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

时间:2019-05-14 05: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

第一篇: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

红外光谱(IR):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并由其振动或旋转运动引起的偶极矩变化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得到由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转动光谱。红外频率位移影响因素

内部1,诱导效应-高2,共轭效应-低3,空间效应-高4,张力效应-高5,氢键影响-低6,振动耦合-分裂7,Fermi共振-强峰or分裂

外部1,物态影响 气态-精细波谱 液态-低 固态-低 2,溶剂影响 采用非极性溶剂 红外应用

1,结构鉴定2,表征构型,构象和结晶3,表征高聚物氢键4,研究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 拉曼光谱应用

1结构和组成分析2,几何构性3,固态高聚物链的构象4熔融态的构象5水中和其他溶剂中的链构象

化学位移:在照射频率确定时,同种核因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外部1诱导效应-电负性影响2共轭3磁各向异性 内部1溶剂效应2氢键

核磁共振产生条件1核有自旋I≠0才有自旋角动量才产生磁矩才能发生共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2外磁场能级分裂△E∝H0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壁纸满足v0/H0=γ/(2π)核磁NMR应用

1材料定性鉴别2化合物数均分子量测定(基于端基分析的化合物,尤其适用于线性分子的数均分子量)3共聚物组成测定(根据峰面积与共振核数目成比例的原则)4几何异构体测定5共聚物序列结构的研究6烯烃立构规整的研究7高聚物的取代和支化的研究8表征高聚物的结构和结晶9可磁共振研究高聚物多组分体系

耦合常数:谱线分裂的裂矩J

溶剂效应:溶剂对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 X射线XRD应用

1高聚物取向程度定性判定 取向:弧,衍射点 ;非取向:圆环2高聚物取向度测定:X射线衍射法-微晶晶区的分子链取向;双折射法-整个分子链或链段的取向3聚合物结晶程度定性判定:结晶-峰尖锐 不结晶-拱型峰4高聚物结晶度测定5高聚物微晶尺寸的测定6高聚物晶型以及有规立构的分析鉴定7高聚物中添加剂(无机填料)物相分析-当添加剂为无机填料时,衍射峰都比较尖锐8高聚物之间相容性表征 热重分析:在不同热条件下(以恒定的速度升温或等温条件下延长时间)下对样品的质量变化加以测量的动态热分析技术。热重法(TG或TG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

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TG应用

1材料的热分析研究2评价高聚物的热稳定性3高聚物的鉴别和组成分析4研究聚合物固化-固化程度越大,失重越大5研究聚合物中添加剂的作用6研究聚合物反应动力学 动态力学分析DMA应用

1研究高聚物的主转变和次级转变2研究均聚物,共聚物以及共混物的结构-均一性好的共聚物的转变区较窄,非均一性的转变区较宽3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和取向-退火温度越高,结晶度越高 随结晶度增大,E‘’下降峰宽度增加,表明有序范围扩大4研究聚合物的交联和固化5评价高聚物材料的使用性能6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7研究高聚物的相互作用8表征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 SEM扫描电子显微应用

1观察高聚物的形态结构2观察结晶高聚物晶态结构3研究高聚物共混相容性4研究高聚物材料的降解性5观察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结构6研究高聚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7测量多孔膜的孔径和分布

TEM透射电子显微应用

1研究高聚物的形态和结构2研究多相高聚物体系3研究界面及表面4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晶态结构 DSC/DTA应用

1表征玻璃花转变行为(测Tg)(1)热焓松弛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峰掩盖Tg台阶 解决办法:二次扫描;淬冷降温(2)样品冷却速率大Tg台阶清晰-升温-淬冷-升温(3)放置时间越长热焓松弛峰越大2聚合物熔融/结晶转变的研究3研究高聚物链缠结及化学交联4固化过程的研究5高聚物共混相容性研究6比热测定

第二篇:简述题缩印

1.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 2)流通手段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购买力或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存 4)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交换的独立存在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5)世界货币职能,货币越出一国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 能 2. 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1)特殊的借贷行为——还本付息为条件

2)特殊的价值运动信用——只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并且通过借贷,偿还,支付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价值运动的一般形式是商品的买卖关系。卖方让渡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取得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买方反之,双方同时获得等价。)

3)债权债务关系——体现了一种现代经济关系 3.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人们都会预期利率上涨,而且人们觉得保有很多货币不会带来收益上的损失,从而所有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也不会用于交易和其他投资,不交易,不会造成物件上涨,刺激不了经济发展,不追加投资,不会形成投资高潮.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将趋于无穷大,中央银行发行再多的货币都会被人们所吸收,想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政策就发挥不了作用,这种极端的情况就是 “流动性陷阱”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一方面维持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一方面需提供成员国足够的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与储备,两者无法平衡,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美元发生危机时,矛盾爆发,体系崩溃。5. 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1)银行券的统一发行的必要

林林总总的商业银行成立,各自发行银行券,导致银行券流通不畅,阻碍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一家权威的机构统一发行。2)全国统一清算系统建立的必要 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票据清算,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随着经济发展而复杂,交换业务繁重,方式产生矛盾,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一家权威机构统一清算。3)银行最后贷款者建立的必要

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盈利性,扩大资产规模,延长贷款期限,导致流动性和安全性降低,当发生经济危机时,资金规模小的银行容易发生挤兑,破产倒闭,需要一家权威的机构在危机时期提供支付能力,从而保证整个银行业的运行。4)金融管理,监督的必要

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有竞争,并且整个金融业的高风险性,需要一家权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6.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

1)安全性:商业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两分)

2)流动性:商业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贷款需求的能力(两分)

3)盈利性: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力求获得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7. 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是最基本职能,充当资金供求的中介。

2)支付中介,为客户办理货币收付、货币结算和存款转移等业务。3)信用创造,可以创造信用工具,派生存款。是特殊职能。4)金融服务,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8. 什么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举例说明

1)货币市场是1年以下期限的短期金融市场。这个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

同业拆借市场。它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而相互调剂融通的市场。票据市场。票据市场是指商业票的承兑、抵押、贴现等活动所形成的市场。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市场是指国库券的发行、转让、贴现及偿还等所形成的市场 大额存单市场(CDs)。是指大面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转让等所形成的市场。

2)资本市场定义: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是长期资金市场。一般可将资本市场侧重在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9. 金融工具的特征

1)期限性: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2)流动性: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3)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4)收益性: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 10.简述什么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B=C+R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同方向的成倍变动。11.简述什么是隐蔽性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为: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的总水平没有提高.但是实际消费水准下降.这种通货膨胀一般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原因是 1)经济体系中已经积累了难以消除的过度需求压力

2)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严格的计划价格管制,这种管制包括对生产企业的定价管理和流通企业的消价管制两方面的内容.3)实行排斥市场机制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 12.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些?

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3)经济增长即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13.简述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1)可测性:被中央银行直接观测到

2)可控性:被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控制 3)相关性:与最终目标相关

4)抗干扰性:排除其他经济因素的干扰

13.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由于对经济具有极大冲击力,因而中央银行使用时一般比较慎重。在世界范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现降低趋势。

2)再贴现政策具有影响货币供给量、调整信贷结构、政策告示和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再贴现规模不能完全被中央银行所控制。

3)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可以灵活的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中央银行日常性调节较为理想的工具。15.简述中央银行如何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 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 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

16.简述什么是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1)外生变量的含义是:货币供给这个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2)内生变量的含义是: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

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17.简述什么是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它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准备率。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给量。18.简述通货膨胀成因

1)需求拉上型: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因总需求过度而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经济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没有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出现过度的情况,但因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会被推动上涨。

3)供求混和推动说: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4)结构性通货膨胀: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由北欧学派提出,以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作为讨论背景的。

19..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如何编制股票价格指数

股价指数是用于观测股票市场大盘波动的一种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为,指定一个时间,并将该时间设为基期,将基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样本的价格算一个平均价格(算术或加权平均法),将基期的股票平均价格设为100或1000个点,该点为基点,计算期的股价指数由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期股票平均价格/基期股票平均价格*100(或1000)20.简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利息学说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利息学说理论主要观点是,利息产生于剩余价值中,马克思将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货币在两个资本家手中进行了双重支出,即货币资本家支出给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支出购买原材料和生产力,经过生产过程后,又进行了双重回流,即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售出,回流货币到职能资本家手中,该货币已含有剩余价值,职能资本家再将含有剩余价值的货币的一部分,连本带息还给货币资本家,由此可见,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一个分割。21.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垄断货币的发行,并保证货币流通顺畅及币值的稳定。2)银行的银行

具有基本银行的业务,吸、贷、汇 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2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2)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3)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23.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的时候特别突出,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金属货币会流通于市场上,而将杂质含有量少的良币挤出流通市场,人们将会将良币保存起来或流通到国外。

第三篇:毛概材料题缩印

【问题】①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

3、材料 4 和材料 5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

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问题】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主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主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①根据材料 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根据材料 2 和 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 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④根据材料 1~5,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答: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问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第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起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问题】(1)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2)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答:(1)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

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问题】(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2)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 变化?

答:相关知识点: 1.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目的:(1)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2)就是要推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 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问题】(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答:(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问题】1.我国当前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2.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答:

1、经济制度(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并规定其政治制度和人们的社会认识。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迄今为止,区分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是所有制形式。但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也并非必须实行纯而又纯的单一所有制。从当代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几乎实行的都是混合所有制结构,有的以公有制为主,有的以私有制为主,很难找到单一的公有制或私有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所有制结构,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即公有制。它是社会主义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基础。没有公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上看,公有制经济更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有利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2)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相当长而又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制订各项方针、政策和把改革推向深入的最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是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所以,不可能在全社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而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其能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能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应该拒绝,而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排除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它们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产权界限清晰,机制灵活,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而有力,一般说来,是活力源最丰富的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1)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2)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①造成社会不稳定:我国居民长期生活继续扩大,会超出我们民族心理承受能力,将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并容易形成经济萎缩:居民收入差距将形成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基本饱和,不能随收入而增高,而低收入阶层虽有消费欲望而无支付能力,最终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使投资需求也受到制约,这将会影响社会需求的有效扩大,使经济增长缺乏足够的拉动力,影响经济景气回升。

(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个人分配原则超越了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从而 极大地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改革也 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产或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较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由于拥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间收入差距。②市场经济本身还包括一种难以抑制的自发倾向,即自发地使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收入趋于分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不但不能消除贫富悬殊,相反有可能扩大这种差距。我国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发倾向必然显现。

③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75%以上的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4)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宏观调控措施

①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②运用财政政策调节过低收入 ③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④运用社会保障兼顾公平分配【问题】(1)结合材料 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意义。(2)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

答案(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内容: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指针。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政治离不开法治。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 展。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共和国阶段,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 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文化素质水平都比较低,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建立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问题】(1)简述当前条件下,如何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我国为什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 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 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③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④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宝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⑤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2)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 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 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 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 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 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 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 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 要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 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态 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 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 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答案】(1)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 标。文化建设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和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更加繁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一项新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 生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文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把巨大的人口负担 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

【问题】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问题:结合给定材料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问题(1)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 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 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推进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也是构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问题】请你谈谈我们要加强哪些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答:完善民主权利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问题】(1)根据材料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 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 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 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问题】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 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 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 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 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 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 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问题】(1)上述材料

1、材料2 和材料3 反映出目前我国社会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上述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应该说,当前我国社会从总体上讲是和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社会现在没有矛盾和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旧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和买房难、买房贵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 决,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等等。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继承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现实依据在于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题中材料

1、材料 2和材料 3反映出的问题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上述材料

1、材料 2 和材料 3 中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和买房难、买房贵等问题。

第四篇:毛概18个题缩印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市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工人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工人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解)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 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7、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0、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了解)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1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

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14、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1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了解)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8、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第五篇:天然气水露点水含量测定方法总结

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天然气水露点/水含量测定方法总结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一.前言

二.天然气水含量的测定 1.绝对法

(1)吸收称重法(ISO11541)(2)卡尔费休法(ISO10101)<1>.电位滴定法 <2>.库仑法

(3)电解法(SY/T7507-1997)(4)红外法 2.相对法(1)色谱法(2)湿度计法

<1>.电容法 <2>.压电法 <3>.电导法 <4>.光学法

三.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

冷却镜面法(GB/T17238-1998)四.参考文献

一.前言

水蒸气含量或水露点是商品天然气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天然气从地下产出,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水。而且天然气在输配过程中通过积存有水的管网,也会使水存在于天然气中。水会形成水合物,可能引起管线水堵。在低温条件下,可能造成管线冰堵。水还会使管线、设备和仪表产生腐蚀,直接影响天然气计量的准确度,给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造成极大危害。管输天然气、车用压缩天然气等产品标准(SY7514-1988和SY/T7546-1996)均对水的含量做了严格规定。故测定天然气的水含量、水露点尤为重要,下面二三部分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

二.天然气水含量的测定

1.绝对法

(1)吸收称重法(ISO11541)吸收称量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且能用于高压下在线测定的方法。国际上颁布了ISO11541:1997《天然气-高压下水含量的测定》,该方法适用于压力>1 MPa、水含量≧10 mg/m3的天然气,也可应用于含硫化氢的天然气。

基本原理为一定体积的气体通过充填有颗粒状P2O5的吸收管,气体中水被P2O5吸收形成磷酸。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即为气体中所含水的量。在气体流速为2~3 m3/h,总的通过体积为1.5~3 m3的条件下,方法不确定度预计为测定值的±5%(但不优于5 mg/m3),检测限预计为10 mg/m3。水含量的测定:按图3装配测定装置。在吸收管中填入颗粒状的P2O5后称量吸收管(m0),将吸收管装入压力容器中。调节流速让气体通过吸收管,待通过量达到1.5~3 m3时,减压后卸下压力容器,再一次称量吸收管(m1)。吸收量不应超过吸收管吸收容量一半,否则无效。

(2)卡尔费休法(ISO10101-1,2,3)

ISO/TC193于1993年颁布了以卡尔费休法测定天然气中水含量的3项国际标准,即导论、电位滴定法和库仑法。

卡尔费休法的基本原理是气体样品中的水同卡尔费休试剂(吡啶/甲醇混合物)中的碘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反应式为: CH3OH+SO2+R3Ny[R3NH]SO3CH3 H2O+I2+[R3NH]SO3CH3+2R3Ny[R3NH]SO4CH3+2[R3NH]I 在应用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电位滴定法和库仑法。

<1>.电位滴定法

该方法适用于水含量在5~5 000 mg/m3的天然气。方法原理为一定体积的气体通过含相对少量碱性吸收液的吸收池,气体中所含的水溶于吸收液中,然后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终点由电位法确定。卡尔费休试剂相当的水含量适宜值约为5 mg/ml。

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电位仪平面示意图见图1。在滴定池中 加入适量的碱性吸收液,滴加卡尔费休试剂反复调零直至稳定。需要的话也可加入足够量的水来调零。待取样管线吹扫干净后,将取样管线同滴定池连接,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滴加试剂使指针保持在零位。记录流量计上的读数V、温度T及压力值P和滴加的试剂体积VR。由于取样管线和样品流等的不确定度,第一次滴定结果通常误差较大,故舍弃。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库仑法

该方法适用于水含量在5~5 000 mg/m3的天然气和其它气体。方法原理为一定体积的气体通过含无水阳极溶液的滴定池。气体中水被阳极溶液溶解吸收。由碘化物电解产生的碘按卡尔费休试剂反应原理同水发生反应。用库仑法测定消耗的碘即可得到溶解水的量。

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仪平面示意图见图2。在阳极溶液池中加入适量的标准溶液,然后滴定。滴定结果应在误差范围内同标准溶液实际含水量一致。待取样管线吹扫干净后,将取样管线同滴定池连接,边通入一定量的气体,边滴定。对低水含量气体,则推荐待通入气体达到一定量后再开始滴定。当气体中水含量低于100 mg/m3时,应进行空白试验(在气体入口安装一个P2O5吸收管)以校正样品搅动造成的碘蒸发损失。由于取样管线和样品流等的不确定度,第一次滴定结果通常误差较大,故放弃。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3)电解法(SY/T7507-1997)

SY/T7507-1997规定了用电解法测定天然气中水含量的方法,适用于水含量体积分数小于4 000×10-6的天然气。若天然气中无凝液存在且总硫含量小于500 mg/m3,对测定无影响。

电解法测定天然气中含水量的原理是样品气以一定的恒速通过电解池,其中的水分被电解池内的五氧化二磷膜层吸收,生成亚磷酸后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排出,而五氧化二磷得以再生。电解电流的大小正比于样品气中的水含量,故可用电解电流来量度样品气中的水量。

测定仪器:天然气工业常用的USI-1A型微量水分测定仪,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干燥器4内装有40~60目5A分子筛)。(4)红外法

基本原理:包括水蒸气在内的大多数气体都会在特定的波长上吸收红外线,且吸光率是与该气体的浓度有关,因而测定吸光率即可测定气体中的水蒸气含水量。2.相对法(1)色谱法

基本原理:用带有热导池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由色谱拄将试样中水与其它组分分离,根据记录下的水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外标法计算水分的含量。

定性分析:试样中的水分采用纯物对照保留时间定性。首先用l 注射器向汽化室注入O.1µL纯水,并记下水的保留时间,然后经六通阀进一燃气试样,出峰后对照纯水的保留时间找出试样中的水峰。定量分析:试样的水分含量采用外标法定量计算,即用与试样中水分含量相应的标准试样进行外标定量,也可采用甲醇作外标物进行 定量。(2)湿度计法 <1>.电容法

基本原理:传感元件为贴有一层金箔的纯铝片,后者经硫酸处理而形成一个多孔的氧化铝层,从而构成电容器的2个电极。当气流中水蒸气被氧化铝层吸收时,电容就相应发生变化。<2>.压电法

基本原理:传感元件大多为石英制作的压电晶体。把两侧装有电极且涂敷了吸湿性物质的压电晶体片安装在共振器上,当后者以特定的频率振动时,其频率与电极厚度、晶体类型、电极质量等因素有关。压电晶体吸收了气流中的水蒸气后,振动频率就相应发生变化。<3>.电导法

基本原理:当一种不饱和盐溶液与含水蒸气的气体接触时,前者就吸收后者中的水蒸气,直到两者的水蒸气分压相平衡。在盐溶液吸收水蒸气后,其电导也相应发生变化。<4>光学法

基本原理:传感元件为法贝一佩罗德(FABRY一PERaT)型光学共振器,它由约20片反射指数不同的薄片组成。反射指数高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错),而反射指数低的材料则为吸湿性物质。当光学共振器吸收水蒸气后,其反射光谱相应发生变化,吸收水分愈多则被反射光的波长愈长,故分析反射光谱的变化即能测定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

关于以上方法测定水含量的比较总结如表1所示:

三.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

冷却镜面法(GB/T17238-1998)该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327-1981《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制订国标前,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对ISO6327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国际标准的精密度较高,测定范围宽,检测下限低,适合于等效采用作为国家标准,但为能适应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实际情况,扩大了测定范围。

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是通过检测湿度计上的水蒸气凝析物或检查镜面上凝析物的稳定性来测定水露点。经处理的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范围一般为-25℃~5℃。在相应的气体压力下,水含量的体积分数为50×10-6~200×10-6。特殊情况下水露点测定范围也可以更宽。如果样品在测试系统中的总压力大于或等于大气压,上述湿度计不需校正也可用于测定水的蒸气压,水蒸气分压与所测露点间的关系取决于所用方法和测量水平。如果测定环境中含有凝析温度接近或高于水露点的气体,则水露点℃的测定相当困难。

仪器与测定:以美国千德勒(EG&G Chandler)石油仪器公司 生产的13-200型露点仪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测定时,样品气先进入样品池,用出口阀调节出口流量至最佳。向致冷室注入致冷剂使导冷杆降温,与之连接的镜面温度也随之下降。当通过观察 孔见到镜面中央开始有微小的圆形露点出现时,记下此温度值;再升温观察露点刚好消失的温度。前后两个温度的平均值即为水露点。

四.参考文献 陈赓良.测定天然气水蒸气含量/水露点的方法与仪器.石油仪器,2000,14(4)陈赓良.天然气物性的直接测定.石油仪器,1999,13(6)3 罗 勤,邱少林.天然气中水含量分析方法标准简介.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0,96 4 颜晓琴.四种天然气水含量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3)5 张宝成,李春瑛.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水分的气相色谱分析,1996,12(2)6 万征平.电解法测定天然气含水量评价及改进措施.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杨 芳,石晓松.吸收称量法测定天然气中的水含量.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20(5)

下载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分子测定方法定义题总结(缩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测定方法的验证

    检测限是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 该验证指标的意义在于考察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检测能力。判断方法有非仪器分析目视法(直观法 )与信噪比......

    用定义证明函数极限方法总结

    144163369.doc第 1 页 共 4 页用定义证明函数极限方法总结:用定义来证明函数极限式limf(x)c,方法与用定义证明数列极限式类似,只是细节xa不同。方法1:从不等式f(x)c中直接解出(......

    心理卫生简答定义题

    一、定义题 1、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2、自卑是指个体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艾自怨、悲......

    亚致死效应测定方法[推荐五篇]

    亚致死效应1、知识背景: 亚致死效应相对于直接致死作用而言,指施药一段时间后,杀虫剂对存活个体的作用(Desneux et al.,2007)。亚致死效应表现在害虫(螨)生长发育及生殖的改变、生态......

    骨密度分析仪的五种测定方法(推荐)

    骨密度分析仪的五种测定方法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很多,但是在临床上如何更合理地应用还没有统一。对于骨密度测量方法评价其优劣之前,应首先明确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敏......

    调味品中谷氨酸钠测定方法的探讨

    调味品中谷氨酸钠测定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调味特鲜味精、鸡精,属第二代调味品,由于其具有比 99度无盐味精增鲜度高(能达到120度),滋味鲜美,口感和顺的特点。所以调味效果更好,因此,受......

    高分子092班长总结

    高分子092班长作总结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转眼。从寒风凛冽到炎炎夏日,作为班长,和大家一起走过了100多个日子。因为充溢着太多的甜美,太多的温馨,我们感奋不已;因为有太多的沉思,......

    高分子092班级总结

    高分子092班级总结 不觉间,大学的第四个学期已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回首这一年,全班4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由再相遇到再相识再相知,再次度过了熟悉而新鲜的大学生活,各项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