舒缓学生压力。请专家为全体家长做《推动世界的手》《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专题报道。
理想教育模块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传承学校传统教育特色,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将传统的学雷锋活动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雷锋精神在学生身上闪光。我们延续多年学雷锋活动,去年开展了“葵花心向党--纪念学雷锋活动48周年大会并通过入队仪式、班会队会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前途、信念教育,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严密德育活动组织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我们坚持活动组织”七有“思路:即教育活动有主题,有设计,有特色,有预案,有评比,有反馈,有总结。”七有“工作思路,使德育活动组织更严密,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实效性,德育管理更科学、更专业,更严谨。(4)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合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家长、社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发家长、社区资源,整合各方教育力量,让学校教育融汇于开放通达的社会。我们请家委会成员建言献策,请社区、武警进学校演出,坚持多年引领学生到社区参加活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一的教育,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发挥少先队作用发展”自我管理“模式
以大队委员会工作为主线,少先队组织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搭设舞台、提供空间。少先队管理初步实现队员与学校部门对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展示“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转化为正确的行动,学会合作、交往,提升能力。
3.教学实践:严格有序,引导启智
百年中营历尽风风雨雨,但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研究并遵循教学规律,严谨地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始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上,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实现优质教学、全面育人。
(1)遵循规律,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学习
我校教师始终坚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坚持教为学服务,因学定教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最优化原则,努力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我们在1995年提出的”导学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构建为”导学式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思想指导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诱导学生乐学; 揭示目标(激学)启导学生主动学;
质疑存疑(激思)引导学生研学; 精讲精练(发现)善导学思结合; 研习拓展(提升)开导学生自主学。
此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为每个学生创设出适合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宜的学习条 件,实现”引导启智“,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启智育德,实行四个”一体化“
我们将实行四个”一体化“作为实施教学模式的策略,让教学全方位开放,使学生用能力、智慧和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取成功,形成良好的素养。教育教学一体化,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
即教书育人、智中育德,把握学科特点,从不放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指导,并引导学生在获知得能中增长智慧,学习做人。知识智能一体化,培养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即变”知“的教育为”智“的教育,在已知的基点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智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在探索中发现新知,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课内课外一体化,延伸和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即突破传统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将课堂与社会沟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得、锻炼才干、形成本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体化,实现高效创新
坚持”学(学习)、研(研究)、用(运用)和适合、适用、适量原则,把学科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将课堂无限拓展,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4.环境建设:严整大气,启导修心
在 “严谨善导”为特征的办学特色影响下,我们坚持中营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固有的设计典雅、寓意深远的传统,又以系统思想作指导对校园环境内容的布置进一步调整,楼道环境布置做到,层层内容有主题,有互动,形式新颖活泼,活化教育环境,深入学生心灵。
学校的特色从孕育到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质优化”过程,学校将在“传承中营百年文化,实现师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笃实工作,努力打造出一支德高业精、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把中营小学办成市内领先、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学校。1
第四篇:弘扬中医文化 突出特色优势
弘扬中医文化 突出特色优势
崇阳县中医院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中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于体现中医院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营造了解中医、信任中医、支持中医的社会氛围,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崇阳县中医院是咸宁市率先达标的二级优秀中医院和咸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和技术指导单位。近几年来,崇阳县中医院努力发掘中医文化底蕴,在医院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个性。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到医院管理、建设与发展之中,以先进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传承创新,培育中医文化价值观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奇葩。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概括为“仁、和、精、诚”。崇阳县中医院领导班子将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医药特色和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和塑造符合医院实际的先进文化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崇阳县中医院“实现自我、共创和谐、共享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融汇中西、惠泽民生”的医院宗旨,“人文、精细、科学、温馨”的服务理念,“崇德、尚学、精业、创新”的医院院训,“诚信立院、质量建院、特色兴院、文化强院”的发展战略,“用事业吸引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情感团结人、用制度管理人”的人才战略。将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院训、人才战略与发展战略灌输到每个干部、职工的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同时,设计了院徽、院歌。用歌声赞美中医及中医人,唱出中医人的心愿和理想,用院歌凝聚力量,打造一流团队。
二、以人为本,建立完善行为规范体系
在医院发展的诸多要素中,职工的素质非常重要,职工素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我们抓住“文明单位创建”“中医医院管理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三好一满意” 等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落实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每季度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二是文化素质。我们通过宣传医院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在全院职工中倡导奉献精神,把“崇德、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融入到职工心中,坚持人文、精细、科学、温馨的服务理念,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推行人文关怀服务模式。让一切服务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丰富载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中医院形象一方面是医院展现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外部形象,另一方面是全体员工同心协力致力于医院发展的主人翁风采。我们在形象塑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医院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住院部进行了改扩建,住院病房明亮、宽敞、整洁、规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投资11万多元,扩大了停车场1200 M,方便了职工和病人停放车辆,改观了医院环境。今年在门诊部、住院部统一了标识和制作了古香古色的中医药知识、中医养生知识等宣传栏,从院区环境、形象识别、标识标牌制作等方面入手,在门诊大厅、医院走廊、侯诊区、诊室等醒目位置横挂中医文化楹联、中医鼻祖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等名言名句、中药挂图,做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让人们充分感受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气息,感受中医药文化、认同中医药文化、理解中医药文化。
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不断实践中,崇阳县中医院坚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发放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1000余本,把中医药适宜技术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多次组织专家下乡,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巡回义诊,送药8000余元。在崇阳电视台开展了中医药知识讲座活动,普及推广中医药知识。举办了中医药知识竞赛和《抒美丽情怀,展天使风采》演讲比赛,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激发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医院发展,培育团队精
2神。
四、突出特色,提高中医药核心竞争力
崇阳县中医院将中医文化建设与特色专科结合起来,作为推动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重点加强骨伤、肝病、针灸推拿等特色专科建设及中医护理建设。骨伤科注重中医与西医优势互补、现代技术与传统正骨密切结合优势,在继承传统正骨精髓的同时,不断挖掘和创新,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功能锻炼等治疗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具简便,创伤小,疗程短,功能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研制了“三黄散”等一批专科常用制剂。并且与省人民医院、协和医院、省中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技术协作关系。2010年开展了首例颈椎手术、首例脊柱矫正手术,是崇阳县中医院骨科继开展四肢骨外科、关节外科、腰椎外科手术以来的技术创新,标志崇阳县中医院骨科医疗技术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骨伤科已成为咸宁市的知名专科,享誉鄂南,辐射湘、鄂、赣周边县市,外域病患者达30%以上。骨伤科被确定为咸宁市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建设专科。2011年6月通过省卫生厅的中期评估验收,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评价。
肝病科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道路。采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增免疫、保肝、护肝的立体化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癌等各种疑难肝病有良好的疗效。与省中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已成为医院品牌科室,通过了咸宁市中医重点专科评审。
理疗科被省残联确定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脑瘫康复训练、智力康复训练” 定点医疗机构,2011被咸宁市残联授予“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2011年通过了咸宁市中医重点专科评审。
中医护理特色建设。一是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每年医院护士轮流到省级中医院进修,所有西医护士都经过了不低于100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的培训。二是遵循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结合现代护理技术,对病人实行中医特色护理。三是遵循“辨证施护”原则,发挥中医望、闻、问、切的传势,对病人实行“因人制宜”的健康教育模式,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四是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完善生活护理服务。目前医院医患关系和谐,满意度不断提升。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崇阳县中医院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主体,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1年完成门诊12万人次,住院6000人次,全院业务收入突破3000万元,专科业务收入1800万元,专科收入占全院收入60%,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崇阳县中医院将以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已任,竭力挖掘中医药瑰宝,传承优秀文化,服务人民,开创中医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创办特色优质二中511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创办特色优质二中
——望谟县第二中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先进事迹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有幸在这里代表学校发言,我既高兴又很忐忑,下面我就我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作如下的汇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的丰富民俗文化,几千年来被世世代代传承着,成为民族文化之根,穿透人生、代代相传。它不仅是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现代文明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望谟二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把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师生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文化处处体现望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特色。竭力打造“魅力二中、品牌二中、和谐二中、特色二中” 的民族特色学校。
学校是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阵地。文化最初产生在校外,但一经学校这个特殊教育环境的融汇、碰撞、传播、创新,文化的正能量就会得到更大发挥。望谟是全国布依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布依族总人口占全县32万人的65.4%以上,有近22万人。布依人民古朴善良,热心好客,习俗风趣,山歌美妙,艺术高雅,独具魅力。望谟县布依族与苗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特色鲜明。望谟二中兴建于1978年,地处县城中心,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几年来,望谟二中以“民族元素进校园、民族文化办特色为目标,以民族音乐进课堂、民族体育抓两头、民族教材进课堂”为载体,为挖掘民族传统,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三结合”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条“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望谟是个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民族民间文化独特,底蕴深厚,感染力强。望谟二中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吸收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要素,在县民宗局、文体广电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地把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到校园中来,并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提炼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内容:
1、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将望谟县民间的“竹竿舞、饶钹舞、布依山歌、民间剪纸、绘画、刺绣、芦笙、唢呐、巴乌、转克螺、板凳舞、丢糠包、踩高脚、抱架腰”等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开设地方民族民间课程。
(1)音乐、舞蹈、民族乐器、民族体育:把布依山歌、布依舞蹈、竹竿舞、芦笙、唢呐、巴乌、转克螺、板凳舞、丢糠包、踩高脚、抱架腰等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间乐器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开设,既开设课程教学又办课外兴趣班。
(2)美术:将剪纸、书法、手工制、刺绣作等纳入美术教学。
2、组建学生民族艺术表演队,主要开展布依山歌演唱、布依族竹筒操、布依舞蹈等项目训练
3、用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县内民族民间艺人来校授课,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民族民间技能或技艺,并具备一定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技能,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艺术欣赏水平。
例如:我校积极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音乐教师黄家祥和黄高堂两位老师,他们自己作词作曲的布依歌:《赛和乜》、《织布谣 》、《敬酒歌》、《利甲习》通过挖掘、整理、和新创作,过去只靠口传心授的布依歌在二中得以传承;我校体育教师自己编排的《布依竹鼓操》及配乐,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创新,是我校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开展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智慧与才情。
(二)教学形式:
通过向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申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课程教学和民族文化活动等形式,将布依歌、布依竹鼓操、书法、剪纸、刺绣等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开设地方民族民间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文化墙等媒体宣传、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契机,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当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及保护状况,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 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对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就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了望谟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从中受到了激励、鼓舞和震撼,从而更加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1、以活动、比赛促发展,硕果累累。
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兴建的民族文化墙体现了民族特色,享誉金州内外的童谣《赛和乜》从2011年参加黔西南州中学生文艺演出之后,陆续参加各种节目,曾作为2012年黔西南州建州30周年的开场节目,2014年4月又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录制;布依歌《布依织布谣》在参加2012年的黔西南州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由本校体育组自编自创的《布依竹鼓操》现用于校园大课间,近几年我校每天的课间操三千余名学生同时做自编的《布依竹鼓操》,场面状观,效果良好,是省、州领导到我县视察工作时的首选内容之一,受到了吴嘉埔老省长等领导的高度赞扬。该竹鼓操参加2013年县妇联组织的“第103年国际妇女节”广播体操比赛荣获一等奖。为实现同步小康,望谟二中还开设了双语教学,2014年6月,由县领导陪同省委组织部帮扶望谟同步小康工作队副队长、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张学杰,州教育局督学陈运忠等到二中实地调研,为我校在民族文化和弘扬和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学会相互交流、融会贯通。
2、实施特长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山区孩子喜欢体育和艺术这一特点,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的同时,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并把民族民间体育艺术融入其中。配合学校教育使得艺体特长生专业学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每年都有70%以上的艺体特长生考入大专院校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地方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的一个亮点,创建办学特色是我们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有特色的学校就会有良好生存前景,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良 好的契机。我校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鼓励音乐组、美术组、体育组、史地组等教研组组织人员编写、开设了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传承与创新。这样,不仅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不仅搭建了学生展示素质的平台,还拓展了学生成才的渠道。我校以“中国.望谟“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望谟二中民族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张扬提供平台和机会,使每位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如《布依竹鼓操》、《布依族剌绣》、《中学音乐乡土教材》、《小学音乐乡土教材》、《望谟汉布双语课本教材》、《望谟县同步小康双语教材读本》等校本课程,特别是已开发的《望谟县同步小康双语教材读本》课程,第一次把口传身教的布依族文化变成用文字表述的文本课程。
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校为了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省、州、县等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12年7月教育部授予“全国特色学校”称号。无论得到多大的荣誉,我校将一如既往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续努力,将学校办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流学校,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