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七等生《爱上黑眼珠》
读《爱上黑眼珠》有感
七等生,作家,台湾苗栗通霄人,七等生是笔名,取“七竹寺生”之意。一九**年,开始在《现代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是活跃台湾文坛的县籍名作家。作品形式与文体奇特,内容晦涩难懂,为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小说界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
20世纪60-70年代是台湾物质文明畸形发展时期,对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这体现在文学中便是非理性主义和自我意识的泛起,处于那个年代的七等生也不例外。七等生的小说一般“不直接取材于现实,但却有着复杂难言而且不合理的现实世界在隐隐作祟;也较少对现实作出明确的褒贬,却常常在作品中构筑一个特异的精神世界来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在这方面,七等生的代表作是《我爱黑眼珠》。七等生古怪的笔所挖掘的“彷徨的一代”的孤绝的灵魂中,也折射了台湾“现代人”的人际关系。七等生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从先前侧重于描写人的内在世界,到放笔描写真实的客观世界,揭露它的矛盾,拉近了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他在他的小说全集的《自序》里写道:“在那些长短不一的篇章里,外在的世界与内在的世界,我都兼顾到;对于自我与世界之间,我完全依照我的习性、感情和理念记录我在生活中经验的事,甚至以我为主题,来探索生命哲学。”《我爱黑眼珠》便是七等生对其生命哲学的阐释,李龙第的故事便成为关于他生命哲学的一种隐喻。
《我爱黑眼珠》只是一篇论证人的“道德处境难题”的小说;小说设计了全然抽象的边缘处境:一个靠老婆吃饭的男人,入城寻妻不遇,适逢大水骤临,他在逃难时救了一位生病的妓女,在屋顶上怀抱着她等待水退,不意他的妻子在对岸的屋顶上看到了他们,大声咒骂、哭泣,最后投入水中随波而去。单从故事的角度来推敲的话,男主人公李龙第的行为举止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但是作为现代派作家的七等生显然不是为了讲诉一个男女情事。七等生心中的道德观与常人不同,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大爱”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他的真正的“自我“和”大爱”又有其宗教和道德来源,显然他深受柏格森影响。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诠释存在主义哲学的例子:萨特所著的《存在与虚无》中强调“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因为一个人是由他的行动来定义的。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存在主义精神。
小说以梦魇的形式写成,通篇笼罩着怪异、飘忽、阴霾的梦魔气息。作者表述的并非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在解读过程中也应进入“梦”的状态,避开知性与常识之自明,调整为形上超越的视角。正如小说题目所提示于我们的:“我爱黑眼珠”,美丽明亮的黑眼珠所透视的是人的灵魂,所倾听的是人的心音。七等生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心象的记录。他曾说过:“我纯然为我掌握的理念写作。”
事实上,小说开篇便为我们点明了主人公李龙第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隐居者。一个绝对不是很乐观的三十多岁的男人,无职业,靠妻子的微薄薪水度日;他从不与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散步;并且有深邃的思想,生活在与现实世界相隔离的内心世界里,与世无争。在市区的公共汽车里,透过他的眼睛展示给我们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与令人厌倦:爬在窗边听车轮刮水声而兴奋欢呼的无聊青年;赤足槛褛的工人,有着怪异的坚硬削瘦、象用刀削过的不均木棒般的手臂;热烈地谈论着雨夭消遣的狗熊样的男人;狂诳的语声中夹着粗野方言的欢快小
伙子。这幅雨天场景构成了李龙第娘中怪诞荒谬的现实世界。他以超脱的姿态俯视这一荒谬的生存环境,外在世界已无法影响他,他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因此,在店铺老板喋喋不休地指责自己的妻子时,他同样采取的是一种超脱姿态,“脸上挂着呆板的笑容”听他述说着,毫无愤激的情绪,隐者身份的设置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七等生所要阐释的生命哲学提供了一个契机。
海德格尔认为“常人”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支配引起人的平均化后果,这一后果导致个人失去独立性的自由,取消了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当个人失去了自己本真的在时,海德格尔称这种状况为“此在的沉沦”。隐者以脱离了非本真沉沦者的姿态出现,是一个处于本真状态的“此在”。他超越的神性处于清醒之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律而不随波逐流。当洪水淹没了城市,灾难覆顶时,面对死亡,李龙第所象征的“人的本真的存在”对待死亡的一颗平常心与“常人”争先恐后向上攀爬,相互挤压践踏的求生窘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心里感慨的想着:“如此模样求生的世人多么可耻啊,我宁愿站在这里牢抱着这根巨柱与巨柱同亡”;“他暗自伤感着:在这自然界死亡一事是最不足道的”,“他庆幸自己在往日所建立的暖昧的信念现在却能够具体地帮助他面对可怕的侵掠而不畏惧”。作者在此阐述了他的生死观,即面对死亡“向死而在”,“出死人生”的勇气与大智慧。
其实李龙第是深爱自己的妻子的,妻子在这孤独的世间是他唯一的亲人与温暖。他与妻子约定在戏院见面,在买戏票后,他特意买了妻子爱吃的有葡萄的面包,甚至为妻子买了一朵对于他已相当奢侈的香花,然而当洪水到来,他救助了一个妓女时,他内心却自语着:“我但愿你已经死了:被水冲走或被人践踏死去,不要在这个时候像这样出现,晴子。”显然以平常的解读势必造成小说前后的矛盾与突兀。事实上,作者在这段独白里所要表达的是“爱苦”。李龙弟深知自己与晴子之间横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使他对妻子的救助成为不可能,而他又对其苦难牵挂于心。将此引申就是:活着是苦难,使我不能放心;死了便是苦难的终结;因此死了,我就安心。
小说中灾难的巧妙设置恰恰切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过去已不再,未来亦不可知,唯有现在(当下)是真实的,这正是执着于当下的一种时间观。“生命像燃烧的木柴,那一端的灰烬虽还具有木柴的外形,可是已不堪抚触,也不能重燃,唯有另一端是坚实和明亮的。灾难使时间凝滞于“当下”一点上,生命也正是由“当下”这无数个瞬间构成。对于过去,灾难造成这条鸿沟使李龙第感觉不再是晴子的具体的丈夫,而变成了亚兹别,他要在当下一刻担起他存在责任。如果“反而我呼应你”,即向过去逃避现在,“我势必抛开我现在的责任……我就丧失了我的存在”。在时间三相中,晴子象征着过去,妓女象征现在,对于李龙第来说,过去已“不堪抚触,我们不能无耻地“拿往事来欺诈现在”他深刻体悟到人身不由己生存于这个世界上“被抛”的事实,“常人”沉沦于这种状态中,轻松苟活;而他作为一个清醒的智者不甘于束缚,他倾听“良心”的呼唤,断然前行。他既不向过去索求,也不向“天国”寻求援助,他否定任何独立于人的永恒的终极实体,他截断了“前”“后”两个向度的自欺欺人的精神逃路,在当下本真的生命中承担起自己存在的责任。他坚守自性,彻底走向在世,在自由自律的状态下做出了抉择:“我们必须选择,在现状中选择,我必须负起我做人的条件,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上获取利益的,我必须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任。”
七等生在李龙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生命学。他以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识破人生苦难与绝望的本质,向苦难与绝望做“出死入生”的反抗。正如跌人冰谷中的那团“死火”,七等生在“冻灭”与“烧完”之间选择了‟„烧完”。这便是七等生对于存在意义的追寻。也正因如此,他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终成为一种宿命。
七等生的小说,都透过小说陈述一个主题:真正的信仰内涵跟教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信仰,有非常大的差距。他像莎士比亚一样,藉由故事中的人物(大半是他自我的化身),直接和读者最底层的灵魂对谈,使人无可遁逃。他也像蒙田一样,以优雅的独白文学,谦逊的怀疑主义态度,展现出他对人性与个性的尊重。并且,他以描述琐碎的自我经验作出发点,呈现出一种多义的生命宽广性,使读者经由他这样虽属个人却也平凡的经验,理解到各自的自我在生命中的独特处境,这种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谈所衍生的艺术性,是七等生得以超脱出时空局限的原因之一。七等生以他对生命的解读和诠释以及深邃的思想无可厚非地在台湾文坛独领风骚。
第二篇:读《爱上语文》有感
读《爱上语文》有感
读《爱上语文》有感
最近阅读王崧舟老师的书《爱上语文》,心灵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感叹于王老师的思辨能力,探索精神极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他能从一个小小的点,引发各种思考,并深入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引发读者深层地的思考。他说他准备百家讲坛的一次演讲稿,一万字左右的演讲稿,他要阅读约一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十二篇演讲稿,就要阅读一千两百万字的资料,这个工作量该有多大啊!
中午看到《未经思辨的语文毫无价值》这一篇时,又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先,我们对童趣诗的误解太多了。不是所有含有“儿童”这一意象的诗都是童趣诗,都是写出儿童的童真童趣,这种理解太片面、太机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给耄耋之年归乡的诗人的感受是多元的,是能引起读者思绪万千的。“儿童”意象,给诗人的生命底色添加了鲜活的一笔。
宋朝诗人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也被我们误读误教了,把它简单的当做田园诗来对待了。田园诗发展到宋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描写的重点已从歌咏田园风光转而直接描写农民的疾苦和农事活动……这些诗称为“农事诗”。(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所以,我们理解诗时,要把诗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结合诗人的生平等多维度来体悟,才能真正的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教学参考书,它只是给我们作为参考,遇到困惑要查阅、细心地比对相关的资料才行,也要向他人求教,无同行交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王崧舟老师正是通过多方的论证才得出结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的不是不是农忙时节收获的喜悦,也无宁静可言,连童孙也要学种瓜。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对农民辛勤生产、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第三篇:读《爱上阅读》有感
读《爱上阅读》有感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阅览室,这是我们入中学以来第一次踏入这间小而又充满温馨和知识的小房子。阅览室没有教室那么闹,而是静的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只有同学们沙沙的翻书的声音。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仿佛世界静止了一般。而不喜欢读书的我,选择了能培养我养成阅读习惯的书,名字叫做《爱上阅读》。
这里面有许多的名人,包括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许多名人的成功事迹,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与杨炯、卢照邻还有骆宾王“初唐四杰”的王勃。王勃出于书香门第,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人们都说,王勃作诗都是趴在桌子上睡上一觉,睡醒后就能做出诗。其实他是在肚子里面想事情。这一点无不让别人佩服。
还有一位小神童就是自小饱读诗书,从一年级的灶具开始就非常的有水平。三年级曾代表权限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他的作文都是围绕着人们熟知的古诗词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并且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不让人佩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乐趣是无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中,为别人留下值得纪念的彩虹。
第四篇:读《鳄鱼爱上长颈鹿》有感
爱真的需要勇气
——读《鳄鱼爱上长颈鹿》有感
简介
书华妈妈,本名白文显,一位从教15年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女儿出生后,为了亲自照顾培养女儿,于是毅然请假,过起了专职主妇的育儿生活。女儿李一梦,几日前刚过三周岁,乳名书华,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今年5月1日开了属于自己的大v店——书华妈妈亲子读书坊。为了成就更优秀的孩子,为了成长为更好的妈妈,相信会遇到更多同频的妈妈,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今晚陪书华宝贝看了新买回来的《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
怎么说呢?书虽然是看完了,但我的心却似乎没有办法从书中走出来。以前收到大v好的绘本图书会惊喜,会赞叹,会开心,但今天的这一套却足以让我倾倒、震撼和感动。我不知道这套书书华宝贝今后会看几次,但我知道,以后我看的次数绝对不会以个位数记,今天根本没看够,也看不够。
这套绘本的作者是德国自由职业作家、画家和插画家达妮拉·库洛特。译者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方素珍女士。关于这两位无论陌生熟悉我都不做详细介绍了,她们不是重点,至少我觉得不是。
都说一本绘本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宛如一部电影从片头、序幕、内容到结局,完整地传递出了该书的信息。但今天在这里我不想,其实也是不能按绘本的这个构成去“肢解”这套书,一是觉得那样就不是在欣赏书了,二是目前我还没有能力把这套书完全“解读”.这套书拿到手以后首先让我倾倒的是它的制作,太精美了,而且是635×965的超大开本,既夺人眼球,又让人感觉到它的“分量”,畅销全球庆祝版果然不同凡响。翻开内页以后,无论是印刷色彩和纸张装订都能让人时时感受到它的“精”——精美,精良,精巧,静细,精致,我觉得所有的词用上都不为过。(尽管今天不是第一次看这套书,但看平装和看精装还是有区别的,平装很难带来感官上这种震撼效果。)最贴心的是这个版本还赠送了精美的导读手册,帮助我们欣赏和解读这套书,真是超赞。确实是,没有解读,我们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五次都没有办法能完全欣赏得了这套书,这个系列故事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带给我们成人的思考远远不止于故事本身。
《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共三册,分别是《鳄鱼爱上长颈鹿》《搬过来搬过去》和《天生一对》。第一部可以理解为“爱情篇”,第二部理解为“婚姻篇”,第三部理解为“社会篇”.三部书讲述了小个子的鳄鱼先生与大个子的长颈鹿女士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再到相爱相处的点点滴滴和整个过程。而他们的结合从遭受别人的嘲笑怀疑到影响别人并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奇迹,这巨大的反差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本身已足够吸引人,何况故事的主人公又是那样超可爱、超有爱而又超不搭的两个动物。而这三部绘本故事随时随地都折射着人类感情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套书的封面和蝴蝶页各不相同,但封底却是难得的一致,最醒目的当属这句话“爱是天赋也是学习”,其实我觉得它就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解读,它也同样映射着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天生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但在生活中却未必能正确发挥和运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想要爱情婚姻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这就需要彼此不断地磨合学习,从而找到最适合彼此相处的模式。
《搬过来搬过去》中的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女士,他们为了适应彼此的生活,不得不从鳄鱼先生的小房子搬到长颈鹿女士的大房子,但是搬来搬去,无论在哪儿都没有办法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好在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创意,并且马上付诸行动,他们建造了一个游泳池房子,在水中,他们的高度相同,这样他们就可以互望着对方,给彼此一个最甜蜜的微笑。看到这里,我不仅莞尔,为他们的创意,更为他们彼此间的深情和付出。“爱是天赋也是学习”,是的,爱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相处,如何迁就,如何共建“和谐”.爱也需要勇气和创意。矮个子的小鳄鱼面对大个子的长颈鹿敢爱,敢于表达爱,这样的勇气我想应该是常人所难及的,因为在常人的眼中他们是那样的“门不当户不对”,但小鳄鱼还是不折不挠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为此受伤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勇气恐怕不是多数人能有的。而他追求大个子长颈鹿过程中的创意却是充满了爱和温暖的。他为了获得长颈鹿的关注可谓是绞尽脑汁,从踩高跷到表演特技,从“守株待鹿”到抛绳索,办法用尽,但每次总是事与愿违。正当受伤的鳄鱼先生沮丧失望时,却柳暗花明地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意外相撞的鳄鱼和长颈鹿竟然“撞”出了火花,“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掀开了美好的一页。
美好的故事开始了,但并不是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一直美好。鳄鱼和长颈鹿虽然靠着爱和迁就解决了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但他们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吗?绘本的第三部《天生一对》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也给了我们勇气和希望。经历了周围人的白眼和嘲讽,不被世人认同和接受的鳄鱼和长颈鹿却在一次火灾意外中成功地救出了小鳄鱼们和鳄鱼奶奶,他们的善良勇敢机智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敬重。
忍受世人的嘲讽需要勇气,火场救人更需要勇气,而他们只要有了爱,有了勇气便能所向披靡,无所畏惧;有了勇气便能相惜相守,相扶相持;有了勇气便能经受风雨,坦然面世;有了勇气更能助强扶弱,济世救人。而正是这些,才能最终赢得人心,得到真正的幸福和祝福。
掩卷沉思,我们,该从这套绘本,这个故事中学习什么?爱情,婚姻,社会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已然足够多,我们当细思,深悟,践行之。
爱真的需要勇气
——读《鳄鱼爱上长颈鹿》有感
文:书华妈妈(本名白文显,一位从教15年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女儿出生后,为了亲自照顾培养女儿,于是毅然请假,过起了专职主妇的育儿生活。女儿李一梦,几日前刚过三周岁,乳名书华,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今年5月1日开了属于自己的大v店——书华妈妈亲子读书坊。为了成就更优秀的孩子,为了成长为更好的妈妈,相信会遇到更多同频的妈妈,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今晚陪书华宝贝看了新买回来的《鳄鱼爱上长颈》系列。
怎么说呢?书虽然是看完了,但我的心却似乎没有办法从书中走出来。以前收到大v好的绘本图书会惊喜,会赞叹,会开心,但今天的这一套却足以让我倾倒、震撼和感动。我不知道这套书书华宝贝今后会看几次,但我知道,以后我看的次数绝对不会以个位数记,今天根本没看够,也看不够。
这套绘本的作者是德国自由职业作家、画家和插画家达妮拉·库洛特。译者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方素珍女士。关于这两位无论陌生熟悉我都不做详细介绍了,她们不是重点,至少我觉得不是。
都说一本绘本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宛如一部电影从片头、序幕、内容到结局,完整地传递出了该书的信息。但今天在这里我不想,其实也是不能按绘本的这个构成去“肢解”这套书,一是觉得那样就不是在欣赏书了,二是目前我还没有能力把这套书完全“解读”.这套书拿到手以后首先让我倾倒的是它的制作,太精美了,而且是635×965的超大开本,既夺人眼球,又让人感觉到它的“分量”,畅销全球庆祝版果然不同凡响。翻开内页以后,无论是印刷色彩和纸张装订都能让人时时感受到它的“精”——精美,精良,精巧,静细,精致,我觉得所有的词用上都不为过。(尽管今天不是第一次看这套书,但看平装和看精装还是有区别的,平装很难带来感官上这种震撼效果。)最贴心的是这个版本还赠送了精美的导读手册,帮助我们欣赏和解读这套书,真是超赞。确实是,没有解读,我们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五次都没有办法能完全欣赏得了这套书,这个系列故事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带给我们成人的思考远远不止于故事本身。
《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共三册,分别是《鳄鱼爱上长颈鹿》《搬过来搬过去》和《天生一对》。第一部可以理解为“爱情篇”,第二部理解为“婚姻篇”,第三部理解为“社会篇”.三部书讲述了小个子的鳄鱼先生与大个子的长颈鹿女士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再到相爱相处的点点滴滴和整个过程。而他们的结合从遭受别人的嘲笑怀疑到影响别人并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奇迹,这巨大的反差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本身已足够吸引人,何况故事的主人公又是那样超可爱、超有爱而又超不搭的两个动物。而这三部绘本故事随时随地都折射着人类感情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套书的封面和蝴蝶页各不相同,但封底却是难得的一致,最醒目的当属这句话“爱是天赋也是学习”,其实我觉得它就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解读,它也同样映射着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天生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但在生活中却未必能正确发挥和运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想要爱情婚姻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这就需要彼此不断地磨合学习,从而找到最适合彼此相处的模式。
《搬过来搬过去》中的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女士,他们为了适应彼此的生活,不得不从鳄鱼先生的小房子搬到长颈鹿女士的大房子,但是搬来搬去,无论在哪儿都没有办法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好在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创意,并且马上付诸行动,他们建造了一个游泳池房子,在水中,他们的高度相同,这样他们就可以互望着对方,给彼此一个最甜蜜的微笑。看到这里,我不仅莞尔,为他们的创意,更为他们彼此间的深情和付出。“爱是天赋也是学习”,是的,爱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相处,如何迁就,如何共建“和谐”.爱也需要勇气和创意。矮个子的小鳄鱼面对大个子的长颈鹿敢爱,敢于表达爱,这样的勇气我想应该是常人所难及的,因为在常人的眼中他们是那样的“门不当户不对”,但小鳄鱼还是不折不挠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为此受伤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勇气恐怕不是多数人能有的。而他追求大个子长颈鹿过程中的创意却是充满了爱和温暖的。他为了获得长颈鹿的关注可谓是绞尽脑汁,从踩高跷到表演特技,从“守株待鹿”到抛绳索,办法用尽,但每次总是事与愿违。正当受伤的鳄鱼先生沮丧失望时,却柳暗花明地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意外相撞的鳄鱼和长颈鹿竟然“撞”出了火花,“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掀开了美好的一页。
美好的故事开始了,但并不是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一直美好。鳄鱼和长颈鹿虽然靠着爱和迁就解决了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但他们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吗?绘本的第三部《天生一对》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也给了我们勇气和希望。经历了周围人的白眼和嘲讽,不被世人认同和接受的鳄鱼和长颈鹿却在一次火灾意外中成功地救出了小鳄鱼们和鳄鱼奶奶,他们的善良勇敢机智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敬重。
忍受世人的嘲讽需要勇气,火场救人更需要勇气,而他们只要有了爱,有了勇气便能所向披靡,无所畏惧;有了勇气便能相惜相守,相扶相持;有了勇气便能经受风雨,坦然面世;有了勇气更能助强扶弱,济世救人。而正是这些,才能最终赢得人心,得到真正的幸福和祝福。
掩卷沉思,我们,该从这套绘本,这个故事中学习什么?爱情,婚姻,社会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已然足够多,我们当细思,深悟,践行之。
第五篇:读《生》有感
自从开学后,日子就不再平静与慵懒,整天被那些琐事困扰着,连看书的时间多挤不出来。我是一个爱书的人,特别喜欢无忧无虑,凭着自己的喜欢去读书,不用刻意的去记住一些东西,只需要享受读书的过程,享受书中的故事情节,享受哪些优美的语句来来的想象。
终于到清明放假了,别人都计划着要去哪里旅游,去搞一些活动,而我却借了几本书,打算把我这难得的几天时间都奉献给它们。
今天我读得第一本书是日本作家柳美里的《生》。《生》是日本最重要的“私小说”代表作。她依托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创作了《命》《魂》《声》。这一系列大的书可用下面一段话简要概述“我们相遇于十五年前。那是你三十九岁,我十六岁。你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渊博高远的老师,宽厚仁慈的父亲,血肉相通的兄弟,肝胆相照的朋友,温柔如水的情人。后来我们走失了。若非你到癌症晚期,我们会重逢吗?眼睁睁地看着你滑向寂寞的死亡深渊,我无可奈何,唯有记下你临死之时的笑容,你的叹息…..仰望苍穹,唯一能做的,只有哀哀书写你的离去。”
它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那就是毕淑敏的《心理小组》。同样是描写身患绝症的人,只是由于作者的角度不同也让我有不同的感受。《生》让我感受到的是作者的痛苦,挣扎与不舍,而《心理小组》则更多地是医生对病人的同情,及对病人的帮助。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病人在面对死亡是的勇敢与坚强,在我们感怀而心酸落泪的时候,却又能生出无限的勇气与希望。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珍惜生命,把握现有的时光,积极向上,做一个让让别人为你而感到骄傲的人。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真正的爱,并不需要迫不及待地表白,而是要耐得住时间的折磨,始终站在所爱之人身边。明白这一点的人,也深知等待的惨烈,但不管等多久,心中永远开着不褪色,不枯萎的鲜花。这样的人比起那些心中无话的人来,却更容易被出卖和伤害。”它告诉我们去做一个有爱的人,默默的奉献,虽然会有时会没有收获,虽然会受伤,但你的心却像花儿一样的芬芳迷人。我相信我也会是一个心里开着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