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引导自学
浅谈“引导—自学”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薛艳云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体局提出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 的课堂教学改革总目标,引导自学课题正是积极落实“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绿色通道。这种方法在我市实验推广了十四年,我市学生教师获奖人次多,奖项之高,城乡校际间成绩差距日趋缩小,整体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引导—自学”理论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是我市小学小学数学推行“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统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动力车头。下面我从三个实实在在,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实实在在做到“教勿越位,学要到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但这种讲授应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开展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教勿越位,学要到位是对教和学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勿越位,即学生能读懂的不要教,学生能说的不要说,学生能做的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不要代替。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一节课,我们中心组老师在一起议课时,起初设计是先认识什么是对边,再猜想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小棒摆一摆验证,再用钉子板围一围,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最后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多种形式加深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听课后我们发现起初设计是忽略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来说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图形拼摆一节已经认识了对边,而在教师一步一步精心引导,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在我们的暗示下操作学习。这样反思我们感觉到是把教师的思维强加给学生-------教学越位了。随后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调整,也是先让学生猜想,猜平行四边形4条边的有关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了猜想的范围),然后让学生想一个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设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方式量一量、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的方法主动去操作验证,得出的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正是他们做出来的结果。对比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第二种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建构,教师把握住了操作活动的关键,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两种思路反映是两种学生观,达到两种不同的效果。学生学习要到位,即学生应做到“五个我能”:我能读,我能做,我能说,我能问,我能评。五个我能” 是学生展示参与的方式,他们并不是互不联系孤立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的。例如轴对称图形,何倒数认识这两节课,都是要在在学生充分的感知、观察的过程中,再尝试叙述概念的意义。做中有读,读中有问,问中有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
教要到位,又不越位,把五不要“ 和”五个能",作为教学一种自律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实在在的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实践教勿越位,才能正确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我们的高效课堂才能有保障。
二、实实在在做到两角度两条线研读教材,生成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
教材是众多教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路“航标”,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教师只有亲身经历“自学”体验,站在两种角度、把握两条线上钻研、驾驭教材,才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思想,从而形成机智的教学策略和巧妙的教学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明线是初步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摆一摆、读一读、围一围、画一画、拉一拉、剪一剪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暗线是从生活实践抽象出空间图形,用数学角度观察的是事物的图形问题,首先,张老师让孩子回忆四边形,从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入手引入本节课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随后借助衣帽架画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模型。让孩子带着这种初步的感知,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而后老师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些丰富的图片资料推拉门、楼梯扶手、篱笆、衣帽架、等等藏着我们要研究的四边形,这些图形有些是木头做的,有些是铁做的、有些是塑料做的、还有些泥巴做的。我们学数学不管这样的图形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或者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只看它们的形状,脱去这些图形的花外衣,留下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数学图形。这样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让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感悟数学。让数学课与生活实际衔接,从而拉大数学课的“长度”和“宽度”,这样抓住数学的本质教学,从生活实践抽象空间图形,让孩子建立空间图形的表象,为我们今后的空间图形课教学指明研究方向。
只要教师在备课中,站在两种角度、把握两条线上吃透教材,熟悉“学情”,才能在动态的课堂中提高我们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针对课堂万变的信息,思维敏捷,反馈灵活,应变有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实实在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会读书是自学能力的核心,但它不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再去自我培养的,而应着眼于未来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早早拿到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通行证”。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课文看作是未涉猎的新知识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对于学生讲,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感受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才能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或问题,从而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例如李艳君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在概念教学这一环节,挖掘了两个重点即“对折”和“完全重合”。老师深层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难以辨别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设计问题: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相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从而把“完全相同”与“完全重合”进行辨析,通过指导学生操作最终发现:完全重合的两部分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不一定能通过对折达到完全重合。从而体会到“完全相同”不足以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体会到“完全重合”用词准确性。这样采用去掉或改变文本叙述中个别词语的方法,看准时机、把握火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会关键词的意义,品味其字字千金的作用。
再比如张艳芳老师在教学剪平行四边形时,学生知道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剪的最基本方法。还有没其他的剪法呢?学生明显有困惑,张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打开课本清 折 —展—剪的方法。这时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再进行操作。恰当地挖掘教材的可读因素,准确把握住时机指导阅读,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引导自学不是一阵风,而是实实在在的课改,走进引导自学是一种责任 体验引导自学是一种人生,实践引导自学是一种创新,让学校与引导自学一起成长,!坚定不移动地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之路,矢志不渝地探索和完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让我们与引导自学一路前行开创高效课堂的新篇章!
第二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自学引导)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自学引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会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
1.自由读52页—53页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新词。2.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说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10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 2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献身的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自学指导:
1.读第一部分,思考: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的?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3.齐读课文第三部分,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盘古的赞颂? 4.通读课文,复述课文。
(10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 2
第三篇: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反思
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着何老的自育自学理念,个人也很喜欢其中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所以接受了新的班级——一(5)班之后便自觉不自觉地引导学生自学,逐渐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
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班级的孩子没有开展过四人小组合作,没有接触过引导自学型课堂,面对的又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深知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难度较大,但在我心中何老自育自学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自育自学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我下定决心在班上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
接手一五班刚刚一周,在这一周里我主要教会孩子们自学方法,给孩子们自学的抓手,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教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是:一标二读三圈四记。一标是指标出自然段序号,二读又包括三个部分,一读绿色直通车,二读生字,三读课文,每个部分各读2遍,三圈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四记又包括三个小部分,一记笔顺,二记位置(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三记方法(记住生字的方法)。每节课上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孩子们复习学习方法。最初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按照此学习方法逐项进行,4天训练之后我开始尝试让孩子们自己一气呵成地完成这四项内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独立地完成自学部分。在孩子们自学的过程中,我个别辅导一些学困生,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够独立完成自学。完成自学的孩子要用最端正的姿势告诉我,这样的孩子将会得到我的一颗星奖励。
短短一周时间,我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自学部分也还有很多细节不规范,今后将继续教学生自学,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第四篇:举一反三 引导自学-教学教案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归类识字
(一)告诉我们安徽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来说说,是哪一座山?(生回答:黄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板书《黄山奇石》)
3.齐读课题,(“奇”上加点),问:“奇”是什么意思?(奇怪)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师读第一自然段,生看图,并思考: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⑵出示黄山景观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苍翠的树木,间接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
⑶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①理解第一句着重明确:黄山在哪里?并结合课文理解“闻名中外”的含义。
②理解第二句着重弄清:黄山景色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秀丽神奇)
③根据理解,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有强调的语气。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生看图,找一找哪儿是仙桃石?它放在什么地方?
⑵指导看图,远处是起伏的山,近处是白色的云雾,仙桃石像天上掉下来的落在山顶上。让学生体会“仙”的含义。
⑶根据情景,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把“飞”、“落”两字强调出来。(加着重号)
小结:这段只有一句话,讲了三个内容(板书:)①这段讲了什么景点?(仙桃石)②它在什么地方?(在石盘上)③它是什么样子的?(大桃子)
3.指出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介绍的景点,大体也是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来写的,让学生按照这三个问题看看图,学学文,自学三、四、五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什么景点奇石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⑴猴子观海
①“猴子观海”时“猴子”的样子,按课文中的动词顺序说一说。(“抱”、“蹲”、“望”,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②理解“翻滚的云海”。)可配上动作)
(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层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静止的。就是动,也是朝一个方向飘去。黄山的云很特别,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层积得很厚,风一时吹不来,去一时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样“上下左右翻滚”。这样就形成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奇观。)
③我们说“猴子观海”是根据“猴子”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奇在“一动不动”地观看)
④指导阅读,让学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点,读时读出趣味来。
⑵仙人指路
①“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用动词说一说。(“站着”、“伸着”、“指向”)
②我们说“仙人指路”主要根据“仙人”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
③指导阅读,读出“更有趣味来”,读时把“更”、“伸”、“指”强调出来。
⑶金鸡叫天都
①变成“金鸡叫天都”的原因。
②“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读出原句)
③“金鸡”就是书上说的什么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的。(读出原句)
(启发:我们去黄山观看“金鸡叫天都”时需要在晴天早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金鸡叫天都”的著名,其原因大概就在这。)
④指导阅读,一、二两句要读出神奇感,第三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
5.师指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⑵提问:你读了这些有什么想法?(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启发:如果我们去黄山或别的游览胜地,给不知名的奇石取名,要仔细观察,抓住奇石的特点。)
三作业指导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黄山奇石。◆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自学笔记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自学笔记
兰坪小学惠 锋
内容摘要:“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激发兴趣,做好笔记;示范引导,循序渐进来让学生学会做笔记;通过课堂展示,鼓励监督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笔记读书笔记
正文:
语文教学是学习语言的,老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培养和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做好自学笔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圈划批注,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水平的有很大提高。对于优化课堂教学也有益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认识,课文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完全有能力做自学笔记。为此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榜样示范,激发兴趣。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教训。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向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古人以蒲草、陶罐、布袋、树干做笔记。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
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学习古今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激发学生学习时善于做读书笔记,做一个认真读书的人。
语文书上,新语文读本上,学生是不是真学,翻开学生语文书,翻开新语文读本一看便知。学生学的状态,学的效果都可以由此得到检阅。
做预习笔记,这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之途。白的,光的,也是寒碜的,没有思想的痕迹。我曾要求学生在新语文读本扉页上写下:“圈圈画画的线条是我思想的舞蹈,密密麻麻的批语是我成长的见证。”
二、示范引导,循序渐进。
我说的做笔记,主要是预习笔记,就是在书中圈点勾画出重点词句,根据问题和自己的理解在书中做记号。
做记号的方法有很多,简明扼要,快速记笔记,自己能看懂就行。可以用实线、双实线、波浪线、括号、圆圈、三角号、星号、着重号等符号记录。在自己的理解、体会、心得、评价、疑问等地方写出文字,做出记号。
课堂上做笔记和课前做预习笔记相结合。先在在课堂上多给以示范性的引导。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在文中找到课后的生字。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在文中找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经过多次引导,这要形成预习的习惯。
在课堂上也要给以相应的时间,指导学生圈点批注。
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要求学生划出节奏,方便朗读;把部分注释写在正文旁边,方便理解句子。学习古诗文,都可以这么做。在学习写人的文章时,划出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细细阅读。学习《武松打虎》时,把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语划出来,再去读一读,就能读出人物的神韵。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读读人物的语言,再想一想,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抓住人物的对话,对理解人物很关键。学习写事的文章时,找出事件的高潮部分,圈划批注,细细品味。学习《再见了,亲人》时,划出前三自然段每段末尾的反问句,能知道文章的结构。鼓励学生在插图旁边写话。读完文章,简要的写感想。
在课堂上知道怎样批注了,再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圈划批注,提出疑问。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课堂展示,鼓励监督。
日常的检查、督促、展评必不可少。学习兴趣的养成要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课堂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本身就是一种鼓励。以写得整齐、整洁美观、简明扼要为标准,每周挑出比较好的笔记,让大家学习。教师也要做好读书笔记,到时候和学生“晒
一晒”,学生还是很喜欢的,乐于接受这样的方法。对于懒惰的学生要勤于督促。
用细致的引导,勤奋的督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作文的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学生的一生的成长也是有利的。