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滑轮和滑轮组类型题及方法总结
滑轮和滑轮组类型题及方法总结
1.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实质是个等臂杠杆)2.动滑轮:
动滑轮工作时,: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4.公式:F=1n(G+G动)S=nh V绳=nV物
1.如图1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时,拉力F=___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所需拉力F'____F(选填“>”、“=”或“<”)。2..如图2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1=_________,F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3.如图3如果滑轮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各要用____,___ 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各拉动____,___米。
4.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___G,F2=____G。
5.如图5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为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 6.如图6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与F乙的大小分别为
7.如图7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8.如图8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N,则甲、乙两弹簧的读数分别为()
9.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的重力为()
10.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拉力F的大小为()
1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1000N,物体B重600N,此时物体B恰好能匀速下降;当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在5s内匀速向左移动1m,若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为300N,拉力F的功率为60W B.拉力F为600N,拉力F的功率为120W C.物体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600N D.绳子拉力对物体B所做的功为600J 5.如图9所示,不计滑轮重与摩擦,物体A质量为2千克,物体B质量为5千克,体积为103厘米3。先用手握住A,待放手后
()
A.物体B将沉到杯底 B.物B将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
C.物体B将离开水面上升 D.物体B最后浮在水面上
第二篇:阅读题主要类型和判别方法
阅读题主要类型和判别方法: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文写法分析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议论文
议论文相比较就简单多了。重点是找中心论点。
方法:在开头结尾找,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区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理论驳论相结合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
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
一、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1、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5、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掌握解题思路
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是简答题,受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时必须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答题时要注意:
1、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是读懂了诗歌。
2、点面结合。如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时,适当展开对个别诗联的简析。
3、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相结合。如果是对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往往两者是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表达的,很难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当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中的一项时,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一起来回答。
4、要用规范的术语。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来解答。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伏笔照应 托物言志 设置悬念 渲染环境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互文、比拟、讽喻、起兴、反问、委婉、用典、化用,通感等。
第三篇:滑轮作图【经典总结】
四类滑轮组作图
一、根据要求画出滑轮组绕绳方法
F=1/2 f
二、画出最省力绕法
三、已知拉力方向的绕法
1.如下图左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面上,欲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最合适的绕线方法。2.在下图图2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3.在图中,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4.如图4所示,某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画出他使用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5.如图5中,站在地面上的小华借助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6.如图6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图4 图5 图6 7.如下左图所示,请根据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8.玲玲是学校升旗手,她想利用滑轮组来升旗.若将国旗挂在乙轮下的挂钩上,则应怎样在滑轮上绕绳 既可将国旗升上旗杆,又可省力?请在图中画出你的绕法.
四、涉及计算的及特殊绕法
1.一个同学欲用下图2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最合适的绕线方法。
2.一个同学要利用如下图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900N,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3.用图C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第四篇:面积类型题计算方法总结
面积类型题计算方法总结
类型题一
长和宽,边长扩大的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如果长和宽都扩大2厘米,周长变为多少?面积变为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和宽都扩大两倍,周长扩大了多少倍?面积扩大了多少倍?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3厘米,如果边长扩大2倍,周长扩大了()倍,面积扩大了()倍.4,有一个边长为 8 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的边长分别增加 6 厘米,做成一个 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多多少?
5,围成一个正方形苗圃的篱笆总长是20米,现在要扩大苗圃范围,每条边都增加2米,那还需要增加多少米的篱笆?扩大后的苗圃面积是多少?
方法小结:按照题目意思,长和宽或边长各自增加,再根据公式求出增加后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规律: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同时增加N倍,那这个长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就增加了N倍,面积增加了N×N 倍。
类型题 二
跑圈问题
1, 学校的花圃是个正方形,小明沿着花圃边跑了一圈,一共400米,那这个花圃面积是多少?
2,小红每天坚持锻炼,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了一圈,正好是240米,那这个正方形荷花池面积是多少?
3.小强围着正方形花坛跑了四圈,正好是400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小芳沿着操场边跑了一圈是260米,那这个草场面积是多少?
5.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00平方米,小明第一天跑了3圈,一共跑了多少米?第二天他跑了160米,共跑了多少圈?
方法小结:跑一圈正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他们的长宽,边长就可以求面积;如果知道了正方形面积,就用:面积=边长×边长,然后用公式:边长×4=周长,求出跑一圈的长度,就可以求出跑多少圈的长度了。(如5题)
类型题三
铺地砖,种树,种庄稼问题
1, 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现在要用边长是1分米的地砖铺地板,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提示先分别求出教室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再用 铺地总面积÷一个地砖的面积=地砖个数)
2.小青家用9分米的地砖铺客厅地板,正好用了96块,那小青家客厅占地面积多大?
3.一个长方形苗圃,长100米,宽50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种一棵小树苗,那这个苗圃可以种多少棵小树苗?(提示: 总面积÷一棵小树苗的占地面积=棵树)
4.从一块长3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卡纸上剪出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纸块,最多能剪多少个?
5.一个长方形菜地,长98米,宽65米。如果每平方米产蔬菜2千克,一共可以长多少千克蔬菜?(提示:总面积×每平方米的产量=总产量)
6.一个长方形西瓜地面积是8000平方米,如果每公顷生产西瓜100公斤,这个西瓜地一共收获多少公斤西瓜?
方法小结:求数目——总面积÷单个的占地面积=所求数目;求产量或重量——总面积×每个小面积的产量=总产量
类型四
靠墙围篱笆问题
1,如图,小红家后院需要靠墙围一个长方形篱笆,总共围了130米,已知长是70米,这个篱笆围成的面积是多少?(提示:靠墙的一边不用围篱笆,所以两条宽的长度+一条长的长度=130米)
2,如图,小红家的后院要靠墙围一个正方形篱笆,总共围了81米,这个篱笆围成的面积是多少?
类型五
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正方形
1,一个长方形,长是38分米,宽是25分米, 要在这个长方形中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余下的那部分面积是多少?(凡是在长方形中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肯定是这个长方形的宽)
2,在一个长 16 厘米,宽 9 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类型六
挖空问题
1,教室南面的墙壁,长8米,宽3米。墙上有3个3平方米的窗户。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1)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粉刷每平米的费用要 160 元,那粉刷这面墙壁共花费多少钱?(提示:粉刷的面积应该是除了窗户之外的面积)
2,学校要粉刷一个长20 米,宽3米的围墙,墙上有一块面积 12平方米的宣传橱窗,请你算一算,粉刷的面积有多大?
3,如图,一个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4米,要水池周围铺2米宽的石子路,需要铺多少面积?
4,王师傅先在一面长8米、宽5米的墙壁 米的正方形, 上挖出2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然后给墙面部分刷漆,需要刷漆的部分有多大?
方法小结:在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挖去中间一部分图形,求剩下图形的面积,往往用大面积—小面积=所求面积。
类型七
围铁丝变形问题
1,一根长 16 米的铁丝,假如围成长是 5 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 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 用一根长1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围法?围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如果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铁丝,周长是16米,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正方形铁丝,总长16米,如果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 5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第五篇:2018届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类型及答题方法123
切分 角度 层面 关联
——2018届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一、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1.(2014江苏卷《安娜之死》)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答案:①写出蜡烛由亮到暗到灭的过程;②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安娜死亡前的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渐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③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暗示了安娜生命的结束;④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安娜之死的同情。
2.(2013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最后一句的内涵。
答案:①何容爱北平是因为北平有合得来的朋友;②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③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④表明作者也是何容这样的人;⑤暗示了何容以及作者对当世的失望。
3.(2016·江苏卷《会明》)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答案 ①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4.(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答案:①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②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③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方法点拨]立足原文,多角度、多层次探究。(1)注意由表入深。(2)注意位置。结尾往 往揭示或深化主旨。(3)关注视角。文本中人物视角和作者视角和现实视角。①本身内容(表层意思);②语境意思(注意描写的对象和角度;注意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双关义);③主旨义(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时还要联系背景或现实得出意思)
二、结尾画线句表达效果
1.(2017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的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答案: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成的结构;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和揭示主题;④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2.请探究小说《陶虎臣》结尾的表达效果。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地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个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答案: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成的结构;②对冬日环境的描写,让陶虎臣到阴城上吊带上感伤悲凉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陶虎臣放烟火热闹的场景形成对比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和揭示主题;④叙述语言平淡,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3.请探究小说《敲钢锣的孩子》结尾的表达效果。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答案: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方法点拨]作品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形成完整的结构。③释疑,解决悬念,点明真相。④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对比、象征、暗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5)语言角度: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语言含蓄,富有张力;语言句式整齐富 有韵味。
三、标题意蕴
1.(2009江苏卷)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案:①以“水”比喻“上善”;②都江堰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是上善的;③李冰及后人修筑和维护都江堰是上善的;④作者期望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2.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
答案:①丰子恺最喜欢画杨柳,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②“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先生的画影响深远、深入人心;③喻指丰子恺高而能下的不忘本的品质;④杨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者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3.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我是一只蝴蝶”的丰富意蕴。
答案 ①一只蝴蝶翅膀扇动空气,可以引起一连串效应,在太平洋上形成飓风;②“我”像蝴蝶一样,是一个渺小而平凡作家,但“我”通过写作,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③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理想和信心,用文章承担天下兴亡的责任感,不计个人名利,利益众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
答案: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
[方法点拨] 标题的意蕴主要表现在:①标题自身义(表层义);②文中义,主要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双关义等;③主旨义,包括情感态度。
四、标题作用(好处)
1.结合全文的情感意蕴,探究标题“丽江浪淘沙”的好处。
答案 ①丽江是地名,浪淘沙是词牌名,把两个貌似不相干的名称组合在一起,出人意料,新奇有趣;②全文简笔写丽江的风景,重笔写丽江的人文,李煜及“浪淘沙”的内容贯穿全文,题目既是文意的总括也是结构的线索;③用“浪淘沙”暗点主旨,丽江虽经历史风浪的淘洗,却依旧坚守、继承着传统文化,蕴含作者的感情和思考。2.结合《草绳》全文,探究以“草绳”为题的好处。
答案:①“草绳”是文章的描写对象;②“草绳”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曲折变化始终围绕“草绳”展开;③“草绳”是沙湾人谋生的手段,突出了小说的乡土气息;④“草绳”也是主人公以及沙湾人的希望和感情的载体和寄托。
3.《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一文曾以“马在路上”为题发表。你认为原来的标题和现在的标题相比,哪一个更好?请加以说明。
答案:现在更好。①指向更明确,直指受苦受难的“兄弟”;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对“苦难兄弟”的同情,富有人情味;③语意双关,更有韵味。“兄弟”既指马,又指底层进城的农民。而“马在路上”,过于直白,不具有这些效果。
[方法点拨] 标题作用(好处):①对象:交代指出描写对象;如《侯银匠》《槐花》;交代事件;如《安娜之死》《溜索》;交代环境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等,如《越冬》《晚秋》《风雨中忆萧红》。②线索:贯穿全文,起到线索作用,如《背景》《枣核》;③主题:情感取 向,观点态度;如《别急,哈尔施塔特》《拜谒三苏园》;④自身特效:引用的效果、双关、比喻的丰富意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
五、作品意蕴及情感态度
1.(2010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2.本文(《厂子》)写了坝坝村毁田建厂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意蕴:①大家毁田建厂,揭示了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现象;②王老板逐利损人,揭示了见利忘义、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现象;③基层干部(村主任、乡长)重商轻农,揭示一味追求利益、政绩的现象。
情感取向:①对村民受到伤害的同情和贪图小利的批判;②对基层官员、商人缺失责任感以及一味追求利益行为的批判;③对美好环境逝去的叹惋。3.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参考答案 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理解;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③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④“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的复杂心理。
[方法点拨] 无论意蕴类探究,还是情感取向的探究,都要“因形悟神”,从材料中的人、事、物、景以及作者的角度进行探究。但不要忘记其对立面,如文章论古要想到今,注意呼唤、追求、担忧等词。意蕴类题目常用:体现了……、表现了……、揭示了……、展现了……、表达了……等。情感取向:如果说意蕴偏向客观性、那么情感取向就偏向主观性。答这类题常用:赞同……、反对……、同情……、歌颂……等。六.物象(意象)作用
1.《炒米胡同看夕阳》中“夕阳”这个意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加以探究。
答案:①文章以夕阳为线索组织材料,从黄昏时的夕照、夕阳将要沉沦到夕阳完全消失,构成全文的一条时间纵线,贯穿全文。②作者以夕照为核心意象,营造了一个既辉煌而又 安宁、祥和的意境,烘托出胡同里的老人安详、平和的形象。③以夕阳喻人生的迟暮,以辉煌夕阳比喻那些即将谢幕的老人强大而旺盛不息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人生迟暮并不可怕,人应该像那些老人那样平和地、尽情地领略并享受美好的人生。2.《彼岸》“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②以前后时间的变化,暗示文中叙写的乡村情景实为梦境,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构思更为精妙;③“劳力士”手表,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与乡村姑娘刻印计时的落后形成对比,更明晰地揭示小说主题;④以时间的短暂,暗示“彼岸”虽然美好,但又虚幻,难以到达。3.《冯歪嘴子》文中多次描写黄瓜秧,有何作用?
答案:①作为文章线索反复出现,串联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黄瓜丝蔓的攀沿引出了冯歪嘴子和外界的联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黄瓜秧旺盛的生命力衬托了冯歪嘴子顽强的生命力,烘托了人物形象;④黄瓜秧爬满窗子,遮挡了与外界的联系,暗指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深化文章主题。
4.《祖母的季节》文中多处描写粽子和粽叶,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用意。答案:①是祖母情感的载体。祖母春天采粽叶,端午前后不停包粽子,“挂在门楣上的粽叶”,表现了祖母对祖父的思念和对其归家的期盼;②是祖母一生命运的象征。当初的青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楣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暗示了祖母在年复一年的苦等空守中断送了青春,过完了一生;③凸显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祖母从一而终、孤苦一生的深深惋惜和同情。
[方法点拨] 作为文章中的一切要素,甚至一草一木,在文中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人物、情节结构、环境以及主题有关联的,因而答题要找联系点。物象:①精神的象征,情感的载体;②突出人物性格特点;③揭示主题;④反复出现是线索,前后出现是呼应。
七、次要人物作用
1.请结合《开小差》全文,探究“朋友”这一角色的作用。
答案:①以朋友的空想衬托斯莱戈的敢想敢做,以朋友的迟钝衬托斯莱戈的机智;②通过朋友和斯莱戈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③以朋友的沮丧深化小说厌战的主旨。2.请探究“我”在小说《那夜,那对盲人夫妻》中的作用。
答案:①“我”是故事的观察者(或“串联情节的线索”亦可)。盲人夫妻醇厚的形象是在“我”这顽童的独特视角中展现的;②“我”又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我”出自恶作剧的喝彩却鼓舞了盲人夫妻,转而促使“我”的成长;③通过“我”与盲人夫妻的互动,彰显出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文章主旨。
3.《祖母的季节》中“老寿爷”这个人物对小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借老寿爷的话,补充交代了祖母不停包粽子的原因;②自然引出下文有关祖母和二胡的故事情节。
4.简析《熬鹰》金兆天这一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①金兆天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作为次要人物推动了猎鹰、熬鹰等情节的发展;②金兆天的性格与老范形成对比、互补,使小说的形象更丰满,金兆天促使主人公老范性格发生变化,趋向成熟;③金兆天教老范熬鹰和关于熬鹰故事的叙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方法点拨]次要人物:①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对比作用;②与主人公一起揭示主题;③若是第一人称,可是见证人,充满真实感;④若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八、技巧类探究
1.《槐花》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
答案:①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②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③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④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2.《橘子》第⑥段抛橘子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姑娘抛橘子的细节”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展示小姑娘纯洁美好的情感,突出了人物形象;“橘子”具有象征意义,深化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3.有人说,师陀的小说《期待》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答案:①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②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徐大娘和徐大爷,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是期待的焦点,他的牺牲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③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但却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4.汪曾祺的小说追求“融奇崛于平淡”的境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答案 ①故事时间跨度大,叙事有波澜,“子孙万代”得而失,失而复见,见而又失,情节“奇崛”;②主人公情感复杂,得到的欣喜,失去的痛苦,复见的惊奇,最终失去的失落,五味杂陈,情感“奇崛”。③这些都是通过小人物、小物件、小事件来表现的,都是用平静、从容的语言来叙述描写的。
5.《邮差先生》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 作探究。
答案:①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②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③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6.小说《生存》书写人间苦难与至情,却只是平实地叙事。试探究这样写的作用。答案:①表现主人公坦然、勇敢地面对不幸人生,无私救助他人,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②削弱作品感伤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死亡的达观理解;③真实地反映人生的悲苦、伤痛、艰辛和遗憾,以及背后艰难的时代色彩和模样。7.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答案:①“放焰火”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详写凸显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撼;②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③“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的悲惨结局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8.《女匪》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请深究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答案:①符合人物性格。母爱深沉,她情愿做任何事来换回儿子;七夫人的超出一般妇性的学识和见解。②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看到孩子与女匪有情感依赖之后,七夫人想学习亲子之道,真正夺回儿子;她也女匪之间建立了基于母爱的信任。③有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赞美了(七夫人、女匪)伟大的母爱;突显了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超越是非得夫的人性之美。
[方法点拨](1)任何技法都是一种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效果,做题要做好以下四点内容:①本身;②位置;③关联;④特效。(2)尤其要找到运用什么表达技巧,然后注意这些技巧特有的效果。如“插叙”的自身效果。(3)答题注意对应性。题干中的“单纯而复杂”就要紧扣,从作品要素中找出“单纯”和“复杂”的对应点。
九、其他类探究
1.《听风楼》重点是写冯伯伯,却以“听风楼”为题,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①“听风楼”是冯伯伯的住所,文章对冯伯伯的回忆都是围绕听风楼展开的,“听风楼”是文章的主要线索;②普通、狭小的听风楼反衬出主人高尚品格,“听风”两字体现老人对社会的关注,“听风楼”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③借“听风楼”寄托对冯伯伯的怀念,情感更加含蓄深沉。
2.有人认为《行脚人·黄昏》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痴迷于山间美景的行脚人、唱着山家歌曲的牧羊女使 这一片山水多了一份灵动悠远的韵味;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牧羊女的俏皮、行脚人的包容,使文章具有一种灵动和谐之美;③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挥鞭的牧羊女、惬意的打着喷涕的狗和肚儿便便的山羊构成了一幅和谐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说《马罗大叔》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答案:①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③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⑤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4.《初雪》以儿歌结尾,请探究其好处。
答案 ①引发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初雪的喜爱之情;②用儿歌中奇特的想象强化文章的奇幻色彩;③使结尾灵动活泼,富有诗意,韵味悠长。5.小说《鞋》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请探究这样处理有的好处。
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情节围绕做鞋、送鞋展开,始终没有离开过鞋子,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借鞋透露出向往爱情的守明复杂而甜蜜的心理,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6.小说《提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答案: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意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7.《水乡的日子》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①水与人的关系: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灵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②人与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和传承。
[方法点拨](1)注意题干的要求,紧扣要求答题;如“和谐美”这个词,就要既要“美”还要有“和谐”,这样才能准确答题;同进既然是“哪些”就要注意角度多样。这就要找出文中所表现的要素,在要素之间找这种“和谐”的关系。(2)注意文体特点,散文要注意形神关系;小说要注意要素之间关联。(3)要对准对象,分点作答。
要之:①没有主旨,答案不会准确;②离开文本,答案缺少根据;③没有本身,答案不够具体;④没有角度,答案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