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批复成都方案解读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3日 出处:四川日报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夏丽莎 邓嗣华 早报记者吴楚瞳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允许9个方面先行先试
21日,四川省政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允许成都市在9大方面先行先试”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允许成都市先行先试的9大方面主要内容是: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
成都市常务副市长孙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在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在成都开展有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统筹城乡发展主题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成都等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
据了解,目前,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已经和四川省、成都市签订了部、省、市三级联动合作协议。
孙平表示,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将根据《方案》尽快制定相应的专项改革方案,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实验实行项目化管理,涉及土地、金融等重要改革事项将按照程序报批后实施。
2007年6月7日,成都市与重庆市一同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两年来,成都市在绘制《方案》的同时,还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产权改革和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灾后重建”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孙平介绍说,今年成都市各级财政将拿出超过10亿元专门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未来数年内各级财政在公共事业上的增加投入也将主要用于农村,直到城乡公共事业配套基本均等。此外,该市已有280多个乡镇的1500多个村进行了农村产权改革试点,40多万户农民拿到了《耕地承包权证》《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产权证》。(据新华社)
核心解读·新型城乡形态
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覆盖
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成都市将实现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逐步形成由主城区、区(市)县和区域中心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成都市将统筹“一区两带六走廊”发展,依托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县)“一区”范围内城市发展良好基础,统筹实施龙门山和龙泉山脉“两带”区域的整体开发,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六走廊”区域,建立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的“走廊。”
以2000个农村新型社区为重点,建设完善农村自来水、污水、垃圾收运处理等生活服务设施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构建覆盖城乡的交通物流服务体系时,包括以“三轨九路”为重点,形成抗灾能力强、应急交通网络完善、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市域路网体系。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公交”。
方案解读
重新考虑郫县拆县设区
方案主要目标为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城乡居民收入
2012年收入比缩小到2.4:1
成都将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震前有明显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73%,城市化率达到6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1。
力争到2020年,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达到7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服务业
为促进服务业均衡发展,成都将联动推进服务业发展与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形成城乡一体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通过推广和提升“五朵金花”等模式发绿色休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撤县(市)设区
郫县撤县设区重新考虑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成都市将调整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进一步深化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在机构限额和各层级行政编制总数内,结合实际确定成都市及所属县(市、区)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成都市发改委主任付毅表示,此前曾经向国务院上报过却被暂时中止的郫县撤县设区一事,将给予重新考虑。
免费教育
全面实现12年免费教育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市将力争将免费教育延伸到12年,到2020年全面实现12年免费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施免费。探索对义务教育阶段后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农民子女实行延长一年的职业教育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推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经营性文化场馆优惠服务制度等。
农民工
农民工也有住房公积金
探索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农民工在城镇定居。在工业集中发展区等用人单位集中的区域,建设农民工租赁性集体公寓和公共廉租住房。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准许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将常住户口迁入现住地。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将集体经营资产折股量化给农民,让农民持股进城。
养老保险
2012年覆盖农村居民
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成都市将力争到2012年,实现全市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2010年,先实现全市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险。探索建立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衔接机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接轨。
土地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流转
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验中明确指出,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等房地产开发。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中,以龙门山、龙泉山脉保护重要区域为重点,探索建立林农承担生态保护任务的补偿机制。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联营、抵押等形式进行流转。
工业
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
为建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成都市将以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促进工业集约集群发展。拓展成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空间,建设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研究设立成都综合保税区和双流空港空运保税物流中心、成都国际集装箱保税物流中心。
3问改革步伐
不断探索:今年5亿投向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问
成都获批成为试验区两年来,做了哪些新的探索?
孙平:在报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成都改革步伐没有停止。首先是推进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从2009年开始,全力确保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投入,增量部分主要投向农村。仅今年就能保证市本级财政的5个亿投向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上区(市)县财政预算安排,预计总额可超10亿元。
成都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成都还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灾后重建相结合。通过采取统归自建、社会联建等方式,目前60%的重建农房都采用了市场化方式。
经济运行:总体收入增幅下降但没萎缩
二问
城市化率在2012年达到60%,对成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来说是否存在困难?
孙平:当前成都的经济运行状况其实比较稳定,虽然总体收入增幅下降,但并没有萎缩,总体来看1—4月成都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还是领先的。一方面,成都在地震中受灾损失超过1200亿,但灾后重建过程中又不断有投资进入,另一方面,成都经济外向度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所以从经济运行层面来看,可以应对目前的困难。成都结合6年来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一是为农民拥有的土地和房屋确定权属,从法律上将农民的财产资本化,从而减轻城市化的成本压力;二是将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到农村,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可以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
基层民主:还权赋能,农民自主
三问
基层民主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孙平:“还权赋能,农民自主”是成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贯强调的八个字。从乡镇干部公推直选到现在的村民议事会,成都的基层民主建设已经进入一个自下而上的、深入到更广泛领域的阶段,也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川日报记者 夏丽莎 邓嗣华 早报记者吴楚瞳
第二篇:国务院批复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国务院批复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
体方案
在批复中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在成都先行试验一些重
大改革开放措施
本报讯(记者 张婷婷 李影)2007年6月7日,成都正式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都市上报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昨日下午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平代表成都市政府,对外通报了总体方案的具体情况。国家允许成都在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等九个方面先行先试。
将在成都先行试验重大改革
据介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成都实际制定出的总体方案。国务院批复的《方案》将成为指导成都试验区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包括“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改革试验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在成都市开展有关专项改革,先行
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统筹城乡发展主题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成都市等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成都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和协调推进工作。目前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已和成都市签订了部、省、市三级联动合作的协议,正共同推进成都试验区的改革创新。
据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了专题会,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对成都总体方案批复的相关工作,并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成都试验区的各项改革创新。省市将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的改革事项在成都试验区先行先试,形成和完善部、省、市三级联动机制。
力建样板 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我市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方案》,扎实做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工作,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样板。”孙平在会上介绍,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推进《方案》的实施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努力开创成都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据悉,我市将以创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农
村劳动力转移、健全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配套推进财税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创新。同时,根据《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改革方案,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试验实行项目化管理,涉及土地、金融等重要改革事项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将及时进行统筹研究,妥善提出相应对策。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函〔2017〕45号 【发布日期】2017-04-09 【生效日期】2017-04-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7〕45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大连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大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大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要根据大连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做好大连金普新区规划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6号)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将大连金普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发展轨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有序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重点防灾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要加强对金石滩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七、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资金投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八、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山、海、岛、城有机交融的城市风貌特色。
九、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大连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大连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大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大连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大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2017年4月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011年03月01日18:53新华网柴骥程我要评论(2)
字号:T|T
新华网杭州3月1日电(记者柴骥程)记者3月1日从浙江省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批复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国务院的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还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并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省市的对接合作。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要求发改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指导与督促检查工作。
记者从浙江省政府了解到,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围绕这些大平台,浙江省将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我国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同时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第五篇:国务院批复贵阳城市规划
国务院批复贵阳城市规划 要求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据中国政府网2013年3月12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修订后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批复强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
批复称,贵阳是贵州省省会,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贵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批复提出,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12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改造,统筹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要逐步疏解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加强金阳新区和外围组团的规划和建设,优化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要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批复强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中“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要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批复指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注重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合理划定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要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批复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标准限期达标。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的节能。
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划定城市水系的蓝线保护范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强对红枫湖等风景名胜区和公园绿地、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订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批复提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提高市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批复要求,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管理要求,切实保护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合理划定绿线和蓝线保护范围,形成“一河、二环、三带、七点”的城市绿地和水体系统布局。要保护好自然山体、水体等景观,加强对南明河、百花湖等河湖沿岸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引导,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批复强调,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贵阳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不得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切实保障《总体规划》的实施。
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贵阳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的要求,支持贵阳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贵阳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批复最后要求,贵阳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