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级新高一学生如何面对高考改革政策
14级新高一学生如何面对高考改革政策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到:“高考数学以外的四大科目分值或将调整。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文、理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新高一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
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
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每科80分,最高240分。
3: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
此次北京高考变革对于河南高考有什么影响?河南高考会在2017年发生变化么?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和课外学习带来什么?
北京一向是高考变革的风向标,郑州捷登1对1教育的老师提醒各位学子和家长,要注意时刻关注高考动向,及时了解高考信息,并做好充足的准备。郑州捷登1对1教育老师说,北京市实行这一高考改革的后果很容易出现极端,例如:在高一的时候,学校会把精力放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上,在数学和语文的学习上有所减轻!到高二的时候开始主攻数学、语文、英语,重点放在英语冲刺最高分数上。到高三的时候,老师会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数学、语文上,整个高三一年的学习主要在于这两门科目。
虽然上述的推测看着似乎有点疯狂,但是仔细推敲却也并不无道理。高考作为中国高等学府选拔游戏人才的唯一方式之下,必然会以同学们的高考成绩分数论高低。伴随着高考政策的变化,高中课程的调整也合乎情理。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过程性评价,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教师学校对新政策下课程的设计能否跟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尚需讨论。面对这一可能性的改革,14级新高一学生该如何面对呢?郑州捷登1对1个性化辅导中心(咨询热线0371-55903851)的老师建议学子们要重视语、数、外三科的学习,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看待高一生活及未来的高考,紧跟老师步伐,掌握好每一学科的知识,以上内容来自郑州捷登教育,郑州捷登教育河南本土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专家,专业名师教学,夯实基础,补漏培优,学员提分100%,名校录取率98%以上。
第二篇:新高一学生发展计划
初中的学习计划
初中学习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初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初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总之,高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关键是要学的扎实!祝你有一个好成绩
第三篇:新高一学生如何适应环境
新高一学生如何适应环境
时间:2011-08-04作者:来源:新东方
每年9月,告别漫长的暑假后,一大批初三毕业生们迎来了崭新的高中生活。如何适应初升高的转变,平稳度过适应阶段,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表示,高一新生强化学习和心理过渡,一个也不能少。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高一年级的新生们迎来了紧张而又充满新鲜感的高中学习生活。然而这些学生们的新角色体验却并不轻松。
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开学一周以来,进入高中的孩子们大都表现得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有的难以适应高中新课改的教学思路和要求,有的和身边的新同学合不来,有的因为自己的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而自卑,有的还不会计划和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往往和学生一样并无思想准备,因此难免一起陷入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从“督”着学到主动学
高考问题研究专家武俊杰指出,课改后新课标对必修模块教材内容是基于基础知识水平层面的,难度有所降低,而与之配套的现行教辅仍然基于历年的高考选拔水平。而且,目前在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是用教辅的试题难度来对必修模块进行知识要求,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拔高,结果让刚上高一的学生感觉一时难以理解,听不懂,学习吃力。武俊杰表示,新课程更强调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对于自制力好的学生而言,学好新课程并不难,但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被“督”着学、被“手把手”教的孩子来说,会难以适应。
慎选课外辅导班
一进高中,新生们明显感觉到高考的迫近,北京市第109中学教学副主任李瑞萍介绍说,由于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更强调高考的压力,高中的思维方式与初中截然不同,尤其是数、理、化等理科科目表现最为明显,学生适应起来也相对更困难。她提出,家长此时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帮助其在高一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目前高一新生遇到的主要是初高中过渡与衔接问题。要不要参加课外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如果学生对某一单科的知识积累有问题,初高中衔接不
上、理解不了,学习吃力的情况下,不妨参加课外辅导,迅速消解知识难点,才能在高一打好基础,为高三冲刺高考做好铺垫。
摆平心态聚焦学习
对于一些在新学期出现强烈心理波动的学生,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崔楚民指出,高一新生要学会摆平心态,忘掉身上曾有的光环,也忽视自己家庭、外表等条件的不足,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他同时强调,高中生在人际关系上更应该注意,做人处事上都要谦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对学习造成影响。
不适症状颓废失意
长远规划有助走出眼前失利
新学期开始了,高一新生陶然却没有表现出新气象。由于中考失利,她很不情愿地被一所“差学校”录取了,看着以前的同学不少都进了名校,她觉得自己前途一片黯淡。在学校她对谁都不爱搭理,回到家,父母似乎也对她失去了信心,不再关心她的学习情况。
【诊断与建议】
有部分学生中考“失利”,没有如愿进入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感到强烈的挫败感,对高中生活沮丧、怀疑、动摇,甚至整天想着转校、转班,对新的高中生角色有着本能的抗拒。
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这类情绪中的孩子相应的疏导与教育,帮其看清这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次小小失利而已,多鼓励他们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帮助新生建立“活在当下、着眼将来”的积极乐观心态,以昂扬的斗志去主动适应新生活。2 过度担忧
鼓励欣赏+制定学习目标
期待已久的高一生活开始了,翟乐却一天比一天焦虑和恐惧,“我觉得我好像很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课有一大半听不懂„„我觉得好几个同学都不太喜欢我„„我害怕自己的成绩会垫底,惨了„„”这些莫名的担忧让翟乐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有一天她感觉自己头痛、胃痛,于是请了病假去医院检查,却没查出来什么原因,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心病这么严重了。
【诊断与建议】
对于多数高一新生来说,他们对新学校充满了憧憬,也有着不少担忧,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新生活。新学期开始,便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学习不适应、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学生应适度紧张起来,趁着新学期开学,给自己确立新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励自己斗志昂扬地迎接挑战。家长则应多用平和的心态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多说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同时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帮助其逐步适应学习压力的增加,缓解紧张和担忧的情绪,学会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成长。松懈倦怠 让孩子直面高中困难
“妈,我玩会儿电脑啊,白天上了一天课累死了。”高一开学没几天,刘璐就按捺不住对电脑游戏的热衷,每天晚上都要“挤出”两个小时来玩游戏,有时说是上网查学习资料,其实也会偷偷玩一会儿,要是被爸爸批评了,她索性就说身体不舒服,爬上床去睡觉了。
【诊断与建议】
经过初三一年漫长的备考,加上暑假放纵玩乐,有的同学调整不好难免松懈,听课漫不经心,作业拖拖拉拉,如果得不到及时指导,容易沉溺于不良嗜好中,有相当多沉溺于网游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向他们讲解高中学习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在高中会遭遇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新的学习生活。
第四篇:2018年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一)
2018年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一)写在前面:2018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新的高考政策陆续出台,和以往相比,新高考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录取模式、成绩等级划分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高考政策是怎样的呢?因为政策原文实在太长,里面很多官面话,所以我们就特意把改革政策原文里的重点进行了整理,重要的地方用红线标出来一一为大家进行解读。另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政策是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出台的版本,而我们的正式改革是从2018届新高一新生开始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更新的政策出台,所以我们就先以2016版的为依据做解读,以后有了新政策出台,我们还会及为大家进行解读。多年来,呼吁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都存在,但要知道,高考是一件事关千千万考生、家庭、国家根本的大事,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远远比经济、政治的改革要深远的,经济改革可能会影响一代人、两代人,不好了可以及时修正,但教育的影响可以延续数十年、数代人的。
这个改革的原因就不多说了,主要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其实任何制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高考制度最主要的问题是它太老了,和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已经有些接不上了,所以改革的目的是想让它跟上时代的发展。
其实高考改革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试点,而湖北省是确定从2018年全面实行的。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建立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在这点上,我们是向欧美国家看齐的,未来高中学生的学业选择可以有两条最基本的道路:一是参加高考,读大学,未来向专业知识方向发展;二是参加职业考试,读职业学校,未来向专业技能方向发展。为什么要这么搞?因为自从大学扩招后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扩招后,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考取大学的成本降低了,于是相应的很多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珍惜度也降低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满大街都是那些怀揣着大学文凭,但专业知识啥也没学到,毕业后啥也不会干,自己又觉得自己很厉害的“多余的知识分子”。我们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读大学,就好好往专业知识方向发展,读职业学校,就好好学好专业技能。好的专业技能的稀缺程度及难考程度其实是和好的大学专业的稀缺度及难考程度是一样的。所以不想成为那些“多余的知识分子”,不管是读大学还是读职业学校,高中时期的学习都是一道门槛。
一不小心吐了太多的“金语亮言”,回归正题。上面这张图是湖北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中我们截取的重要部分。梳理下重点:
1、新高考考试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是全国统一考试,所有学生都要考。另外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科目里面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6门科目的成绩算入高考总分。
2、不分文理科,语文外三门全国用同一张试卷,卷面难度、分值全国都一样。
3、英语可以考两次,取最高成绩作为高考成绩。但是,但是,但是,说三遍,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湖北很可能是会组织两场英语考试,但你学生只能参加其中一次去考试,也就是其实学生是没有两次考试的机会的。
4、英语科目,如果学生未来想就读英语专业的大学专业的话,那么就还必须另外再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口语考试,考试成绩不算入英语总分,但会作为大学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5、关于选考科目。虽说学生可以任意从物化生政史地6门里任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可以任性的选,因为很多大学会对选考科目有要求的,举个例子,学生想报考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但是清华的这个专业它要求你学生的选考科目里面必须要有物理这门科目才可以报考的,如果你选的是政治历史地理的话,那你就无法报考它这个专业的。而事实上,大多数的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有要求的,只有少部分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无要求,那你如果想读这些无要求的专业的话,你就可以任意选择选考科目了。
6、大学录取的成绩依据。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主要依据两个成绩和一个参考成绩。第一个依据就是学生参加高考时所考出的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的成绩,一个参考是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的是全省在高二时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科目是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9门。注意,这个是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你考过了,就代表你具有了高中学业水平了,你就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了,它不是我们的高考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不算做高考的成绩,但会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重要依据,比如清华物理系今年在湖北录取10个人,结果报考的有11个人,这11个人里最后两个的高考总分是一样的,那么清华就会去看他们两人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如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一样,那他就会去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两依据,一参考”。
这张图主要讲的是选考科目。我们梳理下重点:
1、选考科目的范围是物化生政史地,前面已经讲过。
2、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和时间。选考的科目未来湖北省也会组织两场考试,一次是在高三上学期的12月,一次是在高考的6月,和英语一样。同样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次去考。和英语不同的是,我们选考科目有3门,考生可以利用这两场考试来把3门考完。举个例子,考生选考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那么他可以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就把这3门全考完,剩下的时间只要复习语数外三门就可以了;或者他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觉得物理太难,复习得还不够,那他就可以在第一次只考历史和化学,但是他在6月份的时候就要考物理语文数学英语,当然如果他前面已经把英语考了,那他就可以只复习物理语文和数学了。
3、选考科目能不能更改。很名确,不能。考生在第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的时候选的科目,后面是不能更改的。比如某个考生他在12月的时候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考试,他考了物理化学和历史,考完后他觉得物理太难了,就想那我能不能在6月份的时候我再选择一门政治作为我的选考科目呢?答案是不能。考生第一次参加选考科目考试时选择的科目,后面是不能更改的。一共只能选3门。
这两张图说的是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方式,也比较复杂。我来一一阐释。
1、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方式是按照等级赋分的。也就是说未来你的选考的科目在算高考分数时,不是按照你的卷面的分数来计算的,而是把你的卷面分放在全省里面进行排名,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21个等级,你在哪一个等级里面,那你对应的高考分数就是多少分。也就是说选考科目,考生的卷面分数不等于高考的分数,而是按等级给分数的。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他选了物理,卷面分他考了95分,而他这个分数在全省物理成绩里面按比例是划分在第四个等级的,那么对照上面那个等级赋分表,他的高考物理成绩就是91分,而不是卷面分95分了。同样的,另一个考生,他也选了物理,然后他觉得物理太难,就交了白卷,那他的物理卷面分应该是0分,但是他这个0分在全省物理考生分数里面只占1%,那他就会被划分到最后一个等级21级里面,按照等级赋分,那他的高考物理分数应该是40分,而不是0分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新高考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影响。
1、文理不分科,语数外难度一样,但因为大学在专业上对选考科目有要求,而且绝大多数高校专业要求选考物化生,所以实际上还是对文理做了分科,只不过在语数外三门上不做要求。
2、英语和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的选择更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来灵活选择考试时间,从而更合理的分配复习备考时间。以前是一考定终生,未来可能是两选定终身,即选科目和选考试时间。
3、新高考里面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择选考科目。一是你未来报考的高校,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当然我们也不用急,对于选考科目有要求的专业,高校会提前向社会公布的,学生需要提前确立好未来想报考的专业,提前规划告高中学习。第二个是,学生还得参考全省其它考生的选考科目情况,避开高手集中的区域,因为如果高手太过集中,注定要有高手成为炮灰的,这个对于那些在某个科目特别突出也就是偏科特别严重的考生来说是特别危险的,未来你将很难通过擅长的科目来拉分。
4、语文和数学成为拉分的最重要的两门科目。按照等级赋分,学生不好利用选考科目来拉开分数差距,而英语又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也不好拉开差距,所以剩下能很好拉开分数差距的只剩下语文和数学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和数学成为决定高考生死的科目了。
5、未来的中高考考试,语文是定生死,决胜负的科目,这是大势所趋(绝对不是因为金老师是语文老师),还认为语文是无关重要的,还在忽视语文的考生们,从现在起你们要好好学语文了。后面我再详细解说为什么语文已经成为现行考试里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关于如何选科,我明天会继续为大家做解读,请关注后续内容!(注:图文内容来自新东方武汉学校,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若想获取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了解更多的中高考考试政策,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第五篇:面对高考改革,英语何去何从
面对各地高考改革,英语将何去何从?
最近,各地教育部门针对高考做出改革的消息成为舆论热点,从教育圈尤其是教师群体中传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因为不知从何时起,高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指向标,高考的改革大势势必会影响到各级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作为一名学英语学了10年的资深学生,更是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听说高考改革拿英语开刀,第一反应自然是兴奋的。
首先,降低高考英语分数,会逐渐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是中招的英语分数比重,从而会影响到英语在所有科目中所占的权重。直接带给英语老师的,必然是教学任务的减轻。近几年,英语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但仍然不及学生规模的扩张,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师资力量依然是相对缺乏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依然是繁重的。如果英语的地位下降,势必英语教师的地位也下降,那么相对的,课时势必会减少,我甚至也幻想过,或许不必再为了赶英语早读而从容地度过每个早晨,最起码早读的时间也不会那么长了。
其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我做出的直观判断,是有益的。传统的高考导向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分数导向模式,重做题轻能力。这样的目标,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束手束脚,忽视或者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直以来,大家虽然对英语教学颇多微词,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有几点:一是英语进课堂时间太早;二是英语课堂教学太死板。我理想中,英语教学不必过早进入孩子的课堂,即使要进,领着孩子们唱唱英语歌,玩玩游戏,看看动画片即可。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练一练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对话,让孩子会听会说也便是大功告成了。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从教育发达地区释放出的信号,还是让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我也期待着能够做出更新的尝试,做自己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